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产房护理

产房护理范文精选

产房护理

产房护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产房护理;安全管理;产妇分娩

引言

女性分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理过程,由于种种因素影响,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对胎儿及产妇不利的风险,这些风险如不加以预防和控制,会直接威胁到产妇及胎儿的健康。如大部分女性在分娩过程中,都会出现恐惧、紧张、焦虑等情绪,如不良情绪没有得到改善,就会对产妇安全分娩造成影响。基于此,为了保证产妇分娩的质量和安全,就必须做好对产妇的护理干预。常规护理虽然应用广泛,但是缺乏针对性、全面性。有相关研究称,给予产妇良好的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有效保障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对此,文章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在医院分娩的7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这70例产妇分别实施常规基础护理管理与产房护理安全管理的护理效果进行简要的探究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我院接收的孕产妇7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纳入标准:①孕周>36周。②孕检资料完整。③妊娠期生理状态正常。④认知功能正常。⑤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妊娠期疾病者。②患有精神疾病者。③凝血功能障碍者。④合并严重组织器官疾病者。⑤不同意参与本研究者。对照组年龄21~35(26.12±3.33)岁;孕周37~41(38.87±0.42)周。观察组年龄22~35(27.22±3.65)岁;孕周37~42(39.01±0.53)周。2组孕产妇年龄(t=1.317,P=0.192)、孕周(t=1.225,P=0.2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施行产房护理安全管理,具体内容如下:(1)完善管理制度。产妇护理安全管理内容较多,与母婴的健康、安全息息相关,所以需要有相应的制度作为支撑。在实践中,可以将产房的工作性质和日常护理工作进行有效融合,做好产妇的档案记录,详细记录产妇的基本临床资料,建立完整的产妇及家属告知程序和护理人员交接班签字制度,确保产房护理过程的透明和责任落实到位;再建立完整的意外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确保处理意外事故有章可依。(2)对产房护理人员进行培训:组织产房护理人员定期进行产房护理相关理论知识和护理技能的培训,让护理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护理知识和手段,与时俱进,不断提升和加强自身的护理业务能力。(3)规范产房文书书写:对产房护理人员进行文书书写进行规范,确保护理人员进行护理交接班时,能够顺序交接,从而详细、全面记录产妇的产房护理具体情况。(4)严格把控产房环境卫生:由于产房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产房的环境管理非常重要,因此,务必保持产房环境的干净、整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定期对产房进行整体消毒。(5)设立产房护理:护理人员要对产房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准确评估,同时结合产房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针对性护理措施和应对方案,对产房内的护理工作流程和护理操作程序进行统一规范,及时发现、解决护理过程中的质量问题促进产房护理质量的不断提升。(6)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养:采用经验资深的护理人员带新进护理人员的产房护理安全管理开展产房护理工作,用这种方式帮助新进护理人员尽快熟悉产房护理工作;定期组织产房护理人员进行模拟演练,不断提升产房护理人员应对紧急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培养产房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全面贯彻、落实产房内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积极开展法律相关知识的讲座,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对护理人员进行护患沟通技巧培训,避免护患纠纷。(7)持续改进护理质量。为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科室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开展产房护理工作质量评价,针对产妇反应的问题和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讨论、分析、总结,进而基于问题和不足,在共同讨论下提出有效的护理措施。针对护理人员的各项护理工作,也可以定期进行考评,通过考评的方法来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能动性,进而提高护理质量。(8)分娩结束后护理干预。产妇分娩结束后,护理人员要及时进入病房对产妇进行健康宣教,包括指导产妇掌握产后母乳喂养、产后康复等方面的知识及方法。产后护理人员要对产妇进行密切观察,避免产妇产后因护理不当出现安全问题。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2组孕产妇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SAS评分与SDS评分均共计20个条目总计80分,分数越高表示孕产妇心理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该量表信度0.87,Cronbach’sα为0.83,结构效度0.90,可信度良好。②比较2组孕产妇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在患者出院前进行评价,总分100分,根据评分结果分为非常满意(90~100分)、比较满意(80~89分)、不满意(<79分)三个等级。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³100%。③比较2组孕产妇产褥期有关知识掌握程度:包括产后哺乳、会阴护理、产后运动、婴儿红臀。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孕产妇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比较。干预前,2组孕产妇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2组孕产妇护理满意度比较。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467,P<0.001)。见表2。2.32组孕产妇产褥期有关知识掌握程度比较干预后,观察组产褥期产后哺乳、会阴护理、产后运动、婴儿红臀知识掌握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分娩是临床上常见的一个自然生理过程,很多产妇都存在不良的心理状况,再加之产道的影响、产力和胎儿等相关因素,容易导致产妇的分娩过程很难顺利进行。而且很多产妇分娩的时候存在过度担心自身状况和胎儿安全的情况,进而表现出不同情况的焦虑和抑郁状态,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分娩的顺利进行产生干扰,导致产妇出现不良的妊娠结局。分娩是女性的自然生理过程,但对于第一次分娩的初产妇来说,对于分娩过程难免会有不可知的焦虑恐惧感,如担心分娩过程不顺利、胎儿无法正常娩出、新生儿畸形等,这些不良情绪会造成产妇严重的心理负担,带来一系列生理病理反应,如宫缩乏力、宫口扩张延迟等,进而延长产程,增加胎儿宫内缺氧的概率,对产妇和胎儿的健康极其不利。因此,有效的助产护理干预对改善产妇不良情绪、保证母婴安全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助产护士轮班看护模式,但此种模式往往忽视产妇的心理状态,助产效果并不理想。近几年,由于人们的安全意识不断增强,现代医疗技术不断发展等,医院的医疗服务重心,逐渐从高医疗技术转变成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在产科进行护理时,传统的护理模式很难满足目前护理的需求。如何根据现有的医疗水平来对整体护理质量加以提升,开始成为产科护理中的重点工作。产房护理安全管理是近几年推出的一种全新的护理理念,已经得到临床的广泛使用。产房护理安全管理在进行干预的过程中,主要强调通过多个护理服务的过程,围绕产妇开展个性化的护理,同时坚持生理-社会-心理的护理原则对产妇进行综合性的服务,尽可能满足产妇的整体需求,相对于传统的常规护理而言更能体现出对产妇的尊重。产房护理安全管理干预能够综合性的从产前、产时和产后积极的进行干预,促进了整个围生期的安全性,能够在分娩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对产妇进行周密化护理,对综合性促进产程进展和产妇的安全分娩发挥着重要作用,使得产妇对整体护理的满意度大大提高,同时产房护理安全管理也能优化产妇和护士之间的关系护患关系。对产妇实施产房护理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与价值,这是因为产房护理安全管理中强调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意识、专业技能,目的在于保证护理质量,同时也非常重视对产房的环境护理,目的在于为产妇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分娩环境。产房护理安全管理是一项突出以产妇为中心服务理念的护理模式,在这一护理模式下,更有利于让产妇在良好的医疗氛围中保持良好的状态,这对促进产妇快速安全分娩,提高分娩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产房护理安全管理模式为初产妇提供更加连续性的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根据产妇的产程进展和心理状态变化调整陪护方案,评估产妇情况,指导其正确分娩方式,进而降低剖宫产率,加快产程进展。同时有研究发现,初产妇产前过多的不良情绪对母婴结局有着不利作用,产房护理安全管理模式通过对初产妇产前进行指导,熟悉产房环境,消除陌生感,全程与产妇耐心交流以建立信任感,能够及时处理分娩过程中出现的危险情况,进而保证母婴安全,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4结束语

