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风景园林论文

风景园林论文范文精选

风景园林论文

风景园林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通过分析当前城市风景园林设计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城市风景园林;园林设计;问题;对策

1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的问题

1.1创新性不足

城市风景园林是城市展示自身形象的重要手段和标志,其设计效果将直接对城市形象产生影响,因此在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需要注重融入城市文化以及地域特色等,也就是说城市风景园林设计需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然而在实际的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很多设计人员完全模仿套用其他城市的设计,城市风景园林设计创新性严重不足,容易给游客造成审美的疲劳,也不能有效凸显城市中的特色与风情。

1.2设计不够科学

当前很多企业在对城市风景园林设计时都不够科学,设计的方案没有经过严格的检查,无法保证设计方案的科学合理,建设出的城市风景园林也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在设计过程中,有些设计人员只是注重美观,对设计的可行性重视不足,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就会出现问题,结果导致设计方案被修改或者放弃。还有些设计没有充分结合当地的生态情况,设计中严重破坏城市的生态环境。

1.3管理制度不到位

当前,我国城市风景园林设计还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缺少规范性的文件,使得城市风景园林规划缺乏科学的依据与参考。大多数的城市风景园林设计缺少前期的规划,都是临阵操作,使得风景园林的环境以及观赏性受到影响。

2城市风景园林设计的有效对策

2.1实现城市风景园林的创新设计

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创新性不足严重影响其社会效益,在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文化、风土人情以及经济发展等,实现城市风景园林的整体效果与效益,使风景园林成为城市建设中亮丽的风景。设计人员在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需要科学地计算绿化指标,保证绿化面积、植物的科学设置,打造高质量的城市生态系统,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重方案的经济性,根据风景园林周边的环境、建筑等进行科学的设计,凸显城市文化,做到因地制宜,为人们提供优雅的生活环境。

2.2开展可持续的风景园林设计

可持续发展是党对社会发展提出的核心的目标,在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必须要坚持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城市风景园林设计需要遵循自然规律,注重设计方案的科学合理,保证其可行性,使风景园林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提高园林设计的质量和水平,保证其满足国家技术标准的实际需要,因此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人员需要树立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有效推动城市风景园林建设。

2.3加强管理制度的建设

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人员需要正确认识城市园林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加强绿色环保的设计,保证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凸现低碳、环保的特点,使风景园林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高品质的生活,全面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政府以及相关风景园林管理部门应完善管理制度的建设,充分发挥政府在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的统筹以及监督作用,保证城市风景园林设计的科学合理。

2.4全面提高设计人员的素质水平

在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设计人员的素质能力以及知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管理部门应加强对相关的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以及专业知识,保证设计人员具备新的设计理念与方法,能够促进城市风景园林设计整体水平的提升。对于城市风景园林设计单位,需要广泛地吸收城市居民的意见,居民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主体,对于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因此设计单位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渠道收集其意见与想法,提高城市风景园林设计的质量。

2.5科学管理城市风景园林设计

要使城市风景园林设计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就需要科学规划设计,保证社会效益的顺利实现,设计单位需要科学、全面地了解风景园林建设周边的环境、地质地貌以及人文情况等,以此为依据整体规划园林设计。就地取材减少城市园林设计的成本,保证城市风景园林设计方案的经济性。设计与管理人员需要协调城市风景园林的后期经营问题,主要是大多数的城市风景园林都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和生态性,但是由于设计人员对于城市风景园林后期运行管理不够重视,使得城市风景园林建设完毕后没有充分发挥出预期的经济以及社会效益。总之需要科学地管理城市风景园林,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3结语

当前,城市风景园林建设日渐复杂,不断向规划化和技术化发展,为了给城市居民提供高质量的生活,就需要加强城市风景园林设计,科学地规划,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相关部门以及人员提高重视,加强管理与统筹,科学设计城市风景园林进行,积极创新,使用可持续的设计理念,完善管理制度,使城市风景园林设计满足城市发展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李泉煌.浅谈城市风景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5)

2钟易欣.城市风景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讨[J].广东科技,2013(24)

作者:徐可颖 单位:广州筑原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第二篇:地域特征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探析

【摘要】风景园林设计工作复杂繁多,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而地域特征就在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对风景园林进行设计时,将地域特征完美应用当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风景园林的质量,鉴于此,本文主要是对地域特征对圆林设计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地域特征;风景园林;设计;应用

一、风景园林的地域特征意义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逐渐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通过交流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及新型材料被研发创新并应用到风景园林设计当中,这就给风景园林的现代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城市的功能较多且内容复杂,但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一定不能忽视风景园林的重要性。

二、地域自然特征的形成

1、地形地貌方面

在对风景园林进行设计时,工作人员一定要对其所处的位置进行观察和分析,尊重所处地区的自然环境并且进行充分利用,对该地拥有的自然环境进行设计和改造,对原有景观进行改造,不仅可以使风景园林的内容更加丰富,还可以保持人与自然的和平共处,由此可以说明,如果风景园林中具有丰富的地域特征,则要将该地的地形地貌设计当中,一定要遵循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原则,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将人为景观尽最大可能的设计到地域环境中,从而打造独特完美的风景园林。

2、气候方面

由于各地的气候原因,塑造了各地独特的地域特征,并且气候存在差异,导致了每个地区的水文条件、生物条件及地形地貌也有所不同,这些因素又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风景园林的设计风格。比如说,我国存在着许多古典园林,通过对其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其中大部分属于岭南圆林,设计相对密集并且形状为片状,这种设计方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起到遮阴的作用,并且在下雨天可以很好的避免出行不便,还可以减轻台风到来所造成的破坏。

3、植物特征方面

植物是风景园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植物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其直接影响着风景园林的整体功能,风景园林的观赏效果能否满足人们需要也由植物决定着,并且植物的种类多样化也会衬托出风景园林的特征。通过对南北方的植物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南方与北方的植物差异比较大,由于差异较大,所以给风景园林的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主题,从这也可以看出地域特征的差异性。

4、选材特征方面

由于各个地区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造成了无论是植物还是地形地貌都极具地域特点,这些地域特点更大程度上决定着所在地的建筑风格,在设计风景园林时使用当地特有的材料,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风景园林。与传统的风景园林对比而言,风景园林有了地域特征的基础后,会对以后的圆林建设提供非常大的便利,如果建设的要求相对较高,应该对建设地区所拥有的自然资源进行充分利用,这样做不仅会使更加突显地区建筑的独特性,而且在成本管理上可以很大程度的降低资金投入,如果将以上方法应用在风景园林设计中,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增加风景园林的设计内容,而且可以很好的在风景园林中突出地域特征。

三、风景园林设计规划中地域特征的应用和影响

从各个流派在系统的开发过程,无论什么风格,风格风格呈现,如何从自然,他们都是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自然环境和社会需求的结合,其内涵涉及到深刻的科技背景和历史文化渊源,然后基于当前的情况设计,在景观设计规划地理特征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和特殊时期为一个特定的地区可以有更直接的影响决定。

1、历史背景

人类从原始社会到现在发展了多个世纪,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文明,有着丰富多彩的历史背景,并且每个发展阶段都会在活动地区留下明显符号,给现在人们了解过去提供了详细的信息,同时也显示出了人们与地域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为地域特征提供了大量的文化财富,无论是哪种人类文明,都是在地域的基础之上形成的,因此在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重视地域特征的作用,尊重原有的文化,对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进行保留,科学合理的规划,做到对其进行充分利用,如果原有的景观已经陈旧,则对其进行创新改造,从各个角度突出显示出新时代的设计特色。

2、人文符号因素

在社会发展的背景下,风景园林设计也经历着一次又一次的演变。在演变的的过程中,可以从中找到人文符号因素的应用痕迹。人文符号的应用是非常实用的,它简化了景观设计的复杂性,可以采用符号对其进行灵活的展现。现阶段,充分利用好这一符号,对我国园林景观的设计是非常有利的,从而使原有建筑设计的灵魂有灵活体现,保证设计景观更具地域特色和生活情趣,对我国园林景观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民俗风情因素在上面的文章中说道,人类的不断进步,从而创造了多种文化的产生,文化从最原始发展到现在,已经形成了非常丰富的文化体系,独具特色的地域特征则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地大物博,各个地区都有代表的民俗风情,在风景园林的建设中民俗风情对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方便了对地域的开发和利用。

4、社会特征因

素随着社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在园林建设工程中,风景园林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在对风景园林进行设计时,不仅要做到风景园林与社会协调发展,而且还要达到社会所提出的各项要求,让人们享受更高更好的服务。由此可以看出,在设计阶段,工作人员一定要充分考虑社会特征因素,从而设计出更加完善的风景园林。

四、结语

时代的不断进步,给地域特征带了很大的变化,其时间发生变化的同时空间也在发生着转变,在对风景园林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一定要重视地域特征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尊重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拥有的地域特征,从而使设计出的风景园林具备科学化和人性化,最后在依据地域特征来进行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谢耳又.浅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地域特征[D].北京林业大学,2007.

[2]韩炳越,沈实现.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J].中国园林,2005,07:61-67.

