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防震减灾教育

防震减灾教育范文精选

防震减灾教育

防震减灾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金属切削加工有限元Deform教学改革

0引言

金属切削加工技术仍然是机械制造行业的主要加工方法。它通过刀具和工件的相互作用去除工件表面的多余材料,以获得理想的加工形状、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工件。因此,金属切削加工技术在本科生的教学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机械类本科生都开设有关于数控机床、机械加工制造技术等相关课程。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数控仿真软件的出现使本科生在数控机床操作水平上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对金属切削过程中涉及的理论并没有很大改观。现在许多专家学者都对金属切削过程进行了研究,但是由于切削过程的复杂性,还没有统一的理论来解释加工过程中的各种物理现象,这对本科生对加工过程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而加工过程仿真技术的出现为这一问题带来了转机,本文主要研究加工过程仿真技术在演示切削加工过程方面对于本科生教学工作的帮助。

1有限元仿真技术

有限单元法(FiniteElementMethod,FEM)是一种以计算机为手段,通过离散化将研究对象变换成一个与原结构近似的数学模型,再经过一系列规范化的步骤以求解应力,应变和位移等参数的数值计算方法。它是一种通用的近似计算方法,也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强有力的数值计算工具。目前,有限元法在航空,航天,机械,汽车,铁路,船舶,交通,建筑,电子,地质矿产,水利水电,石油化工,生物医学以及科学研究领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并越来越受到业界的高度重视。现在较为流行的有限元分析软件有ANSYS、ABAQUS、Deform和AdvantEdge等,这些软件对研究金属切削过程中的温度、切屑形状、刀具应力等提供了良好的前后处理和求解环境。各个有限元软在单元、建模、材料模型和自适应网格能力等方面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因此为了有效地模拟切削过程中所关心的方面和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分析问题的难易程度和仿真结果表现形式等多方面的因素,合理地选择有限元分析软件。

2加工仿真实验平台建设

2.1系统组成

该实验平台由一台小型车床和自组的小型铣床以及装有Deform软件的微机组成。车床和铣床的作用在于演示车刀和铣刀与工件作用的物理过程,观察特定加工条件下的切屑和工件表面状态,同时也是有限元的仿真数据(如刀具尺寸,切深、背吃刀量等)的来源,仿真结果实际上相当于对实际物理过程的一个“慢放”,让学生能够仔细观察刀具去除多余材料的过程,明白其作用机理。Deform软件是SFTC公司生产的一款商业有限元软件,它专注于金属成型和加工工艺过程的仿真,可以实现车、铣、钻、锻压等多种加工形式的仿真,同时也可以对材料的正火、退火、淬火等工艺流程进行仿真分析。它的优点如下:

(1)界面交互性好,与其他有限元软件相比,Deform软件为用户考虑,在一个界面就可以定义好所有需要参数,设置参数的位置清楚明了。

(2)操作性好。Deform软件包含了大量的材料库,材料数据不必再自己去寻找,而且设定网格数量后可以自动划分网格,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大的变形量(如切屑去除过程)时可自动的进行网格的重划分,不需要人工干预。相比于其他的有限元软件,Deform在前处理过程中可以自动定义物体的边界条件,需要设定的参数量很少。

(3)后处理功能丰富。具有点迹示踪、变形、云图、矢量图、力—行程曲线等多种功能,而且具有2D的切片功能,可以显示工件或者刀具的剖面结果。因此选择Deform作为有限元分析软件,但是必须提前用CAD软件绘制好刀具和工件的三维模型,然后导入Deform进行分析。

2.2试验台在教学中的作用

本科生课程中的金属加工常常以车削为例,讲解前刀面、后刀面以及各个倾角对加工过程的影响,这些知识理论性太强,学生看到这些内容并不能与真正的加工过程联系起来,因此对这一部分的知识总是抱着死记硬背的态度,并没有认真对待。而有的学校有条件带学生参观真正的加工过程,但是由于机床转速过高,加工过程很快就完成了,人肉眼无法观察清楚整个过程,人靠近观察还有可能产生一定的危险,而且耗费加工材料和刀具,针对上述情况,有限元仿真是一个较好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有限元仿真是对实际过程的近似,只要输入正确的模拟参数,其结果与实际过程极为接近。该实验平台将仿真过程与实际加工过程相结合,由老师选定加工工况,通过有限元仿真的结果演示,让学生明白加工过程是如何运作的,然后再用实际加工过程作对比,达到验证的目的。

