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8 17:24:52
传统景观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传统要素;现代园林设计;古典造园艺术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概念萌生于欧洲,1930年代中期以后被引入美国,最初受现代主义艺术的影响,注重对空间的追求,采用强烈、简洁的几何线条表达设计理念。1960年代后进入反思期,开始强调对人的尊重,主张设计要符合人的需求,是人对生态环境的再创作。1970年以后,景观设计理念开始有意摆脱现代主义的简洁、纯粹,或从传统园林中寻回设计语言,或采取多义、复杂、隐喻的方式来发掘景观更深邃的内涵。中国的景观设计概念虽然起步较晚,但是中国传统的造园艺术为现代景观园林设计的发展打下了雄厚的基础。因此,应吸取欧美国家的先进经验,充分利用好我国珍贵的传统造园艺术成就。
1深刻理解传统造园艺术的文化内涵
“天人合一”“君子比德”与“道法自然”的传统哲思,为中国传统园林设计定下了一个主要基调,即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1.1“天人合一”与“君子比德”
“天人合一”是古代中国的朴素宇宙观,其中就包含着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理解和思考,即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是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立足点;“君子比德”是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它将人的道德与自然之美关联起来,提出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著名论断,这可以说是传统园林掇山理水的主要依据和来源。在中国早期的造园活动中,主要就是利用真山真水进行创作,例如汉代的上林苑,就是在陕西西安到咸阳纵横300多km2的地域建造起来的,其中仅水域就包含了渭、泾、沣、涝、橘子、滈、浐、灞8条河流。随着造园思想和技术的成熟,除了具备雄厚财力、物力的皇家园林外,私家园林更注重对山水的模写,即假山的堆砌和池塘的挖掘。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几乎离不开山水的利用和布局。大到皇家园林的真山真水,小到私家园囿的片山勺水,可以说,山水是传统园林的结构和骨架,是必不可少的造园要素。同样,君子比德的美学思想也会应用到园林的植物配置上,比如植物中的松柏,“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被赋予了耐岁寒的道德品格,常常被配置在高山之上,荷花以其“出淤泥而不染”的道德品格,栽植在水塘之中。另外,还有梅、兰、竹、菊,以梅花的孤傲、幽兰的淡雅、翠竹的劲挺、菊花的高洁,被比德君子,配置装点在不同的庭院。根据这些植物不同的习性和内涵,配置在不同的园林区域,共同营造出传统园林高雅的意韵。
1.2“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中国道家文化对人与万物关系的思辨,它提供了人与自然相处的基本方式,这也成了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主流方式,以至于后人逐渐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奉为传统园林设计的最高境界。道法自然,首先是遵循自然形态的本真。在古代造园过程中,主要采取拟写自然的创作手法,园林山水的掇理、植物的配置,甚至建筑材料的选择,都要精心思考它在自然界中本来的状态和面貌,进行概况、模拟和创作,所谓“移天缩地在君怀”,做到心中有山水、有花木、有屋舍,将自然山水提炼到心中,经过再创作模拟出来,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所以在中国传统园林设计中,基本不会出现西方古典园林中那些规整和对称的山水植物设计,对建筑材料的选择,也多以木材和土石为主。
1.3“诗情画意”
“诗情画意”“景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取向,为中国传统园林设计奠定了方向,那就是追求浪漫含蓄的意韵之美。1.3.1楹联题刻。传统园林中处处可见的楹联题刻,本身就是一些点题的优美古诗,既能帮人理解景色的深层内涵,又能让人感到浓浓的诗意和情怀。比如颐和园中几处景点的题名就极富诗意:“云松巢”小院,题名源于李白的诗“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只看小院并不起眼,但看了题名之后,再看小院内外的苍松,让人顿有白云苍狗的隐逸之意。再如“意迟云在”敞厅,匾名源于杜甫诗句:“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看了题名,就让人感觉心绪舒朗,如白云一般随意悠闲。1.3.2植物配置。这种诗意在传统植物配置上也会体现出来,有着极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它几乎不会出现西方园林中那种行植和对植方式,而是“必以虬枝古干,异种奇名,枝叶扶疏,位置疏密;或水边石际,横偃斜披;或一望成林,或孤枝独秀。”比如种梅会讲究疏植,体现那种“疏影横斜水清浅”的孤高之态;种荷则会密植,以营造“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繁华之感。