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程地质

工程地质范文精选

工程地质

工程地质范文第1篇

关键词:工程建设;地质勘察;地质灾害;灾害防治

工程地质勘察是基础性工作,对于工程有序施工和工程质量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但是我国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建设单位的认识程度不够造成的。本文将对某工程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工程建设项目的地质勘察工作,最终研究该工程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

1工程实例分析

以在某市建立的钢厂区项目工程为例。该项目工程所在地原是斜坡地貌,整体发生滑动,为了满足修建厂区的需求,在场地的平整处理中依据规划进行大开挖坡脚位置,形成高度为8~10m的高陡临空面。开挖完成后,由于自重力的作用,有少量裂缝出现在坡体位置,但是相关人员并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在进一步的开挖过程中出现了降雨,最终导致在2014-11-23日产生整体滑动,进而形成了圈椅地貌,有多条裂缝产生于滑坡内。这样,宽为2m、切割深度为1.4~2m的裂缝就形成了。在滑坡产生滑动后,工程人员立即停工前缘开挖,滑坡状态区域稳定。后来,随着雨季的到来,滑坡再次产生滑动。滑坡极大地影响了前缘钢渣综合利用工程。如果进一步产生失稳滑动,就容易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将对场区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滑坡北侧为边坡,为斜坡地带,从下至上的地貌分别为平台、陡坡、斜坡。后部为12°~17°的斜坡,局部陡坎高度为0.8~1.5m。由于开挖放坡,边坡前缘产生了高为10m的陡坡,坡度为30°~40°之间,坡脚处为粉砂质泥岩。下部为坡度为2°~5°的平台,是厂址区的所在地。边坡长度为85~110的,有105°~114°的坡向。后部山脊下为最高点,分布高程为1879~1980m,坡脚处为最低点,分布高程分别为1950~1951m。在该土质边坡中,边坡高度在10~15m之间。如果发生失稳破坏问题,周围建筑物安全就会受到威胁。

2工程项目的地质勘察分析

2.1区域地质构造

以上述工程为例,该工程所在地构造复杂,两条南北向大断裂分别位于南北面,受易门大断裂和普渡河大断裂共同夹持,中南部黑风洞背斜是最大的褶皱构造,经鸣矣河乡东西向轴线向昆阳延伸。上元古震旦系底层在轴部露出,古生界底层位于两翼,产生的背斜宽缓舒展。在断裂活动影响下,区域内较为发育的有滑坡、崩塌、温泉。两条大型断裂带位于工程区附近,在断裂带影响下,区域内产生较为破碎的岩体。区域内主要有两条裂隙发育。勘察区的地质结构方面,普渡河大断裂和易门大断裂之间的地质结构较为复杂,有多个小型断裂层存在。

2.2变形破坏机理

滑坡原始地形坡度按照工程地质曾辉和钻探揭露为六至十二度,该种状态较为稳定。与此同时,在坡脚初露含碎块石粉质黏土层,局部地段还有较高含量的石料,架空现象较为严重,并产生地表水下渗问题,但下伏粉砂质泥岩的隔水性较好,活跃地带更易在地基覆界面形成,这样地下水运移就更容易实现。

2.3工程地质灾害防治

在计算和分析各个滑坡的整体和局部稳定性中运用了合适的坡面,并选择勘察确定的滑动面对该滑坡的整体稳定性进行计算。根据相关数据分析,实际上造成边坡稳定性不高的主要因素是降雨逐渐增加了边坡土体含水量,进而降低了抗剪强度。这就说明了什么才是决定边坡稳定性的主要控制因素。所以,应当强化边坡区和周边环境中的地表水排水,将支挡结构设置于边坡坡脚处,并且根据计算合理确定边坡结构形式,然后进一步确定边坡的稳定性。

