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村干部队伍建设交流

村干部队伍建设交流

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成熟的新形势下,如何把村干部队伍建设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带路人”,这是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的大课题。我们通过发放调查表、召开座谈会、走访等形式,在全县86个村进行了调查研究,积极探索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新路子。现对我县狠村干部队伍建设的经验、存在问题及原因和对策,提出粗浅的看法。

一、经验

(一)抓学习,全面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县委把加强村干部学习教育、全面提高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作为重要一环,通过办培训班、集中辅导、座谈讨论、远程教育、参观考察等多种教育形式,在村干部中扎扎实实地开展学理论、学党章、学经济、学法律、学科技等活动,使他们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工作能力、工作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二)善用人,推进村干部选任机制的改革创新。积极推行了村党支部书记“两推一选”办法和村民委员会海选机制,真正把那些有水平、有能力、群众公认、德才兼备的人才推上了村级领导岗位。2004年村级换届选举中,调整村支部书记41人,副书记47人,86个村支部采取“两推一选”的办法选举产生了当家人;调整村委会主任55人,副主任42人,使一大批农村能人成了农村经济的带头人,在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增收等方面均起到了较好的带头、引导、示范作用。

(三)勤培养,保证村干部队伍后继有人。县委不断加大各类人才的培养力度,在培养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工作中,坚持一职一备的原则,建立了一支518人的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县、乡镇党委对后备干部跟踪考核管理,通过举办培训班、送出去学等形式,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每年在县乡党校举办村组后备干部培训班,组织他们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政策理论、市场经济知识以及如何做好新时期农村工作等方面的内容,收到了较好效果。

(四)重管理,规范村干部的从政行为。县、乡镇党委以制度作保障,搞好监督制约,把制订完善并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作为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对村干部实行“八制”管理。即工作调研制、加快发展制、民主监督制、轮流坐班制、首问负责制、工作报告制、勤政廉洁制、民主评议制。在村务管理上,全县各村都建立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增加工作透明度,接受群众监督。建立了村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把完成目标任务情况同干部的政治和经济待遇挂起钩来,激励干部尽职尽责。

(五)严考核,增强村干部的创新争先意识。每年初,县委根据全年工作的总体目标,制订切实可行的村干部“百分制”目标责任制考核细则,把目标措施细化到每一个岗位,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切合农村工作实际、能有效促进工作开展的考核体系,并坚决实行考核结果与干部报酬。与此同时,县委分别列出每个季度的重点工作和中心工作,作为季度工作考核重点,采取灵活的激励措施,对工作实绩好的村,及时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对后进村实行全县通报批评。通过采取严格的考核措施,村与村之间的竞争意识不断增强。

(六)解忧患,调动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从2002年撤区并村开始,县委对村干部的报酬实行工资制,每月400—450元,组干部的报酬每年1000—1200元。2006年,县委出台了《关于对离任村干部进行生活补助和在职村干部实行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的意见》,县财政每年拿出17万元对离任村干部进行生活补助,同时通过县财政补助一点,村干部自己出一点的办法,对在职村干部实行社会养老保险,并由组织部门逐年审核,切实解决了村干部的后顾之忧,调动了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虽然在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日益深化,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工作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为村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当前,全县村干部队伍总体上是好的,素质较高,作风扎实,是一支靠得住、过得硬的队伍,但是与不断发展的形势、要求来衡量,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开拓创新意识不强。一些村干部仍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方法,思想有些保守,行动有些迟缓。部分干部精神不振,缺乏争上游、创一流的信心和勇气,事业心、责任感不太强。特别是贫困村的一些干部,在困难面前怨天尤人,缺乏带领群众尽快改变贫困面貌的责任心和紧迫感,更谈不上治穷致富的发展思路,以致经济发展缓慢,集体经济薄弱。

(二)与群众盼望致富的迫切心情不相适应。当前,广大农民群众盼的是致富,要的是服务,求的是保护,特别希望村干部指致富路子。但有些村干部能力不强,引导不力,服务不够,不能带领群众致富,群众想的盼的实现不了,迫切致富的愿望变成了失望,当村干部再要求农民为集体做贡献时,就会产生抵触情绪。

(三)与群众日益增强的民主意识不适应。现在村干部与农民的关系,已由过去的指挥者变成了指导者和服务者,不仅要带领群众致富,还必须依法行政。但有些基层干部不善于运用政策法律、示范引导等综合手段推动工作,仍然采取行政命令等传统方式,极易引起群众反感,甚至激化矛盾,换来农民强硬的回应,使一些问题解决起来愈加困难。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干部自身的原因,也有一些客观因素。综合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基础薄弱,知识更新不及时,使村干部政治业务素质难以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目前,全县86个村(社)“两委”班子成员688名,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112名,占16.2%,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209名,占30.4%,初中文化程度的367名,占53.4%。大多数村干部在从事农村工作前,大都没有接受过相应的知识培训,缺乏岗位所需的法律、科技、经济等基本理论知识。同时受农村传统、地域环境影响,小农意识较浓,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乡镇受师资、资金、场地等条件限制,往往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加之培训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吸引力不强,以致流于形式,效果不佳。

(二)待遇低,出路窄,工作难度大,造成一些农村基层干部心理失衡。近年来,虽然在村干部的待遇方面制定了一些解决办法,但目前存在的问题仍较突出。在政治上,民选村干部提拔较少,本事再大、工作再好,当上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也就到头了,工作一辈子,也成不了国家干部。在经济上,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较慢,财力有限,能够按时发放报酬就不错,其他待遇一概没有。在生活上,村干部存在子女上学就业、照顾老人等困难。村干部工作压力大,生活无规律,一年四季超负荷运转,付出与获得反差较大,造成了部分干部心理上的不平衡,挫伤了工作的积极性。

