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商管理学科建设

工商管理学科建设

工商管理学科建设

工商管理学科建设范文第1篇

关键词:工商管理学科建设发展前景实施策略

一、工商管理学科建设

在我校“综合发展”中的作用及前景配合学校“以飞为主,综合发展”战略的需要,我校工商管理学科建设工作于2001年6月进入实施阶段,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申报工作于2001年11月通过了民航总局组织的专家组评审,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开始招生,目前已有两届共160余名学生进入该专业学习。市场营销本科专业和商务管理与航空服务专科专业于2003年通过民航总局组织的专家评审,将于2004年开始招生。

学科建设基本要素包括学科方向、学科梯队、研究基地、科学研究、学术环境、人才培养等。其中,学科结构及学科方向的确立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在学校“以飞为主,综合发展”战略下,不可能建设所有的学科或学科方向。因此,在学科结构和学科方向选择上应综合考虑以下观念:一是本体观念,即从现有学科上进行建设,在现有的优势学科基础上加以发展;二是特色观念,学科方向的特色是学科生命力所在;三是创新观念,只有不断寻找新的学科方向生长点,才能持续发展;四是为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观点。[1]

两年多来,在专业申报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通过实际调研、横向比较、综合分析,从客观环境要求和学校自身条件来看,在我校办学的综合发展方面,工商管理学科的作用和前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从社会经济等宏观环境因素来看,大量分析预测结果都显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深化和完善,面对我国加入WTO后面临的全球竞争格局,工商管理学科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会持续稳定地增长,对其知识结构、素质能力也会提出新的要求。在我国的人才状况中,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类人才始终是个薄弱环节,总量相对不足,西部地区管理人才缺乏现象尤显突出。

对企业来说,管理职能作用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这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数据事实说明,越来越多企业已非常重视市场业务的开拓,市场业务的开拓加大了企业对具备管理知识、营销知识人才的需求。这种需求在短期内会有较大波动,但大趋势不会变。

2.民航行业发展的要求从行业环境因素来看,民航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正在发生根本转变,民航企业运营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以市场为导向、以消费者为目标将逐渐成为民航企业经营的出发点。随着民航运输市场的不断扩大,未来航班密度、旅客流量将大为增加,旅客、货物中转衔接环节增多,对航空公司及机场管理会提出更高要求。

我国加入WTO后,面对国外航空公司激烈的竞争,提高航空公司运营水平和经济效益,增强竞争能力,直接关系到航空公司的生存和发展。这些都为从事航空公司及民航机场经营管理的工商管理类人才提供了较大的市场需求和更高的素质要求。目前民航各院校都开设了层次不同的经管类专业,但培养的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还不能满足民航发展的需要。

我校开办工商管理学科,起步较晚,但与民航其他院校相比,并没有难以逾越的差距。

如果对民航这一市场不积极争取,则可能错失发展良机。

3.对学校发展的作用从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加快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不仅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富有远见卓识的战略决策,而且也是国内诸多高校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为此,不少高校尤其是理工类重点院校都从自身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把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作为提升学校整体实力、创办综合性大学的重要内容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上。[2]

工商管理学科的建设,既是学校“以飞为主,综合发展”战略的需要,其教学资源也会对我校其他专业带来正面辅助效应,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竞争力。厉以宁教授谈及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时认为管理知识的教育应作为当代大学生基本素质教育的一项内容,大学各专业学生都应开设管理学课程。我校飞行技术专业和空中交通管理专业培养的民航飞行员、空中交通管制员以及情报、签派人员都是工、管复合型人才,是价值昂贵的航空器的操作者、指挥者、管理者和营运者,关系着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更应对他们进行现代管理理论和知识的培训。