3工程地质灾害治理

3.1设计目标与原则

基于变形机制的角度,前缘开挖过程中由于地表水侵蚀、前缘开挖影响形成临空面,这样就会改变原有坡体内部应力,进而导致应力重分布等效应的产生,斜坡变形最终产生。在地表降水入渗的过程中,会长时间浸泡斜坡土体,尤其是降低土体抗剪强度,进而降低变形体稳定性。因此,应当充分贯彻“根治变形”的原则,将基本目标设定为防治前缘继续强烈变形。工程布局的目标是防治滑坡继续发展,避免发生灾难性地质灾害,在治理过程中应当采用设置抗滑桩,进而为变形区内设施和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证。在灾害防治中,为了预防滑坡的继续发展应当采用有效的治理措施,继而有效控制其形成的诱发因素。同时,还应当尽量降低植被在治理工程中受到的破坏,并且在绿化坡面的过程中还应当合理利用各项措施,并且根据地质单元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处理措施的应用。

3.2治理工程总体设计

应当从滑坡的发展趋势、影响因素、变形情况、破坏特征出发,在治理过程中应用前缘设置支挡措施和坡面截排水处理方法:①应当将其中的一排抗滑桩设置于滑坡体前缘拟建在公路内侧。②应当将截水沟设置于滑坡后缘1m处。其规格应当为0.5m×0.6m,砌筑厚度应当为0.3m。③应当将截水沟设置与滑坡体上,截水沟截面为0.4m×0.5m,排水沟截面应当为0.5m×0.6m,砌筑厚度为0.3m。④从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和地形特征出发,在坡面防护中应用通过在边坡前缘设置抗滑桩桩和混凝土菱形格构,并在相对应的边坡坡面防护中在坡脚应用护脚墙和钢筋混凝土菱形格构,还应当将截排水沟设置在边坡外设置,其中截水沟为0.4m×0.5m。在公路外侧的边坡治理中应当采用局部放坡、桩板墙的措施,其中桩板墙设计桩长为12m,1.0m×1.5m的界面,并且设置厚度为0.3m、高度为6.4m的挡土板。

4结束语

通过以上内容可知,工程建设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就是工程地质勘察,建设单位在应当对此给予充分的重视,并且积极研究和分析勘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进而为工程建设的有序开展提供保障。本文对工程地质勘查和灾害预防措施进行了探索,但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希望同行们能够强化专业知识,实现对各种地质灾害的有效预防。

参考文献

[1]蔡富军,万光毅.工程地质勘察中相关问题的研究与分析[J].硅谷,2013(22):131,135.

[2]王磊,张继成,李成明.水文地质问题对工程地质勘察的影响重点探讨[J].大科技,2015(10):166-167.

[3]李顺明,杨力容.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四川某滑坡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J].勘察科学技术(电子版),2012(2):54-56.

[4]徐永杰,栗燊,许俊伟等.水文地质问题对工程地质勘察的影响要点研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0):5670-5671.

[5]吴永立,张子涛,赵继伟.工程地质勘察中钻探技术的选用探究[J].地球,2014(10):194-195.

工程地质范文第2篇

(一)工程地质勘察中地下水位动力作用的危害。

在不同工程地质中,其自身岩土体组成成分也往往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在含有大量蒙脱石的工程岩土体中,如果该部分岩体受到一定的地下水变化的影响作用,就会使得蒙脱石中的水分含量发生骤然的变化而导致其发生明显的缩胀问题,这种缩胀不仅能够使得蒙脱石自身出现严重的变形,同时也会导致整个岩土层的稳固度与承重能力受到一定的冲击,从而使得整个工程建设项目的地质条件出现问题与缺陷。

(二)工程地质勘察中地下水位上升的危害。

能够造成地下水位上升的因素非常的多,其中最关键性的也是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因素就是降水量的变化。就目前我国的工程地质勘察情况来看,在降雨多发的季节,如果工程建设人员不能对其进行及时的排水处理,就非常容易导致工程建设地段因为地下水的迅速上升,而使得工程地质中的岩土含水量变得过大而导致其自身的强度与稳固度受到不小的影响与冲击;同时,在降雨过少的季节,如果岩土体过分干燥就会使得其出现大面积的龟裂现象,而此时如果通过水库来对其进行给水灌溉工作,则会使得岩土在极端的时间内由干燥转变到湿润状态,这就非常容易使得工程建设中的岩土体变得过于松散,从而进一步引发其出现坍塌问题,造成严重的水文地质危害。

