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卫生会议讲话

卫生会议讲话

一、肯定成绩,坚定信心,增强卫生事业发展的决心

2009年是卫生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卫生局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义乌市委市政府的年度中心工作及年初卫生局制定的卫生工作要点,扎实完成了全年卫生工作任务,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为义乌人民健康做出了积极贡献。2009年的卫生工作简单的讲就是6大类21项。

(一)围绕一条主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卫生系统参加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单位共12个,党员800余名,参加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单位13个,党员246名,中层干部225名。实践活动以“创新强卫、创业惠民、科学发展”为载体,活动中紧紧抓住群众健康这一核心,把做好甲流和登革热疫情的防控作为检验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依据,充分调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积极性。相继开展了“医德楷模”评选、学习楼滨银同志先进事迹等活动。完成了公共卫生发展状况评价、医疗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研究、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机制等17个调研课题。目前,课题大部分已经转化成具体举措。

(二)战胜两个疫情,登革热和甲流疫情。科学有效防控甲型H1N1流感,建立由一把手负总责的防控工作责任制,并率先在省内建立联防联控和群防群控工作机制。9月6日,我市确诊省内首例甲流危重症病例后,我局立即启动了重症病人救治应急预案,抽调全市最优秀的医务人员,调用全市最先进的仪器设备进入重症病房,落实好每个救治细节,全力做好救治工作。经省、地、市医疗人员33个昼夜全力联合抢救,10月9日,患者痊愈出院。专家表示,这是我国抢救甲流重症患者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从中积累的经验对其他甲流重症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全力以赴防控登革热疫情,迅速建立科学有效的登革热疫情防控责任机制和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机制。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主动放弃休息,深入防控一线,加强医疗救治和监测,加强灭蚊和技术指导。据统计,卫生系统已发放各类登革热防控知识宣传资料100余万份,群众对登革热防控知识的知晓率达到84%。派出督查人员400余人次,累计检查指导村居(社区)1506个,全市平均每个村居(社区)指导近两次,检查指导覆盖率100%。

(三)落实三大实事。一是全面开展农民健康体检,加强预防少生病。截止10月30日,全市共完成第二轮城乡居民健康体检482038人,体检率70.3%。二是加快构筑区域医疗中心,确保群众能看好病。两个附属医院建设顺利推进,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义乌医院工程于12月17日顺利开工;12月28日,温州医学院附属义乌医院正式挂牌。中医院、妇保院迁建或新建工程、中心医院二期、急救中心、中心血站等工程也在积极做好前期准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龙头初具规模。三是加快完善医疗卫生应急体系,实现急病有所救。加强急救体系建设,急救中心完成人员编制的报批、建设方案论证等工作,10月成立急救中心筹建办公室。

(四)开创四个先河。一是浙大附属义乌医院开工典礼仪式上,浙江大学、义乌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参加开工典礼,其中浙江大学有四位院士参加了典礼仪式,开创了参加一个工程典礼院士最多的先河。二是医疗科研取得新成效,中心医院一篇论文被SCI收录,开创了我市卫生系统在SCI成功的先河。三是开展了义乌市“医德楷模”评选和义乌市名中医评选,开创了卫生系统一个月内评出20名医德楷模和10名名中医评选的先河。四是卫生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在市委宣传部高度重视下,9月开始,电视台连续播出义乌卫生工作一线医务人员平凡事迹,义乌商报每半月刊发一期卫生专版,开创了媒体大规模、连续宣传报道卫生工作先进事迹和经验的先河。

