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民政局加强民生教育计划

民政局加强民生教育计划

2009年,是发展进程中十分困难的一年,也是充满机遇、大有作为的一年。从国际看,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全球市场需求大幅萎缩,国际能源资源和资产价格大幅回落,这对经济外向度较高的我市带来了严峻挑战,但同时也为我市企业降低成本、更好地利用国际先进技术和人才等资源要素提供了有利条件;从国内看,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加速发展时期,国内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且当前中央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正在实施“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为我们应对危机战胜困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从我市看,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我市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市场主体的抗风险能力和创新活力明显增强,具备了实现更高层次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因此,只要我们正确判断当前形势,坚定信心、科学应对,奋发有为、扎实工作,用足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就一定能够变危机为契机,化挑战为机遇,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继续走在科学发展的前列。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的总体部署,突出发展与民生两大主题,以项目建设为主抓手,全力以赴促增长,千方百计保民生,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努力为建设富裕和谐新*奠定坚实基础。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8%左右,地方级收入增长10%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左右,化学需氧量排放下降2%左右,二氧化硫排放下降3%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7%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以内。

今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经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非常突出,我们一定要付出百倍的努力,力争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要更加注重项目建设和结构调整,力求在保增长、促转型上实现新突破;更加注重统筹兼顾和区域协调发展,力求在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宜居城市建设上实现新突破;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和改善民生,力求在富民惠民、促进社会和谐上实现新突破;更加注重政府自身建设和改革创新,力求在转变职能、优化服务上实现新突破。

三、2009年主要工作任务

通观全局,今年重点要抓好以下六个方面:

(一)认真贯彻扩大内需政策,力促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强化投资拉动。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把项目投资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中之重,深入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全力以赴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努力保持投资强势。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主导作用和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加大政府投资力度,有效拉动全社会投资。启动实施“2138”计划,今年安排政府主导性项目投资56亿元,争取带动全社会投资160亿元以上,重点推进一批事关产业转型、民生改善的重大项目。继续加大招商选资力度,强化产业链招商,注重引进一批龙头型、旗舰型项目,积极吸引更多的全球500强企业和国内外著名大企业大集团来姚落户,力争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20亿元。加强项目建设的制度保障,建立完善重点项目推进督查机制和领导联系机制,强化责任分解和责任考核,确保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顺利推进。

强化政策引导。大力实施企业“减负”计划,严格执行上级关于临时性下浮社会保险费缴费比例和降低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费缴费比例政策,继续取消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降低部分涉企服务收费标准,认真落实增值税转型改革措施,努力为全市企业减轻负担10亿元以上。进一步降低创业门槛,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加快催生一批经济主体。抓住国家扩大投资拉动内需的有利时机,积极引导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努力形成内外源双轮驱动格局。加大对房地产业的政策扶持,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优化商品房供应结构,促进住房消费,推动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认真落实提高居民收入的政策措施,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补贴和救助力度,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强最终消费能力。

强化要素支撑。积极发挥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做好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支持股份制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工程、中小企业、“三农”以及技术改造、兼并重组、节能减排等项目的信贷支持,促进信贷总量稳定增长,力争今年新增贷款100亿元。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体制创新,着手组建村镇银行,开展农民住房抵押贷款和发放信用卡试点,鼓励发展适合农村特点和需要的各种微型金融服务。实施上市公司梯度培育计划,推动优势民营企业通过上市实现发展壮大。认真落实关于切实推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实施办法,进一步完善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切实做好闲置土地依法处置工作,优先保证重大项目、重要产业发展用地需求。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和造地造田力度,扎实推进海滩围涂、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和宅基地整理,有效补充耕地面积,确保耕地占补平衡。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重点引进一批创新型、领军型等紧缺人才,加快培养一批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实用型人才,着力构筑人力资源新优势。