[3]肖辉.风景园林设计语言的地域性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08.

[4]于冰沁.寻踪—生态主义思想在西方近现代风景园林中的产生、发展与实践[D].北京林业大学,2012.

[5]杨艳.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地域特征的探讨[J].城市建筑,2014,02:18.

作者:吴少峰 单位: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地域特征下风景园林设计研究

摘要:因为不同地区在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方面存在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地域特征,包含着多种多样的人文风情及地域景观。地域特征会对地域中的很多元素造成影响,其中风景园林的建设与地域特征之间也有着很大的联系。本文就地域特征下的风景园林设计展开论述。

关键词:地域特征;风景园林;设计风景

园林的设计属于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建设项目,设计风景园林,既与城市发展规模以及建设水平相关,还会对群众生活条件的改善产生重要影响。在设计风景园林过程中,设计人员需从城市环境的构成特色以及与园林主要建设目的进行考虑,重视对不同城市地域特征的了解,让风景园林设计最大化发挥自身美化城市的效果。

1风景园林设计中地域特征分析

1.1文化特征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遵循地域人文特征的发展规律,并使其得以延续,是现代设计中不可缺少的内容。风景园林设计中展示其所在城市的文化及社会特色是一项重要的目的,所以,园林的设计需要与城市特有的文化氛围相搭配。比如,丽江、青岛等城市的风景园林设计,就针对旅游城市的特点,让其风景园林可以充分展示出城市的风景特色;洛阳、杭州等地设计风景园林,则应突出城市文化底蕴,表现城市的悠久历史与人文内涵。由此可见,地域中包含的人文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风景园林设计的主体风格,加强重视风景园林设计中具备的文化特征,更加突出风景园林设计对城市发展的推动效果。

1.2自然及应用性特

征地域中的自然特征,比如,地形、植被、气候等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在统一的地域之中,不同的自然特征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比如,以山地为主的重庆、四川等城市,根系较发达的乔木是主要的植被类型,较少种植草皮,因为乔木类对土壤有较强的稳固能力,使土壤能够较好地抵抗雨水的冲刷。同时,乔木具有高大、繁茂的树冠,可以很好地发挥遮荫、避暑的作用,对那些高温、高热地区起到良好的降温效果。由此可见,风景园林设计人员,需要充分了解不同地域的自然特征,分析不同的自然因素、地域建设发展以及自然环境保护之间的相互作用,确保风景园林的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还要考虑到其特有的应用性质,不同地域对风景园林设计的预期效果存在差别,有的园林建设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休闲游览的需求,园林就呈现出一种开放的状态,在园林中设计更多的休息区以及自由应用区,为人们的休闲娱乐提供便利。

2地域特征下风景园林设计的过程分析

2.1调查地域自然特征

城市中的自然特征对风景园林设计的植被应用具有决定性作用,而绿植是风景园林设计中最为关键的构成要素[2]。所以,设计人员需在规划之前,了解城市具备的自然天气以及水文条件等,通过查阅当地自然地理档案的方法,更加全面地收集信息,充分分析城市中的自然特征,使植被的挑选更加合理。尽量使用当地土生土长的植物,设计出来的景观会更加适合地域的自然特征,还能够突出园林的自然美,土生植物在园林中也可以获得更加健康的生长,更好地体现园林设计的科学性。

2.2了解地域文化,调查风景园林设计的应用目的

为了让风景园林设计风格能符合地域文化特征,设计人员应深入市民生活之中,通过观察、访谈、阅读城市史志等方式,掌握城市的文化及风俗。这样设计出来的作品才可以充分地表现出不同地域的文化魅力,使风景园林更具独特性,避免发生园林风格大同小异的状况,也使园林景观可以更好地与城市风格相融合。比如,杭州的西泠印社是浙江篆刻家的聚会之地,其风景园林的设计就充分体现了金石创作的特色与气质。另外,设计风景园林时,设计人员应调查不同地域园林设计的投资数额以及实际应用目的,调查投资金额状况是为了在设计中,可以更加合理地选择相关植被资源及建设材料,使风景园林规划与城市应用的实际需要相一致。调查应用目是为了确定风景园林设计的基本模式,使风景园林最终的设计风格可以与地域建筑的整体要求相一致,更好地发挥风景园林自身所具备的应用意义。

3结语

风景园林的设计只有将地域特征作为主要参考内容时,才能实现别具一格的设计特点,并且实现人文地理、历史与地域建筑的自然融合,进而达到一种和谐的结构状态。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能够更好地提升人们生活质量,实现风景园林与城市建设整体形象的有机结合,突出风景园林的人性化、地域化特点,使风景园林设计获得长久进步。

参考文献

[1]朱建宁.展现地域自然景观特征的风景园林文化[J].中国园林,2011(11)

[2]谢耳又.浅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地域特征[D].北京林业大学,2007

作者:魏薇 单位:武汉市佳美园林绿化有限责任公司

第四篇:地域特色风景园林设计探讨

摘要:本文以风景园林设计作为研究主题,探讨基于地域特色风景园林设计及相关问题。首先结合地域特色的发展对其进行了简要概述,主要从因时因地、种类选择、产业发展、科学配置、特色化与防止盲目行为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说明,并以此为基础,着重阐述了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地域特色的突显,以及风景的构建等。希望通过本文初步论述可以引起更多的关注与更为广泛的交流,从而为该方面的理论研究工作与设计实践工作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以供参考。

关键词:园林;绿化;发展;战略

现代化中关键部分是城市化,而城市环境除了整体的规划部局、建筑设计、生活状态、行为方式、地方特色等等之外,还有绿化;近些年来的调查研究发现,园林绿化与城市资源间存在矛盾,而且越来越激烈,如在生态环境、土质、水资源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与城市化所要求的品质、环保、美化、空气质量等之间明显存在不合理的关系,所以,应该对其加以分析,总结一些相对合理的园林建设方案,从战略上对其更新、变革,从而实现地域特色风景园林设计。

1总的设计理念说明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加上地理因素造成的多元化分布,形成了多样的地域特色;另一方面,中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时间内走完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百年才能完成的工业革命,但由于发展速度快,造成了各种遗留问题,比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浪费等;另外,伴随着可持续发展,城市文明与农村文明间的差异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城镇化建设方面,造成了极大的困境,因而,在种种影响因素之下,人与自然的问题、生存与延续的问题都被提上了日程;从现在的发展情况分析,在我国的风景园林设计与建设方面,应该从这些层深入,进行多种因素的综合分析,从而形成一个系统的风景园林设计纲领与体系。具体来看,就是要树立起“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关注“有中国地域特色的风景园林设计”,通过地域特色、人为加工、技术应用,构建起众多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的风景园林景观。

2基于地域特色的风景园林设计探讨

在基于地域特色的风景园林设计中,应该从战略部署的角度,展开细致的构建,以下主要从因时因地、种类选择、产业发展、科学配置、以为人本、特色化等方面,对园林绿化的科学化、合理化、节约化以及效益化方向的建设思路进行具体说明。

2.1因地制宜,突出地域特色

在新的时代,要从宏观的角度对人类生存、现代化、生态问题、环境问题、延续问题等进行综合考量,改善从前的“挖大自然,进城市”的不良做法,因为诸多从自然中搬来的树木等不但适应性差,而且由于大环境的变化,加上各种生存条件的变化等,不能形成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所以,易于出现更大的问题、花费更多的经历在其上,浪费较大。因而,在实际的园林设计中,应该注重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对树木的移栽、草坪的种植、花鸟的共生等进行综合部署,搭建起一些较细微、细致与精致的小型生态系统,从而减少花费、浪费、选用合适的种类,改善绿化方法,从而与自然与社会与人类达到和谐。在中国,由于传统的农业社会发展比较成熟,加上地域辽阔,已经形成了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的特征,鉴于此种现象,就应该提倡特色化发展的园林设计;通过因地制宜,以独特的风景构造与美景设置为主要方向,形成一定的特色,在这方面,可以借鉴日本等国的经验,从而形成一种“片化”、“地方化”的浪漫主义情调,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另一方面,还应该防止盲目的去以“园林绿化”为借口,大规模的发展,从而造成各种浪费,“跟风”现象的出现更易于形成非科学化、不合理化的种植趋向,从而为园林绿化及设计带来不利的发展。

2.2注重生态,多层布局

从生态环境角度看,风景园林设计的最大特点在于结构性与多样性,因此,可以认识到,单一的草坪绿化虽然可以保持水土、起到对气候的微调节、达到净化空气的作用,还可以看到草坪绿化效率高、见效也快、观赏性虽然不是非常大,但足以满足一般人的审美需求,而且符合人类对于绿色与生命的渴求。然而,应该懂得物极必反与生物链的循环往复的关系,如果某一环节断裂,必然会出现诸多问题,造成一定的破坏,如大面积的种植草坪即会降低其生态效益。所以,应该从层次化的角度进行解析,从草坪、灌木、高的树木等,根据不同的品种与种植条件进行优化选择,进行层群落的布局,构建起立体、生态、多样、完整性较强的综合园林体系,以此来达到其各种功能的释放。

