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子技术基础

电子技术基础范文精选

电子技术基础

电子技术基础范文第1篇

在认真甄选教材的同时还应加强实验教材的配套建设,因为各个高职院校的实验室条件差异较大,不同专业设置实验项目的侧重点也各有不同,即使是正式出版的实验教材也大多是某一院校依据某一实验台或实验箱编写的,缺少通用性,因此在不追加实验教学成本的前提下确保实验教学质量是每一个高职院校必须要面对的一个课题。我院目前使用的实验教材,是由电工电子教研室老师经过多年不断的修改和完善编写的,其特点就是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了我院现有的实验仪器和设备,综合了不同专业的实际需求,从近几年实践教学效果来看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教材是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特色的知识载体和教学的基本工具,匹配的实验教材有助于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对教学重点及难点的理解,所以加强实验教材的配套建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

二、夯实基础知识

从以往的教学改革来看,有一些老师对于难的、不好理解的内容不讲,只讲学生能听懂的,美其名曰“重结论,轻过程”。比如直接从二极管的单向导电特性讲起,而事实上因为不讲半导体结构,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云里来雾里去,考核结果也并不符合改革的预期。究其原因,无非是教学内容的改革偏离了教学实际。设想一下,如果不知道半导体中的导电粒子是来自何方的神圣,二极管单向导电特性从何谈起呢?那么三极管的放大原理以及放大电路的分析成为学生学习中的难点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除非每个学生都博闻强记,记住所有的结论,否则忽略重要基础知识的教学改革,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改革目的和效果。从教学经验来看,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改革切不可千篇一律,眉毛胡子一把抓。有些不常用的内容的确可以省略,但有些源头性的、工具性的知识不仅不能删减,而且要在教学过程中夯实基础。比如《模拟电子技术》部分就一定要讲明白半导体结构和PN结的概念,因为二极管内部就是一个PN结,理解了PN结形成,自然就理解了二极管的单向导电特性,两个PN结组成的三极管的原理分析也就不会成为学习中的瓶颈,当然后续课程的学习也只是一个由浅至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再比如《数字电子技术》部分中的逻辑代数和卡诺图知识,每每讲到这些,我们绝不能匆匆而过,要在教学时间上给予倾斜和保证,因为逻辑代数和卡诺图是数字电路分析和设计最基本的工具。我坚信只要夯实课程基础,就等于让学生获得了对后续知识自主学习和自我提高的能力,也会让我们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完成实验实训

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电子技术基础的实验教学环节就是要学生通过在实验室完成简单电子电路的设计与组装,掌握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为专业课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传统的实验教学都是老师给出具体实验内容和要求,学生按部就班地搭接电路、完成实验电路的调试和相关实验数据的采集,写出实验报告、分析实验结果。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这既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发挥,更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在门窗报警器电路的制作中,我尝试只给题目,不给电路,要求每个人根据所学知识查找资料,独立完成设计、制版、组装与调试。万事开头难,开始同学们很不习惯,有的颇有怨言,但是在我耐心的辅导和严格的把关下,没有一个学生掉队,全部如期完成了实验实训任务。当我看到每个学生拿着不同声音的报警器向我炫耀时,我发自内心地感到欣慰。真正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就应该从实验实训课做起,只对实验实训内容提出目的性和方向性的要求,由学生自己提出实验实训方案,再由老师审核把关后组织实施,这样就会让学生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实验实训任务的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全面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四、注重对学生基本知识和学习过程的考核

电子技术基础范文第2篇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和自己喜欢的事物,根据这一点也就更好掌握了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在我们的教学中对书面上一定性的知识让学生首先掌握,让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主体部分,让学生知道他的使用特点。在课程的讲解中多做实验并和理论性现结合,提高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也自己也动手操作,这些实验学生们做多了自己也就记住了,这样不仅提高了学们的动手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结合理论和实践合理安排教学