(二)大力推进工业创新发展,加快建设先进特色制造业基地

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坚持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完善自主创新支持政策,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中心、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加强与高校院所的对接与合作,引进建设一批直接服务于我市支柱产业的研发、测试、设计和专利信息等机构,引进转化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成果。力争全年引进科技成果40项,实现四川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宁波塑料和模具中试基地、*塑料实验室(部级)和*灯具研发中心挂牌运作。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培育一批集研发、设计、制造于一体的科技型骨干企业。启动科创大楼建设,做好孵化企业的引进和培育工作。大力实施品牌、标准、专利三大战略,引导企业参与各级商标、名牌创建和国际国内标准制(修)订,鼓励开展国内外商标注册和专利申请,加快培育发展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力争全年专利授权增幅保持在10%以上,新增发明专利授权50件以上,品牌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0%。

着力构筑集群发展格局。积极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加快*经济开发区整合提升和*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充分发挥开发区(园区)的“主战场”作用。实施十大块状特色产业提升工程,引导传统块状经济加速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积极运用高新技术、现代装备和信息化手段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扶持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新光源、生物化工等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新兴产业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力争新增部级高新技术企业30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70亿元(新口径)。充分利用当前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大力推动企业改革重组,鼓励和支持一批龙头企业、优势中小企业采取联合兼并、控股经营等方式发展壮大自身规模。力争新增产值超亿元企业20家、超10亿元企业5家、超20亿元企业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5%以上。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全面实施《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总体规划》,推进循环经济重点工程建设,落实节能减排政策措施和约束机制,不断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支持企业应用节能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推进中水回用、燃煤企业脱硫等减排设施改造,深化新型墙体材料改革,依法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形成资源节约型的产业体系。力争新增清洁生产企业40家,浙江省绿色企业1家。加快产业园区的生态化改造,推进园区循环产业链建设。实施节能监察制度,加强对耗能企业的监管,抓好能源统计、评估、监测体系和责任制建设。鼓励发展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加快实施再生资源回收循环利用工程,努力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

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加强外贸产品国际认证、商标注册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鼓励企业开发新产品,扩大高新技术和节能环保产品的出口比重。加大对外贸企业产品促销的政策扶持力度,组织外贸企业参加国内外重大经贸活动,着力巩固传统市场,积极拓展新兴市场。力争实现进出口总额60亿美元,增长12%,其中自营出口50亿美元,增长14%。建立健全出口预警机制,增强外贸企业避险能力。鼓励企业“走出去”拓展发展空间,引导企业建立境外加工基地、营销网络、研发机构和开展资源合作开发。推进服务外包示范区建设,积极发展服务外包经济。

(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制定出台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健全服务业发展1+X政策体系,规范完善服务业统计制度,推动服务业提速发展。继续抓好中国塑料城品牌建设,完善网上交易市场功能,完成中央商务区建设,着力提升塑料城整体发展水平。启动中国有色金属材料城项目,筹建制造装备展销中心和中国小家电网上市场。制定会展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完善中塑国际会展中心功能,创新展会运作模式,精心办好第11届中国塑料博览会、2009中国(*)裘皮服装节等重大展会活动,进一步培育壮大会展经济。启动物流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加快建设一拖(宁波)物流中心、舜发物流运输中心等重大物流项目,积极培育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加快打造区域物流中心。发展壮大楼宇经济、金融保险和邮政通信业,积极培育营销策划、信息咨询、创意设计等知识型服务业,进一步增强产业服务功能。

整合提升商贸服务业。围绕打造*区域商贸中心,积极推进桐江桥核心商业区改造,加大城西、城南两大新商圈培育力度,加快形成城区“一主一副五片区商业中心”的空间布局。重视农村商贸服务业发展,统筹推进泗门、丈亭、马渚等片区商贸集聚区建设。继续抓好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加大新型业态引进力度,积极发展品牌商业。实施“项目强商”计划,加快城东嘉悦广场等一批项目建设进度,完成兰江商贸城、*商业广场等建设。大力发展城乡社区服务业,继续实施“放心店”工程和“96345”社区服务平台扩容提升二期工程,全面完成农村菜市场三年建设改造任务。扎实抓好市第二中心粮库建设,进一步增强粮食供应保障能力。

