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民政局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动员会讲话

民政局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动员会讲话

同志们: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良好开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

历史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的若干意见》。*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制定

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了“以产

业化提升农业、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工业化富裕农民”的指导

方针。经过全市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

现了良好开局。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机制正在形成。多年来,

城市对农村、工业对农业、市有关部门对区县,都给予了很大的

支持和帮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市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特别是市委、市政府《实施意见》和市

政府办公厅《通知》下发后,市政府召开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部门联合推动机制推动会议,专门进行动员和部署。各级领导高

度重视,立即行动起来,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一

是成立了工作班子。各相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能,成立了领导小组

和办公室,研究制定了工作方案和具体措施。二是加强了沟通与

衔接。各部门主要领导带领职能处室和所属单位,深入所包区县

座谈服务,寻找联合推动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三是制定

了帮扶意见和规划,确保联合推动机制长期发挥作用。四是商定

了一批帮扶项目。根据区县的发展规划和功能定位,结合各系统、

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在招商引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科

技创新、环境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商定了一批帮扶项目。现

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都很高,初步形成了上下联动、共同推进

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工作机制。

(二)农村经济建设取得好成绩。1-9月份,农口生产总

值完成918亿元,同比增长15.3%;区县财政收入完成2

07.5亿元,同比增长25.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7

483元,同比增长10.7%。主要特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

农业生产在产业化带动下取得新进展。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

质量明显提高。粮食总产增加5.5万吨,创近年来的最好水平。

基地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蔬菜达到96.2%、畜产品98.4%、

水产品100%。龙头企业和服务组织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全

市龙头企业发展到414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210家,

进入农业产业化体系的农户已占全市农户总数的72.5%。农

业设施化、标准化水平提高,新建和扩建种养园区104个,新

增节水灌溉面积11.8万亩,新增农业蓄水能力444万立方

米。二是,农村建设在城市化引领下发生新变化。向小城镇镇区

转移人口12.2万人,郊区城市化率达到48.6%。小城镇

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继续加强,“三镇两村”试点工作进展

顺利。三是,农民收入在工业化进程中获得新提高。新增就业5

万人,人均新增非农收入达到448元。

(三)农村环境发生新变化。我市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

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农村环境建设抓起,取得了明显成效。一

是,文明生态村创建工程进展良好。去年,我们启动了文明生态

村创建工程,当年建成文明生态村202个。今年本着提高标准、

调整速度、确保质量的原则,加大了工作力度,311个文明生

态村的创建工作进展顺利。二是,超额完成造林绿化任务。全市

农村共完成人工造林12.9万亩,占完成任务的102%,造

林807.2万株。三是,开展了大规模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重点对小城镇、主要交通干线两侧、村庄周围的环境进行了综合

整治。其中整治坑塘233个,改造农村户厕16.7万座。

(四)社会事业实现新突破。市有关部门坚持贯彻城乡统筹

发展战略,加大了农村社会事业建设力度,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进

一步提高。一是,教育培训成效显著。全面实行了农村义务教育

阶段学生的“两免一补”,农村义务教育教学装备项目建设进展

顺利,“351”农民培训累计达80.7万人。二是,公共设

施进一步完善。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改扩建工程,对乡镇卫生院

进行改造和完善,建成了一批具有较高档次和水平的文化体育设

施。三是,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继

续推进,参合农民达到125万人,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50元

提高到100元。加强了低保工作,提高了低保标准。进一步完

善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

(五)基层建设呈现新面貌。在农村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

进性教育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实现了党员普遍受教育、农民普遍

得实惠的预期效果,农村干部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农村基层党组

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完成了农村基层组织换

届选举,村级班子的整体素质显著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一

步加强,广泛开展了“八荣八耻”教育实践活动和“五个一”文

明星级创建活动,促进了健康文明新风尚的形成。农村民主政治

建设进一步加强,规范了民主决策机制,强化了村务管理的监督

和制衡措施。在全市农村广泛推广了“六步决策法”,健全了村

务公开制度,有效推动了农村民主政治的进程。

二、进一步深化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农村

的思想认识

构建和谐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党的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

