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促进农牧民增收工作意见

促进农牧民增收工作意见

一、目标任务

区工作会议有关区稳定和实现跨越式发展、国务院关于“争取到年使这些地区生态环境局部有明显改善。结合我州实际,根据全会对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部署。城乡居民收入接近或达到西部地区平均水平”省委、省政府有关促进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以及总理在参加全国会议代表团讨论时提出的经过5年的努力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年全国平均水平等精神。今后五年,州的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产业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深入实施以“牧区繁育、农区育肥、农区种草、牧区补饲”为主要内容的农牧互补”战略,推进畜牧业科技进步和创新,提升畜牧业物质装备水平,健全完善畜牧产业体系,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增强畜牧业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发展现代畜牧业,把打造成我国西北重要的高原有机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重点发展牦牛、羊、乳制品和草产业。年全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年全国平均水平,年均增长15%以上,其中畜牧业对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劳务输转对农牧民纯收入的贡献率达到28%以上,加快农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立足我州牧区、半农半牧区、农区三大区域的产业优势和生产基础。坚持分类指导。全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二、重点工作

广大农牧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充分挖掘资源优势,牦牛、羊是高海拔地区纯天然、无污染的特有优势资源。人们崇尚自然生态、关注食品安全的大背景下。把以牦牛、羊为主的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产业培育成我州的战略性主导产业,发展农牧村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因此,围绕这一特色产业,要把专业化布局作为首要任务,把产业化经营作为主要途径,把标准化生产作为主攻方向,把技能化培训作为重要基础,加快推进“一特四化”着力促进农牧民增收。

一)着力推进专业化布局

一是加快调整养殖业结构。推进牦牛、羊的专业化养殖。压缩马类家畜。扩繁绵羊,大力调整畜种、畜群结构。淘汰山羊。有效拓展牦牛羊发展空间。对能繁母畜、仔畜进行冬春季圈养补饲,提高成畜保活率和仔畜繁成率,加快牲畜出栏周转,切实转变生产方式。年,全州牦牛、羊能繁母畜分别达到92万头和160万只以上,能繁母畜比例达到60%和70%以上。要以压缩马、发展牦牛羊为重点,调整畜种结构,逐步把牦牛繁育乡镇的羊调整到羊繁育乡镇,把羊繁育乡镇的牛调整到牦牛繁育乡镇,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实现牦牛、羊的集中连片专业化养殖;以提高能繁母畜比重为重点,调整畜群结构,大力淘汰非生产畜和老龄母畜,培育犊牛羔羊,及时补充后备母畜,优选后备种公畜,出栏其它幼龄牲畜。要把牦牛作为肉用牛来培育,推行少挤奶或者不挤奶,切实改变过渡挤奶造成幼畜发育不良的状况,确保母牛的全部乳量哺食犊牛,提高幼畜生长发育性能。半农半牧区、农区要以退粮还草、压杂扩专、淘汰山羊、压缩马类等低效畜种、开展育肥牛羊为重点,依托繁育产业带,发展规模育肥户和养殖小区,实施专业化、规模化牦牛羊反季节短期育肥,加快养殖业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走农牧结合的路子,使牛羊育肥产业成为农牧户增收的主渠道。

二是加快调整种植业结构。把发展草产业作为调整种植业结构的重中之重。使耕地、草场向种草养畜大户适度集中,要用足用活退牧还草、黄河水源补给项目等相关政策。大幅度压缩高山、半高山中低产田粮经作物播种面积。通过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规模经营。按照整村推进、连片种植的要求,坚持实施退粮还草,按每年10万亩以上的速度,发展70万亩集中连片的草产业带,走退粮还草、种草养畜的路子。要切实加大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力度,落实以草定畜、草畜平衡制度,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快治理沙化草场,积极发展生态畜牧业,多渠道筹集、落实草原、水土保持等生态效益补偿资金,逐步提高补偿标准,实现农牧民增收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双赢。

