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党务工作意见

党务工作意见范文精选

党务工作意见

党务工作意见范文第1篇

一、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组织的先进性。我局党总支始终把政治学习作为全体党员提高思想认识和更新观念的主要途径,坚持教育内容全方位、教育形式多样化、教育时间有保障、教育效果重现实,在教育中创新内容、在工作中贯穿教育,使分局党员的精神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始终保持了一股争创一流的工作精神。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教育工作:一是先进性教育。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任务,党员队伍建设也面临着新的考验。我们把党员的先进性教育作为落实十六大精神的具体举措,作为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具体行动。我们坚持以正面教育和自我教育为主,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党员学习党章、十六大报告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关内容,并通过上党课、讨论、参观、座谈、征求群众意见等形式,让党员在活动中深入思考入党为什么、为党做什么,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通过教育引导,使广大党员自觉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充分体现出来。二是形势政策教育。教育引导党员牢紧紧抓住发展这一要务,紧跟时代步伐,用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去分析和解决面临的问题,使自己的思想认识不断得到提高。三是科学知识教育。根据不同科室的特点及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此外,我们还加大投入,改建了党员活动室和电教室,充分发挥电化教育在党员教育中的作用,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二、加强廉政建设,构筑监督网络,增强党组织的纯洁性。我局始终把党风连着政建设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防微杜渐,在教育、制度、预防等各方面狠下功夫,保证了各项工作的健康顺利发展。一是加强了党员廉政建设等方面的培训教育,增强党员遵纪守法意识、廉洁自律意识、责任意识和防范意识,树立行业正气。二是防微杜渐,抓好源泉管理。对工程、财务、路政、征收等敏感部门加强了监管的力度,并强化了计划管理职能,使资金得到合理的安排,起到了很好的防范作用。四是加强内外部的监督工作。三是加强了制度建设,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分局今年专门制定下发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意见》,《党建工作目标》,建立健全了民主生活会制度、中层干部目标责任制、民主评议党员等一系列制度,加强了对党员的管理和监督,使监督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签订了党员廉政建设责任状,把党员监督与党员廉政自律结合起来,要求党员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使党风廉政建设层层有责任、有人抓;四是构筑完善的外部监督网络。聘请人大、政协、纪委和各大企业人员担任监督员,设立了意见箱,公开了举报电话,建立党员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多渠道监督体系。

三、加强班子建设,夯实党建基础,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为适应新时期党建工作需要,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在建、养、收、管等方面的促进作用,我局特别强调“班子”成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权力就是责任、公仆就是奉献”的观念,党总支成员实行“一岗双职”责任制,要求每个成员既要完成本职工作和分工的工作,又要完成支部分工的党务工作。学习中,“班子”成员先当学员后当教员,带头讲课,带头做学习笔记,带头写学习心得;工作中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要求职工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深入到工作、职工思想的每一个环节;在党内生活中,班子成员自觉地做普通党员,参加支部小组活动,主动地剖析自己、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领导的行动是无声的命令,从而增强了全体党员的凝聚力,化成了干好工作的强大动力。

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不断壮大后备力量,是党总支的一项重要职责。我局历来重视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每年制定党员发展计划,注意广泛征求党员职工意见,对各界反映较好的,有文化、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的,通过加强教育培训,有意识地派往重要岗位锻炼,经常对其进行培训教育,提高政治思想素质,端正入党动机,增强光荣感和迫切感,同时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及时吸收到党组织。几年来,我局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到目前为止已有党员58名,要求加入党组织的中青年职工也越来越多,仅在去年就为名党员办理了转正手续,吸纳了名入党积极分子。