2.3以人工促进自然美化,提高设计能力

经人工培植,出现了较多的适应性强、成活率高的新品种,还有近些年来对国外各种适宜品种的引进也较多,因而,需要在引种、选择、培育等方面多下些功夫,从而达到择优、择良选取、丰富种类栽植,提高其多样性。应该对野生的植被、花卉等进行一些分类研究与适应性分析,这样,有助于增加其选择范围,而且由于野生植被的生存特性多体现在存活率较高等方面,因此值得进一步尝试研究。应该从“千区千面”、“一区多面”、“千园多景”、“一园景多”等方面进行可持续发展的考虑,以此保持人与自然、人与环境间的协调性。以反季节为例,可以通过反季节的角度完善设计;这是因为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反季节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保障特色化的另一个有效路径,需做好相应的配套措施;比如,夏季温度较高,易失水,所以应该把握好苗木的进场时间,通常以早或晚较为适宜,因为此时的气温在一天中处于低温;在雨天的施工,此时各种条件都较为适宜种植,所以应该相应的增大施工量;注意每日的洒水工作,将种植与整个的移栽连贯起来,有益于树木的存活。另外,要求注重断根处理、移栽、运输、修剪;对于不同的品种,应该掌握其自然生长规律,使整个移栽不违背其生长规律,应该顺势而行,按照其规律进行一系列的修剪,从而保证树形结构的可恢复。而在冬季应做好防寒保护措施,以及养护工作。确保与设计配套的具体措施有效,让设计得到实现。

2.4就近取材,从产业化方向全面推动

园林设计不仅仅牵涉到生态问题还有诸多经济问题与产业问题存在其中,因此,在认识到整体的人与生态效益间的利益关系之后,还应该从社会角度、经济角度、产业发展等角度进行一些评估与分析。比如,在苗木的供给等方面,就需要设定一些标准,对一些规格等进行一定范围内的限制,最好的方法是选择就地取材、就近供应,如此,不但有助于拉动产业化的发展,还能为就近的经济发展带来诸多效益,增加就业的同时,解决社会矛盾,因此,是一件一举多得的事情。从前的方法不注意产业、社会、经济效益,因此,未能带来实际的利益与价值,反而给生态造成破坏,给城市的绿化带来了短暂的表面化的“好看”,最终的代价却是沉重的,所以,应该使其发展更为经济化。

2.5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配置

近年来,在园林设计方面的理念有所变化,倾向于综合考虑,多渠道经营;然而,在其中“人性化”过于缺乏,因而,在整体的构造形成之后,在尾气的吸收、在根系的发展、在安全的保障、在可能性的不便(如柳絮)等诸多不适宜的问题依然存在,换句话讲,在这些方面,还欠缺经验,尝试中未能达到最佳处理,但是,应该从气候、局部环境、居民健康、情绪影响、出行便利等方面,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从而,才能达到更科学的配置资源,以此来缓解人与自然的矛盾,人与生态间的纠纷,因此,应该在城市园林的发展方向上,促进进一步的理念推广,使“人性化”、“生态化”和谐共处,一起为地球的美化提供动力。3结束语总之,在工业化文明发展之后,造成了诸多生态环境、人类发展的问题;目前来看,园林建设与现代化之间的矛盾非常明显;从本质上分析,实际上就是生态环境、资源与人类生存之间的大矛盾的具体体现,因而,在当下时代,应该分析清楚生存困境的主要方向与可能的改善策略,坚持以人为本,奉行可持续发展观,不仅从技术上,更应该从布局上、整体的规划与格局的部署,战略方向等大的方面进行考量,从而推动整个园林设计的最佳发展,以此,为解决生存与资源间的矛盾提供一些可行性的策略,造福于子孙后代。

参考文献

[1]曹学占.季节性栽植在园林绿化工程中的应用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6(26).

[2]肖杰.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J].低碳世界,2016(3):175~176.

[3]兰兴光.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5):113~114.

[4]毛桂英,庄勇钢.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4(8):130.

[5]马龙波,张大红,赵天忠,等.京郊园林绿化废弃物数量测量与地区分布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

[6]张一鸣,曹睿.基于“3S”建立多层次多模式及多业务园林绿化协同管理系统———以北京市园林绿化系统建设为例[J].林业资源管理,2014(5)

作者:邓招余 单位:福建省林业勘察设计院

第五篇: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思路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越来越关注自身生活环境的改善。对于城市的风景园林可以结合地域特征来进行设计,在保证设计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突出地方特色。本文深入分析了地域特征的相关内容,并且详细说明了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地域特征产生的影响,希望可以提供帮助和建议为不同城市的风景园林设计工作。

关键词:地域特征;风景园林设计;气候;影响

目前国内外的风景园林都遵循了建设地的地域特征在进行规划和建筑时,完美融合了选址地的历史古迹、自然环境和文化特色等,把当地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深刻的展现了出来。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每个城市都有着独特的人文色彩,城市会因为没有历史而缺乏亲和力。地域特征涵盖了非常广阔的领域,每个地域由于受到的自然的影响不同而呈现出了不同的地理特征。地域特征包含的自然要素有植被覆盖率、气候条件和水文环境等。风景园林设计运用自然的力量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进行了改善和净化。因为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特点,因此使得风景园林也有着独特的美。

1.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需要了解的地域特征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在某个特定空间内共同构成的综合体就是所谓的地域特征,具有的特征有区域性、人文性和系统性。主要从两方面来研究地域特征:1)研究地域的自然特征,包括水文条件、地质地貌、气候气象和植被等。2)研究地域的人文特征,人文特征的概念含义丰富,涉及的内容广泛,指以地理环境为基础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通过经济、政治和文化活动等交流形成的人文环境。

1)进行风景园林设计时首先应该调查城市的自然特征,风景园林设计中应用的植被决定于城市的自然特征,而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绿植是匠心表现的重点。因此设计师应该调用城市相应的自然地理档案对城市的自然特征进行仔细的分析,为了保证园林设计的科学性要妥善的选择植被。

2)设计师要深入了解城市的生活面貌才能使园林设计在整体上符合城市的人文环境,同时还应该学习和了解城市的文化及风俗通过观察、访谈和阅读等方式,这样设计师的作品才能把城市的文化之美更好的表现出来。

3)园林设计师还需要全面调查风景园林设计的建设目的和涉及到的资金,调查建设目的是为了确定园林设计的基本模式,满足园林设计与建筑一致的要求,发挥出城市风景园林的作用。调查涉及的资金是为了在设计中可以更加合理的应用材料和资源,满足园林设计符合城市应用的要求。

2.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地域特征的影响

2.1气候因素的影响

因为各地的气候条件不同其地域特征也存在差异,同时还对地区的地形风貌、水文条件、生物种类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影响,风景园林的建造风格也因此受到影响。设计师会对气流方向和规律、光影的投射、温度和湿度的变化等进行充分的考虑在现代风景园林的设计中,这些都影响着风景园林设计中园林空间、色彩、水系和地形等设计元素。现代园林设计中提高了空间舒适度的要求,更加注重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为人或物。植物在风景园林中是主要的造景要素,地域气候会对植物产生制约作用,植物的品格和风格也会因气候条件的不同而不同,植物成为了园林景观的主体凭借其迥然不同形态和丰富的色彩,使每个园林景观体现了不同的历史文化而别具一格。

2.2场所因素的影响

地域的自然景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地质土壤情况决定的。设计师和工程师在进行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利用基地的固有特征营造出具有不同特色的园林景观。受到现代艺术思想的影响很多设计师在进行园林设计时不仅会筑亭建台、堆山理水,还会利用地域的自然美在设计中巧妙的利用大地肌理,把更加鲜明的艺术特色在园林景观中体现出来。

2.3背景因素的影响

城市的人文环境作为一种文化特色是在特有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历史背景具有独特的历史研究价值,它承载了一个地域的发展脉络。风景园林设计工作的基础就是把地域蕴藏的历史信息挖掘出来,提炼地域历史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园林设计结合地域的历史背景进行可以增加园林景观的趣味性和故事性,使人们更容易理解园林的整体框架和设计理念,把历史的延续性保持下来的同时也使景观充满了独特的生命力。

2.4文化因素的影响

文化作为一种观念意识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孕育出的园林学建造具有明显的东方特色,同时还进行了发展和延伸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把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充分体现出来。我国古典园林在意识表达和造园观念上深受儒道禅和风水学理论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有机融合了物质性构件,利用有限空间的自然条件有机统一了自然美和人工美,做到了自然环境与人类发展的系统统一,创造出的综合体实现了天人合一。

2.5社会因素的影响风景

园林建设受到时代变迁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文化特色和时代特征。在园林建设中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人是其服务的主要对象,而古代的园林主要服务于个人,当代园林则服务于公众,为人们提供一个欣赏休憩的场所。完美搭配赏、游、居是古代造园师的追求,而现代设计师在追求这些外还对园林景观的材质、舒适度、景观的共享性和接近性特别的注重。园林景观随着时代的发展也要不断的与时俱进。在现代的城市基础建设中园林建设是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城市居民在休闲娱乐等方面的要求都要满足。因此现代风景园林呈现给人们的更多的是它的开放性,为各种人群服务。

总结,设计师在结合地域特征设计城市风景园林时需要调查地域特征的相关内容,对园林设计模式和设计风格复杂的地域特征起着决定性作用。园林设计师学习和了解城市景观园林设计的地域特征可以更好的完成风景园林的设计任务,同时也可以使园林设计更好的发挥其艺术性,还对风景园林设计的总体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谢耳又.浅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地域特征[D].北京林业大学,2007.