2.3实验平台建设实践

2.3.1实验手册的编写

由于金属加工过程涉及到很多的影响因素,而且仿真计算过程花费时间过长,授课老师并不能在短短的课堂上一一呈现,因此将仿真的过程建立成为实验手册,分别对不同的影响因素进行仿真,由老师演示一部分,另外的部分由学生自行根据手册进行仿真学习,在熟悉有限元软件的过程中了解有限元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3.2助教的设立

由于有限元仿真软件需要一定时间的学习,授课老师可能没有时间,或者与该研究方向不相符,因此需要设立助教进行有限元软件的操作及课堂演示视频的制作。助教可以由研究金属加工有限元仿真方向的研究生或者由授课老师设立专人来担任。助教首先要熟悉有限元软件的操作过程,然后与授课老师进行沟通,针对本科教学的授课目的,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工况进行有限元仿真,并将结果做成演示视频等易于在课堂展示的方式。对于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做好与同学的交流工作,能够积极回答学生的疑问。

3加工仿真技术本科生教学实践的思考

加工过程仿真技术是对本科生在金属切削加工教学方面的一个说明和补充,可以生动形象地说明金属切削过程中刀具和工件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机理,改变以往公式加配图的教学方式,使整个课本“动”起来,更能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同时提升学生对加工过程仿真技术的应用,确立学生以加工过程仿真技术辅助学习的方法。由于实验平台建设时间较短,在整个实践过程中仍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3.1应用扩展

(1)有限元仿真技术对于本科生来说是一个演示说明的过程,但是对于研究生来说是进行研究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但是研究生有需求时常独立进行摸索学习,效率低而且耗费时间,许多疑问也得不到解答。因此对于研究金属加工过程的研究生来说,也可以组织起来进行有限元仿真软件的操作教学,帮助他们快速熟悉掌握该软件,尽快进入研究工作。

(2)通过blackboard平台建立与学生交流的通道,可以在平台上放置一些仿真过程的演示视频,帮助学生进行实验的学习,同时在平台上建立与学生交流的通道,学生在使用仿真软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都可以与助教进行沟通,对于学生的要求,助教进行汇总后与授课老师合作,改进课程教学计划,使教学过程更进一步。

3.2下一步的工作

有限元方法的优点是对过程的离散化,可将每一步清晰的表现出来,但是这也注定了有限元的求解过程比较缓慢,并不适合当场演示操作过程,只能对仿真的结果进行加工制作,制作成视频等这些易于演示的方式,导致效率低下,不能对金属切削加工的所有情况进行演示。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发动本科学生中对有限元仿真比较感兴趣的学生,或者实验做得比较好的学生做一些特定条件下的加工仿真操作,吸收到教学演示过程中,可安排这些学生进行相应章节的讲解等教学工作。Deform是一款功能强大的软件,观察仿真结果时还伴随着很多的数据,这些数据并没有在教学工作中得到很好地利用,比如切削温度分布图、应力应变分布图、速度分布图等,这些都应该加以合理的应用,融入到教学工作中来。

4结束语

加工仿真技术是以有限元仿真技术为核心,以提升学生对金属切削加工过程的理解为目的而建立起来的,并与本科的教学工作相互补充,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对加工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提升学生对于有限元分析方法的认识,增强学生用有限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该课程改革仍处在探索研究阶段,可以根据课程需要和教学目的的不同进行调整,在本科生教学工作中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晓军.航空航天结构中有限元方法理论与实践的教学衔接.科教导刊,2012.

[2]李伟民.deform5.03金属成形有限元分析实例指导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徐看.金属切削过程有限元仿真技术研究.工具技术,2013.

[4]魏保立.数控加工仿真软件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科技信息,2008.

防震减灾教育范文第2篇

根据中国地震局党组《关于推进防震减灾文化建设的意见》和省地震局党组《关于推进防震减灾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和省委、市委全会精神,推进防震减灾文化建设,增强行业凝聚力,提升良好形象,促进防震减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局党组结合我局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进防震减灾文化建设的意义

防震减灾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在防震减灾探索实践中形成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和防震减灾部门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履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过程中创建的特色文化。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全社会对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国家、人民和社会需要更高质量的地震安全服务,通过防震减灾文化建设为减轻地震灾害损失做贡献,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时代要求,又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是防震减灾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核心价值取向,防震减灾文化是防震减灾事业保持健康与活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大力推进防震减灾文化建设,是全面提高干部职工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是不断满足干部职工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实现干部职工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

