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学习计划

初中学习计划范文精选

初中学习计划

初中学习计划范文第1篇

一、造成分化的原因

(一)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笔者对四处初中的抽样调查表明,284名被调查学生中,对学习数学有兴趣的占51%,其中有直接兴趣的47人,占15%;有间接兴趣的85人,占30%;原来不感兴趣,后因更换老师等原因而产主兴趣的17人,占6%;对数学不感兴趣或兴趣软弱的占49%,其中直接不感兴趣的20人,占7%,原来有兴趣,后来兴趣减退的118人,占42%。调查中还发现,学习数学兴趣比较淡薄的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也比较差,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

学习意志是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学习活动总是与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相联系的,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教师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在中小衔接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性强,有的学生适应性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二)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

相比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三)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要求。

初二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而初二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除了年龄特征因素以外,更重要的是教师没有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性。

二、减少学习分化的教学对策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数学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创设一个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发挥趣味数学的作用;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等等。

(二)教会学生学习

有一部分后进生在数学上费工夫不少,但学习成绩总不理想,这是学习不适应性的重要表现之一。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另一方面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心理辅导。

“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要针对后进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不适应数学学习的问题,从初一代数教学开始就加强抽象逻辑能力训练,始终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到了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奠定较好的基础。

初中学习计划范文第2篇

1.结合信息技术进行初中化学教学改革有利于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方式当中,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就是教材中的文字、表格、图片以及老师的讲解和讲解过程中的板书演示,渠道单一且方式单调,根本无法适应身处于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时期的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更无法培养出符合时代特征的新型人才.若结合网络环境进行初中化学教学改革,将网络信息技术融入到初中化学教学当中,就能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来源得到空前的拓展,学习形式也可以由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变为空中课堂、远程教学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通过这样的改革使学生学习化学的思想不再囿于课本和课堂当中,其个性发展的需求也得到了满足.

2.结合信息技术进行初中化学教学改革有利于彰显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结合信息技术进行初中化学教学改革,将网络信息技术融入到初中化学教学当中,可以使教师完成由“课堂主导者”到“学习引导者”的角色转化,使得学生的主体性自然而然的就彰显出来.此外,将网络信息技术融入到初中化学教学当中,教学方式是新颖的,教学内容更是与时俱进的,也正因如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二、结合信息技术进行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策略

1.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模拟真实的化学实验场景,让学生切实感受化学的魅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依托的科学,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演示实验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初中化学实验的操作不能落到实处.第一、由于初中生刚刚接触化学,进行化学实验操作一般来说都是很不规范的,并且许多化学成分都是存在毒性的,若稍有不慎就会酿成大祸.第二、一般来说初中的化学实验室的设备并不是很完善,一些较为复杂的化学实验无法在实验室中完成,这就使得学生应当从实验中了解的知识因设备条件的限制而无处了解.也正因这种种条件的限制,学生原本对于化学及其实验的好奇、兴致,一来二去的就被磨灭了.然而,当网络信息技术融入到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以后,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模拟真实化学实验场景,或是通过二维或三维的图像、动画进行模拟,或是利用多媒体播放实验录像,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们把教材上的相关概念转化成在实验中观看到直观形象,从而使学生们切实感受到化学的魅力.例如在做浓H2SO4稀释实验时,对实验中关键性的观察点———温度计读数的变化,通过投影技术进行扩大,使验证性实验的验证更具科学性.再比如,在研究“分子的特性”时,在做完《等体积水与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两体积之和》的实验后,用投影仪演示:水分子与酒精分子用不同颜色的小球表示,水与酒精混合后,两种分子彼此挤占了对方分子间的空隙,以致总体积小于二者体积之和,从而得出“分子间有空隙”的结论.整个过程相当直观,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也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供了条件.通过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模拟真实的化学实验场景不仅在安全的基础上突破现实条件的限制,而且更能增长学生们的见识、充实学生们的知识,一举两得.

