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民政局发展工业项目建设总结

民政局发展工业项目建设总结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年工作回顾

20*年是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了多方面的严峻挑战和考验。一年来,我们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部署,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全力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区”战略,扎实推进“五大突破”,深入开展“民生提升行动年、项目开工建设年、社会治安攻坚年”活动,紧紧依靠全区人民,振奋精神,克难攻坚,全区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发展,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逆势增长,发展水平处于全市前列。20*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423亿元,增长10.5%;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9.1亿元,增长12.9%;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0.5亿元,增长10.4%,总量再创历史新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29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845元,分别增长13.4%和14.5%。回顾过去的一年,主要取得了四个方面的工作成效:

——合力攻坚克难的氛围进一步形成。积极适应形势变化,把握工作主动权,努力提振发展信心,全力推进项目建设,齐心协力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营造了各方联手共克时艰的良好氛围。建立“保稳促调”快速反应机制,敏锐把握发展形势,适时调控、果敢决策,力求见事早、行动快、措施实、力度大。按照中央提出的“快、重、准、实”的要求,及时出台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10项重点举措、金融保障15条措施和减轻企业负担实施意见等政策。成立区金融办,加强对金融工作的协调。设立全市首家小额贷款公司及总额为1.8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和企业帮困扶持资金,积极缓解企业融资困难。始终把工作重点放在企业一线,年初在全市率先开展“走进企业排忧解难,强化服务促进发展”活动,完善“服务进企业,维稳促发展”工作体系,建立领导干部服务企业制度,开通“帮企业”服务热线,以“解困、扶持、服务”为重点,帮助企业破解难题,坚定企业发展信心。整合优化工作机构和力量,对经济发展局、发展和改革局、科技局等部门职能进行归并整合,构建了更加有利于促进发展的机构体系。

健全了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的有效机制。把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作为提升区域综合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深入开展“项目开工建设年”活动,健全重点项目推进全程跟踪协调服务机制,实行重点工程专项督导和考核制度,形成了坚强有力、运转高效的领导体系和工作机制。牢牢把握项目推进关键环节,聚心合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台塑一期9个项目全面投产,宝新不锈钢技改、*钢铁热轧生产线等项目建成投用,吉利汽车技改、海天科技注塑机、大千高档面料、三星重工四期、亚洲浆纸业第二阶段工程、*电厂三期、*港四期及五期集装箱码头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全区42项重点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46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58.3%,按计划新开工项目16项,全市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现场会在我区召开。进一步健全以街道、乡镇为责任主体,区征地拆迁办公室为法律主体,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的责任管理体系和合力推进机制,按照重大项目建设时间节点要求,超前落实征地拆迁计划,完善政策,严格考核,依法和谐推进征地拆迁工作。全年共完成征地15446亩,拆迁1613户,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形成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强大合力。针对全年重大活动、重要时期相对集中的特殊形势,进一步健全以街道、乡镇为责任主体的多方联动维稳工作机制,成功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有效防控手足口病疫情,广泛开展援川抗震救灾工作,圆满完成奥运安保各项任务,妥善处置婴幼儿奶粉事件。扎实推进“社会治安攻坚年”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恶性刑事案件和“两抢一盗”等多发案件数显著下降,社会治安状况持续好转,人民群众安全感普遍增强。开展区领导大接访活动,建立重点信访件领导包案制,健全人民调解工作机制,我区被评为全省奥运安保先进区和全市奥运维稳先进区。开展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加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探索建立安全生产领导包案工作机制和问责机制,安全生产形势基本平稳。积极开展和谐企业、和谐社区创建工作,成为全省和谐社区建设工作先进区。建立“村企协作,和谐共建”等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模式,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度、归属感不断增强。

——经济转型升级基础进一步强化。围绕保增长和优结构双重目标,着力推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努力保持区域经济逆中求进、稳中见好。

工业经济在推进创新倍增中发展提升。全面实施工业创业创新倍增计划和大中小企业联动成长计划,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251亿元,增长15.8%;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9家,1家企业产值超百亿元,超10亿元企业达到24家,超亿元企业达到131家。临港大工业和重大项目支撑作用日益明显,汽车、石化、能源、纸业、钢铁、船舶等六大临港产业实现产值693亿元,增长23.2%,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55.4%,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积极推进自主创新,42家企业被认定为首批高新技术企业,获批部级科技计划项目20项、省市级项目95项,新增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6家,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578亿元,增长19.2%。设立政府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科技创业园成为部级高新技术创业中心。与浙江大学签订进一步加强合作协议,在科技创新、人才引进、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开展宽领域、全方位合作。积极实施专利、品牌、标准化战略,全年授权专利751件,其中发明专利45件,分别增长30.6%和40.6%;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件;海底电缆标准项目获全国标准创新奖。

