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考必背古诗文

高考必背古诗文

高考必背古诗文

高考必背古诗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培养;高中生;古诗文;背诵能力

一、引言

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中华灿烂的历史文化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古诗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在中国当代语文教育,许多经典的古诗文都被载录到教科书中,以传承中国民族文化和精神,提升学生素养。历年来高考中古诗文都占有一席之地。我国高中生语文教育对古诗文的重视可见一斑。

古诗文的表达大多都言简意赅,常用之乎者也。学生们读起来不顺口,不容易理解作者所处的环境和含义。在现阶段古诗文背诵教育存在一些问题,高中语文老师讲述古诗文时都是逐句解释字字解释,硬生生的把古诗文翻译出来,许多同学理解不了,背不过,或者记不牢,学习古诗文的效率很低,甚至都的同学讨厌阅读背诵文言文。针对于当前高中学生们对古诗文背诵阅读能力所出现的问题,笔者以前人研究的基础为前提下阐述如何培养提高高中生古诗文背诵能力。

二、提升高中生背诵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教师的自我提升和更新观念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最为关键的,起到主导作用。而语文教师其自身的人格素养、思维模式、专业知识结构、教学风格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整个教学质量。“术业有专攻”语文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素养是非常必要的,这就要求教师们要有一定的基础性的专业素养和个人修养。教师自身素养知识结构好的同时也应该实际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持有灌输性教学观念的老师把知识讲出来、写在黑板上、让同学们记下来、背下来等等方式灌输给学生,师生没有一点互动。老师只是做到了教,没有让同学们学到怎么学。使同学们没有思考,失去了求知的兴趣。优秀的教师会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摸索采取一系列教学措施,变“填鸭式”为主动学习,促使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给高中生树立良好的心态和培养对古诗文的兴趣

在古诗文背诵学习中,教师的教诲是促使同学们学习的外因。“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在古诗文教学中要提高高中生的背诵能力,更要的是学生自身的学习态度和努力。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心态情况下,教师传授的知识很难让学生接收和背诵。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要树立起同学们正确的良好的学习心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古诗文教学中要避免灌输式教学,死板式背诵。在教授古诗文以前教师应该做好与文章相关知识的准备和了解。教师可以讲述一些文章产生的时代背景,让同学们走进作者更容易了解作者作品的含义思路。调动同学们的求知性和兴趣。讲述古诗文的同时,可以与同学们开展一系列的师生互动,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进来积极地思考学习,在互动中逐步激发和培养同学们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三)古诗文背诵理解是关键

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要增加古诗文作者所处的历史背景环境,还原古诗文的“语境”。可以让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拓展思维。教师结合作品环境能更好的把学生带入文章来体验作者所表达的深层含义。理解的基础上每次背诵古诗文其实都是学生与作者的一次沟通。教师的有必要讲解和古诗文相对应的历史环境作者介绍,把当时作者创作原文的情景用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真切的理解原文“语境”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培养高中生对古诗文的鉴赏。引导学生们认真主动地去思考,把学到的东西深入到自己的意识中有利于对原文的背诵。

(四)重点突出,循序渐进

在古诗文教学中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可操之过急。要注意层次分明,知识点介绍清晰容易让同学们接受吸收。在背诵古诗文过程中要善于循序渐进的诱导学生们加强记忆。如可以在背诵过程中先让同学们熟悉背诵古诗文的第一个段落,等可以背诵后,再背诵第二个段落,等第二段落能背诵后,加上第一段一起背诵一遍,要是可以背诵下来,就背诵第三段,每一增加一段以此类推循序渐进。

三、背诵古诗文的方法

(1)听读并用增强学生体验

古诗文背诵,前期要多练习带有感情的朗读。在课堂上下古诗文背诵也可以采用很多方法,空中接龙背诵一人背诵一个段落或者一个人背诵不上来时下一个人接上;分组背诵分成小组互相出题背诵古诗文,或者两个同学间即兴轮流背诵。增加合作竞争气氛,让每个同学参加进来。这样在同学背诵的同时,又听了一遍脑海了也跟着回复背诵了一遍,达到听读结合重复记忆的效果。增加同学亲身体验的机会,是调动背诵古诗文的积极性有效方式之一。

