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旅游风景区管委会年总结及年思路

旅游风景区管委会年总结及年思路

2005年工作总结

­2005年,是各项事业发展不断取得突破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某工委、管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文化管理效益年”建设,大力开展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创建活动,资源保护、综合整治、基础建设、文化研究、宣传促销、卫生管理等各个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全年重点工作目标全面完成。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25万余人次,实现非贸易收入9200多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实现稳步增长。景区先后被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先进单位”、“全国青年文明号”、“山东省服务业先进单位”,“全国创建文明风景旅游区工作先进单位”已进行了公示。回顾全年工作,主要取得以下新进展:

——资源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景区可持续发展基础更加坚实。积极构筑规划约束屏障,《景区总体规划(修编)纲要》通过专家评审,为修编工作继续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ISO14001环境质量管理体系通过认证,标志着景区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扎实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落实,相关调研和资料整理上报工作顺利完成,为构建依法保护体系奠定坚实基础。资源保护、规划前置审批、环境因素监测评估及应急处置预案等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上报”的三及时管理方式顺利实施。景区信息监管系统和电子版景区边界拐点坐标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资源保护规范化、科技化水平显著提升。采石场(坑)关停和恢复计划初步实施,景区内遗留采石坑、被破坏山体等自然景观的治理工作逐步展开。“资源保护宣传月”活动和“爱山护山人家”评选活动顺利开展,社会各界及景区内居民的资源保护意识明显增强。联合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共查处各类破坏风景名胜资源的行为30余起,拆除违法违规建筑及设施60余处,有效制止了各类破坏风景名胜资源的行为。 ——生态崂山建设顺利推进,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巩固。全面开展生态崂山建设,举行了生态崂山建设启动仪式,通过群众参与等多种形式,义务植树6000余株。采取管委出资、村民得益的办法,与周边村庄合作完成雨季造林800亩。加快推进风景林改造,完成巨峰、北九水游览区风景林改造1000亩,新栽植树木2万余株,林业结构明显改善。护林防火设施建设日趋完善,护林防火专业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升,快速反应能力进一步增强。景区、各管理处和护林点(员)三级普查、监测和防治体系初步形成,春秋两季病虫害普查任务全面完成,森林病虫害监测能力显著提高。机动喷雾器、杀虫灯、诱捕器等多种防治器械配备到位,无公害防治手段更趋多元化,森林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能力大幅增强。古树名木标识牌更新工作全面完成,新增古树名木保护设施50余处,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步入规范化、科学化轨道。重新对部分林区边界及界志进行确认,完成三个林区的界志图绘制和47处界志确认工作,林政档案建设更加完善,为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和规划建设提供了可靠依据。崂山林场被省林业局授予“外来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先进单位”和“省级绿化先进单位”。

——文化资源全面整合,“文化崂山”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围绕“文化管理效益年”建设思路,紧紧依托“两院一基地”文化研究平台,积极开展崂山道教文化、佛教文化、易经文化的研究利用和成果转化工作,《崂山文化研究》、《华严寺与佛教》、《崂山餐霞诗集》等文化丛书编撰工作顺利进行。崂山康成书院教研中心及其附属设施建设全面完工,崂山历史文化中心项目已进入规划实施阶段,为深入挖掘和展示景区文化内涵提供了有力保障。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完成了“崂山风景区居民社会与经济发展调查研究”、“崂山生态环境容量与自然灾害防治”等研究课题,基础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充分发挥节会交流平台作用,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成功举办了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启动仪式、易学与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二届国际螳螂拳比赛、中华养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文学与美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等一系列高层次文化交流活动,进一步扩大了景区文化影响力和知名度。

——综合整治工作持续深入开展,旅游市场秩序更趋规范。积极组织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创建工作,景区旅游质量显著提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顺利通过,加快了景区管理服务工作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仰口新售检票站建设完工并顺利启用,南北线售检票工作流程逐步实施,优惠签单管理办法更加完善,景区利益维护机制更加成熟。全面推行市场经营准入制度,大力开展“诚实价格、诚信经营”的“双诚”活动,营造了诚信经营良好氛围。积极探索讲解员培训管理新模式,科学控制讲解员总量,进一步规范讲解员管理工作流程,推出景区讲解服务知名品牌,树立了文明导游新形象。联合公安、工商等部门,加大工作力度,集中对太清游览区的封建迷信活动进行整治,查处封建迷信窝点9个,没收道具90余件。围绕打造“公正执法,真情服务”执法品牌的目标,努力建设流清“四无”示范路精品工程,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全年作出行政处罚823起,流清票务稽查站查补票款272万元。建立科学卫生考评机制,实现对景区内环境卫生、食品卫生的有效监管。认真做好星级公厕卫生设施维护,4所公厕被评为青岛市四星级旅游公厕。

