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水务堤防局长经验交流

水务堤防局长经验交流

*县位于*省衡水市的北部,全县辖7个乡、镇,总面积570平方公里,人口28万,耕地58万亩。所辖河道为海河流域子牙河系的滹沱河,滹沱河上游建有岗南、黄壁庄两座大型水库,是海河流域主要行洪河道。滹沱*大堤担负着保护华北油田、京九铁路及天津市防洪安全的重任,是我省防洪保安体系中必保的四条防线之一,在实现我省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保京津、保铁路、保油田、保自己”的四保任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滹沱*大堤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确保防洪安全责任重大。

滹沱河在我县境内河道面积171.9平方公里,我们堤防管理所共管护四条堤防计99.91公里,其中北大堤为I等1级确保堤防18.2公里,南大堤为Ⅲ等2级堤防33.3公里,行洪道南北两埝为IV等5级堤防48.41公里。防汛抗洪抢险态势复杂,堤防管理任务繁重。

自20*年以来,我们滹沱*大堤堤防管理所被确定为水利部改革试点联系单位,为此县水务局非常重视,积极向县政府进行汇报,确定在水管体制改革中,重点实施堤防管理体制改革。经过几年的努力,使我所的堤防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并于20*年12月通过了省水利厅组织的验收。我们的主要做法有两点:一是求真务实,抢抓机遇,积极探索落实堤防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测算定编定岗人员,有效分流下岗职工,审批落实人员编制和经费,实现了改革的实质性进展。二是以堤防权属做为资源配置和资源优势,绿化承包堤防和护堤地;竞标拍卖堤坡老化树木;建立国管与群管相结合的堤防管护队伍,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两点做法达到了以下三个目的:一是解决了下岗职工的养老保险问题,落实了堤防管理所的编制;二是通过开发承包堤防,有效地建立起群管队伍,护堤护林并举;三是达到了以堤养堤,实现堤防管理良性循环的目的,走出了平原河道“只有管的义务,没有养的来源”的困境。下面就我们所做的一些工作向各位领导及同志们做一简要汇报。

一、制定方案,落实定岗定编

1、加强组织领导。堤防管理体制改革其关键的一步是要争取县政府对堤管所重新列编批复,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引起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争得领导对该项工作的支持,因此,我们统一思想,向县政府积极多次汇报,建言献策,建议县政府成立领导组织。20*年6月,首先成立由县长牵头、主管副县长任组长,水利、财务、劳动人事、编委、计划等有关部门一把手任副组长的水管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县水务局也成立了相应办公室,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2、定性定岗定编。*县滹沱河河道堤防主要功能为防洪,只有社会效益,没有经济效益。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试行)》要求,滹沱河河道堤防管理单位应为纯公益性的国管单位。但考虑到滹沱河经常干涸,加之我县财力所限,实行国管确实有一定难度,我们实行国管与群管相结合的管理形式。实践证明,这种管理形式适合我县的特点,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以推行的管理模式。本次改革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严格控制人员编制,按需设岗。根据《*省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及我县河道堤防实际情况确定,*县堤防管理所定编国管人员10人,设所长、副所长各1人,财会人员1人,技术人员4人,执法人员5人(含所长、副所长)。设定群管人员23人,其中北大堤12人(1人/1.5公里),南堤11人(1人/3公里)。

3、政策文件落实。按照定性定岗确定的原则,我们立即制定改革实施方案,报请县政府批准。

20*年8月20日,*县人民政府编制委员会以饶编[20*]2号文批复了*县滹沱*大堤堤防管理所的编制10人,为股级全额事业单位列入县财政预算。

20*年9月1日,*县人民政府以[20*]38号文件批复转发了《*省*县滹沱河堤防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方案中包括了水管体制改革的组织形式、实施机构、责任任务、阶段目标,进度安排,以及水管单位的分类定性、经费测算等。方案可行、切合实际。

4、落实两项经费。*县滹沱*大堤堤防管理所批准定编定岗10人,测算核定,基本支出等管理费用计15万元,按定性事业单位列入我县财政预算,经费渠道确定明确。

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基本得到落实。20*年省级下达堤防岁修经费60万元,20*年省级下达堤防岁修经费10万元,

5、内部改革与人员分流。对原堤管所8名自收自支人员,超过50周岁的6人进行了分流,经过测算,抓紧与有关部门协调,采取由单位缴一部分,个人拿一部分的办法进行一次性投保到退休年龄,享受养老保险金待遇,提前离岗,与原单位脱钩。其余2人参加竞聘上岗。