四、维护职工权益,热心公益事业,增强党组织的号召力。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胜利之本。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分局党总支和各支部牢固树立宗旨观念,深入党员群众之中,耐心细致作好教育和疏通疏导工作,为他们尽可能解决实际困难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尽最大限度在工作中为他们创造便利条件,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给职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对办公设施进行了更换,分局机关购买和安装了新桌椅、空调,添加购买了室内外体育活动器材,新购书500余册充实了图书室;为缩小养护一线职工和机关职工工作环境上的差别,多方筹资,为全部公路站配备了交通工具,使职工上下班工作更加方便,减轻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不仅如此,我局今年还和局机关一样给公路站配备了空调,并进一步完善了公路站小家,职工食堂、体育运动设施、图书室、职工休息室等。二是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为改善职工现有住房条件,分局领导班子经过多方协调和筹划,在县东苑小区进行宿舍楼的建设;本着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的原则,在每年在女工查体的基础上,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进行身体检查,并为职工建立了健康档案,保障了职工的身体健康;协调有关部门,积极解决职工子女的入托、就业等问题;对职工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都不遗余力的帮助解决。三是积极开展爱心捐助活动。组织广大党员职工进行捐资助学、捐资助建、捐款救灾活动,去年来累计捐款2余万元,在全局范围内倡导了一种关心社会、济困助学的良好风尚,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五、弘扬单位文化,塑造单位精神,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分局党总支把文化建设当作单位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通过举办运动会、文娱活动、技术练兵等形式,使精神文明建设呈现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局面。去年重新改建了健身房、室、乒乓球室等娱乐场所,经常组织员工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使广大员工在自娱自乐中陶冶了情操,提高主人翁意识。同时在院落、走廊内专门制作了标语、口号和名言警句牌匾,浓重的文化氛围使职工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职工的精神面貌也悄悄地发生着改变,增强了单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塑造企业外部形象是单位文化建设的重点,我局自2002年来,高标准完成了办公设施更新和机关院落的绿化改造,新建了路政大厅,重新改造了征费大厅,按照上级要求,高标准的建设了薛馆路养护示范路段,并沿路安装了10余幅大型牌匾,宣传了公路理念;同时投入巨资积极开展穿村路段治理工作,使全县干线公路的畅、洁、绿、美的水平进一步提高,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安全、通畅、优美的通行环境,展示了公路文明。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党务工作意见范文第2篇

1、必须紧扣发展这个主题。党务公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社会事务监管的一项实践活动。在推行党务公开工中,必须要紧扣发展这主题,切实找准与发展的结合点,把党务公开作为加快发展的助推器,把发展的成果作为检验公开成效的试金石。通过公开,要把党员群众谋发展的思想发动起来,热情激发出来,智慧凝聚起来,形成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的良好局面。

2、必须积极稳妥推进,讲求实效。目前,基层党务公开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单位只注重公开形式,不注重资料收集,且公开深度和广度不够,浓厚氛围还没有完全形成,看点少、亮点少;有的单位公开的内容以文件、制度和宣传材料为主,没有把群众关注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凸现出来,特别在行政审批项目、人财物管理、廉洁自律重大事项报告、班子民主生活会、来信来访的调查处理反馈情况等工作的运作过程和结果公开不够、透明性不够,“犹抱琵琶半遮面”,公开工作还没有真正吸引广大党员群众的“眼球”等;所基层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重视党务公开存在的问题,不断研究新情况,探索新途径,注重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反映和要求,不断健全制度,完善措施。

3、必须紧紧围绕惩防体系建设。党务公开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大举措。开展党务公开,既要有助于当前反腐倡廉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也要着眼长远,有力地推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要把党务公开纳入到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建设之中,按照《实施纲要》的要求,不断总结完善,把一些好做法和经验上升为可以长期坚持的制度,形成较为完善的机制制度,为净化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提供制度保障。

4、必须形成广泛参与,互动并进的格局。党务公开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参与、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各级党务公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协调配合,积极开展工作。各基层单位要尽最大可能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各级党政组织的决策和执行过程以及解决党员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情况公开透明化,以此赢得党员群众的支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要通过党务公开促政务公开、事务公开、村(居)务公开、企务公开,真正形成上下联动、互推并进的良好局面,从而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加快全区经济社会发展。

5、必须实施有效监督。党务公开是一项“民心工程”,搞好了就能赢得民心,进一步增强各级党组织的活力,搞不好,就会流于形式,严重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因此,在开展党务公开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强化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监督员、新闻媒体、社会各界群众对开展党务公开工作的有效监督,采取专项督查、召开座谈会、民主评议、印发简报、反馈党员群众意见处理结果、检查考核、责任追究、群众满意度测评等多种形式,确保党委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坚决防止图形式、走过场的现象发生。各级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不定期的检查通报情况,调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参与党务公开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通过召开党务公开工作推进会、参观交流等形式,使党委的安排部署落到实处。