做大做强休闲旅游业。启动实施《*旅游目的地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建设文化旅游休闲胜地和长三角地区新兴旅游目的地。强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扎实推进龙泉山历史文化旅游区、*休闲度假区、环牟山湖区域乡村旅游区、姚江旅游文化带等主要旅游功能区建设,逐步实现旅游产品由景点向景区转变。启动四明湖度假村扩建提升工程,加快*温泉山庄、四季山庄、新大陆农业科技园区等一批休闲度假项目建设,完成*山门景观工程和名人馆项目,进一步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和服务功能。继续规范发展农家乐旅游,加强特色旅游商品开发和生产,不断延长旅游产业链。创新旅游营销手段,加大客源市场拓展和地接旅游市场培育力度,精心举办杨梅节等旅游节庆和主题旅游活动,不断提高*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力争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5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6亿元。

(四)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全面启动奖嘉隆江整治、陶家路闸迁建工程,加快下姚江堤防加固工程建设,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完成陆埠水库等18座水库和12座“屋顶山塘”除险加固任务。加快梨洲街道等6个部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着力提高高产稳产农田比重。巩固扩大土地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成果,完善基层国土管理体制,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努力构建国土资源常态化、长效化管理机制。大力推广经济型喷滴灌技术,力争新增喷滴灌面积1.8万亩,发展畜禽养殖微喷滴灌6万平方米。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全面落实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播种面积36万亩。积极推进农业特色基地建设,组织实施“万元亩值”示范工程,力争新增宁波市级农业产业化基地3个。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加大农业创牌扶持力度,新增宁波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规模畜牧场6个,宁波市级以上名牌产品5个。巩固基层农技服务体系改革成果,推行首席农技专家项目负责制,加大新型农机推广和应用力度,着力提高农技服务水平。积极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模式,严格农产品生产、流通全程监管,强化农资诚信经营体系建设,继续抓好有害物种防控工作,进一步提升农业安全发展水平。

推进农村各项改革。抓住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契机,深化农村体制改革,不断强化农村发展的制度保障。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有序推进农村住房制度改革试点,鼓励农民联建和迁居多层公寓。继续实施村级集体经济五年扶持计划,完善征收集体土地村级发展留用地政策,加快推进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面完成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积极推进林权制度配套改革。进一步落实小城镇改革发展措施,多渠道支持南部山区乡镇特别是革命老区加快发展。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全面落实“一户一策一干部”帮扶机制,千方百计提高低收入农户的致富能力和收入水平。

优化农村公共服务。编制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深入实施“八网进村”工程,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按照成片连线综合治理的要求,积极实施第二轮村庄整治计划,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庭院整治工作,不断完善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保障机制,力争新增村庄整治达标村30个、庭院整治合格村40个、宁波市级小康村3个。深入开展“和谐宜居家园”创建活动,加快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认真实施《饮用水源保护和污染防治办法》,切实抓好四明湖水库环湖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等一批饮用水源保护项目,确保城乡群众饮水安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农村水环境综合治理,全面完成乡镇(街道)污水接入主干管工程。加强农村生态保护和绿化美化工作,力争新增宁波市级以上绿化示范村24个、生态村15个。加快新农村电网的建设改造,力争村村达到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标准。继续推进农村网络公路建设,完成130公里网络公路建设任务。