服务业在深化发展内涵中后劲增强。全年实现三产增加值166.2亿元,增长11.8%;服务业项目合同利用外资4亿美元,占全区合同利用外资总额的40%;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06.2亿元,增长45%。高层次物流功能区块建设扎实推进,普洛斯、安博、嘉民等一批国际顶级物流企业落户现代国际物流园区,*蓝海资源配置中心项目成功落户。物流业增加值达57亿元,增长14.4%。新经济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以科技创业园和数字科技园为依托的*软件信息产业和服务外包基地建设全面启动,上海渲染影视动画公司等17家软件及信息企业入驻,印度国家信息学院*培训中心成为全省首家高级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旅游业稳步发展,实现国内外旅游总收入11.8亿元,增长21%。商贸服务业进一步提升,农产品批发市场等一批重点商贸项目建成投用,家乐福超市、国美家电商场引进落户,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1亿元,增长20.4%。

开放型经济在优化调整结构中再上台阶。积极调整发展思路,提升利用外资质量,全年合同利用外资1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2亿美元,总量继续保持全市首位;新引进项目平均合同利用外资达985万美元,是上年的2.3倍;新批千万美元以上项目24个,合同利用外资5.2亿美元,占合同利用外资总额的51.7%;开辟“零土地”招商途径,促进企业增资扩股,68家企业完成增资4.9亿美元,占合同利用外资总额的48.8%。加大外贸结构调整力度,突出品牌带动和科技兴贸,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百亿美元,达到115.8亿美元,增长27.9%;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值分别占自营出口总额的47.4%和11.5%。大力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全年新办境外企业14家,完成外经营业额3.3亿美元,增长20%。

生态建设在促进节能减排中显现成效。创新节能降耗工作模式,成为全省发展循环经济先进区和全省污染物减排先进单位。在全市率先成立能源监察大队和能源环境工程技术中心,设立循环经济、节能专项资金,在全省率先完成全区103家重点能耗企业的能源审计工作,21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试点验收,能源审计“*模式”得到省市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循环经济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工业固废处置站、岩东污水处理厂二期及再生水一期工程建成投用,小港污水处理厂和春晓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电厂脱硝工程顺利推进。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工作深入实施,全区污染源普查工作全面开展,环保监控系统一期投入使用,“811”临港工业废气整治工程和企业扬尘治理工作稳步推进。按照市定考核标准,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8%;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净削减量达到1696吨,二氧化硫净削减量达到31028吨。

——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不断优化发展规划,完善区域功能布局,加强基础设施配套,促进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

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扎实推进“中提升、南加速、东拓展、西联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完成*区域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核心商务区建设全面启动,泰山路南侧高压线电缆化改造和景观带建设工程基本完成,女排训练基地一期工程全面建成投用,*热电搬迁、君临国际商业中心、世茂新城、太河商务中心、女排训练基地二期及三期等项目进展顺利,城中村和老小区改造逐步推进。*保税港区获得国务院批准,总体规划、港区规划及控制性详规基本编制完成,*大桥及连接线工程、行政商务中心、*集装箱码头开工建设,七姓涂围涂工程加快推进。春晓区块园区道路、管网等重点配套工程建设有序推进,50个项目开工建设。白峰峙南液体化工物流园区规划成型,峙南围涂二期工程加快实施,白洋线改造工程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小港、戚家山区域总体规划进一步深化,小浃江流域、通途路两侧清洁工业区加快建设。供电、供水、污水管网等公共设施进一步完善,建成*电厂三期出线联络线、220KV冷岙变等14个重点管线工程。以创建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城市综合管理的长效机制逐步建立,文明城市创建成果进一步巩固。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面貌持续改观。新建成省级文明村2个和市级文明村13个、全面小康村4个、环境整治村22个。加大中心村、中心集聚点建设,九峰山区域成片连线新农村建设进展顺利,环境基础设施工程基本完成,农村新社区管理模式初步确立。在全市率先编制农村污水治理总体规划,完成3个村生活污水生态化处理试点。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现代农业园区加快建设,*花卉高效示范基地、小港特色蔬果基地、*绿色蔬菜示范基地、春晓名优茶产业基地等四个市级万亩产业基地基本建成。顺利完成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基层民主管理进一步加强。农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全面推进,完成率达到95%。新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2个,累计达到40个。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红卫碶、穿山碶外移扩建工程完成,投资1.2亿元实施清水河道工程51公里。

