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财政概要

财政概要

管理区财政概要

序言

察北管理区是由原河北省农垦局管理的九大农牧场之一的察北牧场转制而来。察北牧场始建于一九四九年,当时属察哈尔省领导,场名为“察北机垦农场”。一九五二年五月与原华北人民政府下属的“省立种畜改良场”合并,定名“察北牧场”,由中央农业部直接领导。一九五六年改由国家农垦部领导,一九五九年本场由中央农业部下放河北省农垦局领导。同年将临近的七个高级社并入牧场,新建了四个国营分场,期间由省下放张家口地区管理,场名更改为“东方红牧场”一九七二年又将七个高级社所组建的四个国营分场转为集体所有制。组建沙沟和宇宙营(后改为乡),仍由察北牧场管辖。一九七四年又上收回省。由省农业厅领导。一九七五年牧场改名为“张北牧场”。一九八零年恢复原场名“河北省察,北牧场”,一九九四年省政府机构改革,又划归省农垦局领导。二oo三年三月二日省委、省政府对省属农(牧)场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决定将察北牧场改建为张家口市察北管理区。并移交给所在地张家口市管理。同年八月份正式挂牌成立察北管理区,同时挂“张家口市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牌子。经市财政局批准,十月一日设立察北管理区财政局国库(属财政自立县)。

察北管理区位于我市坝上地区的张北、沽源、康保三县交界处,地处内蒙古高原南端。辖区范围东西长45公里,南北长15公里,国道207线纵贯全区。全区土地总面积56万亩(374平方公里)其中:原耕地20万亩(2002年至2003年退耕还林11万亩),草场28.5万亩,林地面积3.5万面积,水淖村庄占地4万亩。全区下辖5个管理处、2个乡,18个工商企业和二级直属单位。总人口2.46万人。其中:常住人口1.94万人。

察北管理区致力于改革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不断扩大对外开放规模,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区域经济呈强劲发展态势。乳肉业发展成为全区的主导产业,乳肉产业化经营已经初俱规模,龙头企业加工能力不断扩大。奶牛、肉羊养殖基地快速发展,并辐射带动周边农村经济的发展。2003年改区后,辖区内实现gdp12636万元,工农业生产总值31811万元,财政收入419万元,财政支出1834万元,年人均纯收入2719元,职工人均工资收入7200元。财政供养人员636人。2004年辖区全社会实现gdp14688万元,工农业总产值20919万元,财政收入1045万元,财政支出2584万元,年人均纯收入3423元,职工人均工资收入9376元,财政供养人员636人。2005年全区生产总值实现17064万元,全区人均纯收入达到3958元,比上年度增长12.4%。

第一节财政管理体制

2003年3月根据中共河北省委办公厅、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政府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关于省属农(牧)场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开始运作组建察北管理区。2003年6月根据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张家口市察北、沽源牧场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批复》,成立察北管理区,建立区级财政体制,同年10月1日,经市局批准设立国库。并相应派驻国税、地税征管机构,执行全省统一的财政体制模式。区财政局履行预算、国库、票据管理,支付中心、专项资金管理、政府采购、信息中心等工作职能。并不断加强财政制度建设,逐步完善和制定了预算管理制度、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财政票据管理和行政事业单位经费实施办法。管理区财政性支出纳入本级预算。

第二节财源建设成就

我区财政局在区党工委和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各有关部门的大力关怀和支持下。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中央有关财政政策、方针。围绕深化和推动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这条主线,明确做大财政收入蛋糕这个目标。突出“抓规范,求突破”的主题,进一步规范财政预算执行和财政资金核算。按照市政府提出的“提速、进位、增效”的工作要求,和我区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及财政中心任务,紧紧抓住体制改革有利时机,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察北经济的快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抓财源方面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结合全市开展“百家工业企业振兴”活动,继续做大、做强乳肉产业化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出乳肉加工企业作为我区利民强区利税大户的作用,不断夯实工业化立区基础。2004年整合社会资本,区内乳、肉业龙头企业新增投资15190万元,进行了技改扩建,规模和效益同步增长。区内三家乳业龙头企业成长较快。草原乳业迁入新厂后,先后投资3000万元,新上5条液体奶生产线并按计划投产运营;圣元乳业投资1.2亿元日处理200多吨的进口高档配方粉生产线也进入设备安装期,预计2005年6月投入生产;察北乳业公司经技改新上干吃奶片生产线3条,日处理鲜奶能力达到50吨;目前三家乳业龙头总加工能力达到350吨,不仅扩大了生产规模,而且产品结构趋于合理,截止2005年底,我区乳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四家,27条生产线(20条液态奶线,4条奶粉线,3条干吃奶片线)、日处理鲜奶能力1000吨,规模扩大20倍,成为全市最大的乳产品加工基地。2005年相继完成了圣元新线的上年末完工程、察北乳业公司技术改造扩建项目,清源实业水泥预制件厂扩建、光明牧业、蒙源公司、草原牧野加工、养殖项目扩建。续建项目完成投资1.1亿元。新引进投资规模亿元以上的较大项目4个,中小项目5个,合同引资5.79亿元,已落实资金1.69亿元。蒙牛投资亿元的15条液态奶生产线项目,厂房及其附属工程全部完工,生产线已完成5条并投入运行