(五)实施*统筹发展战略,提升宜居城市建设水平

完善城市规划体系。按照*中心城总体规划、市域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有机衔接的要求,修编完善《城市总体规划》,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参与编制*中心城、姚周片等重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开展城市规划单元和乡镇规划区内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切实发挥规划对建设的指导作用。启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城市绿地近期建设规划等一批专项规划编制,加强城市设计工作,着力塑造城市亮点和特色。全面实施“阳光规划”,完善规划管理体系,规范规划审批制度,加强规划批后管理。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交通重点工程建设,完成姚东大桥及接线工程,实施萧甬铁路电气化改造“平改立”引道接坡、梁周线大中修等工程,做好杭甬高速公路至沿海北线*连接线一期(329国道至329国道*复线段)、329国道*复线(黄家埠至牟山段)、*(古路头)至江北(乍山)河姆渡段、余梁线北延等工程前期工作。按照“打通断头路、构建交通圈”的要求,启动中山路二期、世南西路延伸段项目建设,完成长安路延伸段等市政道路建设工程和健康路、劳动路等一批背街小巷拓宽改造,开工建设桐江桥地下停车场,着力解决中心城区行车难、停车难问题。开展区域电网发展规划修编,完成220千伏通济变、梨洲变和110千伏冶山变、俞王变二期等输变电工程,进一步优化区域电网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力争年内城区3G网络投入运营。加强重大水源和供水项目建设,基本完成双溪口水库、曹娥江引水工程建设任务,实施城东水厂及引输水管网工程。继续加大城市环保设施投入,争取完成城市污水收集系统二期工程,启动垃圾焚烧发电改扩建、姚西北天然气主干管道、垃圾中转站等项目。大力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完善公交运行体制,调整公交线路和运营时间,进一步提高公交服务水平。

推进重点区块开发。按照“外抓新区拓展,内抓旧城改造”的思路,加快推进重点区块开发建设,着力提升城市品位。全面完成最良村、市政府东侧、谭家岭村、远东工业城二期等南雷路两侧区块拆迁工作,启动总商会大楼、金融中心、建工服务中心、移动通讯大楼等楼宇项目,努力把南雷路建设成为体现城市形象、富有经济功能的迎宾大道。启动*客运枢纽中心、玉皇山周边、世南小学周边等区块拆迁,加快推进河姆渡国际广场、时代广场、四明广场等重大项目建设,全力打造现代城市新形象。加强*工业园区的功能设施配套,积极推进城东新区开发建设,加快实现与中心城区的对接融合。建立健全拆迁安置统筹机制,强化对拆迁工作的管理、考核和监督,加大拆迁裁决力度,确保拆迁工作依法有序推进。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主体到位、保障有力的城管执法体制。坚持“社会管理、政府执法”城管模式,延伸服务外包范围,探索推行公共停车场(位)管理、户外广告设置等社会化、物业化管理新机制。全面实施“清洁*”工程,彻底整治跨门营业、流动摊点、占道洗车等行为,加强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的环卫保洁监察,着力营造清洁、优美、有序的城市环境。加强交通法规宣传教育,加大交通秩序管理和执法力度,努力缓解城区时段性交通拥堵状况。启动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建立实时监控、统一指挥、快速出击的现代化城市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效能。

(六)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管理,确保社会民生持续改善

千方百计促进就业。深入实施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落实小额担保贷款、公益性岗位补贴、职业介绍补贴等措施,切实加大就业帮扶力度,确保市财政今年用于就业再就业的帮扶资金不少于3500万元。继续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活动,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被征地人员、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的就业工作。加强劳动技能培训,千方百计提高城乡劳动力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力争全年培训城乡劳动力1.5万人次,帮助城镇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或转移就业1.7万名。加强企业裁员和失业动态预警预测,严肃查处拖欠工资等违法行为,及时化解劳资纠纷。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推进各项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力争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率达到97%。落实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政策,实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制度,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和职工医疗保险待遇。完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规范发展经济适用房,扩大廉租住房制度覆盖面。积极做好农村住房困难群众的救助工作,推进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点建设。完善城乡低保自然增长和定期救助机制,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加快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重视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学校网点布局调整,完成一批中小学校扩建工程。推进教育集团化发展,抓好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建设,努力构建特色学校体系。重视发展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建立完善学前教育经费补助机制,推动乡镇中心幼儿园公立化进程,扩大学前教育优质资源的覆盖面。积极发展职业教育,不断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水平。完善社区教育网络,推进社区教育机构向企业、社区和行政村覆盖,进一步健全服务型教育体系。加强教师岗位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待遇,探索城乡教师交流制度,促进教师队伍稳定和素质提高。

