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产品经营策略

产品经营策略范文精选

产品经营策略

产品经营策略范文第1篇

一、审计机器人的技术构成

1.RPA技术与审计。陈伟(2020)将RPA定义为一种新的软件技术,它能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和规划,模拟人类与计算机系统的交互过程,自动执行大批量、重复性的任务,并通过遵循简单的规则来做出决策,从而实现工作流程自动化。目前狭义上的审计机器人就是基于RPA技术的一种软件,基于预设的特定规则,模拟人机交互如输入、收发邮件、复制粘贴、定期询问等,主要针对的是结构性审计任务。

2.无人机、遥感影像、物联网技术与审计。在工程审计中,尤其是边远地区,项目环境比较复杂,审计人员亲自测量要承受很大的人身安全风险,且审计质量也不一定上乘。这样的审计项目引入无人机和遥感影像技术无疑会使审计结果更加可信,安全性也更高。这两项技术同样也适用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占地审计、耕地保有量审计等项目。另外,无人机也可以用于实物的盘点,节省大量人力资源。物联网通过各种传感器使万物互联,增加了审计取证的路径。若被审计单位的实物都贴上电子标签,利用物联网技术,可迅速收集海量实物信息,实现盘点与数据分析同步进行。

3.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与审计。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为审计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工具。大数据是指巨量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筛选、转化、处理,可以得到核心信息。大数据技术让抽样审计转化为全面审计成为可能。云计算是一种按量付费的模式,是一个资源池,可根据用户动态需求提供资源(秦荣生,2014)。大数据和云计算可以促进审计的实时性、可靠性、综合性、完整性。人工智能的核心在于感知、计算、学习、推理。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审计的两个重要方向(杨志国,2019)。自然语言处理是指让计算机处理人类的语言信息,包括文信息和语音信息。其开发的主要目的是用计算机代替人工处理大量的文本和语音,如读取合同等。机器学习通俗来讲就是机器从历史数据中学习规律,用数据训练模型,以此来做判定或预测。

4.区块链技术与审计。区块链本质是一个分布式账本,这个账本由多个节点构成,生成一个总账本,访问这个账本需要相应的权限。区块链没有中心,每个节点都有这个账本的副本。区块链上发生交易时,总账本就会变化,副本也会跟着变动。借助区块链技术的其他机制,如共识机制、智能合约,利用其可追溯、不可篡改、去中心化的特点,能极大提高审计数据的可靠性,快速发现审计线索(徐超、陈勇,2020)。

二、审计机器人的应用现状

(一)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

1.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2016年,数据审计系统Halo为普华永道的审计工作带来巨大变化,该系统可以检查大量关键审计证据,极大提高了审计效果。2017年,普华永道与硅谷公司H20.ai合作开发的GL.ai这一人工智能系统可以在几秒内迅速分析数亿数据点,模仿审计人员思维判定出会计文件中的异常情况并报告。同年,普华永道宣布与阿里巴巴合作,应用区块链技术建立了食品安全溯源机制。2018年,普华永道持续审计软件,用来审计区块链上的交易数据(李磊等,2021)。2019年,普华永道研发出Cash.ai技术,通过读取并测试现金余额、银行对账单、银行确认函及外汇等,自动审计货币资金,帮助审计人员即时识别问题。2021年普华永道与深圳敏捷云计算科技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提供更快捷、安全的云服务。

2.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很多会计师事务所希望通过应用RPA来实现成本节约,2016年以来,安永向20多个国家的金融服务机构提供了RPA项目,实施基于明确规则的标准化审计任务(FeiqiHuang等,2019)。2017年,安永引入无人机进行库存盘点,提高了审计效率。2018年推出安永区块链分析仪并不断完善其功能,不仅可以从多个区块链账本收集整个交易数据,还可以作为业务应用程序访问非审计客户。2019年,安永的EYCrypto-AssetAccountingandTax(CAAT)可以获取加密交易的货币信息并自动生成报告。此外,安永研发出数据分析平台EYHelixGLAnomalyDetector(EYHelixGLAD)可以用于检测欺诈,通过处理海量数据并将结果可视化,该算法可以判定可能的欺诈性日志条目并提供理由(Ing.AnetaZemankova,2019)。2021年,安永宣布与区块链服务网络(BSN)合作,向亚太地区提供安永OpsChain,用于区块链分析和财务报表审计。

3.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2016年,毕马威宣布与IBM公司合作,在专业服务中应用认知技术,合作的Watson项目学习人的判断,分析大量数据发现异常,协助审计人员全面深入了解审计中的例外情况(HusseinIssa等,2016)。2017年,与RPA全球领头公司合作,实现部分手工业务的自动化。同时,推出人工智能生态系统Ignite,改善业务流程和决策。2019年,毕马威与微软合作,致力于区块链的开发和5G网络的部署。此外,毕马威另一项智能审计平台StrategicProfitabilityInsights能够提取关键财务数据,评估交易价值,辅助审计人员洞察客户盈利能力。2021年,毕马威在深圳设立智能创新空间,致力于技术研发,推动数字化进程。

4.德勤会计师事务所。2014年,德勤率先推出区块链平台Rubix并提供咨询服务,该平台通过与各类财务报告系统对接对客户实施实时审计。2016年,德勤与KiraSystems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创建了Argus认知模型,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机器学习技术等提取出结构化文本信息并在交互中不断学习,协助审计人员审查大量复杂文件。另外德勤开发出GuideRiskAssessmentPersonalAssistant(GRAPA)风险评估程序能与德勤内部创建的案例库相链接,通过案例比较来辅助审计人员做出风险策略决策。2017年,德勤推出基于RPA技术的财务机器人“小勤人”,执行大量重复性审计任务。同年,其开发出的Auvenir云审计平台能够在得到测试指令后进行风险和数据准确性评价,致力于服务审计流程、审计人员和客户之间的协同(毕秀玲等,2019)。2018年,大数据平台Cortex将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建模整合为一体化进程,通过实时数据透视及时识别风险。2020年,德勤的OmniaDNAV获得审计创新大奖。DNAV改变了证券和投资审计的方式,利用算法实现客户和供应商的数据转换,创造出了全新的投资估值方法。