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

乡协调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思路上看,这是是贯彻科学

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进程的重要举措,

指导方针更明确;从背景看,这是在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农

村生产力持续发展和农村经营体制日趋完善的新形势下提出的,

发展起点更高;从目标看,进一步重申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体现了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统一的发展,工

作布局更全面;从方式看,明确要加大国家投入,实行工业反哺

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并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扶持力度更大。

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扎实稳步地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健康发展。从全国看,我国

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

扶持“三农”的实力和条件。全国各省市区结合各自实际,研究

制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扶持政策、工作措施等,进展

都很快。从*看,这些年,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事业

全面进步,沿海都市型农业发展势头越来越好,“三化一提高”

取得明显进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经有了坚实基础。特别是

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总体战略发展布局,国家调整提升了

*城市定位,为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一年

来,各地区、各部门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了大量扎实有效

的工作,实现了一个良好开局。可以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的有利条件很多,我们应该加倍努力,要力争走在全国前列。

还应该看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

任务。在具体工作中,一定要紧贴农村实际,依靠广大农民,坚

持量力而行,突出特色,务求实效。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把思

想和行动真正统一到中央和市委的精神上来,增强工作的自觉性

和主动性,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三、明确目标和工作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各项任务十分繁重,我们一定要根据

我市农村的实际,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扎扎实实地推进。在整

体发展思路和措施上,要做到明确一个目标,突出两大重点,坚

持“三化促三农”的基本方针。

(一)明确一个目标。就是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

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实现市委提出的我市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的目标。具体是,到2010年,

60%的村要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并达到以下标准:

——生产发展:人均总收入达到50000元,村级集体经

济年收入人均达到500元。

——生活宽裕: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800元,住房成

套率达到90%,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5%,社会养老保险覆

盖率达到80%,家庭生活信息化率达到80%,恩格尔系数≤

30%。

——乡风文明:自觉践行“八荣八耻”,做到“三有三无”,

即有村规民约、有文化体育活动场所、有规范健康的文化体育设

施;无重大刑事案件、无黄赌毒行为、无群体性恶性事件。

——村容整洁:做到“六化”,即道路里巷硬化、街道亮化、

饮水安全化、垃圾污水处理无害化、生活能源清洁化、村庄绿化

美化。

——管理民主:村支部做到“五个好”,村级组织制度“三

健全”,村务管理“四民主”,村民满意率达到90%以上。

(二)突出两大重点。就是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与文明生态

村建设。按照“精心规划、政府调控、市场运作、讲求实效”的

工作思路,从我市地域特点、内外部条件和发展进程进行综合

分析,着力建设好四种类型的小城镇。即:整体推进型、都市扩

散型、开发拓展型和三集中型。三个层次递次创建明生态村,并

逐步提高。示范村要基本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标准村主

要指标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启动村部分指标达到社会主

义新农村的目标。2010年,全市要有60%的村庄达到文明

生态村的标准。

(三)坚持“三化促三农”的基本方针。社会要和谐,首先

要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市农村生产力水平明

显提高,农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下

一步,我们要继续坚持科学发展,不断增强综合实力,进一步缩

小社会差别、为构建和谐农村提供更坚实的物质基础。立昌书记

在市委八届九次全会上提出的“以产业化提升农业、以城市化带

动农村、以工业化富裕农民”的重要论述,是针对我市经济社会

发展的客观实际,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我市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思路,体现了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

