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传统景观设计

传统景观设计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传统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传统景观设计

传统景观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传统要素;现代园林设计;古典造园艺术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概念萌生于欧洲,1930年代中期以后被引入美国,最初受现代主义艺术的影响,注重对空间的追求,采用强烈、简洁的几何线条表达设计理念。1960年代后进入反思期,开始强调对人的尊重,主张设计要符合人的需求,是人对生态环境的再创作。1970年以后,景观设计理念开始有意摆脱现代主义的简洁、纯粹,或从传统园林中寻回设计语言,或采取多义、复杂、隐喻的方式来发掘景观更深邃的内涵。中国的景观设计概念虽然起步较晚,但是中国传统的造园艺术为现代景观园林设计的发展打下了雄厚的基础。因此,应吸取欧美国家的先进经验,充分利用好我国珍贵的传统造园艺术成就。

1深刻理解传统造园艺术的文化内涵

“天人合一”“君子比德”与“道法自然”的传统哲思,为中国传统园林设计定下了一个主要基调,即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1.1“天人合一”与“君子比德”

“天人合一”是古代中国的朴素宇宙观,其中就包含着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理解和思考,即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是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立足点;“君子比德”是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它将人的道德与自然之美关联起来,提出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著名论断,这可以说是传统园林掇山理水的主要依据和来源。在中国早期的造园活动中,主要就是利用真山真水进行创作,例如汉代的上林苑,就是在陕西西安到咸阳纵横300多km2的地域建造起来的,其中仅水域就包含了渭、泾、沣、涝、橘子、滈、浐、灞8条河流。随着造园思想和技术的成熟,除了具备雄厚财力、物力的皇家园林外,私家园林更注重对山水的模写,即假山的堆砌和池塘的挖掘。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几乎离不开山水的利用和布局。大到皇家园林的真山真水,小到私家园囿的片山勺水,可以说,山水是传统园林的结构和骨架,是必不可少的造园要素。同样,君子比德的美学思想也会应用到园林的植物配置上,比如植物中的松柏,“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被赋予了耐岁寒的道德品格,常常被配置在高山之上,荷花以其“出淤泥而不染”的道德品格,栽植在水塘之中。另外,还有梅、兰、竹、菊,以梅花的孤傲、幽兰的淡雅、翠竹的劲挺、菊花的高洁,被比德君子,配置装点在不同的庭院。根据这些植物不同的习性和内涵,配置在不同的园林区域,共同营造出传统园林高雅的意韵。

1.2“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中国道家文化对人与万物关系的思辨,它提供了人与自然相处的基本方式,这也成了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主流方式,以至于后人逐渐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奉为传统园林设计的最高境界。道法自然,首先是遵循自然形态的本真。在古代造园过程中,主要采取拟写自然的创作手法,园林山水的掇理、植物的配置,甚至建筑材料的选择,都要精心思考它在自然界中本来的状态和面貌,进行概况、模拟和创作,所谓“移天缩地在君怀”,做到心中有山水、有花木、有屋舍,将自然山水提炼到心中,经过再创作模拟出来,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所以在中国传统园林设计中,基本不会出现西方古典园林中那些规整和对称的山水植物设计,对建筑材料的选择,也多以木材和土石为主。

1.3“诗情画意”

“诗情画意”“景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取向,为中国传统园林设计奠定了方向,那就是追求浪漫含蓄的意韵之美。1.3.1楹联题刻。传统园林中处处可见的楹联题刻,本身就是一些点题的优美古诗,既能帮人理解景色的深层内涵,又能让人感到浓浓的诗意和情怀。比如颐和园中几处景点的题名就极富诗意:“云松巢”小院,题名源于李白的诗“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只看小院并不起眼,但看了题名之后,再看小院内外的苍松,让人顿有白云苍狗的隐逸之意。再如“意迟云在”敞厅,匾名源于杜甫诗句:“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看了题名,就让人感觉心绪舒朗,如白云一般随意悠闲。1.3.2植物配置。这种诗意在传统植物配置上也会体现出来,有着极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它几乎不会出现西方园林中那种行植和对植方式,而是“必以虬枝古干,异种奇名,枝叶扶疏,位置疏密;或水边石际,横偃斜披;或一望成林,或孤枝独秀。”比如种梅会讲究疏植,体现那种“疏影横斜水清浅”的孤高之态;种荷则会密植,以营造“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繁华之感。同时,会根据花木的季相特征,杂植和轮植花卉树木,达到日日有花可赏的浪漫目的,“浅深红白宜相间,先后仍须次第栽。我欲四时携酒去,莫教一日不花开!”1.3.3规划布局。传统园林的规划布局,常在遵循自然本真的同时,借鉴山水画的构思进行增删和创作。在山水的掇理上,皇家园林经常采用山环水抱的结构处理,来撷取自然山水最优美最理想的状态,以营造山重水复的意韵。私家园林则倾向于堆叠重重的假山、开凿曲折的水道,缩写自然山水的形态和神韵,步移景换,营造一种曲径通幽的氛围,所谓的“法无定式”,构思设计也是千变万化、各尽其妙。深刻理解了传统造园艺术的文化内涵,在进行园林设计时,可以把握设计的主要基调和方向,遵循“天人合一”的传统哲思,立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结合当地的自然人文条件,因地制宜确定设计主题;遵循“君子比德”的美学思想,有意识地纳入山、水、植物元素,并有引导性地规划和配置,遵循“道法自然”的方式方法,以模山范水为基础,得景随形、借景有因,尽可能在还原自然本真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最高境界。