同时,会根据花木的季相特征,杂植和轮植花卉树木,达到日日有花可赏的浪漫目的,“浅深红白宜相间,先后仍须次第栽。我欲四时携酒去,莫教一日不花开!”1.3.3规划布局。传统园林的规划布局,常在遵循自然本真的同时,借鉴山水画的构思进行增删和创作。在山水的掇理上,皇家园林经常采用山环水抱的结构处理,来撷取自然山水最优美最理想的状态,以营造山重水复的意韵。私家园林则倾向于堆叠重重的假山、开凿曲折的水道,缩写自然山水的形态和神韵,步移景换,营造一种曲径通幽的氛围,所谓的“法无定式”,构思设计也是千变万化、各尽其妙。深刻理解了传统造园艺术的文化内涵,在进行园林设计时,可以把握设计的主要基调和方向,遵循“天人合一”的传统哲思,立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结合当地的自然人文条件,因地制宜确定设计主题;遵循“君子比德”的美学思想,有意识地纳入山、水、植物元素,并有引导性地规划和配置,遵循“道法自然”的方式方法,以模山范水为基础,得景随形、借景有因,尽可能在还原自然本真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最高境界。
2巧妙运用传统造景艺术的基本手法
中国传统的造景手法,可归纳为借景、对景、框景、漏景、障景等。
2.1借景
借景是将园外景象引入,并与园内景象相叠合的造园手法,也是中国古典园林最重要的造园手法之一。借景有多种方式: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其原则是“极目所至,俗则屏之,佳则收之”。借景可以沟通园林内外空间,增加园内的空间层次和景观深度,在传统造园艺术中应用广泛。比如颐和园借景西山,就是远借手法典范式的运用:颐和园西边数十里外是山峦迭嶂的西山,起伏舒展的山脊与浩瀚的天际线,被颐和园的设计师巧妙地用作远景,园外秀丽的玉泉山及山上的玉峰塔,更增加了西边景色的层次感,这些充分弥补了园内万寿山低矮平缓的不足。
2.2障景
障景是通过设置山石、照壁和花木等障碍物隐藏景色的造景手法,达到一种先藏后露、欲扬先抑的惊喜效果。比如颐和园东门宫、苑相接处,便采用了障景手法:仁寿殿后面构筑起一带假山,至此看不到自然风光,穿过假山间的曲折道路,豁然开朗,连绵的西山、秀丽的玉泉山、雄浑的万寿山,以及烟波浩淼的昆明湖,一泻千里铺展在眼前,给人一种“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这种欲放先收、欲扬先抑带来的震撼,远比让你直接看到要来得深刻的多。江南园林中对障景的运用极为常见,多是采用一些曲径通幽的手法,同时结合借景、对景、框景等设计手法,创造出回环曲折,带给感受不同的幽雅空间。
2.3框景
框景是有意识地设置框洞式结构,并引导观者在特定位置通过框洞赏景的造景手法。这种手法好像是把真实的自然风景纳入画框之中,带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杜甫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实则是框景效应的最佳写照。
2.4漏景
漏景又称泄景,是透过虚隔物赏景的造景手法。虚隔物最常用的是漏窗,讲究的是隔而不绝、相互渗透,使得刻板的空间变得富有变化、妙趣横生。当然,这些造景手法的运用,都是为景观主题服务的,不可喧宾夺主。主景是设计核心,是空间构图重心,用来体现园林的功能与主题,掇山理水、植物配置、虚实对比、景观层次都是围绕主景进行设计的。因此,必须围绕主景巧妙地运用这些造景手法,达到形与神、景与情、意与境、虚与实、动与静的融合与统一。
3善于撷取传统文化内的中国符号
传统文化内数千年沉淀形成的一些独特的中国符号,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民族色彩,这些符号的运用,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渲染园林景观的城市特色及归属感,在带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或街区,这些符号更是必不可少的。
3.1书法
首先是中国书法,汉字是中国文化最基础的承载,而中国书法作为最典型的中国艺术形式之一,无异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符号。因此,在景观园林设计中,书法的体现和运用,如题名、题刻、诗词楹联,通常让人最能直接理解和感受园林主题和立意的中国符号。
3.2建筑造型与色彩
其次是园林建筑的造型和色彩,园林建筑作为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造型和色彩体现着不同的内涵和地域特征。传统古典建筑的造型通常是坡顶飞檐,并且依据封建等级制度做成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不同的坡顶,以及重檐、单檐不同的飞檐,飞檐的挑出程度也会因地域的不同千变万化。传统古典建筑的色彩通常会使用中国传统的正色,只是依据等级和地域,倾向于不同正色的使用。正色即传统五色体系中的黑、赤、青、白、黄5种颜色,其中,“天地玄黄”,黑色和黄色象征着天与地的颜色,尤其是黄色,象征土地,是居中位的正统颜色,为中和之色,居于诸色之上,被认为是帝王之色,所以园林建筑中的宫殿、坛庙等主要建筑屋顶多用黄色。赤象征吉祥,经常用在皇家园林的建筑中,比如朱红色的柱子、门窗等。由于现存的皇家园林主要在中国北方,所以这些也成了北方园林建筑的色彩特征。而南方主要是私家园林,以江南园林为代表,更强调幽雅别致,所以其建筑色彩更多的是采用青、白、黑诸色,即所谓的青砖黛瓦。当然,现在已经没有什么等级制度的限制,但是传统园林建筑造型色彩的内涵特性,还是需要在园林建筑设计时进行深刻的理解和灵活的运用。