总体要求,是做好今后一个时期我市郊区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指

导方针。

以“产业化提升农业”,要重点在五个方面实现提升。一是

提升农业科技化水平。要依靠龙头企业和科技人员,提升农业科

技化水平,使*成为种子种苗、原种和精品农业的供应基地。

二是提升农业的规模化水平。要提高加工规模化水平,培养壮大

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发展“一村一品”、

“几村一品”,壮大基地规模,提高规模竞争力。要支持农业中

介组织发展,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农业专业化合作组织,在更大范

围带动农民增收。三是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要严格执行《中华

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依标生产、依标加工、依标销

售。四是提升农业的装备化水平。重点研究和推广生产过程监测、

智能测控以及远程网络通讯技术。在经济作物、畜牧水产养殖、

农产品产地加工的成套技术装备开发上多下功夫。五是提升农业

的国际化水平。要把农业产业链条置身于世界经济之中进行双向

延伸,一头向生产领域延伸,一头向市场延伸。要适时地发展休

闲观光农业,充分体现农业文化蕴涵,以满足高层次消费需求。

以工业化富裕农民,要努力做到“五个增加”。一是促进工

业发展,提高企业效益,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实现以工富农的

目的。目前,我市郊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3000多家,从业

人员80多万人,约占农村劳动力的30%。每年郊区工业给农

民人均纯收入提供的份额占到41%。二是促进工业发展,拓展

企业属性,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实现以工助农的目的。首

先,要增加家庭经营的一产收入。现在,我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

工企业734家,龙头企业414家,进入产业化体系的农户达

到72.5%,农民从农产品加工企业获得的收益占家庭经营收

入的38%。其次,要增加农民的二产收入。我市郊区的民营经

济已占郊区工业的56%,农民从事二产的收入约占家庭总收入

的42%。三是促进工业发展,加快制度创新,增加农民财产性

收入,实现以工兴农的目的。要积极兴办工业地产,吸引更多的

投资者,农民以土地作为资产入股,,使更多的农民成为股民。

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和集体经济组织土地所有权入股、参

股,参与经营分配。落实好被征地农民征地补偿政策,建立农用

地征用集体留用制度,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维护被征地农民的

利益。四是促进工业发展,壮大财政实力,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

实现以工补农的目的。郊区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市、区县、乡镇

和村的财力的壮大,而各级财力的增长加大了对农民转移性支付

的比例。五是促进工业发展,扩大就业渠道,增加农民非农收入,

实现以工促农的目的。各区县要加深对工业化的理解,积极大发

展和壮大郊区工业,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承接能力。

“以城市化带动农村”,要做到“五个带动”。一是规划带

动。大力推进城市规划体系向农村延伸,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城镇

体系。要以规划为纲,着力做好镇村建设规划、人口规划和人口

调控。二是基础设施带动。在这方面,我们一定要舍得投入,不

断完善郊区的路、气、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期间,

郊区公路、电网和水利基础设施,计划投资1000亿元以上,

比“十五”期间翻一番。要在规划落实和资金落实上下功夫,确

保到位。三是公共服务带动。将公共财政资源导入农村。在加大

公共财政对“三农”的支持力度的同时,也要将科技资源导入农

村。积极支持科研院所在农村建立产学研基地,积极推进科技兴

农、科技强农。要将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事业资源导入农村。

高水平普及基础教育,大力推进乡镇卫生院三项建设,切实繁荣

农村的文化体育事业。要将社会保障资源导入农村,尽快实现社

会保障城乡平等对接。四是素质提升带动。抓好人才引进和培养,

在搞好职业教育、基础教育以外,继续深化“351”培训,研

究建立农民培训的长效机制。五是体制机制带动。要逐步建立一

元经济社会发展结构。在城乡管理、户籍、就业等方面实现城乡

一体化。继续深入研究建立“以城市化带动农村”的长效工作机

制。

四、切实加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农村工作的

领导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农村,关键在领导。各

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主动适应形势的变化,以全新的观念、创新的

思维和扎实的工作,推动我市郊区更好更快地发展。

(一)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农村作为全市的共

同行动。要充分调动全市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各方面力量共同

参与,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农村成为全市的共同行

动。要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在制定规划、研究政策、部署工作

等各个方面,注重与农业产业化、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的要

求相适协调,打破城市和郊区的界限,把农业发展放到全市经济

循环中,把农村进步放到全市社会进步中,把农民增收放到全市

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中,进行统筹考虑,把统筹城乡发展真

正落在实处。

(二)努力提高驾驭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立昌书记曾

明确指出,今后*发展的最大空间在郊区。这既是对我们工作

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我们工作的更高要求,我们一定要以科学发

展观为指导,努力提高驾驭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促进区

域协调发展。一是提高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控能力。要清醒

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和基本走向,努力把握市场经济