结合理论和实践合理安排教学这方面其实我们都是知道的,但是当我们结合自身去做的时候确实相当的困难,对于老师的教学也是一个挑战。结合实际谈几点我的方法。

(1)首先让学生会自己去分析、自己去研究得出结果

这样做无非就是想要学生们开发自己的思维,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自己进行了操作也就对这个有更深刻的知识,然后在进行理论讲解也就更加的有效了,也加强了学生们的理解和动手能力。在这样的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教学的时间,在电子技术这门课中有些实验需要的时间比较长,这样的就不适合拿来做实验。掌握了这些也就间接的减少了同学们的误区的存在,也不会使学生们的兴趣减弱,反而加强了学生们的兴趣。

(2)合理有效的安排实验

当前我们的教学方式是把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分开进行,相对学生们讲解了理论的知识,在跟同学们进行实验的教学。然而这样的教学方式是起不来多大作用的,在我们学习理论之后在实验的时候就忘记了并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我们应该对理论和实验一体化,合理的安排理论教学和实验,在课程中插入实验更生动、更有效的对课程进行讲解。

三、灵活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直觉性

电子技术基础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在武警初级指挥院校《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中引入网络课程,并利用网络课程的资源及技术优势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电子技术基础》是武警初级指挥院校武警指挥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较系统地掌握电路和电子技术的基础理论、主要电路和电子器件的技术特性与应用,具有对一般电路进行分析和应用的能力,具有严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为相关课程的学习以及新装备的正确使用与维护奠定必要的技术基础。我院于2003年在本科学员队首次开设《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并于2007年完成了《电子技术基础》网络课程的建设。该网络课程主要由网络教材、仿真实验、在线测验三部分组成。通过近年来在教学中引入网络课程的实践经验,我们总结出一些运用网络课程提高《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质量的做法。

一、发挥网络课程资源优势,促进相关课程知识前后连接

《电子技术基础》在武警指挥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并不是一门孤立的课程,它需要《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的相关内容作为预备知识,并为《军事高科技》和《武警基层常用技术装备器材》等后续课程提供理论支持。为了提高《电子技术基础》及其后续课程的教学质量,可利用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共享方便、配置灵活的优势,加强前后相关课程的知识连接。

二、利用网络课程加强教学内容与实际的结合,调动学员的学习兴趣

武警指挥专业开设《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程,要求学员除了掌握各种电路与器件工作原理以及简单的定量分析外,还应具有将理论知识与部队装备中典型电路相结合的能力,这与地方工科院校开设该课程主要强调理论知识和定量计算有一定差别。学员在学习中也普遍表现出对电路实际应用更感兴趣的现象。为了使学员学有所用,教员平时可以注意收集与教学内容有关联的部队装备的相关案例,然后将它们融入网络课程中,增强课堂讲授与部队实际的联系。电子技术在部队的应用日益广泛,教员应随时注意对教学内容进行增删修补,吐故纳新。

三、运用多媒体制作软件将抽象的理论转化成学员易于接受的具体现象

网络课程区别于其他教学方式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将教学信息通过多种媒体进行加载。其中常用的媒体有: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相对于传统教材的文字与静止图像,网络课程拓宽了教师对教学素材的选择,能有效加大教学过程中的信息量。特别是针对一些比较抽象的授课内容,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势十分明显。例如第5章《半导体器件》中的二极管及三极管工作原理这个知识点,学员若只通过书本上的文字和几幅简单的原理图进行学习,要深刻理解和掌握其原理就显得比较困难。而网络教材内容如果只做书本的翻版,这也将丧失网络课程在技术上的先天优势。因此在这个知识点网络教材的设计中,我们利用动画制作软件Flash制作了相关演示动画,详细地描绘出电子器件内部载流子的运动过程。通过动画的演示,学员普遍反映比书本教材理解更为直观形象。

四、使用电路仿真软件进行实验演示

实验作为理论知识的实践过程,可以使学员加深对课堂理论讲授的印象,提高学习效果。由于学时限制,我们只选取了6个实验内容: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动态电路RC充放电、单管放大电路分析、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组合逻辑电路的测试与设计、集成触发器逻辑功能测试。传统实验所需器材的价格较为昂贵,并且部分实验效果也不直观明显。基于这两个缺点,我们改革了实验课教学方式,通过利用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ElectronicsWorkbench在计算机上进行仿真实验替代了传统实物实验。EWB软件界面形象直观、操作方便。运用图形界面可以很方便创建电路,并且还提供了多种虚拟仪器。使用该软件进行电路仿真,既解决了购置高档仪器以及大量元器件之难,又避免了仪器被损坏等不利因数,还使得实验结果形象直观,学员易于接受。超级秘书网