三是加快实施牲畜良种工程。按照“牧户繁殖饲养、基地选购配送、三年定期交换、淘汰劣质种畜”要求。建立牦牛、羊优质种公畜配送、回收与交换使用的新机制。积极扶持农牧户规模经营种公畜,要以种公畜基地为依托。加大基地和牧户对种公畜的优选劣汰力度。进一步改制和完善现有的种公畜基地,加快牲畜本品种选育和提纯复壮步伐。积极推广人工授配改良等先进技术,实现畜种改良的低成本、高效化,加速牲畜良种化步伐。要按照《种畜管理办法》加强特色优势畜种资源的保护管理,严格实行种质资源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防止品种混杂和种质退化。

四是促进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确定各区域畜牧业发展重点,各县市要按照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资源优势。构建我州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跨区域实行专业化布局。整村整乡推进专业化生产,形成优势突出、各具特色的产业带:以纯牧区和牧业比重较大的牦牛(包括犏牛)羊主产乡镇为主,分别发展牦牛繁育产业带、羊繁育产业带;以半农半牧区和农区乡镇为主,实行分散经营和集中连片相结合的方式,发展牦牛、羊反季节短期育肥产业带;依托牦牛(包括犏牛)繁育产业带,发展奶牛产业带;海拔3000米以下适合种植优质饲草料的乡村,整村推进,集中连片种植,发展优质饲草料产业带,海拔3000米以上的乡村,充分利用圈滩种草、暖棚种草,培育半人工刈割草场贮备饲草料等作为补充,引导饲草料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加工、流通、储运设施建设等产业服务体系向上述优势产区集中。

五是积极发展地方性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农家乐、牧家乐等旅游服务业;迭部、舟曲、临潭、卓尼等县市农区乡镇和部分林缘乡村。发展中药材、山野珍品等地方性特色产品,要依托我州丰富的旅游资源。按照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的要求。作为战略性主导产业的补充,增加农牧民收入。舟曲、临潭等县具备生猪养殖条件的乡村,开展生猪专业化养殖,形成地方性特色产业带,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

二)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

一是重点培育龙头企业。带动面大)高(技术水平高、附加值高)外(外向型)新(新技术、新产品)原则。增强带动能力。重点扶持发展草产品、畜产品和畜副产品系列加工销售三类龙头企业。引导同类企业通过参股、兼并、合作、租赁等方式联合,要把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作为实施“工业强州”战略的重要举措。按照“大(规模大。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快龙头企业技术改造和资产优化重组,创建大型龙头企业集团,增强竞争力。引导龙头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畜产品多层次、多环节增值。以玛曲、夏河现有肉类加工企业为基础,组建牦牛羊肉食品加工企业集团,以合作市现有乳品加工企业为基础,建立乳品加工企业集团,将合作打造成高原“乳都”夏河、临潭、迭部各改制、培育一个规模化的草产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对皮、毛、绒、骨、血、脏器及熟食品等畜副产品进行规模加工、系列开发,形成特色鲜明、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格局。年,培育一批涵盖种、养、加、销各环节的省级和部级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年销售额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2家,其中5亿元以上的1家。

二是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引导集团内各企业共同研发产品。统一标准,按照集团创品牌、企业增效益的思路。统一质量。共同打造品牌,共同开拓市场。由产业主管部门牵头,争取三年内对牦牛、欧拉羊等主要特色畜种及其产品尽快进行地理标志认证;支持龙头企业申报无公害、绿色食品并进行有机食品认定;鼓励企业争创驰名商标,争取更多的产品进入国家名优品牌序列和国内外高端市场。各县市要争取尽快完成国家对本县市的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认证、有机畜产品生产认证和有机畜产品贸易认证,争创部级有机食品生产基地。