2巧妙运用传统造景艺术的基本手法

中国传统的造景手法,可归纳为借景、对景、框景、漏景、障景等。

2.1借景

借景是将园外景象引入,并与园内景象相叠合的造园手法,也是中国古典园林最重要的造园手法之一。借景有多种方式: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其原则是“极目所至,俗则屏之,佳则收之”。借景可以沟通园林内外空间,增加园内的空间层次和景观深度,在传统造园艺术中应用广泛。比如颐和园借景西山,就是远借手法典范式的运用:颐和园西边数十里外是山峦迭嶂的西山,起伏舒展的山脊与浩瀚的天际线,被颐和园的设计师巧妙地用作远景,园外秀丽的玉泉山及山上的玉峰塔,更增加了西边景色的层次感,这些充分弥补了园内万寿山低矮平缓的不足。

2.2障景

障景是通过设置山石、照壁和花木等障碍物隐藏景色的造景手法,达到一种先藏后露、欲扬先抑的惊喜效果。比如颐和园东门宫、苑相接处,便采用了障景手法:仁寿殿后面构筑起一带假山,至此看不到自然风光,穿过假山间的曲折道路,豁然开朗,连绵的西山、秀丽的玉泉山、雄浑的万寿山,以及烟波浩淼的昆明湖,一泻千里铺展在眼前,给人一种“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这种欲放先收、欲扬先抑带来的震撼,远比让你直接看到要来得深刻的多。江南园林中对障景的运用极为常见,多是采用一些曲径通幽的手法,同时结合借景、对景、框景等设计手法,创造出回环曲折,带给感受不同的幽雅空间。

2.3框景

框景是有意识地设置框洞式结构,并引导观者在特定位置通过框洞赏景的造景手法。这种手法好像是把真实的自然风景纳入画框之中,带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杜甫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实则是框景效应的最佳写照。

2.4漏景

漏景又称泄景,是透过虚隔物赏景的造景手法。虚隔物最常用的是漏窗,讲究的是隔而不绝、相互渗透,使得刻板的空间变得富有变化、妙趣横生。当然,这些造景手法的运用,都是为景观主题服务的,不可喧宾夺主。主景是设计核心,是空间构图重心,用来体现园林的功能与主题,掇山理水、植物配置、虚实对比、景观层次都是围绕主景进行设计的。因此,必须围绕主景巧妙地运用这些造景手法,达到形与神、景与情、意与境、虚与实、动与静的融合与统一。

3善于撷取传统文化内的中国符号

传统文化内数千年沉淀形成的一些独特的中国符号,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民族色彩,这些符号的运用,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渲染园林景观的城市特色及归属感,在带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或街区,这些符号更是必不可少的。

3.1书法

首先是中国书法,汉字是中国文化最基础的承载,而中国书法作为最典型的中国艺术形式之一,无异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符号。因此,在景观园林设计中,书法的体现和运用,如题名、题刻、诗词楹联,通常让人最能直接理解和感受园林主题和立意的中国符号。

