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县委书记开创科学发展讲话

县委书记开创科学发展讲话

各位委员、同志们:

这次全会是全面贯彻省委*三次全会、市委*五次全会精神,研究部署新形势下推进我县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志峰同志总结了我县上半年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的情况,部署了下半年的深化改革工作;余旺同志对我县上半年的各项工作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并围绕全年的目标和任务对下半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安排,都讲得很好。下面,我代表县委常委会,讲五点意见。

一、正确分析形势,为科学发展探索改革新路

省委*三次全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大精神,对全省推进科学发展作出战略部署,明确了全省四个主体功能区定位,出台了《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决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我省实现科学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和政策支撑,必将有力地推动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新的起点上创造新的辉煌。市委*五次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韶关市委、韶关市人民政府关于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争当全省山区科学发展排头兵的实施意见》,提出了韶关争当全省山区科学发展排头兵的总体目标,并根据生态发展区的要求,对我市发展战略进行了科学定位,即坚持面向全国、立足广东、服务粤湘赣,通过五到十年的努力,把韶关打造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广东生态发展主力军、全省实施‘双转移’战略先行区、山区宜居城乡优选地”,为韶关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省委全会、市委全会,是省委、市委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解放思想、谋划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其精神符合广东的实际,符合韶关的实际,符合时代要求和人民意愿。全县上下一定要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省委*三次全会、市委*五次全会精神上来,进一步增强促进科学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增强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信心和决心,强势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正确判断*目前所面临的形势

客观辨证判断形势,是实现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当前,我们要以客观辨证的态度和方法认真分析和判断*面临的形势,为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面临的机遇: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我省东西北地区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激励措施,为我们实现科学发展提供了三大机遇。一是出台了《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及7个配套的相关文件,并从今年开始5年内安排400亿元扶持资金,加上省里决定降低欠发达地区电价后,5年实际减少电费支出约100亿元,全省5年支持“双转移”的资金总额将达到500亿元。“双转移”战略及相关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我们承接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迅速做大“经济蛋糕”,增强经济实力。二是省委全会提出要加快推进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能源资源保障体系,有利于加快我县最薄弱、最亟需的基础设施建设。三是珠三角历经30年高速发展积累的工业资本急需寻求新的投资机会,资源短缺尤其是土地制约、成本上升、人民币持续升值使珠三角产业急需调整、升级和转移,粤东西北正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区域和新的经济增长带,我县同样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省委、省政府出台的政策措施针对性强,含金量高,其中包括很多有利于山区发展的内容和措施,如果利用得好,不但能实现我县的快速发展,提升我们的经济实力,还能解决我们面临的许多发展难题。

面临的挑战:我们在看到机遇的同时,更要清醒地看到与机遇伴生的挑战。审时度势,我们目前正面临着两大挑战。一是“双转移”的阶段性特征,对我们把握机遇的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双转移”战略的实施,对我县发展是极大的机遇,但机遇的时效性、公平性和“双刃性”,告诫我们不可掉以轻心。珠三角产业转移的黄金机遇就3~5年,省委、省政府对山区的扶持政策也是5年。这一机遇,对全省每一个地方来说都是均等的,就看谁能善于把握机遇,成功驾驭机遇。如果我们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就能够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如果我们没有准备,仍在观望等待,机遇就会擦肩而过,永远无法追回。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已经错过了许多发展机遇,如果这次又再错过,*将难以崛起,我们也难以向全县38万人民交代。二是生态发展区的约束性特征,对我们的应对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虽然我县没有划入限制发展区范畴,但韶关被定位为生态发展区,我们将面临发展的要求更高、约束更严,工业发展的空间缩小,项目准入门槛提高,发展成本增大的境遇。面对这种情况,是主动应对,还是被动适应,是我们面临的关键性抉择。主动应对,分秒必争,就会抢得发展先机,赢得宝贵的时间;被动适应,时过境迁,就会失去最好的发展机会,失去应有的发展空间。

