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共享论文

财务共享论文范文精选

财务共享论文

财务共享论文范文第1篇

电力企业对于项目的财务控制问题,依然根据电力企业原来的费用管理制度进行处理,并未真正设计控制办法,或者仅仅把内部财务控制看成是内部牵制制度,范围远远不能控制财务,所以财务流程上出现问题较多,容易造成漏洞,具体体现如下:

1.1工程项目预算的审批制度不严格工程项目财务控制的主要方向应是防止任意扩大投资规模或出现漏项,避免故意压低概算投资,然后过程中不断修改预算而不是控制,搞钓鱼项目,最后导致建设价格大幅度地突破概算的现象。编制预算只是开始,执行预算和严格的审批控制才能确保预算顺利执行,而建设工程项目往往没有严格的审批手段,费用执行往往只按照集团公司固有的审批管理来执行,不能考虑工程项目实际,生搬硬套的控制标准不能达到控制的目的。

1.2投资和合同控制乏力对于建设工程项目投资金额确定,建设单位会选择一定的施工单位,大部分会外包出去,这个过程中往往滋生舞弊现象,尤其是个别应标单位要通过关系途径来获取中标,没有对应标单位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查。目前企业招标往往流于形式,未招标,都已经定下来应标单位是哪家。签订合同本身是工程项目招标工作的最后一道程序,这就需要建设单位严格履行招标投标程序,注意招标投标程序的适当性,招标文件的规范性,本着客观公正、公平合理的原则确定双方的责、权、利。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应该严格审核合同的金额、结算方式、支付条件、支付时间等内容。而往往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会计人员参与或者参与了也只能听领导的决策,控制措施不到位。

1.3工程项目的工程款管理混乱工程项目投资巨大,单位财会人员对资金支付控制不严,不按标准,不按程序执行,资金拨付的随意性很大,并且不规范,企业领导的意志为指导,惟领导命令是从,最终导致超预算现象严重。同时,建设单位缺乏专门会计机构,企业会计机构也缺乏对施工单位资金的有效监管,部分施工承包商将工程款转移到自己福利上来,并没有将款项完全用于该项目的建设。

1.4项目工程决算控制不到位工程项目控制贯彻始终,前期控制好,不等于工程结束,很多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的相关人员没有及时进行验收,没有做好工程收尾工作,没有及时清理各项债权债务,没有如实盘点财产物资,导致工程价款的结算、固定资产的移交使用受到了影响,无法开展竣工决算工作。

2工程项目财务控制的规范方法

工程项目要完善建立财务控制系统,规范财务控制,树立单位财务人员和相关负责人的内部财务控制意识,全员参与,从各个财务方面进行改进与完善。

2.1树立财务人员和相关负责人的内部财务控制意识内部财务控制作用发挥的程度如何,与财务人员和项目负责人的重视程度有关。明确项目负责人责任和义务,对资金审批,报销和日常管理明确把关,提高其参与工程项目内部财务控制的自觉性。建立符合本单位工程项目建设实际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财务经理和会计主管等人员一起参与,督促有关人员贯彻实施,并且在过程中及时修改完善。

2.2构建高效的工程项目内部财务控制组织结构建立内部财务控制的组织结构是执行财务管理任务、实现内部财务控制的重要载体。建设工程项目要想有效地发挥内部财务控制功能,必须构建合理的组织结构。机构内部进行相互检查和制约,纠正各种错弊。机构能够满足日常控制和定期评价的需要和对功能与绩效的监督考核。工程项目应本着适应性、牵制性及效率性原则选择组织结构的设置形式,考虑适用条件,使得组织能够为控制服务,以提高控制效率,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

2.3建立内部财务控制岗位分工与授权机制工程项目虽然建立了组织结构,但是这个组织机构只是提供了项目运作与控制框架,需要建立建设工程岗位分工与授权机制,确定项目执行者是人,需要对人员进行分派权力和责任,建立沟通管道和设立授权方式,加以明确岗位分工与授权机制,各项目结点,相关业务部门按其业务再划分为若干个具体的工作岗位,赋予其应有的权限,并分派至个人,达到整个工程项目的内部财务控制分工清晰,权责明确。