(二)国内会计师事务所

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已经广泛将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审计实践不同,国内大型事务所运用的主要是基于RPA的智能财务机器人,且主要运用在财务领域,审计业务与智能技术的结合才刚刚起步,审计方面的智能化集中于对数据的收集和粗加工,尚未整合出高质量的案例库和知识库,且系统的稳定性也有较大提升空间。大华财务机器人目前主要应用于财务领域,可以实现账务处理自动化;立信在2019年智能审计云平台SACP,实现数据校验、数据分析、强逻辑控制、数据核对、交叉索引等功能;2020年大信致贞审计作业平台刚刚落地,实现了审计协调、数据共享、互联互通;天职国际近年来推出电子函证服务平台——函证通、天职财务机器人等,不断革新审计方式;致同的IDEA可以实现大量财务数据的分析与核实;信永中和的“小智”是2020年交付使用的针对资金风险的实时监控软件,助力异常交易的识别工作。

三、审计机器人应用困境

对于审计机器人在我国广泛应用的阻碍因素分析,本文将从现实中的阻碍和对未来的担忧两个维度出发,从技术层面、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人员、社会治理四个角度来阐述机器人在审计自动化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一)技术层面

现实中技术层面的阻碍主要在于内嵌算法可靠性、多种技术耦合和信息安全三个方面。

1.技术可靠性。审计机器人的运作是基于一系列提前设计好的算法模型和连续的机器学习,因此对于相似或相同的业务,审计机器人会执行同样的操作。若算法模型、数据出现错误或者机器学习是基于低质量的数据,这种系统性问题会带来很大的杠杆扩大效应。也就是说,技术提高审计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其容错性。例如,审计程序中若某一环节出现失误会影响后续一系列程序。另外,对于数据分析和趋势预测,机器人设计者在编写算法模型时并不能做到绝对理性,依赖带有偏见算法的审计机器人所做出的决策可能会给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报告使用者带来巨大损失。

2.技术耦合性。目前人工智能技术与审计的结合处于弱智能阶段,虽然当前会计师事务所普遍引进智能技术如RPA技术、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自动识别等,但都是单一技术或少量技术与审计业务流程的初步结合,尚未做到各类技术的综合应用。国内学者们关于人工智能审计的研究也仅处于综合各种技术的强智能审计系统的理论构建和设计阶段。大数据、云平台、机器学习、区块链等技术的耦合是审计机器人进一步发展的必经过程,也是待付诸实践的一项探索。另外技术耦合还面临技术归属和共享意愿问题,一家企业不可能掌握所有技术,因此技术耦合难度大。

3.技术安全性。审计自动化必然涉及被审计单位与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数据传输。审计业务执行时,机器人会获取被审计单位的商业数据、商业秘密等信息以及企业的隐私信息,如员工个人信息、研发项目信息、其他重大项目信息等等。2017年,德勤基于云的电子邮件系统被攻击,泄露了客户记录(KevinC.Moffitt,2018)。可见智能审计尤其容易出现信息泄露的安全问题。

(二)会计师事务所层面

会计师事务所层面对于应用审计机器人的顾虑主要在于技术获取带来的后续问题和成本问题。

1.科技研发。会计师事务所可以选择外包或者自己研发特定功能的审计机器人,例如“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智能应用方面皆可选择与科技公司达成联盟或自己单独组建研发团队,二者都有利有弊。若选择与相关科技公司合作,也就是选择外包,需要审计人员的配合,提供本事务所审计路径、审计流程、客户等信息,以达到审计知识与技术的融合,相应会引发对合作公司的信任问题,同时也存在合作伙伴关系维稳问题。若选择自己研发,需要招聘具有技术开发和审计知识的综合性人才,且在事务所员工构成中,研发团队程序员长期存在的合理性有待考察。

2.成本问题。一方面,买断一项开发设计成果和后续服务需要付出较大成本,另一方面,自己研发既要考虑资金成本又要考虑人力成本,后续的系统维护与升级成本也是一笔不小的花费,而后续带来的成本节约并不确定,因此对于向会计师事务所尤其是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应用和推广审计机器人难度较大。

(三)审计人员层面

被替代风险与更高的能力要求进一步催化了审计人员对智能化应用的排斥心理。

1.潜在失业风险。有学者发现财务报表审计中,仅有20%的审计任务为非结构化的(Abodolmohammadi,1999)。当前审计机器人可以处理大量重复的结构化审计任务,通过自然语言处理的自动识别等技术也可以将半结构化审计任务部分转化为结构化审计任务。随着智能技术的深入开发与应用,未来审计机器人将逐步增加处理非结构化任务的能力,未来的组织结构也相应由“金字塔”型转变为“松树型”人机协同结构,如图2所示,越低层的审计员工被替代的可能性越大且数量越多。因此不难推测,审计人员不可避免地会对就业前景担忧,故而排斥审计机器人的大量应用。

2.能力增长阻碍。审计机器人可以代替审计人员进行大量重复性的工作,在将审计人员从繁琐的工作内容中解放出来的同时,对于审计新手而言,这种工作的减少会阻碍其审计知识的积累。另外,机器人智能审计的知识库里包含大量专家经验与优秀方案,若过分依赖审计机器人,审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锻炼也会受到影响。同时技术的应用节约了大量劳动力和时间,对审计人员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审计人员专注于识别舞弊和操纵盈余的动机和行为,以推动审计质量的提高。高要求与潜在的能力增长阻碍之间的矛盾也会引起审计人员对审计机器人应用的排斥。