党务工作意见范文第3篇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政务中心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的有效探索,也是推进政务公开、规范行政权力运行的重要平台,直接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重要窗口。搞好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建立规范、高效、便捷、透明的行政审批运行方式,有利于规范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营造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和经济发展环境;有利于克服行政权力越位、缺位、不到位等现象,加快推进职能转变。近年来,县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改善政务服务环境,促进科学、和谐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目前仍存在个别部门对进驻政务大厅的窗口重视程度不够该进的行政审批和服务项目长期拖延不进;对办事窗口的授权不够充分,办事窗口现场办结率低;以及部分工作人员不能完全满足规范化服务的要求等问题。各部门、单位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认识统一到县委、县的决策上来,大力支持和配合政务服务中心工作,真正使政务服务中心成为为社会提供服务的综合平台,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政务服务网络体系。

二、规范管理,进一步完善政务服务工作的运行机制

一)规范事项进厅。认真执行《县人民关于保留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的决定》民政发[]229号)和《县人民办公室关于保留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和备案制管理项目的通知》民政办发[]259号)未列入保留的行政审批目录的一律不得再审批。各部门清理后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和服务项目,要严格按照应进必进的原则,将行政审批事项和服务事项全部纳入政务大厅集中受理、办理。因特殊情况需要暂缓或不能纳入政务中心集中受理和办理的必须说明原因,书面申报县同意。凡纳入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受理、办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和服务事项,相关部门(单位)一律不得在本机关或政务服务中心以外的其他场所受理、办理,不得擅自撤出政务服务中心。部门的行政审批职能由多个股室(含下属单位)承担的要归并到一个股室并入驻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

二)规范审批程序。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的办理一律到政务大厅所在服务窗口提交申请,由窗口工作人员直接受理。窗口工作人员根据申请人提交的申报事项及材料进行初步审查,按即办件、承诺件、联办件、补办件、上报件、退回件进行分类,并向申请人出具《县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受理通知书》通知书应明确承诺办结时限、收费标准等相关信息。属于转报、上报的事项,窗口受理后向申请人承诺上报时限,并尽快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系,负责全过程办理;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明文规定需单位法定代表人签字的由窗口派专人按时办理签字手续,不得麻烦申请人;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环节的重大审批项目,由政务服务中心牵头组织相关职能部门按“联合踏勘、联合办公、集中办理”原则统一协调,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凡进入“绿色通道”审批项目,要按照从简从快、一次告知、限时办理、联审联办、最低标准、超时默认和责任追究的原则,及时为招商引资企业办理各种手续,确保项目审批无障碍运行。

三)加强人员管理。各部门选派的2名窗口工作人员必须是熟悉行政审批工作、业务能力强的编职工,并保持相对稳定,窗口工作未满一年不得更换。政务中心要加强对窗口工作人员的考核,及时将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结果和平时考勤情况反馈给原单位,作为年度评选先进的重要依据。对不能胜任工作或发现有违纪违规行为的窗口工作人员,政务服务中心要及时将其退回原单位,原单位应立即派人补岗,对因有违纪违规行为被退回的人员,要严肃处理。各部门要针对窗口工作人员较长时间不在机关工作的实际,加强管理的同时,从政治上、生活上给予更多的关心。

四)严格收费监管。凡进驻政务大厅的窗口办理行政审批事项应该收取费用的要严格执行收费管理规定,并由县信用联社设在政务服务中心的收费窗口代收,存入财政专户,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收费和搭车收费。未入驻政务大厅的其它行政单位和有行政职能的事业性收费也要按要求一律到县政务服务中心的收费窗口统一交纳,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

五)强化招投标交易监督管理。政务中心要配合县监察局加强对全县建设工程招投标、土地招拍挂、采购工作的监督管理严格招投标程序,切实增强招投标行为的透明度。城建、财政、国土等招投标工作主管部门要与政务中心加强沟通和协调,搞好对接,做到属县级管理和省市下放的招投标项目和业务应进俱进,纳入县政务中心统一管理,统一运行。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招标当事人、投标当事人、监管部门、专家评委、招投标工作人员的行为,逐步实现招投标交易工作的信息化,使招投标交易更加公开化、透明化。

六)提升信息公开工作。各乡镇、各部门、单位要按照《县信息公开实施意见》要求把信息公开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长抓不懈,明确一位分管领导为信息公开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同时要安排1至2名同志具体从事该项工作,固定的场所及时、主动公开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信息,并定期完善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确保操作简便明了利于查询。切实提高机关办事效率和行政行为的透明度,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继续完善信息公开监督、评议制度,将评议监督工作常规化、日常化;加大信息公开咨询服务和宣传普及力度,提高公众对信息公开的认知度,为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信息提供完整、详细的资料。

