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坚持三性统一深化三大改革

坚持三性统一深化三大改革

坚持“三性”统一深化三大改革

深化国有企业、农村和要素市场改革,是当前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如何深化三大改革?笔者认为必须坚持“三性”即坚韧性、开创性、操作性的有机统一,不失时机地强力推进。

要有坚韧性──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

深化三大改革首先必须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

统一思想不畏难。改革是发展的源动力。经济欠发达地区要按照“接轨沿海、全面优化、实现突围、提速提效”的思路,深化三大改革,创新机制体制,增强发展动力。贫困地区财政增长乏力,经济增长乏力,不改革无法实现“突围”;同时深化改革是群众急需的事,受益的事,是长远起作用的事。深化三大改革会触动多方利益,引发诸多矛盾和问题,但这是社会前进中的问题,工作进步中的问题,相对于改革和改革取得的成效,是次要问题、局部问题、枝节问题,是完全可以化解消除的问题。

适时而动不能等。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规律性的东西,重大战略的实施都要考虑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既从宏观着眼,不失时机地把改革推向前进,又从微观着手,切实把握好改革的时机、力度和方法。当前是改革改制的最好时机,上级有政策,外地有经验,加之国企自身也有危机,职工有愿望。因而不能再等、再拖、再靠,必须抢抓机遇,适时而动,痛下决心尽快改。

稳定工作不能松。深化改革,务必在稳定的环境中进行。一方面高度重视思想工作。多做宣传引导工作,多做思想教育工作,把人民群众的思想统一到改革改制上来;另一方面实行规范操作。依法有序进行改革,先立规矩后实施,先定原则再推行。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成熟一个、改制一个,稳定一个、发展一个,力求引发矛盾最小化。

要有开创性──确定改革的目的和重点

在坚定决心和信心的基础上,必须要有开创性的改革动作。“突围”、解困只是改革的浅层目标,而通过改革,实现县域经济能量和能级的提升,进而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才是改革所追求的最终目标。顺畅地推进三大改革,必须从破解“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这两大难题着眼,从以下七个方面着手寻求新的突破。

改制兴业。企业改制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投大靠强,聚集产业。在具体操作中,必须通过面向市场实现资产变现和招商引资,力求改制一家企业,壮大一个实业,带动一大产业。要进一步扩大产业建设投入,通过以资产换资金、以产权换财源,全力以赴上几个食品加工业、资源加工型产业和工业制造业项目,以迅速做大规模,形成产业,形成财源。通过深化农村改革兴办产业,着力点要放在创建小康示范村,实行产业布局规模化。特别是注重巩固并转化水利改革、退耕还林、清洁能源三项工程成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移民创业。以邵阳县为例,对于民穷县也穷的落后地区培育劳动力和人才要素市场,可以选择两个突破口:一方面,转移农民。县内转移就是让农民向城镇集中,向园区集中,把更多的农民变成市民。在改革操作层面上主要是加大户籍改革力度,取消对农民工进城创业的歧视性规定,实行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真正让进城创业的农民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公共福利、公共卫生、子女上学等方面享受城市居民同等待遇。向县外转移,主要是通过创建劳务技能培训基地,提高劳力技能,打造劳务品牌,让本地民工走俏市场,在外创业。另一方面,内移能人。抓住沿海产业梯度转移和洛湛铁路资源型产业开发的机遇,进一步对外扩大开放,广引各方人才,特别是吸引本地在外的“精英”回乡投资兴业。这样,通过双向移民的办法,实现劳务转移,资本内移,精英回流,邵阳县城将变成洛湛移民新城,邵阳县将由农民大县变成移民大县。

让利惠民:深化三大改革,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使广大群众充分享受改革的成果,得到更多的实惠。深化农村改革,属于政策性方面的主要体现在农村税费改革。当前要认真落实好“两降一取消”政策、粮食补贴政策和对粮食实行保护价格。属于开创性的改革主要是税费改革中的配套改革问题,特别是人的有关改革,这是减轻农民负担的关键,也是让利惠民的必要之举。譬如目前乡镇七站八所的运行模式可以说是一种比较窝囊的体制,下一步改革的方向应该是:乡镇自治,责权统一;一体对待,一视同仁;精简机构,合并职能;核定编制,竞争上岗;下岗分流,社会保障。

