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坚持科学发展观服务于三农建设

坚持科学发展观服务于三农建设

“三农”问题是各级领导都十分关切的问题,早在年月《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问题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就提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党的十六大再次强调“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可见党和国家已把“三农”问题提高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尤其是今年以来,国家税费改革、税率降低、粮食直补、耕地保护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使农业开始复苏,农村趋于稳定,农民有了生产积极性,作为一名农业战线上的工作者,就应该迎合这个大好的发展机遇,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服务水平,誓为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三农”建设当好马前卒。尤其是通过近来一系列的学习使自己有了清醒的认识明白了科学发展的道理,增强了服务于“三农”建设的自觉性。

一、深刻领会科学发展内涵,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要求,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对于我国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进一步深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其实质就是要抓住和利用好战略机遇期,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人为本,以发展为第一要务,集中精力抓经济,迅速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加快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新格局的形成,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处理好内需与外需,利用外资与内资的关系,切实做好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只有坚持和牢固树立了科学发展观,并以此为指导,才能辩证地认识和处理好与发展相联系的各个重大关系,发展才会有新思路、新局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取得新成就。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强化农业基础地位

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且耕地少,水资源紧缺,这是基本国情。人们的吃饭问题、工业生产原料问题离不开农业的作用,虽然我们加入了世贸组织,这些问题可以通过进口途径得以解决,但这只能是作为补充或暂时缓解而已,无法作为长期依靠。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人口比中国多,没有哪个国家的物资消费量比中国大,单靠进口是不行的,不然要受到他国制约。因此,这些基本问题只能靠我们自己。如果我们忽视了自身农业的发展,忽视了农业的基础地位,后果一定不堪设想。所以,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发展农业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始终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千方百计地加快农业发展步伐,不断提高农业的基础地位。

⒈加大农业投入。农业是一个弱势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大,加之生产周期长见效慢,容易被忽视,但是农业所起的作用和所肩负的责任并不小。农业不仅可以解决人们吃饭问题和工业原料问题,而且还可以解决某些就业问题和工业发展所需劳动力的问题。然而,近些年来,农业的发展却处在了次要地位,一讲抓经济就是搞工业,一讲抓发展就是集中精力大兴土木、大搞城镇建设,以经营城市为中心,对农业的重视不够、投入不足,且量小面窄,致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严重滞后,农业抗灾能力明显减弱,相当多的塘、库、堰、渠等蓄水、保水、泄洪、灌溉等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农业生产功能受到严重制约。因此,希望各级政府抓重点工程的同时,不要放弃一般性的建设投资,要扩大对农业的投入面,切实解决农业“头等重要末等待遇”的传统问题。

⒉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农业包含农、林、牧、渔等各个方面,有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的关系。调整产业结构,应当尊重客观实际,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不搞行政命令或是一刀切,杜绝劳民伤财之举。我县是个农业县,自然资料缺乏,主要是粮果林的生产,在产业结构调整上,过去提出的“山顶戴帽子,山腰找票子,山脚饱肚子,扩规范,兴基地,求效益”的发展思路是科学,应当坚持。我们是丘陵地带,山多平地少,山的上部以发展用材为主,山的中部应以发展经济林为重,山的下部和平坝区域土壤较厚,保水保肥能力强,以发展粮食和蔬菜比较适宜。在粮食和蔬菜的产区内,溪河两岸及灌溉条件较好的地方应重点规划发展蔬菜,溪河两岩以外的地方规划粮食发展,同时注意调整品种结构,摒弃小而全的思想,向大而专的方向发展,适当扩大规模,凸显地方特色,实现一乡或一村一品,力求规模效应。

⒊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农业服务体系是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技术推广组织,是农民增产、增收的依靠。然而,我县现有的农业服务体系存在诸多弊端,就乡镇而言,一是吃饭的人多,做事的人少;二是服务能力下降,统一的职能没有发挥出来,自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成立农业服务中心后,人心涣散,且在专业技术上很难达到一人多能或一人多专的目的,在服务工作中有的人要么不能说话,要么就是乱说话,开技术“黄腔”,一定程度上讲,今年有的乡镇遭到的稻谷穗颈病侵害,除开客观原因外,从主观上看,一是服务没跟上,二是统防统治功能未得到发挥,形成了损失;三是缺乏牵头指导,农业服务中心对上无直接业务主管部门,对下无村级服务组织,是一个上不管下不为的单位,且又无资金来源,全靠乡镇人民政府来维持运转,因此,工作开展难,效果也差。而就县级农业服务部门而言,与乡镇农业服务部门是一种指导与指导的关系,没有管理制约权,乡镇愿听则听,愿做则做,对布置下达的任务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完成效果不如从前,服务质量大幅度下降,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只有从服务体制上加以完善和强化才行,如果继续照目前这种体制运行下去,不利于农业的持续发展的要求。当然,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替代一些政府农业服务组织的职能,也是强化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的一条出路,但是就我们县乃至我们地区而言,还有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因而,建议政府应当理顺现有的服务体系,该分的分,该统的统,条块分明,责任清晰,上下连贯,提高服务效能。

⒋积极推广优良品种。品种是保证农民增产增收的关键,我们应当大力引进品质好、抗性强、产量高的品种进行试验和全面推广,树立向种子要效益的思想,严格规范种子市场,严厉打击非法种子,确保农民的期望效益。

三、立足本职岗位,搞好农村经营管理

⒈端正学习态度,争做学习型干部。俗话说: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当今的社会发展是日新月异,知识变化很快。我们固有的知识已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我们要以这次集中学习讨论为契机,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加强政治理论、业务知识的学习,做到头脑升级,知识更新,思维换版,以适应于社会需要,做学习型人才,与时展共进退。

⒉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农村政策,狠抓“三大管理”、“三项指导”、“五项服务”。

一要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减负政策,积极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维护农民利益。

二要加强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认真贯彻执行好《农村土地承包法》,搞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发放工作,仲裁好农业承包合同纠纷,维护好土地承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三要加强农村财务及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积极推行村帐乡管制度,适时加强审计监督。

四要按照农业部农经总站的要求,搞好农业产业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指导。

五要积极探索会计、土地流转、农产品营销、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劳务中介五项服务的创新,为农经服务体系自身发展谋出路。

⒊保持工作状态,提高执行力,

认真贯彻执行《中共蓬安县委关于解决干部“不在状态”问题提高工作执行力的意见》精神,坚决克服主观世界修养不够,思想素质不高,执政为民意识不强,宗旨意识观念淡薄,开拓创新意识欠缺,工作能力不强的问题,努力改进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事业心,始终坚持好局党委和局委会制定的干部管理制度、学习制度、上下班制度、请销假制度、安全卫生制度、工作责任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等,始终保持“有令必行,有禁必止,招之即来,来之即战,战之能胜”的工作状态,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多作贡献。

二〇〇年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