3.2建筑造型与色彩

其次是园林建筑的造型和色彩,园林建筑作为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造型和色彩体现着不同的内涵和地域特征。传统古典建筑的造型通常是坡顶飞檐,并且依据封建等级制度做成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不同的坡顶,以及重檐、单檐不同的飞檐,飞檐的挑出程度也会因地域的不同千变万化。传统古典建筑的色彩通常会使用中国传统的正色,只是依据等级和地域,倾向于不同正色的使用。正色即传统五色体系中的黑、赤、青、白、黄5种颜色,其中,“天地玄黄”,黑色和黄色象征着天与地的颜色,尤其是黄色,象征土地,是居中位的正统颜色,为中和之色,居于诸色之上,被认为是帝王之色,所以园林建筑中的宫殿、坛庙等主要建筑屋顶多用黄色。赤象征吉祥,经常用在皇家园林的建筑中,比如朱红色的柱子、门窗等。由于现存的皇家园林主要在中国北方,所以这些也成了北方园林建筑的色彩特征。而南方主要是私家园林,以江南园林为代表,更强调幽雅别致,所以其建筑色彩更多的是采用青、白、黑诸色,即所谓的青砖黛瓦。当然,现在已经没有什么等级制度的限制,但是传统园林建筑造型色彩的内涵特性,还是需要在园林建筑设计时进行深刻的理解和灵活的运用。

3.3园林植物

再次是园林植物配置上的中国符号。园林植物是园林中最具生命力的组成部分,其配置方式可以说是丰富多彩。传统园林植物的配置方式,主张撷取自然景观中最动人的部分,并在此基础上,讲求内蕴浪漫和诗意。比如桃红柳绿就是典型的植物配置的中国符号。桃柳配置,不仅是因桃花的粉嫩与柳枝的新绿可以相映成趣,更重要的是在中国古代,桃柳都有着浪漫情思的诗意内蕴。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就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的说法,“人面桃花相映红”也是对恋情的比拟和叹息。同样在《诗经》中,有着“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的句子,它表达了一种情思缠绵的常见意象,类似感觉的诗句还有“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一丝杨柳千丝恨,三分春色二分休”。桃花和柳树逐渐成为人们寄托情思的一种载体,“水逐桃花去,春随杨柳归。杨柳何时归,袅袅复依依。”可以说,“桃红柳绿”的植物配置,由内而外散发出一种相得益彰的浪漫和诗意。

3.4寓意造型

另外,还有一些带有象征意义的造型,比如最典型的中国龙造型,寓意吉祥的麒麟造型,寓意长寿的龟鹤造型,寓意江山永固的中国鼎造型,寓意平安的中国瓶造型,这些造型作为典型的中国符号,出现在不同的主题公园中,往往能带给人最形象最直接的震撼和感受。

4结语

中国的景观设计概念虽然起步较晚,但是中国传统的造园艺术为现代景观园林设计的发展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在此背景下,要吸取欧美国家的先进经验,充分利用好我国珍贵的传统造园艺术成就,这些成就有着中国文化的内涵,甚至被视为东方文明的有力象征之一,势必会给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带来源源不断的力量和灵感。中国传统造园艺术和传统元素,是中华文明的珍贵遗传,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蕴藏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和饱满的生命力。好的历史传承,一定是现代的奠基石而不是绊脚石。在汲取传统文化带来的智慧和营养时,一定不可全盘照搬,而是要在探寻传统哲思和审美精髓的同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同时不忘学习现代西方的各种设计思潮,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让现代景观园林设计茁壮成长、欣欣向荣。

参考文献: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宗白华.美学与意境[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4]刘致平.中国居住建筑简史——城市、住宅、园林(二版)[J].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传统景观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民间艺术;现代景观设计;融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对精神享受有着更多的需求。现代景观设计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产物,同时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民间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沉淀,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融入,能够彰显传统艺术魅力,在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的基础上,可以为城市景观设计注入新元素,突出城市文化的特色。然而,民间艺术融入现代景观设计中,存在一定的不足,不能充分实现民间艺术与现代景观设计的融合,因而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具有必要性。

一、民间艺术融入现代景观设计的作用

随着现代景观艺术的不断发展,设计者在实际设计活动中有效应用民间艺术具有积极作用。首先,能够满足现代景观设计的功能需求。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相关人员应充分挖掘地域民间艺术,以提取可利用的素材、内涵等,为现代景观设计注入活力。例如:延安人行道旁边放置一些石凳,其侧面雕刻腰鼓、剪纸等诸多具有陕北风韵的民间艺术,既具有实用价值,又具有美感。其次,民间艺术的融入,能够为现代景观设计增添特色。民间艺术是前人民间活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可以为现代景观设计以无穷的魅力。再次,具有衬托环境的作用。例如:在白云山的庙宇景观设计中,有效融入民间艺术,使该庙宇更加别致,吸引众多游客。最后,将民间艺术有效融入现代景观设计中,能够使民间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1]。