消赤减债: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进而真正实现乡村自治,这是今后乡村改革的方向。目前要积极探索多渠道支持乡村化解债务的办法和机制,切实减轻乡村两级包袱。结合深化农村改革,有两条途径可以减轻乡村负债:一方面大力调整学校布局,把收缩后的学校校舍加以整合利用,拍卖、出租创办民营学校,或创办实业产业,以减轻普九欠债压力;另一方面对水利设施、乡村企业及其它闲置资产,采用工业企业改制的办法,动产权、卖资产,盘活存量,消化债务。

激活金融:资本是聚合力极强的生产要素。深化资本要素市场改革,关键是要建立一种适应小农经济的合作金融组织,有效减少资本从农业流出,从农村流出。可以探索设立四道防线:一是推行小额信贷,增加农户贷款。重点是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步伐,全面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二是做大担保公司,增加企业贷款。重点是鼓励创建形式多样化、产权多样化的农业贷款担保机构。三是营造投资热点,增加项目贷款。四是加大金融维权,增强再贷能力。

土地支撑:土地是生产要素中最关键的部分,是财富之母。宏观调控要区别对待,“有控有扩”。只要有好的产业项目不应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用地限制。投资过热、用地过多的地方是要控制投资和用地,但象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低、占地小的落后地方还是要扩大投资、用地优先。土地要素市场改革,在农村重点是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依托乡镇经管站建立流转中介组织,收集土地供求信息,进行项目推介,搞好土地流转服务。但真正要让土地灵活地流转起来,还是要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动人”推进“动地”。企业改制重点是完善土地出让机制。按照纳入改制、整体转让、全部产权、合法手续、限制用途、管住二级的原则操作。投资者用土地办工业、办本业,给予全部产权及合法手续;改变土地用途的,要给予限制;转让的,二级市场要坚决管住。这样既可以搞活,又可以确保国有土地资产不流失。

资源整合:加大以资源换财源的力度,这是有资源优势地区解决经济增长乏力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对本区域内矿藏矿产、特色产业及存量资产优势,可推行优势资源项目与基础设施建设捆绑招商,增强招商的吸引力,投资的拉动力。要建立和完善统一规划、有偿开采,公开拍卖、统一,经营机制,做大规模,保护环境,尽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要有操作性──明确改革的路线和要件

深化三大改革最终要落实到操作层面上。以国有企业改制为例,在确定改革路线和要件上必须把握好四点:

把产权改革作为第一动力。坚定不移地走民营化发展道路,全面改革企业用工制度和管理体制,坚决实行“三退三转”,即企业从纯属公有中退出,转换投资主体;职工从全民身份中退出,转换劳动关系;政府从直管企业中退出,转换管理职能,真正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劳动用工市场化和政府管理法制化。

把资本运作作为第一任务。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能否实现资产变现最大化,关键在于资本运行,在于在资本层面引入核心竞争力强的战略投资合作伙伴。资本运作,这既是技术活,又是机械活,在具体的操作当中,既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又要坚持“三看”:看产业。动产权是为了办产业,做大做强产业。如果不是这样,坚决不卖。看性质。最好选择一家民营企业、上市公司或者外资企业,选择一个象样的企业家。看规模。看对方有没有实力,买得起存量后,是否还投得起增量。

把维护职工利益作为第一要求。在整个改制过程中,要始终把职工安置放在首位,千方百计帮助他们寻找新的就业岗位,千方百计筹措职工安置经费,千方百计弥补充实社会保障资金,努力铺设一道坚固的“安全网”,维护职工利益。具体要抓好三件事:一是要搞好身份置换经济补偿;二是要搞好再就业工作;三是要搞好社保接续。

把优化改制环境作为第一要领。改制过程,也是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过程,要特别注重优化改制环境。一是打好产权招商“一张牌”,增强投资的吸引力。充分利用资产处置变现、工业企业土地出让、优良资产剥离、金融贷款支持等手段,把改制与招商结合,用最好的产权项目,吸引大集团、大公司、大企业来投资。二是做到优质服务“一条龙”,增强政府的执行力。要下大决心解决“政府很好,部门好狠”的问题,确保政令畅通。政务中心工作重点要放在一条龙为企业全程服务,真正做到服务企业一诺千金、一言九鼎、一线绿灯、一路畅通。三是保持上下“一个调”,增强法制的约束力。对阻碍改革、破坏改革的人和事,采取当日发现、当日查处、当日曝光“个当日”的特殊措施,依法依规坚决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