三是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县城或交通沿线人流、物流、信息流相对集中的区域。全方位服务农牧业、农牧村、农牧民。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按照功能齐全、设施完善、吞吐量大的要求。建立健全活畜及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大力发展酥油、曲拉、牛绒毛等畜产品专业市场以及牧草种子、网围栏、兽药、饲料等生产资料市场。建设一处在甘、青、川具有重要辐射带动作用的大型活畜交易市场,按照便捷、公平、合法的要求,改善交易基本条件,为客商提供储运、信息、安保、食宿一体化的服务平台。由州县畜牧局牵头,尽快建立“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中心”确定专人,建立网络,开展草畜产品方面的市场实时价格信息服务和市场动态咨询,促进产品网上交易,提高信息的权威性、时效性和准确性。通过发展订单生产、合同收购、期货交易和产销直挂、网上交易等现代营销手段,积极发展草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减免运销环节收费,长期实行绿色通道政策,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草畜产品营销网络。

四是建立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推进“一特四化”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必然要求、促进农牧民增收的基本保证。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一特四化”社会化服务体系。按照“提升州级、强化县级、充实乡级、延伸村级”思路,建设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从机构、设施、队伍建设三方面着手,按照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强州、县、乡三级饲草料、畜种改良、动物疫病防控、农技、农机推广等体系的改革与管理,切实加强业务人员的考核、培训,鼓励科技人员在原单位待遇不变的前提下,深入产业化经营各环节开展技术服务,另行取得服务报酬,调动科技人员的创业服务积极性;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服务与技术推广机制,切实发挥服务体系的职能作用。一特四化”专项资金要重点扶持公益性的农牧业服务体系,着力解决州、县、乡三级服务体系房屋破旧、设施简陋、手段落后等突出问题;安排专项资金切实解决村级防疫员报酬、乡站药械周转金、应急物资储备、农牧业科技人员培训不足等问题。支持供销合作社、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牧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以产业带建设为主,各乡镇普遍建立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总量由现在16个增加到80个以上,实现70%以上的农牧户加入各类合作经济组织。按照“民办、民有、民管、民享”原则,支持各类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围绕特色产业,开展信贷、技术、信息、仓储、运销、培训等服务。引导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经济组织完善内部结构,健全规章制度,充分发挥传递产业信息、推广技术、促进农牧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等方面的作用。保障农牧业生产资料供应,整顿和规范农牧村市场秩序,严厉惩治坑害农牧业、农牧民的行为。

三)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

突出特色。加快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依托青高原纯天然、无污染的资源优势。着力打造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和生态畜牧业示范基地。完善牦牛、欧拉羊、河曲马等特色畜种和牦牛肉、羊肉、牦牛乳制品等特色产品的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全面推进特色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年,牦牛、羊和草产业带基本实现标准化生产。

一是加快推进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把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纳入标准化生产的轨道。积极推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对我州现有的13项畜牧业地方标准进行补充完善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按照有机食品的要求。尽快制定一批突出特色的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年,制定、修订畜牧业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60项以上,使我州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有章可循。从开展生态灭鼠、推广中药材、减少环境污染等细节入手,营造有机食品的草场、水源、空气等产地环境,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大力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按照有机畜产品的标准,积极开展产地环境、畜牧业投入品、生产过程的监管,扶持和引导重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牧户、专业化种草养畜大户等率先实行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牦牛、羊等特色产品的质量水平和市场知名度,努力打造有机畜产品基地。

二是建立健全检验检测体系。按照“以州级为主、向县市延伸、以检测终端产品为主”原则。改善检测手段,切实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加大对州、县市检测机构的扶持力度。全面提高检测技术水平。开展例行检测工作,扩大鲜奶、牛羊肉等特色畜产品的检测品种和数量,并做好检测信息、法定检测报告的和检查,确保市场销售的活畜及畜产品质量安全达标。