(2)情景体验式背诵

理解古诗文的基础上情景语境再塑造,能更深刻的体会作者所传达的更深层含义。不仅能轻松掌握古诗文基本内容: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事情、什么情感,还能更好理清古诗文的作者的写作思路和学做线索,增加同学们的想象空间和独立自主的思考机会。更好他在培养高中生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感受文化熏陶的同时背诵水到渠成。有效避免在背诵死记硬背式的卡思路问题,沿着作者的写作思路背诵清晰流畅、一气呵成。

(3)温故而知新

大脑记忆是有周期性的,当同学们刚刚背诵过古诗文后,过一定时间就会忘记。学生们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或老师根据教学情况而制定一定的复习计划让同学们对古诗文再回忆再记忆。

【结束语】

在古诗文背诵中老师和学生都是直接参与者,因此形成互动比较的重要。教师要做好自我提升的同时随时塑造学生良好的身心素质和调整教学观念。高中生们也要保持积极的良好的心态,通过自身努力摸索总结出适合自身的一些背诵方法。背诵古诗文就会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高考必背古诗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古诗词 复习

近几年来,中考试题对古诗文阅读能力的考查,在继承中发展,在探索中创新,在改革中提高,不断向着科学、客观、高效的目标迈进。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二合一的中考迫在眉睫,我们该怎么复习呢?

一、明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要求

1、课程目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背诵优秀诗文80篇,推荐背诵古诗词34首,其中课文23首,课外古诗词背诵11首。

2、课程标准对古诗文阅读的评价建议: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3、中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古代诗文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初中阶段语文课程所要求的重要内容,需要学生认真学习和吸收。古代诗文的阅读以课内为主兼顾课外,优秀诗文的背诵限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

二、背诵(基础积累)阶段

将诗歌知识形成板块,必须要有厚实的背诵基础,这一阶段非常重要,如果基础不牢固,背诵不够熟练,下一步知识结块就无从做起,所以,第一阶段复习以背诵为主。教师先给学生印发《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背诵的古诗词分布表》,学生对照相关的篇目,把以前学过的诗歌背诵梳理一遍,生疏的诗歌重点复习。每节语文课前复习2_3首诗歌,每周复习15首左右。老师布置背诵内容时,要有意提示与其他诗歌的联系。譬如:背诵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可与的《卜算子·咏梅》比较,并提问学生“你还知道哪些咏梅的诗句?”学生讨论后,找出了王冕的《墨梅》《白梅》、林逋的《山园小梅》、王安石的《梅花》。比较难理解的诗歌,尤其是一些很感性、很具文采、风格特色明显的文章,需要老师用心去感悟,抓住要点,能走进去又出得来,然后简明扼要地给学生提示一下重点内容,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样在课堂上感染学生,提高学生背诵诗歌的兴趣,形成自主阅读背诵的好习惯。

三、整理(系统梳理,知识结块)阶段

有了背诵作基础,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把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复习课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把分散的知识综合成一个整体,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1、按照诗歌内容分块。描写春天(春花、春风、春草、春雨……)的古诗句;咏物(雪、莲、柳、梅……)的古诗句;描绘边塞风光的古诗词;表达雄心壮志的古诗句;壮志未酬的古诗句;表现思乡之情的古诗句;抒发积极向上精神的古诗句;惜时的古诗句;与诸葛亮有关的诗;按内容分知识块,同类内容组成一个知识版块。譬如:描绘边塞风光的古诗词就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塞下秋来风景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2、按诗歌的意境分块。例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感情。与“雪上空留马行处”一样,令人回味无穷。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中有诗句“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苏轼的《明月几时有》中与之意境相同的诗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相同意境的诗句有:“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按诗歌的写法(比喻、对偶、互文、用典、动静结合、想像与联想的妙用等)分块。例如:运用典故的有: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动静结合的古诗名句有: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沁园春·雪》“山舞银蛇,原驰蜡像。”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可以形成的知识板块,举不胜举,异彩纷呈,这需要教师在备课上多下功夫,才会有计划地给学生提要求。有的知识板块,学生能列举出近301、句子,如“咏月”名句。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去背诵、思考、归类、书写和练习,学生亲自去感知知识,互相交流切磋,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