面临的竞争:当前,我们的发展面临着三个方面的竞争压力。一是争取省扶持资金和转移项目的竞争压力。省委、省政府在推进产业转移工作中,明确以竞争形式扶持欠发达地区建设产业转移园。也就是说,省里规划转移的项目以及安排的扶持资金,必须通过竞争才能获得。在发展过程中,内在动力固然重要,外力的推动作用也不容忽视。如果我们无法获得省的转移项目和扶持资金,无疑是我们发展中的一大损失,将会拉大我县与其他地方的差距。二是本市非限制发展区之间的竞争压力。我县和*同属韶关非限制发展区,地域面积相仿,自然资源相当,发展水平相近。但是,近几年来,*充分利用毗邻珠三角的优势,大力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经济发展较快。另外,省里在对口帮扶中,江门帮扶我县、东莞帮扶*。从帮扶市的经济实力和辐射带动力来看,*在获取外力推动上比我县更具优势,如果我们稍有懈怠,就必然滞落人后。三是周边其他山区县(市)的竞争压力。周边同属山区的*、*、*、*、*等地,通过这几年的战略调整和不懈努力,产业集聚度更高,发展势头更猛,发展空间更大。如果我们不采取措施,奋起竞争,必然导致此消彼长,人先我后,我们的目标就无法实现。

拥有的优势:面临严峻形势的挑战和巨大的竞争压力,我们要振作精神,不可妄自菲薄、自挫信心。与全省山区各县相比,我们要充分认识自己的竞争优势。一是区位优势。我县地处韶关南部,是粤北南大门,南连珠三角,北面辐射泛珠三角内陆地区,区位独特,县内京珠高速公路和106国道、省道341线越境而过,规划中的昆汕高速、深湘高速亦将贯穿其中,是珠三角产业近距离转移、低成本扩张的理想宝地,是泛珠三角经济辐射内地的战略通道,更是韶关市实施对接广州融入珠三角战略的桥头堡。二是资源优势。我县拥有丰富的土地、劳力资源。现有山地面积247万多亩,且有很多是坡度较缓的荒坡地,开发成本低;现有劳动力13万人,每年可新增劳动力5000人左右,县内现有全国重点技工学校一所,职业中学一间,可培训各类劳动力技术人才,劳动力资源丰富,同时可为韶关打造职业技术教育区域中心,培训和配置人力资源提供强力支撑。此外,还有丰富的水力、矿产、药材等资源。三是人文优势。*是千年历史古县,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拥有“兰花文化、艺术文化、教育文化、名人文化、宗教文化”等优秀文化品牌,是中国兰花第一县、中国三华李之乡、中国九仙桃之乡,经过多年特别是近几年来的宣传推介,我县已树立起良好的对外形象。五是后发优势。我县刚进入工业化初期阶段,可以吸取先发地区的经验,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和防止陷入污染大、占地广、能耗高、用工多、效益低的“工业化陷阱”。更为重要的是,我县将*、*、*、*、*五镇(场)沿京珠高速与106国道之间的区域100平方公里纳入市争创省大型示范性产业转移园区规划,打造以发展电子、五金、制鞋、铸造、玩具、精细化工、建材等产业为主的广东省山区新兴制造业基地的战略构想被市委、市政府采纳,正式写入了市委、市政府的决定,这就更为我县加快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存在的劣势:在充分认识优势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我们存在的不足。一是经济总量小,县镇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我县是*年全市一般财政预算收入不足1亿元的3个县(市)之一。二是发展质量效益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工业产业层次较低,大项目、好项目不多,主导产业和产业集群尚未真正形成,“一区多园”建设正处于最困难、最关键的“爬坡”阶段。三是制约发展因素增多。园区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滞后,设施和服务配套不完善;人才技术匮乏,自主创新能力弱等。