4.对学科建设风险的认识工商管理学科建设有机遇,也有风险。发展工商管理学科的主要风险是新专业缺乏市场竞争优势,学生分配受影响,专业发展昙花一现,不能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造成学校资源浪费,丧失其他发展机会。要高度重视、正确对待学科建设中的风险问题。首先要认识到,市场竞争中的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在我校优势专业现在面临激烈竞争的情况下,还追求一种不担风险、回避竞争的发展模式,与市场经济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与我们面临的现实也是矛盾的。学科建设、专业发展的可行性不应该仅以有无风险来衡量,以我们现有的条件作为唯一的依据,而应以社会及行业发展是否有需求、能否更好利用和整合学校资源、能否为学校的长期发展提供支撑和带来潜在利益等方面去考虑。经管类学科专业发展空间大,可拓展的专业面广,相互支撑和互补性强,投入产出比高,如果不抓住现在国家深化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有利时机积极申报、抢占先机,则可能丧失一块很好的教育培训市场,为学校长期发展带来影响,留下遗憾。其次,在学科建设中要有高度的危机感和风险意识,正视自己的弱点和不足,明确学科建设发展目标、人才培养市场定位,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逐渐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和核心竞争力,通过精心规划和踏实工作,将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

二、当前我校工商管理学科建设中急需完成的几项工作

1.专业规划与课程建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专业规划是专业建设的蓝图,主要体现在教学计划、课程大纲的制定和完善上。要通过专业规划工作,把环境影响、市场需求和学院自身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明确培养目标、市场定位,突出我校的行业优势和特色,形成自己的办学模式和核心竞争力。这一工作在专业申报和评审阶段已初步完成,如把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设定为“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能在民航企业以及各种类型的工商财贸企业从事生产、营销、财务、人事与决策管理等工作,也可在国家外经贸业务管理部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相关的管理、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于“立足于面向民航建设和地方经济服务,形成主辅修专业多出口、多技能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基于上述考虑。

目前已基本完成专业教材的选定和教学大纲的撰写,进一步应该深入研究、不断完善各门课程(特别是民航运输经济和民航管理类课程)的大纲和教学资料,搞好具有民航特色的专业基础课程的双语教学,作好实验实习计划。

2.教师的引进和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我校工商管理学科建设条件决定了师资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是教师引进与培训。管理科学系经管类专业教师基本都是2002年专业申报完成后从地方高校引进的应届毕业研究生,工作经验不足,对民航系统不熟悉,有一个逐渐成熟和成长的过程。但他们面临的任务繁重而艰巨,一走上工作岗位就担负起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科研等任务,因此教师的引进和培训工作意义重大。要配合学院相关职能部门把好教师入口关,尽力引进专业对口、综合素质强的新教师,积极引进本专业领域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对新教师要加强教学指导和工作检查,把好教学质量关。在我校现有条件下,聘请外校资深教授来校担任客座教授非常必要,可以提高整体科研、教学水平,指导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对引进的新老师应根据所学专业和自身条件确定主要发展方向,进行有针对性的进修和培训,特别是民航运营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培训,如IATA组织的各种培训、民航相关院校的专业培训班和专业课程。鼓励有条件的教师攻读博士学位。

3.实验实习基地与毕业生分配渠道的建立工商管理学科属应用型学科,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锻炼。今年开办的商务管理与航空服务专科专业,更是针对市场需要培养既能动脑又能动手的所谓“灰领”型职业技术人才,因此对专业培养过程中的实验、实践环节有较高的要求。专业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是搞好工商管理学科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需要学院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参与协调,借鉴相关院校经验,按照专业规划的要求,切实做好建设工作。

虽然本科教育已逐渐进入大众教育行列,但仍应对毕业生分配给予高度重视。同任何产品一样,产品质量、供求关系、销售(分配)手段是决定毕业生市场需求走势的基本因素。建立广阔完善的毕业生分配渠道,加大对外宣传影响力度,是学科建设的重要一环。

实习基地建设与毕业生分配渠道建设密切相关,是建立用人单位与学院关系的纽带,能促进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了解。

