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坚持改革方向思考

坚持改革方向思考

我国的改革从1978年启动,至今已有二十八个年头了。二十八年,这是一个不短的历程。我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也是二十八年。

二十八年的改革,经过了几个发展阶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生产力大发展,人民生活大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社会面貌和人的精神状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二十八年的改革,也是不平凡的历程,但我们始终坚持了改革的正确方向。这一切,根本的原因,是因为有正确的改革理论作指导。

邓小平创立的改革理论,阐明了改革的历史必然性,改革的性质,改革的目标,改革的方法和步骤等一系列问题。这个理论为改革指出了明确的方向,提出了改革的总体要求,指引我们的改革一步一步前进,健康发展。

当年,我们在进入历史新时期以后,大家对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热情很高,但现实的情况是,百废待举,千头万绪,从何入手呢。邓小平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场伟大的革命。这场革命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上层建筑,改变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国家对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他强调,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他鲜明地提出,改革是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人们对于改革存在这样那样的模糊认识和疑虑。邓小平阐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通过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是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子。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他肯定了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从根本上统一了大家的思想。

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人们对于计划和市场存在许多模糊认识,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性质,因而不敢越这个雷池。邓小平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也要搞市场经济。邓小平的这些精辟论断,有力地促进了大家的思想解放,为确立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模式,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理论的基础。

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不断发生新旧思想观念的碰撞、各种利益关系的矛盾,情况极为复杂。邓小平提出,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他又指出,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针对姓“资”姓“社”的争论,邓小平提出,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就是著名的“三个有利于”标准。这些,有效地保证了改革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

改革是极为艰巨复杂的任务,是中国几千年来从未干过的事。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一个伟大的试验,没有万无一失的方案,会有风险,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走一步,看一步,及时总结经验。

二十八年来,我们的改革几经曲折,在关键阶段、关键时刻,正确的改革理论使我们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坚持了改革的正确方向。

当前,我们的改革又处在一个关键阶段、关键时刻。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进一步推进改革,最根本的,还是要结合实际,重温改革理论,更好地用改革理论武装头脑。

我们的改革理论已经经受了二十八年的实践检验,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改革理论在实践中形成,又在实践的检验中不断丰富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和总的指导方针,也是推进改革的基本理念和总方针。坚持以人为本,是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我们各项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十一五”规划要求科学发展,我们的改革也要强调科学性。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就能更好地坚持改革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