通过分析,不难看出,我们发展的优势比较突出,劣势也显而易见。如何发挥优势,转化劣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优势发挥得法,就能挖掘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劣势转化得时,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形成巨大的发展后劲。我们要进一步认清形势,牢固树立时不我待的机遇意识和不进则退的危机意识,因势利导,把优势发挥到极至,把劣势消除到最低,乘势而上,加快发展步伐。

(二)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总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大和省委*三次全会、市委*五次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加快文化*、创新*、和谐*建设步伐,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具体的战略目标是: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把*打造成“广东省山区新兴制造业基地、全省山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全省山区教育科学发展排头兵”。

——广东省山区新兴制造业基地。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在*、*、*、*、*沿京珠高速与106国道之间区域形成一个以电子、五金、制鞋、铸造、玩具、精细化工、建材等为主导产业,投资规模达到600亿元、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拥有30-50万人口的新兴制造业基地,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的核心动力区。

——全省山区现代农业示范区。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以发展区域优势产品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山区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应用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具、新农艺,争取用5年的时间,建造10个现代农业专业示范园区,走出一条山区新型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路子,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强力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

——全省山区教育科学发展排头兵。坚定不移地推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培养人才为目标,以整合教育资源为重点,采取超常规举措,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环境,力争用3-5年的时间,在全县基本建立起与形势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到2012年,全县完全小学以上的学校建成规范化学校,普通高中、职业技术学校全部成为省级以上优质学校,60%以上的镇成为教育强镇。

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我们要倡导工业强县,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倡导生态立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倡导农业稳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倡导旅游旺县,大力发展旅游经济,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升级;倡导文化建设,大力发展基础教育,提升科学发展软实力。只要我们凝聚全党全社会的力量和智慧,充分发挥和利用好我们的优势,抢抓历史机遇,坚决走科学发展之路,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二、抢抓“双转移”机遇,为科学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是我省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取得的重大成果,也是我省结合自身发展实际,破解科学发展难题,实现新一轮大发展的有效途径。我们要紧紧地抓住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实现经济的大发展。

(一)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全力推进工业化进程。

——科学规划,打造广东省山区新兴制造业基地。我县*、*、*、*、*五镇(场)沿京珠高速与106国道沿线之间的区域距离广州170公里,距离京广铁路大坑口货运站和大坑口水运码头仅20多公里。区域内拥有丰富的土地、水力和劳动力资源。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已建成一区多园的工业园区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了电子、五金、制鞋、铸造、玩具、精细化工、建材等工业体系,电子、电镀、五金、精细化工等产业布局得到了省市环保部门确认,并已初具规模。为进一步做好产业转移这篇文章,市委*五次全会明确提出要整合这一区域,规划建设韶关南部产业转移园。我们要按照市委全会的要求,积极主动,高规格、高起点做好规划,力争将京珠高速与106国道沿线区域打造成为一个投资规模达到600亿元、面积100平方公里、拥有30-50万人口的广东省山区新兴制造业基地。

——创新机制,增强经济活力。为吸引珠三角产业转移,我们要着力创新机制,探讨完善“政府引导、政策扶持、企业运作”的开发建设模式,进一步解放市场化过程中的各种束缚,克服投融资难的问题,大力抓好*开发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机制建设,为开展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注入新的活力。

——创优服务,提升办事效率。建立以开发区和县行政服务中心为龙头、各有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的服务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事项,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率。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重点项目领导挂钩联系责任制、招商引资工作事项交办等制度,坚持一个窗口办事、一个口子收费、一条龙服务,严厉打击破坏招商引资和阻碍产业转移的各种行为,切实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营造“爱商、护商、亲商、稳商”和公正、安全、高效的发展软环境。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

