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乡镇工作成效及工作打算

乡镇工作成效及工作打算

乡位于县城南部,三县交界之处,距离县城68公里。是黄水支流的发源地,全乡总面积133.4平方公里,辖7个村行政村5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221人(其中农业人口7867人、非农业人口354人),耕地面积824.8公顷,林地面积11.34万亩,系华南虎国家自然保护区。有九年贯制学校1所、幼儿园1所、乡卫生院1所、12个基层党支部。2021年来,我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和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始终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围绕“四个打造”奋斗目标,凝聚实施“十大工程”工作重点,与全乡广大干部群众一道脚踏实地、拼搏进取、攻坚克难,在“十四五”开局之年迈出坚实的一步。

一、2021年工作成效

1.党建工作扎实提升。认真抓好村“两委”换届工作,扎实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以党建“三化”为抓手,全乡所有村党支部完成标准化设施配备,各领域基层党组织100%完成规范化达标创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主题教育,常态化推动“五必到、五必访”制度,让广大党员和群众真切地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大力打造“党建+”品牌,采用“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出本地特色农村产业项目(黄牛养殖、种植槟榔竽等)。积极发展村集体经济,2021年全乡7个村集体经济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

2.农业产业稳步发展。我乡紧紧围绕“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坚持“生态、富民、可持续”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推进优质特色产业,通过智慧农业平台,着力打造水稻制种产业和小黄牛养殖产业。一方面,我乡扩大水稻制种业,全乡制种2180亩,亩均产量近350斤,农户收益1500元/亩左右;另一方面,着力打造精品小黄牛产业,利用地理优势,采用人放天养的模式,全乡小黄牛放养达到了1000余头,打造乡特色优质小黄牛。在着力打造特色产业时,仍保持其他农业作物的种植,全乡播种农作物面积12000余亩,其中:彩色苗木500亩,槟榔芋350亩,白莲500亩等;同时,在不断地尝试发展新的产业,我乡目前在试种羊肚菌和药材石菖蒲等。

3.民生工程多点开花。牢固树立“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惠及群众”的创建理念,不断优化各项民生工程。一是保出行。全面完成县乡道改造升级建设(EPC)项目(神岗—)标段工程,为县委县政府打造“两日游”旅游环线、形成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夯实基础。二是保就医。乡卫生院新建综合大楼主体结构竣工,综合大楼建筑面积629.30平方米,共有2层,工程造价为124.9万元,集康复用房、病房、活动室、厨房、餐厅于一体,完善医疗设施配套,不仅缓解患者住院难、医院用床紧张等问题,提升农村医疗水平,还优化了乡村医生工作、生活环境,让乡村医生“下得来、留得住”,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优质的健康保障。三是保就学。学校全面运转,幼儿园教学楼建设项目全面验收,教学楼含9个教室、2个办公室、1个卫生室、1个活动室,同步完善跑道、篮球场等配套设施。幼儿园的全面验收,全面提升整体办学水平,改善办学条件,也使得学校涵盖了幼儿园到初中的综合性教育设施,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在全县首个实现了集幼儿园、小学、中学为一体的一贯制学校。四是保安全。新建了乡微型消防站,积极与县消防大队沟通对接,在离最近的黄陂消防站33公里的现实情况下,新建微型消防站。按照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有机制“四有”标准实体化的运行要求,建好乡专职消防救援队办公场所,配备消防车1辆,专职消防员2名,兼职消防员7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4.乡容村貌持续提升。我乡坚持生态为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更加优美,乡村面貌得到极大改善。一是全力打造景美路畅、宜居宜业、怡人怡情集镇,高水平打造“一河两岸”工程,对两岸危旧房屋进行拆除,建设路灯40余座,游步道1000余米,让群众有了休闲散步、跳广场舞的地方。实施至东陂镇下堡段白改黑工程,减少路面灰尘污染,提高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二是加强农村建房管控力度。严守耕地红线,对农村建房情况进行常态化监管,全乡占用耕地建房情况大幅度减少,群众耕地保护意识得到明显增强。今年拆除违规建房2处。三是加大生态执法力度。严守生态红线,今年我乡生态执法中依法查处非法采沙2起、向司法机关移交非法捕鱼电鱼1起、对禁钓区的钓鱼行为作出警告25起、收缴捕鱼地笼等工具10余件,有力地守护了乡的生态环境,将乡河流区域变成鸟儿伴飞、鱼翔浅底的清水绿岸。

