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糖尿的治疗与护理

糖尿的治疗与护理

糖尿的治疗与护理

糖尿的治疗与护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糖尿病足;伤口;控制感染;护理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094-02

一、介绍

根据医学报告,超48.5%的糖尿病患者将发生足溃疡。糖尿病足溃疡是众所周知的许多临床医生难以攻克的难关,他们对传统的治疗反应差。各种机制包括神经病变、动脉不足、各种生长因子的减少、持续的炎症和细胞凋亡的增加可能解释糖尿病足的难治疗。在过去的十年里,巨大的进步已经对糖尿病足的治疗有了很大的贡献,其愈后取决于溃疡的严重性以及感染或缺血的存在。然而,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基石,无论在过去或现在应该包括以下几点:(1)合适的清创术;(2)卸载压力;(3)有效控制感染,(4)局部伤口护理策略。

二、糖尿病足管理

1.适当的清创术。清创是必要的治疗手段,提高了糖尿病足的总体治疗效果。适当清创术可以激活血小板(PLT)控制出血反应,释放生长因子,启动伤口愈合的程序。适当的清创术,可以使组织保持湿润,防止形成坏死组织和后续深化伤口。

2.有效控制感染。糖尿病足溃疡作为感染的门户,其感染途径有甲沟炎、蜂窝组织炎、肌炎、脓肿、坏死性筋膜炎,化脓性关节炎,腱炎、骨髓炎。糖尿病足的风险因素可以概括如下:出现肿胀,畸形的红色脚趾,看到或摸到骨头上精索,当溃疡面积>2厘米宽*3毫米深,溃疡发生时间>两周,溃疡会出现典型的白细胞增多。最常见引起糖尿病足感染的病原体有氧G(+)细菌(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病原体,最近糖尿病患者在医院接受抗生素治疗时,是其中主要的感染源。感染是糖尿病足患者截肢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有效控制和预防是非常重要的减少病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局部抗菌疗法如液体硝酸银、磺胺嘧啶银、镀银敷料已被证明在糖尿病足消除细菌上有显著疗效。

3.缓解压力。糖尿病足的患者,鞋子的选择非常重要,鞋子除了宽松柔软舒适外,一定要避免挤压和创伤,不宜穿夹头鞋,暴露足跟和足趾鞋子,足部皮肤如出现破损,要立即进行清创和抗菌治疗,防止继发感染。如果糖尿病溃疡复发患者,生活中要穿软而宽松的棉袜,做到每日更换,保持足部皮肤的干爽、清洁。

4.局部伤口护理策略。(1)皮肤替代品。目前,人造皮肤是一种常用的药物改善肢体血液循环。它可以选择性地结合病理变化,提高治疗效率。自体富含血小板凝胶是一种凝胶状物质,可以明显促进溃疡组织修复和再生。这种凝胶状物质提供了大量的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从而刺激血管生成,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蛋白合成。人造皮肤缺乏朗格汉斯细胞,黑色素细胞(表皮层),任何毛囊、汗腺,内皮细胞、血液细胞(真皮级别)。人造皮肤被认为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处理材料,可以改善糖尿病足溃疡的伤口缝合。(2)血库血小板聚集。使用血库血小板生长因子集中治疗糖尿病溃疡优点如下。首先,许多糖尿病溃疡病人血液流动不稳定,反复的血液抽样可能伤害病人。其次,浓缩血小板可以获得不需要血小板分离系统。最后,使用血库血小板结果集中在更低的成本比其他生物技术产品为糖尿病足溃疡愈合。(3)使用合成生长因子基因治疗。基因疗法治疗糖尿病足正在成为一个强大的工具。生长因子可以加速愈合通过刺激肉芽组织形成和增强上皮形成。这导致显著增加血管生成和加厚,促进胶原蛋白的形成。

三、糖尿病足的护理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有效的护理方法可减少其发生率及致残率[2]。

1.心理护理。糖尿病是一个难以治愈的慢性疾病,糖尿病出现糖尿病足的患者因为其伤口反复感染、伤口恢复慢等特性,其承受的心理压力更重。患者因住院周期长,疾病反复发作,往往会有焦虑情绪,同时对疾病的治愈缺乏信心。针对病人的心理过程,护理过程中,要把治疗方案和治疗进展及时与病人和家属沟通,让其对病情有个全面的了解与认识。护理人员要做到多鼓励、多安慰病人,及时疏导病人的不良情绪,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糖尿病足部一旦感染坏疽,往往会伴有恶臭,病人会出现很强的自卑心理,此时护理工作人员一定要辅以解释和引导,告知患者坏疽伴恶臭是疾病的一个特性,患者不需要有过多的心理负担,随着治疗的深入和疾病的康复,一旦控制感染,恶臭也会随之而消失。在糖尿病足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具备细心、耐心、爱心,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措施,对患者提高生活质量有着重要临床意义。