(三)工程地质勘察中地下水位下降的危害。

社会的不断进步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使得我国的工农业也迅速的发展起来,再加上人口数量的不断上升,导致人们的生活用水和工农业建设的生产用水量也全面的提升。一般情况下,人们的生产生活用水都是有地下水来进行供应的,社会用水量的增加使得地下水的使用也不断上升,大量的抽取活动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地下水位发生沉降问题。一旦地下水位发生沉降现象,不仅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实际施工造成巨大的困难与影响,同时也非常容易导致建筑物出现下沉问题,且其还回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道路出现塌陷现象,从而对整个工程地质勘察造成不小的影响。

二、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的解决方法

(一)强化对工程环境地下水状态的研究。

由于地下水位的变化往往能够对整个工程地质环境造成最直接的影响作用,因此,我们要向全面的解决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就必须要对工程环境的地下水状态进行深入的调查与研究,并进一步对工程所在地区的气候特征与降水量等能够引起地下水位变化的因素进行资料收集,对工程建设地区的排水建设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此外,为了能够更好的避免由地下水位变化而造成的工程地质环境破坏,就要求工程地质勘察人员必须要对工程所在地的含水层进行全面的勘察与检测工作,确保其能够对地下水位的变化发展趋势有一个合理的掌握,从而促使其能够更好的对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进行全面的处理与解决。

(二)对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进行全面的规范。

由于工程建设的地质环境具有明显的复杂性特征,从而导致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也具备了鲜明的系统性与专业性。就目前我国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来看,经过不断地发展完善,使得其自身已经建立起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规范制度与规章体系,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我国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得以提升。然而,受自身专业素质水平的影响作用,使得我国的部分工程地质勘察人员在实际的地质勘察工作过程中,并没有真正的对这些具体的规章制度进行全面而又深入的了解分析,其往往更多的是依靠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来进行工程地质的勘察工作,使得勘察的质量与效果受到不小的影响与冲击。因此,我们必须要对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进行全面的规范与完善,来确保勘察人员能够对地质勘察的标准与要求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与掌握,从而进一步提升其对于水文地质危害的防范与处理能力。

三、结语

工程地质范文第3篇

1.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2.学会对工程地质的基本判别方法

3.学会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

4.了解岩石种类及物理性质和岩石标本

二:实习仪器

地质罗盘铁锤

三: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岩层产状测量,是地质调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野外是使用地质罗盘直接在岩层的层面上测量的。

测量走向时,使罗盘的长边紧贴层面,将罗盘放平,水准泡击中,读指北针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层的走向。

测量倾向时,将罗盘的短边紧贴层面,水准泡居中,读指北针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层的倾向。因为岩层的倾向只有一个,所以在测量岩层的倾向时,要注意将罗盘的北端朝向岩层的倾斜方向。

测量倾角时,需将罗盘横着竖起来,使长边与岩层的走向垂直,紧贴层面,等倾斜器上的水准泡居中后,读悬垂所示的角度,就是岩层的倾角。

四:实习的内容和过程

12月11日上午十点,统一学习使用地质罗盘的,下午1点半去往金牛山进行地质勘探,12日早上到仓山校区观看岩石标本。

1.金牛山的简介

金牛山位于福州鼓楼区北侧闽江乡新建村,海拔163米,一路上山就可以看到滑坡,崩塌,断层及不均匀沉降对山体与道路的影响,例如马刀树,公路裂缝等。

2.测定岩层产状

确定山体旁两颗很明显的大树为盆架,记做树1和树2.测定图中的断层位置为对树1的位置为n308e,对树2的位置为n279e,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可知道是正断层。

