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群体党员交流

群体党员交流

县委组织部分门别类对下岗失业职工中的党员、孤寡病残党员和农村建国前老党员的生活状况进行调研,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党员解困机制,为贯彻《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建立完善下岗失业党员再就业援助机制。一是及时登记。在基层党委组织人事、劳动部门设立下岗失业党员登记站,通过企业党组织反馈、党员个人申报、登记中心排查疏理等途径,及时将所有下岗失业党员纳入服务视野,并将他们的年龄、学历、技术特长、就业意向等基本情况录入信息库备案;二是定期培训。县委组织部委托劳动保障部门每季度组织进档党员进行一次培训,举办创业、创富讲座,邀请成功人士做创业介绍,帮助他们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创业观念。同时在全县建成16家再就业培训基地,由下岗失业党员根据自身特点及岗位需求,自主选择参加电脑、会计、烹饪、家政等17种专业技能培训;三是推荐就业。对经过培训并取得相关专业证书的下岗失业党员,优先向用人单位推荐,并通过组织劳务输出、发展私个经济、开发第三产业以及购买公益性岗位等方式,创造更多的岗位,提高下岗失业党员再就业的成功率,力争下岗失业党员都能在一年内重新上岗。****年,全县各登记站向用人单位推荐下岗失业职工党员累计****多人次,重新就业****人。

--建立完善孤寡病残党员“****”挂钩机制。县委组织部、县级机关党工委组织县直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与全县生活特困的84户党员结成挂钩帮扶对子。各镇党委也纷纷按照“****”的模式组织本镇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组织与其他孤寡病残党员结成挂钩对子。各挂钩单位对挂钩对象必须做到重大节日必访、家庭遭灾必帮、生病住院必助。县卫生局、公安局、供电公司党委等挂钩单位还定期带保健医生上门免费为挂钩对象体检,发放常用药品和生活日用品。

--建立完善建国前老党员多渠道供养机制。海安是革命老区,现有建国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15**余人,这些人现大多年事已高,体弱多病。为了让这些老功臣安度晚年,该县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按时发放定补。县财政每年拨出150余万元作为建国前入党无固定收入的老党员定额生活补助,由基层党组织逐月发放给老党员。二是建立救助基金。发动全县各级党团组织和社会力量自愿捐资,募集资金280余万元,建立农村建国前老党员救助基金。三是办理医疗保险。县委组织部从****年起,从党费中每年为每位建国前老党员支付40元统筹费用,老党员个人无需缴纳任何费用,即可凭医疗补助证优先就诊,并且医疗费报销标准比普通群众高10%。四是解决住房困难。通过上级拨一点、镇村筹一点、老党员个人出一点的办法,多方筹集资金实施老党员危草房改造工程,目前全县所有建国前老党员均告别了危草房,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