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创建五个好党委经验材料

创建五个好党委经验材料

凝心聚力抓党建快车疾驰求发展—清河镇创建“五个好”党委经验材料

清河镇所辖土地总面积33.4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4.7万亩。全镇共有30个行政村、36个党支部、868名党员,其中农村党支部30个、农民党员722名。近年来,镇党委按照区委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本着求真务实的作风,把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效载体,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总抓手,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和农村工作大局,以创建“五个好”党委为目标,认真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齐抓共管,整体推进,切实为农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加快了我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进步伐。

下面,我向同志们汇报一下清河镇在“三级联创”活动中争创“五个好”党委的一些具体做法,恳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抓好班子建设,加大“火车头”的“牵引力”

我们镇党委从加强领导班子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抓起,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同心同德,勤政廉政,为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形象一点儿讲,我们的领导班子就像动力十足的火车头,牵引着全镇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快速向前发展。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执行镇党委议事规则。班子的“一把手”以身作则,当班长不当家长,高人一筹不高人一等,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全体干部、党员。我们严格对待党内生活,在民主生活会上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并针对查找出来的问题,研究制定整改措施,明确具体责任人,确保整改措施落到实处。我们非常注重加强团结,干部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关心、互相提醒,坚持有基础的团结、有原则的团结、有核心的团结、能经得住各种考验的团结,班子成员分工不分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带领全镇党员、群众干事创业的核心动力。我们坚持正确的权力观,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真正把手中的权力作为为党工作、为群众服务的工具,树立起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从而保证了我们能够真正把稳人心、得人心、暖人心的工作抓具体、做到位,也很好的树立起了党委、政府在广大群众中的良好形象,使基层党组织成为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保持社会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

在基层组织建设上,清河镇党委以“五个好”为标准,通过“两推一选”用人,推行了新的选人用人机制,两年来,共调整了15个嘎查村党支部班子,将3个支部班子合并成了1个联合支部。这些做法,改变了两委班子不和、互相扯皮、软弱涣散的现状,减轻了农民负担,更好地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加了群众的信任度,强化了全镇30个村的党组织能力。

二、注重队伍建设,形成党员队伍的整体带动力

在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上,我们根据农村工作实际,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使党员干部不仅能够很好地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还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效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首先,镇党委坚持标准、程序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我们根据实际,制定了发展党员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建立健全了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和考察制度,加大了发展年轻党员的工作力度,做到了坚持标准不放松、执行程序不走样。三年来,共发展党员73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08名,保证了基层党组织队伍的发展壮大。其次,镇党委加强了对无职党员的教育管理。我们把无职党员按年龄划分了三个层面进行要求,对于20--30岁的年轻党员,鼓励其外出务工。几年来共累计有400余人次,走入务工大军的队伍,他们不仅增加了经济收入、拓宽了视野,还增长务工知识和劳动技能;对于30--45岁党员,鼓励其立足本地,带头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形成种、养、加各业齐发展的良好局面;对于45岁以上的党员,鼓励其抓好社会矛盾排查和控辍工作,几年来通过主动工作共计使30余名学生重返校园。这些措施,使党员增强了责任心和使命感,并形成了统一于党委领导之下的、不同层面党员发挥作用的链条,从而增强了党员队伍的整体带动力。全镇党员、干部以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为己任,千方百计引导、帮助农民群众拓宽致富渠道。镇干部指导的野茄子嫁接技术被通辽市评为科技成果奖,生产的野茄子畅销通辽市及周边地区。同时,我镇“双率”党支部书记和“双强”党员不断涌现。“双率”支部书记占总体的52%,“双强”党员占总体的25%。东地联合支部书记刘凤山带头发展育肥牛养殖业,仅在2003—2004两年间就出栏育肥牛100多头,最多一头牛挣到800元。在他的带动下,全村有180多户搞起了养牛业,有140多户在短期内脱贫致富。他把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努力创造集体经济,使长年积累的170多万元集体外债全部化解。共产党员丛日芳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从开办小酒厂起步,先后发展起了奶牛业、水泥管制造业等,年利润达50万元以上,每年可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60余人,并带动起了全村养牛业的发展。