四、巩固检测(能力提升)阶段

高考必背古诗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误区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古典诗词教学一直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点,在长期的不断发展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适应高考考纲要求的教学模式,在该模式下学校追求升学率,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学生为了高考成绩而服务,这就造成了教师在教学中,单纯的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让学生盲目的去背诵。虽然在此模式的教学下学生在高考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这些能看到的分数上的效果不能掩饰了学生即使花了大量时间去背诵古诗词,却并没有真正理解古诗词的含义,也不懂学习古诗词的意义,教学的真正效果没有实现,对语文教学的实质要求存在着相当的缺陷。因此,改变古诗词教学的误区现象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古诗词教学中的误区

(一)忽视了古诗词的熟读成诵

诵读是我国从古至今最为传统、最为有效地读书的基础方法。宋代朱熹曾在《读书之要》之中说过“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处于吾之心,然后有得尔。”可见诵读古代的学习中是很重要的。因此,学生要想学好古诗词,首先就要会诵读。

现今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只看重学生能否将古诗文背下来,在学习方法和过程上有所忽视,学生只需要可以背诵某些重要语句就可以了,导致了古诗词学习在基础上就存在了很大的误区。而在对高中的古诗词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之后发现,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并没有让学生们大声诵读,体会作者在古诗词中蕴含的意境,了解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机械的灌输自己对古诗词的基本感受,在古诗词的教学中产生了很大的误区。

(二)忽视了古诗词的背诵和理解

古诗词学习的初衷是希望学生可以背诵,并且在背诵的过程中能理解古诗词传递给我们的精神和意境。但是,在实际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为了达到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取得更好的分数,让学生去背诵那些易考的重点诗词句,还让学生不厌其烦的做历年的高考古诗词题目,这样不仅太浪费时间,而且没有让学生们从整体的角度上把握全文,学生们虽然背得了几个诗词句子,可是却没有在整体上把握作者当时所处的文化背景以及当时作者写作的心情,不能理解古诗词中表达出来的意境,这已经违背了古诗词教学的目的。

(三)忽视学生对意境的理解

意境是指古诗文中蕴含作者当时写作的感情和对周围环境的理解。对语文古诗词的学习,可以说是对作者意境的理解。只有理解了意境才能算是真正懂得了古诗词的真正含义。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忽视了意境的重要性,在对学生的讲解中也只是单纯的从字面上的意思来进行分析,这样不仅误解了古诗词真正的意思,失去了古诗词真正的涵义,而且让学生们没有实际的感受,无法想象作者寄予在古诗词中的思想情感。

(四)受应试教育影响严重

应试教育环境严重影响了高中很多科目的教学本质,在应试教育之下学生、家长、老师、学校对高考过度重视了,认为高考的成败关系着学生一生的发展。高中语文的学习受应试教育很严重,老师为了学生的分数选择牺牲了学生的长远发展,就是因为这样,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就喜欢采用死记硬背这种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导。教师只是根据历年语文考试的重点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讲解,不注重学生对古诗词含义的真正理解,导致了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本质时产生了偏离,影响了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使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走入了一个“背多分”的误区。

二、走出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误区

(一)熟读成诵

古语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中就可以看出诵读的重要性。在语文古诗词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经常进行感情的诵读,教师应该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们对古诗词诵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诵读习惯,使学生们在进行有情感的诵读中,体会出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和意境,从而能够更好的理解古诗词。

(二)加强对古诗词全文的背诵

学生在对古诗词全文背诵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理解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和意境,从而才可以更好的理解古诗词的具体含义,便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古诗词。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古诗词的学习过程,可以理解为对作者蕴含在古诗词中意境的学习。因时代背景和情感环境的差别,许多学生不能正确的理解古诗词中的意境,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发挥想象力,将自己代入到古诗词的意境当中,真正的感受到古诗词中的意境,从而得到美的享受与情感的升华。

(四)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古诗词

前文已经说了在应试教育影响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习古诗词真正的作用。教师的教学目标应该是让学生能够真正的理解古诗词,在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尊重学生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发挥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起一个辅助和引导作用,不能将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学生,强行要求学生们去死记硬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更有利于古诗词的学习,走出在高中语文古诗词学习的误区。

【参考文献】

[1]杨彩云.新课改下如何搞好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J].考试周刊,2013,(55):28-29.

[2]莫兰花.浅谈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课外阅读(中旬),2011,(5):254-255.

[3]郑建华.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困境研究[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7):61-61,62.