三是积极建立特色标准化养殖基地。大力推广“公司+基地+标准+农牧户”示范模式。以标准体系、核心示范区、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质量控制制度建设、标准化技术推广、畜牧业投入品管理和品牌培育为重点,按照“依托资源、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合理布局”原则。以主导产业、特色产品、优势资源和生产条件为载体。进一步加大畜牧业标准化养殖基地的建设力度。

四是切实抓好动物防疫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科学高效的兽医监管体系、动物防检疫队伍和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动物免疫、检疫、监测、诊疗等关键环节的工作,健全完善动物防疫、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增强业务单位和科技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处置能力,减少牲畜因病造成的损失,确保动物健康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注重从源头入手,加大产地环境、畜牧业投入品和生产加工过程的全程监管,积极推行养殖档案和标识制度,构建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推行屠宰加工企业分级管理制度,实行定点屠宰、集中检疫。鼓励发展“就地屠宰、冷链运输、冷鲜肉消费”等新的流通消费方式,逐步减少活畜外运数量,扩大就地加工,严厉打击病害肉、注水肉和以次充好等不法行为,确保牦牛肉、羊肉等特色肉食品的质量。

四)扎实开展技能化培训

以人力资源开发促进农牧民增收为核心。畜牧、农林、扶贫、科技等部门配合,以提高农牧民就业创业能力为重点。由州、县市新农办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牵头。坚持不懈地开展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活动。

一是整合培训资源。搭建培训平台。健全农牧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与培训机制。依托州农牧民技术培训中心(州畜牧学校)州综专和各县市职业技术培训学校、村级“六位一体”活动室等方面的教育资源,创造农牧民接受职业教育培训的条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建立农牧民培训基地,以“农牧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和“两后生技能培训”等为重点,因地制宜与企业联合开办订单式培训,加快构建州、县、乡多层次的培训体系。建立农牧民流动培训学校,开展上门培训。加快编制培训规划,储备师资力量,组织编写教材,制作声像资料,建立实训基地。

二是坚持分类指导。分层次开展培训。按照“实际、实用、效能”原则。主要围绕公路建设、建筑施工、机械维修、农畜产品经纪人、民族文艺表演、民族服装加工、民族用品加工、宾馆餐饮服务、家政服务、家电维修等开展,分类分层次开展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农牧民转产转岗创收能力。对年龄偏大、文化基础偏低的农牧村劳动力,重点开展以家庭手工业为主的实用技能培训;对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青年农牧民,重点开展交通运输、汽车维修、建筑业等技术工种培训,加快培养适应新型工业化要求的初、中级技工;加强对民族文娱演职人员的创收培训指导,搭建演艺平台,提高组织化程度。实用技术培训,主要针对纯牧业县的牧民劳动力,加强暖棚养畜、疫病防治、饲草料加工调制等畜牧业生产实用技术培训;对农区、半农半牧区的农牧村劳动力,加强科学养殖技术、疫病防治、饲草料种植加工、中药材栽培加工等实用技术的培训,要把取证率、就业率作为检验农牧村劳动力技能化培训成果的重要指标,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强化职业资格认证。

三是加强转移就业指导服务。保障农民工权益。加快建设劳务输转基地。提高劳务输转的层次和水平。健全劳务供求和服务体系,扩大劳务规模。扶持发展劳务中介组织;坚持就地就业和外出输转并重,突出扩大州外劳务基地,着力打造劳务品牌,提高劳务输转的组织化程度;鼓励农牧民自愿组织外出务工。扶持奖励外出务工农牧民带技术、带资金回乡创业。

四是加快非农产业发展。积极为农牧民转移就业创造条件。要按照全会关于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要求。促进非农牧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农牧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为农牧民就近就地转移和增收创造条件。鼓励和引导农牧民积极发展加工、运输、商业、服务等家庭经营,促进农牧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加强城镇建设的规划指导,完善基础设施,增强辐射带动功能,引导更多农牧民进入城镇,逐步形成产业发展、人口聚集、市场扩大的良性循环,增强吸纳农牧村劳动力和促进农牧民增收的功能。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探索将在城镇有稳定职业和固定住所的农牧民登记为城市居民的办法,推进农牧村人口离土离乡向城镇转移。依托城郊经济的培育发展,扶持和引导有条件的农牧民发展农(牧)家乐、乡村旅游和观光休闲农牧业,开发农牧业的多种功能。

