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民政局造业信息化工程发展方案

民政局造业信息化工程发展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我区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加快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步伐,增强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意义

制造业是工业的主体,是我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推进制造业信息化是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大趋势的必然选择,事关我区工业和经济发展大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随着工业冲千亿目标的实现,我区制造业的经济规模已在全国同类区域经济中名列前茅,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区。但是,与国外制造企业和国内先进地区相比,我区制造业的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在自主创新、市场开拓、产品制造、企业管理等方面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远非制造强区,特别在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区制造业已面临产品竞争国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的格局。为此,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大力推进传统制造业的优化升级,发展新兴的高新技术制造业,必将成为加快我区工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提升我区制造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落实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重要战略任务的重大举措。

二、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贯彻“抓应用、创环境、促发展、见效益”的方针,以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为主线,加强领导,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力争在应用示范、技术服务、政策环境三个体系建设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实现传统制造业的优化升级和新兴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全面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主导、企业主体、政府推动相结合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对我区制造业信息化的引导作用,适应市场发展趋势,以取得良好经济效益;以企业为活动主体,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增强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投入;政府要在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信息引导、中介组织培育等方面推动制造业信息化的实施。

2、推进信息化与管理创新相结合原则。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的过程,是对传统的、落后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的改造过程,是深化企业改革的过程。企业必须不断进行管理创新,更好地发挥信息化的作用和效益。

3、企业“一把手”推动原则。制造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化工程,企业领导的决心和参与是成功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的保证,是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的关键。一把手必须亲自过问或亲自抓,做好领导和协调工作,全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三、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工作目标和实施内容

根据我区制造业现状和需求,以特色行业和重点企业为重点,组织实施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信息化试点示范项目,带动信息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提升全区制造业信息化水平,是实施信息化工程的重点任务。今后五年我区将以机械电器、纺织印染、羽绒服装、包装印刷、精细化工、建筑建材等行业为重点,从信息化单元技术推广、现代集成技术的应用示范、网络环境下的企业数字化工程等三个层面深入开展应用示范工作,促进优势、特色产业群的发展,把我区建设成为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制造业基地和国内先进水平的信息技术推广应用示范基地。

今后五年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建设的具体目标和实施内容是:

(一)应用示范企业建设

新建30家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的应用示范企业,其中争取列入省级以上示范企业3家,市级示范企业20家。示范企业中信息化技术覆盖企业主要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应用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企业竞争实力明显增强。具体实施内容见下表。

1、推广三维CAD50套。2、建设由CAE、有限元分析、PDM、协同设计及管理等集成(或部分集成)的快速设计系统、虚拟制造系统6个。3、应用传感技术、PC、单片机、自动检测技术等,开发光机电一体化与智能化产品30只。4、辅助设计、计算软件开发或二次开发。1、CAPP,CAD/CAM一体化技术应用。2、在线自动检测装置、网络化制造等集成(或部分集成)。应用以集散控制系统(DCS)为代表的生产流程自动化控制技术,建设自动化生产线5条。提高设备自动化程度,新增数控设备1000台(套),柔性加工中心和离散型流水生产线(数控设备集成)10套。1、应用OA、MIS、ERP等系统。重点在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物料计划管理、作业运作管理、成本管理进行示范。2、开发ERP、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等软件。1、电子商务平台、网上展示厅、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2、开发行业网络、电子商务平台、MIS系统等。

(二)建立完善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技术服务体系

1、针对我区制造业的实际需求,建立制造业信息化咨询专家库,形成包括信息技术专家、制造技术专家、企业管理专家在内的,覆盖省内外的,多门类、多层次的专家咨询网络。

2、以现有软件技术企业为基础,培育10家左右的制造业信息化软件企业及技术服务机构,立足企业现状,提供需求诊断、规划制定、方案选型、工程监理、人才培训等方面的服务。依托骨干企业的技术力量,组建行业信息化咨询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其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带动行业的信息化建设。