根据要确定位置测得的岩层的产状为:n330e,n247e,<50

3.断层岩石(样品)结构及成分的分析

1).结构金牛山的岩石大部分都是岩浆岩,而且都是粗粒结构和中粒结构

2)构造金牛山的样品分析看可知道该岩石是块状构造,矿物在岩石中分布杂乱无章,2.不显层次,呈致密块状,富含花岗岩及花岗斑岩等系列浅成岩的构造。

3).成分从样品看岩石是浅色的,那就可能是花岗岩或正长岩的酸性或偏酸性的岩石。但从全晶质中粒和粗粒结构,块状构造,就可以判断是浅层岩。

4.断层地理环境情况

金牛山地质相对复杂,在上山途中发现了很多滑坡断层及不均匀沉降等地质现象。仅大家用于观测的一面山体,比较大的断层就达7处之多。金牛山断层现象千姿百态,产状各不相同,并带有多出滑坡现象产生,是因为金牛山主要由岩浆岩构成,岩浆岩分化后,风化壳表层间的滑动引起的风化壳滑坡。

5.岩石标本的赏识

实验室中,陈列了大量的岩石标本,可以分为矿物光泽标本,矿物断口标本,矿物硬度标本,矿物解理标本,矿物比色标本,矿物形态标本等类型。

理论的学习,已经让我们对这些岩石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经过这次的标本参观,使我们对岩石有了更深的了解,让我们开拓了视野。

工程地质范文第4篇

[关键词]通柘煤田;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含水层;充水通道

1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通柘煤田是河南省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煤田,主要可采煤层为二叠系山西组二11、二12煤层。其煤炭资源蕴藏量约282亿t,现已初步查明22.5亿t。该煤田处于豫东黄淮冲积平原,地跨开封、周口、商丘三市,面积约8000km2。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一般海拔50~60m,属半干旱、半湿润温带大陆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1-3]。区域上地层从老到新有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和新生界,不同岩性差异很大,含水层与隔水层呈交错分布。新生界含水层以砂岩为主,隔水层以粘土为主;二叠系含水层以砂岩为主,隔水层以泥岩为主;石炭系含水层岩性以灰岩和细粒砂岩为主,隔水层岩性以泥岩为主;奥陶系岩性以灰岩为主,是区内煤层的主要含水层岩段。新生界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中,浅层地下水补给以大气降水渗入为主,其次是侧向径流和河渠侧渗入补给,径流方向基本上同现在地形倾斜方向一致,由西北流向东南。排泄方式以蒸发和工农业生产为主。

2煤田水文地质条件

2.1煤田浅层水特征

通拓煤田为第四系全覆盖区,地势平坦,属淮河水系。浅层地下水循环条件良好,垂直交替强烈,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主要呈渗入-蒸发型动态变化特征,与地表水有一定的水力联系;枯水期浅层地下水补给地表水,丰水期地表水短暂补给浅层地下水。

2.2煤田含水层、隔水层特征

依据含水层岩性特征、孔隙性质、埋藏条件及地质时代等,自上而下划分为新生界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二叠系砂岩裂隙含水层、石炭系太原组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4]。

2.2.1新生界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

钻孔揭露新生界厚度为650~1800m,该含水层主要岩性为交互沉积的粘土、粉质粘土、粉土、粉砂、细砂和中砂。松散沉积层结构复杂,受古地形、地质等因素的影响,含(隔)水层相互交错,呈尖灭状或透镜体状沉积,含水砂层沿水平方向连续性较差,分布不稳定,厚度差异大。埋深70m以浅的潜水,单位涌水量为0.06~2.41L/(s•m),为弱富水-中等富水性含水段。水化学类型以HC03-Mg•Ca型水为主,矿化度为0.5~0.94g/L,总硬度为129.30~560.50mg/L,属极硬水。70~350m为中等富水性承压含水段,单位涌水量平均为1.39L/(s•m)。水化学类型以Cl•HC03-Na型水为主,矿化度为1.7~3.5g/L,属微咸水。350~600m深层含水段,单位涌水量为2.85~3.61L/(s•m),为极强富水性承压含水段。水化学类型以HC03-Na型水为主,矿化度为0.56~0.7g/L,为低矿化度淡水,总硬度为14.1mg/L,属极软水。600m以深,超深层含水段单位涌水量为0.5~0.69L/(s•m),水化学类型属HC03-Na型。

2.2.2新生界松散岩类孔隙隔水层

新生界各含水段之间普遍发育连续稳定的粘土、砂质粘土层,含水层之间一般不存在水力联系。新生界底部普遍有巨厚粘性土层,阻隔了与下伏基岩的水力联系,所以新生界孔隙含水层对矿床的开采影响不大。

