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坚持政治协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坚持政治协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团结各派、民主人士,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进程中形成的,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织形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其作用是重要而独特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政治协商,发展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营造团结稳定、民主和谐的政治环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中华传统文化以一个“和”字为核心。“和”就是“和谐”,传统文化中的其它重要思想都与这个核心相联系。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的50多年的政治实践中,这种文化精神直接体现在政治建设方面的具体成果之一就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就多党合作而言,*年*在回答如何处理党派关系时,就明确指出:“每个党派都有自己的历史,都代表着各自方面的群众。有人要求各派都和共产党一样,如果都一样了,这共产党和派又何必联合呢﹖正因为有所不同,才需要联合。如果各派的思想作风都和共产党一样,又何必有这几个党派存在呢﹖”正是基于这种政治文化精神,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基础上确立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统一战线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政治基础与理论基础,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与制度形式。统一战线、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之间的辩证统一,构成了中国的政治协商的政治生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得到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在“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充分尊重各派在宪法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加强同派合作共事,巩固了同党外人士的联盟。发挥了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各界的重要渠道,巩固和发展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这一任务的提出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提出的更高标准和要求。

总书记在论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和基本特征时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民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得到不断提高的社会;是一个把公平和正义作为核心价值的社会,是一个创造力得到充分激发的社会;是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和力量得以充分涌流,人们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社会生活,各尽所能、各得其所,从而形成一种公平竞争、有序发展、生机勃勃的社会。显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内涵和精神与人民政协及各派的价值诉求是完全一致的。

人民群众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只有充分地把蕴藏在包括各派、无党派、社会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中的伟大力量激发出来、凝聚起来,形成更大的合力,才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加快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因此,必须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在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各派代表着不同的阶层和群体,在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促进社会稳定方面,其作用是重要而独特的。充分发挥派的优势和作用,营造团结稳定、民主和谐的政治环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发挥位置超脱、渠道畅通的优势,促进民主法治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首先需要建立健全民主法治。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贯彻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都得到广泛调动。为此,人民政协应广泛地参与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通过积极的社会参与,更全面地关注社会发展,帮助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发展好、实现好、维护好。同时,在通过积极的社会参与中,不断促进基层民主的建设和发展,使基层民主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组织的重要民主政治制度平台。

派应继续发挥位置超脱、渠道畅通的优势,深入实际,关注民生,了解民情,如实反映广大党派成员和所联系群众的童见、建议和要求,及时地发现和消除影响社会和谐的各种不正常因素,努力维护社会的安定和谐有序,避免可能出现的社会危机和社会风险,从而为实现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健康、稳定、协调发展创造一种基本的制度环境保障。

(二)发挥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的优势,参政议政,建功立业

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派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作为参政党,一定要深刻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认识到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努力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新业绩,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出新思路,为加强国家政权建设作出新努力,为完善我国的监督体系作出新探索。

派要继续充分发挥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的优势,进一步拓展参政议政的范围,认真落实把促进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的要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整体功能和群体优势,结合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了解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及时反映社情民意;选择党和政府决策中迫切需要研究的、具有综合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组织专家学者集中力量,深入进行调查研究,积极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建有用之言,献务实之策。

(三)发挥知识广博、智力密集的优势,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

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是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没有整体素质较高的社会成员,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更不可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此,突出抓文化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派要发挥知识广博、智力密集的优势,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切实促进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基本价值观念,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精神食粮,努力提高人民的教育、思想和文化素质水干。

各振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与所联系的社会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要扎扎实实地做好教育,科技、文化、就业,扶贫等社会服务工作,协助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做好包括非公有制经挤人士在内的社会各界人士的工作,引导包括非公有制经济在内的多种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要拓展联络工作的渠道,丰富联络工作的内涵,广泛团结国内外各族各界人士,促进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维护祖国繁荣稳定和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出新贡献。

(四)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职责,积极维护社会稳定

稳定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我国是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构建的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人民意愿能够充分表达、人民根本利益得到充分保护的民主、公平、安全、有序、稳定的社会。

派要充分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职责,高度重视并协助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做好维护稳定的工作。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历史转型期,我国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阶层结构及就业结构和方式的变革不断加快,社会利益主体日趋多元化,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要靠我们在发展中不断解决,而社会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社会的稳定和谐就谈不上社会的发展,为此,要全力协助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做好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工作,妥善解决好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使全体社会成员能够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共谋发展。

要努力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确反映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这个基本“国情”出发,大力促进社会公平,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依法逐步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长期努力、不懈奋斗,我们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切实发挥派的优势和作用,促进政治协商,把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伟大力量激发出来、凝聚起来,形成更大的合力,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