2.积极控制血糖。血糖高于正常水平是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所以控制血糖是糖尿病足治疗的主要手段,也是护理糖尿病足的最重要工作之一。对血糖的控制其中关键一点是对饮食的严格限制。患者应根据其年龄、体重、每日活动量来测算其饮食量。饮食要做到摄入热量与消耗热量持平,做到这点需要患者在指导下规律进食。每日进食做到定时定量,每天的热量分配按照早餐1/3热量,中餐1/3热量,晚餐1/3热量进行分配。患者食谱尽量做到种类多样化,尽可能在不影响治疗情况下,满足患者饮食习惯。胰岛素注射剂量准确,严格根据血糖值进行调整,有效控制血糖在正常水平。

3.健康教育。以家访或电话约谈的形式给患者行糖尿病健康教育,医务人员可以面对面地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告知患者糖尿病的病因、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和并发症以及治疗效果。健康教育中一定要强调定期检测的重要性,患者需要每三个月检查项目有:血压,眼底血管病变,肝肾功能,血脂。在健康教育中,要确保患者可以自我检测血糖,并嘱咐患者做到每周检测毛细血糖4次,第一次即早晨空腹测血糖,其他三次分别在三餐后2小时测量血糖。

参考文献:

[1]叶任高.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鸿翼.艾灸联合百多邦软膏治疗糖尿病足坏疸31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1):62-63.

糖尿的治疗与护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糖尿病 治疗 护理

糖尿病是影响人们健康的常见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模式的日益现代化及社会的老龄化,糖尿病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增加,且发病有年轻化倾向。全球现有糖尿病病人1.35亿,我国有近4000万,其中Ⅱ型糖尿病占95%以上,约60-70%血糖控制不理想[1]。糖尿病的并发症也很多,其诱因为动静脉血管闭塞[2]。2009年5月—2010年6月,我科收治糖尿病患者68例,经中西药结合治疗及精心护理,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68例,男46例,女22例;年龄52-90岁,平均63岁。诊断为II型糖尿病,病程6个月-12个月,平均3年。气虚血淤型32例,湿热下注型12例,热毒炽盛型24例,血液流变学纤维蛋白原值增高40例,空腹血糖值7.8~22.3mmo/L,平均11.5mml/L。

1.2 治疗方法

1.2.1一般治疗 静脉滴注川芎嗪、灯盏花素、丹参、丹红、丹参酮、低分子右旋糖酐,口服维生素、阿司匹林,药理作用为扩张血管、降低血粘度;静脉滴注尿激酶、前列地尔,药理作用为溶栓;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低分子肝素钙,药理作用为抗凝。

1.2.2辨证论治 气虚血淤型以益气养血为主,应用丹参通脉汤加味;湿热下注型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应用四妙勇安汤加味;热毒炽盛型治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应用四妙活血汤加味;气血两虚型治以益气养血、培补肝肾,应用顾步汤加味,同时煎服四虫片、活血通脉片、通脉安[3]。

1.2.3控制血糖应用美康、二甲双胍、拜糖平、消渴丸,本组35例应用胰岛素或诺和灵。

2 结果

68例糖尿病,47例血糖降至正常值,21例高于正常值0.5-3.6,68例糖尿病通过合理的治疗与护理,未发生其他护理并发症。

3 护理

3.1 用药的观察与护理 口服阿司匹林,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低分子肝素等抗凝药物,可增强康激酶、前列地尔的纤溶活性,提高血管开通率,还能减少血管闭塞的发生率[3]。使用输液泵持续滴注尿激酶时,保持输液装置通畅,药物现配现用,并观察皮肤、粘膜有无出血。采集血标本应避开输液肢体,以免影响检验结果。一旦患者凝血酶原活动度

3.2 心理护理 护理病程长、情绪不稳定、心理恐惧的患者时,护理人员要主动关心其病情变化,消除思想压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烦躁易怒型患者,要耐心说服安慰,对其讲解怒伤肝,而肝主疏泄,肝气郁结则气血运行不畅,同时可导致淤血阻滞,脉络不通,而加重病情,使其配合治疗。

