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民政局加强农村改善讲话

民政局加强农村改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分析当前形势,表彰先进,研究部署2009年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和血吸虫综合治理工作。区委、区政府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会前,区委常委会专题听取了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传达,并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进行了认真研究,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具体部署。昨天,区“四大家”领导、各乡镇场街党委书记、区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及4个示范(试点)村党支部书记,到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进行了学习考察。今天,仇书记、杨区长都将作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正确把握形势,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信心

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先后战胜了冰冻雪灾、“两迁”虫害、洪涝渍害、重大动物疫情等自然灾害和金融危机的影响,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全年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27亿元,同比增长7.3%。农民人均纯收入5134元,增长19.8%,增幅全市第二。

一是调整步伐加快,板块建设成效显著。各地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加大调整力度,特色农业板块规模不断扩大。优质稻板块面积达到40万亩,其中香稻种植面积5万亩,被评为全市优质稻板块建设先进单位。水产板块规模和产值均居全市第二,被评为全市水产大县建设先进单位,并成功进入全省水产大县行列。闵集小龙虾养殖面积达到4万亩,成为全省小龙虾养殖示范区之一。卧龙鳄鱼养殖扩大到1万条,成为全省最大的鳄鱼养殖基地。畜禽小区达到14个,新建150模式猪舍66个,兴农万青猪场顺利通过了省专家组验收,*沿线乡镇养鹅过万只。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不断加快,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5家,新增2家,其中正团麻糖食品公司被评为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先进单位。大型农业项目引进取得新突破,朱湖农场、肖港镇、陡岗镇、新铺镇分别新上了大型水禽加工、种猪繁育、肉牛养殖、万头猪场项目。

二是基础设施加强,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田水利设施进一步完善。如期完成了水毁工程修复重建和秋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共完成土方306万方,修复中小型泵站47处,实施标准化农田建设9.7万亩,清淤沟渠16000米,扩挖塘堰200多口,其中3万方以上的大当家塘6口。农机化作业水平进一步提高。共推广农业新机械650台套,农机总动力达到30万千瓦,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7%,被评为全省水稻机械插秧工作先进单位。农业科技服务进一步加强。共组织开展科技下乡活动46场次,举办各类培训班12期,累计培训农民82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6000多份。全国小麦油菜重大病虫应急防控现场会、全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研讨会、全省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会议先后在我区召开。测土配方施肥工作获全省第一,水产精养池平均单产和增幅均居全市第一,渔业科技进村入户工作连续三年全省第一。

三是乡村环境改善,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清洁乡村”工程起步良好,农村环境卫生明显改变。试点村建设成效显著,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全年共完成村级规划150个,解决了2.1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新建农村沼气池4200口,建通村公路341公里,新增通有线电视自然湾285个,通电话自然湾320个,新建村文化室42个,体育健身活动场所15处,新改扩建农村卫生室56家。杨店镇柏树村和新铺镇徐山村两个村被省委、省政府命名表彰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陡岗镇池庙村、毛陈镇焦湖村、杨店镇高峰村被评为全市新农村建设先进村。

四是农村改革深入,惠农政策全面落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扎实开展,完成了全区4.7万亩集体林权确权发证工作。“三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创新试点稳步推进,完成了一宫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任务。农村财务“双代管”不断深入,账目代管面达到100%,资金代管面达到80%。落实减负政策力度得到进一步增强,全区农民负担总额605万元,同比减少32万元,没有发生农民负担上访案件。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全区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增15家,达到20家,现有规模和新增家数均居全市第一。其中,肖港万里小香葱专业合作社和西河养猪协会被评为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先进单位。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全年共发放各类补贴资金3539.7万元,受灾农户获赔水稻保险资金1100多万元。争取和落实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均创历史同期新高,落实购机补贴资金310万元,新增各类享受补贴农机383台(套)。