(三)集体经济薄弱,把村干部推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财政包干,分灶吃饭,县、乡镇财政困难无法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想办事而又无力为群众办事。这样,就把村干部推向了两难境地,造成了农村工作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能用,软办法不顶用的现象,增加了农村工作的阻力。

三、对策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要打好结构调整牌,走好产业富民路,既要靠政策,靠科技,靠市场,关键要靠我们的村干部。村干部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决策者、组织者、落实者和带头人,其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的快慢。因此,要创造有利条件,充分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他们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换脑”,增强村干部的紧迫性和责任感。

1、对比分析,鼓足加快发展的信心。针对村干部在经济发展上过分强调客观因素,看不到本地优势,忽视自身能动作用的一些片面认识,克服参观学习“听了感动,看了激动,回来不动”的不良倾向,引导他们对比分析客观环境与本地相似,为什么别人发展快的原因;同在一个地区,为什么有些地方经济发展快的原因;与前二十年相比,为什么本地经济取得了较大幅度发展的原因;与别人相比,我们究竟有没有自身的优势和发展的潜力。通过对比分析,鼓舞村干部树立发展意识、机遇意识和加快发展的信心,也使他们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发展农村经济要靠党的方针、政策,要靠科技,但关键是不断提高干部群众的素质。

2、树立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一方面要组织村干部深入学习焦裕禄、孔繁森等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教育他们顾全大局、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甘当公仆。另一方面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表彰村干部中的先进典型,树立标杆,激发村干部学先进、比贡献,立足本职干事业的积极性。

3、组织参观考察,促使村干部增强提高自身素质的紧迫感。有计划地选派村干部到一些先进村参观考察,使他们在开阔眼界的同时,认识到自身素质方面存在的差距,学习发达地区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经济方面的先进经验,学习敢闯敢干、敢担风验、敢于拼搏的精神,不断增强善于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的意识。

(二)“补脑”,加大对村干部培训力度。

1、注重学习培训的层次性。做到经常性培训和学历教育两手齐抓,特别是要把学历教育当作提高村干部科学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治本之策来抓。支持和鼓励村干部积极参加自学考试、电大、中央党校、省委党校函授以及农广校、农函大中专、大专乃至本科班的学习,大力提高村干部学历层次和文化水平。同时,有计划地抓好后备干部的学历教育。

2、注重学习培训的针对性。针对村干部在贯彻执行党的农村政策,学用科技、健全基层民主法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本地经济发展特点和工作实际,在培训中要紧密结合当前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突出十六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市场经济知识、实用科技知识、民主法制、法律条规知识等方面的内容。

3、注重学习培训的灵活性。以县乡党校为阵地,进行集中培训;请进来教、邀请专家、教授进行专题培训;带出去学,进行现场培训;走下去教,发挥县直部门职能作用,组团下村培训;以农广校、职业学校为依托,进行实用技术轮训;开展远程教育,进行直观培训;结合“”,以会代训。通过培训,使村干部巩固现有知识,掌握新内容,在带头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政策理论水平等方面取得新的进步。

(三)“激活”,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大舞台上锤炼提高村干部。

1、完善选用管理机制激发村干部的活力。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加强领导,严格程序,坚持标准,抓好村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结合村实际,真正把能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公正廉洁、年富力强,能担当产业富民重任的人选拔上来。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和探索村干部公开选拔制度,拓宽选人用人视野,保证选用人才的高素质。要重点培养,储备人才,注重从高考落榜生、外出务工回乡青年、复员退伍军人中选拔后备干部,将其纳入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建立人才档案,统一管理、统一培训,并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实践锻炼,促其成长成才。落实激励机制,稳定村干部队伍。坚持落实好村级干部工资制、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和村干部规范化管理规定,努力提高村级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解决好村级干部退职后的生活困难问题。坚持落实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村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定期向党员群众报告工作制度和农村基层干部的考察考核制度,认真开展村干部述职、民主评议工作,加强群众对干部工作的监督,对经考察考核确定为不称职或群众不满意、意见较大的干部通过一定程度坚决予以调整。

2、挖掘村干部的潜能。实践长才干,实践出真知。要让村干部注重实践锻炼,立足岗位成才,在实践中建功立业,在创造中锻炼自己。一是与一些科研院单位及发达地区的村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实施结对帮扶,选派一些村到发地区的村挂职学习,邀请科研院单位和发达地区的村干部来传经送宝。二是每年选一批熟悉农村工作的机关干部驻在农村,帮助村干部开展工作,有计划地选调村干部到乡镇挂职锻炼,增长才干。三是继续开展“五个好”村支部创建活动,使村干部在组织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强化宗旨意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对新任干部,主动交任务、压担子,加强实践锻炼,帮助逐步克服缺点与不足。

3、改进工作方式,转变工作作风,树立威信,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首先村干部要发挥好宣传引导、带头示范作用,善于总结经验,宣传典型,引导群众积极向身边的人和身边的事学习,尤其是要组织一些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效益高的农户,通过现场交流,讲经说法,召开座谈会求贤问计等方法,使广大农民真正感到有看头、有学头、有盼头。其次村干部要发挥好市场预测、导向定位作用。搞好市场供求和农副产品价格信息服务,解决好一家一户开拓市场能力弱,掌握市场信息少的问题。牢牢把握市场需求与本地优势的结合点,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选准发展方向,确定主导产业,使本地优势产业壮大、延伸、增效。三是村干部要发挥好培育龙头、协调服务职能。进一步更新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变领导农业、指导生产为服务农业、服务农民、服务生产。认真考察选项,搞好协调,兴办集休经济实体。通过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谋实利,树立自身威信,务实群众基础,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减少农村工作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