2.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使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与生活紧密相连,与时代共同进步

初中学习计划范文第3篇

我国正在加速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在这个进程中,中小学实现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的一个重要表示。在基础教育领域将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教学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全面提高中小学迎接21世纪挑战的能力。

中学化学是联系实际,考察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推理能力的重要自然学科之一。因此根据目前的要求和实际教学中的体会,我在教育改革中进行了大量的尝试,从开始的幻灯片的制作,到教学课件的制作,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和新软件的出现,为我们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提供了机会。我校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全国实验校,在这个前提下,学校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购买大量的硬件,在整合这一新兴技术做了些尝试。下面仅将我个人的一点认识和做法提供给大家:

一、信息技术为我们创造了条件,将它应用于化学实验教学中也是可行的。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之一,重视实验是每个老师和同学的共识。目的是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造思维能力,有能短时高效,体现教学三高(即高质量、高效率、高密度)。因此,我根据学科特点,利用Authorware软件的功能制作了有关化学实验的整合课件。课件主要分为实验问题、实验仪器组装、过程分析、合理组装及留言簿等几部分。

实验问题部分概念的检验多是通过客观题来考察的。根据在教学中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给学生多个选项,学生必须掌握非常严密的知识,认真做答才能通过,在这种题的解答中使学生了解科学的严密性,让学生周密思考之后填上所选的选项,若正确就能得到相应的提示并给以肯定,继续下一题,使学生有成功的感觉;若不正确则给以鼓励,要继续努力,若是还不行,可双击相关内容,看有关的提示或者可以看以下合理答案,使学生达到自学目的。这样就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本课件考察学生严密的思维方式,使其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

仪器组装部分实验事端连动手动脑能力的最佳途径。仪器组装应该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的,但是在实验室中操作,作为一个老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而且学生在组装中可能将不正确的认为是正确的,若是想要同学们看下一他的组装是否正确,有时其他同学无法看清,无法为其找出错误,而且在实验室中仪器易碎,这也是一个浪费,通过信息技术,学生可以任意组装,若不正确可随时重装,其他同学还可以为其找出错误的原因,与其进行交流、讨论。若是自学还可以看到正确的答案和合理的结实后,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合理解释部分自主学习需要相关的资源和产找知识的能力。本部分是为使用本软件自学的同学设计的。在自学中,不能将仪器拖于正确的位置时,可以使用合理答案,本软件中有详细答案或详尽的分析。通过本课件的制作,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查找学习资源和合理利用学习资源能力,对巩固学生的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有重要的作用,也有重要的作用,同时真正做到人机互动,增强我要学的思想意识。

知识反馈部分知识反馈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既可以让教师知道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掌握的情况,可以让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老师给予回答。本课件最后一部分为同学设计了留言簿,让每个同学将自己的想法留给教师,将课堂教学延续到课外,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使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课件的制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时空。使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课件的制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即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理解能力与批判力、动用信息、融入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明显突出了教师是课程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设计者和评价者,这是利用信息技术摆脱传统教学的关键,只有教师的角色变了,才可以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起点找对了。

根据教学中的不同要求和不同目的,使用不同的教学课件。在课程整合中,我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利用Frontpage软件制作了网页,主要内容是有关化学与生活相关的知识。这些知识是课本中不太常见或解释不多的内容,制作网页是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在利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了本学科的知识,达到了教学大纲中"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中去"的要求。

搜集资料是课件制作过程的重点知识的获得需要量的积累,课件制作也是如此。本网络课件的素材是以《中学生理化报》中化学版中的第四版"高中化学科普内容"为主要素材,将内容按类别分类制成网页。平时我将每期相关的内容分门别类的输入计算机。另一个参考素材是以《高中双综合-能力培养与测试》--(化学)。由于课件是处于制作初期,目前课件的制作还只有"环境及环境问题"方面内容。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其他污染、环境监测及环境的治理等。在以后的课件制作过程中。我将陆续把"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化学与生命及人体健康";"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战争"等融入其中。在这些内容中分别有相关的"背景资料"、"综合分析"、"典型例题解析"等等。

