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语文作业设计初探学习感想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语文作业设计初探学习感想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语文作业设计初探学习感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门综合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作业设计应努力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我区近年来对语文作业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了改革尝试,着眼于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致力于活动性、实践性作业设计研究,以期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的。

一、口头型作业

“口头型作业”着眼于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注重表达,以提高学生的言语素质,还语文教学姓“语”的本色。

1.朗读,背诵。这是我国语文“厚积”的传统经验,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还课堂琅琅读书声”是近几年小学语文教改的呼声之一。布置作业时,教师从课本中和课外读物中选择优美、精彩的语句、片段或全文,让学生将其读对,读顺,读好,熟读,背诵,利用每天晨读时间,进行练习,当众背诵,并加以评析。将课标中推荐的优秀诗文分解到各个阶段引导学生诵读并养成诵读的习惯。

2.讲故事,演讲。小学课文故事性强的内容很多,学完后布置讲故事,在复述的基础上进行扩编,创意,加上手势,配上音乐,讲给老师、同学、家长听;演讲侧重于学生学有所思,有所感,以见闻为主要内容进行演讲,我口说我心。课后布置注意身边的事,每节课前二分钟演讲,促使学生观察、思考、搜集、整理。

3.读书汇报。要提高阅读能力,只读课文是不够的,必须加强课外阅读。教师布置阅读题目,让学生课后查阅,去读书、读报,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读书汇报,汇报题目,谈谈内容,说说想法皆可。

二、作品型作业

把作业转化为作品创作、展示的形式,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适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1.诗、文配画。根据古诗、课文的情景、意境配以图画。如学习《登鹳鹊楼》、《山村》、《》、《早发白帝城》、《水乡歌》、《美丽的武夷山》等,教师要求学生动笔画一画诗文景图,然后搞一次诗文配画佳作展,学生入情入境大胆创意想象,效果不言而喻。

2.办。这是一种综合性作业,融图画、文章、编排、书写于一体,每周根据学习的课文,看的课外读物,办一期,汇集成册,给学生开辟展示语文综合素养的小天地。

3、轮流日记。每小组设一本日记,小组同学轮流记上自己的一篇,既减轻学生的负担,又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和集体观念,日记本成了一本“书”,每名同学既是作者、编辑,又是读者。

三、活动型作业

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自由活动、主探索的过程中理解、深化内容,运用、巩固知识,以达到拓展延伸的效果。

1.编演课本剧。有些课文故事性强,情节适于表演,教师就布置学生课后分组表演。如《小母鸡种稻子》、《南辕北辙》、《称象》、《快乐的小公鸡》等,让学生学后自由结合表演,既增强了课文的艺术感染力,又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才能。

2.演示操作。如教学《乌鸦喝水》一文,让学生演示乌鸦叼石子喝水的过程;教学《壶盖为什么会动》一文,让学生做实验验证一下。这种作业是课文内容的形象再现,再现过程中学生既动脑,又动手,抽象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和谐发展。

3.搜集整理。主要是让学生在预习时,搜集整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知识、图片、书目等。学课文后也可布置这种作业,以拓宽视野。如教学《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课前让学生查阅的资料,阅读关于他的故事。全班搜集整理,概括一生。课上组织交流汇报,课后布置了继续搜集查阅的作业,学生走进了阅览室、图书室,进行查阅,集思广益,整理出《人民的好总理》小册子。

4.游戏,参观,观察,访问。这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如教学《冬天是个魔术师》、《小山村》、《春天的手》、《植树的季节》、《雨铃铛》等课文,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去感受四季,去访问农民伯伯,去了解季节与作物种植生长的知识;学习《数星星的孩子》、《歌唱二小放牛郎》、《这个办法好》等课文,引导学生调查家乡各个时期的历史伟人,访问时事名人,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平时,还可适度引导学生走入工厂、社区、园林、军营等,让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观察、记录、访问,开展好体验教育;参观游览后要进行讲述、介绍,写感受,用图文记录参观游览过程等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5.填写《作业卡》。这是一种不成其为“作业”的作业,旨在淡化学生的“完成任务”意识,增强活动兴趣,让学生把设有“收获最大的地方”、“不明白的地方”、“想知道的事情”栏目的作业卡填写完整,让学生在无意识作业中进行了回顾,也为老师的教学反馈提供了依据。

四、探究型作业

即专题性作业,从范围与力度上有别于前面三种类型,是就突破课本、联系生活、挖掘资源开展语文系统性学习而言的。这种作业,从内容方面来说,可根据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社会中的焦点问题,学习中的难点、趣点问题等,对生活、社会、大自然中的有关问题进行有目的的探究;从实施上来说,可在学期开学时组织学生自由申报活动课题,根据学生的申报情况确定课题的范围、内容、成员,打破班级和年级界限,由各小组成员制定好活动方案,分阶段展开研究,也可根据教学进度随机布置;从时间上来说,可以是一周,一个月,也可以是一个学期,根据探究问题的内容、难度、发展而定;从实践主体来说,可以是一个人,可以是一个小组合作,也可以以班为单位开展,可以是师生合作,甚至邀请家长、社会人士参加。

以上语文作业形式在使用时,要注意互相交替,不可长时间囿于某一种,且要针对学生兴趣、学习内容灵活运用。作业设计的内容和形式还有别的分类法,从学生完成作业的形式方面来看,可分为合作性作业,如分角色朗读,编演课本剧;集体性作业,如参观访问;独立性作业,如背诵,读书汇报,诗文配画等。从作业效果目标方面来看,有巩固性作业,如读、记;有拓展性作业,如查阅、搜集;有创造性作业,如制作、演示。从作业的设计方面来看,有教师精心布置和学生自主选择,互相设计、评价等形式。

反思:

作业是反馈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语文作业设计的具有艺术性,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较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诸方面的能力。

教学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然而有些语文作业形式呆板、内容枯燥,形成了一个一成不变的无趣模式,这样非常不利于学生语文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如果我们的作业设计富有创意、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学生定会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我们要相信每个儿童都有巨大的学习潜能,儿童唯有把自己所有的感觉情绪和智慧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才能发挥其学习潜能。因此,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在作业形式设计上,要把作业从单一的“写”的形式中走出来,力求听、说、读、写全面开花,并将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制作、游戏等形式巧妙结合,让作业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

语文教材的内容丰富,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设计一些课外练笔,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形式的想象训练,把作者没有写出来的内容写出来。课文内容进行小练笔,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理解文章蕴含的丰富内容,还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诱发学生的语文创造潜能。

进入三年级,配套的习作练习是必不可少的,资料的搜寻、整理、组合,都可以成文,自己的感想,心得也是素材。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几乎都能认识到课外阅读对培养语文能力的重要性,而语文能力差的学生往往缺乏阅读的兴趣,这时,如果设计一些研究性作业,或许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在实施新《语文课程标准》的今天,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要敢于创新,博采众长,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