(五)有五大工程开工。12月17日,浙江大学附属义乌医院顺利开工;赤岸、城西、大陈、上溪中心卫生院建设项目相继启动,共向上级争取到中央财政经费240万元。

(六)实现六大能力提升。一是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加强传染病防控,扎实开展免疫规划,全面开展三大类1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启动13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妇女两癌普查、省级艾滋病项目、优生检测等。二是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组织二级以上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对帮联,全面实施“城市医院牵手社区”工程。继续实施“双零”服务,共为174余万人次提供了免挂号费和诊疗费服务,义亭中心卫生院深入推进基础药品“零差价”试点,43229人次享受了基本用药零差价销售,减免费用173.7万元。加快推进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稠城、稠江、佛堂、义亭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顺利通过省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考核小组的评估验收,目前我市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有8家完成了省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三是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开展了义乌市医疗安全管理年活动,制定了《义乌市医疗质量考核标准》,由19个质控中心对各医疗单位医疗服务质量开展每年2次专项督查和业务指导。加强与上级医院、科研院所的合作,中心医院成为温州医学院附属义乌医院,并与上海长征医院结为友好医院,开展医疗技术及人才进修培训合作。第三人民医院与第二军医大学合作开展肿瘤防治。积极开展平安医院创建,5家医院被评为省或市平安医院。四是医疗科研能力提升。加快“三名”工程和科教兴医建设,全系统通过市验收与评审的科研项目有6项,有22篇论文获市优秀科研论文一、二、三等奖,占全市优秀论文的一半。中心医院一项目成为我省2009年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有2个课题列入市第三批科技攻关计划,获得浙江省卫生厅医药卫生科技创新二等奖1项,义乌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中医院巩固了部级中医中风科建设,1个课题获省卫生厅A类资助。中医院针灸推拿科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全国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特色专科建设项目,一名中医师被列入全国中医优秀人才培训。五是重大活动保障能力提升。圆满完成“义博会”、“文博会”、“森博会”、“旅博会”、“高考中考”等一系列医疗卫生保障任务。保质保量完成高校招生和征兵体检工作。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全年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认真组织落实干部体检制度,相继开展季节性流感疫苗、甲型H1N1流感疫苗干部接种工作,2009年完成干部体检188名。六是自我发展能力提升。深入实施“人才强卫”工程,有2名同志被评为义乌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加快卫生人才储备,组织引进卫技专业人才9名,招考录用163名。邀请法国里昂管理教授和新加坡南洋创新管理学院院长来义开展医院管理和绩效管理知识培训,提升医院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医患沟通技巧。完善党委书记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目标责任机制,通过选举产生了卫生局直属机关委员会。不断加强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卫生局下属12个医疗卫生单位全部设立党的基层组织。全面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相继开展了“一亮三抓”、“三进送健康”等系列活动。

同志们!2009年,对卫生发展来讲是最为艰苦的一年,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各镇街、部门的全力配合下,在卫生系统全体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卫生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圆满完成了全年卫生工作任务,在此,我代表卫生局党委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认清形势,正视不足,把握卫生事业发展新机遇

1月8日,市委召开了十二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市委书记黄志平做了“创新创优、提质提效,着力推进两项改革,再创义乌发展新优势”的讲话,全面回顾了我市2009年工作,部署了2010年主要任务。1月12日,省卫生工作会议召开,杨敬厅长作了重要讲话,重点对2010年全省的卫生工作作了详细的部署。两个会议的召开,对我们如何进一步做好2010年卫生工作提供了依据、指明了方向,希望在座各位要好好学习,深刻领会两个会议精神。

2010年,经济社会总的趋势将向好的方向发展,但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发展卫生事业依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为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当前的形势,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化挑战为机遇,变被动为主动。

当前卫生事业正处于最好的发展时期,至少面临四大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一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党委政府重视卫生、全社会关心卫生局面已经形成。卫生投入逐年增多,2009年卫生投入为1.92亿元,比2008年增加0.36亿元,其中基建3178万元,医疗单位公共卫生经费6727万元。出台的卫生政策文件多。2009年,由市委市政府下发的卫生线的正式文件达到26个,包括甲流防控、登革热防控、名中医评选等,这也说明了市委市政府对卫生工作的高度重视。市领导关注卫生活动多。仅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时参加卫生线的会议或活动就有7次,单独或带领其他领导参加的更是举不胜举。卫生正面宣传多。市委宣传部潘部长带领电视台、商报领导到卫生局开展专题调研,并开展了一系列高密度、大手笔、系统性、持久性的卫生宣传报道。五是卫生先进典型多。由市政府下文评选产生了首批名中医10名,由市委宣传部牵头评选产生了我市首批医德楷模20名,医德标兵10名,体现了政府对卫生发展取得成绩和医务工作者艰辛付出的充分肯定。二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实效。通过学习实践活动,科学发展理念深入广大医护人员的人心,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意识进一步增强,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已经成为广大医务人员的自觉行动。三是扩大内需给卫生事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中央提出,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是要加大民生工作的力度,突出扩大内需的惠民导向,进一步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在扩大内需的一揽子计划中,卫生作为既能增加投资,又能刺激消费,还能改善民生的事情,被摆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上。四是我市应对金融危机取得明显成效,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这为卫生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20亿元,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0.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8.6亿元。