丰富城乡文化生活。深入推进文化强市建设,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力弘扬新时期*精神,广泛开展系列文明创建活动,努力培育文明道德新风尚。加快推进文化设施建设,完成*博物馆二期扩建和河姆渡遗址博物馆陈列改造,切实抓好市全民健身中心建设,做好市图书馆建设前期准备。深入实施“文化燎原工程”,力争新建集镇综合文化活动中心4个、村落文化宫40个。开展“百场戏剧、千场电影进农村”活动,办好河姆渡国际文化节和市第13届全民运动会。继续大力实施“文化共享工程”,切实保障城乡低保户和“新*人”基本文化权益。稳妥抓好数字电视网络整合工作。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开发,推进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运河保护申遗工作。启动第二轮《*市志》修编,继续抓好《姚江文化丛书》的编撰出版工作。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培育文化创意、体育休闲等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加大医疗基础设施投入,推进市二院兰江新院区、老年康复医院等一批工程建设。按照《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和“十统一”的要求,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力争完成三分之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任务,创建7家宁波市级以上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继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力争新增社区卫生服务站小病受惠实时补偿结报点100家,确保参合率达到95%以上,参合农民体检率达到60%以上。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扎实做好重大疾病防治工作。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发展妇幼卫生事业。加快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步伐,组织城乡群众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健身活动。深入实施联合国人口基金第六周期生殖健康与计划生育项目,扎实开展“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示范县(市)”创建工作。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入推进“和谐单位”创建活动。继续开展“五五”普法教育,不断延伸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服务领域,深化农村法律顾问制度,切实加强社区矫正和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深入开展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完善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暴力犯罪、黑恶势力犯罪和群众反映强烈的“两抢一盗”等多发性犯罪,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开展全民禁赌行动,狠刹歪风。强化政府部门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治理,努力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健全政府领导定期接待和下访约访制度,加强村级信访基础建设,努力将各类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继续开展“十小”行业整治与规范工作。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积极创建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完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切实提高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创新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服务管理水平,促进新老*人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四、努力建设为民务实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主动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全面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积极创新管理和服务方式,努力建设为民、务实、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全面提升行政效能。抓住新一轮“扩权强县”契机,大力推进政府管理制度创新。巩固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行政审批联办运作机制,推进区域一体的网上审批制度建设,进一步提高审批服务效率。加强行政执行力建设,切实加大对重大决策部署、行政权力行使和政府性投资项目等执法监察力度,扩大部门责任抄告试点范围,全面运行行政电子监察系统,完善红、黄牌警示处置机制,严格落实重大责任检讨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坚持机关作风民主评议制度,完善民主评议的内容和标准,健全公务员分类分级考核奖惩制度,进一步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按照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着力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切实将政府职能转移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深化拓展“企业服务年”活动,推进“服务型机关”创建,积极创新服务方式,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增强全社会的发展信心。规范发展各类社会组织,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协调、自律和服务作用,引导市场主体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完善公共事业管理和运行机制。健全部门预算、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积极构建公共财政体系,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全面贯彻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扎实做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主动听取各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建议,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人民团体的作用,畅通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渠道。继续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切实保障公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加强和改进行政复议工作,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行为。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公众听证和社会公示等制度,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坚持开展市长学法和公务员法律知识培训活动,切实增强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

大力加强廉政建设。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民主监督制度,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切实加大反腐倡廉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完善廉政监督机制,加强政府内部监督,支持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依法履行监督职能。深化土地出让、工程招标、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的保廉体系建设,推进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完善招投标服务平台,努力从制度上消除腐败产生的土壤。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和监督,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时刻牢记“两个务必”,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制止铺张浪费现象,严格控制“人、车、会、招待”等一般性支出,确保公务购车用车、会议经费、公务接待经费“三个零增长”,出国(境)经费削减20%,以勤政廉洁的实际行动和良好形象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

困难考验智慧,危机孕育希望。尽管前进的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我们坚信,有中共*市委的坚强领导,有市人大、市政协的大力支持,有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再大的困难也一定能够克服,再艰巨的任务也一定能够完成。让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引下,以坚定不移的信念、百折不挠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锐意创新、奋发进取,凝心聚力、扎实工作,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建设富裕和谐新*作出新的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