首页 > 文章中心 > 含有梨花的诗句

含有梨花的诗句

含有梨花的诗句

含有梨花的诗句范文第1篇

一、选择题

1.本诗属于()

A.歌行体

B.七绝

C.律诗

D.杂言诗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两句诗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A.夸张对偶

B.夸张比喻

C.对偶比喻

D.比喻顶真

二、填空题

1.岑参是盛唐时期的___________诗人。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__________诗;从内容上看又是一首__________诗;从体裁上看属__________体。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运用的主要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

5.“瀚海阑干__________,愁云惨淡__________”。

6.“山回路转不见君,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旬中加点的词语的含义

1.瀚海阑干百丈冰。

2.中军置酒饮归客。

3.风掣红旗冻不翻。

4.将军角弓不得控。

5.狐裘不暖锦衾薄。

四、翻译下列句子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五、简答题

1.全诗共分为几层?每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诗中“愁云”二字的含义是什么?它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三、四句诗历来为人们称赞不绝,它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六、背诵这首诗

参考答案:

一、1.A 2.B

二、1.边塞

2.边塞;雪中送人;七言歌行

3.比喻;夸张

4.千树万树梨花开

5.百丈冰;万里凝

6.雪上空留马行处

三、1.沙漠;纵横的样子

2.使……饮

3.牵引,拽,此指狂风劲吹;(红旗)冻住,连劲风也无法将它吹动

4.引弓

5.被子

四、

1.(大雪突如其来,铺天盖地)就如同一夜之间春风吹来,千万株梨树的梨花骤然开放一样。

2.辽阔的大沙漠里纵横着百丈坚冰,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的阴云。

3.眼见你(骑马)的身影在山路转弯处消失,雪地上徒然留下你马蹄的印迹。

五、

1.这首咏雪送人之作共分为四层。第一层为前四句,描写白草摧折,八月飞雪,一夜之间漫天皆白,遍地碎玉,满树银花的奇景,好一幅气势壮阔的塞外风雪图。接下来的六句为第二层,通过将军、都护的感受写边疆奇寒,以狐裘不暖,铁衣难着,角弓难控等典型事物,极力渲染边塞的严寒环境,反映了边塞将士不畏艰苦,保卫边疆的英雄气概,同时诗人的心情也由欢乐变为深沉。再下来的四句是第三层,写饯别,作者以前文广漠浩瀚、冰天雪地、愁云满天的冷与帐内推杯换盏,依依惜别,胡乐齐鸣的场景相对照,映衬出别离在即的严酷与强作欢颜的愁苦,并以纷纷暮雪,北风卷地,风掣红旗等景物的形象描绘,渲染出送别的气氛。最后四句为第四层,写轮台送友,雪满天山的送别场景,表明作者对友人的深情;最后以山回路转望君不见,雪山空留马蹄印痕,写出友人走后作者那种久久凝望,雪中伫立的情态,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挚感情。

2.“愁云”的“愁”字既有对朋友在雪寒冰封的气候条件下将长途跋涉的忧愁,又包含着朋友分手时的离愁。

这首雪中送友诗,前十句写雪,后八句写送人。“愁云”二字是这首诗的诗眼,它将写雪景与写送别之情巧妙地连结起来,使诗由描写塞外雪景自然地转入对送别场面的刻画。

含有梨花的诗句范文第2篇

【关键词】史达祖;咏物词;形神俱备。

史达祖(1163~1220年),字邦卿,号梅溪,汴(今河南开封)人。南宋泰嘉开禧年间权臣韩侂胄当国时,他是最亲信的堂吏,负责撰拟文书,颇擅权用事。韩败后,史达祖受黥刑,死于贫困中。今传有《梅溪词》,存112首,而其中咏物词共计23首,约占词总数的六分之一,分别有《绮罗香》咏春雨,《双双燕》咏燕子,《海棠春令》咏海棠,《东风第一枝》咏春雪,《玉楼春》咏梨花,《乐》咏鸳鸯,《祝英台近》咏蔷薇,《西江月》咏木犀珠,《桃源忆故人》咏桃花,《菩萨蛮》咏玉蕊花、软香,《夜合花》咏笛,《留春令》咏金林檎(沙果)、梅花,《瑞鹤仙》咏红梅,《兰陵王》咏碧莲,《风入松》咏茉莉花,《隔浦莲》咏荷花,《齐乐天》咏白发、咏橙,《惜奴娇》咏梅,《龙吟曲》咏雪,《醉公子》咏梅。