3.3园林植物
再次是园林植物配置上的中国符号。园林植物是园林中最具生命力的组成部分,其配置方式可以说是丰富多彩。传统园林植物的配置方式,主张撷取自然景观中最动人的部分,并在此基础上,讲求内蕴浪漫和诗意。比如桃红柳绿就是典型的植物配置的中国符号。桃柳配置,不仅是因桃花的粉嫩与柳枝的新绿可以相映成趣,更重要的是在中国古代,桃柳都有着浪漫情思的诗意内蕴。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就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的说法,“人面桃花相映红”也是对恋情的比拟和叹息。同样在《诗经》中,有着“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的句子,它表达了一种情思缠绵的常见意象,类似感觉的诗句还有“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一丝杨柳千丝恨,三分春色二分休”。桃花和柳树逐渐成为人们寄托情思的一种载体,“水逐桃花去,春随杨柳归。杨柳何时归,袅袅复依依。”可以说,“桃红柳绿”的植物配置,由内而外散发出一种相得益彰的浪漫和诗意。
3.4寓意造型
另外,还有一些带有象征意义的造型,比如最典型的中国龙造型,寓意吉祥的麒麟造型,寓意长寿的龟鹤造型,寓意江山永固的中国鼎造型,寓意平安的中国瓶造型,这些造型作为典型的中国符号,出现在不同的主题公园中,往往能带给人最形象最直接的震撼和感受。
4结语
中国的景观设计概念虽然起步较晚,但是中国传统的造园艺术为现代景观园林设计的发展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在此背景下,要吸取欧美国家的先进经验,充分利用好我国珍贵的传统造园艺术成就,这些成就有着中国文化的内涵,甚至被视为东方文明的有力象征之一,势必会给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带来源源不断的力量和灵感。中国传统造园艺术和传统元素,是中华文明的珍贵遗传,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蕴藏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和饱满的生命力。好的历史传承,一定是现代的奠基石而不是绊脚石。在汲取传统文化带来的智慧和营养时,一定不可全盘照搬,而是要在探寻传统哲思和审美精髓的同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同时不忘学习现代西方的各种设计思潮,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让现代景观园林设计茁壮成长、欣欣向荣。
参考文献: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宗白华.美学与意境[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4]刘致平.中国居住建筑简史——城市、住宅、园林(二版)[J].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传统景观设计范文第2篇
当今、与时俱进的学习态度由于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在物质生活水平以及精神文化上人们有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人们更多的是追求“居者优有其屋”而不是满足于“居者有其屋”。另一方面在住宅的户型上要求舒适美观的基础上拓展了对住宅的外延周边环境、城市景观、人文环境、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权衡。这就要求了我们具有综合的设计能力,既要知晓历史、了解政治,又要从基本国情出发,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打造属于本土特色文化建设的城市环境,提高人们居住环境和质量的舒适性、安全性以及可持续发展性。成都人好休闲、爱坐茶馆、爱吃火锅、摆龙门阵,每逢周末节日我们都能看到茶楼、农家乐、景区里打牌、烧烤、喝茶的人们络绎不绝。而易园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地居民物质文化精神需求的同时也展示了具有成都特色休闲文化空间增强了人们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它的存在很好地避开了城市规划进程中弊端,立足成都,展示具有西南特色巴蜀文化空间的开放性、包容性及参与性。为了顺应潮流的发展其下属的易园餐饮公司在成都开创了园林食府茶道之先河,创造出具有易园特色的易园食谱,易园茶艺来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文化交流。
2.把握民族的、地域性的文化设计理念
我们有优秀的传统造园理念“小中见大”、“意境之美”、“移步异景”,我们也有优秀的园林作品拙政园、狮子园,所以,在现代的景观设计中,完全可以将这些中国地域文化和造园手法运用到景观设计当中,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园林景观。步入成都易园园林景观中,你就会被主体建筑养正轩吸引。它的存在将园中的水面一分为二,在水体的周围兴建筑、筑亭、依叠石而见长廊;白墙褐色木材的传统建筑,山墙上镶嵌着富有寓意的吉祥图案作为装饰,也吸取了四川民居特色;园内景观植物的栽植也是有一定的讲究的,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经济美观”的原则,采用了具有川派园林、川派盆景的地方特色布置在易园的入口处、转角处以及重要的景观节点处。让人一步入园林就能感受到巴蜀文化特色的韵味。