在看到机遇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当前,卫生工作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对卫生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建设已从满足“生存型需求”向“发展型需求”转化,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活品质、提高健康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卫生服务于人民健康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凸显。2008年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仍有41.2%的居民对门诊服务不满意,44.2%的居民对住院服务不满意。

深化医改任务越来越紧迫。医改是一项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2010年1月14日,市政府下发了《关于成立义乌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通知,市长何美华为领导小组组长,办公室设在卫生局。领导小组的成立对加快推进我市的医改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医改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改革的进程总体滞后。虽然从9月份开始,我们就开展了一系列的医改前期调研工作,但要真正把调研成果转化成惠民政策,还有很长路要走。中央和省里都明确要求,2月25日前,各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要配备国家307种、省里增加的157种共457种基本药物,目前,相关的补偿政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定性定编等还未明确。医改的总体方案和三年工作任务也未形成正式文件。

公共卫生形势越来越严峻。随着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公共卫生工作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一是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断增多。从2003年开始,我市几乎每年都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非典、禽流感、手足口病、问题奶粉、冰冻灾害、甲流、登革热等,而且越是节假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越多,我们的医务人员也大都是在加班中度过每一个节假日。二是重大传染病防控形势严峻。截至12月20日,我市外来人口达132万多,是本地人口的1.8倍,其中少数民族60734人。大量的人流物流给传染病的输入和传播带来了隐患,如登革热就是一起典型的输入型疫情,去年还有多起输入性恶性疟等。三是慢性病患者不断增多。全市2009年在浙江省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共上报死亡病例4348例,其中糖尿病2258例,恶性肿瘤1796例,急性冠心病227例,脑卒中1595例。四是流动人口管理难度不断加大。这也导致了我市孕产妇死亡率的不断上升。我们的职能单位对此也要作相应的思考。

卫生工作责任越来越重大。一是卫生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据世界银行组织专家对过去40年世界经济增长进行测算,发现其中8%-10%归公于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我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成就,也证明健康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生产力。二是卫生发展与社会和谐息息相关。近年来,在卫生系统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卫生行业在政府和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日益提升,但我们也不否认,一些不和谐因素正在破坏着我们来之不易的良好形象。服务态度差、工作责任心不强、管理不到位等,医患纠纷的进一步增多,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卫生本身长期积累的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对卫生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当前卫生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可以概括为“六个不协调”,即卫生事业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协调,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不协调,医疗服务与医疗保障不协调,城乡之间之间卫生发展不协调,中西医发展不协调,卫生公平与效率不协调。这些不协调是由卫生本身长期积累的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所导致,此外,卫生文化与卫生行风建设也依然是卫生工作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三、突出重点,攻坚破难,谱写卫生事业发展新篇章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我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之年,卫生局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义乌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和全省卫生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及“创新创优、提质提效”主题活动要求,按照“巩固基础、深化医改、确立优势、高位突破”的卫生工作总体思路,促改革、求创新、谋突破,不断推动卫生事业实现新跨越。

(一)促改革: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主线,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立义乌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筹组织实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下设办公室,由发改、人事、财政、卫生等部门人员组成。卫生局完善医改工作机制,加强调查研究,做好政府参谋,牢牢把握“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这一基本要求,始终突出坚持基本、基础和基层这一重点,抓紧制订《义乌市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和近两年重点任务实施计划及操作性强的政策配套文件,攻坚破难,狠抓落实,并充分运用创建卫生强市这个有效载体,扎实推进医改工作。加强对医改工作的宣传,争取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与参与,为深化医改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年初召开义乌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加强监督考核,确保医改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力争使医改工作达到“开好局、起好步”的要求,让人民群众切实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开展2+X镇(街)村卫生一体化管理改革和镇街卫生院定性定编改革,完善市、镇(街)卫生一体化改革,按照“走在前列”的总体要求,科学编制“十二五”卫生发展规划。制定《义乌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及《义乌市村(社)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优化卫生资源,科学布置医疗机构,逐步建成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事业单位编制管理,严格按《浙江省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实施意见》,核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编制。结合义乌工作实际,先选1—2个镇街突出重点先行先试,为全市推开发挥示范和带头作用。探索村医养老保险问题。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制订《义乌市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实施方案》,完善三大类1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启动13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结合义乌实际增加公共卫生项目。加强项目实施的日常监督和管理。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增加公共卫生投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按项目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所需经费由政府预算安排,并统筹解决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项目经费。根据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公共卫生服务实行“定岗、定编、定任务、定考核、定补助”的五定经费管理办法。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通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保院等职能公共卫生机构组织实施,并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指导,所需经费由政府根据工作需要全额安排。建立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结果为导向的绩效考评体系。充分发挥考核结果在激励、监督和资金安排等方面的作用。对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的乡村医生给予合理补助。对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承担规定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补偿。