三、强化保障,进一步激发政务服务工作活力

一)强化部门职责。相关部门要把设在政务服务中心的窗口作为联系基层和群众、改进机关作风、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场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大对政务中心的支持配合力度。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分管领导要定期研究解决窗口工作中存在问题,要通过书面授权等形式向政务大厅窗口下放审批权限,增强窗口办事能力,政务大厅各部门窗口要严格执行工作日无缺位制度,国家法定的工作日内,必须严格做到全日对外办公,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停止或拖延对外办公。

党务工作意见范文第4篇

“为民服务、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区创新三个机制,构建三个体系,积极推行在职党员“双重管理”“两个三”模式,着力搭建在职党员为民服务新平台,形成了党员受教育、居民得实惠、党建添活力的综合效应。被命名为首批“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火炬路社区被命名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

一是创新管理服务机制,努力构建在职党员进社区发挥作用的制度体系。结合区情实际,建立了“一证四卡”制度,即在职党员持单位党组织开具的报到证,在职党员信息卡、服务承诺卡、活动写实登记卡、评议情况反馈卡。辖区2600多名在职党员积极到社区党组织报到,社区党组织逐人建档,并定期向单位党组织反馈在职党员在社区发挥作用情况。同时,社区党组织按照“量力而行、发挥特长”的原则,将在职党员分类编组,经常组织他们参加“小型、多样、经常”的主题实践活动,有效强化了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扩大了工作覆盖面,增强了凝聚力和影响力,也使党员在实践过程中锤炼党性、提升能力、树立形象,实现了由“被动应付”向“主动参与”的转变,由“旁观者”向“主人翁”的转变,成为社区党建工作的生力军。全区20多名区级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到居住地社区报到,积极开展服务承诺,主动参与扶贫帮困、民事调解、环境治理等社区公益性活动。

二是创新监督评价机制,努力构建在职党员发挥作用的服务体系。实行公开承诺服务内容、公开评议结果;接收单位党员和社区党员评议;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互通在职党员在社区和单位表现情况的“两公开双评议双反馈”机制,进一步强化了对党员在社区发挥作用的监督考核,把党组织和社区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党员发挥作用的重要标准。去年社区在职党员承诺事项5000多件,履诺率达100%。坚持平时检查考核与定期考核评价相结合,每年“七一”前夕,社区党组织结合“民主双评”活动,召开居民代表、驻社区“两代表一委员”参加的测评大会,对在职党员在社区表现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同时向单位党组织反馈,评议结果在单位社区同时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单位党组织结合社区党组织反馈意见,组织党员进行认真评议,将评议结果纳入党员个人年度目标考核,作为提拔使用、职务晋升、评优树模的重要依据。去年在社区民主评议中,满意度较高的100多名在职党员,经社区反馈后,被单位党组织评为优秀党员。

三是创新双向联动机制,努力构建在职党员双重管理的长效体系。不断拓宽管理渠道,延伸管理范围,实行“单位+社区”双向联动模式,使党员主动把自己“八小时以外”表现情况、参加社区建设情况和“生活圈”、“社交圈”置于党员群众的监督之下。建立区委组织部牵头主抓、街道党工委组织协调、单位和社区党组织具体实施的工作格局,明确责任主体,分工负责,上下联动,统筹推进。把在职党员双向共管纳入党建目标责任制考核,实行整改通知书制度,先后对工作不力的2个基层党组织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以党建联席会、社区议事会、党员服务中心(“两会一中心”)为基础,整合社区党建资源,建立在职党员管理联络站,由单位和社区分别确定联络员,协助党组织加强对在职党员的管理和监督,进一步完善管理网络。同时,坚持联动跟踪督办制度,对全区重点工作,单位和社区党组织双向联动,双向反馈,联合督办,促进落实。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广大在职党员踊跃参加社区党组织开展的创建“和谐家园”主题活动,累计参与2000多人次;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在职党员积极参与“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充分发挥在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实行党员双重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又将范围和层面进一步向机关干部拓展和延伸,在全区开展“干部进社区、奉献双岗位”活动。目前,700多名机关干部按要求在居住地社区为居民群众提供就业信息、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参与维护治安、改善环境、结对帮困等活动,使社区建设在创新中不断发展,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了和谐稳定的良好氛围。