二、现代景观设计中民间艺术的融入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景观设计具有必要性,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民间艺术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深刻的内涵,给人们以思想启迪。只有充分将民间艺术融入现代景观设计中,才能实现民间艺术的传承,同时推动现代景观艺术的发展。

1、民间艺术中形的融入

现代景观设计中,对民间艺术的形有融入,注重对形的重构,以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景观小品。形的重构,主要指变形,即现代景观设计根据一定要求,将民间艺术通过局部或整体的变形加以处理,能够增强现代景观设计效果。例如:某景观设计中,充分借鉴东北地区磨盘、碾子等作业设备的形,通过加工,形成独具特色的桌子、椅子,不仅是民间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有效融入,而且能够给人以美感,同时具有实用价值。如此,民间艺术中的形,通过设计者的处理,得以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显现,是对传统民间艺术文化的继承和发展[2]。

2、民间艺术中意的融入

民间艺术文化,既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又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人们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因而具有深意。现代景观设计,应带给人们精神享受和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因而民间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融入,意是必不可少的元素。例如,在城市中,随处可见石狮子,通常全部坐落于大门口、桥头等,应用石狮雕塑,具有一定的深意。传统民间艺术文化中,将石狮称之为镇宅石狮,具有保佑家兴业旺、驱邪平安的作用。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有效将民间艺术中的“意”得以传承,同样具有守护的深意。再如:民间石雕艺术中的鱼与莲花,是连年有余的象征,也表达着人们的美好向往之意。如今,景观设计中,对其形象之意有一定的融入,其意不变。

3、民间艺术中情感的融入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民间艺术“情感”有一定的融入。民间艺术具有丰富的情感,由于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民间文化艺术,因而融入丰富的情感。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设计者从“人性化”角度出发,将设计实现“情景交融”,给现代人们以更多的心灵慰藉。例如:延安火车站广场上的柱形浮雕,将中华民族传统延安精神、革命精神充分注入于浮雕中,不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由此可见,民间艺术文化中丰富的文化底蕴情感,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有一定融入,能够使人们铭记历史,同时实现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3]。

4、现代景观设计对民间艺术的创新

现阶段,我国景观设计以民间艺术为基础,并在基础之上实现创新。民间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深刻的含义,因而后人应对传统民间艺术文化加以传承,以促进民间艺术的创新和发展。现代景观设计对民间艺术进行创新,可以使现代景观与民间艺术更为协调,凸显时代特色。

三、民间艺术融入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不足与发展

1、问题

随着现代景观设计水平的不断提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民间艺术,但仍然存在不足。首先,设计者未能深入挖掘民间艺术文化。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融入民间艺术能够增强景观的吸引力,但倘若盲目融入设计元素,则适得其反。例如:部分地区主题公园景观设计中,未能考虑民间艺术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进而形成视觉反差,是较为失败的应用。其次,民间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融入手法趋于一致性,缺乏创新性。再次,游客故地重游的几率相对较小。究其原因,现代景观设计中,未能给予游人以更大的参与空间。最后,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设计工艺水平较低,难以满足施工精致的要求[4]。

2、发展对策

将民间艺术有效融入现代景观设计中,相关人员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应对。首先,设计人员应充分挖掘民间艺术文化,使之与地区特色及周边环境相符合。由此可见,设计者在进行现代景观设计中,应对景观周边环境有一定了解,进而在实际设计中充分挖掘民间艺术文化,将其应用于现代景观设计中。其次,设计者在实际设计中,应注重对景观元素的创新。充分挖掘具有个性的民间艺术,进而从不同题材、不同角度出发而加以深入挖掘和创新,有助于使现代景观设计更加别具一格。其次,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应注重提高公众的参与度,给受众以回味无穷之感,有助于提升游客二次游的几率。最后,现代景观设计水平应得以提升,以充分彰显民间艺术与现代景观设计融合的艺术魅力。对此,相关部门应加强设计队伍建设,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更好开展景观设计和建造工作,充分体现现代景观设计的价值。

四、结论

传统景观设计范文第3篇

1整体性原则

地域文化的形成依托于地域环境,而地域环境则是一个生态系统,拥有整体性的特点,且与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关系密不可分。设计师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要注意考察地域环境的因素,根据地域环境的客观规律,把园林景观中的自然、人文景观和生态特点有机地结合统一起来,使园林景观与地域文化具有一致性和协调性。