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制订《义乌市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出台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相适应的政府补偿政策。2月25日前,我市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省增补第一批药品目录内药品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对现有库存药品也全部按进价销售,且不得高于国家指导价和省采购价。严格基本药物采购配送管理,认真履行省级网上药品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工作。加强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管理,除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全部使用外,二、三级医院使用基本药物的比例要达到相关的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完善基本药物报销政策。强化医务人员基本药物目录及用药培训,促进基本药物合理使用,减轻群众负担。加强舆论宣传。对实施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妥善处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防范重大问题发生。

探索公立医院改革。结合我市实际,重点围绕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加强监管责任落实,完善投入政策,支持基层医疗机构提高服务水平,转变以药养医机制,改革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加强岗位绩效考核,进一步加强管理,改善服务。

(二)求创新:以登革热和甲流防控为重点,推动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等工作有创新,全面提升公共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能力

疾病防控工作要创新。优化组织机构设置,完善疾控体系建设,积极争取上级业务部门对义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直接支持,在义乌设立分支机构。启动实施国家“艾滋病、病毒性肝炎和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综合示范区项目”,提高对重大传染病的监测预警、分析评估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疾控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既懂医疗、又懂公共卫生的复合型人才。加快推进浙江省第二轮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加大艾滋病血清学监测、各类人群干预和宣传力度。全面落实结核病控制策略,重点抓住发现和治疗环节,提高肺结核病人发现率和治愈率,探索耐多药肺结核病的发现、诊治、规范化管理模式,全市肺结核涂阳新病人系统管理率达到95%以上。加强鼠疫、霍乱、非典、人间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防控,规范肠道门诊、发热门诊管理。继续做好免疫规划工作,进一步推广国家扩大免疫规划,本地及外地儿童基础五苗接种率达95%以上。推进消除麻疹和实施消除疟疾行动。加强地方病与慢病监测报告管理工作。控制钉螺扩散,缩小残存钉螺面积。推进健康城市试点工作,加强健康教育,开展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结合卫生宣传日、常见慢病和重点传染病防控,通过新闻媒体、举办讲座、印发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城乡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宣传信息和健康教育咨询服务。

登革热防控工作要创新。做好市委市府参谋。一是早宣传。通过新闻媒体、培训、发放卫生知识资料等开展多种形式登革热防控知识宣传,牢固树立“无积水、无蚊子、无登革热”防控理念;二是早行动。全民发动,群防群控,3—4月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以清除小积水容器等蚊蚴孳生地为主的环境整治,切实降低蚊媒密度,疫点村(社区)要科学灭蚊。指导镇街加强“清洁、消杀、健教、指导考核”四支队伍建设,建立防控长效机制,推动登革热防控工作常态化;三是早发现。卫生系统内层层签订防控责任书,明确职责,进一步落实网格化责任管理机制。开展医护人员全员培训,做好症状、疫情及蚊密度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力争不发生疫情或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确保防控工作有序、有力、有效。

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要创新。加强对甲流防控工作领导,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落实防控责任,突出抓好重点时间、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点环节的疫情防控。做好对学校、企业等群体生活场所的防控指导和管理。建立“以社区为范围,以家庭为单位”的防控网络,做好居家医学观察、隔离治疗、后勤保障等。医疗机构规范工作程序,严格落实防护措施,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加强市场、车站等公共场所防控管理,坚持定期通风和消毒。坚持“非必须、不举办,谁举办、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大型活动防控管理。根据省卫生厅统一安排,积极做好甲流疫苗的接种工作,提高市民免疫力。加强监测工作,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对监测结果及时组织专家进行分析研判,为政府决策做好参谋。根据“四集中”及“分层、分级、分类”诊治的原则,做好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和救治。各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培训,做好救治设施、设备的配置,完善甲流高峰期救治预案,提高重症与危重病例的抢救成功率。充分发挥基层公共卫生联络员作用,做好轻症患者居家隔离管理工作。普及甲流防控知识,及时客观地公布疫情防控举措,消除市民的麻痹思想和恐慌心理。