——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景区旅游服务功能和布局进一步改善。投资200余万元,初步完成了景区监控系统建设,大大提高了景区安全监管工作的科技化、自动化水平。对八水河至龙潭瀑、内三水至内六水游览路进行综合改造,消除了景区旅游安全瓶颈。北九水内四水、内七水景观型拦水坝建设竣工,增加库容5万余立方米,解决了部分景观季节性缺水、断水问题。太清、仰口、棋盘石旅游市场改造初具规模,旅游市场档次有了明显提升。针对自驾车出游增多的实际,增建扩建北九水观崂停车场、仰口停车场,增加停车面积3万余平方米,增加停车位近千个。采用中、英、日、韩四国语言标识,完成景区六个游览区共500余处标识系统的改造升级任务,自助游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

——宣传促销体系更趋完善,景区竞争力不断增强。立足电视、报刊、广播、网络等媒体组成的立体宣传体系,以专题片、专题报道、专版、宣传周等形式全方位开展对外宣传报道,景区影响力和知名度显著提升。积极参与“中国景区宣传月”活动,成功举办了全国生活类报刊“走近崂山”、“文学名家看崂山”等系列采风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文明崂山”建设的新成果。参加“中国青岛.亚太国际旅游交易会”,并在会上作典型发言,全面介绍了崂山风景区改革创新的优秀成果,树立了文明景区新形象。高规格完成吴邦国委员长视察崂山等接待工作,充分展示了文明崂山新形象,进一步提高了景区知名度和美誉度。

——干部职工队伍建设机制日益完善,景区事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积极推行全员聘用制,通过双向选择等办法,选配确定各岗位人员,确保新用人机制顺利建立。建立AB角岗位工作责任制,岗位职责更加明确,办事效率显著提高。大力开展“爱岗敬业、卓越奉献”主题教育活动,干部职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意识明显增强,干事创业氛围更加浓厚。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目标,结合《公务员法》实施及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及时更新了干部信息管理数据库,完善了干部考察工作制度。建立了景区处科级干部交流(轮岗)制度,景区干部职工队伍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完成景区各单位领导班子跟踪考察,并根据考察情况,及时对部分干部进行了调整,干部配备更趋合理。完成景区处科级干部200余人次,组织基层各管理处处长等10余人赴北京参加青岛可持续发展高级研修班,全面提高了干部的培训层次,进一步改善了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组织200余名干部职工参加了职称计算机、英语及经济、会计等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新聘任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3人,为符合条件的职工办理了职称晋升和专业技术资格确认手续,确保了职工专业技术职务管理的连续性,调动了工作积极性。

——党建工作扎实开展,群团组织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严格按照“学习动员”、“分析评议”、“整改提高”、“巩固和扩大整改成果”四个阶段,精心组织,认真谋划,确保教育取得实效。全年共发展新党员15名,按期转正预备党员15名,组织33名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了党的知识培训。严格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推行廉政谈话制度、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申报制度和定期自查制度,着重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工作,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进一步增强。认真贯彻财务制度,大力倡导建设节约型景区活动,严把费用支出关,实现了对行政运行成本的有效控制。深入开展“铸造诚信”活动,景区有11个单位被评为“青岛市诚信示范岗”,有力地强化了景区广大职工的诚信意识,赋予了景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内涵。扎实开展团建工作,组织实施“青年读书修身计划”、“九水十八潭杯”读书演讲比赛等系列活动,北九水管理处被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

回顾景区一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行政执法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大大制约了景区依法管理效力;应对“城市化”进程破坏景区资源的手段不够多,效果不理想;景区文化建设相对薄弱,文化内涵和品牌形象不够充实和丰富;部分影响景区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景区整体保护工作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部分工作领域的专业化水平不够高,人才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旅游秩序管理的根源性问题尚未解决,综合整治还须持续深入等等。对上述问题,必须深入研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解决。