工商管理学科建设范文第2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 建设合同 商务管理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同时带动工程建设项目向现代化方向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新型管理措施和相关新技术、新设备在建筑工程的全面运用,有利于推动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进度和确保施工质量,同时结合相关管理措施,维护参建单位最大化的合法权益。其中工程项目建设合同实现商务管理模式,有利于结合商务管理模式,实现对建设合同的全面监督,确保建设合同制定的科学性,运行过程中的合理性。

一、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合同商务管理的概念

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合同商务管理,主要是针对工程项目的管理综合提出来全新管理模式,主要指运用相关手段实现对市场因素的全面分析,其中包括施工设备、施工技术和施工原材料等各方面涉及的经济投入,进而结合建筑单位实际运行情况,制定完善的工程管理合同,以通过合同管理的方式实现对工程项目的全面商业化管理,进而确保参建单位的经济利益。结合商务管理模式在工程项目建设合同管理中的全面运用,有利于实现对准备阶段、执行阶段和检验阶段的全面管理。其中工程项目在签订合同过程中,首先应做好相关统计工作,以确保合同制定的完善性、全面性,针对施工合同应做的准备工作,应加强对工程项目施工信息、招投标计划书和相关运行策略等的统计分析。工程项目建设中合同商务管理的执行阶段,应安排专业人员加强对合同的管理,从而结合合同管理的具体内容,加强对施工成本、施工人员和施工材料的选购等各方面的管理,切实依据合同管理做好工程项目运行中的各项支出。工程项目建设中合同商务管理的检验阶段,主要是指工程完工后,管理单位应结合项目合同,加强对工程施工中财务支出、风险管理等各方面的科学统计,以检验合同商务管理运用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二、工程项目建设中合同商务管理的运行特点

工程项目建设中合同商务管理的运行,主要得益于其管理目标的科学性、管理系统的全面性和管理形式的安全性。

(一)管理目标的科学性

工程项目建设中合同商务管理目标的科学性,主要指合同商务管理针对工程项目的实际施工和施工要求,结合对施工技术和施工设备的运用水平,制定科学的管理目标,以确保工程项目建设的施工质量,同时符合工程建设项目的要求。合同商务管理目标的科学性,是推动合同商务管理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稳定运行的前提和基础,同时有利于体现科学技术运用的重要性。

(二)管理系统的全面性

工程项目建设中合同商务管理系统的全面性,主要是指合同商务管理的制定,是针对工程建设项目的整个施工阶段实现全面分析,同时结合商务管理模式,实现对工程项目资金流通的科学分析和管理,以确保资金在工程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稳定运行,进而推动工程项目工程进度的合理进行,同时有利于工程完工后运用经济分析手段实现对合同商务管理的检验。因此管理系统的全面性是推动工程项目建设运用的重要因素,同时有利于维护工程建设项目的经济利益,结合管理系统的全面运行,有利于实现对相关风险措施的科学预防和处理,以确保工程项目的稳定运行。

(三)管理形式的安全性

工程项目建设中合同商务管理形式的安全性,主要是指合同商务管理的运用,有利于实现对你合同的高效管理,通过对合同管理内容的商务处理以确保合同的稳定运用和完善保管,同时合同商务管理实现对合同的商业化处理,确定合同的商业价值,是维护工程建设项目合法权益的根本措施和主要依据。合同商务管理的安全性,同时有利于实现对市场因素的科学分析,通过提前采购的形式,以减少市场价格变化对施工成本造成的影响,进而确保合同商务管理的科学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合同商务管理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全面运用

(一)切实做好招投标工作

为实现合同商务管理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全面运用,应切实做好招投标工作,以确保招投标工作的稳定进行,有利于合同商务管理结合招投标计划书科学制定全面管理措施,进而保证合同商务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切实做好招投标工作,工程建设项目应安排技术人员全面分析施工环境、市场因素和施工人员的选用等各方面,同时加强与工程建设单位的联系,确保及时获取招投标信息,同时有利于制定完善的招投标计划书,为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投标工作赢得相应优势。