财务共享论文范文第2篇

(一)管理因素受到地域距离的限制,国内企业只能通过互联网、计算机等高新技术手段对海外工程项目进行远程控制。远程控制往往具有滞后性和不准确性,导致国内企业无法及时对海外项目的财务问题进行处理,给海外项目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另外,由于海外工程项目的所在的法律、经济、文化环境都与国内不同,因此海外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与国内的财务管理体制必然有所不同。随着海外工程项目市场的竞争不断加剧,企业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原有的财务制度,就可能造成项目财务制度不适应于所实施的海外市场,由此给项目财务管理带来风险,影响海外项目的实施。影响海外工程项目财务风险的管理因素主要包括资金管理、资产管理、成本管理和税收管理。第一,资金管理风险。首先,融资风险可能是海外工程项目要面临的最主要的资金风险。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海外工程的业主经常要求我国企业提供保函,但是我国国内银行对于开具海外工程项目保函条件比较苛刻。一般来说,对于海外工程项目,我国银行在保证金支付比例与授信额度方面的条件要求比较高。另一方面,海外工程项目的投资额巨大,向银行贷款数额一般比较大,但是近几年我国银行的贷款基准率多次上调,加剧了企业的财务支出。其次,资金安全是海外工程项目要面临的最严重的资金风险。一般来说,施工企业在工程完工、回收资金前通常都要先垫付资金。一些海外工程项目受所在国政治、经济环境变化影响,业主延期支付工程款或者拒付项目工程款,项目经营者无法及时回收工程款。第二,资产管理风险。目前我国的海外工程项目的资产管理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不重视资产管理,导致资源浪费严重。由于海外工程项目往往有地理位置相对固定和施工作业场所流动的特点。一般来说,施工企业并没有成立专门的资产管理体系。施工部门在完成施工后,由企业完成对资产统一管理的工作。因为管理制度不完善,在实际工作出现了“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导致资产闲置与重复购置,造成了资源的不必要的浪费。一是资产的损失风险。受到汇率的影响,施工企业在外的施工机械的资产价值发生了贬值。而且,随着海外工程项目市场竞争的不断加紧,我国企业的海外新签合同额减少,开工率降低,造成了部分海外施工机械的使用率下降。如果施工机械出现闲置现象,或者在当地的政治、社会环境发生变化需要将人员撤回,将机械滞留于海外将存在损失风险的情况下,将资产回运国内将有可能造成一笔巨大的开销,增加企业的财务支出。第三,成本管理风险。受到工程实施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多等特点的影响,施工企业面临较大的成本控制风险。如果施工企业在海外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不能有效地控制成本,增加整个工程项目,就有可能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造成项目亏损。工程的成本包括内在成本和外在成本。工程的外在成本受到工程所在的市场材料价格、设备运输成本、社会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同时计划工期的延误也有可能影响到项目的成本控制。工程的内在成本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劳务支出、培训支出、办公支出等。第四,税收管理风险。与国内的工程项目不同,海外工程项目由于施工地点在海外,存在一定的税收管理风险。各国的税收管理制度都不相同,使得我国企业海外项目的税收管理面临极大的挑战。一般而言,一个国家的税收政策、征税数额计算方法和征税方法都比较复杂,很难在短时间得以掌握。因此企业在对税收管理制度方面存在一定的风险。

(二)外汇因素第一,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削弱了我国企业的成本优势。人民币的持续升值直接导致了我国企业应收海外外汇款等外币资产的汇兑损失。相对应地,人民币升值提高了我国企业的成本,使得我国企业的成本优势被削弱甚至丧失,减少了我国海外项目的中标数量。人民币的持续升值造成了我国一部分企业已逐渐退出了海外市场,一部分企业甚至因为资金无法收回而陷入经营困境的局面。第二,国外的外汇管制政策增加了外汇风险。目前世界上约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严格外汇管制,比如东南亚和非洲的很多国家等。另外,还有20-30个国家和地区实施部分外汇管制,如法国、澳大利亚、丹麦、挪威等。在实施外汇管制的国家,企业资金的回流难度较大,经营利润难以汇回。

(三)人才因素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的高低。专业水平高的财务管理人员,可以及时发现财务工作中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控制或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评价主要包括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对税收金融政策的把握能力以及会计核算水平等方面,但是目前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尚未完全接轨。如果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足以适应海外工程的要求,就会给工程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

二、海外工程项目财务控制与防范的建议

(一)加强风险识别,从源头控制风险首先,企业要有长远的发展战略目标,投标时要考虑到项目所在地的市场情况。考虑到施工机械的有效利用,在投标时尽量选择有市场潜力的国家或地区的项目。企业负责人要有长远的发展眼光,综合项目所在地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条件,分析该地区的市场潜力,制定发展计划。其次,在合同签订前要对项目所在地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包括项目所在地的税收政策法规、合同法规、政策、社会文化环境等,并积极与对方进行沟通,了解合同的具体细节。企业在合同签订前要对招标文件进行研究,分析各项支出,对项目的成本进行初步估计。最后,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企业可以聘请项目所在地的法律顾问,对合同的条款内容进行严格的审核,尽量避免由于合同的问题给海外工程项目带来风险

