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民政局加强经济质量发展总结

民政局加强经济质量发展总结

20*年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不寻常、不平凡、不容易的一年。一年来,在中共*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依靠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构建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战略目标,积极开展“项目推进年”和“环境建设年”活动,解放思想、创业创新、克难攻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29.2亿元,同比增长11.2%,人均GDP达到6268美元。财政总收入22.4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7亿元,同比增长1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30元,同比增长9.2%,农民人均纯收入9680元,同比增长9.4%。万元GDP综合能耗预计下降5.2%,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完成年度减排任务。继续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行列。

——经济质量在结构优化中实现新提升

新型工业化加快步伐。制定实施工业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工业经济专项扶持资金提高到6000万元。*高新技术产业园开园建设。省科创基地项目落户*并启动基础设施建设。成功创建省级科技强市,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9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新增杭州市级以上企业高新技术研发中心11家、技术中心5家。获专利授权超过466项,其中发明专利突破50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13亿元,同比增长14.2%。装备制造业进一步发展,杭氧、杭机、杭叉、杭重迁扩建项目完成主体工程,汇锦梯尔建成投产。传统产业改造进一步加快,全年完成技改项目投资31.5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4家,累计达768家。锦江、万马、大华集团继续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新增中国驰名商标5件、省著名商标3件。外贸增长方式加快转变,完成进出口总额7.5亿美元,同比增长22.6%。全年实现工业销售产值601.2亿元,同比增长15.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实现343.7亿元,同比增长22.1%,占工业销售产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

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制定实施“强龙兴农”三年行动计划,出台竹笋、山核桃等9个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大力培育新兴产业,种植香榧13万株。建成生态畜牧养殖小区12个,牧业产值达到7.1亿元。新增杭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创建规范化专业合作社20家。新增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17个,新增QS认证企业30家。完成林道建设103公里。全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参保农户达到11451户。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3.2亿元,同比增长12%。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完成现代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编制。旅游城市整体形象亮相央视。天目山综合保护工程进展顺利,东天目景区二期建成开业,“农家乐”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全年接待游客455.2万人次,同比增长6.6%;旅游综合收入24.2亿元,同比增长15.2%,其中门票收入8323万元,同比增长18.7%。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名茶点评选展示会,广州本田4S店等项目落户*,国贸大厦改扩建、家政培训基地等项目前期加快推进。农村连锁超市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7亿元,同比增长21.3%。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等平稳发展。

——发展后劲在项目带动中得到新增强

项目建设势头良好。制定实施招商引资三年行动计划。设立宁波、深圳招商分局和迪拜经贸投资联络处,成功举办森博会和“接轨上海活动周”等系列活动,浙江警察学院、信耳恒生、太湖源国际文化村等一批“大好高”项目落户*。全年实到内资37.7亿元,同比增长16%;实际利用外资突破1亿美元,同比增长22.9%。开展项目攻坚行动,强势推进“两促一拆”,50个重点实施项目完成投资32.9亿元,新增工业平台面积4000亩。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9.1亿元,其中工业性投资41.6亿元,同比增长31.1%。

项目保障力度加大。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加快推进,省级低丘缓坡综合开发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完成建设用地复垦2105亩,盘活存量土地600亩,争取计划外土地指标2589亩。项目前期得到加强,11个项目列入省重点项目,3个项目列入省重大工业计划。深化政银企合作,被评为全国第一批金融生态县,成功引进兴业银行。年末各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78.8亿元和164亿元,工业性贷款占当年新增贷款的38.5%。帝龙新材成功上市,万马电缆首发通过国家证监会审核。小额贷款公司正式运行。国有投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国家“653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基地落户*,全年引进紧缺急需人才725人。完成110千伏杨岭变主体工程和35千伏颊口变二期扩建工程。

生态建设成效明显。制定出台节能、减排“十一五”规划。能源监察中心建成运行。金圆水泥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开工建设,20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机关节能工作全面启动。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深入开展,一批重点污染企业及时关停、改造。“88”、“1010”主体工程基本完工,部分投入运行。“农家乐”特色村污水处理系统工程成效显现。顺利入选首批国家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市,成功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验收和国家级生态市技术评估,新增全国环境优美乡镇13个。

——城乡面貌在统筹推进中呈现新变化

城镇功能日趋完善。市域总体规划通过评审,两大新城、三大城市公园、四大城市综合体规划编制基本完成,太湖源、高虹、河桥等城镇总体规划完成修编。新增城市道路1.9万平方米、城市绿地1.5万平方米。临余公路*段改建、万马路北延、玲三路等工程开工建设,圣园路路基工程和天屹路改造工程完工。16省道於潜至千秋关段建成通车,昌文线路基工程基本完工,18省道龙岗至鱼跳段开工建设。锦城城防配套工程完成工程量的55%,昌化城防工程顺利推进。国家一级气象观测站建成运行。强化城市综合管理,数字城管启动建设,执法网络向乡镇延伸。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完成创建杭州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7个、重点整治村65个、重点村20个。杭徽高速沿线综合整治全面完成。建成农民饮用水工程156个,惠及农民14.7万人。完成农村公路联网工程建设68.8公里。建成新农村电气化示范乡镇13个、农村信息化示范村10个。完成“万里清水河道”357.5公里、“千库保安”6座、“百库脱险”67座,英公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开工建设。深化“联乡结村”共建活动,实现村企结对全覆盖。继续推进偏远山区“下山移民”工程,移民下山332人。圆满完成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

——社会事业在协调发展中取得新业绩

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积极推进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浙江林学院附属小学建成使用,於潜二中完成主体工程,锦城五中启动建设。不断探索教育机制体制改革,加大名师名校长培养力度,教育水平稳步提升。创建省标准化学校12所和杭州市学前教育达标、先进乡镇5个。提高生均公用经费和农村教师待遇,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本费和作业本费,妥善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