当前,我市防震减灾事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全体干部职工一定要充分认识大力推进防震减灾文化建设,对于抓住机遇、促进发展、提高素质、构建和谐、提升形象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推进防震减灾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

(一)总体思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防震减灾科学发展主题和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根本宗旨,不断挖掘防震减灾文化内涵、提炼防震减灾文化理念、创新防震减灾文化载体、打造防震减灾文化精品、营造防震减灾文化氛围、凝炼和弘扬防震减灾行业精神,宣传减灾理念、传播减灾知识,不断提升减灾文化的引领力、凝聚力和影响力,逐步形成防震减灾文化推动防震减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长效机制。

防震减灾文化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继承创新、普及提高、统筹兼顾的原则。

(二)工作目标。以树立行业形象、推进事业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面向行业、面向社会,着力开展防震减灾部门自身文化和防震减灾公共文化建设。以打造一流防震减灾工作队伍、提升防震减灾社会管理和公共能力为目标,着力加强干部职工文化建设,提升干部职工文化素质,进一步促进防震减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队伍素质明显提升。开展防震减灾文化建设,要着眼于全面提高干部职工整体文化素质,促进干部职工思想政治、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文明礼仪等方面素质明显提升,文化自觉普遍增强,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团队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凸显,工作责任感、使命感、成就感进一步增强,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提高,各类文化人才、文化活动积极分子不断涌现。

工作氛围明显改善。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炼和培育防震减灾行业精神,机关服从服务大局、贯彻工作决策部署坚决有力,团结互助、协作意识明显增强,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勇于进取、追求卓越的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事业发展明显进步。围绕推进防震减灾事业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发展,创新发展理念,科学、依法、合力防灾机制更加完善;夯实工作基础,地震监测预报、灾害预防、应急救援工作体系更加健全;满足社会需求,拓展公共服务,提升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防震减灾工作的认知度,科学减灾理念、全面预防观念深入人心。

三、推进防震减灾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加强防震减灾公共文化建设。

1.加大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力度。一是继续实施好防震减灾素质工程,把防震减灾知识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纲要、各级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内容,制定并实施素质教育规划,不断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和素质。二是进一步落实市委宣传部、市防震减灾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建立健全防震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和媒体,深入持久地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三是进一步做好地震应急宣传和舆论工作,建立健全防震减灾新闻工作机构、舆情监督管理制度,及时主动满足公众的关注和知情需要,做好防震减灾宣传报道,加强舆情监管,维护社会稳定。四是进一步落实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监管责任,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突出重点,加大力度,共同做好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防震减灾部门要发挥责任主体责任,指导、协助、督促有关单位做好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

2.拓展防震减灾公共文化服务。一是广泛深入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活动,充分利用各重点宣传时段,通过设置咨询台、宣传展板、标语等,发放宣传材料、举办讲座、知识竞赛等形式,深入开展“5.12”、“7.28”、“12.4”和科普宣传周、科技周、“三下乡”、安全生产日、国际减灾日等防震减灾文化宣传活动。二是进一步深化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示范社区和科普教育基地、防震减灾网等建设,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吸引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积极参与防震减灾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各平台在宣传科学减灾理念、展示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作用,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防震减灾文化宣传。三是立足于“减灾第一”观念,充分利用声像、网络、教材、图书、画册、展板、专题资料等多种形式和载体,设计制作具有地方特色、科技含量高、社会需求迫切的防震减灾文化作品、宣传品,发放基层单位、科普示范点、地震台站、文化场馆及商场等,宣传普及防震减灾文化。

3.推进防震减灾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一是以防震减灾部门、地震台站(台网中心)、科普示范学校(社区)、应急避险场所、地震安全示范点等为依托,建立健全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宣传防震减灾文化,普及防震减灾知识。二是积极主动将防震减灾文化融入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青少年宫、乡镇文化站、村社书屋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整合资源、共建共享,发挥公共文化资源的优势作用,加强防震减灾文化宣传。三是充分利用省上和外地地震应急训练基地、纪念馆、遗址、遗迹等资源,组织开展防震减灾文化教育活动。

4.培养和造就防震减灾文化宣传团队。一是充分发挥防震减灾系统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工作人员的作用,以防震减灾素质工程为依托,面向社会广泛开展防震减灾讲座。二是充分利用宣传、文化、广电、媒体等部门优势,建立媒体宣传队伍,经常、及时面向受众广泛宣传防震减灾文化,使社会各界更加了解、关心、支持和参与防震减灾事业发展。