(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避免管理风险第一,要加强资金管理。企业的海外工程项目部门应该要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最大程度上避免资金风险。海外工程项目的资金风险主要来自银行和业主。首先,企业可以收集银行的优惠信息和政府相关政策,尽量降低项目的信贷成本。其次,要建立全新的资金链,制定资金使用计划,合理控制项目支出的资金流动。最后,要监督合约的履行,防止业主逃避履行支付价款的责任。第二,要加强资产和成本管理。国内企业可以建立项目预算管理制度,统一“钱”和“物”的管理。首先,将项目预算进行分解,分为采购成本、管理成本等成本项目,制定出完善的项目成本计划。再者,确定每一成本项目的责任部门及负责人,由负责部门对该项目进行管理并对其成本予以控制。一般而言,选择成本项目的责任部门应优先考虑管理相应内容的部门,比如现场施工的部门负责控制施工成本,采购部负责采购成本控制工作等。最后,要加强财务监督管理工作。财务人员要对项目的成本、资金变化进行监控及统计变化,及时预警项目中的风险。第三,要加强企业财务人员管理。施工企业要引进具有水平较高的财务管理能力的财务人员,同时,企业内部要加强培训,确保财务人员的个人能力可以符合海外工程项目部门的要求。

财务共享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企业财务管理的环瑰发生了变化,传统的财务管理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企业财务管理知何应对,成为企业亚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对这种新经济和我国财务管理在新经济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井指出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我国财务管理要从管理目标、管理内容、管理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进入新世纪以来,社会经济形态由传统的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经济时代的来临,为企业财务管理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条件,但也使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着改革。本文对新经济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一、新经济的特点

1.产业结构升级。随着世界科学枝术的迅猛发展,以新型材料和计算机等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使世界经济向信息化时代过渡。信息化时代是通讯业、信息业和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从以自然资源为主导的第一产业,以及以物质资本为主导的第二产业向以人力资源为主导的第三产业转换。产业结构升级,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产品由高消耗、低附加值的产品向资源节约、高附加值转变。这种新经济是在计算机信息技革命的带动下,以信息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和环境技术等七大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的经济,这种经济具有低失业、低通货膨胀、低财政赤字和可持续高增长的特点。包括技术创新、观念创新和经济运行机制创新在内的创新是新经济的核心;人力资本的开发和积累是新经济增长的基本源泉。

2.注重人力资本运作。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本成为企业乃至整个国家发展的源动力。有许多企业其市值远远高于物质资产的价值,原因就在于拥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创造了高额的价值。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曾指出,从20世纪初到50年代,促使美国农业生产的产量迅速增加和农业生产率提高的重要原因已不是土地、劳动力数量或资本存量的增加,而是农业工人的知识和技术水平的提高。z人们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本的吸收、投入以及相关的刹余价值的分配。

3.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新经济时代,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互联网被企业广泛应用。信息量的拥有程度直接影响到企业资源配笠的优化程度,虚拟网上交易大量出现。大量数字信息为企业提供众多的商机,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活动,为企业创造财富提供更多的机遇。

总之,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科技产业越来越多,信息技术得到应用,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的比例有所提高,人力资本在我国经济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增大。新经济在我国有初步的发展,新经济作为社会经济的一种新形态,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它的特点,认真分析新经济时企业的影响,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在新经济时代能够更好的开展。

二、新经济环境下我国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人力资本重视程度不够。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力资本对企业的贡献日益加大。而建立在传统工业经济下的财务管理,一味地关注物质资本,时知识资本的重视不够;只重视有形资产和投入资本的配豆,忽视知识资本的有效配里,忽视了人力资本对公司发展的重大作用;只注重物质资本所有者的权益,损害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权益。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也只有关于物质资料的相关指标分析,对人力资源的考核指标缺失。因此,加剧了人力资本所有者与物质资本所有者之间的矛质,从而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2.激励和约束制度的不完善。纵观我国财务管理的发展,我们是从计划经济时代一步步走过来的。在计划经济下,企业按照国家计划生产进行经营,人员配备及工资福利,统统由国家统一制仃和安排。在这种情况下,产权关系不明确,相关的责、权、利不对等,激励和约束机制缺失。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产权逐渐清晰,相关的法律制度的建立,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也开始建立和健全。但是现有的制度,在面对人力资源生产要素地位日益提高的今天,就显得有些薄弱了。

3.一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目前我国虽然会计从业人员数量较多,但具有较高职称的较少。2006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人数为126.9万人,其中,初级资格52.6万人,中级资格74.3万人;通过考试取得初、中级合格证书的有17.8万人,其中,初级资格9.5万人,中级资格8.3万人。2006年报考注册会计师共有55.98万人,仅有76508人取得了单科合格成绩。2006年全国约3.53万人报名参加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合格率仅为15.22。不难发现,我国会计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普遍较低,且只限于简单的账务处理,缺乏相关的理财知识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影响了企业在新经济时代下发展的步伐。