党务工作意见范文第5篇

认真落实中央文件精神,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核心任务进一步强化服务理念、明确服务重点、创新服务载体、完善服务机制,有效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建设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服务,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切实推动基层党组织提高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的整体成效,不断凝聚起推动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奋力开启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新征程。

二、目标任务

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要以夯实基础为前提,以解决群众诉求为重点,以群众满意为标尺,突出问题导向,按照“小问题不出支部、大问题不出党委”的履职目标要求,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在服务群众方面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打造以“政治素质能力强、服务群众能力强、科学发展能力强、维护稳定能力强、组织建设能力强”为特征的服务型党组织书记,扎实推进服务体系、服务队伍、服务阵地、服务载体、服务机制建设,努力打通党群干群关系“最后一公里”,使党员干部让人民群众更可信、更可亲、更可敬、更满意,将党建工作成效落实到基层“末梢神经”。

三、教育培训

着眼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创新村党组织书记教育培训工作,大力提高村党组织书记的政治素质、领富能力和协调本领。

1、加强经常性教育。根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本着“丰富内容、改进形式、拓宽渠道”的原则,积极探索并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培训制度,建立教育培训管理的长效机制,努力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党组织;积极引导村党组织书记认真学习政治理论,把涉农政策法规、农村实用技术作为经常性教育培训的重点内容;进一步强化对农村党组织书记集“办班讲学—规划述评—素质答辩”于一体的“链接式”培训,充分运用好电化教育手段,尝试利用广播电视、信息网络等媒介,拓展经常性教育培训途径,着力提高村党组织书记的政治素质、领富能力和协调本领。

2、深入实施“素质工程”。落实分级培训工作责任,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坚持做好每年对村党组织书记普遍进行的一次轮训,培训时间不少5天,培训经费由镇财政列支,党费重点支持。以全面实施“农村万名党员大培训工程”为切入点,积极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培训、储备人才;积极鼓励村党组织书记参加正规化学历教育。

3、改善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结构。着眼于选拔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人,运用“两推一选”的办法,积极做好村党组织书记选拔配备工作。不断改革和创新村干部的选拔任用制度,进一步扩大选人视野,拓宽选人渠道,注重从优秀大学毕业生、经商能人、回乡青年以及退伍军人的党员中选拔村党组织书记,还可以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机关干部到村任职等方法,努力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群众信得过的优秀党员充实到农村基层党组织中来。坚持多措并举,协调联动,大力整顿农村后进党组织,对于经多次整顿治理仍长期处于后进状态的村,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党组织书记,确保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规范管理

1、任免备案。镇党委负责村党组织书记的日常管理,建立专职村干部人事档案,实行一人一档,动态管理。

2、目标管理。探索建立并推行村党组织书记任期目标承诺制,向党员群众公开承诺任期目标和年度工作目标,接受党员群众监督。逐步建立村党组织书记“双述双评”制度,每年年底分别向镇党委和村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述职,接受上级党委和党员群众评议,目标完成情况、评议结果及时向党员和群众公开。

3、民主监督。抓住“选、育、管”三个主要环节,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作风建设,建立健全村党组织书记监督管理制度。坚持村“三委”联席会议、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制度,集体决定村内重大事项。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落实村务公开。建立主要村干部年度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审计制度,审计结果向村民公示。

4、后备培养。注重在工作实践中发现、培养和锻炼干部,为后备干部脱颖而出创造一个良好环境,条件成熟的,及时选拔到村级领导岗位。努力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后备干部队伍,逐步解决农村党组织后继乏人问题。

五、考核激励

加强对村干部的管理和监督,严格考核、明确奖惩,形成以新农村建设成果论优劣、定奖惩的正确导向和用人机制。严格落实《村干部百分联酬责任制》,年终由镇党委、政府进行考核,对没有完成任务目标的村党组织书记实行工资待遇和岗位双重问责。考核方式采取个人述职、党员和群众评议、组织考察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考核结果在全镇排位。村党组织书记个人按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评定档次,不称职的要及时进行组织调整。

六、组织领导

1.落实领导责任。各村级党组织要认真落实“七带头、七严格”要求,推动党组织书记切实履行抓教育实践活动的“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大对党组织尤其是党组织书记履行抓党建工作职责的检查考核力度,将加“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情况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