(二)加强防震减灾部门自身文化建设。

1.坚持科学理论武装。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到防震减灾工作各方面。采取多种形式,及时开展大政方针、形势政策和国情、省情、市情、防震减灾形势教育,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把干部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一起,为推进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2.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坚持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以提高干部职工思想政治素养为根本,推进学习型领导班子、学习型党支部、学习型机关建设,完善长效机制,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走进党的组织生活,走进防震减灾工作体系,融入群众性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党组中心组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机关党支部和机关学习活动的开展,切实提高党员干部队伍思想理论素养。

3.弘扬防震减灾行业精神。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弘扬防震减灾部门“艰苦奋斗、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培育和凝炼新时期防震减灾行业精神,创新和丰富防震减灾文化,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全系统形成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局面,树立良好的防震减灾部门形象,引领防震减灾事业发展。

4.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行业风尚,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育科学、高效、法制管理文化。以创建文明单位为重点,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巩固团结和谐局面,努力把局机关建设成为市级精神文明单位。

5.深化廉政文化建设。坚持把廉政文化建设融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全过程,进一步丰富载体,创新形式,突出主题,充分利用党课、专题组织生活、主题报告等形式,加强党风廉政、反腐倡廉和警示教育,实现廉政文化宣传全覆盖,增强廉政文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秉公用权、廉洁从业观念,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在机关办公场所设立党务政务公开、廉政承诺、廉政文化宣传栏,设立“廉政书架”。

6.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众组织作用,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适时开展有益职工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不断提高文化活动的内涵和水平,培育干部职工良好的文化素质,增添机关活力。认真组织参加市直机关工委组织的运动会等文体活动。

7.建设行业文化阵地。积极建立以地震监测台站、台网为依托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和以防震减灾部门为依托的防震减灾宣传栏,建立完善机关图书室、学习室、陈列室、展览室,办好防震减灾信息简报、防震减灾网等,充分发挥行业文化阵地在防震减灾文化宣传中的主导作用。

四、措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防震减灾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与业务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实施、同检查。局党组成立防震减灾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形成党政群齐抓共管、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全局干部职工共同参与的工作体制。把文化建设纳入机关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之中,逐步形成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发展能力、促进工作开展的长效机制。

防震减灾教育范文第3篇

我市是地震多发区,境内地质构造复杂,构造活动强烈,地震活动分布广、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成灾重。仅1995年以来就发生了5级以上地震8次,其中,1996年7.0级地震、1998年6.2级震群、2001年5.8级和6.0级地震,共造成人员死亡397人,直接经济损失33亿元,给我市人民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在频繁的地震灾害面前,全市各族人民在中央和省的关心帮助下,在历届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英勇顽强,团结奋斗,没有向灾害低头,夺取了抗震救灾的一次又一次胜利。特别是1996年“2·3”地震,变大灾难为大机遇,变大灾难为大发展,夺取了抗震救灾和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双胜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特殊的地理地质环境,防震减灾始终是摆在全市干部群众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面对严峻的震情形势,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全市各族人民群众防震减灾意识,显得尤其重要,这即是动员社会力量实现有效减轻地震灾害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我市防震减灾事业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只有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对地震灾害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把地震可能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多年来,我市按照中央和省有关作好防震减灾工作的方针政策,结合我市实际,积极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全市各族人民群众防震减灾意识不断增强,为我市成功战胜多次地震灾害,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要进一步推进我市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必须抓好以下环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是做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保证。加强宣传教育,普及科学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是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对此必须高度重视,要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经常持久,科学求是”的原则,切实加强对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必要的保障,使这项工作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

二、各级各部门配合支持,形成联动是做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前提。防震减灾宣传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涉及全社会各行各业,事关广大民众生命财产安全,宣传普及地震知识,提高全民的防震减灾意识,需要各级各部门的配合支持,需要营造一个有钱出钱、有人出人,协调配合、高效联动的良好工作氛围。

三、加强队伍建设,是做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基础。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我们对这支以地震、科技部门业务骨干为主的专业队伍加强建设,统一思想认识,强化业务培训,提高专业化水平。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这支专业化队伍的建设,把它作为防震减灾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工作抓紧抓好。