4.应对风险的能力较差。随着经济全球化,外资企业的入驻,金融产品的增多,企业而临的挑战要比以往更多而我们现在的企业大部分只是进行简单的生产加工,产品的附加值较低,国际竞争能力较弱,应对风险的能力也较差。

5.筹资方式单一、投资范围有限。计划经济时代资金的调拨、分配和使用由国家统一安排,企业筹资、投资自主性差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大部分开始企业自主筹资,自负盈亏。但筹资的方式较少,投资的范围也不广泛。一方面,我国企业中,国有企业主要靠国家拨款或从银行获得货款进行筹资,中小企业大部分也是通过银行获货款,筹资方式过于单一,而且由于审批过程较为冗长、手续较多、金额有限等原因,造成好多项目由于资金不到位,而不得不放弃,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企业的投资主要以对内提高营运能力为主,或对国内的企业进行投资,投资的范围有限,无法获得更多的收益。

三、新经济下我国财务管理发展方向

1.财务目标。

财务目标指引着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它与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经历了利润最大化、每股利润最大化的时代,目前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但是随着物质资本的地位将相对下降,而人力资本的地位将相对上升。建立在传统工业时代的以物质资本为主导的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显然已不合时宜。在新经济下,财务管理的目标应定位于“相关利益主体”这一角度。因为新经济时代物质企业的经济利益不仅仅归属于股东,而且也归属于相关利益主体,例如债权人、员工、顾客等。只有兼顾各方利益才能减少非企业股东对目标的抵触行为,实现企业合谙稳定的发展。

2.财务活动。

(1)融资渠道广,方式多样企业融资决策的重点是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和风险获得所需资金。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的广泛应用,各种金融工具不断涌现,企业的融资渠道更加宽广、融资方式更加灵活、多样。而且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开放,外资银行以及风险投资和证券投资基金等开始更多地进入我国,为企业提供了新的资金来源。企业应根据自身需要,合理选择筹资渠道,选择经济的融资方式。

(2)投资项目多。投资决策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传统工业时代,企业以现金、实物等要素投入为主,主要投入企业的固定资产和日常营运。新经济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的知识和技术成为企业生存、发展、获利的重要因素,此时,企业除了过去的物质投资外,还需要对人力资源等新领域进行投资,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素质,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一体化,企业投资除面对国内市场,还将面向国际市场,可供投资的项目增多,投资的领域更加广泛。

(3)营运管理的现代化。伴随着新经济的来临,Inteme:在全球范围的广泛普及,跨国企业的增多,企业间频繁的国际贸易,传统的财务管理手段已无法满足财务信息化的及时、高效的要求,企业在进行营运管理时必须改进财务管理手段,运用电子货币、电子商务等网络财务管理系统降低企业财务管理的营运成本,实现财务信馨决速传递和处理,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并使企业由以前的静态管理走向实时的动态管理,零存货等现代管理方法的广泛应用指日可待。新经济促进了企业的发展,财务管理地位大大提高。这方面的例子比较多,以美国的沃尔玛为例,这家零售企业在1983年有641家连锁店,销售额550亿美元,到了1997年变成300。家连锁店,稍售领达到205。亿美元,但它只占当时北美1400亿美元市场的7%,显然尚有许多成长的空间。借助于网络经济,现在沃尔玛的店已超过3000家,每家店约有70000种不同的产品。新经济使集权与分权管理得到了统一,仍以沃尔玛为例,其所含的每个地区是不一样的,当它设立分店的时候,先调查这个地区与原来的哪个地区是相似的,因为不可能把海上捕获的产品拿到内陆的商店去卖。在网络财务的协同下,每家店根据不同的地区和人文条件,作出销售不同产品的选择,这种分权化的管理是非常成功的。沃尔玛的网络财务系统能够在每天关门以后90分钟内就可以知道这个店梢售额是多少,卖了什么东西,及所有你想知道的资料,包括哪一类的产品卖得好,可详细到哪一个牌子,哪一个规模。目前,沃尔玛每平方英尺梢售额超过了300美元,是美国零售业平均水平的2倍。

(4)收益分配方面。新经济时代,由于人力资本在企业财务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企业的收益分配不再是按谁出资谁受益,而是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共享收益。物质资本所有者凭借物质资本所有权参与企业收益分配,人力资本所有者凭借其知识、技术参与企业分配。只有这样,才能兼顾各方的利益,削弱两者之间的矛盾,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