卫生监督工作要创新。以构建“管理科学、职责明确、行为规范、执法有力、保障到位、全省一流”的卫生监督机构为目标,深化卫生监督体制改革,推进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改进和完善以“八化”模式为核心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系。以“参公”为契机,以“严格准入、强化培训、规范考核”为抓手,打造“八型”卫生监督员队伍,提高卫生监督能力和水平。加强职业卫生和放射卫生监管,加大食品安全、打击非法行医、小餐饮小美容美发整治力度,继续做好饮用水、学校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监管,加强传染病防控监督。营造安全、放心的医疗和餐饮环境。

妇幼保健、精神卫生、血液管理要创新。健全妇幼信息网络,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高危孕产妇管理、信息监测的管理质量。完善全市高危孕产妇管理办法,畅通高危孕产妇转诊、追踪管理流程,减少孕产妇死亡。创新流动孕产妇管理模式,努力提高流动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住院分娩率,降低流动孕产妇死亡率。继续开展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免费孕前优生检测、婚前医学检查及农村妇女乳腺癌、宫颈癌检查,新增妇女孕前和孕早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加强心理卫生学科建设,增强心理咨询服务能力。探索精神病人托管康复模式,提高精神病人康复率。加强三级精防网络建设,提高精防队伍整体素质,推动社区精防工作开展。加强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管理,提高治疗的数量和质量。强化血液质量监督管理,临床用血科学合理,完善三级质量管理网络,确保临床用血安全。加强无偿献血管理和创新,满足日益增长临床用血需求。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要创新。进一步完善以市属医院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核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实施镇村、街社卫生一体化管理,制定农村卫生服务站建设方案,加快农村卫生室建设。按照改建一批,新建一批原则,解决村、社区卫生服务用房问题,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条件,今年实现50%行政村有一所卫生室的目标。对暂无村卫生室的行政村,由所在镇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定人员、规定时间、确定地点,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方便群众就医。进一步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坚持主动服务、上门服务、连续服务,切实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完善市属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继续深入开展“医院牵手社区工程”,推行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模式。完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不断加强指导、培训和督查。

农民健康体检工作要创新。继续深入开展第三轮参合农民健康体检,结合群众需求完善体检项目,改善体检流程,2010年完成体检率30%以上。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人等人群为重点,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统一、规范、动态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健康档案实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加强体检后的随访管理并逐步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农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25%以上。

爱国卫生工作要创新。以每月8日为环境整治日或卫生指导日,扎实推进“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群众参与、人人动手”的爱国卫生运动。落实卫生系统禁烟工作,加大控烟力度。加快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开展农村水质卫生监测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卫生学评价。开展100个以上整治村农村改厕工程项目,农村户厕普及率达到85%,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以上。健全农村水质卫生监测网络,对规模以上的集中式供水厂开展水质卫生监测,对新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开展卫生学评价。

(三)谋突破:以提高群众健康水平为宗旨,夯实卫生基础,优化人才队伍,提高医疗服务水平,逐步确立卫生发展新优势

卫生基本建设有突破。加快浙江大学附属义乌医院工程建设进度,争取中心医院二期、中医院迁建工程开工建设、赤岸、城西、大陈中心卫生院投入使用,上溪卫生院新建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做好妇保院扩建工程、卫校、急救中心、卫管中心、血站、口腔、二院门诊住院楼等新改扩建工程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加强财务监管,完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探索符合我市卫生实际的财务管理办法。加强内部审计,促进财务管理规范化。加快数字卫生建设,全面推动基本医疗与社区卫生综合信息系统、区域用药监测系统、居民健康咨询系统的整合升级。加强卫生信息资源整合和公共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完善以疾病控制网络为主体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以及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平台。推进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探索实现电子病历与居民健康档案等区域内信息资源共享。