2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要求园林景观设计必须加强对保护及利用人文、自然景观和生态资源的关注,从全局出发,综合分析地域内的全部资源,使园林景观符合科学发展观,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园林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园林景观设计应注重对历史遗迹的合理开发和建造,使历史文化能够可持续发展;二是园林景观应对生态系统内的各个物质和能源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和利用,保障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2]。

3园林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表达方式

3.1适度保留地域传统

设计师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应适度保留当地的地域传统,以删减琐细和留取精髓的方式突出地域文化特点。由于保留的设计手法较为简单,其协调性较高,效果较为明显,且对景观环境的破坏较小,在历史价值高、保留较为完整并有典型性的传统园林景观中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能有效减少对历史建筑的破坏,保留园林景观的传统地域文化。

3.2抽取地域文化元素

对具有地域特色的资源进行收集和整理是园林景观设计中表达地域文化的方式之一,通过对典型元素符号的抽取来展现当地的民俗文化和地方传统。这种表达方式在设计空间结构时虽然不需遵循传统,但更注重元素符号的典型性和象征性,这些元素符号既可以是建筑也可以是民俗文化,在园林景观中通过雕塑和小品等形式展现出来[3]。

4结语

传统景观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景观设计教育体系传统教学模式沉淀吸纳实践创新

景观设计学是一门建立在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理论基础上的应用学科。是通过对土地以及人类活动空间的理性分析,以协调人与自然界关系为目的,集规划布局、设计改造、管理保护于一身的综合性的科学和艺术。

现代景观设计是大工业、城市化以及社会化背景下的产物,是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而来的。它区别于传统造园的根本之处在于,它所要处理的不只是单纯审美意义上的风景问题,而更为重要的是解决土地、人类、城市和自然界之间和谐相处以及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

随着当今社会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进一步工业化,解决现实中的环境问题急切需要大量的景观从业人员,而传统的景观设计师培养体制已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所以,对当前景观设计教育体系进行合理的调整,吸收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成果,同时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以开放的思想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的景观设计师已成为当代景观设计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

一、当代景观设计的发展与传统艺术学院式教育体系的冲突

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景观设计对时代的发展变化一直保持着高度的敏感性,随着各门类的相关学科不断完善,高科技的设计手段应用于其中,生态的、科学的发展观成为设计的主导思想,当代的景观设计体系因而获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时至今日,景观设计已成为人类生活的必需品,同时也是评价一个时代社会文明的标尺。

中国是传统的文明古国,不断地推进社会进步和文明的发展是每个国人心中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方面都大量引进和吸收了世界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当然,全新的景观生态理念也就随之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并且其影响范围越来越广泛。

中国自古就是世界园林文明的发源地,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式传统的“园林”观念根深蒂固。传统艺术学院式的景观设计教学体系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传承和模仿旧有的园林样式是学生学习景观设计的主要手段,审美至上的教育目的禁锢着一代又一代设计师的思想。随着中国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生产力的空前发展,代表先进思想的生态景观设计与传统园林设计之间的矛盾冲突日益激烈。

当我们面对几十年来户外环境建设严重“欠账”,并且景观设计又处于起步阶段的社会现状时,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尽快实施具有科学发展观同时又有中国特色的院校景观专业教育体制,促进中国院校风景园林学科的专业性转变,加快培养出一定数量的具有专业操守和创新设计能力的景观设计师,从而达到与国际先进领域接轨、快速提高整体设计能力的目的。

二、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设计的现状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尽管当前中国的教育已得到长足的进步,但是在代表先进科学领域的大专院校,还存在着一些落后的传统教学体系。在艺术教育中更是如此,“墨守成规”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艺术教育体系中的顽疾。

景观设计师是通过可视的设计形态来表达创造性的理念,并通过对场地、生态的科学利用来平衡人类生活和自然界、城市之间的矛盾。学生思维就如同一张白纸,对他们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将直接关系到景观设计教学的成败。

设计思维的发展、突破、创新有一个过程。创造性思维的零界点往往是一个设计师最痛苦、最彷徨,也是最容易被异化和扼杀的阶段。在教学中,学生们常常会有一个从陌生时的好奇到认知时的激动,以及到深入时的困惑和最终突破的过程。学生们经常感到自己所想的内容很多,但似乎又无从下手,其中主要的原因是自己的知识底蕴不足,同时也缺乏主动性学习。虽然了解了一些系统的理论知识,但是没有将这些理论知识在自己的大脑里进行反思和变化,从而不能创新。另外一点是封闭的传统教学模式对创造力的禁锢,也会使我们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就好像修建在沙地上的房子一样,没有根基。这充分说明了我们的传统景观设计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当前的教育结构体系,传承模仿式的教学手段禁锢了学生的开放性思维,阻碍了学生的创造力的发展。所以建立一个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目的的全新的景观教育新模式就势在必行了。