制作合适于高中学生学习的网页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学习者提供了广阔的获取知识的地方,但网络资源是比较专业的知识,学生无法直接系统地获取知识,需要进一步归纳总结,但目前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还相对不足,需要教师的知道。因此,我们制作网页还可以根据内容适当做一些解释,并可以以试题的形式出现。比较而言相关网站的资料范围太广,不利于学生查找,因此在制作过程中,力求达到如下几点要求:

课程教学要任务化。任务化就是在教学设计中把课程内容设计成一个或若干个学生在一定情境下完成的具体任务,通过完成具体任务来达到教学目标。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以试题的形式出现,让学生有目的的去查找所需要的内容。在最短时间达到学习的目的;在制作过程中力求以选择或填空的形式出现。

课程教学中力求探讨化。探讨化是组织学生对学习资源进行分组讨论,找出事物的性质、规律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形式意义构建的一种模式。在此课件制作过程中,将学生搜集的学习资源通过多媒体教学网公布给学生,并在教学网上进行讨论,让他们发生自己的看法和对知识的理解。所以在制作过程中特意特作了对相关知识的聊天室,如水污染应如何预防、污染源的治理、污染物质的检测等问题。

初中学习计划范文第4篇

1、有利于提高化学实验的教学效果

由于化学教学过程中包含很多有污染、有危险的实验,教师可用信息手段向学生展示这些实验,既安全无害,又方便学生理解。对于一些无法在课堂演示的实验,例如将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会导致硫酸飞溅的结果,教师可以利用动画模拟出来,通过图像和声音的结合让学生对这类错误操作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传统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坐在后排的学生根本看不清教师在讲台上做的实验现象,利用投影仪就可以将其放大在屏幕上,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2、有利于突破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难点

由于化学教学中的许多内容都很抽象,且不少知识无法一一向学生再现实验过程,这使得教师只能通过口头实验或纸上实验来传授知识,而这些内容就成为了学生学习初中化学的重难点。学生普遍觉得实验仪器和实验现象难以记住,化学知识枯燥无味,如果能够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建立虚拟实验室作为教学平台,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求知欲,帮助他们突破化学知识中的重难点。

二、信息技术运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现状

1、相关的硬软件设备极度缺乏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需要大量的电脑设备提供硬件支持,但在实际情况中,许多学校都极度缺乏计算机设备,甚至部分农村学校连一台电脑也无法提供。还有些学校尽管安装了电脑,但缺乏相应的整合资源,也使得计算机设备形同虚设,根本无法开展教学整合。另外,相应的初中化学教学软件也有所缺失。虽然当前的辅助化学教学软件丰富多样,但真正能够适合系统教学的精品软件却依然缺乏,这就使得教学整合无法有效开展。

2、教师的应用能力不够且存在认识误区

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应用整合除了要求教师具备较好的化学专业知识以外,还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为了应付省事,直接下载现成网络课件授课,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还有部分教师利用信用技术容量大且省时省力等特点,快节奏的播放式授课,弄得学生一节课下来眼花缭乱、不知所云。不仅如此,这种刻意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还会忽略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动手能力差等问题。

3、学生过分依赖信息技术

许多学生借助互联网方便快捷、信息量大等特点,遇到疑难问题,不假思索就在网上寻找答案,使得自己缺乏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利用信息技术授课容易使得学生机械地看和听,无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甚至部分学生认为不用听课,只需把课件拷贝即可。

三、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1、注重信息技术的学习

信息技术作为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差别很大。有些教师不会修改课件,直接下载网络课件进行授课,完全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教学风格;有的教师自己制作的课件有问题,不能正常播放,影响教学;有的教师不能灵活运用软件处理资料等等。对此,教师应该进一步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