(四)社会治理层面

未来人机同时工作时责任如何划分,机器人是否带来伦理问题,怎样有效监管新工作模式等问题都需要妥善解决。

1.责任划分。审计机器人的应用会产生责任缺口,这也是目前机器人难以广泛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而言,机器人的操作者需要对机器人的业务执行后果负责,但在人工智能背景下,机器人不断进行深度学习,将之前的人机交互与业务处理过程作为学习的依据并指导后续的判断和操作,使用者无法准确预测机器人的行为,从这点来讲,审计人员在道德上有独立性,不应为机器人的行为负责,由此导致责任划分不明确,产生了审计责任缺口。

2.道德伦理。人工智能的机器学习效果依赖于数据的质量,高质量的数据能够帮助审计机器人在不断学习中使输出的结果更精准,而个体的会计师事务所,尤其是中小型事务所很难获取客观的大量的高质量数据,基于低质量数据的机器学习成果会损害审计的客观性。另外,目前技术安全风险所引发的信息安全问题也对审计人员的保密性要求带来了挑战。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未来审计机器人应用广泛时,审计人员会非常依赖智能审计系统,并会默认几种假设:一是审计机器人的结果总是准确的;二是审计机器人总是在期望的约束内运行;三是审计机器人偏离期望的约束是可以被审计人员检测和修正的(IvyMunoko等,2020)。而这些假设并非一直成立,也就产生了技术伦理问题,审计人员是否仍保持独立性也有待商榷。对于机器人是否会逐渐削弱审计人员的批判性思维以及未来机器人完全取代人类实现自主决策的担忧,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审计机器人的发展。

3.法律监管。审计技术飞速发展,与技术相适应的法律制度和准则尚未跟进。在审计智能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与智能应用相匹配的审计准则、审计标准、职业道德规范等没有同步完善。客户和审计报告使用者对依赖审计机器人做出的审计报告质量没有评判尺度,因此无法十足信赖事务所对机器人的应用。除此之外,事务所也存在潜在法律风险,因此对应用审计机器人的顾虑重重。

四、审计机器人产品化对策

2020年我国十分出色地打赢了肺炎战“疫”,向国际社会展现出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根源在于政府能够迅速集结各方力量办大事。我国审计机器人的发展,特别是中小型事务所的审计智能化,同样需要依赖政府发挥力量破解当前困境,赢得审计智能化道路上的大跨步前进。因此要以政府部门为主力军,各家事务所、企业予以配合,监管部门与行业自律组织作后勤维护保障,建立“政府顶层设计—监管机构维护—事务所运营”保障体系,合力推动我国审计事业发展。

(一)政府部门

从政府角度来看,首先需要先为机器人的应用打好数据基础。其次发动社会力量促进技术耦合,合力打造综合应用型审计机器人。对于事务所开发的机器人,建立资质认证制度提高公众信服力。

1.整合数据库、知识库。完备的审计数据库和业务知识库是机器人发挥出良好成绩的基础,低质量的数据库可能会引发整个智能系统的崩溃。例如,微软一项模仿女性的机器人在对低质量数据学习后发表了性别歧视言论(MaxGotthardt,DanKoivulaakso等,2020)。因此政府部门有必要整合企业和事务所数据,建立起成熟的数据库和知识库系统,以便给予审计机器人强有力的数据支撑,有效应对机器人客观存在的失误杠杆效应,同时提高审计的客观性。

2.从深度广度拓展机器人研发。就深度而言,设定政策鼓励科技企业继续完善当前智能技术,尤其是在数据信息保护与网络防御方面,严格控制访问权限,设立监控和追踪机制,保障信息安全与系统稳定。就广度而言,综合应用性高的审计机器人一定是多种技术的结合体,人工智能审计机器人必然需要大数据、高成本、广范围、精技术的综合投入才能完成,因此要由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带头引导和牵动,通过招标、合作、给予政策上的业务优惠等多种方式引入多种技术型企业配合与协作,完成各类技术的综合性耦合。在打造机器人时,要成立审计专家、技术专家、伦理学专家共同组成专家决策组,尊重和考虑各方专业建议,保证算法高度理性。然后将研发好的机器人先到部分事务所作试点运行,再推广到所有事务所。此外,政府带动技术企业、会计师事务所、被审计单位的合作与应用连接,通过社会广泛参与将智能审计机器人进行推广,也将促进社会价值的提升。

3.制定并执行资质认证制度。许多会计师事务所打算或者已经开始自己开发审计机器人,但与政府部门打造的审计机器人相比较,公信力不强,难以赢得社会公众的信赖。而事实上,部分大型事务所扮演着审计智能化引领者的角色,其机器人质量并不一定次于政府机器人。针对这个问题,行业主管部门可以制定事务所智能化程度资质认证制度,设置不同等级标准,对事务所机器人考察认定,以此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可信赖程度考量标准。

(二)监管机构

监管部门与行业自律组织的职能是规范和监督事务所行为。审计机器人的出现需要监管机构同步更新或建立新的对应的制度体系。

1.改进审计报告系列准则。在审计报告中增加披露项,披露审计机器人完成的部分和审计人员完成的部分,一方面为后续的责任认定保留材料,一方面方便审计报告使用者知晓审计报告中人员参与度。

2.及时更新审计执业准则、实务指引、职业道德规范等。首先,监管机构要定期向会计师事务所、有关部门了解现实审计执业状况和行业动态前沿,制定事务所反馈报告制度,及时收集新技术信息和因技术而变动的审计流程,并做出有效部署。其次,在事务所广泛运用审计机器人前,必须建立相应的实务指引,软件使用说明和执业指南,指导事务所规范业务操作。最后,增加职业道德规范要求。以往的职业道德规范并不完全适合智能参与度高的审计,战略眼光、全局意识、信息化知识储备等都是人工智能时代审计人员必要的,需要适当丰富职业道德规范内容。

3.定期审计机器人算法模型。为了保证审计机器人内嵌算法的客观性,也为防止机器学习因人为操控引导偏离原有目标,需要定期对审计机器人的算法进行审计,对于不合理的算法及时调整,消除带有欺骗性、偏见性和逻辑错误的算法。