三、对当前国外的景观设计学科教育的了解

在寻找适合我们自己的景观设计教育模式的同时,了解和借鉴当前国外景观设计教育的新模式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社会的发展需要景观设计,而景观设计的发展有赖于教育。现代景观设计教育是建立在对传统艺术学院派的教学模式的批判基础之上的,它的核心是“形式随从功能。”在景观学教育中首先倡导了现代主义这一理念,对于持这一观点的实践者来说,它不单只是风格,而且更是一种信仰,也就是对理想形态的追求。

1900年,小奥姆斯特德与舒克利夫在哈佛大学开设了景观设计课程,正式确立了其现代学科的地位。景观设计课程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现代学科教育一直都面临着各种变革和挑战,同时也得到了不断的进步和完善。

在哈佛,景观设计课程被作为一个非常广泛的学科领域来对待,其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运用各种相关知识进行决策的能力。鼓励学生从先哲的作品中、从艺术和设计理论中、民用工程和场地分析中汲取营养。景观设计的专业课程是学习和探索的核心,在授课时针对关键问题的分析,强调对视觉、理论、历史、专业实践活动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探索。并且加强各相关学科的学生们相互接触,鼓励不同学科的学生通过综合型设计课程,增进了解和相互学习。

哈佛景观设计的课程体系中有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1.设计课:以培养设计技能,广泛接触与景观规划设计相关领域的技术和知识;2.讲授课和研讨会:主要是讲授和探讨景观设计的历史,理论和方法论;3.独立研究:开展某一方面的专门性研究并完成其研究论文。

在哈佛的景观设计教育体系中,有一些明显的特点还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首先,其景观设计专业人才在培养上是多层次和多方面的。在使学生把握核心设计课程及专业技能培养的基础上,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特点和个性,增强他们的市场竞争力。

其次,利用学科优势,增强学生与其他学科的学生或是教授们的接触,在学习知识上交叉融合,并且鼓励本国学生与世界各地的学生交流合作,使各种文化和思维模式在不断的交谈或合作中为每位参与的学生带来创作的灵感。

当然,美国是现代景观设计的发源地,哈佛的景观设计学科已建成有100年的历史,他们在景观设计教育上的成熟和系统化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在获得一些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尽可能地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有自己特色的景观设计教学体系,这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四、“沉淀吸纳与实践创新”是景观设计学科教育的新思路

中国的教育已历经数千年,其发展也较为成熟,中国的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知识的能力。虽然,在中国高等院校中景观设计学科的开展和确立只有短短10多年的历史,但是在整个社会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之下,如何更好、更快地培养出合格的景观设计工作者,已经成为各大专院校艺术学科教育工作者要面临的首要问题了。因此,在多年的景观设计专业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了以下两个方面的教学体会,给景观设计的学科教育提供一个新思路。

1.“沉淀吸纳”是培养学生景观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系统的重要手段

景观设计领域经历了多次潮流的变革,从美术学院派到现代主义、生态运动以及后现代主义。如今的大学生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对一切新生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之心。现在的景观设计学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它将环境设计、场地规划、城镇规划、景观生态设计等诸多学科都包含于一身,这就要求在景观设计教学中对社会科学知识、生态科学知识以及艺术美学的讲述缺一不可。

在授课过程中,专业教师应该围绕设计课,讲授自然学科、工程学科及美学等方面知识,并帮助学生理解部分建筑学、城市规划学的相关理论,鼓励学生在课后大量阅读相关方面的书籍,并做好读书笔记。进行理论讲授的同时,应该经常从具体的案例入手,进行典型性的研究和分析,并解决其中所存在的问题。

在设计课中的研究阶段不应该一味地只结合本专业的理论知识进行案例分析,同时还要引用大量的建筑和美学方面的相关资料,这样讲述的理论才能紧密结合实例,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和吸收。美国著名设计教育家帕勒克就提到,“一般学科教育都是纵深发展,唯有工业与环境设计教育很像是交叉发展的。”所以学生在摄取专业知识的层面上,不能拘泥于某一层面或某一方向的设计书籍,而要尽可能做到“博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学习的“量变”。