五是公共事业发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落实,扶困助学力度加大,全区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达到省定标准。农村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投资2827万元,建设完成了56个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维修项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展开,参合率达到91.2%,并将5.5万名民政对象免费纳入医疗保险。社会救助工作扎实开展,筹措资金986.3万元,完成了1829户因灾倒房和农村危房改造重建任务,农村低保扩覆3636人,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850人,非正常返乡的2400多名农民工实现了本地就业。农村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乡风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回首20*年,我区“三农”工作在困难中实现了新跨越,在复杂形势下经受了考验。这些成绩的取得,的确很不容易,是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强化农业基础的结果,是各级各有关部门通力配合、合力支农的结果,是广大干部职工和全区农民群众真抓实干、辛勤工作的结果!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区农村基础设施依然薄弱,抗大灾能力不强,靠天收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现代农业发展档次不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低,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任务紧迫;返乡农民工就业难,农民持续增收的压力加大;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差距还很明显;金融危机对农业经济的冲击逐步加深,问题逐步显现。2009年将是近年来农业形势最为严峻的一年,是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各地各部门工作压力最大、最为艰难的一年。

事物的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困难与机遇是并存的。我们既要增强忧患意识,更要增强抢抓机遇的责任意识。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我们还有诸多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一是农业农村工作有良好的氛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中央又下发了本世纪第6个一号文件,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操作性很强的实施意见,全社会关心农业、关爱民生、关注农村的氛围已经形成,农业发展的合力逐步加强。二是“三农”投入不断增加。中央把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实施了一批大项目,对农业农村的带动作用将是巨大的。三是“三农”工作发展有比较扎实的基础。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最近几年,农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很强的内在动力。四是眼前困难为新一轮加快发展创造了机遇。金融危机不仅加快了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步伐,而且给新形势下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启示。农产品作为生活必需品,供求弹性比较小,在大路货出现滞销的情况下,质量优、科技含量高的名特优产品并不愁销,有机米、特色菜、水禽、名特鱼仍供不应求,发展适销对路产品的潜力很大。五是“三农”工作发展有新的平台支撑。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为拓展农业新功能、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带来新的机遇。

在挑战和机遇面前,要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定的信心将起到关键和特殊作用。信心来源于我们对农业形势的准确判断和全面把握,来源于我们对“危”与“机”的辩证分析和思考,来源于我们近年来对适合我区发展路子的“闯”与“试”。现在有成熟可靠的做法可资借鉴,有战胜困难的经验可资沿用,有加快发展的办法可资实施。我们要坚定信心,善于在变化中捕捉机遇,在逆境中创造条件,克难奋进,乘势而上,推动我区“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明确工作重点,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是一个“坎”。在全区三级干部会上,区委下发了一号文件,对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总的要求是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具体目标是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28亿元,增长4%,农民人均增收600元以上。围绕这些要求和目标,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农业基础,稳步发展现代农业

发展现代农业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是不断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从当前来看,必须从我区实际出发,围绕武汉城市圈建设,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构建以农业产业、科技、保障等体系相配套的城郊型现代农业发展体系。

1、转变增长方式,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按照全区三级干部会议的要求,做大做强优质稻、蔬菜、早蜜桃、黄栀子、畜禽、水产等特色农业板块。在朋兴、肖港、新铺、卧龙、陡岗、祝站、三汊等地落实香稻连片种植面积10万亩。增加肖港、朋兴、卧龙、祝站、陡岗、新华街等精细蔬菜面积,发展壮大蔬菜板块。利用省扶持土豆产业的政策机遇,发挥引进的山东寿光亿安农业开发公司的示范作用,扩大土豆、小香葱种植规模。调整林业种植结构,加快林果茶板块建设。稳步发展黄栀子、早蜜桃,放手发展速生林,大力发展有机茶,加快建设油茶基地,引导发展苗圃产业。力争成片造林1.3万亩,新增茶叶面积2000亩,油茶面积1000亩。扩大名特优水产养殖规模,建立名特优苗种繁育基地,力争全区水产养殖面积16.8万亩。加快畜禽板块建设,推进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力争新建1个生猪祖代繁育场、2个扩繁场、1个原生态养猪场、3个万头猪场、50栋生物发酵床技术“150”模式猪舍、10个标准化蛋禽养殖小区。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产业化经营。加快朱湖水禽屠宰场和御金丹药业黄桅子加工项目建设进度,争取早日投产;扶持伟业春晖米业、楚丰米业、正团麻糖米酒等农产品加工企业进一步扩大规模,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力争区级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由40家增加到46家,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10亿元。