高考必背古诗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古典诗词;古代汉语;音韵学;格律;吟唱;感发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6)02-0123-03

古典诗词的教学,不但是中文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方面,对传承中国文化有不容忽视的意义。然而,从目前的大学教育来看,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存在着种种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果。笔者试就现存的问题提出一些浅薄之见,以求抛砖引玉,为古典诗词教学质量的提高略效绵力。

目前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很多大学中,古代诗词教学的目的出现功利化倾向,导致以简单记诵为目的,忽略了诗词的真精神。有的老师认为,学习古典诗词,只是为了写作时引经据典,或者在交谈时展现学识。甚至有的老师让学生背诵诗词,只是为了应付硕士入学考试,从而提高考研率。背诵作品是学习古典诗词的一种重要的方式,但在无法真正理解作品,不能被作品打动的情况下,只是死记硬背,哪怕能够背诵再多的作品,恐怕也无法由背诵者而转变成爱好者,更遑论从作品中去吸收精神的力量。量的积累并不一定会导致质的变化,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并不限于简单的记诵,包含着涵咏玩味的意思。笔者遇到很多学生,他们能够背诵大量古典诗词,但他们并不能深刻理解这些作品,对古典文学也毫无兴趣。单纯的背诵作品,对于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的意义并不大。

正因为教学目的的功利化倾向,很多老师在选择作品上出现偏差。在大学课堂上,老师选讲的古典诗词,大多是各种选本上出现频率很高的作品。然而,广为传播的作品并不一定是第一流的文学作品。各种诗词选本的质量良莠不齐,单纯依靠选本去选择作品,只会陷于重复或是偏见之中。作为一名担任古典诗词教学任务的老师,缺乏对文学史和作家作品的博观通识,不能通过大量阅读来提高鉴赏能力,是很难从浩如烟海的古典诗词中挑选出真正好作品的。

还有一部分大学老师在教学中常将作品孤立起来,断章取义,从而造成对作品的误读。很多老师除了对自己研究的作家比较熟悉,对大多数的作家都不曾认真去读他们的年谱、全集和历代的注本。他们常常以课时有限为由,忽略对作家生平资料和思想心态的讲解。所以,他们无法真正做到知人论世,对一些作品的解释存在偏差,人云亦云、以讹传讹的现象在诗词教学中屡见不鲜。

目前,大学古典诗词教学的一个最为严重的问题是对诗词格律的忽视。很多中文专业的本科生并不了解诗词格律,甚至分不清古诗和律诗的区别。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教材编写的缺失,大多古代作品选没有涉及作品的声律特点。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朱东润先生选编的六卷本《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从“解题”到“注释”均未涉及作品声律特点,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郁贤皓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也同样存在这一问题。从目前大学使用的各种版本的作品选来看,标明作品体裁和声律特点的教材笔者尚未看到。各种文学史中在分析作品时,也鲜有提到声律特点的。

二是教学的忽视。声律教学一直是教学中缺失的一块,从小学到大学的课堂,很少有老师讲授与诗词格律有关的知识。在一般的大学中,古代汉语和古代文学的教学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很多古代文学的大学老师不懂声律,而古代汉语、音韵学等课程的开设也无法与古典诗词的教学很好地衔接,导致学生无法将音韵学的知识应用到古代诗词的阅读中来。

三是诗歌刊物和媒体的误导。大量诗歌刊物将只有简单押韵、不讲格律的作品标注为“律诗”。甚至一些主流媒体也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在介绍一些诗歌作品时,以字幕在显眼的位置标明为“律诗”,事实上那些诗歌是不符合律诗的格律的。这样的做法,很容易误导人们对“律诗”的认识,不利于古典诗词的传承。

正因为对声律知识的忽视,很多老师在教学时,往往将古典诗词当作纯文本来阅读。而中国古典诗词是文字和声音的结合体,单从文本的角度进行解读无法真正领略古典诗歌的魅力。

针对古典诗词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改进。

关于教学的目的,笔者认为,大学古典诗词的教学,既不是要培养诗词创作者,也不是要培养诗词的研究者。比这些更为重要的是,要传承诗词中承载的人文精神,挖掘诗词中让人兴发感动的力量。我们应该告诉学生,诗歌不只是那长长短短的文字,更是一种生活的姿态,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当你有了读诗心情,当你学会用诗性的目光注视生活,你会发现,即使最平凡琐屑的细节,也处处洋溢着惊心动魄的诗意之美。比如吃饭,原来不只是果腹充饥,还可以是“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可以是“晴窗雪沫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比如恋爱,原来不只是耳鬓厮磨,还可以是“朱灯灭,朱颜寻”,可以是“梅如雪,雪如人”。给学生讲诗歌,最重要的不是让他们记住某几个作家,读懂某几部作品,而是要唤起他们对诗歌的热情,让他们在某一刻能用诗性的目光注视生活。我们教出的学生,不必成为诗人,但至少可以保留诗心。叶嘉莹先生说:“在中国的诗词中,确实存在有一条绵延不已的、感发之生命的长流,这也正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一份珍贵的宝藏。”[1]如何去延续这条感发的生命之长流,才是古典诗词教学的重中之重。

