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河道建设经验交流会

河道建设经验交流会

同志们:

我们召开这次全省*河道建设经验交流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水利规划会议,目的是总结交流各地*河道建设、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相结合的先进经验,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理清和拓展今后*河道建设、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相结合的工作思路,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

上午,我们参观了金华市金东区清水河道建设现场,不论是建设规划、建设规模,还是治水理念、建设效果,都非常好。刚才又听取了几个市、县的典型发言,介绍了他们的做法,这些经验、办法很好,值得各地学习借鉴。严齐斌主任全面总结了去年*河道建设工作取得的成效,分析了目前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安排,我完全同意。听了大家的交流及各市提出的今年工作设想和建议,很受启发。下面,我谈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河道建设工作成绩,增强信心

20*年,新一届省政府把*河道建设列入全省“五大百亿”工程,作为本届政府基础设施和生态省建设的重点项目。这是省委、省政府为进一步提高全省防洪能力和水资源保障能力、加大水生态环境整治力度和促进“生态省”建设所作出的重大举措,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危,关系到全省新一轮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河道建设,工程规模大,建设投资多,涉及面广,任务非常艰巨。20*年全省*河道建设,上下联动、合力推进、开局良好。总结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领导重视,责任落实,河道建设工作扎实有效

为加强全省*河道建设的领导,水利厅专门成立了*河道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同时,经省编委批准专门成立了省河道管理总站,作为一个常设机构,专职负责河道建设管理工作。全省大部分市、县(市、区)也相继成立了清水河道建设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强化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去年省政府与11个市政府签订了包括*河道建设任务的生态省建设目标责任书,各市政府进一步将河道整治任务分解落实,并作为各级政府任期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全省各地基本上做到了河道建设任务明确,责任落实。20*年全省完成清水河道建设2212公里,超额完成了2000公里的年度建设任务。

二是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20*年全省完成河道建设投资52.2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5.4亿元。各级政府加大河道建设投资力度,在河道建设投资中起到了引导作用。各地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利用市场办水利和发动全社会办水利的新办法,多元化、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如:金东区规定,凡是沿江沿河地块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必须优先用于河道整治,缓解了河道整治任务重,财政资金少的矛盾。绍兴、余姚等地积极推广“以地换资”做法,为河道整治注入了不少资金,对保证工程顺利进行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金东区、龙游等地公开招标、拍卖河道采砂权,江山、桐乡等地利用河道沙石、淤泥制砖,遂昌、文成、松阳等县拍卖或协议出让水电资源开发权,舟山将部分河段水面养殖权承包经营,嘉兴市和余姚市等成立了水利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了向银行借款和还贷的机制,实现“政府行为企业化”和“水利融资市场化”,都是采取市场运作的办法筹集河道建设资金、拓宽河道整治与开发经营相结合的成功范例,值得各地学习借鉴。由于*河道建设深得民心,社会各界捐款踊跃,绍兴市环城河整治中,社会捐资达2.2亿元,上虞市的小越镇新宅村、苍南县的金乡镇富裕起来的村民主动捐款,整治镇村的河道。河道建设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层次多重化、投资形式多样化”的新局面。

三是制定规章,科学管理,河道建设规范有序

按省政府“五大百亿”工程建设要求,水利厅编制完成了《浙江省*河道建设实施计划》,以图、文、表相结合的形式具体落实河道建设任务。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1万余公里的河道整治,逐年的计划任务也已具体落实到河段,细化到起止点、长度、建设内容和工程量,使年度整治任务完成情况的检查考核有的放矢。

针对全省河道建设工程既有基本建设项目,又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既要满足防洪排涝、灌溉供水等河道基本功能的要求,又要兼顾水质改善、生态景观等方面的需要这一实际,水利厅专门研究制定了《浙江省*河道建设技术要求》,对各地制定河道设计方案和项目实施,要求在确保工程安全的前提下,突出生态治水、人水和谐、以人为本的治水理念。为加强河道建设的规范化管理,水利厅会同省计委制定印发了《浙江省*河道建设管理办法》,按项目分类进行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四是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相结合,整体推进河道建设