——科学规划,打造全省山区现代农业示范区。我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拥有耕地30.5万亩,其中90%以上为有效灌溉面积。得天独厚的土地、气候、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尤其是*年以来,我县大力扶持发展优质、高效、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糖蔗、蚕桑、花卉、水果、黎蒴五大农业主导产业,通过几年的努力,五大农业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三华李、九仙桃已发展成为省内的知名品牌水果,我县已成为“中国三华李之乡”、“中国九仙桃之乡”。以兰花为主的花卉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目前已建成了以江尾镇境内省道245线两旁为主体,长达3公里多、面积4800亩、品种600多个的“兰花长廊”,成为国内最大的国兰生产基地,*也因此被中国兰协称为“中国兰花第一县”。黎蒴种植面积已达10多万亩,*发展黎蒴的成功经验得到了国家和省林业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视,被国家列为黎蒴速生丰产林标准化试验区,并作为经验在全省推广。农业龙头企业也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县现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各个农业产业基本上都有1个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其中茂源糖业公司和信达公司实行的“公司+基地+农户”、“产、供、销”一条龙以及“科、工、贸”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因此,我县发展现代农业已经具备了各种有利条件和现实基础,我们要认真做好我县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坚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注重农业的整体效益,突出山区特色,努力把我县打造成为全省山区现代农业示范区。

——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围绕做大做强糖蔗、蚕桑、花卉、水果、黎蒴五大农业主导产业和优质稻、畜牧业二大优势产业,大力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引导农民发展专业化生产,建设一批专业镇和专业村,把*建设成为珠三角的农产品供应、加工基地和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基地。按照扶优、扶强原则,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培育和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延长农业产业链,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完善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形成大农业、大流通、大市场的格局,推进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全面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以推广优质、高产、高效和适销对路的农作物、畜禽和水产新品种为重点,促进农业主导品种更新换代;以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为重点,促进农业高新技术转化,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素质的轨道上来,加快科技进步,全面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增强我县农业竞争力。

(三)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提升城市带动力。

——加快县城西区开发建设。要切实按照“青山环抱,绿水环绕,城在水中,水在城中,山水城相辉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要求,加快推进县城西区开发,同时,加快启动县城汽车站及周边旧城改造工程,改善县城空间结构,拉动城市经济发展,提升县城环境竞争力,把县城建设成我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环境优美的宜居城市。

——加强小城镇建设。要严格执行城镇建设规划,拉大城镇框架,强化城镇功能,把城镇化与工业化结合起来,与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努力把城镇建设成为具有一定辐射和带动能力的区域经济中心。

——促进文化与城市的融合。要把文化建设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街区、建筑文物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打造城市文化品牌,以文化彰显我县城市特色,提高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同时,要加快城市公共设施开发,增强城市休闲娱乐功能,满足市民不同层次的需求。

(四)加大旅游建设开发力度,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认真落实旅游发展规划。要牢固树立“旅游旺县”的指导思想,按照“市场导向、科学定位、全面推介、重点突破、突出特色、有序开发”的原则,严格执行旅游发展规划,完善全县旅游业布局,把*规划和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生态旅游休闲基地。

——加大旅游景区建设开发力度。我们要按照统一规划和“谁投资、谁开发、谁受益、谁保护”的原则,引入市场机制,开辟多种融资渠道,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发展旅游业,加大旅游景区特别是重点景区的建设力度,加快旅游景区配套设施和旅游商品市场建设,进一步提升我县旅游形象,以此带动第三产业的繁荣和县域经济的发展。

——扩大宣传推介。要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各种渠道,宣传推介我县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要加强对现有景区景点的形象策划包装,充分利用多种宣传渠道,全方位开展旅游宣传和推介,进一步扩大对外影响,提高*旅游知名度。同时,要加强与省市各大旅游部门的对接,加大旅游协作力度,尽力将我县旅游景区纳入其旅游线路。