2006年工作要点

景区工委、管委确定2006年为景区“资源保护管理年”,总体工作思路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ISO9001和ISO14001管理体系推行为总抓手,紧扣“资源保护管理年”建设这一工作主题,以全面提升景区整体形象为总目标,大力加强“生态崂山、文化崂山、文明崂山”建设,积极应对“城市化”进程对风景名胜资源的侵蚀,全面开展旅游秩序综合治理根源性问题的治理工作,实现向全国一流风景名胜区的新跨越,为全市旅游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年接待游客230万人次,实现非贸易收入9500万元;加强文化研究与转化利用工作,培育形成富有景区特色的文化品牌和服务品牌;社会治安发案率控制在十万分之零点五以内;努力杜绝安全责任事故发生;森林火警控制在5起以内,避免重大山林火灾的发生。围绕上述思路和目标,主要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健全依法保护体系,创新资源管理机制,推动景区管理由责任型向法制型、规范型转变

要按照“依法行政是前提、责任管理是核心、制度建设是保障”的工作思路,加快推进资源保护制度建设和管理机制创新工作,进一步巩固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全面推进“生态崂山”建设。

要采取切实有效的保障措施,确保《规划编制》工作顺利进行,争取年内完成正式文本,并做好逐级上报审批工作。要制定和进一步完善《崂山风景区游赏和游览服务设施规划》,积极开展景区内用地、人口、产业、开发利用结构的课题研究,为依法有效保护景区资源提供保障。要继续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协调联系,集中优势力量,下大力气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落实工作,为全面建立起运转高效、执法规范、管理科学、保障有力的景区综合管理机制做好准备,推动依法行政工作再上新水平。要按照“依法治景、规划统一、重心下移、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抓紧出台资源考核管理办法,加大管理查处力度,积极应对城市化进程对景区资源保护工作的影响。要严格按照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探索制定“生态崂山”长效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强化景区生态屏障功能。

二、加强景区资源基础研究,提升社会各界资源保护意识,推动资源管理由行政型向研究型、社会型转变

要积极围绕“深入探索、提升价值、科学利用、公众关注”的思路,强化景区基础性研究工作,深入挖掘景区资源内在价值,提升社会各界的资源保护意识。重点要做好“两项课题”研究,打造“两大平台”,提升景区资源保护利用水平。

着力开展两项课题研究,深入挖掘景区资源价值。要全面开展景区古冰川资源遗迹普查,强化古冰川地质研究,努力做好自然资源调查、利用和保护工作,为建立“崂山古冰川地质公园”奠定坚实基础。要积极探索巨峰深度开发再研究课题,提升景区资源展示价值。要认真开展风景名胜资源动态调查,编写《崂山风景区景点资源现状与评价》和《资源管理宣传手册》,出版《崂山象形石集》和《崂山古树名木画册》,进一步丰富景区资源档案。

积极构建公众参与平台,推动资源保护工作社会化。要积极探索建立新型社会公众参与机制,完善资源保护宣传体系,通过媒体互动、网络交流、学校教育等新型宣传方式,普及风景名胜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和风景名胜区的功能、性质、定位、作用等知识,提高社会公众参与资源保护的意识。

加快推进数字平台建设,提高科学管理水平。要加快景区边界确址进度,完成景区界志恢复和确认工作。要加大科技投入,推进风景资源管理信息、风景资源管理监测和风景资源规划管理监察三大系统建设,构建集管理、监测、审核和信息传递于一体的新型“数字景区”平台。

三、强化景区森林资源管护,夯实景区可持续发展基础,推动森林资源建设由注重管理向管建并举转变

要突出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抚育管理,重点加强“三系两林一机制”建设,做好森林资源的保护及林业规划建设工作,实现人与森林和森林生态系统之间的和谐发展。

建立监测预警体系。要进一步完善护林防火制度,补充修订森林火灾扑救预案,大力加强护林防火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要做好森林防火微波监控系统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在条件成熟时,能够立即投入建设。要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加强森林防火监控软硬件建设,提升森林火灾预警、监测水平。

完善防虫控灾体系。要进一步加强防虫控灾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增建中心测报点,扩大原有测报点规模,建成林业有害生物检测检疫实验室、林业有害生物标本室和档案室。做好病虫害防治物资储备和设备更新工作,完善防治设施,提高应对突发林业虫害的能力。加强对松材线虫等危险性有害生物监控,控制虫害的扩散蔓延,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2‰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5%以上,测报准确率达到90%以上。