随着我省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特别是河道淤积、行洪不畅、水体污染,导致农村环境不断恶化,不仅对农村防洪排涝和农业生产造成影响,而且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也造成了严重威胁。农民群众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水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村环境的整治和建设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一项紧迫的任务。针对这一情况,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总体部署,作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河道建设是农村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是传统农田水利向现代农村水利转变的新起点,是推动农村水利上新水平的重要工作。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中,将农村河道整治纳入村庄示范、改造的重要内容,要求河道防洪标准达到保护村庄10年一遇、保护乡镇20年一遇;河道水质有较大改善,能基本满足水功能区的要求,河道建设与景观建设有机结合,为广大农民创造一个休闲舒适的生活环境。各地在清水河道建设中,主动接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形成合力,推动了清水河道建设的广泛开展。如:上虞市在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时,专门提出水系规划。利用新农村建设的机会,尽量拓宽疏浚河道,引水入村,充分体现水的灵气,给村庄增添活力,为农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该市在每年的项目安排上,首先保证新农村河道整治项目。在该市制订的《关于百里清水河道建设工程的实施意见》中明确规定:列入村庄整治范围的行政村河道整治给予实际工程总投资30%的补助,列入示范村的资金补助为50—60%。上虞市20*年新农村建设村完成河道整治20公里,投入资金1800多万元(其中市财政补助450万元)。该市“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中河道建设投入之大,成效之好,经验之丰富,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五是建立统计制度,加大典型宣传,为河道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宣传是做好河道建设工作的先导。水利厅在浙江水利网专设“聚焦*河道”网页,适时公布各地建设进展情况,交流先进经验,推出先进典型,介绍新的治水理念。为规范*河道建设统计汇报工作,加强宣传和交流,水利厅专门下发文件,建立统计汇报和宣传报导制度。由于宣传发动到位,全省上下形成共识,各地要求开展河道整治的呼声很高,通过人大建议、政协议案等方式向各级政府反映。许多地方把清水河道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作为为民办实事和政府考核的主要内容。通过形式多样、生动形象的广泛宣传,为清水河道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充分认识实施*河道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河道建设是实践“*”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也是我省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客观需要。

随着我省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快速推进,水多、水少、水脏的问题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尤其是水环境恶化的问题,已成为严重制约我省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突出问题。通过开展*河道建设,使骨干河道、镇村主要河道达到洪时能蓄能排、旱时能补能灌,改善城乡水环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水生态环境;为保障农村稳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可靠的水利支撑。

*河道建设是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的内在要求。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省*二次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的目标任务,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也提出了今后五年要全面实施“五大百亿”工程。这是省委、省政府顺应时展潮流,与时俱进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水利厅组织实施的*河道建设已列入省“五大百亿”工程和生态省建设十大重点项目,是全省今后一段时期水利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省委书记在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以营造绿色环境、发展绿色经济为主要内容,以加强生态省建设为主要载体,全面建设绿色浙江”的要求,建设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农村是重点,是难点,也是主战场。我们实施的*河道建设是改善农村水环境的重要载体,在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中起着重要的基础保障作用。

*河道建设是提高平原河网调蓄能力、改善水质、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改善水生态环境的基本措施。

我省的杭嘉湖、萧绍宁、温黄、温瑞平等平原河湖相连、水网密布,通过清淤疏浚、综合整治可以提高河网调蓄能力,改善水质,结合城市景观建设,提高城市品位,提高平原地区的综合抗灾能力;*河道建设将疏浚、切滩、拓宽、护岸、截污、配水等工程措施和园林绿化、湿地保护、传承水文化等非工程措施相结合,通过控制点源污染、减少面源污染、治理内源污染,从根本上提高水资源的承载力,为全面改善浙江的生态环境提供有力保障。