其咏物词作成就之高,向来为人称道。姜夔曾评曰:“奇秀清逸,有李长吉之韵。盖能融情景于一家,会句意于两得。”清人邹祗谟称:“咏物固不可似,尤忌刻意太似。取行不如取神,用事不若用意。宋词至白石、梅溪,始得个中妙谛。”笔者通读梅溪之咏物词,认为其词“形神俱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穷形尽相,巧妙化用前人神思。

梅溪的咏物词多采用白描手法,将所咏之物细腻刻画出来,用词轻盈绰约,极妍尽态。如咏燕子“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虽短短的十二个字,却将燕子活跃季节、轻盈体态、尾似双剪的特性细致地刻画了出来。诸如此类细致穷形尽相的状物描摹,在梅溪咏物词中比比皆是,不胜枚举。但一首好的咏物作品,除了追求形似之外,神似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其咏物词字里行间鲜少出现所咏之物的字词,更多是巧妙地化用前人咏物名句或典故所蕴含的神思,不仅从字面上化用前人诗句变成新的语言,更从意境上点化前人诗句而创造出新的物态神韵,翻新旧意,增加了形象的感情容量,赋予它们独特的意蕴与风姿,贴切自然,如同己出,了无痕迹,又见工巧。虽然没有点破所咏之物,但却能使读者阅读过程既可会心明意理解所咏之物,又能回味此间的无穷韵味,尽情领略诗歌言不尽意所带来的审美。如《绮罗香·咏春雨》:

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千里偷催春暮。尽日冥迷,愁里欲飞还住。惊粉重、蝶宿西园,喜泥润、燕归南浦。最妨它、佳约风流,钿车不到杜陵路。

沈沈江上望极,还被春潮晚急,难寻官渡。隐约遥峰,和泪谢娘眉妩。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

这是一首咏春雨的词作,而遣词造句,却不露一个“雨”字,而字字均与“雨”关涉。其十分巧妙地化用的了前人吟诵“春雨”的名句与典故:“千里偷催春暮”化用孟郊《喜雨诗》“朝见一片云,暮成千里雨”;“春潮晚急”化用韦应物诗“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新绿”化用韦庄词“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门掩梨花”化用秦观词“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剪灯深夜语”化用李商隐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其中最为巧妙的则属词作的最后一句“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咋看似平平数语,细细品来,却饱含着无限情思。“门掩梨花”出自秦观词《鹧鸪天》:“枕上流莺和泪闻,新啼痕间旧啼痕。一春鱼雁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无一语,对芳樽,安排断肠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此词写流莺相催时节,闺房女子泪湿沾巾,千里之外的意中人却断无消息,便只有在梦里飞越千里关山去追寻那人了。无奈也好,无语也罢,春暮时候,只能是“雨打梨花深闭门”。“剪灯深夜语”化用了李商隐脍炙人口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此诗描写诗人雨夜寂寥,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能寄托将来。待他日返回故乡,便可共妻子在西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剪去蜡烛结出的蕊花,倾诉今夜的思念之情。梅溪此处化用,虽短短九字,但却承载着绵绵情意,不仅均与“雨”相关,更是了无痕迹地将前人的微妙的感情、神思也融入其中,丰富了“雨”的感彩,增加了“雨”的感情容量,开拓出一种新的意境与神韵,使物不再是死物,而是生动多情的活物,给人留下无限联想。正如词评所云:“愁雨耶?怨雨耶?多少淑偶在佳期,尽为所误,而伊仍浸淫渐渍,联绵不已。小人情态如是,句句清隽可思。好在结二语写得幽闲贞静,自有身分,怨而不怒。”

能在化用前人诗作的同时,将其神思也一并化用,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更是梅溪咏物词的一大特色。此外如咏桃花的《桃源忆故人·赋桃花》,语不涉桃花,而化用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武陵渔父,借此故事表现桃花与世无争、隔绝俗世的气质,下片化用了崔护《题都城南庄》中的桃花情事,使其笔下的桃花多了一抹风流色彩,多了一股伤感气息,形似而神俱,生动多情。再如咏梨花,化用了李重元《忆王孙》“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的闺怨情怀;咏海棠,化用《太真外传》里唐明皇称赞杨贵妃的典故;咏软香,化用了汉代班姬失宠所作的《怨诗》等等。

二、语间传神,咏物而不滞于物。

张炎《词源·咏物》:“所咏了然在目,且不留滞于物”。可见,一首好的咏物诗,不能单单停留在对物体的描述上,更应该有所拓展深化,借物抒情。梅溪咏物词之所以能形神俱合,栩栩如生,很重要一点便在于其“咏物而不滞于物”。

如《双双燕·咏燕》:

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凭。

这是一首咏燕子的词,上片描绘一双燕子温馨多情、无忧无虑,快活自在,尽情享受着春日回归家园的喜悦,“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说尽了双燕限快意。下片写燕子玩乐完了,就恬然入睡了。这时候看燕子双飞的闺人出场了,她盼着燕儿归时带来远方的音信,而燕儿却自顾着快活,是它忘记了,还是远人根本没有托燕传情?无限怨念至此而生。双燕越是多情缠绵,越衬托出闺人的孤令哀怨;双燕越是快活无忧,越衬托出闺人的心酸无奈。这种人、燕、冷、热的对比,更加突出了闺思怀远的不堪心情。可谓以乐景写哀情,更见其哀。词作名为咏燕,“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已经把燕子形态雕琢得精巧无双,空前绝后了,况还借燕儿传情的惯例,将笔锋转向等待天涯芳信的闺人的愁思,其情其韵其神油然而生,跃然纸上,咏物而不滞留于物,形神俱备,令人读之回味无穷。

含有梨花的诗句范文第3篇

年代:元代

作者:无名氏

体裁:散曲·小令

宫调:双调

曲牌:水仙子、折桂令

无名氏

一春长费买花钱,每日花边一醉眠。喜春来百花都开遍,任簪花压帽偏。花间士女秋千,红相映桃花面。人更比花少年,来寻陌上花钿。

来寻陌上花钿,正是那玉楼人醉杏花天。常言道惜花早起,爱月夜眠。花底相逢少年,赴佳期梨花深院,约定在花架傍边。柳影花阴,兀的是月下星前。

[写作背景]人们生性爱花,爱花是爱美心性的表现,惜花是爱惜青春的情绪的自然流露。中国古代诗歌中,吟咏花草的篇章很多,这首“带过曲”就是这样的一首咏花之作。它不仅句句带“花”,而且所用的两支曲牌亦以花名:“水仙子”与“折桂令”。这位作者写花意在写人,写赏花、买花、簪花的人,而春季是爱情开花的季节,花前月下,正是与恋爱氛围最为和谐的环境。相逢于朝露莹莹的花丛之中,相会在梨花斑驳的月影之下。青年人的恋情,正像朝花一样鲜艳,又像是月下的花阴一样朦胧!

[注解]

任簪花压帽偏:古代习俗,不仅女子喜欢戴花,男人也戴花。男人戴花,将花簪于帽上。

红相映桃花面:化用唐代诗人崔护诗句“人面桃花相映红”。

花钿:用金银珠宝等制作的花形首饰。

玉楼人醉杏花天:化用宋代诗人陆游诗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初霁》)

兀的:指点词,这,这样,这般。含有惊异之意。

[译文]

入春以来因买花有破费,每日里对花饮酒醉卧花边。春天是百花盛开的季节,怎能不令人欣喜,头戴簪花的帽子,一任那花枝将帽子压偏。少男少女们在花间荡起秋千,人面和桃花相映,都是那样红润娇美。人比花更富有青春魅力,少年人来到田野路边,来寻找美人游春时遗落的花钿,这时玉楼里的闺中少女正为这杏花开放的春天而陶醉。俗话说爱惜花的人早起看花,爱惜月色的人晚睡看月。少男少女们在花底相逢,到开满梨花的院落深处去赴约,约会的地点就在花架的旁边。正是在这柳影花阴的浓密处,黄昏后的星光月色的下面。

含有梨花的诗句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红诗 美学 意境 意象 情趣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7.066

Aesthetics and Translation of the Poems in HLM

ZHANG Lei

(Faculty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Yunnan 650500)

Abstract The translation of ancient poetry should seize mood and interest of the source text. The mood of the literary work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esthetic categories. When scenery intermingled with feelings, the mood of the literary work is produced. The basis of mood of the poetry is imagery .Interest is the unique charm and flavor of literary wok by means of arts. The beauty of mood and interest is the focus of this unit.

Key words poems in Hong Lou Meng; aesthetics; the mood of the literary work; imagery; interest

0 引言

美是诗的特征与本质。古诗词曲翻译就是译者寻找美和展现美的过程。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论重要美学范畴之一,指诗人将主观感情与客观事物,即情与景相互交融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境界。情景交融,意境出矣。构建意境的一个重要元素是意象。“意”指人的主观情意,诗人的审美经验和人格情趣;“象”指客观事物。意象是一个运用词语进行比喻和象征化的过程。如“梅”是凌寒芳洁的意象;“红豆”是爱情与相思的意象;“竹”则象征清高清俊逸朗,为人有气节。很多不同的意象组合与相互作用就会形成诗歌的意境。诗以情趣为主,情趣寓于意象。情趣是诗人运用艺术手段使作品所具有的独特风致和情味。 “情以物兴”,“物以情观”,物我交融,就会形成某种情趣美。“红诗”融入了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性格,用以表现意象的的语言词藻带有诗人的个性特色,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从中可以体会“红诗”翻译的意境美与情趣美。