产房护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产房护理;安全管理;分娩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在德州市立医院所接收的产妇1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9例,参与对产妇护理工作的工作人员为22名,护理人员随机分配给两组,各11名。对照组产妇年龄22~54岁,平均(37.95±3.78)岁;护理人员年龄24~43岁,平均(33.52±3.18)岁。观察组产妇年龄23~55岁,平均(38.86±3.84)岁,护理人员25~43岁,平均(33.87±3.2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所使用的产妇护理方法是常规护理,护理包括知道产妇正常分娩知识,观察产妇状态,做好分娩记录等常规检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同时做好以下几点安全管理措施:①从医院角度看,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以及专业水平,对于产房护理安全以及产妇分娩做好充足准备提供了基础。同时,必须做好十足的产房护理安全计划,促使医护人员进行主动式的方式排查安全隐患,并不断完善缺陷所在;提高护理人员的基本素质以及医院的医护水平。当前,医院医护水平有所下降,这主要在于我国大多数医院采取大规模扩张进而导致医院有很多能力不足的医护人员,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强产房护理安全管理,通过对医护人员的产房安全隐患进行培训教育,同时鼓励医护人员尽可能参加多种形式的教育,这对于医护人员的基础护理能力以及医护人员的知识面的扩大都是非常必要的;成立专业的产房护理小组,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监管力度,不断提升护理质量。专门的产房护理小组主要用于分析产房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同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针对性的安全隐患改善措施。当然,为护理人员制定有效的考核办法,促使护理人员职责分明,不断发现问题、完善问题。②从孕妇家庭看,重视医护人员同产妇的沟通与交流工作。护理人员需要采取高质量的沟通方式了解产妇各个阶段的切实需求并给予动态化的护理,同时护理人员需要选择适当的方式同产妇交谈,指导产妇并用心倾听护理人员的工作感受,以此激励产妇积极表露自己的想法与感受。毕竟,保持优质、有效的沟通才是安全护理管理工作的核心;适当的健康宣传对产妇家属很有帮助,不断增加产妇家属与医护人员的沟通,增强产妇家属对医院分娩技术的信心,促使产妇家属自愿配合医护人员,有利于缓解医患的紧张关系。