3.财务关系。

一般来说,企业财务关系包括投资者与受资者的财务关系、债权人与债务人的财务关系、企业与政府部门的财务关系、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财务关系以及企业员工之间的财务关系。不同的经济形势下,企业处理财务关系的侧重点不一样,在物质资本主导的工业经济时代,企业更加注重与物质资本投入者的关系,因为工业经济时代,人力资本的附加值较低。但知识经济时代,这五类关系仍然存在,但这五类关系的协调从以协调企业与外部投资者、债权人、政府部门的财务关系为主,转向以协调企业与员工的财务关系为主。此时,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人才,就拥有了竞争力,人力资源在企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企业非常重视人力资本的投入和人力资本的管理,从而更加关注与员工的关系,希望通过有效的管理充分发挥和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促进企业的发展。超级秘书网

4.财务管理观念。

在新经济时代,企业开展财务管理的环境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企业不断地更新理念,以顺应环境的改变。首先,企业在开展财务活动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关注人力资源的开发,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围绕人力资源价值管理来开展财务管理活动的各项内容。其次,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国际竞争程度的加剧,企业应增强风险意识。金融全球化和电子商务所产生的“网上银行”及“电子货币”外资的引入,金融产品的增加,既给企业带来机遇,同时也使企业面临着新的风险,加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企业财务人员必须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不断地更新知识,培养风险衡量的能力,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增强企业风险防范意识。

5.财务人员素质。

财务共享论文范文第4篇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上市公司违规现象屡见报端,且违规的形式花样不断推陈出新,而这些违规行为绝大多数与财务造假有关。日益猖獗的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已经超越了会计范畴而演变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它严重扭曲了上市公司股票的价值,扰乱了正常的资本市场秩序,并且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极大地挫伤了股民的投资积极性。因此,对这一现象深入研究并进行剖析,最终研究出打击及防范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方法,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一、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原因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产生的原因,一般情况下来自三个因素:动机、机会、道德低下,当其中一个或两个因素的可能性增加时,财务造假的可能性就增大;当其中的三个因素都增加时,财务造假的发生将确信无疑

财务造假的动机分为:

(1)利己性动机,即驱使人们为了更显赫的个人威信及地位而去舞弊。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一些原来在竞争中颇具优势的上市公司,由于管理老套、产品老样,跟不上时展的步伐而逐渐失去了优势,失去了市场。为了保住公司昔日的荣耀,让不知情的投资者认为自己仍是同行业中的“大哥大”,于是想尽法子,账上生花,人为地将其企业盈利指标抬高。

此外,当地方经济滑坡时,一些地方政府或部门为保护所谓的本地区形象,维护“扭亏增盈”业绩,往往有意识地引导企业虚报利润,隐瞒亏损。按《证券法》规定,连续三年亏损的上市公司就会被摘牌,失去在证券市场上筹资的权利。股票被摘牌是对公司的最严重处罚,所以宁愿账务处理上玩一些花样,进而在审核时被注册会计师出具保留意见,也不愿出现连续三年亏损被判处“死刑”。

(2)攀比性动机,为了超越其他人,相互攀比。他人舞弊可以有政绩,可以提职、加薪,我何乐而不为。

(3)思想性动机,舞弊人认为他人的舞弊从道德上看似乎是正确的,是为了报酬和为了他人得到应有的惩罚。

(4)经济性动机,即一切为了金钱,这是常见的动机。股份公司上市,能增强本公司股票的吸引力,形成稳定的资本来源,在更大的范围内筹措大量资金。因此,促使股票上市便成为许多公司追逐的目标。条件不成熟怎么办?财务资料做假便成为其首选捷径。例如,1997年2月,PT红光原主要负责人为了使公司股票能够上市,在明知1996年公司实际亏损5377.8万元的情况下,虚增、虚报利润,欺诈上市。公司上市之后,造假的脚步是否就停止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对于那些已经上市经营亏损的公司,为了满足增发新股或者配股的条件,提高配股价格,达到从资本市场上捞到更多资金的目的,经常采用虚增利润、少报亏损的方法,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欺骗投资者。例如,琼民源1996年年报中所称5.71亿元利润是虚构的,占利润总额的99.12%,并且虚增资本公积金6.57亿元。客观环境中存在着种种因素为违背信任、秘密解决问题提供了便利,特别是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漏洞更易为人所利用。一个人在公司的地位越高,舞弊的机会就越多,发生重大规模舞弊的可能性就越大。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管理高层财务造假的主要表现有:

(1)融资圈钱。赚钱的公司为了扩充设备需要更多的资金;亏本的公司为了运营周转也需要资金,资金不足会导致公司倒闭,企业为了达到借款或增加资本的目的,将财务报告造假,以便蒙蔽和欺诈资金提供者。例如,首发上市阶段,中国证监会要求公司三年盈利,有的公司没有这个能力,为了能够上市就会造假,大庆联谊、红光实业就是如此;配股或增发新股,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资产盈利率在6%,这样6%就成了上市公司的生命线,有的公司达不到这样的指标则进行造假。