完善目标管理体系。要按照“目标管理、责任明确、奖惩分明”的原则,健全林业资源管护机制,加强督导检查,搞好景区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工作。要充分发挥执法力量作用,坚决打击乱砍滥伐、乱捕滥猎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真正实现依法治景、依法治林的工作目标。继续开展景区林业有害生物调查及研究,充实景区森林昆虫名录。深入开展风景林资源调查工作,建立完善景区风景林资源档案,充为森林资源的保护利用提供可靠依据。

完成两大风景林改造任务。按照景观规划和树种规划要求,高标准完成1000亩风景林改造任务,确保巨峰和北九水游览区风景林改造达到预期效果。继续开展风景林资源调查工作,建立完善风景林树种四季动态变化图片档案,提高风景林科学管理水平。

形成成熟植树造林机制。要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植树造林机制,推动与周边村庄合作造林工作继续开展,完成在垭口至泉心河旅游沿线雨季造林800亩,进一步改善景区林业资源结构。

四、创新文化建设理念,强化文研机构作用,推动实现文化品牌向文化资源的转变

要紧紧围绕建设“文化崂山”的目标,以“突出主题、深挖内涵、推动交流、扩大影响”为思路,创新工作机制,增强文化载体作用,进一步提升景区影响力和知名度。

强化文研机构作用。紧紧依托“两院一基地”,继续组织开展高层次、宽领域、专题性文化课题研究,大力推动崂山文化研究及转化利用工作实现新突破。加快景区文化史料搜集整理进度,组织举行《崂山地域文化发掘与探索》学术研讨会,完成《崂山民俗》的编写工作,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景区史料库。继续深入开展道教、佛教、易经文化的挖掘研究工作,确保《太清宫志研究》、《崂山名胜》等文化丛书及时编撰完成。积极开展文物宗教课题研究,确保年内完成《崂山风景区历史文物遗址遗迹可利用价值研究》。

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与山东大学合作,完善康成书院历史文化研究功能,将康成书院教研中心打造成崭新的文化研究、交流和培训平台。做好崂山历史文化中心建设准备工作,完成崂山康成书院“崂山名人与名作”文化长廊建设。

强化景区宗教事务管理。要以打造“全国道教文化中心”为目标,强化宗教事务属地管理职能,初步实现景区宗教事务统一管理格局。华严寺、蔚竹庵、华楼宫等三处宗教场所正式对外开放,宗教活动相应恢复。白云洞、明道观、关帝庙等场所的修缮工作初步完成。

五、加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丰富景区游览功能,努力推动旅游产品向旅游精品转变

要围绕实现“服务设施人本化、旅游功能全面化、宣传促销体系化”的目标,着力提升景区基础设施水平,完善景区旅游服务功能,扩大景区影响力,提升景区亲和力,努力打造旅游精品。

服务设施人本化。要按照国际化标准科学设置,进一步完善景区标识系统体系,提升自助游功能。完善景区停车场所建设布局,增强景区车辆容纳能力。不断完善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旅游功能全面化。要突出景区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将旅游与体育相结合,将观光与体验相结合,将消费与健身相结合,积极进行大河东等集旅游、运动、购物、娱乐和休闲为一体的综合型服务平台筹建工作。传统景点要不断注入文化内涵,同时要注重开发新的旅游项目和精品旅游线路,提高科技含量,做到常看常新、常游常新。

宣传促销体系化。要继续在《青岛日报》、《半岛都市报》等报刊开辟崂山景区专版,加强景区景点和工作成果宣传推介力度,全力打造“文明崂山”新形象。在中央电视台和各省市电视台,增加景区宣传片播放密度,进一步提升景区知名度。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内容,充分发挥网络宣传作用,着力提升景区影响力。做好“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的参展准备工作,拓展景区宣传营销渠道。

六、创新管理机制,完善工作流程,推动旅游秩序管理工作由控制型向引导型转变

要从建设和谐、文明景区的角度出发,正确处理严格管理与教育培训的关系,综合整治与机制建设的关系,控制规模与引导方向的关系,针对影响景区旅游秩序的根源性问题,全面抓好教育培训、综合整治、市场管理、票务管理四大机制建设,争取实现景区旅游秩序根本好转。