(五)抓好“四个结合”,促进劳动力大转移广就业。

——把推进劳动力转移与强化职业技能培训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岭南工商第一高级技工学校的职业技能培训主阵地作用,同时积极与省农科院等单位开展合作,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城乡新增劳动力、退伍军人等职业技能专项培训,努力提高全县劳动力的就业技能,为加快劳动力转移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把推进劳动力转移与扶贫开发工作结合起来。利用江门市的扶贫资金,精心规划、开发建设扶贫项目。认真落实省智力帮扶政策,每年选送一批学生到韶关、广州等地技工学校就读,并与江门市合作,选送贫困家庭学生到江门技校和本县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训,毕业后推荐就业,实现“培训一人、输出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把推进劳动力转移与承接产业转移结合起来。根据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的需要,充分发挥培训机构的作用,积极为县内各类企业定向培训适龄劳动力。针对目前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在家的富余劳动力较少,且文化程度低的实际,我们要通过派发宣传品、组织干部进村入户宣传等形式,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流和富余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解决企业用工难、技术工人紧缺的问题。

——把推进劳动力转移与扶持发展农业主导产业结合起来。完善产业政策,用活各级扶贫资金,每年专项扶持一个主导产业,引导农户以主导产业为主攻方向,扶持农业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在县电视台开办《农科园地》节目,宣传农科知识,并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让一大批农村劳动力掌握1-2门实用技术,提高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能力;实施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实现“帮一户、带一村,兴一业、富一方”的目标,带动当地群众创业致富;加强县信息中心建设,建立农产品信息网络,完善“*兰花网”以及县农业局、*粤北市场、*镇、江尾镇等农业信息网站,打造农业信息平台,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手段为创业农民提供免费的技术信息服务。

三、注重文化建设,为科学发展增强竞争力

当今的经济竞争越来越依赖于文化竞争,文化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我们要继续挖掘和传承千年古县的文化精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着力提高全县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进一步营造社会明礼诚信,城乡文明进步的发展环境。

(一)打造广东教育强县,争当全省山区教育科学发展排头兵。

——联系实际,科学规划。教育是一项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的事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持久动力和根本保障。我县拥有良好的教育资源和基础,为此,我们要充分发挥我县的教育优势,按照统筹发展、加快发展、均衡发展的思路,制定科学合理、适度超前的全县建设教育强县的实施方案,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用3-5年的时间把我县打造成为特色鲜明、优势凸现的广东教育强县,努力争当全省山区教育科学发展排头兵。

——整合资源,规范建设。建设规范化学校是打造教育强县,争当全省山区教育科学发展排头兵的关键。在规范化建设中,要把建设规范化学校与学校布局调整、发展优质教育结合起来,切实抓好教育资源的整合和配置,分期分批建设规范化学校、省级以上优质学校、教育强镇,着力解决城乡教育失衡问题,全面实现城乡同步免费义务教育,促进城乡之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在2010年前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在85%以上,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并发挥我县职业教育的优势,以广东省岭南工商第一技工学校建设为依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

——拓宽渠道,加大投入。要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的教育投入机制,严格按规定确保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学生人均教育经费逐步增长,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严禁截留、挪用、挤占教育经费,书杂费收入要全部用于学校公用经费开支。要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投入的积极性,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鼓励社会力量办学。

(二)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营造城乡文明进步的良好氛围。

——开展现代公民素质教育。要以先进文化为导向,广泛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的现代公民教育活动,倡导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着力提高全民素质,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规范和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道德风尚,进一步增强全县人民的发展意识、大局意识、奉献意识和服务意识,激发广大群众共谋发展、共建和谐的干事创业的热忱。

——强化全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建立健全生态教育机制,运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普知识,将生态文明的理念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切实增强群众的生态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倡导生态消费方式,引导群众自觉树立以“绿色、自然、和谐、健康”为宗旨的生态消费观念,做到既满足当代人的消费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让勤俭节约、生态消费成为全社会的一种习惯、一种时尚。

