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民政局发展农民培训建设计划

民政局发展农民培训建设计划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我省农村产业结构的大幅度调整和城市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农村成人教育和农民培训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进入新世纪,“百万农民培训工程”、以转业农民为主要对象的“百万职工双证制教育培训工程”相继实施,种养专业户培训、转产渔民培训、下山移民培训、被征地农民培训方兴未艾。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农村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是农村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一、结合省情特点,实施“双百”工程浙江地处东南沿海,是一个土地资源极为贫乏的省份,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农民人均拥有土地不足半亩。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从人均不足半亩的资源小省,发展为经济活跃、人民富裕的经济大省。2009年,全省农民人均收入为5400多元,连续18年位居全国各省区首位,靠的主要是乡镇企业。统计数据显示,自*-2009年,全省乡镇工业产值从772亿元增长到20610亿元,利润总额从29.6亿元增加到1100亿元。全省现有1000多万中小企业职工中,有900多万来自农民。1998年至今已有近300万农民转为非农人口,城市化率达到51.9%。农民人均收入三分之二以上来自非农业部分。浙江近20年的发展过程实质上是一个逐步推进农村工业化的过程,是农民逐步职业化的过程。历史形成的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差异,决定了不同地区的农村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应有不同的工作思路和发展方略。省情特点启示我们,我省农村职成教工作必须针对人均耕地不足半亩这一现实,顺应“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多元发展”这一趋势,重点打好“乡镇企业”这张牌,在为发展效益农业服务的同时,重点做好培训转移劳动力这篇大文章。基于上述认识,从20*年起,省教育厅与省农办联手组织实施了“百万农民培训工程”,主要目标是:培养上百万农村致富带头人,重点推广一批农业科技新成果示范项目,建立农村转移劳动力教育培训机制。20*年下半年开始

,又实施了以培训乡镇企业职工为主体的百万职工双证制教育培训工程”。各市、县把全面实施“双百工程”提上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培训规划,扎扎实实地付诸实施。许多地区成立了由市、县主要领导负责的农民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经费保障措施。如,宁波市在确保农村教育经费增长的同时,制定了在土地出让金净收益中提取1%用于农民培训的政策,并根据不同培训对象和内容规定每人200~1000元不等的经费补贴措施;杭州市也决定每年从土地出让金净收益中安排1000万元用于农民培训。2009年,全省农村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共培训农民858万人次,其中转移劳动力培训119万人次。农民培训的广泛开展,促进了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促进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省委书记高度评价成教战线的这一举措,他指出:“两个‘百万工程’提得非常好,非常切合实际。实施‘百万职工双证制教育培训工程’和继续实施‘百万农民培训工程’,把教育与当前的生产力结合在一起,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国民整体素质,应当大力提倡。”在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下,全省各地多种形式的农民培训如火如荼,成为新世纪浙江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属我省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衢州市,为有序转移农村劳动力,实施了“万名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市、县、乡都建立了领导机构,做到有目标、有措施、有经费、有考核。凡第一次参加培训的农民全部免费,由政府买单;对低保对象、农村困难群众,则不计培训次数全部免费;培训经费按人均不低于150元的标准,由政府筹措,2009年全市共筹措培训经费1174万元。为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该市还创造性地推行“劳务培训券”制度,农民持培训券可自主选择培训点和培训内容。同时使劳务培训与职业介绍相结合;鼓励职业学校到乡镇办班,送培训下乡;建立劳务培训与输出基地,各县(市、区)和一批重点乡镇都建立了就业培训中心。目前,衢州市外出打工的农民已达35万人,去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920元,比上年增长9%,其中农民劳务收入比上年增加了27

%。处于大山深处的四明山镇,曾是宁波市和余姚市的重点扶贫对象。该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引进了红枫这一花卉种植业,并以此为抓手开展了大规模的农民技术培训工作,先后组织了92期技术培训,培训花农4500多人,占全镇花卉从业人员的80%以上。目前,红枫种植面积已经达到21745亩,栽种红枫的农户已占全镇农户的80%以上。2009年全镇花卉销售高达3242多万元,户均花卉收入8643元,全镇花卉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70.7%。由四明山镇成校启动并组织实施的这一项目,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以小商品市场闻名全国的义乌市,在实施“双百工程”中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该市以提高经商人员全面素质、经营管理能力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职业技能为重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免费培训,有效地提高了转移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和经商人员的从业素质。截止2009年底,全市31.6万农村劳动力中,已经有22万农民经过学习和培训转移到二、三产业工作。绍兴县在加快城市化建设过程中,为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根本利益,确立了“三有一化”(有股份、有保障、有技能、社区化)的工作方针,把技能培训作为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重点,以乡镇成校为载体,全面启动“农民培训工程”,并首创了“政府买单,企业订单,学校出单”的培训模式,即政府筹措培训经费,企业根据用工需求向学校下招工订单,学校列出培训“菜单”供农民选择。该县还以区域性中心成校为基础,建立起四个失地农民培训中心。仅2009年,绍兴县各级成校开设各类失地农民培训班122期,培训农民11275人次,90%以上的被征地农民经过培训后学到了一技之长,进厂工作或自主创业。慈溪市围绕建立城乡一体、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实现就业的目标,组织实施了“万名农民培训工程”、“企业职工双证制教育培训工程”、“失土农民培训工程”、“十万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外来民工教育培训工程”等五大培训工程。作为农民培训主力军的

各农村成校和职业学校,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2009年全市共开展各类培训26.8万人次,其中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13.3万人,职工双证制教育培训2800人,农民全员培训率高达46.32%。为保障培训工作的开展,2009年市财政安排了300万元培训专项经费。二、加强基地建设,推进三项改革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更好地服务“三农”,成教基地建设是重中之重。1998年以来,我省在高标准高质量“普九”、加快县级骨干职校建设的同时,着力构建县、乡、村三级成人教育和职业培训网络。省委、省政府制发的有关文件都把加强农村成校建设列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和工作目标。1998年开始,我省部署开展创建“教育强县”、“教育强镇”活动,把示范性乡镇成校建设和有关的农村成人教育指标列为评定的重要内容,规定申报教育强县必须要有2所以上的省级示范性成校,教育强镇的成校必须达到省一级以上的建设标准。20*年省教育厅制发的《关于大力推进农村成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定:今后5年,每个县(市)重点建设好2~3所省级示范性乡镇成校,经济发达县(市)省级示范性乡镇成校应占总数的四分之一左右。在上述政策的推动下,我省农村成教基地建设不断升温。目前,全省所有乡镇都建立了乡镇成校,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农村成人教育网络,学校办学条件也有很大改善。全省现有省三级以上乡镇成校1111所,占乡镇成校总数的79%。全省乡镇成校共有在编干部和教师6272人,校园占地面积8358亩,校舍建筑面积162万平方米,科技书籍252万册,计算机17617台。其中占地15亩以上、校舍2500平方米以上的省级示范性成校128所。要使农民培训工作持久有效地开展,必须在体制上理顺关系,在投入上拓宽渠道,在机制上强化激励。根据“面向市场、适应需要、乡镇为主、企业参与”的原则和构建“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农村成人教育体系这一目标,我省从20*年开始重点推进以下三项改革:1.推进农村成人教育管理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