2、突出科技兴农,建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快香稻育种进度,力争超级稻项目列入农业部“跨越计划”工程。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和机制,建立以区农技推广机构为龙头,以各乡镇农技服务中心为载体,以农资经营大户、农机大户和科技示范户为网络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不断创新“以钱养事”办法,进一步完善“以钱养事”新机制,鼓励发展物技结合的农业服务超市,切实调动农业服务中心人员积极性。加强防疫工作经费投入,在“以钱养事”资金中,按农村人口人平调控2元,直接用于乡镇畜禽防疫。积极培养农业科技示范户,推动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继续抓好测土配方施肥、生物发酵床原生态养殖、水稻机插、秸秆还田、油菜机收、节水型灌溉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建立杨店远程科教点和3个生猪信息联络点。

3、改善生产条件,建立现代农业保障体系。加快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更新改造府南、环东泵站,实施沦河水利血防灭螺工程,完成安全、石板沟、群建、八汊洼、韩桥、刘砦等6座中小型水库的年度除险加固和梦湖垸小型水毁工程修复任务。加强农业装备建设,推进农业机械化。争取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600万元以上,新增机具1000台套以上。抓好标准化农田建设。完成新铺等地1万亩基本农田整理、西河等地1万亩低丘岗地改造、*1万亩中低产田改造和朋兴乡1万亩农业综合开发引导支农资金统筹支持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建设任务。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南大市场扩建,完善产地市场建设。鼓励城区商贸龙头企业在农村发展农家店,兴建农资配送中心和村级综合服务社,力争发展农家店120家,农资连锁店16家。

4、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两型”农业。积极推广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等农业生产节本技术,大力开发太阳能、沼气、秸秆利用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建立农产品生产及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检站,制定和完善小香葱、糯米、小龙虾、肉鹅等4个农产品生产标准,力争全区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农产品增加到10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面积达到20万亩。加强大中型畜禽养殖小区污染综合治理。抓住武汉城市圈和临空经济区建设机遇,发展孝天公路产业群和*生态旅游带,开拓农业的生态保护、观光休闲和文化传承功能。

(二)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

加强农村制度建设,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区在农村制度建设上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有些方面问题还比较突出,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不断推进我区农村制度改革创新,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突破。

1、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鼓励农民通过转包、转让、出租、互换、入股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引导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委托村集体或其他土地流转服务组织集中流转给规模经营主体。对土地经营达到一定规模的经营主体,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生产扶持资金安排上予以倾斜。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运行模式与机制,加快我区土地流转步伐,推动规模经营。每个乡镇今年都要成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站。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积极推进城中村、园中村和城郊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创新,有序推进国有农场和农业“小三场”改革。

2、逐步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加大项目申报力度,积极推进以项目为载体的涉农资金整合。今后,凡中省投资的项目,从申报到施工都必须上报区政府。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格局。今年,区政府将财政支农资金增加到700万元,主要奖励扶持农业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和新农村建设。注重吸收社会资本参与农业农村开发,并在规划、项目、融资等方面给予支持。健全农业政策性保险制度,力争6月底前完成45万亩水稻保险,8月底前完成1.5万户农房保险,9月底前完成0.4万名农民工意外伤害保险,10月底前完成1.2万头能繁母猪和1100头奶牛保险。加快乡镇自动气象站建设,不断完善重大动植物疫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预警应急体系,提高农业趋利避害能力。

