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患者焦虑的护理措施

患者焦虑的护理措施

患者焦虑的护理措施

患者焦虑的护理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普外科;择期腹部手术;焦虑情绪;护理措施

手术治疗是普外科较为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属于较为强烈的应激源,手术治疗患者易发生较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术前焦虑情绪是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前常见的负面情绪,若其焦虑情绪过于强烈,则会对手术治疗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并且会提高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如何缓解普外科择期腹部手术患者的焦虑情绪,逐渐成为普外科医疗工作者关注的重点。本次研究对普外科择期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90例普外科择期腹部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男性45例,女性45例;年龄20岁~70岁,平均年龄(44.5±13.5)岁。其中,39例为肠道疾病,23例为胆道疾病,28例为胃部疾病。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接受择期腹部手术治疗。通过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5例,且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临床护理,不针对患者焦虑情绪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基础上,针对其焦虑情绪实施护理干预。具体措施为:术前1d,患者因为担心手术疼痛会发生焦虑情绪,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解释手术是无痛的,且术前会实施全身麻醉,同时,手术医师会依据患者病情和手术需要,应用镇痛泵,以此缓解其手术切口疼痛问题。若患者担心手术预后,则护理人员应向其说明本院医疗技术水平较高,并嘱其保证合理膳食、充足睡眠以及心态积极健康,以提高患者术后恢复速度。

患者的术前焦虑情绪会与入室接受全身麻醉前达到高峰。此时,护理人员应注意监测患者心理状态变化,加强护理干预措施。一般情况下,由技术水平较高的巡回护士为患者提供针对性心理护理,与患者建立互信、和谐的护患关系。患者焦虑情绪通常表现为担心麻醉效果和手术意外,所以护理人员要通过专业的话语和负责的态度向其说明麻醉和手术方法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以及手术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并通过成功的病例鼓励患者,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护理人员还可以充分利用其他辅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在手术室内播放舒缓的音乐、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和放松肌肉等。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前后STAI焦虑量表评分结果,以及住院当天、手术前晚、术晨8:00、进入手术室时等不同时点的心率和血压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17.0软件对本次临床观察的所有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对患者的数据资料进行卡方检验分析,使用t检验分析计量数据,若P

2 结 果

2.1 焦虑评分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前后STAI评分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临床护理,实验组患者STAI评分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对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前后STAI评分结果对比分析

2.2 临床指标 实验组患者住院当天、手术前晚、术晨8:00和入手术室后等不同时点的收缩压和心率等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点临床指标对比分析

3 讨 论

手术治疗是一种损伤性的临床治疗方法,且通常会导致患者出现应激性心理反应。焦虑是普外科择期腹部手术患者较为常见的一种术前不良情绪,患者的焦虑情绪通常会在进入手术室后达到高峰[1]。对手术和麻醉的焦虑和恐惧心理会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痛苦,并且会对手术治疗效果造成不良影响。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对于手术治疗效果的担心、手术治疗费用较高、害怕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等[2]。

综上所述,普外科择期腹部手术患者术前均会存在程度不同的焦虑情绪,这一负面情绪的发生一方面会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痛苦,另一方面,若患者得不到有效的心理疏导,则会对麻醉和手术治疗效果造成不良影响,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3]。因此,积极有效的术前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保证患者以最佳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巩固临床治疗效果,加快患者的术后康复速度,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4]。

参考文献:

[1] 苏华平.标准术前访视模式在择期腹部手术病人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10(22):2062-2063.

[2] 钟丽丽.择期性腹部手术病人术前焦虑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J].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1):10-11.