2.2.3新生界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

浅层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以大气降水渗入、灌溉水回渗为主,其次是河水侧向径流补给;径流方向自西北向东南,水力坡度约1/6000。排泄途径主要为蒸发和工农业生产。中、深层地下水埋藏深,它与上部水层的水力联系很弱,天然状态下近似处于静止的封闭水状态,补给迟缓,径流缓慢。近年来,人工开采逐步成为深层地下水的主要排泄方式,致使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局部形成了降落漏斗。超深层地下水与上部分布稳定的隔水层总体由北西向南东径流,局部因基底控制发生变化,向下游侧向径流和人工开采为其主要排泄方式。

2.2.4二叠系砂岩裂隙含水层

二叠系岩石致密完整隔水性能好,阻隔了新生界含水层与山西组二1煤层顶板含水层的水力联系,是良好的隔水层段。二1煤层底板岩性主要为湖相泥岩、砂质泥岩,分布基本稳定,较致密、完整,裂隙相对不发育,隔水性能好,若无断层切割等地质作用影响,能够阻挡太原组灰岩水溃入矿床。

2.2.5石炭系太原组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石炭系含水层主要赋存于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含水岩性为灰岩、细粒砂岩。灰岩分布较稳定,裂隙岩溶较发育,但不均一,且多被方解石脉及钙质膜充填,岩层受裂隙、构造等因素的影响,富水性较强但不均一,水力性质为强承压水。太原组灰岩水为二12煤层底板直接充水含水层,对开采二12煤层影响较大。另外受断层影响,太原组灰岩与二12煤层有对接的可能,应加强对断层位置、性质等要素的控制,避免或减少石炭系灰岩水对采矿的危害。

2.2.6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该含水层为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灰岩,奥陶系灰岩水在与新生界不整合接触地带接受补给。奥陶系顶面上距二12煤层底板124~160.68m,为二煤组底板间接充水含水层。其上有太原组、山西组的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相阻隔,一般不会对二煤组开采造成影响。在断层导通及二煤组与奥陶系对接部位,该含水层对开采煤层影响较大。

3充水通道

通柘煤田二叠系山西组二11、二12煤层大部及局部可采,煤层埋藏深度大,其充水通道主要为以下几类:(1)裂隙导水。该区煤层顶底板含水层岩性以泥质胶结细粒砂岩为主,过水通道以裂隙为主,具不均一性,连通性一般较差,水头压力大,采煤“三带”及底鼓位置裂隙发育,尤其煤层隐伏露头附近上覆基岩厚度较薄,同新生界底部“天窗”相互作用,成为矿坑突水的一个重要充水通道。(2)断层导水。通拓煤田断层比较发育,断距在0~700m均为高角度正断层,断层以压性或压扭性闭合型断层为主,破碎带内多为角砾、泥质充填,胶结致密,一般富水性弱,导水能力差,但也不可忽视断层对煤层开采的影响。(3)井筒导水。煤矿的各类井筒施工中,井筒砌筑质量不好也会导致地下水沿缝隙以淋水方式进入巷道,对矿井及巷道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建井时应确保井筒质量,避免井筒外部地下水联通及导水。通拓煤田构造特点是次级褶皱、断层发育中等;煤层位于侵蚀基准面以下,被巨厚的新生界松散沉积物覆盖,地表水远离煤层,对矿床开采无影响。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水富水性弱,补给不充分,渗透性不强,径流条件差,易于疏干,若无导水断层连通,对煤层开采影响不大。煤层底部太原组上段灰岩含水层虽是间接充水含水层,但富水性较强,水头压力大,开采过程中岩层受地层应力作用和构造破坏时,该灰岩水将会直接充入矿坑,成为矿床充水的主要水源。奥陶系灰岩水富水性强,水头高,压力大,断距较大的正断层有可能使奥陶系灰岩直接与煤层对接或与矿床形成水力联系,容易造成突水事故。

