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做好机构编制服务经济建设大局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做好机构编制服务经济建设大局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做好机构编制服务经济建设大局

党的*为我们描绘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美好蓝图,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对全市今年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统筹安排。蓝图已经绘就,目标已经明确,关键在于狠抓落实。全市机构编制部门要以*精神为指针,围绕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切实做好机构改革和编制管理工作,为全市的改革、发展、稳定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立足主动适应世贸组织的规则要求,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们各级政府是一次严峻的挑战。世贸组织要求我们各级政府的职能都必须与WTO规则相适应,接受世贸组织规则的约束、规范和监督。顺之者进,逆之者退。我们衡阳要抓住新的历史机遇,加快发展,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就必须主动适应世贸组织规则,在政府管理观念、职能、体制、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刻的变革。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各级政府职能存在的错位、越位、缺位现象,充分认识到职能交叉、权责不一的弊端以及行政行为不规范、审批事项过多、政务透明度底、监督机制薄弱的现状,趋利避害,按照世贸组织规则的要求,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一)要进一步推进政企、政社、政事分开,规范政府职能,优化政务环境。政企、政事、政社不分,是政府职能错位、缺位、越位的根源,政府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好也管不了的事情,以至捆住了企业发展的手脚,导致了“权力寻租”,也造成了机构臃肿、人员膨胀,加重了财政、企业和人民群众的负担。因此,推进政企、政事、政社分开是转变职能的核心。要按照世贸组织规则的要求,进一步规范政府职能。要解除政府部门与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实现政府从对资源的计划配置角色中“淡出”,从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行政干预、直接管理、微观管理中的“隐退”,最终实现政府职能从“运动员”到“裁判员”,由“划桨”到“掌舵”的角色转换。要明确政府部门与事业单位的关系,把政府机关的辅助性、技术性和服务性事务交给事业单位,事业单位的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关,减少政府职能“体外循环”。要推进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促进事业单位从非法人到法人的转变,切实实现政事分开,落实事业法人主体地位,纠正政府包办社会事业的现象。要大力发展、完善、规范社会中介组织,搞好政府“退出”后的社会自我管理机制的规范衔接。

(二)要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行政审批是制约政府转变职能的“瓶颈”,行政审批制度不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去年,我们以伤筋动骨的举措,对市直137个有行政审批权的单位和部门的职能进行一次拉网式的清理审核,全市共取消职能802项,取消审批事项2518项,取消收费项目301项,每年为基层和群众减轻负担3000万元。党的“*”以后,国务院正在进行新一轮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我们各级机构编制部门要主动当好参谋,发挥职能作用,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进一步协助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妨碍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以及实际上难以发挥有效作用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坚决取消,充分调动和激活市场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创新行政审批制度,对保留的审批事项,要简化审批程序,规范审批行为,加大监督力度。

(三)要进一步改进政府管理方式和工作方式,推行电子政务,建立公正透明政府。改进政府管理方式和工作方式,推进电子政务,既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率,提高政府服务能力,促进社会监督的有效手段,也是加强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机构编制部门要着力研究信息技术对政府职能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可能产生的影响,主动迎接信息技术革命的挑战,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率,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要建设好机构编制的信息网络平台,以规范的机构、职能、行政运作程序建设好“政务超市”,把政府部门的职责权限、办事程序、结办时限、联系电话通过信息网络向全社会公开,实现政务公开透明,扩大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方便群众办事,提高政府服务水平。

二、立足全市“三化”战略重点,继续深化党政机构改革

机构编制部门要认真贯彻“*”和十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三化”战略重点,继续深化党政机构改革。

(一)围绕推进工业化的要求,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协同推进工业园区建设

衡阳的差距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在工业。今年市委、市政府在推进工业化进程方面,立足衡阳实际,提出坚持“两手抓”,一手抓产权制度改革,一手抓工业园区建设的战略举措。全市机构编制部门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为“工业化”建设构建体制载体。要围绕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当前,国有资产的监管和运营在体制上存在着“运营效率低下,资产流失严重;政企职责不分,政资机构不分;部门分割管理,权利责任不清”等三大突出矛盾。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已势在必行。我们要立足“实现国有经济结构调整、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遵循政企分开、政资不分、两权分离、管人管事与管资产相结合的原则,按照中央、省里统一部署,适时组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研究好工业园区建设的机构编制问题。工业园区建设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型工业的载体。市委拟组建三大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经组建并良好运作。对其他两个工业园区的建设,我们要做好调研,主动参谋,立足精干高效、统一效能,就工业园区机构编制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方案。

(二)要围绕推进城镇化的要求,推进城市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和城市社会保障体制改革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是推进城镇化的一项重要工作。当前城市管理工作中交叉执法、重复执法问题较为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影响了经济发展环境。今年我们要在省委的统一部署下,完成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要加强调查研究,清理明析部门职能,借鉴外地经验,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实现“一支队伍、综合执法”的目标。要加快市政事业单位的改革步伐,使有限的市政基础建设投入发挥更大的效益。特别是改革市政建设投融资体制,鼓励市政事业单位招商引资,做大做强,吸引更多的资金投资市政建设,加快城市建设步伐。要加快城市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按照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部署,设立城区街道、社区劳动服务保障站,增强城市社区的管理和服务功能。

(三)要围绕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要求,深化乡镇税费改革的配套改革

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村小康的战略举措。我们要按照搞好农村税费改革的配套改革的要求,进一步深化乡镇机构改革。要进一步理顺关系,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服务农业产业化;要进一步明确县乡关系,简政放权,建立健全乡镇政府功能能;要加快乡镇事业单位改革步伐,实现乡镇财政拨款事业人员精简目标,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要拓宽乡镇人员分流渠道,引导乡镇分流人员投身农业产业化建设。

三、要立足服务经济建设,加强机构编制管理

最近,省委下发了湘发[*]2号文件,就加强机构编制管理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我们要以贯彻湘发[*]2号文件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管理,服务全市经济建设。

(一)要立足促进经济发展,全面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要按照“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事业单位发展、有利于减轻财政负担”的原则,全面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要研究探索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事业单位改革新思路,推行事业单位社会化和举办主体的多样化,优化事业资源配置,实现事业单位做大做强,促进财政“消赤减债”。要加大事业单位从非法人向法人的过渡,实现政事分开,激发事业单位推进参与全市经济建设与事业发展的积极性。要精简事业单位的机构和人员编制,总体上减少财政拨款事业人员,减轻财政负担。

(二)要立足建立公共财政,严格界定财政供给范围。界定财政供给范围是建立公共财政、优化财政支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严格界定财政供给范围,逐单位对财政供给人员进行清理,并做好建立人员编制卡片、手册、台帐等基础性工作。加快信息化建设,力争对财政供给人员实现与人事、财政联网,做到三家数字一致。加大与人事、财政部门的衔接配合,凡未经编制部门核编的,人事、财政不审批、核拨工资。对各部门的借调、混岗、顶岗人员要进行统一清理,迅速纠正,切实减轻财政支出。

(三)要立足提高行政效率,加强部门职能和人员结构管理。今年机构编制日常管理重点要转移到职能和人员结构的管理上来。对各单位的职能要进行清理,对争抢权力性职能和对非权力性职能“踢皮球”的单位和个人要坚决纠正。要加强对人员结构管理,严把进人年龄、知识、专业结构关。对各单位的人员结构进行逐一清理、审核,提出优化意见,把好进编人员结构关,进一步提高机关人员整体素质,建设高素质行政管理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