患者焦虑的护理措施范文第2篇

辽宁省鞍山市第二医院,辽宁鞍山114014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慢性盆腔炎患者54例进行研究分析,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7例。两给分别采用不同护理措施,对其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焦虑、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且治疗组患者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

关键词 护理干预;慢性盆腔炎;临床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4-0129-02

在妇科临床中,慢性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疾病,主要因患者内生殖器官炎症导致周围组织结构出现炎症性反应,白带增多、月经紊乱为该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若不及时给予患者科学有效的治疗措施,会加重患者症状,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育。为进一步了解分析护理干预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价值,特选取慢性盆腔炎患者54例进行研究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54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照患者临床护理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7例,患者年龄为23~50岁,平均年龄(36.52±1.17)岁;14例有生育史,13有人工流产史。对照组27例,患者年龄为24~51岁,平均年龄(37.04±1.24)岁;15例有生育史,12有人工流产史。本次研究患者的年龄、病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临床护理措施护理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对患者病情展开了解,之后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主治医生和治疗方法等内容,稳定患者情绪。并给予患者病情监测和用药指导等,同时给予患者实施相应健康教育措施。

1.2.2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基础上加以护理干预具体措施:①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患者在进行治疗过程中极其敏感,且易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影响。此时护理人员应采用亲切和蔼的语言同患者进行交流沟通,为其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使其更全面的了解该疾病,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②饮食护理干预措施:在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对其实施相应饮食指导。基于慢性盆腔炎患者抵抗力较低的情况,在饮食上应保障患者营养均衡,尽可能避免出现营养不良现象,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抵抗力,还需叮嘱患者禁食辛辣食品。③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病症和卫生进行护理,对患者体温和血压进行有效测量,鼓励患者,平时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从心理上拉近患者同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为患者提供干净舒适的病房环境等。④健康教育:在患者实施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及其家属实施相应健康教育,让其认识该疾病发病机制、预防措施和治疗措施等,并指引患者及其家属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条件下进行适当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在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并保障外阴部干燥清洁,对白带颜色进行观察,出现异常现象时,应及时进行检查处理等。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变化情况,通过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其进行评定,其中,焦虑评分的分界值为50分(轻度焦虑,指患者焦虑评分为50~59分;中度焦虑,指患者焦虑评分为60~69分;重度焦虑,指患者焦虑评分≥70分),抑郁评分的分界值为53分(轻度抑郁,指患者抑郁评分为53~62分;中度抑郁,指患者抑郁评分为63~72分;重度抑郁,指患者抑郁评分≥73分)[1]。通过我院自行拟定的护理质量满意调查表对本次研究进行调查,其内容主要包括服务态度、人文关怀、交流沟通、书写质量和解决问题等内容,总分为100分。其中,非常满意:患者护理质量满调查表评分>80分;满意:患者护理质量满调查表为60~80分;不满意:患者护理质量满意调查表评分<60分。护理质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变化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焦虑、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组间对比,治疗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比较对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展开对比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慢性盆腔炎病程较长,给患者正常生活和身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病情严重的还会影响到患者家庭关系,甚至出现家庭破裂现象。因此护理人员应努力为患者提供较好护理措施。常规临床护理措施为传统的护理,其未对患者进行综合考虑,同时,也没有为患者介绍更多关于疾病的基础知识,进而导致患者不能通过有效措施避免或是降低疾病发生率[2-4]。随着护理技术的发展,护理干预措施应运而生,其对患者临床症状和心理状况进行了有效了解,针对患者出现的具体状况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降低患者出现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该护理措施主要包含心理干预措施、饮食干预措施和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等,可从整体上提高患者护理效果,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家庭关系,促使患者家庭和谐[5-8]。因此,护理干预措施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能起到促进作用,对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显著提高作用。本次研究选取的54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中,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护理干预措施可被广泛应用在慢性盆腔炎患者临床护理上。

参考文献

[1]乔军.心理干预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03):141-142.

[2]李丽.护理干预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护理效果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06):264-265.

[3]李利军.护理干预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0,16(10):141-142.

[4]黄晓媛.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盆腔炎治疗的效果观察[J].健康之路,2013,12(12):382.

[5]孙惠琴,陈兵.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心理评估及护理干预[J].内蒙古中医药,2014,03(09):165-166.