现代景观设计领域的广阔性要求从业者具有“整体、综合、全面”的知识背景。学生在阅读了大量书籍之后,并不意味着就已经掌握了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所以批判性思考过程是一个必须经过的阶段。应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总结,以达到整合理论知识的目的,使他们所学到的理论都能够在案例分析中得到验证,去除一些错误的理解,将得到验证的理论知识“捆绑”在一起,通过沉淀和吸纳的过程,使之能真正为我所用,从而达到学习的“质变”。

回顾景观设计的发展,可以从奥姆士特德建立景观设计学科开始,现代景观设计就在一条广阔、综合的道路之上行进着,在对科学、生态的探索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对审美的追求。因此在鼓励学生对传统园林的狭隘的唯美思想进行批判和反思的同时,也要注意提高他们对景观形态审美的认知能力。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景观设计本身就是一种复杂而矛盾关系中的创作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从更广阔的专业视野上看待问题,所以对综合性知识的“沉淀和吸纳”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2.“实践创新”是学生主动理解和解决问题的体验过程

景观设计学科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实用性。专业实践对景观设计师的培养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许多著名的景观设计师都是在实践活动中迅速成长起来的。

在景观设计教学中的实践就是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建立的。一般采取给定典型的假定条件,并结合实际场地,培养学生的观察、感知、想象、思考、动手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景观设计上的问题来说,针对实地进行系统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并通过对实际场地的调查、测量,了解场地的自然条件、气象资料、人工设施、视觉质量以及环境因子,让学生在感知上有一个具象的概念,并可以直接在纸上进行图式思考。例如,学生在通过对某基地现状条件进行实地测量、调查和分析之后,了解到基地的地理形态、林木分布、水流以及空间的基本情况,并结合任务书中的假定条件,进行图式思考,组织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对场地的功能关系的分析及评价,对功能关系及评价图表进行反复论证后,得出一个较为满意的方案构思。在这样一个实践过程中,学生不仅参与了实际设计中的动手活动,同时也验证了理论学习成果和自己的设计创造能力。

在指导学生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经常启发他们的自主创新思维,引导他们对一些经验性的理论进行反思和评判。从而创造出一些具有个性特色的设计元素,这样,当学生真正拥有了自己的设计语言之后,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景观设计师。

理论知识的“沉淀和吸纳”对于景观设计师来说,就如同武士有了一颗勇敢的心,那么实践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就成为了他手中的长剑。当二者同时拥有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勇士。

结语

中国的城市化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人地关系将面临空前的紧张状态。设计出人类与土地、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居环境成为当前的一大热点和难点。景观设计学作为一门以人和自然和谐共生为宗旨的综合性学科,在中国将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中国景观设计学科教育的滞后和中国景观设计人才的稀缺,这是不符合中国现阶段的发展战略的。党的十七大的召开,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的发展战略,这势必进一步加快各大院校建立和完善有自己特色的综合性景观设计教育体系的进程。

参考文献:

[1](美)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

[2](美)克莱尔·库柏·马库斯,卡罗林·弗朗西斯.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

[3]俞孔坚,李迪华.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

[4]吴家骅.景观形态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年.

[5]L.本奈沃洛.现代西方建筑史.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

传统景观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现代景观;文化元素;运用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历史的传承中保存下来的文化遗产,从古到今都作为民族的象征被人们继承下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快餐文化、西方文化等越来越多的文化意识冲击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正在我们的心目中慢慢的淡去。加上人们对现代化高楼大厦产生的视觉疲劳,而迫切与自然亲密接触,渴望能够通过环境达到与自然和历史的融合。因此,如何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成为当代景观设计师首要考虑的问题。对于文化的传承是潜移默化的,许多不起眼的地方其实都有传统文化的影子,设计的目的要求作品不仅仅存在使用价值,还需要存在一定文化价值。

1传统文化的概念

传统文化是一个地区或是一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传承与发展下来的文化习俗。而现在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大致可划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它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意识形态与精神。以传统文化为题材的创作也是最容易让人们产生共鸣的。中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延绵数千年,虽然经历过战争变革、改朝换代,但是很多优秀的文化还是被一直保留、传承下来,中国传统艺术,每个朝代、每个地区都有不同,但是好的作品却能被所有人所接受,不论是彩陶上稚拙的鸟纹和蛙纹、青铜器上拧厉的饕餮、还是汉代漆器上飘逸的凤纹,在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淘洗之后,仍然承现出一种惊人的生命活力,感动着我们现代人。景观设计当中的传统文化也有很多例子,比如南方的小桥流水、白墙青瓦,北方的气宇轩昂、秩序井然都能够使人产生联想,产生共鸣。中国传统文化崇尚自然淳朴、宁静淡雅的审美情趣,设计倡导顺畅自然,和谐共存。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自尊自爱、真善平和的思想更是值得当代设计师高度重视。我们应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积极成分,在物欲横流,商业竞争激烈的现代经济社会,自然朴素的设计风格给人们带来一股优雅、恬静的清新空气。