2、利用信息技术创造问题情境

由于信心技术包含文字、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如果能够将这些信息连接起来展示给学生,其形象生动的内容势必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例如在讲“氯气的性质”这一内容时,首先可以讲述某厂氯气泄漏并爆炸的新闻报道,在课件中展示相关的图片和文字,并提出问题:消防人员利用了氯气的哪些化学性质去处理泄露的氯气的?这样能够让学生迅速从图片和文字中找到答案并投入到整节课堂中去。

3、通过改变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初中学习计划范文第5篇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笔者对区域内34所初中的实验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以下不足。

1.教育理念落后,低估实验教学的价值

从与教师的座谈中笔者发现,大多数教师严重低估了实验教学的价值。很多教师认为:“实验就是搞搞气氛,激发兴趣”“亲身实验有助于知识点的记忆”“不做实验成绩也不差”“刷题可以弥补探究实验的不足”等等。可以看出,许多教师的课程理念还较陈旧,对实验教学的功能认识不足,往往更重视纸笔测试的结果,忽视了学生人格的完善与发展。如图1所示,对初三毕业生的调查显示,在整个学年的学习过程中,绝大多数学生对“科学探究”没有足够的理解,这与教师的实验教学理念及教学行为不无关系。“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做科学’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化学实验教学的发展可以看出:在实验技能的要求上,经历了从掌握实验基本操作和完成常规实验,向体现科学探究的综合运用转变;在实验思维和方法上,从只注重观察、陈述、分析,到倡导具有高阶化学思维的创新设计及应用;在学科品格上,从培养基本的实验习惯到发展科学精神与品质。显然,由于教师对实验教学功能的认识不足,《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各类实验及探究活动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展。教材及《课程标准》建议的课外实验更是处于“鸡肋”地位,组织开设率仅为5%左右。

2.功利化教学,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

本区域的所有学校都配备有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备,为教学带来方便的同时,助长了部分教师的惰性。一些教师在“不影响成绩”的思想指引下,逐渐放松要求,把做实验变为“讲实验”,如图2所示,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教师处理实验的最多方式仍是播放视频。教师组织学生观看视频,记录相关知识点,“轻松”完成实验教学。在参与调查的112名教师中,所有教师均使用过多媒体播放实验视频,对于教材规定的学生分组实验,仅有极少数教师能够完成。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过分依赖,忽略了学生实验技能的养成以及学生在亲身实验的过程中对终身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3.压缩教学时间,擅自更改课程计划

本区域共有34所初中,均能按照国家规定每周安排3课时的化学课(部分学校还酌情增加1课时~2课时的自习或辅导)。由于化学课只在九年级开设,为保证充足的中考备考时间,新授课的教学通常从九月初开始至次年的三月末结束。如果教师按要求完成全部教学内容(包括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及巩固练习和达标检测,每周至少需要5课时~6课时。另外,运动会、艺术节、社会实践等活动以及各类考试占用场地等还会与教学时间发生冲突。因此,部分学校及教师为了“省时间”,滥用手中的课程权力,于是出现了“分组实验变成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变成播放视频”等现象。实验的完成率相对较低(见表1和表2)。这种教学安排不但浪费了“双高普九”的资源与成果,还剥夺了学生主动形成实验探究能力、创新意识、科学精神等核心素养的权利。在2019年市一模考试中,“为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收集氧气时为什么要采用排水法”,该问题的难度系数竟达到0.4。有近80%的学生不能给出“收集更纯的氧气,在集气瓶中留少量水”的完整答案。这说明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动手机会不多,没有获得相关操作和思维的提升。