1.3观察指标

护理人员将两组产妇分娩后出血量及第一、二、三产阶段分娩时间进行统计。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在第一、二、三分娩时长少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高质量的产妇护理有助于改善产妇身心健康问题,是保证产妇顺利生产的重要部分。在管理产妇期间,采取产房护理安全管理措施这一新型的管理措施,主要是通过制定安全管理预定来加强同产妇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以便于采取多种不同的方式管理产妇,可以提高产妇的自我应对能力,同时促使产妇对护理工作依从性的提高,这都能够保证产妇顺利分娩。传统的产房护理使得产妇分娩时间有所延长,难产率较高,导致产妇承受更深的痛苦,这极有可能会导致意外的发生,不利于医护关系的建立,同时使得医患关系较为紧张[1-2]。通过本文研究发现,传统的产房护理会存在不安全因素,分娩过程中较强的突发性使得危险事件时常伴随,因此,不能够更好的帮助产妇进行分娩。对于产妇分娩过程中存在的突发事件,只有采取产房护理安全管理的护理方法,才能够不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并且可以有效降低产妇分娩时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以及分娩难产率,促使患者快速恢复[3]。由此可见,产房护理安全管理护理方法对于产妇心理负担的降低以及医护关系的建立是有效的,能够有效避免不安全因素的产生。总体来讲,通过产房护理安全管理方法,可以有效控制产妇产后的出血量以及缩短产妇分娩时间。

参考文献

[1]屈勤芳.产房护理安全管理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研究[J/OL].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7):103-106.

[2]陈玲.产房护理安全管理在孕妇分娩中的应用[J].心理月刊,2020,15(2):133.

产房护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产房护理;安全管理;分娩

分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理过程,许多第一次分娩的产妇会感受到恐惧,心慌等负面心态,因而就需要医护人员解决产妇焦虑的烦恼并让产妇安心。医疗护理安全管理是用有组织,有系统科学的使产妇受到的伤害和损失降到最低,分娩的产妇情绪多变,急诊夜诊频繁,也就会带来一定的负面情绪。则需要提升产房护理安全管理的强度[1]。经过本院研究,得到了非常满意的结果,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将采用随机数字法选取并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共计180例,均为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住院进行分娩。观察组年龄范围在24~32岁,平均年龄在(27.10±1.01)岁,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8.99±0.41)周;观察组年龄范围在23~33岁,平均年龄在(26.92±1.03)岁,孕周38~41周,平均孕周(39.37±0.31)周.经过统计学鉴定,两组无差异性(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选产妇需为单胎头位;②孕妇自身正常具有自我感受能力并能正常进行表达;③产妇愿意协助研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具有头盆不称,阴道分娩禁忌,妊娠等病症;②具有精神疾病产妇。