选择第一流的作品来进行讲授,是古典诗词教学中重要的一环。要做好这一点,一方面是老师要努力培养自己艺术的审美眼光,提高诗词鉴赏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待于教材编选的不断改进。真正的好作品有一定的判断标准,如思想性和艺术性、文学价值和文学史价值等都是应该考量的标准。但是,最好的诗词是从诗人心灵中流淌而出的文字,很多时候又无法用这些既定的标准去考量。比如杜诗,早期的作品选倾向于“三吏”“三别”这样带有人民性的作品,而现在的作品选开始更多地选取杜甫到夔州之后作品,如《秋兴八首》《登高》等,这些作品无疑代表了杜甫律诗的最高成就。但除了这两类作品之外,像《赠卫八处士》《又呈吴郎》这些作品没有太多技巧,却能直指人心,题材没有那么高大上,却在平凡琐细中更能见出真实和深刻,不失为杜诗中最优秀的作品。正因为这些作品描写的都是日常生活,是生在和平年代的人也可能会经历的事情,它们往往能引起学生更多的情感共鸣,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诗歌的热情。所以,我们有理由去期待一套更柔软也更温暖的文学史和作品选。

古典诗词的教学,是要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在有限的课时中,不是要尽可能介绍更多的作家作品,而是要将某些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讲深讲透,从而让学生掌握阅读古典诗词的方法,提高他们自学的能力。要理解作品,必须先了解作家。对作家生平经历、思想心态的讲授,是古代诗词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部分。钱穆先生曾经提到学习杜诗的方法:“我们读杜诗,最好是分年读。拿他的诗分着一年一年地,来考察他作诗的背景。要知道他在什么地方,什么年代,什么背景下写这诗,我们才能真知道杜诗的妙处。后来讲杜诗的,一定要讲每一首诗的真实用意在哪里,有时不免有些过分。而且有些是曲解。我们固要深究其作诗背景,但若尽用力在考据上,而陷于曲解,则反而弄得索然无味了。但我们若说只要就诗求诗,不必再管它在哪年哪一地方为什么写这首诗,这样也不行。你还是要知道他究是在哪一年哪一地为着什么背景而写这诗的。至于这诗之内容,及其真实涵义,你反可不必太深求,如此才能得到它诗的真趣味。他在天宝以前的诗,显然和天宝以后的不同。他在梓州到甘肃一路的诗,显和他在成都草堂的诗有不同。和他出三峡到湖南去一路上的诗又不同。我们该拿他全部的诗,配合上他全部的人生背景,才能了解他的诗究竟好在哪里。”[2]这样的学诗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借鉴。作为老师在讲解某首作品时,必须预先通读这个作家所有的生平资料和作品。同时,在课堂上,也应该注重作者背景资料的介绍,这样才能做到知人论世,使诗歌的讲解充满生活的质感,让那些千年之前留下的文字变得生动和鲜活。

