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与时俱进夯实基础

与时俱进夯实基础

深刻的社会变革,带来了党的执政基础建设的新课题:**世纪**年代以来,**2**万退休人员转入社区,**0多万流动人口进入社区、其中包括相对集中在本市**多个国际化社区的国外、境外人员近**万人,数十万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回归社区,各类新经济组织40多万家,社会中介组织和社会团体18000多家……

**市委着眼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凝聚力工程”为总抓手,加强和改进社区党的建设。

以党组织为核心,构建社区治理结构

面对新情况,市委明确提出,社区党建是街道党建的延伸和拓展,街道党工委全面负责社区工作,在社区群众性、社会性、公益性、地区性工作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以人为本、大胆创新,本市形成一个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居民区党组织为基础、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社区内各类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党建新格局。各街道以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共同需求为纽带,把建设“安居乐业”的社区作为团结广大居民和社区单位参与共建的切入点,创新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构建起了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新的社区治理结构。

各街道、乡镇普遍成立了综合党委或非公经济组织党总支,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下贯通的工作网络,形成工商、科委、工青妇等行政部门、行业协会、群众团体齐抓共管的格局。各区还大胆探索,把“支部建在楼上”,依托商务楼宇、流通市场、经济园区、开发区等载体,建起了大量能够覆盖多家“两新”组织的区域性基层党组织,形成包容性、开放度高的组织网络体系。据统计,全市已建“楼宇支部”**3个,“园区支部”100个,党员服务点196个。

对那些尚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党的工作不能覆盖到的“两新”组织,则采取选派党建指导员或联络员,先建工会和共青团等办法,开展党的工作。依托社区党组织,各区县、街道分别建立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协调指导机构、社区综合经济党委(党总支)以及“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联络站。

深化“凝聚力工程”,满足多样化需求

市委要求以“凝聚力工程”为主线,从“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拓展到“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将服务理念和宗旨贯穿于社区党建工作的各个环节;大力构筑社区服务体系,努力满足社区群众多样化的需求。

社区党组织从具体实在的事情做起,让群众满意。长宁区每年实施社区建设和管理“五个一工程”,已滚动实施了**个项目,先后新建、改建了9个社区服务中心,每个街道都建成一块**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绿地。卢湾区关注居民群众“求健康、求知识、求娱乐、求民生、求环境、求和睦、求稳定”新“开门七件事”,建立为居民群众24小时服务的社区求助中心,在每个街道建立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社区文化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法律援助中心和社区矛盾调解事务站等,提高居民生活质量。黄浦区开展“环境整洁群众舒心、生活方便群众顺心、文化活动群众欢心、治安一流群众安心”的“四心”活动,广泛建立民情恳谈会、民事协调会、民意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的“四会”制度,编织起一张知民情、聚民智、暖民心的服务网。

将“凝聚力工程”延伸至社区非公企业、社会团体、中介组织,各区县依托社区、工业园区、商务楼宇、市场等载体,凝聚党员和群众,将司法援助、医疗保健、社区服务、文化教育等各类服务送上门。

三级网络,构建社会化工作平台

作为党与社会的中介,本市已形成市-区-街道(乡镇)三级党员服务网络。**02年3月,市委组织部党员服务中心成立。去年起,全市各区县、街道、乡镇相继建立党员服务中心,迄今已建成196家。党员服务中心成为“流动党员的接纳地、党组织服务党员的温馨家园、‘两新’组织构建党组织的孵化器、社区党组织的资源平台、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的窗口”。区域内所有党员,不论户籍和工作地在外区还是在外省市,不论党组织关系是否在本地,不论处于何种经济组织,都可以成为党员服务中心的成员。在今年3月梳理流动党员活动中,短短一个月,就有一万多名流动党员到各社区党员服务点报到登记。

通过党员服务中心这一“窗口”和资源整合平台,实现上级党组织为下级党组织服务,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服务。

金山区枫泾镇在党员服务中心公布了镇领导干部接待日安排表,为党员群众排忧解难;青浦区赵巷镇根据当地党员就业难的特点,增设了党员就业服务功能,有361位党员通过服务中心重新就业;虹口区委组织部聘请50位同志担任党员服务中心督察员,深入社区,了解情况,及时把党员群众的需求、意见和建议反馈到社区党员服务中心。

社区党组织还建立了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活动机制,社区成为在职党员“八小时”外发挥作用的重要舞台。据统计,全市参与社区建设的在职党员近70万人,占在职党员总数的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