规律,从本区域的实际出发,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正确的发展

思路和积极可行的政策措施。要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社会发展、

社会进步的一般规律,提高调控社会发展、推进社会进步的本领。

二是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对于提升郊区综合竞争能

力,改善群众生活质量,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大作用。要积极打

造公共服务平台,培育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产品,努力培育诚信

环境,提高对内对外的吸引力和带动力。三要提高创新能力。各

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提高创新意识,在影响发展稳定全局的关键

体制环节上,加大改革力度。要通过改革实现创新,创造良好的

体制环境,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实现社会和谐。

(三)着力构建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要以人为本,

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眼于制度化、

规范化、长期化建设,大力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充分保障广大

农民群众的权利和利益。一是完善规划引导机制。要按照全市总

体规划的要求,规划布局一批重大产业发展项目、重大公共事业

项目、重大社会发展项目,努力构建城乡联动、协调发展的格局。

二是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加大公共财政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

强化公共财政对“三农”的支持,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

倾斜的原则,进一步优化财政收支结构,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

的范围。三是完善政策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农民在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

极性。不断完善“三农”的扶持政策体系,发挥政策的引导和放

大效应。四是完善部门帮扶机制。从现在来看,系统包区县联合

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十分有效的工作推动机制,各部门

也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下一步,我们要立足长远,突出重点,不

断完善和充实帮扶内容,逐步形成一中长期有效的推动工作机制。

(四)继续加强农村三项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构建和谐农村,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要坚持立党为

公、执政为民,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一要加强农村基层组

织建设。按照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从优化结构、

提高整体素质入手,精心搞好换届工作。继续抓好“三级联创”

活动的组织推动。二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坚持创“两

户”的成熟做法,不断丰富创建活动内容,逐步提高创建标准,

引导农民向更高目标迈进。抓住文明村镇创建这个龙头,以开展

大小“五个一”活动为载体,坚持不懈地开展创建文明村、文明

乡镇活动。大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破除陈规陋习,

提倡移风易俗,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进一步加强农村

文化、卫生、体育等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丰富农民

的精神文化生活。三要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切实加强村民自

治建设,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与民主管理制度。继续抓好“两会”、

“两组”建设,进一步协调好“两委”关系,做到决策民主化、

程序化和科学化,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

和监督权。深入持久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普及法律常识,不断

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保持农村社会稳定。

(五)结束好今年,准备好明年。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

划的第一年,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局之年,完成好今年

的各项任务意义重大。我们一定要抓紧各个方面的工作,确保完

成和超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为明年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要

安排好冬季生产和农民生活,组织好冬季农村水利建设和重大动

物疫病防治。抓好郊区工业和招商引资工作,确保吸引内外资目

标的实现。切实加大对农民增收的组织推动力度,实施好农村低

收入群众增收“三个一”工程,确保农民收入增长10%以上的

目标实现。要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确保各项补助资金及时到位。

要进一步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抓好安全生产,

让群众安居乐业。深入做好信访工作,找准群众普遍关心的现实

问题,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一个一个地加以解决,使构建和谐

农村的成效真正体现到维护和实现群众的切身利益上来。要组织

力量围绕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农村等重大问题进行深入调

研,精心谋划好明年的各项工作。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农村,是一项长期艰巨

的任务,也是对我们农口干部执政能力和工作水平的重大考验。

我们一定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

全会和市委八届十次全会要求,振奋精神,加倍努力,使我市新

农村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为构建和谐*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