三、创新工作机制,优化服务载体

镇党委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努力转变政府职能,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上狠下功夫。2005年,镇党委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成立了招商引资、劳务输出、新型产业、城镇村屯规划和矛盾排查五个领导小组,并进一步完善了“十个一”工程,即每个班子成员扶持一户贫困户、矛盾排查一个重点村、抓一个个体私营经济大户、抓一个党建联系点、抓一个劳务输出户、资助一个贫困生、献一次爱心、讲一次党课、抓一个达小康典型村、包扶一个5000元小康示范户。通过“十个一”工程的开展,班子成员包扶的贫困户经双方共同努力已经有半数以上基本脱贫;矛盾重点村如公济号村、胜利村、保安村等通过领导包点已经达到了上下信息渠道畅通,群众满意、社会稳定的成果;每年进行的捐资助学的费用都达一万余元,使面临失学的学生重返校园。

镇党委结合本镇的实际,确定了以奶牛养殖为全镇主导产业的发展思路。在镇干部的引导下,我镇大席棚村的奶牛数量已经展到1500头,成为全市最大的奶牛专业村。在大席棚村的带动下,全镇奶牛产业蓬勃发展。2003年清河镇有奶牛2800头,仅有两处奶站;现在,全镇奶牛已发展到5000头,有奶站12处,直接经济收入增长355万元。

四、狠抓经济建设,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镇党委把发展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作为中心工作来抓,结合实际,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龙头企业,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农牧民增收。近两年,全镇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3780人次,增收5512万元;近3年来,全镇营造农防林1500亩,沙丘造林2万亩,退耕还林2000亩,草牧场围封12000亩;镇财政收入达到1400万元;农牧民纯收入达到3800元,增长速度超过科区平均水平;招商引资累计3000余万元引入大型养殖户8户、建规模小区8处,引入工业项目一个,年产值可达3000万元。

镇党委把小康村建设放到重要位置来抓,3年来,依靠自身努力,新增东姜村、前曹村3.7公里公路,新上硬化通乡砖路3条、村内硬化街路25条,改善了部分村屯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群众发展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建设小康村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重点加强了东姜小康示范村建设,镇村累计投资130余万元,硬化了该村内的所有街路,重修村部,美化绿化4600株风景树,建休闲娱乐广场4500平方米,新上自动控制自来水工程。东姜村的建设,促进了清河镇全面推进小康化的进程。我镇海舍力嘎查、大席棚、周家等村纷纷掀起全面小康化建设的热潮,目前,清河镇的东姜村、海舍力嘎查、大席棚村已初具小康示范村的规模。清河镇在教育上更是舍得投入,2003年、2004年共投资199.4万元,对学校危房进行了彻底改造,使全镇各学校彻底消灭了危房。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五、密切联系群众,赢取最高“满意率”

镇党委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密切联系群众,尊重农牧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尊重农牧民的民主权利,不断强化“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各项工作坚持围绕“群众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来开展,赢得了农牧民的认可和好评。在招商引资上,镇党委注重通过各种渠道增加农牧民收入,2004年受到科区的表彰,全镇五项指标排在科区第一类。在解决信访问题上,该镇注重加强矛盾排查和做群众耐心的思想工作,变上访为下访,消除矛盾隐患在萌芽状态。近几年没有发生因党委、政府决策或失误造成的群众集体越级上访事件,无侵害农牧民利益的重大问题,无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事件,也无群众参与“”等非法组织。全镇计划生育率、人口自然增长率、适龄儿童入学率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通过民意调查,基层党组织、群众代表对镇党委、政府的综合评价达到了高度满意。名站所办也都纷纷被上级主管部门评为优秀或先进工作单位。

几年来,清河镇党委以服务为宗旨,以创建“五个好”为契机,为全镇农牧民创造了一个全面、协调的科学的发展环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正如一辆刚刚使入快车道的经济列车,带领农牧民群众发家致富、全面繁荣。实践证明,镇党委班子建设适应时展,能够很好地适应形势的需要,取得了显著成绩,被科尔沁区区委评为先进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