(三)会计师事务所

从会计师事务所角度来看,机器人开发与人才培养是重点关注内容。因此下面着重讨论机器人开发的成本效益和获取途径以及高端人才培养。

1.合理规划开发审计机器人。会计师事务所管理者应该树立正确的成本效益观。借鉴其他行业机器人及智能技术应用成本和收益比较,结合审计行业的特征,分析当前的机器人投入成本与未来的潜在收益或成本节约,做最有利于事务所长期持续发展的决策。在选择技术获取的方式时,会计师事务所要客观正确地评估自身的资源和能力,必要时寻求专业的管理咨询帮助。有能力的事务所可以积极选择自己研发,制定好研发战略,设计好研发预算,精炼研发团队,开发出合适的审计机器人系统,从而保护知识产权的完整,保证未来事务所数据的安全,同时还能给事务所开拓出售管理机器人系统的潜在业务,加快事务所品牌建设,获得竞争优势。想开发却没有足够资金技术支持的事务所可以考虑建立事务所之间、事务所与科技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共同开发审计机器人,降低风险,扩大收益,实现共赢。

产品经营策略范文第2篇

关键词:节目:频道;广告;经营策略

现在,我们已进人多媒体时代,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4大主流媒体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电视频道之间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如何搞好电视经营,关系到电视行业的整体壮大,关系到电视频道的发展,关系到电视节目的生存,这不仅是电视台决策者应该考虑的问题,也是每个电视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电视作为党的喉舌和舆论宣传工具,是党和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作用和功能决定了中国电视的经营以政治效益、社会效益为中心。另一方面,电视台作为自负盈亏的事业实体,为了保证正常电视运营和社会效益的实现,又必须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电视经营可以在微观、中观、宏观层面上区分为节目个体经营、频道整体经营、广告整合经营。

1节目个体经营——节目生命周期决定经营策略

电视节目是电视台提供给观众的产品,和其他消费品一样,也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这种生命周期一般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早期阶段、迅速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不同阶段需要采取不同的经营策略。

1.1早期阶段

节目的改版和创新是保持电视节目活力的重要手段,是电视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发展的灵魂。电视观众对节目的需求不断变化,如何使自己的节目成为观众喜爱的节目,使自己的频道成为观众经常光顾的频道,是非常重要的课题。节目的改版和创新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但推出创新节目也面临一定的市场风险。在节目的早期,由于节目推出时间不长,观众的认知度不高或者观众没有养成收视的习惯,不可能具有很高的市场规模。所以,在早期阶段,其经营策略为一方面提高节目质量,一方面注重市场推介和宣传,使其尽快为观众认知、熟悉和接受,并逐渐变成观众的收视习惯。

1.2迅速增长阶段

具有潜在市场需求或能够创造收视需求的节目会逐渐被目标观众所接受,其收视率会不断上升,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处在迅速增长阶段,表明该节目或节目类型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这时,新的加入者会越来越多,激烈的竞争尾随而至。凭借着独特的地理、人才、资金优势,其他电视台的后发优势不容忽视。这时的经营策略,就是要不断提高质量、不断创新,在为消费者提供价值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和稳定观众群来收获价值,提高市场效益。

1.3成熟阶段

任何节目或节目类型的增长也有自己的极限。达到极限的节目其市场的规模基本饱和,吸引新的观众群的努力不会具有增长阶段那样高的投入产出比。这类节目已经被观众接受,并具有相对稳定的观众群,节目的收视率较为稳定。

尽管处于成熟阶段的节目市场份额相对稳定,但由于大量的频道推出相同或近似的节目,观众的选择余地非常大,同类节目之间观众的流动在所难免。如何紧紧抓住观众的心,时刻吸引他们的目光是处于成熟阶段节目的编播者要解决的难题。一般而言,成熟阶段节目的市场营销策略应该集中在如何延长成熟期上。传播者要研究自己节目的观众群,倾听他们对节目的评价和希望,适当地增减或改变节目的内容与风格,满足忠诚观众的收视习惯和收视需要。

1.4衰退阶段

日出日落、由盛及衰是自然界不可抗拒的规律。所有的节目必须不段创新、与时俱进才能保持较长的成熟期。当更新的节目流行的时候,原曾辉煌的节目会走下坡路。对于处于衰退阶段的节目,结构性创新和逐渐退出是可以选择的市场策略。节目收视率逐年降低表明节目原有的观众正在流失,新的观众没有相应的流入补充。对于这种节目,要么进行结构性创新以适应时代的潮流和观众的时尚,要么逐渐淡出媒介市场。

2频道整体经营——观众资源决定经营策略

现在的电视竞争已经由过去的以节目竞争为主改变为现在的以频道竞争为主,电视经营也已由节目经营为主转变为以频道经营为主。现在一个省级电视台大都办有几个频道,如何使几个电视频道优势互补、整合发展,形成1+1>2的效果,是频道经营的重点,这就要根据观众情况改变经营策略。

2.1经营策略与市场架构

一个公司或集团,最重要的事情是制定经营策略,频道经营策略的确定有赖于准确的市场架构分析。中国是全世界电视频道最多的国家,可对收视习惯来讲,最多6个频道被经常收看。怎样在当地做成第一电视台,或第二电视台是非常重要的。在这种情况下,地方经营策略的调整,就是通过结构调整进行资源整合。除了整合资源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观念,就是节省成本。频道的经营策略影响到未来的电视收入,策略的制定要考虑市场的大小和经营状况。针对不同市场形成合理架构,实现效益最大化。

2.2竞争对手与资源分析

要搞好频道经营,一定要清楚频道的竞争对手,其规模怎样,它的成长规模、互动能力、广告量、优势劣势。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就是要以频道做竞争对手。每个台的几个频道,一套和谁竞争;二套和谁竞争;三套和谁竞争。都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和区分,如果你连和谁打拳都不知道,你能赢得比赛是不可能的事。做资源分析的目的是帮助经营者了解电视台本身资源的强势和弱势,以便对各个频道的规划做出明确的策略。资源分析是研究自己台内已有的资源。以判断创新或调整频道的规模和发展速度。在资源分析的基础上,要确认资源的可利用性,如何将现有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以此确定符合本台各频道实际的经营策略。