[2]陈全惠.研究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J].建材与装饰,2015,49:70-71.

[3]梁月桂.试分析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地域特征[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17:71-72.

[4]殷武.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地域特征探析[J].花卉,2015,13:45-46.

作者:郑祖 单位:龙口市园林管理处

第六篇:风景园林设计展现自然景观特征

摘要:风景园林的建设在提高城市生态环境、提升人们生活质量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均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而在风景园林的设计中,自然景观往往是最基本和最具活力的元素。本文基于此,对风景园林设计如何展现自然景观特征做出了一定探讨。

关键词:风景园林;自然景观特征;商丘植物园

1前言

纵观世界园林艺术史,那些名留青史的风景园林风格无一不体现出了丰富的自然景观特征。中国传统的山水园以山水为基础,表现出了寄情山水,纵横江湖的大陆文化;意大利的台地园以丘陵为蓝本,表现出了丘陵遍布的亚平宁半岛和田园牧歌的生活方式;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更是将森林河流融入到风景园林之中,使人入林如入法兰西大平原。因此,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环境的变迁,风景园林师关注自然的方式也有所转变,除了传统的园林设计方式以外,更需要将自然景观融入到整个设计过程之中,使得风景园林的设计成为一种以特定地区的自然人文环境为基础进行空间整合活动,充分体现出独具一格的自然景观特征。而如何在设计过程中展现自然景观特征,则成为了相关风景园林设计师不断追寻的永恒问题。

2发挥自然演替过程的能动性,赋予风景园林动态的生命力

花开花落、叶枯叶荣、潮去潮来、月圆月缺,自然的表征无处不在。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自然生态环境与城市人群的心灵却渐行渐远。因此,在风景园林的设计过程中,显露自然的本真并发挥其演替过程的能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设计师需要充分认识到,风景园林本身不仅是生命的重要载体,更是生命的支持系统,而自然演替的动态机制则赋予了风景园林以发展、生长、衰退的动态生命力。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需要制定具备高度开放性的生态设计策略,允许风景园林发挥自然演替过程的能动性、自组织性、自生长性。同时,应当尽可能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兼顾生态系统的动态性,尊重自然过程的自组织能力和能动性,维护自然环境本身具有的缓冲和调节功能,进而将自然景观和自然过程重新引入城市生活,并对其演化趋势进行有益地科学引导。还可考虑将科学技术与风景园林设计融为一体,利用风能、水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将自然力量转化为风景园林的源动力,这不仅能够彰显出整个园林的自然景观特征,赋予整个风景园林设计动态的生命力,更能让久居城市的人群在迈入园林之中时能够感受到自然风的存在、四季的实时变幻与自然演替的物竞天择,充分领略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3遵从地方性和乡土性,尊重地域文史及生态特征

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风景园林的设计更像是一门艺术,这决定了必须遵从地方性和乡土性,从而延续地方生态演替特征,让历史文化印记和自身融为一体。因此,在风景园林的设计过程中,相关的设计人员需要立足于此,在尊重地域文史及生态特征的基础上,尽可能利用园林的整体架构表现出一草一木、一花一石自身所被赋予的厚重历史文化积淀和地域特征,从而让人们在进入园林之时感受到浓浓的历史感,进而加深对国土的热爱之情。具体而言,设计人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因地制宜,尽可能在设计过程选用当地材料和本地资源,从而节约建设成本。

②在构建风景园林的生态系统之时,设计人员需要对包括水资源、生物群落、土壤、气候等一系列因素进行分析,从而确保整个风景园林生态设计的承载力位于本地生态系统承载局限的范围,使得所设计的风景园林能够保持原生生态系统的功能,最大限度使景观设计与现状相符合,完成与生态相协调的景观改造,营造怡人和谐的环境。

③通过对风景园林所在地域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人文条件的分析和调查,结合气候特征和地形地貌,使得所设计的风景园林能够体现出“如胸膛贴近大地般”的厚实积淀,以适应当地的景观风貌、自然演替过程和劳动力状况,从而维护场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良性的发展。

4保护并节约自然资源,循环并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

对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充分利用、对可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不仅是生态设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则,也是在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展现自然景观特征的重要手段。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人类设计活动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但看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也使得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在设计过程对自然资源进行无限制地索取,为了体现风景园林的自然性进行盲目建设。数年前曾风靡一时的以居住于森林中为噱头的“林中小屋”,曾导致一部分本应成为绿化区的土地成为了商品用房的开发地,这无疑是浪费自然资源的真实写照。

因此,在园林装饰自然资源不断衰减,而人们对风景园林的自然性的要求这样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中,在展现自然景观特征与资源保护之间寻求最佳的平衡点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满足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前提下,设计师应以生态经济学的视角全面地思考资源枯竭及环境破坏问题,尽可能高效理性地使用有限的自然资源,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充分考虑设计行为对环境的影响,从而以效益的追求取代利益的积累。具体而言,通过对太阳能、水能、风能等一系列可再生能源的太阳能、水能、风能,能够降低风景园林建设过程中整体资源的消耗;通过对残砖瓦砾、工业废澄、生产原料等一系列废弃材料和资源的循环利用,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质,并且降低生态系统中物质流动的数量和负干扰度,以改变常规设计中资源利用的线性发展模式,从而真正将自然景观与风景园林融为一体,展现出风景园林的自然景观特征。

5案例分析———商丘植物园的设计

商丘市现位于河南省东部,东临淮北、宿州,西扼开封、北接菏泽、南襟亳州、鹿邑,但现在平原地区占全市总面积的99%的商丘,数千年前却是由无数起伏的丘陵地带所构成。史料记载,数千年前的商丘平原较现在低十几米或几十米,平原上有众多的丘、冈和湖泊,南宋初年黄河改道后,流经商丘的黄河使这里的自然地貌发生了巨变,改道的黄河填平了原来的湖泊,湮没了丘冈,也抬高了平地,形成一马平川的商丘的雏形。古人为了躲避洪灾,筑造了许多高台,例如与商丘植物园相邻的中国最早的观星台———火神台、商丘著名的景点葵丘会盟台、纪念孔子的文雅台、象征爱情的青陵台等等。商丘植物园的选址原为古城西南角的一片农田,地势平坦,景色单一,相较于大部分的植物园园址而言,该地区的劣势可见一斑。但该园的设计师巧夺天工,利用水土空间的塑造和植物文化的展示,构建起了美轮美奂的商丘植物园。

①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再现了地域自然景观特征。结合园址狭长的地形地貌,沿着园址的对角线开挖了一条南北向的水系,并在南北两端分别形成朝东和朝西的缓坡,再利用开挖出来的土方形成南北2组小山丘,山顶形成数个“台地”,作为展示植物文化的重点专类园,为后续的植物景观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②在资源的利用上,整个景区中很难见到传统的能源供应方式,大多是以风能、水能、太阳能为基础进行能量转换不,植物园与自然景观具有较高的契合度,使人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③在植物文化的营造方面,整个商丘植物园自北向南分为三大景区,分别展示商丘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远古文化、唐宋文化和现代文化。

其中,远古文化景区以神农氏尝百草这一主线为蓝本,展现了远古时期的人们对植物的认识,而唐宋文化景区则以商丘著名的木瓜园、梁园古木等古迹名园和“相思树”“桃花扇”等历史典故为原型,展现商丘历史发展盛期的植物文化,最后,现代文化景区则是将现代化的植物学知识融入到景区之中,展现了现代人对植物识别和分类方法的科学思想。不同类型的景区交相辉映,既再现了商丘数千年来自然地理景观的变迁和古人基于自然环境特征的营造方式,更是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地域文史及生态特征,充分体现了自然景观的特征。

6结束语

自然景观在风景园林的设计中极为重要,风景园林中的自然景观不仅能够使人们放松身心,还可体现本地区独特的人文历史和地理环境。因此,在风景园林的设计过程,相关的设计人员需要立足于尊重自然景观的前提,在符合地域地理特性的基础上,合理设计和利用水体、植物等自然要素,在风景园林中呈现自然景观的特征,真正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二者有机结合,从而使风景园林更具丰富的内涵,为人们营造一个富有意境和美感的环境,使人们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舒适,从而保持风景园林持久和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王兆同.浅议城市风景园林生态建设[J].林业勘察设计,2012,6(31):53~54.

[2]陈梦姿.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追求景观之美[J].福州园林科技学院院报,2012,5(7):12~14.