3.3 一般护理

3.3.1密切观察患者血糖变化,是否有并发症等。

3.3.2劝告患者控制饮食,戒烟酒,告知吸烟的危害,烟草中含尼古丁,可引起周围血管痉挛,导致肢体疼痛,并可使动脉血与氧的结合力减弱,血液粘稠,血流缓慢,加重病情。

3.3.3患者注意保暖,不宜热敷,鞋袜要宽松,避免冻伤及外伤;对皮肤瘙痒的患者预防抓伤,如抓伤忌用刺激性或腐蚀性药物。

3.3.4加强静脉血管的保护,本组患者需静注具有抗凝、促纤溶、降低血粘度和扩张周围血管等作用的药物,局部感染溃疡者需输注抗生素。为保护静脉,可外涂海普林软膏,预防浅静脉炎的发生[4]。

3.3.5饮食护理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丰富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科学地分配饮食,既要有利于控制血糖、血脂及体重,也要保证患者正常生理需要,以增强患者机体抵抗力。

3.3.6加强患者教育 对糖尿病的患者均进行糖尿病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增强糖尿病的预防意识,怎样识别感觉缺损和血循环不良,怎样避免皮肤损伤以及抓伤伤口的护理等,并应争取得到家庭、社会的支持。

参 考 文 献

[1]张爱珍.临床营养.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6~90.

[2]潭琪佳,楚爱荣.健康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干预效果的评价[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8,2:146—148.

糖尿的治疗与护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糖尿病;护理;教育

        1糖尿病健康教育内容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活动,促使人们自愿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4]。糖尿病教育内容应包括: 何谓糖尿病; 糖尿病的分型、症状; 血糖的产生和利用, 尿糖的生成; 维持血糖相对稳定的重要性;个体化的治疗目标; 合适的生活方式饮食方案; 治疗中有规律的锻炼的重要性; 饮食、体育活动、口服抗糖尿病药物、胰岛素或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糖尿病的损害; 急、慢性并发症;血糖和尿糖的自我监测方法、结果的意义以及需要采取的措施; 如何应付患病、低血糖、应激及外科手术等紧急状态,足部护理知识等。 

        2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995年世界糖尿病日宣传的主题即为“糖尿病教育”,口号是“无知的代价”,指对糖尿病无知将付出高代价,指出糖尿病教育是防治糖尿病的核心。1996年国际糖尿病联盟把糖尿病教育列为糖尿病防治的五大措施之一,即: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糖尿病教育和自我血糖监测[5]。joslin 提出:dm教育不仅是治疗的一部分,它本身就是一种治疗。dm教育不仅能够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医疗开支,同时能够改善代谢控制。已有报道在同等治疗条件下,经过教育可使dm 患者更有效地控制代谢异常。有研究表明,通过教育培训,需要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对认识和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态度有明显改善,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由教育前的26.8%提高到教育培训后的73.2%,87.5%的患者学会了胰岛素的保存、混合和抽吸方法,95.1%的患者掌握了胰岛素注射部位的选择和注射方法,80.5%的患者知道低血糖的症状及如何防治,32.4%患者主动验血糖及尿糖,67.6%的患者能主动进行足部检查护理,比教育前明显提高。对新诊断的住院dm患者的教育培训显示,教育后的糖尿病患者知识总评分比教育前明显提高,27%的患者达到各级试题的满分。教育前对dm 知识测试评分的优良率为27.1%,教育培训后患者对知识评分的优良率达89.6%。对190例dm 患者随访1a的研究发现[13],84%的患者空腹血糖和72%的患者餐后血糖控制良好,接受教育的患者1a内没有发生酮症酸中毒。有报告[6],通过11a 组织儿童夏令营活动,使dm 患儿学会防治dm 的知识和技能,营员中无1 例发生酮症酸中毒及眼部并发症。dm 教育减少了老年dm患者合并急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教育干预后,dm 足溃疡的发生率明显减低,以高危足最为显著。有研究对772 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者实施健康教育,725 例患者从教育前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配合治疗,并消除了治疗前的恐惧、疑虑心理;733例患者能纠正操作错误和处理局部皮肤硬结、感染;772 例安全如期按医嘱执行治疗;8 例长期带泵患者,在出院前都能掌握胰岛素泵的操作方法,出院后定期复诊和电话随访,能配合治疗护理要求。通过健康教育,提高病人对糖尿病的认识,了解疾病危害程度,明白自我监测、自我护理的重要性,从而增强病人治疗的信心和决心。通过健康教育,病人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改善。有助于降低病人餐后血糖,缓解和减轻胰岛素抵抗,降低超重和肥胖病人的体重,并可减少口服降糖药用量[17]。上述研究表明糖尿病健康教育是患者学习dm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 