5.脱贫攻坚成效巩固。全乡现有脱贫户219户682人,脱贫不稳定户3户13人,边缘易致贫户11户32人。我乡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四个不减”方针,建立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机制,完善日常走访机制,实时动态掌握脱贫户家庭情况,严格落实各项政策补助,全面加强各类扶贫资金管理,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减贫益贫效益。同时,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强烈的政治担当、积极的工作态度、扎实的整改行动,推进各项问题整改。

6.作风建设持续强化。倡导用好的制度管人管事,不断完善工作制度建设,制定《乡机关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和作风建设规范》,明确在职人员工作、会议、值班、请销假等各项制度,围绕各项重点工作全面推行交、办、督、问工作机制,并在我乡政府大厅挂置各村重点工作推进公示牌,每周实时更新重点工作开展进度,促进乡村干部作风进一步好转和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进一步优化。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1.交通边缘化问题。乡G322国道路面狭小,来往车辆频繁,存在极大的交通安全隐患,同时我乡的农副产品因大货车无法顺畅通行,收购价格普遍低于其他乡镇。例如去年稻谷收购价,东陂镇为每百斤125元,乡每百斤仅115元。因交通边缘化极大程度地制约了乡的经济发展,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2.留守幼老年问题。乡地处偏远乡镇,青年大多外出务工,导致本乡普遍存在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虽然乡政府已开设亲情联络室,帮助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与家属及时沟通,但由于长期缺少关爱,依然存在性格极端、不良情绪等问题。此外,全乡50岁以上的未婚村民有60余人,随着年龄的渐增,一旦丧失部分或全部自理能力以后,传统的分散供养方式无法满足现阶段的需求,而乡现有的敬老院由于年代久远,基础设施落后,无法满足乡的养老需求。

3.种植业发展问题。为了发展制种产业规模,全乡积极动员引导广大农户投身种植产业,但因自然灾害,特别是山区兽害,造成制种产业收入不稳定。今年本乡有大部分制种农户因灾害导致亩产仅为100斤,辛苦劳作最终收不抵支。虽然乡政府投入资金对产业进行投保,但保险公司采取了“气象指标”进行保险赔付,赔保金按面积平均发放,遭受各类灾害缺收、减产的农户收入得不到保障,严重打击了制种农户的积极性,影响了全乡产业稳定和规模的壮大。

三、2022年工作打算

2022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乡将聚焦县委“四个打造”任务目标,深入实施“十大工程”,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在砥砺奋进中书写精彩篇章,为建设幸福秀美描绘新画卷。

(一)聚力提高基础建设新水平

一是改善交通环境。乡地处南丰、宁都、三县交界之处,羊肠小道十八弯,给交通安全事故防范带来了不少压力,也严重阻碍了乡的经济发展。为了改变这一窘境,乡党委政府始终把交通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将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我乡“十四五”的重要目标。我乡将立足建设目标,稳步做好前期征迁等群众工作,殚思极虑配合有关部门加快G322国道项目和护竹村农村道路提升改造项目建设,建设产业之路、生态之路、文明之路、致富之路,让农副产品不仅运得出来,还要运得高效,使村民和农副产品能够更方便的走出去、资金和信息更快捷地走进来,进而助推乡村振兴,实现产业兴旺。

二是完善社会服务。目前敬老院总面积8亩,距乡集镇有1公里的路程,与乡卫生院距离较远,无法满足现代医养一体化的要求。我乡将在原址新建敬老院,增设医疗室,提升敬老院功能化建设,确实解决我乡孤寡老人相应需求,并配备敬老院配备专职护理员,对患病的特困五保老人进行护理,使得敬老院有人管有人护。新建乡青少年心理健康导询室,配备一名持证心理教师,定期为这些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疏导,咨询,帮助他们走出阴霾,拥有健康的心理。