2.3收视分析与频道定位

每个电视台都要为频道找寻最适当的节目,来迎合收视观众的偏好,争取最多人收看,以提升收视率并增加广告或频道收益。利用现有的收视率资料,或利用媒介调研,分析收视群众的年龄、性别、职业、收入、家庭状况和居住地区收视习惯,并利用其在不同频道、节目和不同时段的研究来帮助频道区隔,做好节目编排上的调整,以此来准确确定频道定位。

频道定位的目的是帮助确立一个频道应该选择哪些特定的收视群众,帮助频道在某个市场中找个适当的位置。如果频道概念定位不明确,企业就不知道要将广告放在哪里,所以频道的定位非常非常重要。

2.4频道包装与频道企划

在确定频道定位以后,频道的包装和企划对于频道整体经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方面。频道的节目和包装要符合这个频道的定位,这样才可吸引预期想要吸引的收视群众及广告主。频道企划从大的概念讲主要分为节目企划、业务企划、形象企划和宣传企划。节目企划包含购买节目、销售节目、制作节目以及编排播放;业务企划包含广告、活动、专案和落地覆盖;形象企划包含频道包装、公益广告、定位推广;宣传企划包含频道、节目、活动的纵向和横向的跨台宣传及跨媒体宣传。

3广告整合经营——广告

市场决定经营策略

电视广告是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视台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电视广告竞争是电视竞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它影响和制约着电视台其他方面的竞争。在当今时代频道专业化经营的格局中,要保证电视媒体的地位,寻求广告市场的扩大,从而在整个媒体广告市场中分得更大的份额,必须根据广告市场和频道的情况决定经营策略。

3.1统一整合经营

统一整合经营要求各频道广告经营统一由电视台广告部门经营,各频道和节目部门不自行经营广告,这样做的目的首先在于避免由于频道、节目部门自行经营广告而引起的频道之间的相互竞价。这种相互竞价不仅会搞乱广告市场,影响电视台的整体广告效益,而且也会最终影响各频道的经营创收,形成两败俱伤的局面。

广告的统一经营还可使广告部门对全台各个频道的广告经营策略进行合理的调整。可以针对不同的广告客户对各频道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推介,也可以灵活地通过套餐制或赠播制等经营策略吸引广告客户,形成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广告经营效果。

3.2加强广告策划

广告策划也是增加广告创收的有效手段,广告部门应针对不同频道的不同特点,不同频道不同节目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广告策划活动,一方面可以推荐节目,一方面可以推荐频道。一方面也可以形成优势的广告宣传阵势。

广告策划包括广告节目策划和广告活动策划等。广告节目策划要有新意,要使节目体现产品特点,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使人们接受、喜欢。广告活动策划要形成各种广告客户喜闻乐见而有效的广告形式。如何进行时段广告竞标活动、频道广告推介活动、广告客户恳谈活动等,在推销广告的同时也宣传了媒体。也可通过各种广告的不同编排,形成一些具有特色的广告版块,如健康广告版块、电器广告版块、天气预报版块等,放在合适的频道、合适的时段,提高广告宣传效率。

3.3重视客户服务

现在的广告竞争是客户服务的竞争,为广告客户提供周全的服务,是吸引客户的关键之一。现在客户做广告,不像过去那样盲目。现在的广告客户要求一定的投入产业比,所以他们非常重视节目和频道的各种数据,如节目的收视率、观众构成、频道定位、节目覆盖、观众忠诚度等等。作为广告经营机构,应该为客户提供比较权威的可靠数据。客户在本台广告后,经营部门应注意收集广告播出后的各种相关数据,如广告的到达率、收视率,分析广告后达到的产品推销效果和经济效益等等。这样,既能使做好广告的客户认为物有所值,愿意继续投入,也能使没在本台做过广告的客户看到在本台做广告的效益,扩大市场。

3.4提高广告质量

产品经营策略范文第3篇

关键词:节目:频道;广告;经营策略

现在,我们已进人多媒体时代,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4大主流媒体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电视频道之间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如何搞好电视经营,关系到电视行业的整体壮大,关系到电视频道的发展,关系到电视节目的生存,这不仅是电视台决策者应该考虑的问题,也是每个电视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电视作为党的喉舌和舆论宣传工具,是党和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作用和功能决定了中国电视的经营以政治效益、社会效益为中心。另一方面,电视台作为自负盈亏的事业实体,为了保证正常电视运营和社会效益的实现,又必须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电视经营可以在微观、中观、宏观层面上区分为节目个体经营、频道整体经营、广告整合经营。

1节目个体经营——节目生命周期决定经营策

电视节目是电视台提供给观众的产品,和其他消费品一样,也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这种生命周期一般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早期阶段、迅速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不同阶段需要采取不同的经营策略。

1.1早期阶段

节目的改版和创新是保持电视节目活力的重要手段,是电视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发展的灵魂。电视观众对节目的需求不断变化,如何使自己的节目成为观众喜爱的节目,使自己的频道成为观众经常光顾的频道,是非常重要的课题。节目的改版和创新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但推出创新节目也面临一定的市场风险。在节目的早期,由于节目推出时间不长,观众的认知度不高或者观众没有养成收视的习惯,不可能具有很高的市场规模。所以,在早期阶段,其经营策略为一方面提高节目质量,一方面注重市场推介和宣传,使其尽快为观众认知、熟悉和接受,并逐渐变成观众的收视习惯。

1.2迅速增长阶段

具有潜在市场需求或能够创造收视需求的节目会逐渐被目标观众所接受,其收视率会不断上升,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处在迅速增长阶段,表明该节目或节目类型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这时,新的加入者会越来越多,激烈的竞争尾随而至。凭借着独特的地理、人才、资金优势,其他电视台的后发优势不容忽视。这时的经营策略,就是要不断提高质量、不断创新,在为消费者提供价值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和稳定观众群来收获价值,提高市场效益。