3、建立推进城乡一体化制度。以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统筹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合理安排城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聚集、村落分布、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统筹城乡社会管理,落实“迎接新市民”工程的各项措施。加快城镇化建设,形成以城区为龙头、以建制镇为骨干、以中心村为支撑的现代城镇体系。

(三)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在东南沿海城市打工的农民工,大量返乡,农民增收困难进一步加大。各地要克服困难,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1、落实好惠农政策增收。要不折不扣落实好粮食、良种、农资综合和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补贴资金全部实行“一折通”,由乡镇财经所直接发放到农民手中,不得代领转发,不得抵扣任何收费和债务。要全面落实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搞好农产品购销,充分发挥市场价格对增产增收的促进作用。今年国家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每50公斤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为90元、92元、95元,均比去年提高13元。每50公斤白小麦、红小麦、混合小麦最低收购价格分别为87元、83元、83元,分别比去年提高10元、11元、11元。要加强农民负担监管,治理好农民建房、农村中小学、农业用水等方面的乱收费。要严格“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程序,建立财政奖补制度,争取肖港、闵集3-5个村纳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范围。

2、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增收。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规模经营,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比较效益。各乡镇场要把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订规划,细化政策措施,引导更多的企业和能人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组织,鼓励更多的农民参与。力争全区农民专业化合作社由20个发展到25个,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由50家发展到80家。要树立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扶持农业、扶持农民的观念,加强扶持服务。工商、税务部门要实行登记“零门槛”、“零收费”、“优惠税收”;财政、信用社要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经管部门要加强指导,协调服务,选择1-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试点,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标准化生产、专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至少争取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挤进省财政扶持项目笼子。

3、发展劳务经济增收。要按照实现劳动力培训方式由初次培训向培训、再培训并举,劳务输出途径由区外输出为主向区外输出与本地转移并举,劳动力转移渠道由二、三产业向一、二、三产业并举,劳务经济发展方向由转移就业向就业、创业并举“四个并举”的要求,推进劳务经济快速发展。全面完成xx就业实训基地建设,健全和完善乡镇成人教育培训网络,逐步恢复乡、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培训功能。实施好“阳光工程”、“雨露工程”和“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计划”,完成培训和再培训1.5万人的目标任务。积极引导外出务工成功人士回乡创业,放宽准入政策,拓展创业空间,努力为回归企业提供资金、土地、人才等方面的服务。力争新增具有一定规模的回归创业项目20个以上,引进回归创业资金5亿元以上。加强在外劳务基地建设,健全劳动力资源和用工信息网络,搭建区内用工平台,内外并举,力争实现新增转移和再就业1万人,务工人数稳定在15万人以上。

(四)发展公共事业,不断改善农村民生

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和资源共享信息平台建设。着力发展一批文化科技中心户和“农家书屋”。深入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使先进文化进村进户、入眼入耳入心。巩固扩大“两基”成果,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改善办学条件,落实农村教师各项政策性待遇,全面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参合比例稳定在90%以上。加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定向免费培养农村卫生人才。大力普及卫生防疫知识,扩大农村免费公共卫生服务和免费免疫范围。加强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扩大农村低保范围,提高保障水平,争取3年内使我区农村低保工作对绝对贫困人口全覆盖。探索制订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逐步实现与城市社保制度接轨。建立健全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制度,确保特殊困难群众家庭的基本生活。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将符合条件的人员实行区级统筹,全部纳入五保供养范围。建立健全农村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完善救灾资金分级负担的管理体制。加快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确保解决4万人的不安全饮水问题。全面落实城乡电网同网同价政策,保障农村电力供应。继续推进通村公路建设,完成区乡等级公路改造22公里,新建通村油路100公里。加快农村沼气建设,完成4000口户用沼气池建设任务。加大村庄规划编制力度,完成所有行政村的规划修编任务。实施“消危工程”,对农村特困户危房进行改造,增强防灾抗灾能力。