[3]查蓓蕾.浅谈风景园林设计的自然与人文思想[J].沈阳农业大学学院院报,2012,8(11):22~26.

作者:张志杰 单位:福建中园市政景观发展有限公司

第七篇:风景园林设计中结构主义探析

[摘要]风景园林设计在我国的发展可谓是源远流长,将结构主义有效地结合到我国的风景园林的设计中,有利于赋予景观不同的意义。基于此,简要阐述风景园林设计的基本内涵、结构主义的内涵,以及结构主义在我国的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并介绍我国风景园林设计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风景园林;结构主义;设计思想

1风景园林设计与结构主义概述

1.1风景园林设计概述

1.1.1风景园林设计的基本内涵。我国的风景园林设计历史非常悠久,我国的风景名胜中有着许多优秀的风景园林设计典范。现阶段,我国的风景园林设计作为一项应用型学科,其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由于学科的特殊性,风景园林设计综合了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的双重性质,对于现阶段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发展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风景园林设计就是根据土地环境以及人在建立的生产环境之间的问题进行有效合理的分析,找到一个协调共同发展的途径。做好风景园林设计工作,有利于自然风景的保护和管理工作的开展。

1.1.2风景园林设计的意义。从生态环境方面来说,做好风景园林设计工作的前提就是根据不同地域环境景观的特点制定出不同的风景园林设计方案,其设计的首要条件即前提因素就是必须尊重当地的自然环境,这就对我国环境保护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社会环境方面来说,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区域都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发展历史,所以风景园林设计工作一般来说会体现一个区域的社会文化发展方向,由于其受到很多外部条件的影响,所以园林设计对于社会环境的发展也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力,会影响到一个区域内部的社会文化发展。

1.2结构主义概述

1.2.1结构主义设计背景。结构主义思想出现在20世纪的瑞士,当时瑞士著名的学者索绪尔对于人类的文字符号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发展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研究,其研究的理论成果就是现在的结构主义基本的理论基础。在索绪尔的研究认知中,人类的文字记号可以分成2种,一是声音符号,二是思维符号。人类会利用记号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传达工作,从而每个个体根据自己理解的记号去完成对这个社会的认知和进行再传达工作。

1.2.2结构主义设计的含义及特征。结构主义的思想运用在设计上时,其主要的利用思想就是对设计符号的运用,我国风景园林设计中有效地利用设计符号来传达某种文化或者某种思想的传统设计方式,在我国的风景园林设计历史上屡见不鲜。每一项设计都蕴含着不同的文化概念,利用结构主义设计,之所以能够完成不同的文化和历史的整合,就是因为在结构主义设计中有着很多的设计符号可以利用,并为此赋予不同的意义,这正是结构主义应用于风景园林设计中的魅力所在。

2结构主义在我国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表现

2.1园林布局注重元素的搭配

园林布局可以说是风景园林设计的核心工作,之所以不同的园林有着不同的韵味和内涵,其主要在于园林的布局工作,如风景园林设计中对于水面的有效处理以及假山的堆积,从而为不同的园林赋予不同的主体和意境。结构主义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非常注重园林中各个元素的组合和搭配。观察发现风景园林设计中没有一处的美景是由单个设计或者单个物体完成的,都是需要一种独具匠心的设计进行有效的配合,这正是结构主义的利用典范。

2.2园林设计注重意境的创设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花草树木水都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国的风景园林设计之所以名誉世界、古今皆通,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对于自然风景的处理,可以利用自己的思维为大自然作出最为自然最为独特的设计,富有意境的创设是我国的园林设计的灵魂所在。可以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给人遐想的空间,充分发挥个体的想象力,是我国的风景园林设计的韵味所在。风景的取材来源自然,归于自然,将自然和风景园林设计结合在一起,利用意境的美景去吸引游客,这正是结构主义应用于风景园林设计的体现。

3结构主义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对于结构主义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案例虽然为数不多,但是发现其有着逐渐上升的趋势,这是发展的必然过程。但是,这也就意味着在未来我国的风景园林设计工作将会有效地运用结构主义思想。首先,结构主义非常注重运用符号的意义,所以在我国现代的风景园林设计中,应当结合时代的发展来融入记号文化,让我国的风景园林设计不断创新发展,积极地与时代的发展相配合。其次,在结构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未来我国的风景园林设计工作应当做到更加人性化的发展,让人们在感受到风景园林设计的美感后,能够深刻地体会到风景园林设计所宣扬的文化和其思想意境的构造,这正是我国风景园林设计的精髓所在。

4结语

风景园林设计的最高境界是来源于自然,回归于自然。风景园林设计并不是独立于自然而存在的,风景园林设计需要人为来完成,这也就意味着成功的风景园林设计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体现。所以,结构主义思想对于我国的风景园林设计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风景园林设计与结构主义的相互交流,在未来我国风景园林设计的发展中还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进红.建筑群化设计初探——从中国传统聚落到结构主义建筑[D].南京:东南大学,2001.

[2]王侃.“结构主义”建筑探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5):167-170.

[3]冯宜冰,刘峥.风景园林设计用地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1):17746-17747.

[4]刘滨谊.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学科专业的重大转变与对策[J].中国园林,2001(1):7-10.

作者:解兰 单位:眉山职业技术学:农业技术系

第八篇:风景园林设计中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方法思考

摘要: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获得良好的发展,取得重大的突破。通常情况下来说,加强雨洪控制利用技术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的水循环系统,完善风景园林的生态功能。本文基于此指出了雨洪给风景园林带来不良影响的主要原因,讨论了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并简要分析了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意义。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应用现状

通常情况下来说,城市的风景园林对于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为人民提供优美的休闲之所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较大规模的降雨和洪涝等对城市的风景园林具有十分严重的破坏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促进城市风景园林的良好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一、雨洪给风景园林带来不良影响的主要原因

显而易见,较大的雨洪必然会对城市的风景园林带来十分严重的不良影响。造成雨洪给风景园林带来不良影响扩大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市政排水不畅

一般情况下来说,城市都具备相应的排水系统,这样可以防止洪涝泛滥,产生灾难。但是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的排水系统出现问题,有的是因为设计不科学,有的是因为修建过程中偷工减料,这样就导致了市政排水不畅。当市政排水不畅时,会导致风景园林林中的雨洪无法排解,从而对城市的风景园林带来比较大的损害。

(二)地表径流破坏严重

在城市风景园林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为了追求良好的美学效果以及满足人们的游玩需求,往往会对园林内的道路进行规划和布局。然而这种规划和布局不可避免地改变园林原有的地表形态,从而导致园林原有的地表径流受到严重破坏,在这种情况下,城市园林很容易出现排水不畅的状况,容易导致雨洪的爆发。

二、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在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人们对于雨洪的管理和利用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人们逐渐改变了传统的以单纯的工程方式解决雨洪问题,而是逐渐修建大量的处理设施,对雨洪进行集中处理,在这种情况下,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得到良好的应用和发展。

(一)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

在国外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现状近年来,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面临着生态恶化以及自然环境恶化等严重的问题,因此很多国家都在积极探索解决这种问题的新思路和新办法。很多国家的实践研究证明,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在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具体来看,德国对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的研发和利用比较早,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举例来说,德国的柏林广场对于雨洪的处理是加强植被渗沟以及下凹绿地的利用,使其充分发挥收集雨水的作用,然后再通过园林景观对收集的雨水进行有效的调蓄,这样就可以实现对园林景观的保护,同时还能实现对雨水的高效利用。美国在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的研发和利用方面也做的比较好,在美国的很多城市里,建立了绿色屋顶、雨水湿地等项目,不仅增添了城市的景色,而且实现了雨水的高效利用。

(二)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

在国内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现状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的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也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和进步,并且在一些关键技术上取得了角度突破。在我国的各个城市实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相关的调查研究证实,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不仅被应用到一些城市的风景园林中,而且被应用到了一些住宅楼上,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完美融合。举个例子来说,我国的杭州市在对城市风景园林进行设计的时候,从源头、末尾以及中间对雨水径流实现了良好的控制,重点做好水资源的保护以及雨水的控制,将这些充分应用到了风景园林设计中,保持其江南水乡的特色,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但是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在国内城市风景园林设计的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特别注意。一是城市建设能力对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在城市风景园林设计的实际应用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如果城市的建设能力不足,那么很难在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的应用中取得良好成绩。二是新型雨洪控制利用理念在部分城市中没有得到良好的认可和推广,城市的设计者和建设者没有将生态环保理念同城市的发展联系起来。

三、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意义

本文认为,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促进城市的水循环

目前,很多城市的建筑会对城市原有的地形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从而导致城市的水循环收到不良影响,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可以使得城市的水循环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从而促进城市的水循环。

(二)利于城市园林的建设

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的利用,减少了雨洪对城市园林的不良冲刷和损害,这样就可以利于城市园林的建设,为人民提供更加美丽的园林风景,使得城市园林风景的魅力大大提高。

(三)利于可持续发展

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的利用,实现了对雨水的收集和再利用,有利于我们合理利用淡水资源,减少水资源浪费,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有利于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显而易见,较大的雨洪必然会对城市的风景园林带来十分严重的不良影响。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人们逐渐改变了传统的以单纯的工程方式解决雨洪问题,而是逐渐修建大量的处理设施,对雨洪进行集中处理,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得到良好的应用和发展。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大大促进城市的水循环,利于城市园林的建设,利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车伍,马震,王思思,张琼,王建龙.中国城市规划体系中的雨洪控制利用专项规划[J].中国给水排水,2013,02:8-12.