建立多方参与的教育培训机制。要扩大教育培训规模,把经营业户和景区讲解员教育培训工作纳入景区整体教育培训计划,强化景区经营业户文明经营、诚信经营意识,提升景区讲解员队伍整体素质,为旅游服务质量进一步好转提供保障。

完善重点整治与动态管理相结合的综合整治机制。要针对景区管理的重点、难点问题,集中力量,组织开展以打击封建迷信、治理野导和无证营运为主题的“三大战役”,重点治理严重扰乱旅游秩序的行为。强化旅游秩序治理长效机制建设,通过开展“综合整治月”、联合执法和动态监管、实时巡查等措施,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切实保障景区良好旅游秩序。强化“四无”示范路建设,将“四无”示范路建设延伸至八水河。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责任意识,继续完善安全工作预防机制和全员责任制,确保全年无重大责任事故发生。全面落实景区卫生百分制考核细则,保持景区良好的环境容貌。

建立规范的市场管理机制。要完善市场准营制度建设,将市场准营与市场规划、市场管理相结合,引入动态监管机制、优胜劣汰机制和综合评价机制,严格控制市场建设规模,全面提升市场档次。规范经营业主经营行为,维护良好市场秩序,实现对市场的有效管理。

建立严格的票务管理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协议旅行社签单优惠管理办法和优惠促销政策,严格落实景区票务管理规定。规范门票领用程序和优惠凭证办理程序,做好登记记录工作。强化售检票管理,严格售检票岗位工作纪律,加强票务督查,确保票务管理工作规范有序。

七、大力加强干部职工队伍建设,狠练管理服务内功,推动景区从服务品牌创建向服务品牌经营的转变

要紧密结合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和风景名胜行业发展实际,在党建和干部职工队伍建设中,突出抓好“五个一”工程建设,即:抓好一项建设、完善一套机制、确立一项理念、营造一种氛围、培养一种作风。

抓好党的建设工作。要全面落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党组织的执政水平。大力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各级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重点抓好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坚持季度集中学习制度,全年举办2-3次读书班。加大干部培训力度,创新培训形式,分期分批分专业组织景区科及以上干部进行系统培训。围绕“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目标,强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工作活力,实现群众满意、促进工作的目标。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工作,发展党员15名。

完善人事管理机制。要研究制定干部交流轮岗等制度,调整充实景区后备干部队伍,组织开展机关空缺处级领导岗位竞争上岗工作,推进基层事业单位空缺中层领导职位中竞争上岗试点工作。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标准、程序选拔任用干部,扩大考察层面,将跟踪考察范围扩大到事业单位中层范围。认真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及相关配套政策,积极稳妥地开展好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改革。重点抓好景区副科级以上干部MPA核心课程培训班和处科级干部培训班两个培训班,积极探索干部职工开放式培训的路子,提高培训实效性。完善景区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改革配套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人员调动、辞职、解聘、考核等工作流程。将规范化补贴与考核管理相结合,强化月度考核管理,形成科学考核评测机制。规范季节用工、特殊岗位用工聘用程序,制定统一用工协议。积极探索租赁用工制度,对部分驾驶员、导游员等岗位实行租赁用工,降低人力资源费用支出。

确立专业型人才培训理念。要围绕建设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和开拓型干部职工队伍的目标,不断创新干部职工冬训形式,改进培训方法,拓展培训渠道,丰富冬训内容,系统性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实现景区人才队伍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继续组织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不断促进广大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技能素质的提高。

大力营造“爱岗敬业、卓越奉献”的氛围。要创新干部职工冬训形式,改进培训方法,拓展培训渠道,丰富冬训内容。要继续开展“双学三创”和“爱岗敬业、卓越奉献”教育活动,着力提升干部职工队伍敬业爱岗、无私奉献意识。组织开展以技能比赛为主要形式的各类竞赛活动,丰富职工文体生活,增强岗位技能。

培养廉洁勤政作风。要进一步完善党风廉政制度建设,明确领导班子廉政勤政责任。继续推行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廉政谈话、述职述廉、建设项目招投标和集体采购等制度,落实领导干部任期、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健全廉政档案。从严控制一般性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经费开支,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和审计、统计工作体系,进一步加大固定资产管理力度,规范景区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