防震减灾教育范文第4篇

地震应急处理和管理,是防震减灾工作中最核心的大事。因此我们要本着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把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推进到各社区,进企业、进市场、进学校,真正做到应急指挥保障体系的完善,积极落实各项地震应急救灾措施,明确应急工作程序,做到临震不乱。

2、围绕“5·12”大力加强防震减灾社会宣传工作

(1)在广丰中学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的基础上,把广丰中学作为我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

(2)充分利用学校的有利资源开展一系列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安全教育,把防震减灾知识教育纳入到素质教育中,每学期不少于2课时。

(3)根据国家《防震减灾法》和“5·12”纪念日,组织一次巡回宣传周活动,最大限度提高广大市民防震减灾意识、自救互救的技能。

(4)组织一次区区级防震减灾演练。

3、建立健全的协理员制度和防震减灾志愿者队伍

(1)各街道的协理员是最基层的防震减灾工作者。一是要定期组织培训,扩大知识面和技能;二是定期召开交流会,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法(邀请市有关专家上课辅导、组织学习兄弟城区好的经验做法),进一步提高工作效力。

(2)进一步加强街道防震减灾志愿者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定期组织志愿者地震知识和救援技能培训,保证一旦出现震情能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4、创建一个防震减灾安全社区和一所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

(1)今年要在没有任何前车之鉴的基础上创建一个防震减灾安全社区,真正把防震减灾工作做到社区,做到人民身边。

(2)今年要在去年广丰中学创建的基础上,再创建一所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

防震减灾教育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基层防震减灾总体能力为目标,全面落实基层地震监测、震害防御和地震应急与救援基础工作措施,强化政府重视程度,完善部门协调机制,构建社会高度关注、民众广泛参与的防震减灾社会基础,带动全市防震减灾基层基础工作快速发展。

二、总体目标与基本要求

(一)总体目标:经过3到5年的努力,各项工作措施全面落实,政府和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明显增强,达到抗御本地基本烈度地震的能力,即遭遇6级左右地震,建筑物基本不倒,人员基本无死亡,社会基本稳定。

(二)基本要求: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防震减灾试点市的各项工作制度和应急预案完善,工作机构和队伍健全,工作措施全面落实,地震监测能力、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地震应急与救援能力显著提高,适应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减灾实效显著。

三、主要任务

(一)机构设置与条件保障

1、设置独立的地震工作机构;

2、地震工作部门的人员编制不少于6人;

3、地震事业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保持与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同步增长;

4、建立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制度,成员单位有明确的职责分工;

5、编制防震减灾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和重点建设项目纳入本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

6、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贯彻实施防震减灾法律法规,依法履行防震减灾法定职责,制定出台贯彻实施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的规范性文件;

7、市地震工作部门依法行政、强化监督检查,在政府行政审批大厅设置地震行政审批服务窗口。

(二)落实地震监测预报措施

1、完成测震台、强震台建设,具有地震实时监控、速报和地震烈度速报能力;

2、建成地震监测中心,建立与省地震信息传输系统相连接的信息渠道;

3、制定震情定期会商、短临跟踪会商意见报送制度;

4、编制震情监视强化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5、加强地震宏观异常观测网点建设,各村普遍建立宏观异常观测点,设置宏观异常观测员,制定宏观异常信息报送制度;

6、开展地下水动态观测,建成不同深度的地下水动态观测网,实行专人定时观测、定时报送数据;

7、落实地震监测设施与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措施,划定保护范围,设置保护标志,保护公告;

8、建立群测群防工作队伍和比较完善的群测群防工作机制,落实群测群防经费,执行社会观察员岗位津贴标准;

9、各镇街配备防震减灾助理员,制定防震减灾助理员工作职责,防震减灾助理员能够检查落实防震减灾各项措施,组织开展防震减灾活动。

(三)落实地震灾害工程性防御措施

1、城区、开发区及占地面积10平方千米以上的企业依法开展地震小区划工作;

2、建设项目抗震设防要求管理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市地震主管部门依据地震小区划结果审核确定一般建设项目的抗震设防要求,对在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进行建设的工程项目选址提出许可意见;

3、重大建设项目依法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并依据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审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计和施工;

4、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按照有关规定,提高一档确定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5、依据地震小区划结果,编制或者调整城市规划与建设布局;

6、组织开展城区、大中型企业、次生灾害源企业和生命线工程震害预测,建立震害预测数据库及其灾害快速评估系统;

7、对已经建成的建(构)筑物进行抗震性能普查和鉴定,并对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或未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进行加固、改建或拆除;