[2]王媛媛,白伟岚,王莹.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城市空间雨水景观工程设计方法[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4,02:16-22.

风景园林论文范文第2篇

园林风景设计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深受人们的重视,在人们不断对生活居住环境变化时,做好园林风景建设充分考虑地形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充分观察当地地形,依照当地地形进行风景设计。

1.1建筑布局及体形设计受地形的影响。园林设计在我国源远流长呢,每一个风景建设都准守着忽悠的规则,那就是吧建筑布局及自然环境相互荣华荣,给你一种耳目一新的韩厥,在设计风景园林时要充分考虑地形,考虑其地理特征、文化环境、历史背景,不能满目按心中所想设计,不以事实环节为依托,如果未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及时设计出心目中理想的园林建筑也会与之周围环境不协调,也为达到真正的成功。所以在设计之前要充分考查当地地貌,深入了解风土人情,对当地建筑进行考查,并借鉴到设计当中来,以求实用美观合二为一。如这块建筑地形是长型的,那么你就不可能建设出一个圆形的建筑,因此,风景园林设计师,在设计之初能够因地适宜,从而建筑出最为合适的园林建筑,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

1.2建筑设计以地形的视觉协调为依据。欣赏园林风景建筑是美轮美奂,和周围的环境相得益彰,形成这种良好效果的重要原因就是考虑了地形因素,换位思考一下,倘若建筑群不符合当地的地形及文化背景是不是就有点那么格格不入了呢?那么在美的园林风景建筑都成了纸上谈兵了,因此在色金园林风景上一定要着重考虑地形地质的视觉因素,力求把人工的园林设计建筑融入到自然环境中去,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形成一幅完美的自然花卷,让人流连忘返。多数情况,在园林设计中地形尺度高出建筑尺度形成建筑为背景趋势;然而当地地形与建筑接近时,要尽量使建筑配合自然地势,与地形相互协调。只有这么做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现代人们的需求。

2植被

植物是园林风景重要景色之一,保证植被的良好发展是保证园林风景建设的关键因素。

2.1植物配置影响建筑布局和空间建构。为什么说植物的配置会影响建筑的空间布局呢?因为,在进行风景园林的总体设计的时候,最主要的设计原则就是尽可能保留原有的生态环境,以此来保障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所以,在进行园林建筑设计时,要尽可能的让建筑用地面积降低,从而来增大绿化面积,同时,还要让这些绿化的植被与当地的环境相得益彰,取得最完美的建筑效果。在绿化方面,合理适度的植物配置也能分隔、限定和完善建筑外部空间界线和范围,增强空间连续感和整体感等作为软性的设计素材,乔木“灌木”草地等都可衬托硬质界面的风景园林建筑,丰富建筑的质感和色彩,协调不同的建筑立面和地面铺装处理等,形成宜人的风景建筑环境。只有做好了这些方面的工作,才能建设出好的园林建筑。

2.2植物特征提高建筑的审美效用。园林建筑,从名字上我们就可以想象到,这种建筑是存在于很多植被中的,因此如果对于一些植物的特征加以利用,往往会取到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从美学上解释,植物会随着季节的变更而发生变化,这就造成了建筑的动态性,可变性,增强了建筑的审美效果。同时,如果运用一些乔木灌木进行院内设计,会增添建筑的神秘感。我们该可以运用一些攀爬类的植物,让它们对建筑进行覆盖,使得建筑变得有生命,使得整个设计生机勃勃。2.3植物群落修缮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就是建筑会危害环境,给当地的环境带来污染。因此,我们要通过一些植被进行降污,把影响和污染降到最低。比如说,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明显改善当地的空气质量,同时,植被的多样性也能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有利于物种的多样性。但是,在进行植被绿化的时候,切记不可盲目引进外来物种,以免给当地的生态系统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因此,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进行当地植被调查,从而决定引进什么物种来修缮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3水体

3.1利用水的可塑性构筑空间逻辑。水的出现总会给当地的景色加分,一个好的水体设计还可以给没有生命的建筑带来生机,让它们更好的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同时,水体的引入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当地的小气候,营造出一个宜人的居住环境。为什么水会有如此效果呢,因为水具有可塑性,它的形体状态是可以根据一些物体的形态可随意改变的。因此,如果在设计的能够充分利用水的这一特性,设计出一些让人流连忘返的水体建筑,就会为整个风景园林增添色彩。具体的一些风景园林水体建筑,主要有人工湖泊,它的出现可以为风景园林增添生机,鱼儿水鸟等动物可以以此作为生活的据点,为园林景色画上绚丽多彩的一笔,同时,人工湖还可以改善局部地区环境,让居住环境变得更加适宜居住。除了人工湖以外,我们还可以建设喷泉水体建筑,为风景园林建筑增添更多的人文色彩,增添自然生机。

3.2利用水的文化特性赋予建筑场所意义。上面说的是水的可塑性在风景园林中的运用,那么现在我们来说一说水的另一个特性在风景园林中的运用。那就是水的文化特性,纵观古今,水都是文化的起源,我国的早起文明就起源于长江流域,因此,水一直被认为是生命是文化的象征之一,因此,如果我们充分运用水的这种特性,就可以使得建筑场所的意义有所增加,使得建筑景观变得更有内涵,让人们流连忘返。让人工的建筑很自然的融入到建筑中去,却又那么合适。

4结论

风景园林论文范文第3篇

1.1学校风景园林专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全国开设风景园林专业的院校中,有一些是有传统学科基础和较强师资力量的专业院校;还有一些硬件软件都未完全配备的院校。因此,不论是在技术设施方面还是课程体系方面,我国风景园林专业教育都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

1.1.1学科教育水平低于学科实际发展的高度近年来,我国大力倡导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广泛推动“园林城市”的建设,城镇化建设与生态区域建设得到了极大地发展。这为我国风景园林专业的探索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和导向。然而,相对快速的风景园林发展而言,学科教育的发展是缓慢的。在社会进行空前规模的建设的同时,风景园林并未形成完善的系统,顶尖级人才的缺失和高级专业人员数量的不足,众多分支性学科各自为政,内部难以协调等因素,对专业教育的引导性大幅减弱。因此,学校风景园林专业的教育水平远落后于学科现实的发展水平。

1.1.2教学课程体系仍有待完善风景园林专业是一种多类知识复合运用的专业,对技术和理论的要求都很高。实践工程技术是为了将纸上的设计很好地付诸实际,落成实体。而理论创新是为了抽象研究空间等要素,从而得到一种更加人性化的体验效果。高校的风景园林教育并未能很好的兼顾2者,多有顾此失彼。不同性质的学校,也缺少一定的整合。艺术类院校多重绘画表现,对于实际可行性和理论逻辑方面涉及较少;而建筑类院校过分看重规划管理和建筑,较少涉及植物造景,而农林院校正好相反。

1.2学校风景园林专业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近年来,我国的城市与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主要问题有:人口急剧膨胀,户外休闲空间非常缺乏;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做环境绿化方面的后期维护;西方文化入侵,中国民族特色在环境建设中未得到充分的体现;许多物种濒临灭绝。这很大程度是因为中国所处的社会阶段有了新的态势。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以及文化交流,为园林建设和研究提供了更好的条件。风景园林专业将为在这些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提供了专业人才,也确定了未来风景园林专业的发展方向。

2景观设计专业的发展方向

2.1针对城市现状,开创专业新的领域结合目前中国城市设计的分工情况,风景园林专业弥补了建筑专业和城市规划专业的空缺,能良好地协调2者的关系。对于实际问题,不能对西方案例照搬照抄,而既定的指标,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等,也并不能准确地评价中国环境的实际状况。针对我国环境现状的特殊性,可以开创属于自己的专心新领域进行研究,对症下药,能更加高效地解决实际问题。而学校风景园林专业将成为这一方向研究的带头人。

2.2挖掘民族特色,保留传统文化面对洋文化入侵和千城一面的现状,人们越来越重视民族文化和地方特色。不仅因为民族特色是我们独有的标志,也因为传统文化有着足够的智慧来支持我们现代的建设。学校风景园林专业有足够的资源和条件来研究民族特色文化,让莘莘学子在最初接触景观行业时就有这样的意识,代代传承,便能逐渐找回当初缺失的文化特色,找回属于自己的身份象征。这一点,除了在专业本身得到长足的运用和发展,还能对完善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2.3规划与专业技术的结合,从细节处解决问题风景园林专业的运用需要很多其他学科知识作为支撑。除了要培养规划设计类的人才,还要鼓励以专业技术来解决风景园林设计实际问题的人才。比如,生物科学技术能扩大植物季相搭配的选择范围,材料与工程技术能解决水池渗漏等问题,激光技术能丰富夜晚景观。不同技术对于景观设计的参与,能极大地丰富景观内容,能从一些细节提升观赏价值。在学校中,不同专业的沟通交流,某一个技术方向的景观研究,都对景观本身的发展有着莫大的作用。