各级领导务必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主动性和自觉性,毫不松懈地抓好*河道建设。

三、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河道建设

2004年是*河道工程建设全面推进的一年,总目标任务是:加快*河道建设,加大河道水环境整治力度,以“人水和谐”为目标,把河道整治与防洪排涝、灌溉供水、交通航运、截污治污、景观美化等有机结合,全年完成2000公里建设任务。大力推广利用河道淤泥制砖、保留和增辟湿地、提引清水入河及配水冲污等做法,搞活水体,充分发挥水体的自净能力,在“水清”上下功夫。探索和建立河道、水域的长效保洁管理机制,全年抓好2000公里河道的长效保洁管理,努力达到“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目标,改善水生态环境。

围绕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按照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和全省水利中心工作的要求,着重抓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1、进一步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河道建设是我省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工程,涉及面广,综合性强,任务艰巨,工作难度大,需要协调的事很多,各地务必加强领导,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统一协调各方关系,明确各部门职责,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实施、分工负责。各级水利部门要建立健全河道管理机构,争取财政给予工作经费保障。要强化行业管理职能,充实技术人员,加强人才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切实抓好河道建设与管理工作。

2、做好*河道建设、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衔接工作

为做好*河道建设、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衔接工作,统筹推进相关水利工程建设,3月上旬,省水利厅下发了《关于编制“*河道建设”结合“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实施计划的通知》和《关于做好千万农民饮用水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相结合工作的通知》,各地要按照这两个通知的要求,抓紧调查,编制上报*河道建设、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相结合的实施计划和实施方案。

各地要围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工作目标,做好相应的水利规划工作。对列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村要优先组织实施清水河道建设和农民饮用水工程,对尚未列入本地《清水河道建设实施计划》和《农民饮用水实施方案》的村应抓紧补充实施计划和实施方案。

要针对各村河道建设存在的实际问题,以改善村庄的水环境为重点,因地制宜的安排建设项目,按照《浙江省*河道建设管理办法》进行项目管理。村庄的河道整治,要在满足行洪排涝要求的前提下,坚持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治水理念。对流经水乡古镇和传统村庄的乡村河段,注重保持原有历史风格和自然风貌,强调河道人文景观的保护和修复,切忌千篇一律搞河道“硬化、白化、渠化”。

对尚未解决饮用水问题的示范村要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水源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正确处理好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关系,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采取符合实际的工程措施,严格按照《浙江省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进行申报和项目管理。

各级水利部门在实施清水河道建设和农民饮水工程时,要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确保示范村和多数整治村全面完成饮水工程;全面整治示范村和多数整治村内的骨干河道;保质保量地完成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相关的水利建设任务,整体推进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3、拓宽筹资渠道,加大投入力度

*河道建设资金需求大,预计总投入超过250亿元,需要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首先,增加各级政府财政投入。省政府已建立*河道建设专项补助资金,对各地清水河道建设实行以奖代补给予适当扶持,对经济欠发达地区适当给予倾斜。省财政投入所占比重不大,但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促使各级财政加大投入。各地要向当地政府积极争取财政专项补助资金,千方百计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保持*河道建设投入的稳定增长。

其次,推广“以地换资”的经验。实践证明,城镇河道整治拉动了周边土地的升值,因此,从土地出让和增值收益中切出一定比例专项用于*河道建设,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则,各地要进一步总结推广。

第三,采取“以河养河”的办法。各地可以探索公开招标、拍卖河道采砂权,利用河道沙石、淤泥制砖,拍卖或协议出让水电资源开发权,部分河段水面养殖权、旅游开发承包经营等“以河养河”的办法筹集河道建设资金,拓宽河道整治与开发经营相结合的筹资渠道。