三、保障措施

实施“一特四化”不动摇,常抓不懈、一抓到底不动摇的思想,切实把加快发展“一特四化”作为关系全局的大事来抓,工作部署、项目安排、财力分配、干部配备等方面,切实体现重中之重的要求,使推进“一特四化”促进农牧民增收的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加快发展“一特四化”,州委、州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各县市、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特色畜牧业主导地位不动摇。贯彻落实党的全会和省委(32号文件精神、促进我州农牧民增收的关键措施。把以牦牛、羊为主的高原生态畜牧业培育成我州的战略性主导产业。

一)强化政策扶持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确保各项补助资金及时足额到位,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减少中间环节。使农牧民直接受益。

一是建立地方财政扶持机制。切实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力度。州县市用于“一特四化”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从年起州县市都要设立“一特四化”专项资金。州级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以上(现有800万元的基础上,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惠农补贴和资金的同时。连续五年。增加1200万元)玛曲、碌曲、夏河、临潭、舟曲、合作六县市每年不低于800万元,卓尼、迭部两县每年不低于600万元。全州扶贫资金的80%以上要投入到一特四化”专项资金由州、县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统一安排,捆绑使用,重点用于服务体系建设、规模化养殖、畜种改良、疫病防治、退粮还草、标准化生产、龙头企业、市场体系、农牧民培训等方面的补贴和奖励。各县市要足额落实国家政策补助资金和各类涉农项目的配套资金,确保各类资金发挥效益。要按照新的扶贫标准,对农牧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把尽快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增加农牧民收入的中心任务。

二是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对中央和省级安排的农牧业技术推广资金、两州一地”资金、以工代赈资金、阳光工程”培训资金等性质相近、使用范围一致的各项支农资金。形成良性互动的投入机制。综合运用财政贴息、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等手段,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计其功、形成合力”原则。按照产业规划布局进行整合。发挥财政“四两拨千斤”作用;实行税收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政策,鼓励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发展。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社会资金、民间资金和外来资本投资“一特四化”除享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外,还可以采取“一事一议”办法给予更优惠的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农牧业、农牧村领域,不断增强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的后劲。

三是建立农牧村现代金融制度。加大政策性金融对“一特四化”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信贷支持。扩大邮政储蓄银行涉农涉牧业务范围。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的存款。鼓励发展适合农牧村特点和需要的各种微型金融服务。允许农牧村小型金融组织从金融机构融入资金。允许有条件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加快农牧村信用体系建设。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牧村信贷担保机制。农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都要积极支持农牧村改革发展。拓展农业发展银行支农领域。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大力发展小额信贷。

四是坚持完善农牧村基本经营制度。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牧村土地(草场)承包关系。健全土地(草场)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要按照党的全会精神。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加强土地(草场)流转中介服务,探索土地(草场)流转新模式,鼓励土地(草场)向种草养畜专业户集中,积极推动种草养畜专业化、规模化经营。

二)扎实搞好项目建设

抓紧完善本区域发展规划。形成一批前期工作到位并能支撑规划实施的重大项目。各县市、各有关部门要把抓项目作为大力推进一特四化”重中之重。加大前期工作经费投入。

一是创新项目工作推进机制。按照“投产一批、续建一批、开工一批、规划一批、储备一批”要求。项目工作上取得新突破。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做好项目的论证、筛选、申报。狠抓一批生产性、基础性、控制性项目和成长型、税源型、增收型项目。要建立动态的项目库,按照“收集市场信息、包装好项目、敲定市场准入条件、推向市场招商”思路,进一步完善项目前期工作机制,以项目吸引民间投资。