1.3成熟阶段

任何节目或节目类型的增长也有自己的极限。达到极限的节目其市场的规模基本饱和,吸引新的观众群的努力不会具有增长阶段那样高的投入产出比。这类节目已经被观众接受,并具有相对稳定的观众群,节目的收视率较为稳定。

尽管处于成熟阶段的节目市场份额相对稳定,但由于大量的频道推出相同或近似的节目,观众的选择余地非常大,同类节目之间观众的流动在所难免。如何紧紧抓住观众的心,时刻吸引他们的目光是处于成熟阶段节目的编播者要解决的难题。一般而言,成熟阶段节目的市场营销策略应该集中在如何延长成熟期上。传播者要研究自己节目的观众群,倾听他们对节目的评价和希望,适当地增减或改变节目的内容与风格,满足忠诚观众的收视习惯和收视需要。

1.4衰退阶段

日出日落、由盛及衰是自然界不可抗拒的规律。所有的节目必须不段创新、与时俱进才能保持较长的成熟期。当更新的节目流行的时候,原曾辉煌的节目会走下坡路。对于处于衰退阶段的节目,结构性创新和逐渐退出是可以选择的市场策略。节目收视率逐年降低表明节目原有的观众正在流失,新的观众没有相应的流入补充。对于这种节目,要么进行结构性创新以适应时代的潮流和观众的时尚,要么逐渐淡出媒介市场。

2频道整体经营——观众资源决定经营策

现在的电视竞争已经由过去的以节目竞争为主改变为现在的以频道竞争为主,电视经营也已由节目经营为主转变为以频道经营为主。现在一个省级电视台大都办有几个频道,如何使几个电视频道优势互补、整合发展,形成1+1>2的效果,是频道经营的重点,这就要根据观众情况改变经营策略。

2.1经营策略与市场架构

一个公司或集团,最重要的事情是制定经营策略,频道经营策略的确定有赖于准确的市场架构分析。中国是全世界电视频道最多的国家,可对收视习惯来讲,最多6个频道被经常收看。怎样在当地做成第一电视台,或第二电视台是非常重要的。在这种情况下,地方经营策略的调整,就是通过结构调整进行资源整合。除了整合资源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观念,就是节省成本。频道的经营策略影响到未来的电视收入,策略的制定要考虑市场的大小和经营状况。针对不同市场形成合理架构,实现效益最大化。

2.2竞争对手与资源分析

要搞好频道经营,一定要清楚频道的竞争对手,其规模怎样,它的成长规模、互动能力、广告量、优势劣势。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就是要以频道做竞争对手。每个台的几个频道,一套和谁竞争;二套和谁竞争;三套和谁竞争。都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和区分,如果你连和谁打拳都不知道,你能赢得比赛是不可能的事。做资源分析的目的是帮助经营者了解电视台本身资源的强势和弱势,以便对各个频道的规划做出明确的策略。资源分析是研究自己台内已有的资源。以判断创新或调整频道的规模和发展速度。在资源分析的基础上,要确认资源的可利用性,如何将现有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以此确定符合本台各频道实际的经营策略。

2.3收视分析与频道定位

每个电视台都要为频道找寻最适当的节目,来迎合收视观众的偏好,争取最多人收看,以提升收视率并增加广告或频道收益。利用现有的收视率资料,或利用媒介调研,分析收视群众的年龄、性别、职业、收入、家庭状况和居住地区收视习惯,并利用其在不同频道、节目和不同时段的研究来帮助频道区隔,做好节目编排上的调整,以此来准确确定频道定位。

频道定位的目的是帮助确立一个频道应该选择哪些特定的收视群众,帮助频道在某个市场中找个适当的位置。如果频道概念定位不明确,企业就不知道要将广告放在哪里,所以频道的定位非常非常重要。

2.4频道包装与频道企划

在确定频道定位以后,频道的包装和企划对于频道整体经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方面。频道的节目和包装要符合这个频道的定位,这样才可吸引预期想要吸引的收视群众及广告主。频道企划从大的概念讲主要分为节目企划、业务企划、形象企划和宣传企划。节目企划包含购买节目、销售节目、制作节目以及编排播放;业务企划包含广告、活动、专案和落地覆盖;形象企划包含频道包装、公益广告、定位推广;宣传企划包含频道、节目、活动的纵向和横向的跨台宣传及跨媒体宣传。

3广告整合经营

电视广告是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视台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电视广告竞争是电视竞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它影响和制约着电视台其他方面的竞争。在当今时代频道专业化经营的格局中,要保证电视媒体的地位,寻求广告市场的扩大,从而在整个媒体广告市场中分得更大的份额,必须根据广告市场和频道的情况决定经营策略。

3.1统一整合经营

统一整合经营要求各频道广告经营统一由电视台广告部门经营,各频道和节目部门不自行经营广告,这样做的目的首先在于避免由于频道、节目部门自行经营广告而引起的频道之间的相互竞价。这种相互竞价不仅会搞乱广告市场,影响电视台的整体广告效益,而且也会最终影响各频道的经营创收,形成两败俱伤的局面。

广告的统一经营还可使广告部门对全台各个频道的广告经营策略进行合理的调整。可以针对不同的广告客户对各频道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推介,也可以灵活地通过套餐制或赠播制等经营策略吸引广告客户,形成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广告经营效果。

3.2加强广告策划

广告策划也是增加广告创收的有效手段,广告部门应针对不同频道的不同特点,不同频道不同节目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广告策划活动,一方面可以推荐节目,一方面可以推荐频道。一方面也可以形成优势的广告宣传阵势。

广告策划包括广告节目策划和广告活动策划等。广告节目策划要有新意,要使节目体现产品特点,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使人们接受、喜欢。广告活动策划要形成各种广告客户喜闻乐见而有效的广告形式。如何进行时段广告竞标活动、频道广告推介活动、广告客户恳谈活动等,在推销广告的同时也宣传了媒体。也可通过各种广告的不同编排,形成一些具有特色的广告版块,如健康广告版块、电器广告版块、天气预报版块等,放在合适的频道、合适的时段,提高广告宣传效率。