        3护理模式与治疗效果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的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对医院服务软环境、硬环境的要求随之俱增,要求护理工作必须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病人多元化的需求。医疗服务人性化是要尊重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从医疗服务对象的特点和个性出发开展医院服务,使医疗服务对象享受到物有所值、物超所值的高质量的医院服务。吴秀媛等,观察对糖尿病患者开展人性化的服务行为(humanized serving behavior)、人性化的服务流程(humanized serving program)、人性化的服务语言

(humanized serving language)、人性化的服务环境(humanized serving envirorment)、人性化的服务品牌(humanized serving brand “5s”)的护理模式的效果,看到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始终以病人为中心,从方便病人考虑,随时为病人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使病人的需求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满足,从而提高了病人及家属对医院的满意度。“5s”护理更注重个性化、人性化服务,对糖尿病病人实施个性化护理服务,可以使护理工作实现“五到位”,即:关心病人到位,了解病人身心状况和病情变化到位,按护理程序实施护理措施到位,危重和自理困难病人的基础护理到位,与病人沟通和护理指导到位,提高了护理质量,使护理缺陷的发生率下降至002%。“5s”护理模式有效地促进了护理工作的健康发展。研究显示:小组化加个体化的强化教育与单纯小组化教育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提高了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使其更加注重关怀自己;注重患者在与疾病斗争过程中的实践指导,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强了患者对医嘱的依从性;通过家访提高患者家属对疾病的认识,从而加强在医疗行为及日常生活过程中的看护与督促;加强了医患之间的交流,改善了医患关系,利于血糖的控制。

        4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在糖尿病教育的过程中,护士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一种特殊的、专业性很强的职业。在发达国家及一些发展中国家,早已有了糖尿病教育护士协会。护士作为dm患者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之一,必须做好健康教育工作。waller h等将1395例高危糖尿病人群(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igt、静坐生活方式者)随机分为教育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由接受过专业糖尿病知识培训的护士对患者进行教育、监督,并由经治医师进行督促。而对照组护士则不接受任何训练。3个月后随访发现,干预组患者中分别有15%,16%和6%接受了运动、饮食和减重计划,而对照组中相应的比例分别为2%,3%和2%(p<0.05)。说明护士教育和医师督促相结合,在高危糖尿病人群中能增加其对运动、饮食和体重控制的依从性,从而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bergenstal rm等[23]也通过研究发现,由护士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教育方法对2型糖尿病的代谢控制有着重要作用,可以明显降低血糖及hba1c。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设立专职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护士是非常必要的。

        5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

        一次详尽的健康教育效果可能会在6~9 人之后逐渐减弱,故需反复进行巩固教育。21世纪护理人员将成为患者健康教育的主要力量,通过健康教育的方法将护理学扩展到预防、保健和康复领域是护理学今后发展的方向。护理模式是一种科学的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并且是综合的、动态的、具有决策的反馈功能的过程,把护理模式运用于dm 患者的健康教育中,体现了这一工作的专业性、科学性及独立性, 形成了科学的健康教育模式。其工作流程如下:

        通过确定患者的dm教育需求共同建立教育目标选择教育方法协同实施教育计划进行效果评价。

参考文献

[1]brown sa. studies of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s and outcomes in diabetic adults:a meta-analysis revisited [j]. patient educ couns,1990,16(3):189~215

[2]刘俊英,董荣乔,吕璇. 健康教育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j]. 河北医药, 2004, 26(5):442-443

[3]黄敬亨.健康教育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4-5

[4]钱荣立.搞好糖尿病教育是提高和巩固疗效的基础.中国糖尿病杂志.1998

糖尿的治疗与护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胰岛素泵; 糖尿病治疗; 应用; 护理

糖尿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胰岛功能发生障碍,胰岛β细胞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或胰岛素在靶细胞不能发挥正常生理作用,致使血糖升高。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实验(DCCT)和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证明,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使血糖长期维持在接近正常水平,能够有效防止和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传统的胰岛素治疗方法是每天皮下注射1~4次,这对降低血糖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这种方法不能提供身体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对基础胰岛素的需求,另一方面对于很多需要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来说注射不仅带来痛苦,而且需要随身携带注射用品,给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同时也给患者的心理上带来一定压力。目前世界上糖尿病强化治疗的最佳手段是使用胰岛素泵。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6年2月至2008年2月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14~65岁,1型糖尿病8例,2型糖尿病22例,带泵时间7 d~4年 。