最为关键的一点是,我们必须重视诗词格律的教学。一些诗歌是和音乐紧密相连的,如汉乐府中有一首小诗《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3]单从文字来看,这首诗写得重复而拖沓,但当我们把它和音乐联系起来,就会有截然不同的解读。这首诗来自汉代乐府,是采用唱和曲的形式来演唱的。前面三句由一人领唱,而后面四句由众人相和。我们可以想见这样情形:在江南水乡的烟波浩渺、莲叶田田之间,采莲女们一唱三和,余音袅袅。将文字和音乐结合,立刻使这首小诗变得鲜活而生动。唐宋之后的律诗虽然很多不再用来演唱,但是也可以通过平仄的安排、韵脚的处理,使得声情与文情相配合,既能深化情感的表达,又能在吟诵之时更为美听。如杜甫《宿府》:“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4]此诗多用双声、叠韵词,如“清秋”“永夜”“荏苒”都是双声,“独宿”“萧条”“伶俜”“栖息”都是叠韵,给人音节谐婉之感。特别是末句连用五个“i”韵字,且“息”“一”都为入声字,传达出压抑的心绪,妙不可言。结合声律来进行讲解,无疑能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给学生讲授古典诗词格律的同时,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去学习诗词的吟唱。叶嘉莹先生说:“就重认中国旧诗之传统而言,则熟读吟诵实在是最直接有效的一种方法。中国旧诗所使用的原是与日常生活口语迥异而全以音律性为主的一种特殊语言,本来凡属语言的学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经常要有讲说和聆听的练习,而学习一种富于音律性的诗的语言,就更需要在熟读吟诵间对其音律有特殊的掌握能力。因此我们唯有透过熟读吟诵的练习,而学习一种富于音律性的诗的语言,就更需要在熟读吟诵间对其音律有特殊的掌握能力。”[5]叶先生的这段话,可谓行家的会心之语。在注重诗词吟唱的同时,我们也要鼓励学生尝试去创作古典诗词,将诗词阅读和创作相结合。写诗是为了读诗,只有通过创作,才能真正掌握古典诗词的格律,也才能在阅读中更细致入微地去体会作者的用心。

参考文献:

[1][5]叶嘉莹.进入古典诗词之世界的两支门匙[A].我的诗词道路[C].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129,175.

[2]钱穆.谈诗[A].钱宾四先生全集・中国文学论丛[C].中国台北:台北联经出版社,1998:136-137.

高考必背古诗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古诗文;考级;背诵

一直以来,总盼望着学生说话、习作,古诗词信手拈来。写秋天,学生会引“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写心情的激动,学生会说“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目前古诗文考级将解决这一

问题。

一、读诗破万首,运用如有神

1.背诵古诗文,开发学生智力

20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科学家斯佩里发现人的左右脑是有分工的。他的研究表明,进行科学研究、创造活动,离不开人文教育,离不开右脑的开发,这就是一种最根本的学习潜能的开发。人的记忆力在儿童时期是很强的,从小背诵古诗文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把大量知识储存起来,以备终生享用。每天背诵一段古诗文,对处于记忆黄金期的小学生而言,相当于每天做一套健脑操。

2.背诵古诗文,奠定学用基础

从语文教学这个角度来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给语文的定义是: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语言是前提,是第一要务,如果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何谈用语言?势必是“无米之炊”。孔子说的“不学诗,无以言”就是这个道理。

3.背诵古诗文,继承传统文化

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的精髓是继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更重要的是用古诗文的音韵魅力深深打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优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熏陶,进而推动学校的素质教育发展。目前,金台区古诗文诵读考级活动不仅让学生记住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

二、古诗诵读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借他山之石,臻古诗之玉

针对小学生的好胜心理,模仿乐器考级做法,金台区教研室借他山之石,出台了金台区小学语文古诗考级方案,使学生积累了大量古诗词,让古诗这块玉石得到完善。考级是每学期一次,内容为教科书中共收集的108首古诗,104首古诗为底线,上不封顶。共设12个等级,按年级升高而升高,每级最低达到合格等次,否则不过关。

2.创丰富活动,激背诵兴趣

各校通过开展“每日诵读”活动,发动学生参与到古诗文的诵读中来。利用晨读时间,教师带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读等多种形式,每天坚持吟诵,形成了良好的古诗文学习氛围。开展“亲子诵读”活动,每个孩子争当爸爸妈妈最出色的小老师,与爸爸妈妈共同比赛古诗文诵读。以书画为载体,利用写字课的时间,指导学生书写名句、名诗,为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配画,绘制古诗文的优美境界,用简笔画、蜡笔画、彩笔画诠释自己对古诗文的独特理解。

三、胜日寻芳到学校,无边光景一时新

古诗文考级活动自开展以来受到了广大师生和家长的好评。东仁堡小学的杜校长激动地说:“这个活动太好了,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贯彻了新课程理念。”三迪小学学生说:“这个活动不仅使我温习了前面所学的古诗,而且让我对这些故事有了进一步的记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使我完完全全地陶醉在其中。”家长说:“经典诗文本来就应该多念多背,否则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贵财富怎么继承下去?学校采取‘考级’的方式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一次有价值、有意义的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