[6]吕志敏.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9(1):237.

[7]冯雄文,朱彩屏,吴碧青.全程护理干预应用于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附66 例报道)[J].中国医药指南,2013,07(2):344-345.

患者焦虑的护理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肛肠手术;人性化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本文将对我院自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前来就诊并实施手术治疗的30例肛肠疾病患者给予临床研究,从而探讨肛肠手术患者人性化护理干预临床效果,为提高此类患者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共选取肛肠手术患者30例进行本次研究,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21~82岁,平均年龄(43.30±2.94)岁,疾病类型:痔疮17例、肛裂7例、肛周脓肿2例、肛瘘4例。

1.2方法

1.2. 1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外科手术治疗,进行常规临床护理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并记录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焦虑、抑郁变化情况,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统计护患纠纷发生率,给予分析后得出结论。

1. 2. 2人性化护理干预 ①环境护理。提供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使患者获得充足休息,定期对病房地面、空气、物品消毒预防院内感染,保持室内温度、湿度适当;②疼痛护理。患者手术前后均有不同程度疼痛感,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语言安慰,提供音乐、书籍等物品分散患者注意力,指导家属对其进行鼓励,必要时可遵医嘱给予止痛剂;③排便及排尿护理。患者术后由于疼痛以及对卧床排便不适应等因素,易出现排便、排尿困难情况,护理人员可进行轻柔按摩、语言指导等措施使患者顺利排泄,必要时给予缓泻剂;④饮食护理。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流食、半流食等食物状态,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食辛辣、刺激性、生冷、坚硬食物,可适当食用膳食纤维预防便秘,鼓励患者尽快下床运动促进肠蠕动;⑤心理护理。患者由于对疾病相关知识不了解,或过度担心手术治疗效果,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状态影响治疗效果,护理人员应及时为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鼓励家属积极配合患者治疗,适当增强患者自信心,使患者以积极心态接受治疗;⑥健康教育。讲解遵医嘱治疗及良好生活习惯对疾病预后的重要影响,及时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1.2.3效果判断 ①焦虑。SAS量表,评价患者本时期心理焦虑状态,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患者焦虑情况越严重;②抑郁。SDS量表,评价患者本时期心理抑郁状态,满分为100分,分数越低则患者抑郁情况越严重;③满意度。采用自拟满意度调查表,满分为100分,内容包括患儿家属对本次护理内容、护理态度、护理效果满意情况,分数与满意度呈正相关。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2.1负面情绪 30例肛肠手术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变化情况对比分析,见表1。

由表1可知,30例肛肠手术患者经人性化护理干预后,其心理焦虑、抑郁情况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满意度 30例肛肠手术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为(94.51±2.32)分,无护患纠纷发生(发生率为0.00%),患者对护理工作较为满意。

3讨论

肛肠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包括痔疮、肠癌、肛裂、肛瘘、肛周脓肿等,大多需要实施外科手术治疗。研究表明 [1],手术属于创伤性治疗方法,患者围术期易出现紧张、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情绪,且肛肠手术对患者饮食、排便、排尿等正常生理功能造成一定影响,因此肛肠手术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是实施正确的临床护理措施。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改变,肛肠手术发生率呈现出显著增加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已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 [2]。

肛肠手术正确护理措施包括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其中临床常规护理措施为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给药护理、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并发症预防等;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疼痛护理、环境护理、健康教育等。本文应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患者护理后心理抑郁、焦虑情况均较护理前得到显著改善,且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较高,与沙丽 [3]等人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对肛肠手术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改善心理负面情况,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英.外痔及肛裂患者术后护理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 1(8):221-222.