2 临床应用

2.1 使用胰岛素泵的适应证及意义

2.1.1 1型糖尿病患者 几乎所有1型糖尿病患者都具有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的指征。另外,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龄大多较青,糖尿病本身除了会严重影响儿童发育外,还会深深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带泵后,孩子可以恢复正常的生活,身心都可以健康成长。

2.1.2 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 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胰岛功能部分丧失者,及时补充一定量的胰岛素,能使患者自身的胰岛得到一定程度休息,一段时间以后有可能使其恢复功能。

2.1.3 经常出现低血糖及黎明现象的患者 糖尿病患者夜间血糖变化复杂,很难平稳控制,胰岛素泵基础输注可调节的特点,使得使用者可以将其胰岛素需要量与胰岛素输注量很好得匹配起来,减少夜间低血糖高发期间的基础输注量,增加黎明期间的胰岛素用量使血糖控制良好且保持稳定。

2.1.4 糖化血红蛋白(GHbA1c)水平控制不佳的患者 DCCT已经证实,影响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和进展的最重要危险因子是GHbA1c的基线水平,每降低GHbA1c 1%,视网膜病变进展的危险性就大约降低40%。

2.1.5 糖尿病妊娠患者 利用胰岛素泵的特性,不仅利于妊娠期血糖控制,且有助于产后血糖的长期稳定。

2.1.6 生活、工作不规律的糖尿病患者 胰岛素输注量可以随时调节,无需像注射那样计划胰岛素注射时间和胰岛素作用高峰等繁琐的事,从这一点考虑,泵更适应于那些出差,工作安排经常变化或运动量水平经常变化的患者。

2.2 操作方法 安装强要先调试胰岛素泵,使基本程序设置无误。检查胰岛素有无失效,并提前将其放置在室温下。用专用的胰岛素贮药器抽取所需的胰岛素并排尽贮药器内的空气。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常选择下腹部距脐4~5 cm区域并避开腰带处,新输注部位上一次输注部位要相隔2~3 cm以上。安装胰岛素泵,安装者清洁双手,触及贮药器和用安尔

碘由内向外消毒输注部位,自然干燥后将穿刺针刺入皮下,以无菌贴敷盖,妥善固定泵管,并将胰岛素泵固定腰部。

2.3 设定基础量和餐前追加量 多数使用胰岛素泵患者在开始用泵治疗时的胰岛素总量比用泵前总量要减少约25%,长期稳定后,减少15%~17%。一般将计算所得总量的50%定为基础量,另外50%为餐前追加量多次输注。若患者有持续高血糖或低血糖而考虑用泵前每日总剂量有误差,则要按照患者体质量估计起始基础量。每日起始总量可按0.5 U/(kg•d)计算。

3 应用胰岛素泵的护理

3.1 心理护理

3.1.1 预先评估患者的智力与体能 胰岛素泵为电脑控制的高科技产品,所以要求患者应该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水平和自理能力。护士应该从患者的认知水平到动手能力给予全面评估。

3.1.2 大多数患者在初用胰岛素泵之前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疑虑心理,如反复问治疗效果如何、是否有不良反应、安装疼吗等心理问题,因此应主动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胰岛素泵治疗的作用原理,基本常识,讲解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的目的、意义、效果及步骤,以解除患者的顾虑,更好地配合治疗。

3.2 监测血糖 应用胰岛素泵前3 d分别检测7次血糖,根据血糖情况计算适当的胰岛素基础量和餐前追加量。用胰岛素泵后3 d内每天检测4~7次,以了解治疗效果并调整胰岛素用量。

3.3 健康教育 做好糖尿病健康教育,教会患者基本的糖尿病知识,使患者能正确认识糖尿病的危害性及良好控制血糖的重要性,说明用泵治疗过程中仍需饮食控制,并教会患者血糖、尿糖的自我检测方法,尤其是用泵早期。指导患者识别和处理高血糖、低血糖反应:置泵后3~7 d为调整期应告知患者发生高,低血糖的症状表现,并嘱其在不适时随时监测血糖,以免发生意外。教会患者及家属胰岛素泵的操作方法及常见故障的处理。

