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党建理论研究交流

党建理论研究交流

改革开放的**年,也是党建理论与实践创新的**年。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环境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改进党的建设研究方法,拓宽思考党的建设问题的视野,是党建理论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年来,党建理论研究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同时,多视角地运用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方法,拓宽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视野,并从政党比较的视角看问题,借鉴世界上各类政党治国理政的有益经验,同时汲取他们的教训。这些都使得党建理论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从政治学的角度思考党建问题,核心是说清楚“政党”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从政党的最本质内容上,揭示了政党的性质。认为政党就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利益的,政治上最忠诚、最积极、最坚定的分子,为了取得国家权力和行使这一权力而结合起来的政治组织。从历史上看,马克思主义的政党理论科学地、历史地、发展地揭示了政党的产生和发展,揭示了政党的本质,说明了政党的作用,这是对政党理论的重大贡献。以往在研究党建问题时,更多的从党的性质上说明问题,这对于研究政党问题当然是必要的。但研究政党理论特别是执政党建设,不仅要说清楚政党的性质,更要说清楚政党的功能。因此,从政治学的视角考虑政党问题,实际上涉及的是执政党如何面对公民社会这样一个更带本质性的问题。作为当代民主政治典型模式的政党政治,是由国家、社会、政党这三个基本部分组成的,政党就是沟通国家和公民社会的工具。执政党的这一功能定位,要求我们必须研究党的领导作用怎样体现,执政方式如何改进等一系列党的建设的理论问题。

实证包括案例研究也是**年党建理论研究突出的成就。最早的实证性研究作为一种研究范式,产生于欧洲的自然科学。法国哲学家孔多塞(1743—1794)、圣西门(1760—1825)、孔德(1798—1857)倡导将自然科学实证的精神贯彻于社会现象研究之中,他们主张从经验入手,采用程序化、操作化和定量分析的手段,使社会现象的研究达到精细化和准确化的水平。党的建设的实证性研究方法可以概括为通过对研究对象大量的观察、实验和调查,获取客观材料,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以往党建理论研究非常重视原理的论证和价值判断,但通过实证研究,在这个基础上作出价值判断,更能说清楚问题。比如近年来对基层党委班子公推直选的实证研究,对一些试点单位党代会常任制的实证研究等等,都说明实证包括案例研究对于党建理论研究是必要的。

在党建研究领域,**年取得的最为显著的进展之一,就是研究者们越来越普遍地采用比较的方式,把其他政党的运作尤其是一些大党老党执政失败的教训当作参照系,探索其中规律性的东西。过去我们往往简单化地认为,既然政党的性质不同,其组织结构、纲领政策、活动方式、执政方法也就完全不同,因而不同性质的政党之间不存在什么可比性。这种简单化的思维方式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使我们对其他政党的实践视而不见,对其他政党在执政中积累的经验不屑一顾,对他们失误的教训置若罔闻。

党建理论研究取得的显著进展,说明我们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大方向是正确的。但是,在党建理论研究中表现出来的眼界不够宽、思路不够广、方式不够新,又说明我们的思维方式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的理论研究,就是要总结改革开放**年来党建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新成就和新经验,研究、分析党的建设发展的规律,探讨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的思路、方法和举措。

一是要总结共产党执政的经验教训。20世纪80、90年代的,社会主义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苏联、东欧国家的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尽管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很重要的一条是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执政体制僵化,执政能力衰退,执政成绩不能令人民满意,严重脱离人民群众,最终导致了党的执政地位的丢失。这就从反面告诉我们,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如果不把执政当作科学看待,即便是一个曾有着辉煌历史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一个创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同样也摆脱不了垮台的命运。

二是要把执政问题放到民主政治的大背景中考察。既然是执政,也就有一个执政规律的东西,不能照搬并不妨碍我们对存在于各种模式包括西方政治模式之中的规律性的东西进行研究、借鉴。执政是有规律的,以往我们在执政过程中的某些失误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没有看到执政的规律。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仅有理念和愿望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有一套不断完善的制度和科学的方法,而这个完善的制度和科学的方法,说到底就是一个建立在一整套理论体系上的执政科学。

三是坚持党的建设理论研究的科学性和系统化。所谓科学性就是不要把党的建设单纯地看作党务工作和党性锻炼的内容,而是要把党的建设当作一门科学。这门科学既带有强烈的实践性,同时又是一门由理论体系构成的科学。当然,共产党的执政时间还不长,具体到如何构筑党的建设的科学体系,比如党的领导体制、执政方式,执政条件下党的活动方式、权力运行机制,等等,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还处在逐步探索的阶段,但我们不能由此否认党的建设的科学性。所谓系统化就是要把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有条理的组织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总的来说,党的建设的五个大的方面(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反映在理论研究上由三大关系构成,即党政关系、党群关系和党内关系。实际上,党的建设的其他理论问题基本也是由此派生出来的。党政关系也即处理好党同国家政权的关系,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党群关系也即先锋队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表面上看,党群关系指的是党和群众之间的关系,但它实际上反映的是党同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因此,所谓密切党群关系,也就是要正确处理好党同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围绕权力的运行和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构筑一个互动的党群关系模式。执政条件下党内关系的核心就是党内民主。党内民主是党的肌体和运行机制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执政条件下的党内民主更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人民民主的发展。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健全充分发挥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已经**年了,如何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始终保持自身的先进性,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年的实践表明,必须重视和加强对党的建设的理论研究,通过理论研究内容的不断丰富,方法的不断创新,进而在党的建设上不断取得新认识、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