五、运用在线测验适时反馈教学效果

电子技术基础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子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创新

中职学校设置的电子电工类专业中,对于电子技术的课程设置是属于基础学科的。现代电子工业发展速度非常迅猛,对于电子技术专业人员的需求也是非常急迫的。传统的学习效果显示,由于课程中涉及的电子产品的知识以及电子元器件不断实现技术改造,使得学生在知识的掌握上存在理解和认知的障碍,如何能够让学生掌握这门课程的基础和实践技能,成为教师需要认真思索的课题。中职教育采用的理实一体化的方式方法,对社会需求的技能进行认真地思索,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加大教学力度,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上通过中职课堂教学中不断进行实践,最终的效果就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1 理实一体化的内涵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提高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目标,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策略,就是将知识、理论与实践进行融合,实现教学、学习、实践的一体化。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如动画模拟、案例分析、项目教学等,采用多种教学手法完成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如完成一个实训项目,在实训项目中强化理论和技能的学习,从做中学,把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对这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首要目的就是要加强课程的实践环节,最终是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果。这和中国传统的“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以及西方职业教育领域“行动导向”“职业导向”“做中学”“双元制”等思想、理论和实践是一致的。

2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实施

由于理实一体化最终目的是提高学习效果,所以课程的理实一体化实现注定是多元化的。

2.1 创建多功能教学场室,为学生提供理实一体的学习环境

要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首先要建设功能教学场室,为学生提供理实一体的学习环境。可以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硬件设施,还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真实场景的学习环境等,这是在学校的层面上展开的活动。例如,在理论的学习中,如果能够提供给学生类似于教学基地或者实验室的场所或者在电子专业的课室里安装专门的实验台供学生使用,同时实验室中的投影仪等设备,让教室可以立刻变成训练基地,那么就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要求。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有多功能教室。教室不再分为学习理论区域和实践学习的区域,而是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具有多功能合一的教室。同时也鼓励学生自己准备小工具,如元器件、插线等。学生在准备期间,可以结合学习的内容,设计出电子电路来,根据实际需要在理实一体化的教室中,对电路设计的仿真模型进行实验。在多功能的理实一体化教室中,多媒体是标准配置,运用现代化的分析手段,可以将理论和实践的仿真学习结合在一起进行授课。授课的内容包括了文字、声音、图像等,学生通过多媒体的学习情境能够感受到不一样的教学氛围。电子技术基础教学通过多媒体的技术手段实现了现代化。多媒体的辅助性分析手段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物理现象等,多媒体更多地提供了信息分析、处理的辅助手段,通过多媒体技术,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像半导体的空穴、电子导电、三极管的电流放大等难以理解的内容将变得生动和形象起来[1]。

2.2课程编排侧重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教学创设理实一体化的内容

理实一体化能够将教学的课时安排偏向于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多学生讨论、学生实践、学生讲授的环节,少点老师讲授,这样学生的掌握效果起码比起老师单纯地讲授提高一倍以上。例如在学习各种电子元器件之前可以安排一个在实际中应用比较多而又简单的手机充电器的电路(见图1)给学生进行焊接,同时对电路的功能预先讲解。图1中电路的功能虽然简单但电子技术里面的二极管、三极管、电容等重要元件都包括了,而且还包含了整流滤波等典型的功能电路。在焊接电路时,教师先引导学生了解电路的总体功能:220 V交流电变成稳定的6 V直流电,再让学生了解电路各部分功能:整流、滤波、稳压,从而学习各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学生先做后学,在做中学,学习的主动性会大大提高。也可以上午上理论介绍元件,穿插实践操作,将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操作结合起来进行授课,下午进行焊接测试操作,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知识,还能够多一些实践的机会和时间。当然电子技术里典型的电路有很多,所以可以有目的地增加电子工艺课在电子技术基础课上,这可以作为一项当前重要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措施实行。