(2)二级市场操纵价格。上市公司为了维持股票价格达到预期的波动,经常利用不实的财务报告来达到目的。股票价格预期的波动可能是蓄意地使股价作暂时性的下跌,以便操纵者得以廉价购进股票,取得更大的控股权。琼民源、银广厦造假案主要目的就是配合庄家在二级市场操纵价格。

(3)复杂的控股关系。上市公司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会通过各种办法改变股权结构。从表面上看,有些交易是两个独立法人之间的交易。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披露终极所有者的规定,所以注册会计师也容易忽视上市公司与其子公司之间的真正关系,往往看不出公司舞弊造假的圈套。

二、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手段会计信息实质是对企业经营行为的一种数量化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发生一系列经营行为,会计对这些行为的结果进行确认、计量、汇总,最终形成财务报表

市公司要对会计信息作假,大致有两种途径:一是虚构经营行为或者有目的地制造非正常交易,如关联交易,从而影响企业会计业绩;另一类则是在经济事实确定的情况下,采用某种非正常的会计手段进行歪曲反映,产生误导信息。

1.虚构经营行为。最常见的就是虚构交易,增加销售收入或其他收益,同时虚增资产。这类方式往往需要伪造经济合同、银行账单、税务发票、海关报关单等一系列法律凭证,手段直露,胆大妄为,这在国外上市公司中是极其罕见的。比如2001年引起股市地震的银广厦,通过伪造购销合同、伪造出口报关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伪造免税文件和伪造金融票据等手段,虚构企业交易,虚增巨额利润7.45亿元。

2.关联交易方式。在第一类型中,做假公司除了虚构经济行为外,更多的是通过与关联方进行特殊交易,比如债务重组、资产置换、非货币交易等方式以达到操纵业绩的目的。出于正常经营需要的关联交易本来无可厚非,早先法规对此也无过多限制,但近年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借助关联交易进行“突击重组”,成为国内证券市场的一大景观。

3.利用会计手段。相比第一种类型,利用一些特殊会计手段歪曲反映企业经营情况,操纵会计信息,则显得更隐蔽些,也更“专业化”些。这类方式在国外会计舞弊案中更为多见。一些上市公司根据企业的要求来决定是否改变或采用什么样的会计核算方法,如改变折旧政策、变更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利息资本化、潜亏挂账、巨额冲销及通过各种形式的历史返还来达到现在利润的增加。

三、上市公司造假为何屡禁不止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行为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其成因是多方面的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市场规则不健全。我国自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三年后的1993年12月29日《公司法》才正式出台,1998年12月29日《证券法》才正式出台,而有关《证券法》的实施细则和司法解释至今仍未面世。一是法规出台严重滞后于实践的发展,立法似乎更多地是被动、消极地“堵窟窿”,缺乏预见性和超前性。二是法律法规的条文较粗。很多实际应强由整理提供制披露会计信息规定未列在其中,且披露的间隔太长,仅有中报和年报。三是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不强且执行不力,特别突出地体现在对违法者打击制裁不力。四是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仍有不少缺陷和漏洞,突出地体现在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诚信环境遭污染。市场经济说到底是信用经济,信用是一切经本济活动的基础。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财务信用首先是个有限的经济资源,有些上市公司不惜以信用为代价,公然违背信用原则,不仅造成财务混乱,而且自行丧失了赖以生存发展的有限资源。信用缺失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已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量大面广,影响恶劣,后果严重。它不仅涉及上市过程,而且涉及上市以后的经营管理、资产配置、资金运用、利润分配、信息披露等方方面面。

3.治理结构不完善。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着“一股独大”的现象。不仅是国有企业改制公司如此,就是一些新上市的民营企业也有类似的问题。国有股“一股独大”和国有股代表人长期虚化,造成许多上市公司存在治理结构不完善的问题,产生股东与人的角色错位。“内部人控制”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

四、防范上市公司造假的对策

1.抓紧市场规则的完善。例如,制定单独的《信息披露法》或是抓紧《证券法》实施细则的出台,特别是对于涉及证券市场的命脉和基石的问题,应当机立断,抓紧解决。另外,可考虑增加强制披露会计信息的频率,如季报甚至月报。为了减少披露成本,还可以对报表进行适当简化。完善市场规则,还要充分考虑到可操作性,特别是对违法行为的有效打击和震慑力上。例如,切实依法追究违法者的民事赔偿责任;建立股东共同诉讼制度和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建立次级举证责任在辩方的责任。