3结束语

风景园林论文范文第4篇

风景园林学(LandscapeArchitecture)是规划、设计、保护、建设和管理户外自然和人工境域的学科。其核心内容是户外空间营造,根本使命是协调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人居学科群支柱性学科之一。风景园林学主要涉及两类问题:如何有效保护和恢复人类生存所需的户外自然境域?如何规划设计人类生活所需的户外人工境域?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学科需要融合工、理、农、文、管理学等不同门类的知识,交替使用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综合应用各种科学和艺术手段。因此,也具有典型的交叉学科的特征。

二、国内风景园林专业办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办学现状据统计,2009年我国共有38个风景园林类学科博士培养点、88个学科硕士培养点,25个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培养点和184个本科专业培养点,覆盖全国175个学位授予单位,其中高校为172个。1998—2009年间,我国风景园林学科和专业培养点高速增长,学科博士点年平均增长约20%、学科硕士点年平均增长约20%、本科专业培养点年平均增长约14%。在风景园林学成为一级学科之前,这些专业培养点分设在工、农、理3个学科门类多个一级学科内,名称混杂重叠,即使是业内人士都很难说清楚。2012年,教育部对风景园林学进行了学科评估,参评高校共计38所,其中建筑背景类19所,农林背景类18所,艺术背景类1所,从评估结果来看,排在前5名的高校中(含并列),建筑背景类有7所:同济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农林背景类有7所: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就专业特色而言,建筑背景类院校的风景园林专业侧重于空间形态塑造,农林背景类院校的风景园林专业的优势在于植物材料的应用。就应对中国当前日益复杂的户外环境问题而言,无论在专业知识结构方面,还是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等方面,各校均需要继续发展完善。从发展规模来看,参评的学校有些是一个学院,如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现有教职工约100人,其中工程院院士1名,教授21人,副教授30人,现有学生3145人,其中本科生2014人,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366人,全日制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研究生205人,博士研究生142人,在职研究生418人。有些则是一个系,如同济大学景观学系,现有教师21人,其中教授9人,博导13人,每年招收本科生60人、硕士生100人(其中普研40人、专硕60人)、博士15人、博士后1~2人。人数虽少,但无论是科研水平、教学质量,还是毕业生质量,都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二)存在问题多年来,针对风景园林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众说纷纭,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1.风景园林学的科学性问题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风景园林专业培养点,一方面说明了本学科发展的强劲势头,另一方面也提出了一个问题,是不是任何学校都可以办风景园林专业?办学是否有专业门槛?风景园林的科学性如何考量?

2.专业教育的规范性与各高校办学的独特性问题强调规范办学,最直接的就是要确定专业核心课程,而发挥高校各自的优势,则可以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随着《高等学校风景园林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年版)》的出台,专业教育的规范性问题已经得到了根本的解决,然而各高校办学的独特性问题仍然悬而未决。3.高校与用人单位在培养目标上的错位问题设计单位希望学生毕业后便能独立工作,是成熟的专业人员,而不是设计院的实习生;希望学生在学校内通过系统的训练,掌握全过程的设计知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方案阶段。设计单位不希望学校通过设计院实习来弥补设计教学中的不足。高校则认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存在急功近利的要求,认为学生在校读书是为了发展智力、学习理论、提高创造力和培养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就业和职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教学方法问题作为一门应用性的学科,风景园林具有艺术和科学的双重属性,很多问题的答案都可以不止一个,因此,培养风景园林师应注重创造性,注重与实践对接。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风景园林教育宪章》指出,在学习阶段,教师指导、师生互动及讨论式教学应占各课程体系的实质性内容的一半左右。目前,很多高校受到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教学模式影响,教学方法有待改进。另外,教学环节上还存在不完整的现象。以法国国立凡尔赛高等风景园林学院为例,其非常注重对场地的观察分析,每个课程设计对场地的考查次数一般不少于3次。国内高校对这一环节一般不太重视,有时甚至不会到现场去,很多课程设计所选的题目本身就是假题。

5.教学资源问题国外风景园林教育非常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及教学资源的整合。以美国佐治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为例,其所在的环境设计学院拥有世界一流的教学团队,全院37名教师多数既是学者,又是注册风景园林师。学院注重与校内众多学院(如人文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社会科学学院、物理学院、艺术学院等)的交流、合作教学与科研。风景园林五年制本科教育要求学生每年必须选修2~3门其他院系的专业课程,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学院还不定期从校外、国外以各种形式聘请著名教授、设计师及社会成功人士来系里参加教学、评图和讲座,开阔学生的视野。美国哈佛大学是全球第一个开设风景园林专业的大学,至今仍在美国处于领先地位。该学科的领军人物全都有在事务所从事规划设计的工作经历,高级选修规划设计课主讲教师全是风景园林大师级的教授。除了建设自己精干的师资队伍外,哈佛大学还从校外、国外以各种形式聘请著名教授、设计师来系里参加教学、讲座和评图工作,从而使师生时刻能接触到最新和最先进的知识。法国国立凡尔赛高等风景园林学院有广泛的社会资源,众多法国一线风景园林师都在此任教,其中不乏大师级人物。学院实行项目轮换制,根据不同的项目来安排导师。几乎所有的导师都拥有自己的设计事务所。学生四年学习期间可以直接接触到不少于20位活跃在风景园林界的设计师。相比之下,国内很少有高校能做到这一点。

三、华东理工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概况及办学特点

(一)风景园林专业发展概况华东理工大学风景园林专业设在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里,起始于艺术设计专业的环境艺术设计(后更名为公共艺术设计)方向和旅游管理专业,2012年新增景观学本科专业,2013年统一更名为风景园林专业,同年增设景观规划与设计硕士点。至此,形成了从本科教育到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风景园林专业教育格局。

(二)风景园林专业办学特点1.原公共艺术设计方向植根于艺术学门类设计学一级学科之下,课程设置偏重于形态训练、设计中的创意构思、艺术处理,在工程技术方面较为欠缺,把握宏观尺度规划设计能力一般。再者,课程设置兼顾风景园林和室内设计两个方向。学生精力分散,受课时限制,两个方向授课内容都有待于深化。尽管如此,师生经过共同努力,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在上海市城市规划学会组织的2013年城市袖珍广场大学生设计竞赛中获二等奖1项,优秀奖3项,在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组织的2013年现代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大赛中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佳作奖2项,并获得优秀组织奖。2.风景园林专业教师由原旅游管理系的教师和公共艺术设计方向的教师整合构成,现有教授3名,客座教授3名,副教授8名,讲师及助教5名,个别教师专业上不对口,特别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景观植物学、景观工程师资存在缺口。景观规划与设计硕士点为设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相交叉后产生,如何加强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四、华东理工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教育发展方向

基于办学基础、国内外风景园林专业发展背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背景,我们对华东理工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的教育发展方向探讨如下。

(一)学科交流与融合面对中国城市化进程和环境恶化现实,我们加强与校内其他学院如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生物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等相关学科的交流融合,发挥风景园林专业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优势。加强量化研究,提高风景园林专业的科学技术含量。风景园林专业是科学与艺术结合的专业,那么科学与艺术各自比重是多少呢?有专家认为,科学技术应占到90%,当今的风景园林虽有艺术成分,但主要的理论实践都基于科学、工程、技术。1999年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ASLA)百年庆典上对该专业的定义也再次体现了风景园林的科学性远大于艺术性,甚至其中都未提及“艺术”(Art)一词。对于当今风景园林专业人士,“需要一个全面的科学方面的培养,但同时也必须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这样我们的设计才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同时保护人类的生活质量,保存地球上丰富的文化遗产”。华东理工大学的风景园林专业应该依托相关优势学科,大力提升科学技术含量,以理性为基础,再谈感性浪漫,这是今后立足于国内风景园林教育界的一个重要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落实。

(二)重点教学方向面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风景园林专业教育应走出城市。近期可以以新兴旅游游憩地为对象,探索规划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力求在专业教育及理论研究上有所突破。出于三方面考虑,一是华理风景园林专业以旅游管理系为主体申办,在旅游游憩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二是在中国,优秀的自然风景资源基本都已经被开发,针对人们闲暇生活的需求,大量新建的或改造的旅游游憩地规划设计建设方兴未艾,亟需要理论与方法进行指导;三是中国传统风景园林擅长于小尺度的园林设计,对宏观、中观层面的规划设计,无论是理论还是方法都还处于探索之中,这是重塑中国作为世界园林之母形象、形成风景园林教育中国学派的重要契机,值得我们努力奋斗。另外,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部分教师也有较深厚的研究积累,这也成为另一个可以重点发展的研究方向。