2景观设计的功能与审美

景观设计是指在某一区域内创造一个具有形态、形式因素构成的较为独立的,具有一定社会文化内涵及审美价值的景物和空间,从而为人创造安全、健康和舒适环境的科学和艺术。随着近年公众环境意识的增强,景观设计日益受到重视,景观设计是与自然联系最密切的设计。景观设计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科学的因素是指:景观的自然性,作为地球上生物圈的一部分,它具有自然存在、发展的属性;艺术的因素是指:景观被赋予一定的历史和文化,具有传承性和表达性。景观设计不但可供欣赏,缓解压力和疲劳,还可以划分空间、清新空气、展示地方文化和城市风貌。因此,在设计中把现代人的生活同自然、历史及文化连为一体是每个景观设计师的使命。

3景观设计中传统文化的运用

任何土地都有属于它自己的特征,设计师可根据这种广泛区域内的特征,来寻求景观设计的语言。对于传统文化的运用一定要避免生硬的“生搬硬套”的套路,比如说,中国古典园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能够体现中国的恬静、淡雅,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所以一段时期内出现了许多小区将古典园林的局部生硬的嫁接到其中,有些与整体建筑毫无关系,甚至有一些将古典园林与西式建筑嫁接在一起,还打着中式园林的标签,招摇过市。我们的任务应该是怎么样让设计于周围的建筑、人群、环境产生和谐的关系。但是我们却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3.1文化传承的地方性

对传统文化的吸收与运用要根据城市经济、文化、与历史的不同,因而各个城市都有与之相应的景观印象。比如西安的大雁塔广场的景观设计,在由花草树木、林荫小道、亭台楼阁环绕中,点缀一系列戏曲脸谱、民俗、剪纸及一些反映当地生活的雕塑,那种朴实和特色充分体现了陕西当地浓厚的风土民情。

3.2传统图案的运用

在景观设计中对传统图案的运用比较广泛,多用于石刻和手绘。例如,历代古都故宫的道路、栏杆、扶手、墙壁都刻有龙凤纹样和祥云图案,在现代的景观设计中这些元素也颇受人们喜爱。另外,中国十二生肖的传统文化元素在景观设计中比较受欢迎,例如可用植物拼出十二生肖的图案,也可做成像西安环城公园的十二尊生肖的雕塑,还有雁塔公园的皮影艺术景观都是对传统文化的沿袭。

3.3色彩的运用

红色是中国的传统色彩,红色的对联和大红灯笼在节日的氛围下可彰显民族的光辉,灯笼一般用在路灯设计中。有时景观色彩运用要根据各个城市的气候地理条件决定,南方的景观就比较淡雅、绿色为主,著名的园林景观设计就是典型代表。而北方景观设计色彩运用比较大胆、强烈,如西安公园的亭廊多以红色比较常见。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中国红——在中国北方逢年过节,张灯结彩都要使用红色,它不仅象征了吉祥热闹的。

3.4意境之美对于意境的运用

与把握最难以形容,他不是简单地形式模仿再创造,举个例子,我国景观设计擅长把“琴、棋、书、画”的传统元素运用到景观设计中。书法当中的起、承、转、合,也同样体现在景观设计当中,他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与形式上的定义,但是能够最好的表达传统文化的精神与意境之美。无论是书法创作,还是景观设计,都来源于人的情感表达。景观的“意境”来自设计者对自然风景观察的基础上,运用心灵的智慧与情感,体现个人对生活的态度,以达到以人为本。景观艺术设计和书法有着某些共同的特性和创作原则。

4结语

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并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想要在现代景观当中发展融合传统文化,就需要通过全面的方式,真正深入的理解传统文化,只有重视、保护、利用好我国的传统文化遗产,恰当地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才能使传统文化真正的传承发展融入现代景观当中,而不是一抹点缀。

参考文献:

[1]李洁.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北方园林,2010.

[2]温军鹰.从现代园林设计看中国传统文化[J].时代文学,2008.

[3]张晓明.传统文化影响下的现代城市景观特色[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

[4]张靖.建构现代景观中传统文化内涵的思考[J].建筑与文化,201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