(二)科学处理施工风险

为实现合同商务管理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全面运用,应科学处理施工风险,以减少相关风险行为对工程项目带来的经济影响和政治影响,同时有利于确保工程项目的稳定施工。针对施工风险的处理,运用合同商务管理应针对市场价格变动、施工设备的运用和施工人员的稳定性进行全面分析,以确保科学处理影响工程项目施工的相关因素,同时是确保合同商务高效管理的根本体现。其次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严格要求施工行为,同时是减少人为因素造成安全事故的有效措施。同时应完善对合同变更造成的经济索赔措施,确保施工合同的稳定运行,同时是维护施工承包方的有利措施,客观上有利于要求施工发包人的责任心。

(三)完善施工验收工作

为实现合同商务管理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全面运用,应结合合同商务管理,科学进行施工验收工作,其中主要是针对施工验收中的施工质量、经济支出等各方面的检验,进而体现合同商务管理的高效性和科学性。施工验收过程中,对施工建设、施工质量和施工费用进行全面检查,有利于维护施工各方的经济利益,因此结合合同商务管理的内容有利于制定完善的审核报告,科学避免相关经济纠纷和责任纠纷。

四、结束语

合同商务管理在项目工程中的稳定运用,有利于实现对项目工程的全面管理和全面分析,进而确保相应施工技术、施工设备和资金在项目工程的合理运行,以实现合同商务管理的科学效益,有利于推动合同商务管理在项目工程中的全面发展。

工商管理学科建设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专业建设评估 专业特色 学科特色

论文摘要:论述了开展专业建设评估在树立学科、专业特色,明确专业建设的目标与方向中的积极作用。

1 整合教学创新思想,加强工商管理类专业建设评估体系研究

从整体结构上讲,教学创新体系是由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等诸多系统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的网络系统。而专业建设评估体系研究是整合教学创新思想的基础。从我院发展的实际角度来看,笔者认为“乘教学质量之东风,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狠抓学科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院办学层次”的关键在教学创新,关键在专业学科建设,关键在人。目前我系开展教学创新体系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知识的创新及应用——教学创新研究;另一方面是知识的传播——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内容研究。而这两个方面恰恰是我院“教学质量年”的基本任务和中心工作。专业建设评估和教学创新活动紧密而有机的结合是培养人才,特别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关键和根本途径,所以在专业建设及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必须重视专业评估和教学创新研究。对于工商系,应着重研究工商管理类专业建设评估及其发展的主要内容,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工商管理类专业发展方向和目标

主要研究专业发展方向是否明确,对重庆当前和长远经济建设及社会科技发展有无意义、作用;在重庆市内、国内有无特色、有无影响,该学科的发展处于何种地位,在国内外处于何种发展水平,其学术成果如何,获奖项目、级别如何。

1.2 工商管理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主要研究各专业师资队伍的思想素质、学术水平,在国内或行业同学科中的学术地位,人才培养能力与发展潜力;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整体实力;拟定培养计划措施及执行情况,形成专业学术带头人、后备学术带头人、梯队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1.3 工商管理类各专业实验室建设

主要研究与专业发展相匹配的仪器设备数量、质量及自制仪器设备的水平;现有仪器设备利用率和完好率的高低;目前实验室面积能否满足教学科研要求和实验人员队伍配备状况。

1.4 工商管理类各专业科研建设

主要研究各专业学科领域中外期刊、鉴定项目、出版专著教材、获奖项目的数量与级别;目前承担部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及经费;科研成果推广及应用情况,学术交流与学术氛围;科研成果是否推动了科学理论发展,科研项目是否有理论意义,科研经费转化为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数量、质量等方面。

1.5 工商管理类各专业教学改革与管理措施

主要研究各专业学科建设规划是否合理可行;教学计划、大纲是否齐全、优化,教学档案、科研管理是否规范有序,优良学风班活动落实情况,管理人员所占比例;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是否有计划、有措施、有成果;采用现代教学技术、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如何,本专业内在发展潜力如何等。