8、组织开展主干公路的桥梁承载能力普查,并建立基础数据库;对达不到抗震设防要求、抗震性能差、承载能力低的桥梁进行抗震加固或者拆除重建;

9、对建设工程依法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落实抗震设防要求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10、把农村建筑抗震设防管理纳入村镇建设规划,组织编制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实施方案,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建设,设计并推广使用地震安全农居地震科技下乡、农村民居建筑抗震技术指导与服务、农村防震抗震知识宣传普及等活动。

(四)落实地震应急与救援措施

1、建立抗震救灾指挥机构;

2、完成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市政府及其部门、学校、医院、商场、社区、企业、事业单位的预案有较强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适应不同行业、不同部门和不同单位的实际情况,通过应急演练对预案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

3、建立跨不同层级、不同行业的应急联动协调机制;

4、镇街和机关、社区、学校、医院、企业等部门和单位,定期组织开展地震应急疏散和自救互救演练;

5、建立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及其技术系统,完善与其相配套的信息传递与处置、灾情速报、基层数据库等辅助决策技术系统;

6、建设地震现场应急指挥系统,购置卫星电话、手持GPS定位仪、发电机、摄像机、照相机、投影仪、传真机、打印机、复印机等现场办公设备和地震现场工作人员野外宿营、用餐、照明、通信装备;配备地震现场监测设备、宏观考察备用图件和工具、灾情调查用表、越野交通工具等;

7、组建地震灾害紧急救援和医疗抢救、交通抢修、电力抢修、水利抢修、通信抢修、卫生防疫等专业紧急救援队伍,并配备救援技术装备和器材,部门或者行业定期进行培训和专项演练,市政府每年定期组织开展地震应急综合演练;

8、组建不少于100人的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并进行定期培训和演练;

9、市财政预算安排有地震应急救援专项资金;

10、依托大型超市建立地震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和应急物资储备与调用机制,建立地震应急物资储备目录与台账;

11、组织开展铲车、挖掘机、吊车、货物等能够用于应急救援的大型机械普查登记,建立地震应急救援能力数据库与紧急征用机制;

12、组织编制地震应急避难所建设规划,利用城市绿地、广场、公园、学校操场、体育场馆等建设具有安全避险、医疗救护、基本生存功能的地震应急避难所,并安装指引标志,落实地震应急疏散通道,制定地震应急避难所管理制度和应急疏散预案;

13、建立灾情速报网,每个村至少1名灾情速报员,负责灾情信息的收集和速报;

14、制定地震应急监督检查制度,并组织开展地震应急工作检查。

(五)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

1、制定年度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计划;

2、结合防震减灾助理员队伍建设,建立防震减灾宣传网络;

3、建立市地震部门与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主流媒体的沟通协调机制,依靠现代化传播手段,采取多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的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

4、加强学校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全面推进地震科普示范学校建设活动,中小学校在校学生100%掌握防震避震、自救互救知识,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防震避震演练;

5、重视加强社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全面推进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做到社区有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场所、楼道有防震减灾宣传栏、家庭有防震避震宣传手册、备震包,定期组织开展地震应急演练,举行地震科普讲座、地震科普知识竞赛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

6、积极推进企业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组织开展地震安全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宣传落实工程性防御措施和地震次生灾害防范措施,开展重要基础设施抗震性能普查和抗震加固,提高企业抗震能力和地震安全意识;

7、深入开展农村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结合农村居民地震安全工程建设,组织开展地震科技下乡活动,利用“科普村村通”宣传栏张贴宣传挂图,发放宣传手册,播放宣传片,举办地震科普讲座,推动防震减灾知识进村入户;

8、建设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开展经常性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

9、建立地震信息报道、地震新闻、地震应急宣传制度与协调机制,制定应对地震谣传、误传事件工作预案,确定新闻发言人并进行培训和演练。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实施全市防震减灾基层基础工作示范市试点工作是贯彻落实全国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适应防震减灾事业发展需要、提高全市防震减灾整体能力和应对地震灾害事件实战能力的重要举措。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示范市试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立足于基层基础,着眼于全面防御,强化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努力提高地震安全保障能力。

(二)加强组织领导。防震减灾基层基础工作示范县试点工作由市政府统一领导,市发改、地震、住建、财政、民政、科技、科协、水利、教育、公安、国土、通信、卫生、公路、交通、规划等部门(单位)和各镇街、企业,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共同落实地震灾害防御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