4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该煤田主要可采煤层为二11、二12煤层,煤层顶底板是以泥岩、砂质泥岩为主的泥岩类岩石,质量等级为劣-中等,岩体完整性为差-中等,岩石强度为半坚硬。泥质岩石遇水易变形,可能出现片帮、冒顶、底鼓、支柱滑沉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工程地质性质差。煤层围岩以泥岩、细-粗粒砂岩为主的沉积岩类,岩体具各向异性,强度变化较大,裂隙较不发育,断裂构造使局部岩体遭受破坏而强度降低,工程地质问题以顶板冒落为主,底板稳定性相对较好。根据力学测试可知,砂岩类平均抗压强度为88.62MPa,岩石强度属于坚硬;泥岩类平均抗压强度为45.2MPa,岩石强度属于半坚硬。根据通拓煤田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新生界厚度、地下水特征等因素分析,依据《煤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勘查评价标准》,工程地质勘查类型为第三类,即层状岩类,复杂程度为中等-复杂型。

5结语

煤田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的勘察是矿井开采的基础性工作,是矿井安全生产的保障。由于受地层岩性、断层发育、煤层变化等地质因素影响,对煤田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的分析评价存在不足与片面,在开采过程中需采用三维物探、井下物探、钻探、巷道钎探等工作,并不断进行资料动态综合分析,才能提交出更优质的勘察报告。

[参考文献]

[1]李骏.阳城县龙山井田矿区水文地质条件浅析[J].山西煤炭,2010,30(2):47-48.

[2]刘秀波.浅谈我国煤田水文地质矿区安全的影响及新的勘探技术[J].科学与财富,2014(10):226

[3]罗岚.浅谈矿区水文地质勘探的技术要求[J].安徽地质,2011,21(4):296-298.

工程地质范文第5篇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查;水文地质危害

1引言

作为建筑施工的前期准备阶段,工程地质勘查对于工程项目整体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反观我国现阶段的工程地质勘查工作,依然存在着对水文地质危害不够关注和重视的问题。我们都知道,水文地质危害对于工程地质勘查工作来说非常重要,只有对其予以足够的重视,预先制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才可实现对此类危害的有效控制,由此可大幅度提升工程质量水平。

2工程地质勘查工作中水文地质评价概述

在进行工程地质勘查工作时,要充分考虑到工程项目所处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对于周边地下水可能会对建筑物与岩土体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考量,由此精确判断地下水能否对工程造成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在勘查工作开始后,需要对建筑物的地基基础种类进行详细了解,并结合工程类型着手对水文地质问题进行探究,除了要对各类水文地质影响进行科学评价之外,还要为之后的工程施工提供扎实、可信的水文地质参考资料,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建设整体进度和质量受到负面影响的可能性。需要注意的是,水文地质危害有可能出现于地基基础下方的承压含水层,因此工程技术人员要估算和判断基坑底板被承压水突破的可能性,尤其是要考虑到岩土因水位升降而发生的不均匀涨缩以及地下水位所处的状态等指标。此外,在开展工程地质勘查工作中,还要测量和记录地表水与地下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危害分析石晓青

3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危害的影响因素分析

3.1地下水位升降

工程地质勘查中的水文地质危害后果极为严重,若不加以足够的关注与重视,一旦发生危害后果将不堪设想。就工程项目来说,水文地质危害主要来源无疑是地下水,不管地下水位是受到人为因素还是自然环境因素的干扰,也不管水位是上升还是下降,都将会对建筑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若将其的变化幅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建筑物将不会受到威胁,但如果其超越了临界值,就将会对建筑产生不可忽视的巨大影响。举例而言,地下水位的上升可能会引发基础土壤的盐渍化、沼泽化等问题,还有可能引发建筑物的倾斜或断裂,甚至导致建筑物地基稳定性的下降和地下室被水淹没等等。而地下水位的下降则很容易造成地面沉降等危害,这将对建筑物周边的土体结构产生负面制约,不仅影响到建筑物整体的稳定性,也会大大缩短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从总体上看,引发地下水位下降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人为因素,对此,施工人员务必要高度重视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相应防范工作,否则将很容易导致地下水水位沉降的多发,进而对周边岩土体的结构和膨胀收缩度产生较大影响,导致岩土的不均匀膨胀,最终影响到建筑物的地基基础,致使建筑物地基土承载力的不断下降。

