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卫生部城乡医疗条件改善 部分群众看病有困难

卫生部城乡医疗条件改善 部分群众看病有困难

人民网北京10月18日快讯今天20:00,十七大新闻中心举行主题为“民生与和谐社会”的集体专题采访。教育部部长周济,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高强,劳动保障部部长田成平,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接受记者的现场采访,并回答记者提问。人民网届时将进行现场网络图文实时报道。

据卫生部提供的资料介绍,医疗卫生事业是造福人民健康的事业,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健康,强调把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全国卫生系统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努力为人民健康服务,取得了显著成绩。我们夺取了抗击“非典”的重大胜利,全面加强了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设,在全国基本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政府卫生投入持续增加,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城乡居民健康状况持续改善。2006年,全国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3岁,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下降到4/万和1.7%,主要国民健康指标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先进水平。卫生事业发展对于增强人民健康素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完善2003年,国家启动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建设项目5000多个,国家投资269亿元。全面加强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全国实现了疫情信息网络直报,传染病等重大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大大提高。卫生监督体系基本建立,监管能力和综合执法水平不断提高,食品卫生、职业卫生和医疗服务的监管力度加大,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和劳动者的健康。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工作,对艾滋病患者实施“四免一关怀”政策,对结核病实施短程督导化疗(DOTS),对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实施医疗救助,将甲型肝炎、乙型肝炎、流脑等传染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政府免费免疫的范围由原来的7种传染病扩大到15种传染病,成为世界上实施计划免疫病种最多的国家。为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目标,国家正在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政府责任,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公共卫生服务的目标。

二、城乡妇幼卫生保健能力不断提高国家启动实施《中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行动计划(2002-2010年)》,完善三级预防出生缺陷的工作机制。普遍建立了孕产妇和婴幼儿转诊急救的“绿色通道”,确保母婴安全。出台《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开展母婴保健执法检查,严厉查处非法接生、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等案件。各级政府通过医疗救助、限价接生或农村合作医疗补助等政策,帮助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到2006年底,农村住院分娩率达到84.6%。在西部地区的1000多个县(市)实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覆盖农村3亿多人。在实现人类新千年发展目标的进程中,中国为全球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农村卫生事业快速发展v2003年,国家启动了以政府筹资为主,个人少量缴费,农民自愿参加,重点提供大病保障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到2007年6月底,全国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县(市、区)已达到2429个,占全国总县数的84.9%;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达到7.2亿人,占全国农村居民的82.8%,参合率达到85.9%。四年来,享受医疗补助的农民累计达到6.37亿人(次),补助费用累计达到377.31亿元。减轻了农民医疗费用负担,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状况。从2005年开始,国家实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在5年内投资217亿元,全面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为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水平,卫生部等部门启动了“万名城市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组织城市医生到农村提供医疗服务,培训农村卫生人才,并坚持经常化、制度化。在农村实施改水、改厕、改灶工程和创建卫生乡镇活动,农村卫生环境面貌不断改善,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以促进健康为核心,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积极调整城市卫生服务结构,大力发展以社区卫生服务,探索建立双向转诊、密切合作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截至2006年底,全国有278个城市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占城市总数的98.2%;全国共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3036个。各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端正服务理念,优化服务模式,降低服务费用,改善服务质量。各级财政加大社区卫生投入,中央政府通过转移支付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对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完善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2003年以来,政府卫生投入大幅度增加,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和社会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从2001年的40%上升到2005年的48%,居民个人卫生支出所占比重由2001年的60%下降到2005年的52%。逐步完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已经覆盖1.7亿职工;在全国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到2010年基本覆盖全国城镇的非就业居民和少年儿童。大力发展以政府筹资为主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对低收入家庭和支付医疗费用困难家庭给予救助。2006年全国支出农村医疗救助资金15亿元,救助1823万人次;全国支出城市医疗救助资金10亿元,救助211万人次。

国家发展鼓励商业健康保险事业,目前有82家商业保险公司开展疾病保险等业务。2006年全国商业健康保险费收入达376亿元,报销医疗费用125亿元。

六、严格医疗卫生服务管理坚持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坚持人民健康第一的原则,加强管理,改善服务。自2005年开始,连续三年在全国医院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的”管理年活动。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医患和谐。加强药品监管,规范药品生产和流通管理,降低药品价格,促进合理用药,维护患者权益。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从2004年的80.5%下降到2006年的69.7%。2006年平均每诊疗人次费用与2005年持平,住院费用出现负增长。这是近20年以来首次出现的积极变化,显示出加强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取得了初步成效。

七、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坚定不移地贯彻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基本方针,注重发挥中医药在医疗卫生服务中的独特作用。2007年,科技部、卫生部等部门联合制订了《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为中医药发展描绘了新的蓝图。国家建立了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的继承和创新不断取得新的成效。中医药以其简、便、验、廉的特点,正在惠及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

八、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06年,国务院成立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工作小组,由国家发改委和卫生部牵头,协调16个部门共同研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大问题。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着眼于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坚持政府主导与引入市场机制相结合,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强化政府责任,加大政府卫生投入,改革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环境和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滞后的情况还没有根本改变,部分群众看病就医还存在不少困难。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也肩负着艰巨而繁重的历史性任务。我们坚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有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帮助,有数百万医疗卫生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