3.传统文化与城市建设的完美结合
传统与时代是相对而言的,传统的存在是因为时代作为参照物,而时代的发展是基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向前推进的。传统必须要适应时代,而时代也必须要继承传统。谈起西安,我们都能立即想到它的古城文化,大唐芙蓉园、秦始皇陵兵马俑、大雁塔、钟鼓楼;说起成都都会想到少城文化宽窄巷子、青城山、春熙路等等,追其原因就是西安、成都的城市建设都是立足于本城市的传统历史文化,深入挖掘具有该城市的历史文化元素运用到城市文化建设上来,激发人们的文化认同感。而成都作为一座具有2300多年历史古城,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之一,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重地,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易园园林就位于成都市金牛区、金牛乡、金牛村、金牛大道、金泉路八号的金牛坝,与金牛宾馆一墙之隔,占地120余亩。与成都宽窄巷子少城文化景观一起作为成都文化的缩影。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韵味、有涵养的同时具有包容性的城市文化建设才会让人流连忘返。广东、深圳经济发展可喜可贺,但他们毕竟是工业高速发展的产物,城市建设并没有加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在某些方面而言,它是失败的。就像西餐肯德基快餐一样,没有营养只能是充饥。真正有营养的还是我们传统中餐。我们的城市建设也一样,在城市文化景观建设方面,还是要立足于传统文化,打造具有特色的区域性景观,这样的城市建设发展才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
4.传统文化与群众互动、参与性
易园园林集观光、娱乐、餐饮等为一体的文化空间,我很庆幸自己来到了这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历史文化古城的魅力,和一份打造生态园林城市的坚持。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现代的时尚大都市的繁荣,也可以领略到古香古色的传统建筑。
5.总结
传统景观设计范文第3篇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厚根基
从几千年的文明历程看,可以说我国是个并不缺乏道德的国家,不仅有十分悠久的道德传统,而且有非常丰富的道德资源。古人的荣辱观中涉及了如何对待义与利、公与私、美与丑、善与恶、苦与乐、生与死等各种矛盾关系,在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都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基本的参照。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道德文化永远是我们社会道德进步和发展的基础,它所具有的精神感召力和民族凝聚力也是我们民族走向世界的精神支持。“八荣八耻”之中包涵的热爱祖国、辛勤劳动版权所有:、团结互助等道德理念都是我国传统美德的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党的优良作风内在统一
主席曾经高度概括了党的“三大作风”和“两个务必”,还提出了对每个党员的具体要求“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新的历史时期,总书记进一步指出“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两个务必、求真务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永远都是我们党保持生命力的必需。要保持和发扬我们党的优良作风,每个党员、干部头脑中时刻要有仁义廉耻的概念,不能把人民给予的权力当作私有物或谋取私利的砝码,经常对照“八荣八耻”反躬自问在一些大是大非面前,我们的言行是不是立场鲜明、原则坚定?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前,我们能否明辨善恶是非,而不随波逐流,盲从跟风?面对低级庸俗的东西和名利诱惑,我们是不是都能坚决抵制?所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是每个公民的基本道德标准,更是一个领导干部的起码道德修养。版权所有:
传统景观设计范文第4篇
只要人类存在一天,道德良心就会伴随一天。维持一个社会的和谐有序,需要鲜明的价值导向;而一个人的健康发展,也需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荣辱观。荣辱观是对荣与辱的根本看法,是人生观的一个重要方面,荣辱观受一定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传统的影响。在不同的民族或地区,人们对荣与辱的看法不尽相同。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的概括,把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传统美德、党的作风与时代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厚根基