3.2地下水压力变化

一般而言,地下水有着相对较小的作用力,地下水的状态如果始终正常,就不会对工程项目造成不良影响。但是,工程人员如果未能在施工过程中足够重视地下水压力问题,就很有可能导致地下水压力平衡被打破,诱发地下水压力危害。在地下水的压力作用下,将有可能发生流沙与基坑突涌,对建筑物地基基础的稳定程度破坏极大。而如果建筑物的地基基础出现问题,那么建筑物的质量和寿命都将会受到严重影响。所以说,工程技术人员实时关注工程地质勘查工作中地下水压力的变化情况,从根本上防范地下水压力危害的发生。

3.3地下水位的升高

地下水位的升高也会对建筑物造成诸多影响,而地下水位的升降会受到周边水库、河流、湖泊等水体的制约。同时,排水管道的铺设、工业废水的排放以及灌溉工程的渗透作用都会影响到工程项目的总体水平,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两方面予以分析:

1)地下水位的升高可软化建筑物的地基基础,加大周边土壤中的水分含量,使土壤强度的降低和压缩性的增强,这样便会引发工程项目的沉降和变形;

2)地基易受到地下水位的影响而发生侧移,并且地基也容易出现隆起造成建筑物稳定性的破坏。

4水文地质危害的解决策略分析

4.1调整和规范地质勘查工序

就工程项目而言,前期的工程地质勘查工作非常重要,这不仅决定了建筑物的质量,也会对建筑物的使用年限产生极大影响。工程地质勘查工作不仅复杂程度高,系统性和专业性也很强。就目前而言,我国对于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也逐渐出台和颁行了较为系统和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通过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地质勘查工作的科学性将得到有效地保障,同时工程施工的合理性也有着大幅度的提升。可以说,工程地质勘查规章制度应涵盖勘查工作的方方面面,并对诸如勘查的目的、任务、评价等每一个工序和环节都进行详细规定,这对于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的效果和进程都有着极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此外,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大多数工程地质勘查人员都未能对相应规章制度有着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更依赖于自身经验,这也会造成勘查工作的效果不甚理想。所以,工程地质勘查人员必须对自己工作和职责的重要性有着清醒的认识,严格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标准来要求自己,确保勘查工作能够达到预期效果,从根本上为工程项目的质量提供保障。

4.2深入调查地下水实时状态

施工人员应在工程前期调查地下水的埋藏状况,确保工程项目不会受到水文地质危害的影响。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1)确定调查目的,设置相应的调查指标;2)了解当地的地下水类型,确定地下水位埋深,进而对水位的变化规律以及水质腐蚀性有了深入的了解。以上因素只有先经过认真、细致的调研,才能够为之后的工程施工提供坚实的第一手资料。在选材时,工程人员应根据勘查结果确定选用的材料以及施工方案,并在动工之前预先做好应急预案,并通过基坑深度的控制、水压力与地水位的降低等手段来避免水文地质危害的发生。

4.3将地下水控制

在正常范围内若建筑物下方地下水位有变动,其质量和寿命将受到严重制约。因此,地下水位的上升必须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并从引水渠管道和地下给排水管道两方面予以支持。地下水位的下降也会造成类似后果,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增强地下水的抽取工作,一旦出现地下水水位的失控,必须尽快的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避免对工程项目总体质量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

5结语

综上所述,水文地质危害将会对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所以,为了保障工程施工作业安全及日后的使用安全,相关人员就必须在工程地质勘查工作中严抓每一个细节,高度重视地下水的调查及分析,将工程地质勘查工作中水文地质危害的治理和预防工作落到实处,大幅度提升建筑的稳定与安全性能,从而在推动工程事业向前发展的同时,更好地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李能芬.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探讨[J].甘肃科技,2011,27(12):381-383.

[2]钟铭金.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研究[J].价值工程,2011,30(9):97-98.

[3]张树明,张邵楠.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必要性分析[J].科技传播,2012,(2):645-64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