3.4 皮肤护理 观察用泵后的局部反应,一般7~10 d更换1次输注部位,若有泵管脱出,则要及时更换。若输注部位出现刺激性感觉或红肿,则1~2个月内不要选择该部位3 cm区域,直到皮肤完恢复正常。

4 结论

胰岛素泵能摸拟正常胰腺胰岛素分泌模式,持续24 h向患者体内输入微量胰岛素,从而使血糖达到理想的控制标准,并能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脂类代谢、神经传导、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微量蛋白尿及胰岛素抵抗等代谢指标,从而延缓糖尿病患者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慢性并发症的发生。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在国内要得到广泛应用,需要医护人员共同努力,加大医疗、护理、教育工作,这种治疗方法才能够使更多的糖尿病患者获益,才能更好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James Lenhard Arch Intern Med.2001.161OCT 22:2293-2300.

[2] 马学毅,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7.

糖尿的治疗与护理范文第5篇

【摘要】目的:观察与护理饮食对妊娠糖尿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分析73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病例,收集经门诊产检给于营养指导饮食控制后GDM患者,空腹血糖值和早餐后2小时血糖值,与未经营养指导GDM患者的血糖值。结果:饮食控制营养指导后的GDM患者的血糖水平明显低于非指导组,而且饮食控制营养指导后血糖水平低于指导前。结论:饮食控制营养指导对妊娠糖尿病具有治疗作用。

【关键词】妊娠糖尿病;饮食控制;空腹血糖;早餐后2小时血糖

妊娠糖尿病(GDM)包括糖尿病合并妊娠和妊娠糖尿病。GDM有害于母婴健康,尤其对胎儿及新生儿造成严重危害。合理的饮食控制能使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是GDM患者的治疗方法之一,对降低围生儿死亡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就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GDM与糖耐量异常诊疗的观察与护理进行总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收集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32例(包括9例糖尿病妊娠病例和经75克糖尿病异常23例)及41例糖耐量异常。其中初产妇55例,经产妇18例,年龄23~42岁,平均33.23岁,有糖尿病家族史者12例,占16.21%,不良产史41例,占55.41%;妊娠合并高血压6例,占8.2%;孕妇体重增长过快27例,占36.48%。

1.2 血糖标准:按第三届国际妊娠糖尿病学术研讨会推荐的方法[1],对孕妇于妊娠24~28周进行50克葡萄糖激发试验筛查GDM,血糖≥7.8mmol/L者,一周内做75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其诊断标准,空腹5.6mmol/L,1小时10.3mmol/L,2小时8.6mmol/L,3小时6.7mmol/L。其中有2项或2项以上达到或超过正常值,可诊断为GDM,仅一项高于正常值,诊断为糖耐量异常[2]。

1.3 方法:对GDM患者进行营养指导,并进行饮食控制,热能每妊娠早期热能供给基本不变,妊娠中期每周增加200KJ,主食每日300~400g。含碳水化合物200~250g,蛋白质每月增加25g,妊娠全过程体重增长控制在10~12.5kg,妊娠7各月每周体重增加不超过0.5kg。将GDM患者病例分为单纯控制饮食组和饮食控制加胰岛素治疗空腹血糖及早餐后2小时血糖变化.比较控制饮食前后血糖变化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X2检验。

2 结果

2.1 32例糖耐量异常及10例GDM患者(75g糖耐试验仅2项稍高的患者)指为单纯控制饮食组,其空腹血糖和早餐后2小时,血糖均明显下降(表1)

2.2 21例在饮食控制+胰岛素治疗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值均明显下降(表2)。

2.3 饮食控制组于非控制组比较,早餐后2小时糖值下降,空腹血糖值不下降(表3)。

3 讨论

3.1 加强国家保健工作的重要性:应重视提高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的意识及技能,扩大教育途径与范围。随着时代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监测血糖已成为可能。自我监测是近10年来糖尿病患者管理方法的主要进展之一[3]。开展门诊病人的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对每个门诊糖尿病病人以及糖尿病病人家属实行一对以的健康教育,其内容包括,妊娠糖尿病的基本知识,饮食、运动、用药、血糖检测、心理等,发放糖尿病知识小册子,根据病人生活习惯调整饮食及血糖的自我管理。GDM属于高危妊娠,不但要做好孕期筛查及高危追访,而且对孕期需要加强监护与治疗,以解除患者压力,克服心理失衡状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以达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