——开展城市生态文明创建活动。通过开展以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文明城市、生态文明城市为重点的创建活动,遵循生态规律,从环境容量和资源保证能力出发,加强城市环境基础建设,加大对“水、气、声、渣”的治理力度,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严格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抓好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节能降耗;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抓好危险废物的监管,消除环境隐患;提高园林绿化水平,确保优良的空气质量,打造优良的城市人居环境。

——提高农村生态文明水平。通过开展以创建林业生态县、文明镇村、文明家庭为重点的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农村文明程度。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农村道路、供电、供水、通信、广播电视等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加快改厕、改水、改灶、改圈、改路和沼气池建设。实施村镇生活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人畜分居等净化工程,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改善农村生活条件。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和宜林灭荒活动,提高森林覆盖率,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努力构筑对广东起重要保护作用的生态大屏障。

(三)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升科学发展软实力。

——加大投入,推进文化事业发展。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加强文化区域合作,加大财政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益性文化建设,推动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公共文化服务传播体系建设,切实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文化服务工程,丰富社区和乡村文化生活。

——加强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和开发。要利用千年古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度挖掘禅宗文化、历史名人文化、客家民俗民居文化,扶持具有*特色的民间艺术,着力打造优秀文化品牌。

——加强文化艺术创作。要加快发展新闻媒体事业,增强区域文化创造力,推出一批富有强烈地方特色和鲜明时代特征的文化艺术精品。

四、高度关注民意民生,为科学发展找准落脚点

高度关注和改善民生是科学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我们要以抓好十项民心工程的落实为重点,把思想观念从重生产轻生活、重发展轻民生、重工业轻环境等“重物轻人”中解放出来,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改善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一)尽快建立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机制,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增加居民经营性、财产性和工资性收入。争取在5年内,全县城乡居民实际收入总体水平比*年翻一番,让老百姓共享经济发展和财政增长的成果。

——建立国家公职人员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缩小不同区域、不同行业间的收入差距,确保国家公职人员工资正常增长。

(二)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社会福利整体水平。

——完善企业职工和城镇职工保险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加强劳动权益保护,推进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城镇工医疗保险及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建设。

——实施社会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城市低保、农村五保供养、特困户救助、灾民救助、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积极扩大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的覆盖面。

——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不断扩大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制度,加强医院管理和医药市场的监管,大力整治非法行医和药价虚高现象;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强化政府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切实加强对食品、药品生产和销售监管,确保人民群众的食品、药品和医疗安全。

(三)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构建平安*。

——完善人民调解机制。要坚持“预防为主、疏导教育、依法处理、防止激化”的方针,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四级网络”建设,建立“党政领导、综治牵头、司法主办、部门参与、联合调处”的调处机制,确保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有人应、有人管、有结果、有反馈,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抓好信访维稳工作。要进一步落实《信访条例》,畅通信访渠道,完善信访督查专员、领导包案、领导接访以及带案下访和首办责任制度,进一步提高信访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认真抓好县委书记大接访活动,立足解决问题,疏通信访渠道,加大排查力度,做好工作预案,强化责任追究,规范信访秩序。从现在起至奥运会结束,要切实做到“三个确保”,即确保我县群众进京上访为零;确保群众到省集体上访和非正常上访为零;确保本地不发生恶性上访事件和群体性事件。

——加强社会治安管理。要建立完善社会管理应急机制,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积极开展专项斗争,严厉打击严重暴力犯罪、多发性犯罪和黑恶势力,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落实人口与计生政策。要以深入开展创“两无”活动为抓手,继续推行计划生育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确保人口与计生政策的全面落实,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实现经济与人口的和谐协调发展。

五、切实加强领导,为科学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实现科学发展,需要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我们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加强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