1.6 工商管理类各专业人才培养状况

主要研究各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人才能力结构及人才培养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在建立工商管理类专业建设评估体系和教育模式逐步完善及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加大力度,摆脱由传统教育模式造成的重知识教学、轻创新研究、重分数、轻能力培养、将教学和创新相对分离开来的影响。重视和加强教学创新研究在专业建设评估工作,以及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工作中的作用和力度,使专业建设评估和教学创新能够真正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2 以专业建设评估为契机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塑造工商管理系学科、专业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开展专业建设评估工作,理清专业建设工作思路,找准市场定位,突出工商管理类专业特色,为继续开展工商管理类专业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系在“教学质量年”中,以开展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和土地管理这4个专业建设评估为契机和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塑造工商管理系学科、专业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

2.1 塑造系的办学思路和特色

在院办学思想指导下,经系务会研究确定我系办学的具体思路与特色为:“以工商管理本科教育为主,工商与公共管理相结合,体现管、经、工兼融优势,突出企业经营与现代管理技术,强化学科特色”。以上简称为“1212”思路即:“一个为主,两个结合,一个体现,两个突出”。

2.2 工商管理学科建设思路与特色

我系学科建设思路与特色为:(1)工商管理学科是我系所依托的主干学科,以工商管理为龙头,市场营销与旅游管理为两翼,体现工商为本,形成专业优势互补与群体推进的格局,把本学科办出特色;(2)公共管理学科是我系又一重要支撑,以土地资源管理为重点,兼融房地产经营管理,结合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学科优势,坚持联合办学之路,把本学科办出特色。以上简称:“一个依托,一个支撑,优势互补,群体推进”。

工商管理学科建设范文第4篇

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高度重视全国工商系统工作会议精神的传达学习和贯彻落实工作,组织召开党组会议和局长办公会议,深刻学习领会“四个转变”、“四高目标”和更新发展理念的具体内涵和基本要求,深入研究北京工商系统建设的主要经验、面临的客观形势和发展中的基本矛盾,按照总局工作会议的要求,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机制,制定了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和要求。

一、深入领会总局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进工商事业科学发展

周局长在工作报告中将做到“四个统一”、加强“四化建设”、推进“四个转变”、实现“四高目标”作为工商系统建设的基本要求,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是对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30年来实践经验和理论探索的科学总结,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提出的客观要求,为工商行政管理事业的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是周局长的报告完整清晰地阐述了工商行政管理建设的基本思路。“四个统一”、“四化建设”、“四个转变”、“四高目标”构建了工商行政管理理论体系框架,集中反映了总局党组结合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实际、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和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总体思路,明确了新时期、新阶段工商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任务和基本途径,使工商未来建设发展的思路更清晰,方向更明确,措施针对性更强,将进一步提高我们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

二是“四个统一”的重要论述为总结工商行政管理规律,促进工商行政管理事业科学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四个统一”从哲学的角度正确把握和妥善处理了监管与发展、服务、维权与执法职能之间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摸索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中的基本运行规律,蕴涵着深刻的哲学内涵,为全国工商系统进一步探索工商科学发展道路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三是“四个转变”、“四化建设”、“四高目标”从更高的管理境界科学地反映了工商未来发展的工作重点和运行机制,具有前瞻性的指导意义。在当前乃至将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的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不断遇到来自理论和实践的新挑战,“四个转变”、“四高目标”和“四化建设”为工商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标准,将对中国未来的市场经济体系建设和工商的市场秩序监管工作产生深远影响,在工商行政管理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四是按照“基本要求”推进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建设,将不断加强和提高工商行政管理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工商行政管理建设基本思路的完善和明确是加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业务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重要基石。在这一重要思想指导下,全国工商系统的思想活力、创造力将进一步进发,发展潜力将进一步释放,全国工商队伍的现代化建设将在一系列改革措施中,得到全方位大发展以满足社会主义大市场监管的需要。