人才队伍建设有突破。规范人才开发和管理机制,拓宽人才招聘和选拔渠道,为人才引进、使用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加强人才规划培养使用的考核,形成长效稳定的人才工作监督考核制度。做好浙大附属医院人才招聘及储备。围绕“培养招聘充实一批,柔性流动支持一批,在岗培训提升一批,保障待遇稳定一批”的总体思路,切实提高基层卫生人员素质,制定并启动实施以全科医生为主的基层医疗卫生建设队伍规划,加强全科医生培养。探索“订单式定向培养农村社区医生”制度,委托普通高校定向培养若干名全科医生。完善全科医生(责任医生)规范化培训制度,建立农村卫技人员到市级医院定期进修培训制度。探索新分配到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统一在市级医院规范化培训工作。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加大对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推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充分调动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加强干部队伍执行力建设,完善责任体系,做到履职有依据,责任有人担。加强干部队伍培训,通过走出去及请进来的办法,加强省市及国际交流合作培训。强化干部绩效考核,加强监督,塑造一支“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卫生系统干部队伍。做好后备管理干部的选拔和培养。

医疗安全与质量管理有突破。继续开展义乌市医疗安全管理年活动,健全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完善医疗安全管理责任制,组织质控小组对各医疗单位医疗质量与安全开展专业检查。积极组织行业专家、行风监督员、社会群众对医疗质量与安全进行明查暗访,发现问题及时通报,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学会的作用,加强技术培训,组织优秀论文评选。继续抓好在职人员继续医学教育,鼓励引导市属医院优秀人才及高年资医师到基层服务。按照“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严格医疗机构执业准入。对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开展等级医院复评或评审。开展临床路径管理,以院内感染控制、急诊管理、危重救治为重点,扎实推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严格临床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加强医疗技术准入、临床应用和用药管理,开展预约诊疗服务,优化服务流程,改善群众看病就医环境。贯彻《浙江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建立义乌市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新机制,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营造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

医疗科研和龙头学科建设有突破。以重点学科、专科、项目及中医药临床科研为抓手,在公共卫生、临床及其它相关学科领域研究中,力争取得更多、更好、具有医学特有实用性、有一定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继续做好已确定国家、省重点科研项目,今年完成省级科研立项2项,市级立项5项。加强龙头学科建设,以儿科、传染科、产科为重点,力争确立1个在省内达到一定知名度的龙头学科。加强学科建设和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强市级医院与上级医院合作,推动公立医院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

中医药事业发展有突破。争取出台义乌市中医药发展政策。健全城乡社区中医药服务网络,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快实施“三名三进”工程。加强中医后备力量建设,以“1个名中医帮带2个徒弟”为抓手,培育20名中医后备人才。加快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提高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使用,继续开展市级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单位创建。弘扬丹溪文化,举办丹溪中医学术论坛。

应急急救体系建设有突破。进一步推进应急示范市创建工作,充分发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化指挥系统功能,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及应急处置能力,完善系列应急预案,加强应急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应急处置演练。按照全市统一受理、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就近治疗、快速反应的原则,加快急救中心建设,落实人员编制,加强培训,购置急救车辆与设备,加快指挥中心信息化建设,争取年内启用120指挥中心。

卫生文化建设有突破。做好新时期下基层党建工作,进一步提高卫生系统党建工作水平,推进“一亮三抓”活动深入持续开展,圆满完成第三批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强局机关及各单位效能建设,要责任到位、评价到位,重视线上工作创新和点上工作突破。深入开展基层站所、机关科室民主评议工作,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对互相推诿、慢作为、不作为等行为导致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较大的事件要进行问责。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加强药品及医用耗材招标的管理和监督。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严格实施医德考评制度,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加强内部管理,着力改善服务,在公立医院开展以改善服务态度为主的整治活动。使群众反应强烈的医疗服务态度问题有所好转。完善行风建设长效机制,以医德楷模表彰及甲流防控慰问文艺晚会成功举办为契机,广泛宣传先进典型崇高品质和先进事迹,探索开展卫生文化节,丰富卫生系统文化娱乐生活,展示卫生行业新形象。

同志们!农历虎年的脚步已经徐徐向我们走来,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让我们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创新创优、提质提效”主题活动及中心工作和卫生局2010年卫生工作要点,开拓思路、创新举措、攻坚破难,为加快构筑区域医疗卫生中心,提高全市人民健康水平,谱写卫生事业发展新篇章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