从几千年的文明历程看,可以说我国是个并不缺乏道德的国家,不仅有十分悠久的道德传统,而且有非常丰富的道德资源。古人的荣辱观中涉及了如何对待义与利、公与私、美与丑、善与恶、苦与乐、生与死等各种矛盾关系,在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都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基本的参照。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道德文化永远是我们社会道德进步和发展的基础,它所具有的精神感召力和民族凝聚力也是我们民族走向世界的精神支持。“八荣八耻”之中包涵的热爱祖国、辛勤劳动、团结互助等道德理念都是我国传统美德的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党的优良作风内在统一
主席曾经高度概括了党的“三大作风”和“两个务必”,还提出了对每个党员的具体要求:“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新的历史时期,总书记进一步指出:“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两个务必、求真务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永远都是我们党保持生命力的必需。要保持和发扬我们党的优良作风,每个党员、干部头脑中时刻要有仁义廉耻的概念,不能把人民给予的权力当作私有物或谋取私利的砝码,经常对照“八荣八耻”反躬自问:在一些大是大非面前,我们的言行是不是立场鲜明、原则坚定?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前,我们能否明辨善恶是非,而不随波逐流,盲从跟风?面对低级庸俗的东西和名利诱惑,我们是不是都能坚决抵制?所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是每个公民的基本道德标准,更是一个领导干部的起码道德修养。
传统景观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民间艺术;现代景观设计;融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对精神享受有着更多的需求。现代景观设计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产物,同时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民间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沉淀,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融入,能够彰显传统艺术魅力,在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的基础上,可以为城市景观设计注入新元素,突出城市文化的特色。然而,民间艺术融入现代景观设计中,存在一定的不足,不能充分实现民间艺术与现代景观设计的融合,因而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具有必要性。
一、民间艺术融入现代景观设计的作用
随着现代景观艺术的不断发展,设计者在实际设计活动中有效应用民间艺术具有积极作用。首先,能够满足现代景观设计的功能需求。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相关人员应充分挖掘地域民间艺术,以提取可利用的素材、内涵等,为现代景观设计注入活力。例如:延安人行道旁边放置一些石凳,其侧面雕刻腰鼓、剪纸等诸多具有陕北风韵的民间艺术,既具有实用价值,又具有美感。其次,民间艺术的融入,能够为现代景观设计增添特色。民间艺术是前人民间活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可以为现代景观设计以无穷的魅力。再次,具有衬托环境的作用。例如:在白云山的庙宇景观设计中,有效融入民间艺术,使该庙宇更加别致,吸引众多游客。最后,将民间艺术有效融入现代景观设计中,能够使民间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1]。
二、现代景观设计中民间艺术的融入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景观设计具有必要性,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民间艺术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深刻的内涵,给人们以思想启迪。只有充分将民间艺术融入现代景观设计中,才能实现民间艺术的传承,同时推动现代景观艺术的发展。
1、民间艺术中形的融入