4.实验室容量设施不足,缺少专职实验员

从本区域学校的整体情况看,实验仪器设备配备是比较齐全的,部分涉农中学甚至略好于城区中学。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深入,大部分学校更新了实验设施,除个别新建学校,都设立了专用实验室。但不能否认的是,仍有部分学校因资金、管理等原因造成仪器设备不齐全。这些学校主要产生在市区内办学条件薄弱及偏远的涉农中学。另外,由于有关部门对特殊药品(如浓酸浓碱、易燃易爆品等)的购买限制,部分学校还存在药品储备不足的情况,影响了实验教学的开展。对于一些体量大的学校,如果要进行一次分组实验,药品和仪器的消耗量还是相当大的。调查还显示,一些学校无法进行分组实验的原因还包括实验室数量不足。目前,本区域所有学校都只配备一个实验室,而许多学校初三年级都超过10个班级,很难在1天~2天内完成实验教学,分期进行自然会影响整体的教学进度,导致一些教师在权衡之后选择放弃实验。此外,区域内的所有学校均没有配备专职实验员,部分学校由年老的非专业教师兼任来满足课时不足的状况。无论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都需要教师自己去准备,一些复杂的分组实验常常要花费1天~2天的准备时间,这无疑增加了教师的劳动量,一定程度影响了教师开展实验教学的积极性。部分学校的兼职实验员对药品、器材的名称、摆放位置及数量很不了解,造成“缺仪器药品不能实验”的假象。

二、有效开展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考

1.转变思想,加强培训,走出教学误区

从近几年的中考成绩看,大多数学生尚不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试卷中新素材束手无策,探究题得分率较低。事实证明,教师在复习中的刷题行为,并没有换来成绩的提高。究其原因,刷题培养的是解题能力不是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设计方案、选取材料、控制条件、评价分析等高阶能力的考察,仅靠刷题是不可能达成的。所以,对于教师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要使教师明确以下几点:(1)实验教学也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是实践与探究能力的培养途径,不是可有可无的。坚持实验教学的学校成绩也同样突出。(2)实验是自然科学的标签。实验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得出“结论”,也不仅仅营造学习氛围、培养兴趣,“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这些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都与实验有密切联系。(3)分组实验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自然科学要从兴趣出发,科学发现首先从疑问开始。以高锰酸钾制氧气为例,教材所述的“少量”粉末是不能满足实验需求的,装置漏气是很常见的,剩余物是需要无害化处理的。这些内容没有明确地写在教材上,只有亲身经历才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案。(4)放弃实验,是教育功利化的体现,走捷径的同时首先要走正确的路。

2.优化评价体系,制定实验教学标准

实验教学是强调过程与方法的教学,要重视学生的感受、思维提高。实验教学评价要考察实验教学活动的目标是不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重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个性化以及实验教学的效率如何。笔者所在市从2011年开始施行中考理化实验加试,这是政府督促学校和教师改善实验教学的一种举措。客观地说,实验加试确实让学生有机会走进了实验室,但多年不变的加试内容,学校出现考前突击练习的情况,实验加试一定程度演变成了一种应试。笔者认为实验教学的评价方式也可以是教育督导部门的合格性验收、对学生的纸笔测试、不定期的技能抽查、学生创新实验大赛等。比如在中考命题时,在《课程标准》的框架下,应选取真实的实验过程为素材,适当增加实验探究的分值,使学生获得的实验技能在测试中得到反映,让真正开展实验教学的学校和有真实体验的学生更有优势,以促进师生对化学实验教学的关注。此外,笔者在本区域的实践中,组织骨干教师编制实验指导手册,制订实验教学基本标准,并在每个实验中注明实验改进、注意事项、实验说明与建议,让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有章可循。

3.开展实验技能比赛,促进实验教学能力提升

新课程对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提出要求。教师自我的专业发展需求是培训活动开展的前提。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能力现状与培训目标之间的“差距”认知,可帮助教师建立发展性的内在需求。为此,在区域内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实验技能大赛,教师要在比赛中做好演示实验和改进创新,就必须要保证实验的成功,就需要潜下心来研究实验的细节,这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教师实验教学技能的提升。另外,教师还会将研究成果不自觉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从而使学生受益。一些教师还在技能大赛中展示了前沿的数字化实验,利用信息技术和传感技术对实验探究提供技术支撑。教师对实验教学的创新研究,也必将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笔者认为强调对学生科学素养、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首先要从对教师的培养入手。

4.加强管理和督导,保障较高的实验完成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