第四,利用市场融资、发动社会捐资。各地可以通过盘活重组水利存量资产,向银行贷款进行*河道建设。成立水利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建立向银行借款和还贷的机制,实现“政府行为企业化”和“水利融资市场化”。由于*河道建设是一项以改善水生态环境为主深得民心的社会公益性项目,各地可以广泛发动社会各界主动捐款,形成一个全社会关心支持*河道建设的良好氛围。

第五,利用“淤泥制砖”政策。水利厅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向省政府提出了利用淤泥制砖的政策建议。2002年12月,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河道淤泥制砖工作促进河道整治的通知》,出台了利用河道淤泥制砖的扶持政策(贷款贴息、减免税收、临时占地、清淤船只审批等),极大地调动了砖瓦企业参与河道疏浚的积极性,我们要用足用好这项政策,即可以消化一部分疏浚投资,也可以解决淤泥出路问题,促进河道整治工作的开展。

第六,搞好部门协同配合。城市河道整治,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各地可以争取安排一定比例的城市建设资金用于河道整治。通航河道可以把航道整治和河道综合整治相结合,截污、排污也可以与河道综合整治相结合,统筹兼顾,相关部门出资,由河道建设单位组织实施。各级水利部门要主动与相关部门协商,主动做好河道整治的技术服务工作。

4、抓好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全省*河道建设与千里标准海塘和城市防洪这两项重大工程相比,投资更大,建设周期更长,涉及面更广,情况更为复杂,建设管理任务更繁重。水利厅已成立河道管理总站(监督类事业单位),负责全省*河道的建设管理。去年编制完成了5年实施计划,印发了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和工程建设技术要求,各地在今后的清水河道建设中要严格执行。要积极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施工招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工程质量监督制,落实质量安全责任制。各级水利部门要加强对乡、镇工作的技术指导和工程实施的督促检查。在河道工程规划、设计和建设上,要坚持把工程安全放在第一位,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功能和效益;要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形成人、水、环境和谐共处的局面,要贯彻“水是有灵性的,河道是有生命的”建设理念,注重河道生态保护,尽可能恢复河道自然功能;要坚持人文思想,在河道建设中,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挖掘水文化内涵,追求和营造水文化,努力再现江南水乡的风貌。

5、注重规范管理,发挥工程效益

河道水环境的长效管理是巩固*河道建设成果,确保实现“水清、流畅、岸绿、景美”总目标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不亚于整治工作本身。因此,决不能轰轰烈烈抓建设,冷冷清清抓管理。要坚持建管并重,注重规范管理。要象绍兴、天台那样,在市区河道整治中,探索水利部门管理城区河道的新机制。随着城市防洪工程和去年2000多公里河道建设任务的完成,城镇河道的保洁任务越来越重,各级水利部门不但要把河道建设好更要管理好,这是水利部门的法定职责。要研究城市河道管理执法和城建执法等方面的关系,结合各地实际建章立制。各地要建立河道管理体系,城市河道和农村河道要全面管理,明确分级管理职责,全面建立河道管理考核制度。要象管理公路、街道一样来管理河道。河道管理要推行物业管理的办法,用竞标办法选好管理队伍,强化监督,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乡村河道管理要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结合起来,水利部门主要是指导督促乡村建立专管和群管相结合的河道管理制度,实行奖惩考核。水利厅打算今年制订全省河道保洁长效管理考核奖励办法,加强河道保洁工作的规范管理。

另外,各级水利部门要做好*河道建设的宣传工作,要在宣传导向和舆论氛围上下功夫,要广泛宣传生态治水、人水和谐的理念,宣传典型,推广经验,督促后进。要大力宣传河道整治成效,使更多的人感受到河道水环境改善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广大百姓的热情参与,营造一个“人人关心,个个支持”水利建设的社会舆论环境。

同志们!我们要以“*”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三中全会和省*五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围绕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按照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的要求,以保障水安全、营造人水和谐的水环境为目标,加大建设计划落实和建设质量的检查力度,拓宽筹资渠道,扎实推进*河道建设,努力把*河道工程建成惠泽百姓、造福后人的“德政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