二、2004年借助扶贫信贷支持和国家专项资金,整合民间资本投资750万元,在管理区投资建设2座奶牛养殖基地。全区共建起小区7处,截止2004年底,全区奶牛存栏数达到20010头,较2003年增加了32.6%。切准现代化农业高新技术示范的脉搏,主动与外界强势对接,变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我区与上海(美国)百事、北京(美国)辛普劳、新西兰日升公司、坝上农科所、唐山民益等单位合作开发马铃薯繁种、错季蔬菜、饲用苗木等高效种植业,推行标准化生产,示范效应不断扩大,成为坝上乃至全市现代农业展示的“亮点”,高新技术示范区建设初具规模。

三、围绕乳业、肉业、生态旅游三大特色产业的发展,我们重点在引项目、强服务、扩投资、增后劲上下功夫。全区项目建设和对外开放又有新的突破。圣元、草原乳业产业化龙头、兴和肉业龙头、唐山博亚林业产业化先期的香花槐、文冠果基地建设、新西兰日升蔬菜精加工及白塔生态旅游、私立中学二期工程、几家民营奶牛养殖场、新建项目,都不同程度取得进展。部分项目已完工投产,为全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增强了发展后劲。2004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超过去年的三倍多,相当于过去几十年的总和。

四、按照全区总体城镇规划,发挥产业集聚功能,实施产业带动战略,小城镇建设速度不断加快。2004年吸引区外资本和整和民间资本投资4095万元,建设了城镇教育、文化和居民小区。筹资完成了管理区所在地的6100米(直径1米)排污管线铺设工程。逐渐规范物业管理,建立管理区所在地的水电热、净化、美化等基础配套功能,经营城镇的能力和水平有所提高;城镇中心区与辐射农村的基础条件开始改善,积极推进“四通”(通水、通路、通电话、通电视),年内投资1470万元完成了两乡11个行政村的“村村通”道路建设工程,为8个人畜饮水困难村打机井10眼,铺设住管道2600米,解决了5124人、3378头牲畜的饮水问题,实现了四个村350户1330人自来水入户;新建网通网站一座;投资1400万元的“宇—线”20公里三级油路当年施工当年通车。全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状况初步得到改善。

第三节财政收入构成

2003年我区紧紧抓住改制这一有利时机,围绕发展第一要务,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在支持作大乳业这一龙头企业的同时,逐步向肉业、生态旅游业发展,在全区形成以三大产业为主,以错季蔬菜和草料等相关农业产业化龙头为辅的产业结构布局。使民营经济的增长成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新的亮点。2003年全区财政收入完成419万元,其中农业四税占全部财政收入的18%,工商税收占财政收入的65.9%,而乳业龙头企业的增值税就占了57%。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全年完成140万元,上级拨给的的补助收入1419万元,调入资金(国有收益)290万元,扣除上解支出15万元。本级财政可支配的资金1834万元,其中专项补助占可支配资金收入的33.9%,结算补助(主要是两乡的经费)占可支配资金收入的33.3%,农村税费改革及其他转移支付占可支配资金收入的6.9%。

2004年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再见成效,增长率与运行质量同步推进,发展速度与结构布局基本协调。以乳业加工龙头企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对全区经济的支撑能力和对周边的辐射能力不断扩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引发了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相对集聚有效的促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全年财政收入完成1045万元,同比增长149%,农业四税呈现出下降趋势,全年完成37万元,同比减少48.6%,充分体现了农村税费改革的惠农政策。工商税收全年完成748万元,占全部财政收入的71.5%,同比增长271%,而乳业龙头企业的增值税就占全部财政收入的58%,同比增长154%,政府非税收入全年完成21万元,占全部财政收入的2%,同比增加21万元。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全年272万元,同比增长94%,上级拨入的补助收入2179万元。同比增长53.5%。调入资金(国有收益)125万元。同比减少了165万元。国有收益逐年减少的原因是国有乳业企,业进行了改制。扣除上解支出15万元,加上年结余8万元。本级财政可支配资金2569万元,其中:专项补助1220万元,同比增长96%,占可支配资金收入的55.9%。农村税费改革及其它转移支付324万元,同比增长157%占可支配资金收入的14.8%。结算补助(两乡经费)与上年持平占可支配资金收入的2.8%。