疏港交通建设力度加大,交通体系更趋优化。全力构建区港联动的港口集疏运交通网络,着力缓解区域发展交通“瓶颈”制约。*疏港高速公路延伸段、太河路至春晓公路一期以及恒山路东延等城区道路建成投用,集装箱货运第二通道、绕城高速公路东段、东外环线、通途路*段拓宽工程、江南公路改造工程等道路开工建设。完成长江路与明州路等16个交叉路口改造,建成城区集卡运行监控系统,集装箱车辆通行和停放管理得到加强。积极缓解城区“停车难”问题,增设各类停车位1471个。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稳步推进公交综合改革,全面完成94辆中巴车公交化改造,投入5618万元新购及更新公交车128辆,对56辆公交车辆尾气进行全面改造。开通及调整优化24条公交线路,新建港湾式候车亭60座,*公交车站改建、*公交车站迁建工程顺利推进,提升公交服务质量,市民出行环境进一步改善。建成农村联网公路10公里,改造农村不适应道路桥梁33座。

——惠民利民成效进一步显现。围绕解决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完善民生工作机制,在全市率先实施民生提升行动,使*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完善保障促民和。相继出台鼓励农民、失业人员、退伍军人和大中专毕业生自主创业系列扶持政策,引导群众创业增收。全年培训被征地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1.34万人,新增就业岗位9200个,近6000名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4%。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险体系基本建立,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农民养老保障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推进实施,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0.3万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参保9.7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2.2万人;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参保人数达到9.8万人,占应参保人员总数的9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到21.3万人,占应参保人员总数的97.6%。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盖城乡,在全市率先实施民政扶助对象门诊医疗实时救助,外来务工人员应急救助、困难群体临时救助、教育救助等专项救助工作不断加强,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继续保持在100%。居家养老工作全面开展,成为省级老龄工作先进区。扩大廉租房制度覆盖面,出台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五年规划,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房推进建设。

发展教育促民智。素质教育深入实施,“名师工程”扎实推进,山区海岛教师逐步稳定,师资水平不断提高。学校标准化建设步伐加快,标准化学校达标率达到74.5%。完成*中学综合楼扩建、芦渎中学迁建、小港成校迁建等项目建设,教育“三中心”、岷山中学等工程推进建设。学前教育多元发展,全国学前教育课程建设研讨会在我区召开。义务段教育成效明显,省示范学校达到23所,占义务教育段学校的65.7%,居全市前列。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高考综合水平连续四年居全市前列。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全面推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稳妥解决,全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建立。

提升医疗促民康。*人民医院挂牌成为浙医一院分院,小港医院扩建项目启动建设,*中医院迁建主体工程、开发区中心医院扩建工程完工,*第二人民医院扩建、白峰卫生院扩建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34名卫技人员通过副高以上职称评审,首批6个医学重点学科和4个重点扶持学科项目推进建设。推进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补偿标准和人次位居全市前列。引入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响应制度和保险理赔机制,开辟医疗纠纷处置新途径。全面实施社区责任医生制度,社区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加强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活动扎实开展,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不断加强。

繁荣文化促民乐。加快推进文化强区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国际港口文化节,培育惠及全民的海享文化品牌。承办世界女排大奖赛、中澳男篮挑战赛、第二届全国电子竞技锦标赛等多项高水平赛事,顺利开展奥运火炬*展示点活动,国家篮球队、乒乓球队训练基地落户*。第三次文物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顺利完成。群众文体活动蓬勃开展,举办区第五届全民运动会、第二届外来建设者文化艺术节,“文化阳光工程”、农村“种文化”和“三百一千”活动不断深入。城乡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稳步推进,累计改造12.7万户。

工青妇、关心下一代、残疾人、慈善、人武、双拥、人防、国家安全、统计、档案、地方志、保密、外事、气象、接待、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决定,高度重视区政协的协商意见和民主监督,扎实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确保政府决策顺应民情、符合民意。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被评为全省法治工作先进单位。深入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电子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平台,完成行政许可职能归并改革,行政效能不断提升。深化电子政务建设,成为全国电子政务建设先进单位。认真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平台,提高政府工作的公开度和透明度。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深入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进一步加强。推进建设工程、政府采购、经营性土地出让、国有资产产权出让等四大类公共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工作,制定政府投资项目部门管理问责办法和项目绩效评估制度,推进农村基层廉洁工程建设,反腐倡廉工作进一步深化。

各位代表,在转折起伏的发展形势下,过去一年我区各项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主要得益于区委的坚强领导,保证了区域发展逆势前行;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对政府工作的监督支持,形成了共推发展的合力;得益于广大群众和干部的团结拼搏,营造了共建共享的氛围。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驻仑部队,向所有参与*发展的建设者和创业者,向一切关心和支持*现代化建设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矛盾,主要是: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生产总值等部分指标未实现预定增长目标;工业生产和经济效益明显回落,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较为困难,有效防止经济增速下滑,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面临重大挑战和考验;节能降耗和生态建设压力依然巨大,要素制约不断加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还不平衡,社会建设和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一些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尚待解决;执行不力、作风不实、服务不优和消极腐败现象仍在一些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政府自身建设仍需不懈努力。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改进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