3、充分利用区外科技服务资源和网络技术资源,广泛组织省内外软件开发公司、咨询服务公司和系统集成公司与我区企业合作,开发适合我区企业实际需求的信息化技术和产品,实现制造业信息化咨询服务的社会化与网络化。

(三)建立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体系,大力培养工程技术人才

1、以有条件的企业为骨干组建1-2个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以大专院校及企业信息化专家为主体组建一支师资培训队伍,通过政府、服务机构、示范企业合作联办的形式,有计划地对企业领导、科技人员、管理人员以及操作人员进行全员培训,尽快培养一批能基本满足我区制造业信息化工作需要的开发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和普及型人才。培训各种层次的制造业信息化人才达6000人次。

2、大力引进具有先进管理理念,既懂企业经营管理,又懂信息化的复合型人才。对在制造业信息化建设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人才,要进一步加大收入分配、物质奖励等方面的激励政策。

(四)努力营造制造业信息化的政策环境

1、设立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专项资金。在工程实施期内,每年安排资金不低于200万元,通过无偿资助、贴息等方式支持制造业信息化建设。

2、对列入计划的重点制造业信息化项目,必须由制造业企业与咨询服务企业合作制定总体方案,经区专家组评审通过后,酌情给予补贴。

3、区科学技术局、区计划发展局、区经济发展局、区财政局等政府职能部门及金融机构应加强协作,在技术改造、高新技术产业化贷款贴息及相关的科技计划中,都要把制造业信息化作为重点,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对我区制造业信息化的支持。对信息化建设力度较大的企业,优先支持争取国家技改贴息贷款,优先支持科技计划的申报及立项。

4、对共性、关联度大的信息技术项目主动设计,实施项目招投标制,以产学研联合方式进行攻关,形成相应的成果或技术解决方案并加以推广应用。

(五)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全面推广先进设计、先进制造、现代管理、现代网络、电子商务等技术应用,加速信息技术在我区制造业中应用和深化。使百强企业应用面达到100%,年销售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有80%以上应用信息化技术,总体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达到国内先进。

四、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具体措施

(一)成立*区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由区政府牵头,区科学技术局、区计划发展局、区经济发展局、区财政局等部门组成的“*区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区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组织实施工作,以协调全区制造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日常管理工作,办公室设在区科技局。各镇、企业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具体负责各地、各企业的信息化应用工作。

(二)成立区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专家组,参与《*区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的制定,做好重大项目的立项评估及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技术服务指导,配合办公室对重大项目进行监理和检查、验收,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规范化管理。

(三)推进信息化作为企业的“一把手”工程。企业要建立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制度。企业负责人要强化信息化意识,增强推进信息化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重大事项要亲自决策,重点工程要亲自推动,并在人力、财力上予以保证。

(四)营造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良好环境。充分运用电视、电台、报纸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制造业信息化工作;同时要通过举办讲座、演示会、现场会等形成,加大制造业信息化知识的培训和宣传教育,全力提高我区企业家和技术人员的信息化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

五、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计划安排

*年:成立“*区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领导小组”和“*区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专家组”;制订*区制造业信息化五年规划实施方案;召开全区制造业信息化动员大会;确定一批三维CAD、PDM、DCS、OA、MIS等示范企业和推广应用内容;确定共性、关键技术并进行1—2个项目进行公开招标;确定制造业信息化服务建设企业。

*年:确定一批三维CAD、PDM、DCS、0A、MIS等示范企业和推广应用内容;确定设计、制造、管理综合集成应用示范建设企业,并进行相关内容的公开招标;信息化服务企业开始面向中小企业进行服务。

*年:通过示范企业的总结、推广,向面上企业进行推广。

*年:重点骨干企业向集成制造CIMS发展,形成若干个基于Internet信息传输的协同设计网络、制造网络、电子商务网等,并推广一批应用企业。

*年:示范企业总结验收,本项目总结,确定下一步实施内容和发展方向。

主题词:工业制造信息化通知

抄送:区委各部门,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协办公室,*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杭州海关驻*办事处,*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区人武部,区法院,区检察院,区各人民团体,在萧上级各垂直部门,区级各新闻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