2005年全区实现全部财政收入2105万元,农业四税全年完成112万元,农业税全部减免,清理农业税尾欠87万元,将其剔除后与去年同比净增加契税25万元,占全部财政收入的1%,工商税收全年完成1285万元,占全部财政收入的61%,同比增加72%,主导乳业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就占全部财政收入的51%,政府非税收入357万元占全部财政收入的16%,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全年完成787万元,同比增长189%。上级补助收入2439万元,同比增长11.9%,加上年结余39万元,本级可支配资金3265万元,其中:税收返还163万元,同比净增163万元,占全年可支配资金的4.9%,专项补助992万元同比减少18。6%占可支配资金的30。4%各项转移支付补助558万元,同比增长72%,占可支配资金的17%,结算补助(两乡经费)634万元,与上年持平,占可支配资金的19.4%

从全区的全部财政收入来看,乳业产业所占的比重在60%左右。充分体现了乳业企业在我区经济中所占的主导地位。因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的抓住发展三大特色产业不动摇。乳业、肉业、生态旅游是我们经过认真审视区情,多年摸索培植确立的立区产业,这是实现强区富区的最佳选择。我们抓项目,上工程,在所有经济工作紧紧围绕主攻三大特色产业的同时,首攻乳业。使这三个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做出鲜明的特色。

第四节财政支出情况

2003年是我区由原省属农垦企业财务向区级财政转轨的一年,在财政支出方面。按照“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在确保财政供养人员工资发放和管理区机关正常运转的同时,集中财力为全区经济发展投入建设资金。全年财政支出1834万元,其中:基本建设支出52万元,占全年财政支出的2.8%,农、林支出418万元,占全年财政支出22.7%,为全区的乳业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奶牛养殖基础提供了一定的支持。全区教育支出437万元,占全部财政支出的23%,为实现科教强区奠定了基础。医疗卫生支出41万元。占全部财政支出的2.2%,基本保证了全区卫生事业的顺利运行。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91万元,占全区财政支出的4.9%,不发达地区的财政扶贫资金支出115万元,占全部财政支出的6.3%。确保了全区的社会稳定。管理区行政管理费和公、检、司法支出340万元。占全部财政支出的18.5%。保证了全区机关、公检司法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正常运行。

2004年全区财政支出2569万元,同比增长40%,其中:基本建设支出220万元,同比增长168%,较有力的改善了全区的基本设施建设,为跨越式发展给予了一定的支持。农、林支出503万元,同比增长20%,为全区“一退双还”工程提供了资金保障,为推动奶牛养殖业的不断壮大发展奠定了基础。支持了动物疫病防疫体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村村通道路建设。同时积极落实中央各项惠农政策:一是落实农村税费改革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政策,全区农民人均减负63元,二是安排了13万元为全区农业受灾农民落实了农业税灾歉减免,实施了救助。全区教育支出543万元,同比增长了24%,有利的推动了全区教育事业和科教兴区的不断发展。全区撤并了三所中学,成立了察北管理区中学,合并了六所小学,新建了两所小学,新增教学建筑面积2168平方米,改造危房104间,推动了集中办学,完成了7个教学点的现代化远程教育。医疗卫生支出61万元,同比增长48.7%,对管理区医院医疗设备进行了更新,乡级卫生院危房进行了改造,为卫生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给予了有力支持。社会保险金征缴率达到了100%,为917名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591.8万元,为城镇低保户发放低保金77万元,确保了社会安定,为全区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全年财政扶贫资金125.3万元,打井12眼,配套机井16眼,为贫困村发展水浇地2340亩。发放周转羊453只。市财政支持38万元,用于全区调整工资政策,全部兑现了国家统一的增资政策,全区各局室提高职务津贴政策全部兑现。全区人均月增资160元。行政管理费和公检法司支出627万元,同比增长42.5%。有力的保证了管理区机关和公检法司工作的正常运转。

2005年全区财政支出3117万元,同比增长21.3%,其中农林也支出727万元,同比增长44.5%。全区文教支出543万元,与上年持平,医疗卫生支出60万元,与上年持平,抚恤和社会福利行政事业单位离休支出210万元,同比增长70%,行政管理费个公检法司支出898万元,同比增长43%保证了管理区机关个公检法司工作的正常运转。城市运转费支出221万元,同比净增221万元,为推动我区城镇建设给予了有力的支持。

从以上数据看,尽管2005年全区收支与上年同比增幅较大,财政工作也逐渐步入快速发展和良性循环轨道。但财政工作的整体水平还不是太高,在运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差距,有待在以后的工作中认真学结和解决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