五是工商行政管理理论体系将在不断发展的工商行政管理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随着对总局工作部署和指导思想的贯彻落实,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将在实践和改革中不断积累理论新成果,开创理论新境界,引领工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全国工商的行为能力和履职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工商在经济发展上的占位会更加充分,作用空间和领域会更加广泛,工商行政管理事业将攀上一个新的高峰。

二、首都工商系统近年来改革和发展的几点工作体会

首都工商在多年来的风雨历程中。营造了良好的首都市场环境,圆满地完成了奥运食品安全和市场秩序保障等重要任务,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坚持以风险管理和应急处理为基础的市场控制理念,有效地提升了工商履职能力。对市场秩序实现有效控制是工商发挥职能作用的关键。通过实施风险管理,对危害市场秩序的各类问题防患于未然,增强了工商监管的主动性和科学性;通过完善应急处理机制,提升了我们处理突发事件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对奥运期间市场秩序的有效控制,正是得益于风险管理、应急处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确保了万无一失。

(二)坚持高效、优质、便捷的公共服务理念,工商部门拥有广阔的空间领域。近年来,通过转变行政理念,创新服务方式,形成了具有首都特色的公共服务体系,首都工商在公众中的形象和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地提升,服务型工商的内涵在实践中得以继续深化和拓展。

(三)坚持以数据、技术、网络系统为基础的工商现代化理念,工商专业化执法实现跨跃式发展。推进工商现代化建设,是监管首都大市场的客观需要。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我们应用现代科技手段促成了工商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奥运期间,多种高科技手段的应用为奥运保障任务的圆满完成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有力地提升了工商监管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四)坚持以优化资源配置和专业化培训为重,最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发挥了首都工商队伍的整体效能,近年来,我们在岗位职责管理、执法资源的优化配置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始终致力于工商队伍专业化素质的提高,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准和较强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首都工商干部在奥运保障工作中展现出的良好专业素养,获得了广泛的认同。

(五)坚持以“两甘精神”为核心的首都工商统一职业价值观念,塑造了首都工商独具特色的职业精神,“胸怀大局甘当主力,勇挑重担甘当苦力”的首都工商精神在奥运保障工作中得到充分彰显,以“两甘精神”为核心的工商统一职业价值观深入人心,对工作负责、对事业忠诚的首都工商职业精神成为我们这支队伍重要的思想基础,有效地激发了队伍的潜能。

三、首都工商监管面临的主要矛盾

在首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间内,首都工商监管面临以下几个主要矛盾。

(一)监管任务加重与执法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随着首都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监管难度不断提高,我们虽然在执法资源的有效整合、科学调配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但仍然存在执法力量相对不足、行政强制手段相对有限、专业技能相对欠缺的问题,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商执法效能的提高。在优化资源配置、充分挖掘潜能、实现效能最大化方面,我们准备还不够充足,研究还不够深入,方法上还需探索和创新。

(二)监管领域拓展与传统监管理念的矛盾。我们

既要监管市场主体,又要监管流通中的客体,既要监管传统的实体经济领域,又要规范新兴的网络交易秩序。面对监管大市场的艰巨任务,我们一些干部仍然存在以惯性思维驾驭工作,采用单一、粗放和突击式的执法方式,开拓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足,首都工商专业化、现代化建设还需大力推进。

(三)社会需求多元化与公共服务方式和手段相对有限的矛盾。社会公众对政府公共服务的需求呈现出个性化和多元化的趋势,更加注重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我们虽然在便捷准入服务方面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肯定,但面对当前多元化的利益群体和不同层次的公众需求,我们的公共服务内容还不够丰富、渠道还不够广泛、质量和效率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形势发展要求与队伍素质能力的矛盾。当前北京特大型消费城市、投资主体多元化等特点愈加凸显,竞争环境、消费环境更趋复杂,对工商执法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首都工商这支队伍的专业素质和履职能力还不能完全满足监管首都大市场的客观需要,部分干部在法规适用、现代科技手段和专业监管系统应用等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四、按照“基本要求”。创新体制机制。服务首都发展战略