(三)专业教育特色华理的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不仅要依托学校理工科学科群优势,不断加强该专业的科学性、理性特色,而且面向日益提升的大众审美水平,我们也需要依托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在风景园林细部设计、景点设计上不断提升艺术设计水平。以风景园林专业为交叉点,可以实现多个专业的交融共生,如工业设计、产品设计、艺术设计、广告设计等,充分发挥艺术设计学院的学科群优势。

(四)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架构风景园林具有的艺术和科学的双重属性,决定了风景园林教育在知识结构上将向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所组成的跨学科领域多元化发展。在学生培养目标上,本专业可以以KAQP为基础框架,进行制订。K指知识(Knowledge),A指能力(Ability),Q指素质(Quality),P指人格(Personality),Q与P内涵基本一致,二者可以结合,形成由知识、能力、素质/人格构成的KAQP人才培养模式。风景园林本科阶段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一般会经历认知、理解、应用、综合4个学习阶段。将4阶段与KAQP相对应,可以建立风景园林本科专业培养的目标结构,并以此为基础确立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

风景园林论文范文第5篇

1.1风景园林模型制作的目的

风景园林模型制作原本属于工艺制作的范畴,但由于从设计意图到实物模型的转换过程中,涉及到园林形态、比例、色彩、材料、空间、结构等造型因素的变化。通过模型制作,突破二维平面表现手法的局限性,在三维空间造型上对设计进行推敲、修正,体会设计的形体、光影、结构布局、构成等,进行细部推敲、分析与设计构思的完善,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动手能力、树立空间想象力的作用。

1.2风景园林模型分类

根据用途和制作工艺,模型有两种分类方法。一种是按其表现形式和最终用途,一般可分为方案模型和展示模型。方案模型又称“工作模型”或者“构思模型”,主要用于设计过程中的分析现状及周边环境、推敲设计构思、探讨多方案的可能性、论证方案可行性等环节。展示模型也称“实体模型”,用于模拟设计外观及展示成果使用;另一种是按制作模型的材料进行分类,风景园林模型常用的主要有纸板模型、聚苯模型、木模型、石膏模型、铁丝模型,以及由多种材料组合而成的模型。

1.3模型制作在风景园林设计教学中的意义

(1)培养学生从二维走向三维的空间思维能力

模型设计制作是依据学生的设计思路和设计图纸来实践练习的。设计图是风景园林设计师表达思路的语言,主要体现在如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透视图等图纸上。设计图由各种具有不同代表意义的图形符号所构成,并体现在二维图形中。通过由设计图纸到模型实物制作这一过程,既强化了学生的看图识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使之从二维图形走向三维空间。

(2)培养学生理性思考与视觉思考相融合的思维能力

模型作为实体的存在,可以使学生方便地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细部对设计方案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推敲,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理性思考与美学思考得到有效的交融,有利于提高其综合思考的能力。此外,模型制作要求美学与功能设计有机统一,这种灵活的设计方式为教师的教学也提供了方便,以便于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设计思路和思维水平。

(3)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与实践能力

从工作模型的推敲到展示模型的制作,作为一个较完整的设计过程可以模拟从风景园林方案构思到施工前的过程,学生可以深入体验方案分析—方案建立—方案推敲—方案深化—方案实施的全过程及设计阶段的关联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模型制作需要一套完整的制作方法和完善的制作流程,以便于提高模型的完成度,在此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建立合作意识,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2模型制作在风景园林设计教学中现存问题

2.1风景园林设计教学现存问题综述

关于风景园林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少学者和教师都有所论述。现归纳普遍问题如下:从课程体系设置层面看,①教育观念和课程体系设置缺乏及时更新,表现为某些课程的设置上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各课程教学环节中的脱节。②综合性课程设计和现场教学等实践教学环节亟待加强。③“课外素质教育体系不够健全,课外学习在一些方面缺乏课堂的知识补充和完善、缺少教学内容的延伸、自学能力锻炼。基于上述原因,设置风景园林专业的各校都在积极准备和提出新的风景园林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形成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从人才培养层面看,①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重方案设计技能而轻工程知识,导致本科毕业生不论是在专业知识方面还是在社会工作能力上都需要有一个再培养和训练的过程,才能真正独立工作。②设计教育重“形式”而轻实践,忽视必要的逻辑思维和理性思维,导致学生热衷于讨论缺乏建造技术支撑的“概念”、“构思”,而对风景园林设计师职业产生误解。

2.2模型制作在风景园林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模型制作的内涵较为狭窄实践技能的培养是当前我国风景园林教学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风景园林设计教学一般仅停留在方案完成阶段,缺少园林工程与技能的讲授并阐述其与设计的联系。在国外的风景园林教学中,学校把从方案到施工实现的知识作为培养学生的基本内容,如美国的罗德岛设计学院(RhodeIslandSchoolofDesign)通过技术与材料(Technology&MaterialsI,T&MII,T&MIII)3部分课程,使学生购买材料进行建造,从而实现自己的方案。(2)模型制作的表现单一模型制作在风景园林设计教学中通常仅作为设计阶段的辅助和补充。在风景园林设计教学中,通常方案构思是教学的主要内容,这个阶段模型制作主要侧重表现设计内容,目的是对培养学生空间概念,而不强调制作材料和制作技巧。因此对于模型表现的其他方面必然有所忽略。(3)模型制作的操作简单模型制作在风景园林设计教学中以手工操作为主,辅以简单机械操作,较为复杂的模型会使学生畏而不前甚至在设计中摒弃较为复杂的设计内容,手工操作同时还带来了意义较少的重复劳动,进而影响了学生的制作热情和教学效率。

3风景园林设计教学中模型制作的强化与拓展

3.1统筹安排,渐成体系

应从风景园林设计教学体系的全局出发,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强调模型制作的意义,并合理安排其内容与深度,来满足各年级风景园林设计教学的需要,使学生在学习中循序渐进。以笔者所在的北方工业大学为例,风景园林专业设计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其中一年级的设计初步课程在贾东教授负责的《同源同理同步的建筑学类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研究》的指导下,强化模型教学,从纸板、石膏、木、聚苯、铁丝等五种基本材料的认知出发,使学生了解材料及指代材料特性,对空间进行认知、体验和构成设计,达到空间认知的教学目的。该课程改革后确立了模型制作在整个设计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①。二年级、三年级乃至四年级,也根据课程体系对模型制作做了一定的规定。

3.2因地制宜,区分对待

在形成模型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应从风景园林设计教学的具体内容出发,根据设计课程内容来制定模型制作内容和要求。目前,风景园林专业主要设置在建筑类、农林类、艺术类和综合类高校,由于设置风景园林专业的高校的学术背景不同,具体课程设置和风景园林设计教学内容的安排必然会有所偏重、有所差异。但风景园林设计教学的基本程序总体上都是由项目分析、资料搜集、案例研究、设计立意、方案构思、多方案比较、方案调整、方案表达等几个阶段组成,来达到专业技能训练和人才培养的目的。甚至可将上述程序总结为三个阶段。如在案例研究中,仅对相关案例进行资料梳理和现场调研,甚至图纸抄绘,学生难以建立起完整的逻辑思路和全面的印象,如果在本阶段引入案例模型制作环节,则可以加深对案例的认知。如笔者所带设计课程中曾使学生对经典案例北海濠濮间进行资料收集、测绘,并制作模型,模型制作使他们对所讲授内容、测绘成果进行了巩固和再认识,而仅做资料收集则无法到达这种效果。

3.3内外结合,贯穿延续

重视课外教学的作用,在课外教学延续和拓展风景园林设计教学内容,通过各种设计竞赛、名师讲座、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以及实习实训环节,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强化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和竞争力。模型制作可以将课堂内外有机结合在一起。利用课外活动,以模型制作为切入点,延伸课堂教学到这些活动中去。如两位笔者所带二年级文化景观与遗产保护课程介绍了古建筑的基本知识,同时利用大学生科技活动,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制作实体模型,使之理论与实践水平都得到了提高。

3.4善借于物,提高效率

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缩短模型制作中意义较少的重复性工作,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如激光测绘、3D扫描技术、数控设备如数控雕刻机、单片机、3D打印技术等发展迅速,大大提高了模型的制作精度和美观程度,同时声、光、电等技术的引入,也扩大了模型制作的内容。这在风景园林模型制作中尤为重要,以地形建模为例,风景园林设计中的等高线相对而言比较复杂,手工制作很难达到满意的精度和外观,如果使用数控机床对等高线进行切割,就大幅度缩小了模型制作的时间。又如假山模型的制作,使用3D扫描技术结合3D打印技术可以使学生有更多时间去推敲假山设计而不是过度专注模型制作本身。

4.风景园林模型教学的几点思考

4.1开设模型课程

宜建立与风景园林设计教学体系相适应的模型制作体系,统筹安排各设计课程模型制作的内容和所占课程比例,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宜在低年级开设模型制作课程,系统地有针对性地普及模型制作方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2构建课外模型教学体系构建

构建课外的模型教学体系,宜将课外与课内贯穿联系,形成“两翼并重,两渠相融”的模式,加强课堂与课外之间的联系,使课外与课内模型教学内容互不重复、互不冲突、互为补充,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

4.3模型实验室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