1 美学与红楼梦诗词翻译

《红楼梦》的两个英文全译本,英国牛津大学教授大卫・霍克斯(David Hawkes)译本The Story of the Stone和中国翻译家杨宪益和夫人戴乃迭的合译本A Dream of Red Mansions,各具特色。本文选取了两首红楼梦诗词的译本进行分析,探讨“红诗”翻译的美学思想。

例1 来自林黛玉的《咏海棠》: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杨译:Some whiteness from the pear-blossom is stolen,/Some of its spirit winter-plum allots./The goddess of the moon sews a white gown,/The maid’s weeping in autumn chamber never ends.

霍译:Three parts of whiteness from the pear tree stolen,/One part from plum for scent(which pear has not)―/Moon-maidens stitched them with white silken thread,/And virgins’tears the new-made flowers did spot.

诗中的白海棠“碾冰为土玉为盆”碾碎冰凌做土并用白玉做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来梅花一缕魂”。你一定是接了梨花三分白色,你一定是偷了梅花一缕香魂。以拟人的方式写出了白海棠的纯美芬芳{洁。白净如同梨花,风韵可比梅花,巧妙别致。“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谓白海棠如月中仙子穿着自己缝制的素衣,又如闺中少女秋目里心含怨苦,在抹拭着眼泪,写出了少女的纯洁美丽,寂寥和哀愁。因花的{洁白净而想象到栽培它的也不该是一般的泥土和瓦盆,所以用冰清玉洁来侧面烘染,黛玉以白海棠自比,有梨花的洁白,有梅花的馨香,冰清玉洁,然而满腹的心事不能向任何人倾诉,只好在西风落叶的季节,凄凄凉凉地送走一个又一个寂寞的黄昏。原诗构思新巧,潇洒通脱。“梨蕊”、“梅花”、“秋闺”、“怨女”、“月窟仙人”“缟袂”等意象写照了林黛玉纯美高洁、孤标傲世的性格命运。在清冷的月宫里缝制白色的丧服的仙女,不就是“绛珠仙子”吗?“秋闺怨女拭啼痕”也确像她的“眼泪还债”。凄美的意境含蓄地暗示林黛玉的夭亡。

杨译本采用直译法,紧扣原文的文化与语言,采用等化译法,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注重细节,力求保持原诗的意象和由此所能营造出来的意境气氛。诗的后半部分以写人为主,“a white gown”、“weep…never ends”比较贴近原文寂寥和哀愁的意境。霍译本注重意译,采用浅化手法,忽略细节,照顾英诗的简明自然和音律的和谐。译文没有意识到“秋闺”、“怨女”这样的意象在诗中存在的意义,一味追求朗朗上口,易于理解的效果而淡化了诗歌的意象。文字处理灵活,全诗以花为主要的吟咏对象,其它景物都是次要的陪衬,用 “scent”翻译“魂”不当;“white silken thread”美化了“白色的丧(下转第142页)(上接第139页)服”。译诗尾韵很好,节奏轻快活泼,生动形象,有着非常强的艺术感染力,但不符合原诗美人悲情的意境。

例2 是贾宝玉的《沁芳》:

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杨译:Willows on the dyke lend their verdancy to three punts; Flowers on the further shore spare a breath of fragrance.

霍译:Three pole-thrust lengths of bankside willows green, One fragrant breath of bankside flowers sweet.

沁芳溪是大观园内主要景致之一。沁芳,意思是溪水也沁透了花的芳香。这两句实则倒装句,略去主语“水”,正过来就是“(水)借绕岸堤三篙翠,分隔岸花一脉香”。意为“沁芳溪借来绕堤杨柳三篙翠色,分得隔岸鲜花一缕芳香”。明写树、花,实写水,水里含着柳绿花香,三者一联将视觉与嗅觉连通,洋溢着无穷的情趣美感。

杨译是典型的直译,甚至原文中的词序与主谓宾结构顺序都完全保留下来了,用“dyke”、“shore”和“punt”暗示着“水”,主谓关系说明“柳借绿”和“花分香”,对仗工整,押韵。而霍译则改变了主谓结构,强调了次要景物“柳绿”和“花香”,没有水的意境,偏离了“沁芳溪”这一吟诵的主题。把“三篙”译为“三竿长的河堤”,失去了原始的情趣意味,是一处误译。