2009年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将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国家工商总局的工作部署。认真做到“四个统一”,切实加强“四化”建设,积极推进“四个转变”,努力实现“四高”目标:按照“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发展战略需要,进一步转变监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优化队伍素质,提升履职能力,继续推进科学准入、信用监管、专业执法、“数字工商”的基本建设,规范市场秩序,维护交易公平。为首都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一)认清形势,积极履职,围绕首都发展战略统一思想。

从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看,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在蔓延,我国经济发展遇到严重挑战,市场监管压力进一步增大,具体表现为:企业生存环境日趋严峻,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营造公平公正交易环境的需求更加迫切:大量企业盈利降低,就业形势严峻,需要在增加就业。鼓励创业方面提供更多的服务:由于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公众购买力下降,社会利益群体多元化需求不平衡性进一步凸显。一些群体性消费纠纷和传销、欺诈等违法活动成为影响首都社会稳定的隐患:由于地方财政收入呈下降趋势,首都工商改善基础设施和执法装备也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北京市委、市政府确定了“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发展战略,提出了首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任务。为贯彻落实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政策措施,结合首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客观需求,工商部门必须积极履行市场监管职能,进一步深化市场监管方式改革,提升工商现代化和专业化水平,创新体制机制,从政府的要求和百姓的期待出发。实现更有力的行政执法和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为促进首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准确把握工商职能,努力做到“四个统一”,不断提高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国家工商总局提出的“四个统一”重要论述,从哲学的角度诠释了监管与发展、监管与服务、监管与维权和监管与执法之间的辩证关系,具有全局性、前瞻性的指导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四个统一”重要论述明确了结合工商职能更新发展理念、服务科学发展的基本思路框架:市场监管作为工商基本职能,是我们各项工作的基础;维护市场秩序和交易公平,是工商履职的首要任务;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是我们履行市场监管职责的最终目标:实现为民服务是监管的宗旨:维权是工商履行监管职责的法定内容:依法行政、规范执法是工商实现监管目标的根本手段。

按照“四个统一”指明的发展方向,我们要进一步强化科学发展理念,准确把握工商职能任务,将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置于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大局中,进一步提高履职能力,为首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环境。

(三)积极推进“四个转变”,强化科学监管理念。建立和完善市场监管长效机制。

在首都工商改革与发展进程中,我们的监管领域由低端向高端不断延伸,监管方式由粗放向精细转变,监管方法由突击性、专项性整治向日常规范监管转变,监管手段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网格化监管、经济户口分类分级监管、市场秩序风险防控等监管措施和手段的应用,推进了市场监管的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监管首都大市场的客观需要,促使我们逐步摈弃落后的、传统的、随意的监管思维,向文明的、现代的、依法的监管理念转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进一步拓宽视野,更新观念,加强监管工作的统筹,科学整合市场监管执法资源,促进监管机制更加科学,监管手段更加有力,监管效能不断提高。

(四)强化依法行政理念,积极推进“四化”建设,着力规范工商执法行为,

行政行为规范化、法治化是公共权力有效运行的内在要求。工商作为行政执法部门,必须始终把依法行政、规范执法作为工商执法的基本准则。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及具体行政程序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工商对内、对外的各类行为之中,是工商完善自身建设、提高履职能力和增强执法权威性的重要基础性建设。在近几年规范执法行为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我们要继续深化推进首都工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和法治化建设,进一步健全制度标准,加强监督评查,切实做到工商执法行为规范,履职到位。

(五)全面推进首都工商专业化、现代化建设,努力实现“四高”目标。

总局提出的“四高”目标,为工商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提出了新的建设目标和行为标准:建设高素质的队伍是工商事业长远发展的基础:运用高科技的手段,是工商适应形势和监管对象发展变化,提高监管效能的重要支撑;实现高效能的监管,是工商履职到位的根本要求:达到高质量的服务,是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满足百姓期望的自然需求。