2.3 校企合作,为理实一体化寻找教学资源

要深化电子技术基础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还要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当然这个实施起来要灵活,除了定期安排学生到电子厂实习外,还可以高薪聘请家电维修师傅定期到学校授课,或者安排这些有丰富维修经验的师傅定期进行师徒帮带。定期安排老师到企业进行师资培训,在师资、教学设备和办学规模都可以的情况下还可以引进模拟企业教学模式,把教室变成电子设计和制作工厂,在技术过关的情况下还可以进行部分电子产品的生产加工。当然校企合作的前提是互利互赢,学校和企业各取所需,资源共享,这样才能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

3 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应用注意事项

3.1 做中学是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前提

要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产生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融为一体的教学氛围。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教师和同学在一起进行学习和实验,学生可以向老师提问,与老师展开讨论,师生间更像在团结合作完成一个实验项目,而不是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只能听从不能发表意见的传统模式。例如在传授电工知识的同时,学生能够对各种元器件进行学习,并可以实际地观察到线路的运行过程等。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2]。

3.2 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应用是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核心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方式是多元的、统一的,是将多媒体技术与实物等进行统一实训的教学手段。课堂上,教师应将课堂内容灵活化,可以通过实体模型、实例教学、现场参观的方法,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到电工技术的相关知识。多媒体课件将电子元件、电路功能展示,从而更加准确和全面地掌握知识,理论学习的难度迎刃而解。教学辅助设备、器具等又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电路设计和制作的硬件设施。学生通过亲自的动手操作,了解到电路设计的细节,如开关的组装、电源的设计等等。学生的思维能够在动手操作中被激发,教学的内容在原有的理论为主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鲜活的资料和案例,理论学习上升到情境学习,学生的学习行为也从被动转化为主动,使得理论学习真正付诸到实践当中,成就了众多未来的电工领域的专业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3]。

3.3 教师队伍的组建是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关键

教师队伍是实现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关键。拥有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绝非易事。教学团队的组成,可以是主讲教师,也可以是企业的工程人员,学习的课堂可以是电工电子实习基地,也可以是企业的生产车间。校企合作可以利用社会资源为教学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的机会,促进学生能够在不断的学习中完善自我,提高能力。

4 结语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型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知识、技能和实际岗位能力上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理实一体化教学中,教与学的位置发生了转化,变为了以学为主、教为手段的新模式。实际上,理实一体化对于教、学、做都是非常重视的,其教育理念就是实现教、学、做的有机统一,以培养全面的综合能力高的专业技术人员为终极目标。无线互联科技•数字教育

[参考文献]

[1]张秀丽,张淑梅.《盆景》课程理实一体化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17):9553-9554,9558.

[2]黄琳莉.翻转课堂在毕业班“数控系统”理实一体化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测试,2016(3):68-69.

电子技术基础范文第5篇

1.课程建设与改革思路

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的改革是“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改革中最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关系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我校按照电力电子器件—电力电子变换电路—电力电子电路的微机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的思路,以电力电子器件为电路服务,电路为电力电子系统服务,系统为电力电子应用服务的理念作为教学内容设置的主导思想,以应用能力和工程素质培养为核心,精选理论内容,强化技术应用,及时而恰当地引入电力电子技术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

2.调整教学内容

在教学设计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传授与应用能力培养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讲授与研讨相结合。将电力电子器件、变换电路作为传统内容,将电力电子技术应用作为实用内容,将最先进的自动控制生产线作为新技术,对典型电力电子及电气传动系统分析作为讨论内容,将科研课题引入课堂作为启发内容,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通过渗透行业规范、安全操作规程、文明生产等知识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课程的讲授以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特性、参数、选择、驱动与保护电路为基础,以AC/DC、DC/AC、DC/DC、AC/AC变换电路结构、工作原理、波形分析和参数计算及电路设计为核心,以微机控制的脉宽调制技术(PWM)和各种软开关技术作为新的控制方法和新技术,把电力电子学科的发展方向引入课堂。以电力电子器件的应用电路为教学的重点,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使学生能充分认识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对交、直流电路的控制和变换能力,并掌握各种变换原理和方法,为后续课程“运动控制系统”深入学习及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完善实践教学条件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工程性和实用性,而实验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动手能力、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手段。因此,以营造真实的、先进的工程环境为目标,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应用,投入100多万元建设和完善了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室。现实验室拥有实验设备24台套,开发了电力电子技术仿真研究平台,构建了电力电子技术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内实验、课外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编制相关的教学文件。实验室向学生全面开放,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开展自主性实验和学科竞赛培训,并为学生提供实际工程技术资料、仿真实训教学软件,培养工程实践应用能力。

