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环境状况汇报二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环境状况汇报二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环境状况汇报二

“*”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认真贯彻环境保护基本国策,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结构调整紧密结合、互为促进,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重化工业比重增加、人口持续增长和城市规模日益扩大的情况下,环保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第一篇“*”期间环境质量状况

第一部分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期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劣于轻度污染的天数逐年大幅度减少,好于Ⅱ级的天数逐年增加,与“*”相比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有明显改善。

一、“*”期间承德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好于Ⅱ级天数变化

承德城市环境空气质量Ⅱ级天数由“*”末的96天增加到20*年的256天,空气质量良好天数增加了160天。

二、“*”期间城市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

城市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均呈下降趋势。城市环境空气的主要污染物浓度明显降低。

三、环境空气污染成因分析

(一)地理位置和气象因素

承德市四面环山,地处山谷盆地,冬季以静风为主,占49%以上,逆温层出现频率高,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二)能源消耗以煤为主

20*年城市区域工业锅炉、生活锅炉和茶炉燃煤消耗量为30.6万吨,其中大同以及外省市生产的低硫低灰份煤16.6万吨,本地生产的高硫高灰份煤14万吨。

(三)餐饮业形成面源污染

“*”期间餐饮服务行业发展迅速,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目前已达972家,再加上路边烧烤的无组织排放,大量的油烟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加剧了城市环境空气污染。

(四)机动车尾气

“*”期间承德市市区机动车保有量由2.7万辆增加到6.47万辆,年增长率为12%。机动车尾气排放量每年递增15%,尾气中大量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污染物,是造成我市环境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

第二部分水环境质量状况

一、地表水环境质量

“*”期间共监测7条河流,25个监测断面,水质状况按污染程度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伊逊河、滦河、瀑河、武烈河、柳河、潮河、清水河。河流的主要污染物以氨氮和耗氧有机物为主。25个断面水质均未达到地表水III类标准。其中有17个断面为IV类,占总数的68.0%;有1个断面为V类,占总数的4.0%;有7个断面为劣V类,占总数的28.0%。

从水质类别来看,“*”期间地表水环境整体污染水平较“*”期间有所加重,水质下降。

各河流水质现状评价

滦河水质主要以IV—V类水质为主,中度污染。污染严重的断面为上板城大桥和乌龙矶大桥断面。

武烈河水质以IV类为主,中度污染。污染严重的断面为雹神庙断面。

伊逊河水质以IV类水质为主,中度污染。污染严重的断面为围场上游断面。

柳河水质以IV类水质为主,中度污染。污染严重的断面为兴隆县城下游断面。

瀑河水质以劣V类水质为主,重度污染。污染严重的断面为党坝和后杨树湾断面。

潮河平均水质以IV类为主,轻度污染。

清水河平均水质以IV类为主,轻度污染。

二、地下水环境质量

监测点为18眼井,监测项目19项,主要污染物为硝酸盐氮、总硬度、亚硝酸盐氮、氨氮和六价铬,其余监测项目均达到国家III类标准。从监测点位上看,水质极差的井有3个,分别为太平庄、营子水源井和马圈矿新井。其中太平庄井主要污染物为六价铬,营子水源井和马圈矿新井主要污染物为亚硝酸盐氮,“*”期间污染物变化不明显。

第三部分声环境质量状况

“*”期间承德市道路交通噪声整体水平与“*”期间持平,道路交通噪声均值为:68.4dB(A),较“*”末增加了0.2dB(A)。以20*年的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结果作为基准数据同河北省内十城市相比较,承德市道路交通噪声均值在全省11个城市中位居第11位。

区域环境噪声五年来呈好转趋势,在声源构成比例中道路交通噪声比例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工业、施工、生活噪声比例有所上升,其中社会生活噪声上升比例最为明显。以20*年区域环境噪声监测数据作为基准数据同河北省内十城市相比较,承德市区域环境噪声均值在全省11个城市中位居第3位。

承德市十年来区域环境噪声总体水平为下降趋势。1999年区域环境噪声均值最高达60.1dB(A)“*”期间稳定在51.3~54.1dB(A)之间。十年来平均等效声级大于60dB(A)高噪声区域覆盖的人口数呈下降趋势,“*”期间我市居民生活的声环境质量总体上得到改善。