——强化教育培训,着力提升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决策水平。要拓宽教育培训渠道,充分发挥各级党校培训主渠道作用和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的辅助作用,结合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大兴学习之风,切实加强党员干部队伍,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坚定理想信念,丰富各方面知识,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以科学发展的实绩选拔任用干部。要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民主科学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把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配班子、选干部、用人才的重要标准。要注意保护干部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积极性,为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提供坚强后盾,营造宽容、宽松、宽厚的社会氛围。

——坚持民主集中制,不断巩固和增进党的团结统一。要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严肃党的纪律,增进党的团结,以党内团结、领导班子团结增强党的凝聚力,以党内和谐、领导班子和谐带动促进全社会和谐。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依法履行权力机关职能,充分发挥其依法监督作用,保障依法行政、依法执法和司法公正。要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及其团结力量、凝聚民心的作用,不断拓宽民主渠道,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要扩大基层民主,拓宽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切实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二)加强作风建设,增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

——树立顾全大局的作风。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要自觉摆正位置,想问题、作决策、干事情,始终坚持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集体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服从组织利益。坚决反对不顾全局,各自为政,对上级指示有利的就执行,无利的就抵制的自由主义;坚决反对权力部门所有、利益部门所有、干部部门所有的小团体主义。树立全局观念,坚持全县一盘棋,不折不扣地把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落到实处。

——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求真务实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要克服浮躁情绪,抛弃私心杂念,杜绝弄虚作假,摆脱文山会海。坚决反对只尚空谈、不干实事,不顾实际、沽名钓誉,只求形式、不求实效,只想做官、不想干事的不良行为。切实把心思凝聚到搞建设上、把本领用到促发展上、把精力集中到办实事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真正做到察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

——树立开拓创新的作风。新的形势和目标,决定了创新的要求更为迫切,创新的任务更为艰巨,创新的责任更为重大。各级领导干部要站得更高一些、看得更远一些、想得更深一些,用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去谋划*的发展,走创新路,干创新事,做创新人;要善于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带领人民群众不断向新的目标前进。

——树立雷厉风行的作风。历史的机遇稍纵即逝。许多好的思路和决策,如果不迅速执行和落实,只能沦为白纸黑字,一纸空文。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但有些地方和部门落实不到位、收效不明显,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希望各单位、各部门要树立时间就是效益的时效观念,克服工作时左顾右盼、畏首畏尾、拖拉散慢等不良现象,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作出的重要决策和部署上来,迅速采取措施,坚持一抓到底,决不拖延;凡是上级明令禁止的,要立即停止,绝不含糊。要以雷厉风行的作风,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

——树立干净干事的作风。认真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管得住自己,同时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加快网上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加大违纪违法案件特别是大要案的查处力度,确保党员干部队伍的纯洁,以良好的党风带政风、促民风,以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在全县上下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工作落实。

——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抓紧研究制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建立由多个相关部门参加的综合性考核组织机构,对干部工作实绩进行科学考核,并以考核结果作为任免干部的重要依据,充分调动各级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积极性,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激励领导干部干出科学发展的业绩。

——健全督促检查机制。各级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督查机构、监察部门要加强对各地、各部门落实工作的督促检查力度,特别是要加强对重要决策、重点工作、重大建设项目的监督考核,对落实不力的及时进行问责,促使各项工作高效有序推进,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建立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督办专员制度,督办专员可直接向各级主要领导和部门主要领导通报督办情况,督办专员联席会议形成的意见,在绩效考核中具有一票否决权。

——严格奖惩制度。要严格按照制定的评价考核方案,对那些善于科学发展并作出突出贡献的干部要予以宣传和奖励,让其在政治上有待遇、经济上得实惠、社会上有地位;对不会科学发展甚至阻碍科学发展的干部,该调整的要调整,该处分的要处分,该撤职的要撤职,决不姑息。

同志们,科学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最强音,也是形势所需、人民所盼。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团结在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落实省委*三次全会和市委*五次全会精神,紧紧抓住“双转移”战略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全力加快文化、创新、和谐*的建设步伐,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