二是支持龙头企业多渠道融资。继续争取国家对畜产品深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化、大型商品基地、农村“六小”工程方面的投入。支持“一特四化”龙头企业步入国家和省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列。要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吸引省外、国外客商投资畜产品加工业。鼓励引导信贷资金、社会资本和外商资本等投入到畜产品开发建设。继续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三是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制。要在全州上下形成谋项目、抓项目、促项目落实的良好氛围。切实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困难和问题,项目建设是推进“一特四化”重要支撑。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责任追究制。围绕具体的项目抓协调、抓服务、抓落实。认真做好与项目建设相关的要素供给。加强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的项目协调,科学规划,紧密围绕“一特四化”合理配置资源,充分发挥项目效益,确保项目质量。

四是抓好典型示范。以点带面。围绕特色产业,抓好典型。充分发挥典型引路、试点先行的示范带动作用。各县市、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树立新的抓项目理念,把每个典型和试点作为一个项目来抓,努力抓好典型示范的培育和建设,至少要抓23个好的典型,主要在养殖小区、反季节短期育肥、退粮还草、良种工程、龙头企业、市场建设方面选点示范,加快推动“一特四化”全面实施。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切实增强促进农牧民增收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各级党委、政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增加农牧民收入的艰巨性和紧迫性。始终坚持把推进“一特四化”增加农牧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

一是强化领导责任。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推进“一特四化”上。按照产业布局配置各种资源,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一特四化”工作。强化综合协调和管理职能。合力解决“一特四化”实施中的具体问题。各有关职能部门特别是州县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围绕“一特四化”建立和完善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形成合力的长效机制。州、县、市新农办要发挥科学统筹、督促检查验收的职能作用,协调相关部门加强督查考核;畜牧部门要发挥产业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做好产业管理和项目规划,具体论证实施推进“一特四化”各类建设项目,搞好技术服务与指导;发改、财政、扶贫、经贸、商务、招商、科技、乡企等作为产业促进部门,要按照产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一特四化”建设项目和专项资金,督促项目实施,落实项目资金,加大项目建设投入;规划、土地、交通、水电、劳动保障和金融保险等作为产业支持部门,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放宽限制条件,支持“一特四化”发展;工商、税务、质检、卫生、审计、纪检等作为产业规范管理部门,要规范“一特四化”相关经营行为,保护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是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州县市都要成立专门的一特四化”宣讲培训小组。抓好宣讲人员的培训,各级宣传部门要加强对我州“一特四化”政策宣传。制订详细科学的宣讲培训计划。编写、制作汉两文、通俗易懂、符合生产实际的宣传资料。要将专门办班集中培训宣讲和流动宣讲相结合,政策宣讲和对农牧民的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教师的宣讲与教师同农牧民之间的互动相结合,使“一特四化”思路目标和政策措施深入人心。

三是全面落实考核奖罚。州县市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统领全州“一特四化”工作。州上要把各项工作任务和资金分解细化到各县市、乡镇、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建立科学规范的一特四化”工作机制、考核奖惩制度和考核评价体系。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层层签订责任书。将“一特四化”和新农村建设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县市要把工作任务、考核奖罚分解落实到村,要以村为单位,建立由县乡干部、村干部、技术人员组成的三位一体”包村责任制,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要加大督查力度,提高“一特四化”和新农村建设考核指标在州县市政府综合考核中的分值,并作为州级成员单位和各县市完成年度综合目标责任书的考核依据之一。要把对“一特四化”落实情况作为考核部门、县市、乡镇领导班子绩效的重要内容,对在推进“一特四化”中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并给予奖励。

四是实行一票否决制。为了加快工作步伐。州委、州政府将参照计划生育和教育“两基”攻坚的做法,全力推进“一特四化”各级党委、政府在三农”工作上的首要任务。确保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对“一特四化”工作考核不合格的县市和相关部门实行综合考核“一票否决”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