积极推进首都工商专业化、现代化建设,是实现“四高”目标的必由之路。要通过倡导工商职业精神,用不断发展的事业去凝聚人、激励人:要认真总结近年来优化系统资源配置的经验,建立高素质的首都工商专业化队伍:要继续扎实推进首都工商现代化的基础建设,进一步夯实基础数据、强化技术支持、提高信息资源整合利用能力:要结合监管首都现代化大市场的需要,认真研究推进工商现代化的空间和领域,积极构建工商技术网络平台,为市场秩序风险控制和应急处置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促进首都工商监管效能和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

工商管理学科建设范文第5篇

    赵艳丽等从中外工商管理类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总量、课程设置结构、课程设置的特色等方面进行比较,提出了我国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改革设想。在课程总量上,文章认为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课时总量和课程总量均偏高。专业课的课程和课时也多;我国传统上重视课堂教育,课堂教学学时多。课程设置总量偏高势必使学校重视第一课堂而忽视第二课堂,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赵红梅讲到毕业生的适应能力已成为当今社会用人单位的首选条件。课程体系及教学方式方法的建设应首先考虑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这也是高校生存的首要条件。通过对当前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相关文献研究,结合笔者的实际调查研究和多年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经验,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做了初步的探索。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应用能力的欠缺成为专业发展的瓶颈

    从朱镕基总理要求在大学开设工商管理专业以来,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曾经获得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和认可,只是在最近几年,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遇冷,笔者针对这种情况调研了多家企业,一些企业指出了多数地方院校培养的工商管理毕业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具体表现如下:难以胜任企业工作且职业发展无后劲。面临企业的具体工作,一些学生感到一片茫然,无从下手,能够发现企业问题并提出管理方案毕业生更是寥寥无几。招聘进来的学生要么由企业重新培训改造,要么被企业束之高阁。就业困难受冷落。近些年来,用人单位反映地方院校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动手能力差,就业竞争力弱,牌子不及重点大学硬,动手能力不及职业技术学院的专科生,在目前的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呈逐年下滑趋势,企业更愿意招聘高职高专相关专业的具有吃苦耐劳精神和期望值适中的学生。

    缺乏工作信心。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感觉自己专业性不强,人力资源、质量管理、生产管理、会计、策划方面的知识泛泛掌握而不深入,似乎哪个部门的工作都能做,但都缺乏深入的专业能力,于是面试时表现出了极大的不自信,工作中出现畏惧情绪。企业更喜欢从内部提拔管理人员,能够提供给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的管理岗位特别有限。原因是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相比企业内部工作人员,这些本科毕业生与企业磨合期会很长,处于市场激烈竞争中的企业在管理人才选择上,往往倾向将管理岗位留给从具体工作岗位摸爬滚打中成长起来的一线人员。由以上四点,我们能够看出,普通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存在“出口不畅,进口不旺”的现象,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存在和发展提出了挑战,而欧美、日本人才市场对工商管理毕业生的需求呈现总体规模逐年扩大的趋势,以此观之,改变培养模式,加强我国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是迫在眉睫的重大问题,这也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在激烈的院校竞争中实现“惊人一跳”提供了历史性的重大机遇。

    新建地方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存在的制约因素

    新建地方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有效整合资源,重点突破,知难而进,在工商管理专业教育教学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资金投入问题。新建地方院校,尤其是边远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同时地方政府对地区文化发展对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认识不清,导致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新建地方院校的教学经费捉肘见襟,因此,必要的教学设施尤其是实验室实训室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导致了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过程的不完整。师资队伍的知识水平和结构存在问题。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课程实施达不到课程预期目标。大多数工商管理教师比较年轻,缺乏实际管理经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缺乏高学历和双师型人才,由于资金和学院声誉的因素,优质合格的人才不愿意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工作任教,教育资源无法满足专业教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