2.建立诚信的经济秩序。首先,诚信应该是全社会的诚信。政府、企业管理层和上市公司财会人员,都要遵循诚信规则,特别是各级领导应率先身体力行。其次,建立上市公司信用评级机制。这种评定并不是局限于盈利能力,也不只是PT和ST的划分,而是着重于上市公司的公众信誉,其中包括上市公司是否真实使用募集资金,信息披露中是否有公众疑点,以及中介机构保留意见出现的频率等待。此外,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包括发挥媒体作用,宣传诚信思想,建立举报制度,向社会公开举报电话,引导社会参与支持会计打假。

3.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要求理顺委托方和方的利益关系,解决国有股产权主体虚位问题;通过权力分配、权力制衡和信息披露等机制,在公司内部控制机制上减少会计造假的风险。在制衡方和大股东在会计信息上的权力方面,除了建立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和审计委员会制度外,还应加快会计管理体制改革,减少会计造假的机会。

4.净化注册会计执业环境。尽快解决现有的注册会计事务所组织管理体制。现阶段,我国六千家会计事务所中绝大部分是财政部门和企业主管部门有挂靠关系的“管办”会计事务所,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其独立地位。只有通过彻底改制,采取合伙形式从法律上明确其责权利,真正体现“第三者”验证审核手段。而且特别是要强化风险意识,建立注册会计师惩戒制度。我国应借鉴海外会计行业的管理经验,尽快出台《注册会计师惩戒规则》,在中国CPA协会成立注册会计师惩戒委员会,明确赋予它惩戒权,与财政部门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督形成互补。

五、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对策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的过程中不可能揭露财务报表中存在的全部差错,但有责任揭露财务报表中的重大差错、舞弊造假以及对财务报告有直接影响的非法行为

1.关注公司高层舞弊预兆的信号。根据美国做过的调查,有以下15个最常见的舞弊预兆信号:(1)公司经理对注册会计师撒谎或过分回避其询问;(2)凭注册会计师的经验,预示着管理当局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诚实;(3)管理当局过分强调达到利润预算或数量目标;(4)管理当局经常同注册会计师存在争执,特别是有关会计原则的应用显得过于激进;(5)客户存在“购买”会计原则的倾向;(6)管理当局对财务报告的态度出乎意料的激进;(7)客户的内部控制制度系统非常薄弱;(8)管理当局报酬的实质部分对数量性目标的实现程度;(9)管理当局表现出对公司的外部管理机构非常不屑的态度;(10)管理经营或财务决策是由一个人或由极少的几个人在会议上裁决;(11)客户经理对注册会计师表现出敌意;(12)管理当局表现出要冒风险的倾向;(13)难以审计的交易频繁且比较重要;(14)重要岗位的经理人员被认为在生活和做事方式上很不合情理;(15)客户的组织结构分散且缺乏充分的监控。

2.设计审计程序来发现舞弊。在传统的审计程序之外,舞弊审计中主要采用延伸性的审计,以专门审查舞弊行为。延伸性审计程序并没有固定严格的限制,主要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的思维、想像力以及管理当局的合作程度。只要是注册会计师认为必要的程序就可以成为追踪舞弊的延伸性审计程序。如:(1)发现虚构的销售或应收账款;(2)关注反常规的公司重大的经营决策,即公司突然改变一贯的经营方式,可能有其实际的需要;(3)关联交易做出经过粉饰的报表,如以高出账面价值的价格将下属公司转让给控股股东,但只收取少量的现金或不收现金;(4)关注存货的异常变动,利用存货的变动操纵主管业务成本来调节利润;(5)特别关注减值准备,《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可以提取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在建工程、投资等8项减值准备,而且上述减值准备的提取是公司会计的职业判断,公司高层完全有可能不提或少提减值准备,来虚增利润;(7)关注债务重组的有关业务,公司管理当局利用重组的账项增加资本,或加大营业外支出,逃避税款,即利用资产重组调节利润做假账;(8)保持高度的职业敏感,发现未披露的期后事项与或有事项。超级秘书网

财务共享论文范文第5篇

工程项目是建筑企业的主营业务。建筑工程财务风险管理就是根据工程项目建设周期,对工程在建期间所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及其原因进行综合分析。一般来讲,在工程招投标、施工合同、施工、竣工结算等几个阶段是财务风险的高发区间。

1.1工程投标风险建筑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工程项目投标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价格竞争。随着我国建筑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施工企业之间为了相互竞争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忽略对投标项目成本、利润等的精细分析,为了中标有些企业采用压低报价、围标、串标、甚至低于成本价等恶性竞争手段中标,而不管工程项目投资多少、施工难易、规模大小以及盈利能力等,使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一度恶化,甚至因此蒙受经济损失,尤其是较低的效益回收率使得企业的财务状况持续恶化,这种风险就是投标风险。