三、突出试点示范,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昨天我们学习考察了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有很深的感受,试验区的一些好作法,特别是从规划抓起,统筹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实行整体推进,集中解决农业农村存在的突出问题,成效非常显著,操作性非常强,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今年我区的新农村建设,就是要按照仙洪试验区模式,抓好试点示范建设。为此,区委、区政府决定将原有30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调整为14个区级新农村建设示范(试点)村,“清洁乡村工程”试点村布点不变。各地也要在区级试点之外,确定1-2个试点村。要通过统筹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大力实施乡村规划工程、农村基础建设工程、清洁乡村工程,确保示范(试点)村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

一是加强宣传引导。各地、各新农村建设工作队要采取办墙报、贴标语、拉横幅、开会议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及村级建设目标、措施,启发、引导、教育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增强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各新农村建设示范(试点)村必须办好一个墙报,开好党员、群众、在外名人大户代表三个会议。

二是抓好规划修编。要按照有大局观、连续性和可操作性,体现“两型社会”特色的要求,搞好乡村规划修编。通过几年的努力,全区已完成230个村的规划修编任务,今年区政府将再支持100个村进行规划修编。对没有完成规划修编任务的村,要注重搞好简易控制性规划,以适应人口向中心村、中心城镇转移的趋势。示范试点村要按照已有的规划,制定具体、详细、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提高规划的执行力。

三是整合涉农项目。按照“突出重点,集中力量”的原则,统筹安排涉农项目,将通村公路、农村安全饮水、农田水利、水利血防灭螺、农村能源“一建三改”、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农机化建设等项目整合到新农村建设示范试点村,提高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

四是强化部门支持。今年,区委、区政府将继续组派区直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分驻到14个示范(试点)村,集中力量进行帮扶。各工作队要在当地党(工)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围绕驻点村建设目标,采取得力措施,切实履行职责,完成帮扶任务。区直各部门也要结合自身职能,全力支持示范(试点)村新农村建设,并力所能及地给予资金支持。经济实力较强的部门,支持资金不少于2万元,经济条件一般的部门,支持资金不少于1万元,经济条件困难的部门,支持资金也不能少于5000元。

五是注重考核督办。区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要对各地、各示范试点村、各工作队及区直各部门支持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经常性地检查督办,并将督办结果及时在《新农村建设工作简报》上予以通报。对按进度完成建设目标任务的村,分阶段落实“以奖代补”资金。区政府决定,将各地、各示范试点村、各部门新农村建设工作纳入年终综合考核。对考评不合格的村,按照动态管理的要求,调出区级示范试点村建设范围。

四、加强综合防治,开创血防工作新局面

20*年,在各地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区血防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巩固了血防达标成果,基本实现了疫情控制目标,禁牧区感染性钉螺密度及钉螺感染率分别下降了32.4%、37.5%,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下降了71.68%,沦河15公里禁牧围栏被市政府列为“示范工程”。2009年全区血防工作防治目标是:人畜血吸虫感染率以村为单位降至3%以下;不发生血吸虫病突发疫情;晚血病人救治率达到100%,新发晚血病人控制在20例以下。

一是抓好宣传发动。新修订的《*血吸虫病防治条例》已于20*年12月1日正式施行,这是做好我区血防工作的重要法律保障。疫区乡镇场和相关部门要通过举办讲座、开展培训等形式,进一步加大《条例》宣传力度。要根据血吸虫病监测资料,划定、变更钉螺地带,设立禁牧区并及时公告。要大力宣传血吸虫病防治知识,充分调动疫区群众积极性,动员全社会力量,做好血吸虫防治工作。要按照《条例》的要求,加强血防重点环节执法检查,营造血防工作的良好氛围。通过宣传发动,力争疫区中小学生、村民血防知识普及率分别达到95%和90%以上,人群正确行为率达到85%以上。