1.3干预方法

对照组:对产妇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产妇进行护理安全管理,具体方法如下:①成立安全管理护理小组,积极查找对产房安全有影响的各种因素并拟定多种预防措施;②提升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以及对患者的服务态度,根据以往发生的不良护理案例来进行分析,加强自身处理突发事件能力以及学习医疗法律,定期检查医护人员理论基础只是和专项技能操作;③积极与产妇进行沟通交流,让产妇时刻保持着以可乐观开朗的心态,积极主动配合医院的工作;④对于产房环境应时刻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对消毒工作做到位;⑤做好护理安全管理评价,实施持续改进,由护理小组定期开展产房工作质量评价,对出现的不良护理事件进行分析并讨论,提出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措施,必要时要积极调整应急预案与工作流程,实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1.4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的产妇自然分娩率,记录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记录新生儿Apgar评分,产妇住院时间。

2结果

两组组产妇分娩情况对比。

3讨论

护理是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在产房护理过程中护理操作、配置、抢救等所有步骤均有可能会给产房带了一定的风险,以下列举了几点常见的方面[2-3]。①助产护士问题,因为责任意识不强,操作过程中不仔细,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不认真检查,导致产妇出血量过多;另外还有一些医护人员对仪器和药物不熟悉,对仪器不能做到熟练使用,耽误了重要时间;②管理问题,因为制定的制度不科学,以至于在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无法及时发现问题,预防问题;部分产妇管理人员自身能力也不达标,工作能力也不合格,也为产房护理增添了风险;③沟通问题,医护人员若不能让产妇信任医院,则护理起来将会受到阻碍,部分产妇和其家属缺乏有效知识,所以也就不了解其中的问题,而护士也不耐心地与之沟通交流,让治疗过程受到影响;④环境问题,产房温度也将会影响到产妇,地面湿滑等等可能会使产妇摔倒而引起各种矛盾纠纷事件发生。本院为实行产妇护理安全管理模式,特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根据风险事件来进行讨论分析,制定出分析管理的干预措施,日常对医护人员的仪器操作和护理行为进行监督,同时加强医护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让医护人员每天按时与产妇进行沟通,解决产妇遇到的困惑,将产妇安全分娩放在第一位。同时保持产妇环境干净舒适,以产妇为核心的服务态度来对待,让其时刻保持着一个良好的心态。

参考文献

[1]屈勤芳.产房护理安全管理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7):103-106.

[2]刘红侠.探讨安全文化在产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7):295-296.

产房护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心理护理;产科;护理查房

0引言

心理护理是护理人员与病人的相互交往中进行的,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这种关系应该是建立在相互尊重、信任和配合的基础上的平等关系。心理护理的具体执行阶段和要求心理护理的操作要求细致和谨慎,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心理护理的目的,尽快帮助产妇消除抵触心理,通过护理人员的言、行、神志去影响病人而获得舒适感。所谓舒适是个体在其环境中保持一种平静安宁的精神状态,是身心健康、没有疼痛、没有焦虑的轻松自在的感觉,从而证明了心理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重要性。现将产妇的心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产前心理护理

对孕妇在整个孕期内进行监护和管理,定期检查,宣传健康教育。告知孕妇怀孕、分娩的解剖和生理机制,妊娠期饮食营养的重要性,以及胎儿生长发育监测及母乳喂养的好处组织入院分娩的产妇实地参观产科病房及产房待产室,熟悉产科的环境。进行分娩常识宣教,同时帮助产妇详细了解分娩需要注意的事项,产妇心理压力较大的护理人员要积极与产妇进行交流,充分了解产妇心理等各方面情况,减少产妇对分娩的担忧,播放分娩全程录像,介绍不同分娩方式,例如自然分娩、剖宫产中的自然的生理过程,大多数产妇经过努力都能顺利的、安全的分娩,分娩是一个时间较长的过程,只有经过充分有力的阵痛,使产道充分扩展,胎儿才能顺利娩出,所以疼疼是必要的。当逼着胎儿离开母体的宫颈到来时,不要感到恐慌,害怕,不能忍受。