按着公开、公平、公正、择优上岗的原则,对堤管人员招聘岗位实施阳光作业、公开竞聘上岗。

二、建章立制,实现“国管与群管”相结合

由于县财政困难,堤防管理所只列批编制10人,单靠我们这10人去管理维护100公里的堤防具有一定困难。因此,我们认真总结过去的实际做法,结合堤防承包,建立了群管队伍,实行了“国管与群管”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1、专业人员技术管理。根据《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和《河道工程管理考核标准》,结合本县河道堤防实际情况,制定了《*县堤防管理管护标准》、《*县堤防管理所职责范围》、《*县堤防管理所国管与群管人员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工资与效益挂钩,严明奖惩。

2、群管人员日常管理。由群管人员和承包户组成护林护堤队,负责对堤防林木和堤防进行日常管护、零星维修。在人员管理上,实行责权明确、挂牌出勤、定额量化的管理办法。每个护林护堤员负责1—3.5公里的堤防和林木管护,在护堤护林队员管护责任区内享有种植灌木、苜蓿的权力,收入与堤防管理所5:5分成,在工资待遇上,实行固定工资加效益工资加奖励的办法。群管人员工资基数为100元,效益工资为50元,奖励工资在30—80元之间,每月视考核完成情况兑现工资和奖励。

3、防汛拉练突击管理。每年大汛季节来临前,由水务局根据汛前检查发现的问题,制定防汛拉练整修堤防实施方案,县委、政府组织各乡、镇按岗位责任制分工的所属堤段,以堤防拉练形式完成堤防整修任务。主要是填复堤防大的冲沟、浪涡、水眼、修复堤顶子埝,备足土牛等。每年县直机关及各乡、镇出动人员3000余人,动用机械车辆2000余台次,动土3万余方。以劳顶资合投资30万元,有效地整治了堤防,使堤防处于完好状态。

三、利用土地资源优势,实现以堤养堤、滚动开发的目的

我县滹沱河防汛管理涉及四条堤防,近100公里,滹沱*大堤为Ⅰ级确保堤防,按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测算,仅北大堤年维修养护经费就需120万元。根据省市县现在的财政实力,近年内满足维养经费需要是不可能的。利用闲置的土地资源,向堤防管理要效益,来补充维养经费的不足。

1、绿化承包堤防,加快标准化建设步伐。**年前*县确权划界堤防3628.2亩,护堤地5814.9亩,为充分利用开发护堤地,达到以堤养堤,走出河道堤防只有防洪功能,没有任何收益的困境,我们对滹沱*大堤姚庄、吕汉、*三处险工段6公里,南大堤京九铁路至故城7公里,南北埝部分堤段30公里,进行由水利局直接承包和乡、镇直接承包的绿化植树,先后与吕汉村王占修,南刘庄村许杰民、刘占彪,*村赵国乱等22户农户签定了堤防林木种植承包管护合同,承包期限10—15年,合同规定承包人员有堤防管护和林木管护双重责任,树木成材后水务局与承包户按2∶8分成。遇有抗洪抢险时无偿使用,有碍工程建设时自行清除。目前,已完成种植成活树木15万余棵。

2、竞标拍卖堤防老化树木、滚动开发种植新的防洪林。20*年和20*年11月至12月,分别对滹沱*大堤安平县界9公里堤段和姚庄吕汉险工3公里堤段老化树木进行了更新,按照所划分的标段,采取公开竞标的方式一次拍卖成功,分别收回资金60万元和30万元。为实现堤防的滚动开发,回收资金一部分留作堤防管护资金,一部分资金用于树木更新,新打井15眼,配置输水管道、小型发电机组,潜水电泵3台套,堤坡堤脚新植树木10.6万株。计划树木成活2-3年后,包括机井在内进行竞价拍卖承包,预计每棵树木可拍卖资金10-15元,收入资金可达100多万元,实现滚动开发,达到以堤养堤的良性循环。

总之,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我们抓住水管体制改革的有利时机,在河道堤防管理改革方面做了一些实际工作,使我县的河道堤防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是,我们在河道堤防管理方面还面临许多实际困难,工作上还有很大差距。今后,我们将以更高的要求,更高的标准,继续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进一步深化和大力推进堤防的竞价承包和股份制管理,在改革中发现问题,创新机制,解决问题,使我县的河道堤防管理再上新的台阶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