区域环境噪声构成中社会生活及其他噪声占74.1%。交通噪声占9%,工业噪声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平均为7.0%,与“*”末的影响程度变化不大,工业噪声污染状况在“*”的基础上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第四部分生态环境状况

我市自然保护区数量达到8个,占国土总面积的6.2%;平泉、围场两县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隆化、丰宁、宽城列为生态示范区试点县;“*”期间,全市新增林地面积6.36万hm2,森林覆盖率由“*”末的41.2%增至48%;全市退耕还林还草8万hm2,治理沙化面积1151km2,减少水土流失量1258万吨。完成水土保持工程投资15.*亿元。

第二篇主要环境问题

近年来,承德市的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环境与生态破坏问题仍很严重,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仍然是制约承德市整个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制约建设国际化旅游城市和生态市的重要因素。总结起来,“*”期间承德市环境质量污染主要有以下问题:

(1)结构性污染仍很严重,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处于较高水平。通过实施“一控双达标”工程,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虽得到基本控制,但是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居高不下。据不完全统计,20*年全市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为612.33亿标立米,比2000年增加了347.25亿标立米,工业固废排放量比2000年增加了539.52万吨,生活污水排放总量比2000年增加了933万吨。

(2)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仍十分突出。城市大气污染仍处于较高水平,在冬季采暖期尤为严重。虽然通过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市区大气环境质量明显好转,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以上天数实现了256天,但是从全年监测结果看,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仍有超标现象。随着机动车的不断增加,尾气排放污染呈发展趋势,城市大气污染开始从煤烟型向混合型转变。

(3)水环境污染问题仍很严重,全市四大水系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污染,目前,全市地面水25个水质监测断面中,二类水断面11个,仅占全市监测总断面的44%,主要分布在滦河上游、武烈河上游、柳河上下游、瀑河上游等污染源少、植被条件好的流域;劣五类断面6个,主要分布在武烈河下游雹神庙段、柳河的兴隆下游、瀑河的平泉下游、滦河干流的双桥至承德县及伊逊河的围场上游,占总断面24%,比2000年升高了8个百分点,表明水环境质量恶化的流域范围在扩大。

(4)城市综合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由于受历史因素和现实条件的制约,城市的综合治理能力一直比较薄弱,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也比较缓慢。大气污染物、污水、垃圾、危险废物的处理能力很低。同时,城市的绿化、集中供热和供气建设跟不上城市发展以及居民小区环境管理工作薄弱等问题也不适应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要求。

(5)生态环境问题

目前全市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53.6%,年侵蚀总量6642.98万吨。全市风蚀沙化面积达2.43万公顷。在坝上、坝缘及滦潮河水系两岸形成了两大片、两大条线的沙化区。农村面源污染日益扩大、加重;水资源相对丰富,但利用率低,污染也日益严重;矿山开采造成生态破坏日益严重。

第三篇“十一五”环境保护工作思路

“十一五”期间我们将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循环经济思想指导下,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生态市建设的要求,以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改善生态环境为主线,以防治滦河、潮河水污染、保障京津饮水安全和改善城镇大气环境,遏制人为生态破坏为重点,以强化执法监督和完善环境监管体系建设为保障,把承德市建设成经济繁荣、高度文明、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市。

具体实现的目标为:

城市环境保护指标

承德市建成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全年好于Ⅱ级以上的天数达300天,占全年总天数的82.2%;

城镇集中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8942万吨/年;

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3%;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

危险废物全部得到安全处置;

城镇区域环境噪声55dB(A),城市道路交通噪声65dB(A)。

生态环境保护指标

全市有林地面积达到331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5.8%;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的比例达到20%;自然保护区覆盖率14.2%。;退化土地恢复治理率30%;城市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8平方米。

农村环境保护指标

农村生活饮用水源水质全部符合国家标准;农村生活用能中新能源所占比重大于3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80%;农用塑料薄膜回收率60%;化肥使用强度240千克/公顷。

流域环境保护指标

滦河的三道河—乌龙矶河段,乌龙矶—潘家口水库河段,武烈河的承德大桥—雹神庙河段,柳河的兴隆—李营河段,伊逊河的上游河段,瀑河的平泉上游,宽城下游河段水质由现状的劣V类改善至IV水体,部分断面争取达到区域水质功能要求。

结束语

环境保护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让我们以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为统领,团结一心,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十一五”环境保护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