二是抓好*禁牧。*在我区境内长达30余公里,有河滩面积2500余万平方米,一直以来是我区血吸虫病的主要疫源地。今年,省政府给我区下达了1402万平方米的河滩禁牧任务。为此,区政府决定,先在*八一大桥上、下游两岸设置禁牧围栏10公里,待条件成熟时,全面实施*禁牧工作。各疫区乡镇场及相关部门要落实好强制宰杀病牛、淘汰耕牛、开展家畜圈养、翻耕种植、河滩拦网等综合措施,积极引导、鼓励和扶持村民调整种养模式和耕作方式,用家禽养殖业来逐步替代耕牛养殖业,解决耕牛传染源问题。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要重点向疫区倾斜,用机耕替代牛耕,减少耕牛感染血吸虫病机率。要将10000亩血防抑螺防病林工程与围栏禁牧工程统筹考虑,统一安排在疫区实施。

三是抓好综合治理。血吸虫病防治是重大民生问题。“瘟神”不除,疫区群众永无宁日。我区是全省血防工作23个重点县(市、区)之一,被列入“省部联动”防治范围。这对我区血防工作和疫区发展都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我们要抢抓机遇,切实搞好血吸虫病综合防治。在政策上,要全面落实晚血免费救治政策,对生活困难的血吸虫病人予以救助,住院的晚血病人给予生活补助;在建设上,要把与血防相关的项目,集中向疫区,特别是毛陈镇东海村、东山村2个血防综合治理示范村倾斜,力争完成5267户农村沼气、2.4万亩轻简化栽培、3万亩水旱轮作、0.18万亩水改旱项目建设任务;在技术上,要加大查螺灭螺力度,改善钉螺孳生环境,压缩易感环境面积。加大易感人群查病治病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新发病人和新的传染源。落实急感防控措施,杜绝血吸虫病突发疫情。在责任上,要强化疫区乡镇和相关部门的综合治理职责,签订责任状,做到任务不完成,责任不解除。

五、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完成全年农业农村工作任务

一是要大员上阵,形成合力。区“四大家”领导要按照责任要求,主动深入一线,加强对乡村经济发展的指导,加强对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的督办。各乡镇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三农”工作和新农村示范(试点)建设,分管的同志要抓好具体工作落实。乡镇服务中心人员要珍惜岗位,安心工作,在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贡献聪明才智,体现人生价值。区直涉农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扎扎实实调查研究,认认真真听取群众意见,兢兢业业为群众办事。新农村工作队要把服务“三农”作为己任,努力为驻点村的建设出谋献策,排忧解难。要动员和组织民营企业、社会力量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营造各行各业、社会各界支持“三农”工作的良好氛围。要建立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把粮食生产、特色产业、农民增收、耕地保护、环境治理、和谐稳定作为各地各部门班子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引导干部扎根农村、扎根基层,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自觉意识和责任感。

二是要创新思路,转变观念。各地各部门要坚持与时俱进,转变观念,特别是从事农业农村工作的每位同志,要加强学习,在学习中转变,在学习中提高。要转变粗放经营的观念,学会用生态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工作,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不断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要转变城乡二元发展的观念,坚持城乡统筹,保障农民国民待遇,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要转变就农业论农业的观念,用工业化发展理念推进农村改革,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农村工作;要大胆探索,勇于实践,针对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新特点、新情况,加强调查研究,不断总结新经验,推广好典型,提高工作水平。

三是要加强党建,夯实基础。农村基层组织是全部“三农”工作的基础。要以创建“五好”基层党组织为目标,继续开展“三级联创”活动,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进一步拓宽农村基层干部来源,坚持从区乡干部中选派、大中专毕业生中选调、乡镇服务中心人员和农村知识青年中选拔一批优秀人才充实到村“两委”班子。要积极推行村级民主管理“三五工作法”,拓展农村党风廉政建设领域,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同志们,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好形势,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挑战严峻。我们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区委的决策上来,振奋精神,共渡时艰,全面完成好今年农业农村各项任务,为全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作出新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