2.精心设计实验内容

课程组精心设计了实验教学项目和内容,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逐步由基础实验走向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再过渡到创新性实验。开设了晶闸管整流、逆变的验证性实验,使学生对本课程的应用有初步认识;对直流斩波、交交变换以及PWM控制技术部分的实验,则由教师给出电路参数要求,由学生自行设计主电路、驱动电路等,完成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软开关技术的实现等具有较高实用价值的实验项目,密切联系着当今电力电子技术发展的最前沿技术,并且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实验学生了解了电力电子新技术的发展动态,同时对本课程的应用领域、可以解决的问题有了更直观感性的认识。实验项目与科研、工程、社会应用实践密切联系,形成良性互动,实现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自主训练。3.增设课程设计与调试环节开设了1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与调试实践环节,以完整的电力电子系统为载体,将电力电子器件选择以及电力电子主电路、驱动电路、保护电路、检测电路、控制电路等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通过设计、组装、实验和调试“四位一体”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在教学中使用计算机仿真软件Matlab/Simulink搭建各种常用电力电子电路,且可方便地调整电路的参数进行仿真,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处理复杂电力电子电路的能力,也为日后从事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实际教学实践中,笔者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能力为主线的教育理念,根据课程内容合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将“理论+实践+应用能力”的教学模式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由传统的教师满堂灌唱独角戏变成了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互动学习,教与学融为一体。教师有所教,学生有所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加快了学习步伐。通过启发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等,增强学生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挖掘学生潜力,增强专业素养,逐渐让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由被动变主动汲取知识。为了分析电力电子器件和电路的工作状态,使学生弄清电路中能量的变换和传递,笔者制作了本课程比较完善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实际应用中的电路和电力电子装置做成影音资料带到课堂上,结合典型工程实例,并把电力电子前沿的研究状况、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图表、图片等方式充实到教学课件中,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同时,建设了本课程的教学网站,网站资料丰富,包括教学资料和典型工程实例等,学生可以在网上学习,教师可以在网上进行答疑,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改革考核方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1.考试过程全程化

教师根据“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性质和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通过课堂提问、讨论、平时作业、单元测验、实际操作、撰写报告或论文等方式加强形成性考试评价,并安排阶段性考试以强化学生平时对课程教学内容的学习和掌握,弱化期末终结性考核。

2.考核内容能力化

考核内容围绕应用能力和工程素质培养为核心这个目标设置,结合新的“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内容体系,加大电力电子器件特性分析、实际电路分析、应用案例分析、实践技能的比例,侧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解决问题的能力。

3.考核方式多元化

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考核采取口试、笔试(开卷、闭卷)、开发设计相结合的形式,变单一形式的考核为多种形式的考核。

五、组织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探索课内与课外培养的有效机制

按照课内培养与课外培养相结合的原则,把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固化在教学任务中,成立了课外科技活动小组,注意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科技竞赛活动。依托电力电子实验室的硬件设施,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和“挑战杯”竞赛,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运行中,加强课外实践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制订《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运行管理办法》和《实验室开放运行管理办法》,对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的条件保障、激励政策、管理办法、评价办法等做了明确规定,形成了有效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保障体系。

六、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提高课程组教师整体水平

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关键,课程组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工程实践能力、科研水平直接关乎“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建设水平。按照校内培养与校外培养相结合、教学培养和科研培养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定期开展教学研讨和教学观摩、实行青年教师实验室坐班制、深入工业企业生产实际、选派教师参加新技术培训等措施,不断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

七、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