2待产期心理护理

绝大多数孕妇为初产妇,未经历过分娩,没有分娩的经验,往往表现为紧张,害怕,顾虑,恐惧抵触心理。不同心理因素对分娩过程产生消极或积极的影响,她们都渴望有医护人员或家属陪伴关心和帮助,有强烈的求助心理,医护人员的形象和语言行为都直接影响产妇心理状态,医护人员的沟通及护理不到位,很容易增加产妇的不良情绪和不安全感,因此孕妇入院后要热情接待,消除产妇的陌生感和恐惧感,营造一个轻松、舒适的环境,让产妇及家属了解本科情况及先进技术,取得产妇信任,给产妇一个良好印象。当产妇对疼痛的注意力,让家人陪伴是一种安慰,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能让产妇有一种安全感,依赖感和信任感。从而使产妇更好地配合,医务人员也要密切配合,使产程进展加速,产后子宫收缩好,出血少,从而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和产后出血率,使产妇比较愉快度分娩期,改善母婴预后,提高分娩质量。

3引产患者的心理护理

引产的孕妇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顾虑心理,尤其是未婚先孕者又怕羞又怕痛,更怕对今后生育有影响,不能很好的配合工作,这时护理人员要及时做好心理护理,要尊重其人格,多体贴照顾,不背后议论,感情上不疏远,消除其自卑感,要注意为其保密,还要宣讲妇女各期保健知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自尊自爱,鼓起勇气面对人生。

4分娩患者的心理护理

初产妇多覆盖分娩过程无体验,怕难产、畸形等都可引起紧张、焦虑、不耐烦,随着临产后阵阵腹痛或或破膜后阴道流液,产妇通常都会表现非常紧张,与平时情绪不一致,如吵闹不安。临产后让孕妇了解宫缩阵痛的性质及规律,使其理解“瓜熟蒂落”的道理,减少恐惧和焦虑,增加自然分娩的积极主动性。注意维护产妇尊严,在不违反无菌操作原则的情况下,各种检查操作时,适当遮盖病人,减少身体暴露。护理人员要陪伴在产妇身边,耐心地解答她们的疑问,对她们进行鼓励和安慰,指导产妇掌握无痛分娩的方法,胎儿娩出后,应该告知婴儿是健康的,如性别理想的可直接告知,如性别不理想的,应该告知婴儿健康可爱,再说明生男生女都一样的道理,以防产妇精神受打击而致产后出血。

5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做产科手术的患者,我们都要热情关心体贴患者,讲述术前常规准备及注意事项,解释手术的必要性,能减轻症状,恢复机体的最佳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消除其顾虑,注意谈话的方式及态度,细致地做好专业指导,让产妇减轻负担,以平和、积极的心态接受手术并恢复到最佳状态。

6产褥期心理护理

做好产褥期心理护理,还有利于母乳喂养。产妇经历了分娩的阵痛,还处在产褥期,乳房胀痛使她不知喂养婴儿,此时我们要实行母婴同室,婴儿与母亲24小时在一起,讲解母婴喂养的好处、母乳喂养的姿势,并亲自帮助产妇与婴儿进行“三贴”,及时开奶,保证产妇有充足的乳汁,以利于婴儿生长及产妇身体机能的恢复。当婴儿哭闹时,护士需要积极主动帮助其做好婴儿护理指导,协助掌握母乳喂养的技巧,按时喂乳。出院前应详细做好出院指导,教会给婴儿沐浴方法,说明婴儿消化特点,如何观察婴儿大便及做好保暖工作,使之能顺利度过产褥期。

7讨论

通过临床实践,我们认为心理护理是消除产妇紧张情绪和减少宫缩疼痛的一种非药物疗法,加强心理护理能充分调动产妇的主动性,使她们积极参与分娩过程,可使产力力,良好,产程缩短,减少不必要的难产和手术,减少出血力母婴并发症,使产妇在面对痛苦的生理过程中,不感孤独和无助,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感到倍至的舒适与温暖,产妇才能获得心理的满足与安全感,为产程的进展及人身安全具备了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殷磊,于艳秋.护理学基础[M]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51-157.