患者焦虑的护理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人文关怀护理;MRI检查;焦虑

【中国分类号】 R71.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288-01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病人的检查诊断,弥补了传统影像学检查的不足。由于MRI检查的特殊性,使很多患者对其不了解,致使其出现焦虑及恐惧情绪。而人文关怀护理时一种顾全身心的护理模式,以病人为中心实施护理措施。笔者选取在我院进行MRI检查的患者,分别对其进行人文关怀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比分析护理措施对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于2010年5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进行MRI检查的110例病人,其中男性69例,女性41例,年龄12~79岁,平均年龄39±11.2岁;初中以下教育程度者27例,高中教育程度者55例,大学教育程度者22例,大学以上者6例;头颅检查者44例,盆腹段检查者38例,其余为颈、胸、腰椎检查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无精神方面的疾病,两组患者临床资料P>0.05,无差异性,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本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研究,于检查前与检查后30分钟内给患者发放调查表,由患者自己填写,当场回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者焦虑情绪就越严重。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应用人文关怀护理。

1.3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两样本的t检验,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检查前后评分对比分析:在检查前研究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为37.32,对照组为37.95,两组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施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为40.41,对照组患者为58.29,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检查前后评分对比分析(±s)

2.2 两组患者头部与腹部检查时间对比: 研究组患者头部检查时间为14.1±3.2min,腹部检查时间为20~45min;对照组患者头部检查时间为18.7±5.6min,腹部检查时间为28~60min,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头部与腹部检查时间对比

3 讨论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应用人文关怀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3.1 认知护理:MRI属于高磁场区,在检查前要嘱咐患者将身体上的金属物等有磁性物品除去,将衣物换为病人服,而体内有起搏器或者金属物的患者严禁检查。同时护理人员还可以将机器及检查过程进行播放,让患者了解MRI及其安全性。当进入检查室要帮助患者将摆放舒适,并告诉患者当检查时间在20到40分钟内。而MRI扫描仪的空间比较狭隘,所以患者会感到有明显的压迫感,而部分病人会出现幽闭恐惧症,而当检查时会有较大的噪音,这就会增加患者情绪上的焦虑感[1-2]。这时护理人员就要将检查的注意事项等告知患者,将患者耳朵堵塞,从而减少噪音,也可将患者的眼睛覆盖,使其觉察不到舱内的压迫感减少患者的焦虑感。在检查过程中要密切注意患者的肢体变化,尤其要注意年老且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

3.2 心理护理:MRI检查是依据排号进行检查的,所以患者需在检查室外等候,这时患者就会多想,其会对检查过程中是否会出现意外,图像是否清晰,检查结果是否准确等进行想象,再加上留置针头,这就会增加患者情绪上的焦虑感。这时护理人员就要多于患者进行沟通,将检查的安全性及准确性告知患者。对于明显焦虑的患者要多与其谈话,分散其注意力。耐心听取患者的心声,建立良好且具有信任感的护患关系[3]。

3.3 行为护理:根据患者的年龄及喜好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情绪纾解,如通过书报、杂志、电视等工具播放一些短篇或者音乐,分散患者注意力,且音乐具有安神的作用,多可以舒缓患者情绪上的焦虑,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

本次研究中进行人文关怀护理的患者焦虑情绪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这说明,对于实施MRI检查患者进行人文关怀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焦虑心情。

参考文献

[1] 杨朝湘.三阶段心理护理在MRI增强扫描护理中的体会.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7,08(05):334-335.

患者焦虑的护理措施范文第5篇

方法:以SAS焦虑评分量表对80例骨折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①骨折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焦虑情绪,焦虑评分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显著意义(P

结论:骨折患者心理存在不同程度焦虑情绪,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轻焦虑情绪利于康复。

关键词:

护理干预 骨折 焦虑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9-0110-01

骨折作为一种突发强烈应激事件,患者肢体活动受限,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起病急病程长康复慢,让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焦虑情绪。通过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轻骨折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心理应激水平利于康复。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病例来自2009年3月~2009年9月某三甲医院骨科住院治疗骨折患者。纳入标准:①择期行骨折切复手术患者;②四肢骨折、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患者;③病情平稳且愿意接受各类问卷、量表调查;④年龄>18岁。排除标准:①并存其他严重躯体疾病;②既往有精神疾病史及家族史;③有长期饮酒或药物依赖史。入选患者80例,男40例,女40例,年龄18~70岁,平均40.25岁。两组间在基本情况及相关资料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①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病程、医疗费用方式。②采用焦虑评自量表(SAS)测评[1]。SAS共有20条项目,每个项目按症状出现频度分4个等级,其中第5、9、13、17、19条共5个项目使用正性词陈述的,需要反向记分。SAS统计指标为总分,将20个问题项目各个得分相加即得粗分,最低为20分,最高分为80分,总粗分>40分为焦虑情绪。分数越高,说明焦虑程度越重。

1.2.2 调查方法。调查者对患者讲解研究目的和意义,采取自愿原则,保证有中途退出权利。调查者将问卷发给患者,按指导语独立完成,避免干扰,当场回收问卷,逐项检查。共发放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80份,回收率100%。调查以访谈方式进行。

1.2.3 统计方法。所有资料数据输入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结果以均数±标准表示,方差齐性检验,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2 结果

2.1 本研究中80例骨折患者入院时(干预前)干预组与非干预组(对照组)两组的SAS评分为(47.84±7.27)分,与全国常模(29.78±10.07)[2]分比较,t=7.352,P

2.2 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比较结果见表1。

从以上统计结果可知:由表1显示通过实施护理干预之后,干预组SAS评分降低程度明显高于非干预组(对照组)P

3 讨论

3.1 突发意外受伤,肢体疼痛尤其运动障碍,让患者焦虑。担心生命危险手术风险,害怕影响以后生活质量。焦虑因骨折引起,却影响手术效果延迟愈合。

从以上调查统计结果分析可知:本研究中80例骨折患者入院时(干预前)干预组与非干预组(对照组)两组的SAS评分为(47.84±7.27)分,与全国常模(29.78±10.07)[2]分比较,t=7.352,P

3.2 护理对策。过度持久焦虑情绪容易造成患者心理障碍,导致机体调节力下降。本研究中80例骨折患者入院时(干预前)干预组与非干预组(对照组)均接受常规护理。包括入院开始介绍主治医生护士,介绍医院相关环境,介绍疾病相关知识据病情相应护理。而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上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3.2.1 认知疗法。入院开始护士热情主动接待,采用个体面对面交流方式进行[3]。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用通俗易懂语言讲解有关知识,使其产生信任感减少负性情绪和行为。

3.2.2 心理干预。人体系统是自然界最复杂的系统。人体存在决不是孤立的,人体这个系统不但受化学、生物因素所制约,而且也受社会心理等因素影响[4]。

3.2.3 术前支持。手术是强烈应激源,常致患者产生以焦虑为代表的心理应激反应。护士应细心落实各项术前护理干预措施,使其对手术、预后有理性认识,减少术后心理并发症。

3.2.4 放松技术。帮助患者学会放松的方法。如静坐、散步、训练肌肉等,使其易于接受并乐于实施。肌肉放松训练主要是通过内心意念和腹式呼吸来改变植物神经状态,达到肌肉放松。家属言行也会产生很大影响,可示范放松技术,以分散减轻压力。

综上所述,焦虑可影响患者痛阈,以致轻微疼痛即可引起剧烈反应。而有效心理干预可调整患者心理环境,提高痛阈。由表1的统计结果显示,通过实施系列化护理干预,入院两周后干预组患者焦虑情绪明显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对照组。可见护理干预可明显减轻骨折患者的焦虑情绪调整心理状态,对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产生积极影响,更好配合治疗。本研究只是对骨折焦虑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初步体会,还有待于广大护理工作者在以后工作上更好的运用及验证。

参考文献

[1] 戴晓阳.著.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94-102

[2] 张作记.作为医学量表手册.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215-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