3.3重视客户服务

现在的广告竞争是客户服务的竞争,为广告客户提供周全的服务,是吸引客户的关键之一。现在客户做广告,不像过去那样盲目。现在的广告客户要求一定的投入产业比,所以他们非常重视节目和频道的各种数据,如节目的收视率、观众构成、频道定位、节目覆盖、观众忠诚度等等。作为广告经营机构,应该为客户提供比较权威的可靠数据。客户在本台广告后,经营部门应注意收集广告播出后的各种相关数据,如广告的到达率、收视率,分析广告后达到的产品推销效果和经济效益等等。这样,既能使做好广告的客户认为物有所值,愿意继续投入,也能使没在本台做过广告的客户看到在本台做广告的效益,扩大市场。

3.4提高广告质量

产品经营策略范文第4篇

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是世界金融业朝着金融产品多元化、服务手段组合化、盈利结构综合化方面发展的重要业务品种。目前已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金融界的普遍重视,成为当前银行业发展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三种差别经营策略。一是要采用差别客户经营策略。依据客户对银行的贡献程度,将客户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从而进行目标市场定位,针对不同的客户提供不同的服务,这样就保证了优质客户能够得到较好的服务。实行差别客户服务,并不是对客户有所歧视而是有所侧重,有的放矢。二是要采取差别业务经营策略。由于各地的区域性经济条件不一致,各行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采取别业务经营,有取有舍,有退有进,有所为有所不为,层次分明,突出重点,实施产品组合策略,形成合理的中间业务结构,在范围经济内实现中间业务的优化组合。应用产品生命周期法,分析各业务品种采用不同的营销策略。在开展的中间业务品种中,要多培养出高增长—强竞争地位“明星”业务和低增长—强竞争地位的“现金牛”业务品种,逐步减少高增长—强竞争地位的“问题”业务和低增长—低竞争地位的“瘦狗”业务品种。三是采取差别投入经营策略。投入资金构建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是中间业务发展的必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如开展会计结算业务需要网络备,开展“95588”电话银行、手机银行、企业网上银行务需要搭建相应的环境,开展信用卡业务需要电脑和POS、ATMT等等。因此,在中间业务的投入方面也要采取差别化策略,选择合理高效的投入结构,突出重点,最终实现更高的投入产出率。要运用价值工程方法进行中间业务产品设计创新,只有设计出既能胜过竞争对手,又为顾客所接受的功能的产品,并在效率和效果上优于同业,才能维持竞争优势。“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拓展新的中间业务领域。从目前我国经济金融形势及中央银行的相关法律看,国有商业银行当前应重点开拓以下中间业务新领域:(1)开发新的结算业务。我国加入WTO后,国际贸易必将有更大的发展,并由此导致银行结算量的大幅增长。国有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人民币结算业务优势,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现有的资金清算系统,结算网络和帐户系统,通过国际结算吸引客户,并据此加强结售汇、贸易融资、银团贷款、帐户服务、现金管理服务等业务。与此同时,银行应当突破原有代收、代付业务的局限,拓展业务范围。如融资、资金管理、会计事务、个人外汇买卖、保险、公司组建或解散清算等业务领域。(2)开展各类信息咨询服务。国有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现有人力和信息资源优势,大力提高经济金融形势分析水平,增强研究部门的实力,在信息咨询方面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目前,银行可以依据自身优势,重点做好资信调查,企业信用等级评估,工程项目“三算”,资产评估等方面的业务,充分挖掘银行现有资源程序,提高银行经营效益,并带动其他传统业务的发展。(3)开展承诺担保类业务。在目前社会出现信用危机的情况下,国有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自身的国家信誉保证,适应信用经营发展的需求,大力开展承诺和担保类业务。如针对一些信誉较好的企业办担保鉴证、借款保函、备用信用证等业,为信誉卓著的企业在金融市场上发行短期交易提供发行便利等。(4)积极开拓与资本市场相关的商入银行业务。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一直高速发展,直接融资比重不断提高。加入WTO后,我国金融业必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资本市场扩张速度会继续加快,国有商业银行进入市场将是其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银行可重点为证券资金转账、清算服务,作为基金账户管理以及派发红利等。积极争取代办企业债券和商业票据的发行交易业务。为企业提供财务顾问、上市包装、投资顾问和企业并购重组策划等高附加值服务。适时推出知识密集型的各类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及其相应业务。

产品经营策略范文第5篇

利率是交易资金的价格,是衡量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关系的重要指标,也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中介变量。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的趋势下,利率从最初的自由到管制,再到逐渐放开制度,最终走向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是指利率不受监管当局的强制干预,中央银行把利率的决定权交给资金交易的主体,而资金交易的主体即为市场。在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尽管市场是调控利率的主体,但中央银行也会对利率进行适当的调节和操作,以达到宏观调控效果。总体来说,利率市场化的主要特点是:

1.利率形成方式为市场化。金融市场环境中,资金交易双方通常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来设定交易数量、交易期限、交易风险,进而确定一个交易结果。这一交易过程是不受中央银行所控制的,也不在当局管理范畴之内,而是在市场环境下完成的。市场环境的变化可以直接影响金融交易的数量、期限以及风险等,那么市场也就能够间接影响利率的数量结构、期限结构、风险结构等。所以说,利率形成方式为市场化。

2.利率管理方式市场化。就形式上来讲,利率的管理主要是由中央银行和市场。但中央银行对市场利率进行管理只是出于宏观调控的目的,通过间接的手段来影响市场利率。总体来说,利率管理方式为市场化。

3.利率定价权有交易主体掌握。资金交易过程中的细枝末节都是由交易双方来决定的,这与利率是否市场化毫无关系。

二、利率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利率市场化是金融领域尤其是银行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对商业银行产生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以下,笔者就利率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