2 结论

曹雪芹的诗作对景物,人物的描绘,有一种如诗画般的韵味和美感。其中一些小说人物所吟咏的诗词作品,各言其志,映照了不同人物各自的修养、特点。林黛玉的风流别致,薛宝钗的含蓄浑厚,史湘云的清新傲世,自成风格,互不相犯。有些诗歌或平庸,或幼稚,或笨拙,或粗俗,但从摹拟对象来说又惟妙惟肖,及其传神。译作对于原诗意境和情趣的把握,要能传达原作的思想感情,体现原文的风采。翻译求真而诗求美。所以译诗应该在求真的基础上求美。译诗不仅译词,译意,还要译味,要尽量将中国古诗的精髓,即意境美,情趣美,含蓄,蕴藉之美翻译出来。

参考文献

[1] 顾正阳.古诗词曲英译美学研究[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18,226.

[2] 从滋杭.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理论研究[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185.

[3]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含有梨花的诗句范文第5篇

正直、进取、激情的作家,常常对春天产生审美意趣,他们热爱诗一般的春天,抒写赞赏春天的诗。请听文学改革家韩愈的歌唱:“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前两句潜存着因果关系,正由于京都长安的街道细雨像酥油那样滋润,刚刚萌发的小草在雨中才更显得一片清新,但走近俯视就会发现草色还不太浓重。凡是早春漫游过开封禹王台的人,望着那被微雨洗浴了的一块块像嫩绿色地毯似的草坪,恐怕都会产生这样的印象吧。作品后两句是即景评说,借景寓情。诗人显示:青草迎风吐翠之际,正是春天最为美好之时,甚至比烟柳全盛之日更有神味。这首赠给老作家张籍的诗,是唐穆宗长庆三年(公元823年)即韩愈逝世前一年写的。不管作者的写作动机如何,这篇称颂早春景色的名作,确实含蓄地表达了一位年迈的文学改革家对新的生命、新的青春力量的赞美。

有的作家以诗赏春,作品中含蕴着无限喜悦欣慰之情,如杜甫:“二月六夜春水生,门前小滩浑欲平。鸬鹚鹈鹕莫漫喜,吾与汝曹俱眼明。”(《春水生二绝・其一》)

这首诗是安史之乱后作者辗转漂泊到成都写的,是杜甫五十岁时的作品,诗人生活仍然贫困,但暂时得到安定,免于流离之苦。绝句极写见春水而喜,却不说作者自喜而只言那些欢跃的水鸟。“莫漫喜”,末句将水鸟拟人尤妙:“吾与汝曹俱眼明。”诗人和那些富有生气的小动物交了朋友,坚信自己的心也和它们一起跳动。如此精巧的白描,岂非更加委婉而深切地显出诗人喜春水爱春天的愉悦之情?杜诗以沉郁著称,但纵观中国文学史,我们会发现大作家的文学风格总是多样性的。类似上述两首的咏春诗。杜集中还有不少,它们显然并非“沉郁”,倒有些像晚唐文学理论家司空图所总结的“自然”“冲淡”“豪放”等品。“真力弥满,万象在旁。”(《二十四诗品・豪放》)司空表圣这个美学基本理论判断,很能帮助我们鉴赏咏春诗和一切文学佳作。

歌唱蓬勃生命力的美,是咏春作品最为引人感人之处,这就需要作者对真实生活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有的诗人在这方面做得较好。特再举数例:“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清浅见琼沙。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刘禹锡《浪淘沙九首》)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白居易《春风》)

作家用“慧眼”透过春日秀洁的帷幕,凝视着不大为人注意的事物,以生花之笔,描绘出新生命的活力和形象。鸳鸯本在平静的河面悠闲浮游,但春风急来,水波骤起,鸳鸯随浪起伏,银花散飞。刘禹锡的“惊起鸳鸯出浪花”,以“形似美”见长。只根据这一诗句,画家就可以创作出一幅动态意境的《春江图》。

春天是无私的。它使京城花园中的早梅先开,继而让桃梨等竞放。令人感到风趣的是,春的降临,也给农村飞送了欢笑,田野的荠花榆荚表示满意,欣喜地称道:“春风为我来!”这里把村花村树描绘成为有感情的生命,农村百花火热的迎春之情,写得极其真切。白乐天创造了“神似美”。

诗的春天需要春天的诗,因为春天的诗,歌唱了新的生命的美。更劲健挺拔地投身于诗的春天、进取的春天。

――选自《当代散文》

相关期刊更多

江汉石油科技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石化集团江汉石油管理局;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石化集团江汉石油管理局;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数学理论与应用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