1.2合同签订风险施工企业的每个工程项目、工程项目的每一个施工环节都必须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从而到达约束建设方和施工方的目的,若合同签订“先天不足”,就会成为财务风险的源头,使企业经营效益难以保障。有的甲方单位以不平等合同条款来约束建筑企业,或为了转嫁市场波动风险要求与建筑企业签订固定总价合同,或合同付款方式不合理、以及合同索赔条款不完善等,建筑企业在投标阶段就处于被动地位,一不注意就会陷入合同陷阱,这就是签订施工合同存在的财务风险。

1.3项目施工和资金结算阶段除了在筹资和资金回收环节极易出现资金结算风险以外,资金短缺时也可能产生此类风险。

1.2.1资金短缺风险。建筑工程项目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需要充裕的资金流作为企业经营供给。企业一旦资金短缺,就会在材料供应、专业分包、基础施工、工人工资等许多方面直接影响工程建设进度,从而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

1.2.2资金筹集风险。目前我国大多数施工企业都是高负债经营,且融资渠道较为单一,大多采用银行融资模式,但融资利息成本相对较高。而股权融资则会改变公司股东结构及股本金结构,使企业经营模式发生重大改变,当工程项目利润率低于债务、股权等融资利率时,可能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

1.2.3资金回收风险。目前,大多数工程项目均存在垫资施工的现象。甲方单位作为招标方,不太重视合同的约束作用,常常以各种原因拒不结算工程款,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账款成为坏账,建筑企业因此蒙受了不小的经济损失。从实质来看,这属于甲方故意转移投资风险和投资成本的做法,也是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的一个类别。资金回收率低,现金流运作被阻碍,除了影响资金周转,生产经营就难以维继。并且,随着坏账的累加,企业因此而蒙受的经济损失就越来越多,也会压缩利润空间。因此,应收账款是反映施工企业资金回收风险的最直接体现。

1.4利润形成与分配阶段利润形成与分配阶段的财务风险主要指利润在形成、确认和分配过程中所产生的财务风险。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工程项目进行收入确认之后就应当确认所形成的利润。而收入确认的方法、时间等等都会影响到利润的确认,从而给工程项目利润形成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在利润分配过程中,如果施工企业分配利润的方式、对象、金额等不合理,同样会给企业今后的生产经营带来不利的影响。倘若企业为了提高投资者积极性,满足对投资者高回报的承诺,不顾利润留存,这必定会影响企业今后的发展;若企业通过减少对投资者的利润分配,减少外部融资,这样必将挫伤投资者的积极性。因此,建筑企业在利润分配这一环节,必须关注分配形式、时间,并且熟知有多少利润可供分配,以免因操作不当而蒙受经济损失。

2化解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的几点措施

工程项目一旦成立,必然会受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相关人为因素的影响。市场情况千变万化,如果忽略上述状况,其结果必然使成本失控,获利空间被压缩,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大规模亏损。这就要求建筑企业必须全面掌握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提前进行风险预控,以免遭受损失。

2.1强化工程成本管理加强工程成本管理,这是现代建筑公司提高利润的关键环节。建筑企业应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健全一整套完善的营业预算、资本支出预算和财务预算体系,通过明确部门责任、统筹规划、协调、配置公司各类资产资源。按照“总量控制、量入为出”的基本原则,严格成本费用控制,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及效果。在整个工程项目运营过程中,要加强全过程控制,根据控制节点的不同,做好企业内部部门间业务协同,优化内部管控流程,层层审核,刚性控制,全过程动态管控使工程利润可以得到有效保障。同时,加强项目精细化管理,要求企业重视投标、施工准备、关键性和控制性工程施工、工程收尾等关键节点的控制,锁定工程在建期间的风险点,提升项目的盈利能力。最后,做好项目结算工作,尤其做好资金的及时回笼,防止出现公司资金链断裂等风险。

2.2加强资金管理建筑企业具有资金需求量大、占用时间长的特点,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很可能出现资金短缺的现象。企业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资金短缺财务风险发生。例如,当招标单位的资金短缺,要求施工企业大量垫资甚至超过施工企业资金承受能力的工程项目,企业可以考虑不承接项目。资金管理的重点不仅在资金的收回,更在于资金的安全、合理、合理支出。首先,强化资金集中管理,构建资金统一管理调度体系,明确资金结算规范,以改革资金结算及收付分散的问题,提高资金的周转效益;其次,建立各项资金管理制度,包括资金预算制度、资金划拨制度、借还款管理制度和资金管理评价制度等,确保资金在预算、日常业务使用以及资金支付等方面的财务风险得到控制;最后,盘活存量资产,解决大量资金沉淀现象,资金沉淀会使得企业资金周转不灵。因此,施工企业应当定期开展大规模的清产核资工作,以摸清企业存量资产的占用资金的情况、各种资产的使用状况、变现能力及价值等等,从而将积累沉淀的资金变现并用于急需资金的项目上,避免由于施工过程中资金短缺而带来财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