现代景观设计中,对民间艺术的形有融入,注重对形的重构,以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景观小品。形的重构,主要指变形,即现代景观设计根据一定要求,将民间艺术通过局部或整体的变形加以处理,能够增强现代景观设计效果。例如:某景观设计中,充分借鉴东北地区磨盘、碾子等作业设备的形,通过加工,形成独具特色的桌子、椅子,不仅是民间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有效融入,而且能够给人以美感,同时具有实用价值。如此,民间艺术中的形,通过设计者的处理,得以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显现,是对传统民间艺术文化的继承和发展[2]。
2、民间艺术中意的融入
民间艺术文化,既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又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人们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因而具有深意。现代景观设计,应带给人们精神享受和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因而民间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融入,意是必不可少的元素。例如,在城市中,随处可见石狮子,通常全部坐落于大门口、桥头等,应用石狮雕塑,具有一定的深意。传统民间艺术文化中,将石狮称之为镇宅石狮,具有保佑家兴业旺、驱邪平安的作用。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有效将民间艺术中的“意”得以传承,同样具有守护的深意。再如:民间石雕艺术中的鱼与莲花,是连年有余的象征,也表达着人们的美好向往之意。如今,景观设计中,对其形象之意有一定的融入,其意不变。
3、民间艺术中情感的融入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民间艺术“情感”有一定的融入。民间艺术具有丰富的情感,由于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民间文化艺术,因而融入丰富的情感。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设计者从“人性化”角度出发,将设计实现“情景交融”,给现代人们以更多的心灵慰藉。例如:延安火车站广场上的柱形浮雕,将中华民族传统延安精神、革命精神充分注入于浮雕中,不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由此可见,民间艺术文化中丰富的文化底蕴情感,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有一定融入,能够使人们铭记历史,同时实现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3]。
4、现代景观设计对民间艺术的创新
现阶段,我国景观设计以民间艺术为基础,并在基础之上实现创新。民间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深刻的含义,因而后人应对传统民间艺术文化加以传承,以促进民间艺术的创新和发展。现代景观设计对民间艺术进行创新,可以使现代景观与民间艺术更为协调,凸显时代特色。
三、民间艺术融入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不足与发展
1、问题
随着现代景观设计水平的不断提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民间艺术,但仍然存在不足。首先,设计者未能深入挖掘民间艺术文化。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融入民间艺术能够增强景观的吸引力,但倘若盲目融入设计元素,则适得其反。例如:部分地区主题公园景观设计中,未能考虑民间艺术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进而形成视觉反差,是较为失败的应用。其次,民间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融入手法趋于一致性,缺乏创新性。再次,游客故地重游的几率相对较小。究其原因,现代景观设计中,未能给予游人以更大的参与空间。最后,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设计工艺水平较低,难以满足施工精致的要求[4]。
2、发展对策
将民间艺术有效融入现代景观设计中,相关人员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应对。首先,设计人员应充分挖掘民间艺术文化,使之与地区特色及周边环境相符合。由此可见,设计者在进行现代景观设计中,应对景观周边环境有一定了解,进而在实际设计中充分挖掘民间艺术文化,将其应用于现代景观设计中。其次,设计者在实际设计中,应注重对景观元素的创新。充分挖掘具有个性的民间艺术,进而从不同题材、不同角度出发而加以深入挖掘和创新,有助于使现代景观设计更加别具一格。其次,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应注重提高公众的参与度,给受众以回味无穷之感,有助于提升游客二次游的几率。最后,现代景观设计水平应得以提升,以充分彰显民间艺术与现代景观设计融合的艺术魅力。对此,相关部门应加强设计队伍建设,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更好开展景观设计和建造工作,充分体现现代景观设计的价值。
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