卫生计生事业稳步推进。启动卫生强市建设,创建杭州市卫生强乡镇2个和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家,新改扩建标准化乡镇卫生院8家,市人民医院规范化传染病区建成使用。开展市属医院托管乡镇卫生院工作,有效推广社区服务机构药品采购管理新模式,实行市人民医院就诊“一卡通”和定点药店刷卡就医配药。扩大惠民医疗救助范围,1045人次享受优惠减免政策。巩固全国中医药先进县创建成果,深入推进“中医药攀登工程”。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计划生育率达到98.1%,成功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

文体事业不断繁荣。深入开展“种文化”和文体“三下乡”活动,创建省体育强乡镇2个、杭州市“东海文化明珠”乡镇1个,新建村图书室100个、健身苑点85个。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顺利推进,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全面完成,鸡血石雕列入国家非遗名录。与北京奥组委联合举办“郑龙华对话中国百位残疾名人”摄影展。强化文化市场执法管理,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市体育学校创建为浙江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籍选手盛江参加北京奥运会并取得良好成绩。

——和谐社会在全面构建中开创新局面

民生保障力度不断加大。全年新增财力的70%用于民生保障,比上一年提高2个百分点。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城镇登记失业率下降至3.37%。全年新增就业岗位7456个,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2814人。培训农村劳动力20553人,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828人。巩固社会保险费“五费合征”成果,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合计新增39039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能力提高到24.8个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7%。失地农民参保人数新增8066人。出台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城镇老年居民生活保障制度,基本实现城乡保障制度全覆盖。城镇和农村低保金分别提高到每月320元和210元,农村“五保”户、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标准提高到人均每月450元。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参保率达到97.8%,实施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200户。第三期经济适用住房全面完工,136户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享受廉租房政策,新增住房公积金缴存人数1219人。深入开展“春风行动”,帮扶困难群体2900余人。大力开展抗震救灾活动,捐款捐物3600万元,接收安置灾区学生21名,对口支援四川省青川县金子山乡恢复重建工作顺利启动。

平安*建设深入推进。深入开展法治*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刑事案件发案率下降2.2%。加强社会组织管理,转变流动人口管理模式,推行村级人民调解、治保、信访“三员合一”工作机制。建立信访工作长效机制,涉奥信访与维稳工作荣获省级先进。全面完成乡镇避灾场所建设。扎实开展“十小”行业、食品安全、安全生产、劳动用工和劳资纠纷等专项整治行动,成功创建省级农村药品“两网一规范”示范市。安全生产事故三项指标实现“零增长”。

——自身建设在创新实干中得到新加强

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机制,全面清理行政规范性文件和行政许可事项。创新行政复议工作机制,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有效执行。进一步规范财政、土地、城镇规划审批及市政府与市政协、市总工会联席会议制度。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民代表旁听市政府常务会议。充分发挥市咨询委、政府法律顾问团、理财顾问团的参谋作用,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水平不断提高。健全政府工作项目化管理、制度化推进机制,完善效能监察指数制度,政府执行力进一步提升。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群众及新闻舆论的社会监督,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满意率均达到100%。政府信息公开步入正轨。顺利实施新一轮乡镇、街道财政体制改革,完成*经济开发区财政体制调整。加大财政管理和审计监督力度,制定政府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制度,开展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第四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市行政审批办理中心成功创建省级先进行政服务中心。推行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制,企业注册实行并联审批。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强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对外交往力度,与俄罗斯维克萨市、重庆丰都县等签订缔结友好城市备忘录。钱王陵等三大公园免费向市民开放、重要商品储备、市级食品安全监测中心建设等为民十件实事全面完成。

同时,民族、宗教、侨务、对台等工作进一步加强,支持工青妇等人民团体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民兵、兵役、地方志、档案、老龄、残疾人等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各位代表,20*年发展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离不开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全市人民,向各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驻临单位、驻临部队和浙江林学院,向所有关心、支持*建设和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20*年的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面对日益增多的困难和挑战,必须加快经济发展不动摇。发展是第一要务,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才能增进百姓福祉、推动社会进步、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一年来,我们按照“好字优先、干字当头、能快则快”的要求,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着力探索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先进装备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工业化新路。同时,审时度势地出台工业“18条”、外贸“10条”、金融“11条”等扶持政策,开展“向企业送温暖”活动,积极有效地防范和降低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市实体经济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我们深深体会到,面对日益凸显的可持续发展压力,必须加强环境保护不懈怠。生态资源是*最具时代特征的优势资源,也是全面构建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的战略基础。一年来,我们致力加强节能减排,严把环保准入关,深入开展“清洁*”大行动,着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为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深深体会到,面对日益增长的民生保障需求,必须坚持富民惠民不停步。富民惠民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最直接体现。一年来,我们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着力构建以就业促进、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为重点的大社保体系,加快推进和建成了一批民生工程,有效解决了一些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让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的实惠。我们深深体会到,面对日益繁重的社会管理任务,必须维护和谐稳定不放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加快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一年来,我们不断完善机制体制和政策措施,妥善处理社会各类矛盾,切实增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全力开展抗雪防冻、抗震救灾、防汛抗洪工作,有效化解婴幼儿“问题奶粉”带来的影响,切实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保障了群众的安居乐业。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主要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以及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去年生产总值、工业销售产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指标未完成年度计划;大项目支撑力度不够,工业企业竞争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仍需提升;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维护社会稳定、节能减排、食品安全等方面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财政政策性减收增支因素增多,市乡两级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政府行政效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对这些困难与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积极予以应对,努力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