三是提升干部住宿条件。由于我乡没有职工住宿楼,所有干部职工目前均在办公楼内居住办公,而且目前也已无空房。这不仅降低干部职工生活品质,也大大挤压了办公室间,影响办公质量。为妥善解决干部住房问题,提高工作效率,我乡准备建设乡干部周转房,提升干部住宿环境,留住偏远乡镇干部职工之心,稳定全乡干部队伍数量,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二)聚力推动产业经济新发展

一是做强做旺特色农业。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进一步推动农业升级、农村美丽、农民增收。坚持“生态、富民、可持续”的发展思路,积极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依托“智慧种植”平台技术,优先发展优质稻、杂交水稻制种产业,重点做好病虫害统防统治,确保粮食安全。按照“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大力发展黄牛养殖,发展羊肚菌、槟榔芋种植产业;推进优质特色绿色农副产品,完善农业产业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打造特色优质糯米糍优质产品,促进农业产业向规模化、绿色化、品牌化迈进。

二是积极发展旅游产业。乡自然景观优美,红色遗址遍地。如东门村杨洲嶂不仅有完整地石门、炮台、暗碉战壕等革命旧址,还有织布石、油榨石、圣女石等自然景观。位于李坊村廖坊组后山的廖坊瀑布,瀑布垂直高度约70余米,常年流水不断,溪水清澈见底,水中有石斑鱼、螃蟹。溪水两岸竹林茂盛,自然景观非常怡人。依托县委、县政府“两日游”旅游环线,着力打造东门寨王殿、廖坊瀑布、护竹古戏台、高华古佛寺、乔坑避难岩等生态文化旅游景点,并带动周边农产品销售,推动乡村振兴,实现经济发展。

(三)聚力取得宜居环境新成效

一是党建引领治环境。“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思想的“破冰”实现行动的“突围”。深入贯彻落实双创工作要求,采取党建+集镇环境整治、党员+商户“1对1”包户等机制,扎实推进集镇环境卫生整治。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常态化进行“小广告”、“白色污染”等整治行动;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全面推进“门前三包”责任落实,实行网格化管理,不断引导群众养成卫生习惯,做到乡、村、党员、群众“四级联动”共同推进环境卫生大整治。

二是以文化人展新貌。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讲文明、除陋习、树新风”等相关行动,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治理婚丧陋习,常态化开展“孝心满戏乡”等评选活动,充分发挥先进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凡人善举持续汇聚文明暖流。加强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文体设施建设,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引导广大群众培养文明意识、形成文明习惯、提高文明素质,汇聚形成向上向善、干事创业的正能量,形成健康向上的乡风乡貌。(责任人:黄澜、段栋良、王恒博、罗志龙,落实时间:2022年9月)

三是压实责任防污害。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实施绿色发展。认真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压实环保责任,做好境内河流、森林、山脉等区域污染防控;持续抓好秸秆禁烧工作,确保全域全年“零火点”;强化环保宣传,增强群众环保意识,努力营造优美、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深入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支持秸秆还田。全面落实林长制,积极开展造林绿化及松材线虫整治工作,筑牢绿色生态屏障;全面落实河长制,坚决落实“全面禁捕”要求,推进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生态修复,打造水清岸绿的河流。

(四)聚力提升社会治理新效能

一是持续推进平安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推动扫黑除恶从“深挖根治”向“长效常治”迈进,维护全乡安全稳定。坚持法治思维,数字化管理模式,提升社会管理水平,以“平安”建设为契机,强化基层平台建设和网格化管理水平,夯实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努力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深入开展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积极化解信访积案,强化控违拆违,杜绝违建发生,重视矛调工作,着力构建矛盾预防化解长效机制。

二是绷紧安全生产工作之弦。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发展理念,始终绷紧安全这根弦,切实将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实到实处。持续加强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对全乡商铺按照网格化监管、重点监管及“双随机一公开”等监管方式,结合日常“专项+联合”执法形势,开展了隐患整治专项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