产房护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产妇护理模式;产妇分娩方式;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及医学护理模式的不断转变,人们的医疗观念也在不断增强[1]。产科护理模式直接关系到产科护理质量和母婴安全,所以我院为研究产科护理模式的不同对产妇分娩方式有何影响作了比较,遂将2015年3月到2015年6月所收入院的产妇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其实施不同的护理模式,进而观察其分娩方式的不同。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3月到2015年6月的入院200例产妇的资料,所有产妇入院前各项指标均正常。均符合妊娠期超过34周、产妇年龄<43周岁、各项生理指标均正常(胎位、胎心、骨盆等)、均无明显的高危因素及伴发性疾病(妊娠期高血压,心脏病等)。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两组产妇在年龄、身高、体重、文化程度、及妊娠期各项指标方面由统计学显示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产妇的护理模式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就给予常规护理。护士每日观察其常规指标,测量物理体征(体温、脉搏、血压、胎心、胎心音等),根据其生理状况及相关妊娠反应给予相关的护理。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模式则在传统护理模式的基础上采用全新的护理模式。①孕产妇入院后,首先进行健康讲座,向孕产妇及其家属讲解自然分娩的优势,对于胎儿的发育的优势以及对于孕产妇乳汁分泌的优势,向孕产妇讲解剖宫产可能对于胎儿大脑的发育所产生的不利因素及弊端;②由产科门诊安排一位主管医师,对观察组产妇进行营养、休息、运动等方面的科学指导,对孕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分娩知识的讲解。并通过面授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宣传自然分娩及剖宫产的差异,争取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支持,增加其自然分娩的信心。③开设温馨病房,将产妇病房温馨布置,可使产妇宾至如归,犹如在家一般,对初产妇而言,这样可减轻其心理恐惧和压力。④由临床护理人员带领待产妇对分娩室内进行参观向孕产妇讲解产房内的各个仪器的功能,避免孕产妇初次进入产房产生心理陌生感而导致紧张,引起生产不顺利。⑤在生产之时,允患者家属陪同生产,以便减轻患者忧虑,使其放松,更加便于其生产。

1.3评价方法

记录每位产妇的分时间,分娩方式,将对照组的产妇和观察组的产妇进行比较,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

2结果

对照组自然分娩率为75.0%,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95.0%,两组自然分娩率差异显著,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本研究对照组与观察组所统计的数据表明,产妇护理模式的转变可提高自然生产率,降低剖宫产率。产科护理模式的转变对产妇分娩方式有着巨大的影响。首先,产科护理模式的改变可提升孕妇自然分娩的意识。分娩既是生理应激也是精神应激,产妇及其家属的主观意愿和对分娩知识的了解程度会直接影响其对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产科护理的新模式是由专业护理人员介绍自然分娩相对于剖宫产的优势所,在组织孕妇及其家属听取分娩方式知识的讲座,观看相关分娩方式知识的碟片,发放有关自然生产和剖宫产的利弊等,扩大多产妇及其家属对分娩知识的健康教育的覆盖面,倡导健康生产,使产妇及其家属从思想上转变观念,提高对自然分娩的认知,积极参与[2]。其次,产科护理模式的转变可提高自然分娩率。这种全新的护理模式是以改往日传统的护理模式,不止是每日寻常的对产妇的巡视及物理体征的测量,而是把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提升到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把医院当作家庭,使患者在医院也能感受到家的温馨[3]。尤其对于初产妇而言,如此更能减轻其忧虑,缓解其紧张,减轻心理压力。实施陪伴性分娩更是能够使产妇感受人文关怀,减少在手术台上的恐惧,便于其顺利生产。由产科主管医师平日对产妇休息、饮食、营养、锻炼等各方面的指导使产妇在孕期掌握了合理的营养知识,故使胎儿也获得了充足的营养,从而顺利生产,大大减低了剖宫产率。再次,产科的护理模式的转变使产妇及其家属对分娩知识的认知有了明显提高。对入院前的产妇都由产科主管医师面授分娩知识,向其逐一讲解自然生产相对于剖宫产的明显优势。入院后,每日由专业的护理人员向其讲解平日合理休息,合理膳食,合理锻炼等等,如此一系列的讲解都能提高产妇及其家属对分娩知识的认知。

参考文献

[1]周临,傅爱萍,周红等.“温馨产房”人性化服务的临床实践[J].护理与康复,2012,11(5):1671-1673.

[2]陈妙玲.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初产妇分娩结局的效果观察[J].中国名族民间医药,2014,1(6):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