1.利率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1)促进商业银行向现代商业银行转变长久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处于利率管制的阶段,再加上其国有产权的属性,所以经营策略多多少少带有比较强的行政色彩。此种情况下,商业银行所面对的客户多半是国有企业。由于一些国有企业具有预算软约束等问题存在,就会经常性的拖欠商业银行的贷款。长此以往,商业银行就会出现不良资产现象,这对于商业银行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有效的改善了这一现象。利率市场化的形成,使得市场成为决定利率的主体。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环境中,没有国家政策的支持,需要面对诸多风险,其中就包括利率风险。商业银行要想持续发展,就需要改变经营理念、经营方式、经营策略等,提高经营水平,不仅可以抵御风险,还能够促进企业发展。

(2)扩大商业银行的经营自主权,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扩大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自主权,提升了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以往在利率管制时期,商业银行需要执行中央银行统一的贷款利率标准,使得商业银行不能从经营状况;资金规模等等方面出发,主导商业银行的经营策略。但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使得商业银行具有绝对的经营主导权,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可以银行的发展目标、经营情况、发展前景、市场环境等,合理的规划银行经营策略,可以促进商业银行更好的发展。

(3)促进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在利率管制时期,商业银行没有自行决定利率的权利,只能按照中央银行提出的统一利率标准来执行利率。此种情况下,我国所有商业银行都要依据统一的利率标准进行业务活动或开展产品。各个商业银行所推出的产品或业务大同小异,难以促进商业银行更好的创新和发展。利率市场化改革,使得利率不再受当局或中央银行的控制。商业银行可以根据银行经营情况适当的调整利率,以此来促进银行发展。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商业银行获得更大的自主定价权,其可以根据当前金融市场形式、企业经营情况等,创新多种不同的金融产品或业务活动,提高商业银行的业务水平、服务水平等,增强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促进商业银行更好的发展。

2.利率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

(1)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利率管制时期,所有商业银行都要按照统一的利率标准进行业务活动或金融商品销售,这使得所有商业银行都具有一定的行政色彩,促使商业银行开展的经营活动比较相似,并且服务的客户多为国有企业。此种情况下,商业银行之间竞争小,可以在同一个市场环境下共同发展。但利率市场化的逐渐形成,打破了商业银行这种经营状况,使商业银行不得不面对金融市场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有绝对的经营主权,并且有更大的自由定价权,可以自由创造金融产品,在金融市场中销售。此种情况下,商业银行之间形成真正的价格性竞争,市场竞争将会变得更加激烈。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若没有组足够的实力和能力,很可能被淘汰。

(2)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增强之所以说,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加大。主要是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有了更大的自由定价权,可以提高存款利率,进而招揽更多的客户。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商业银行存款利率的提高就意味着银行融资成本增加。商业银行融资成本增加对于商业银行融资是有很大影响,很可能需要借助于高利贷,这将会大大增加上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所以说,利率市场化的形成,会增加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需要商业银行慎重考虑银行经营策略,避免银行守信用风险的影响。

(3)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增强利率风险是指经营主体由于利率的变化而受到损失的可能。在利率管制时期,商业银行没有自由定价权,无法自由的进行利率调整,按照中央银行统一确定的利率标准进行金融商品销售,商业银行需要面多的利率风险较小。但利率市场化情况下则不同。商业银行有更大的自由定价权,可以根据经营活动需要或金融市场形势等原因适当的调整贷款利率。通常情况下商业银行为了与客户建立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往往会增加贷款利率,这会增加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

三、商业银行管理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背景下的优化对策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商业银行面对多种机遇和挑战。此种情况下,商业银行要想在金融市场中更好的发展,需要不断强化商业银行管理,促使其在商业银行中科学、合理、有效的应用,严格监督和控制商业银行经营活动,提高经营活动效果的同时,预防信用风险、利率风险等风险,促进商业银行更好的发展。商业银行管理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背景下的优化策略主要为:

1.加强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定价管理利率逐渐走向市场化,商业银行的自主定价权将逐渐扩大,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产品的定价能力。为了提高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定价能力,应当加强金融产品定价管理。金融产品管理可以结合当前金融市场实际情况及商业银行发展目标,就产品类型、产品定价、产品定位等方面进行监督和控制,以此提高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定价能力,促使金融产品定价更为合理,不仅可以促进商业银行经营利润提高,还可以降低风险。所以,加强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定价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可以约束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定位,避免商业银金融产品盲目定价的情况发生。

2.加强商业银行业务管理受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商业银行要想在金融市场中更好的发展,就需要进行业务转型,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环境。然而,商业银行业务转型是有一定困难的,需要从客户需求出发,合理的进行业务转型,保证所转型的商业银行业务符合金融市场发展趋势,并能够提高商业银行经营效益。为了保证商业银行业务转型能够快速的进行,并且所转型的业务活动适用市场的转变,应当加强商业银行业务管理。商业银行业务管理可以就利率市场化改革进行分析,从利率市场化角度出发,就当前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考虑,从而科学、合理的管理商业银行业务,促使业务活动的客户结构得以优化,传统利差收入情况减少、中间业务增强,促使商业银行业务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更好的开展。所以,利率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业务转型应当在商业银行管理的监督和控制下进行,这样才能够保证业务活动正确合理的转型,使其适于金融市场。3.加强商业风险防范利率市场化之后,商业银行应该警惕和防范银行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尤其是利率风险。要想促使商业银行在激烈金融市场中发展,商业银行找到行之有效的规避商业风险的有效措施。而规避商业风险的有效措施就是加强商业银行管理。加强商业银行管理的有效措施是:

(1)加强建设完善的利率风险管理体系。构建完善的、健全的风险管理体制,可以就商业银行管理现状及商业银行内外部环境,合理的规划商业银行管理,促使其科学合理的实施。

(2)加强商业银行利率风险评估。在进行商业银行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商业银行利率风险评估是非常必要,可以了解商业银行利率风险,进而合理的规划商业银行管理,提高商业银行水平。

四、结束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