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民政干部劳动保障讲话

民政干部劳动保障讲话

一、扎实抓好充分就业工作

城乡居民充分就业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试验区的基本目标,是事关统筹城乡成败的基础工作,是利民惠民的首要任务。要继续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多渠道扩大就业,推动农民有序向二三产业转移。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坚持用市场化手段抓好就业培训工作。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矛盾和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将长期存在,通过培训提升素质是使劳动者实现稳定就业的根本途径,也是实现农民转变为市民的重要手段。从近年来的实践看,就业的流动性较大,稳定性还不够高,有多种原因,有农民工就业培训愿望不强、观念不新的原因,也有培训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够的原因,但根本还是机制和体制的问题。要根据培训的发展规律,从实际出发,逐步改变就业培训模式。变培训工作过程管理为结果管理,变过去对培训人数的考核为对培训上岗人数进行考核,变用财政资金搞培训为用财政资金购买培训结果,使培训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市劳动保障局要抓紧制定具体办法,并尽快组织实施。通过市场取向的培训制度改革,让市场竞争法则发挥作用,使企业真正成为培训市场的主体,这样才能真正培训出一大批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队伍。为了促进产业发展和就业工作,市上投资建设市技师学院和技师分院,技师学院和三圈层县(市)、青白江区技师分院建设要加快推进,确保今年8月30日前竣工交付使用,二圈层区县要抓紧研究技师分院建设工作,力争年内启动技师分院建设项目。市上将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每个1000万元的实训设备补贴。三圈层的区县能办成的事,二圈层的区县应办得更好,市劳动保障局要加强指导督促。

二是下功夫抓好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创业是经济活力之源,也是扩大就业的倍增器。创业带动就业具有乘数效应,据统计,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平均就业规模分别为13.1人和2.03人,这意味着前者以1个人的创业创造13个就业机会,后者以1个人的创业创造2个就业机会。因此,创业带动就业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是实施扩大就业战略的关键。我市作为全国100个创业带动就业重点联系城市,理应创造出好的经验和好的做法。要按照试点工作的要求,认真做好我市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并积极争取政策支持。要深入开展创业培训工作,确保培训质量,打造*SYB、SIYB创业培训品牌。要不折不扣把国家、省、市促进创业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建立健全创业支持服务体系。市劳动保障局代市政府草拟了创业带动就业的实施意见,征求部门和区(市)县的意见后,报市政府审定。

三是下大力气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集中居住区就业、就业援助工作。这是我市就业工作的难中之难,重中之重。据统计,我市已转移农村劳动力196万人,转移率66%,还需转移富余劳动力近100万人。目前全市正着手实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这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市劳动保障局要会同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学者深入研究促进农村劳动力稳定转移的办法,真正让农村劳动力离土又离乡,彻底转变为产业工人和城市人,推动城市化进程。要继续加大农劳输出组织力度,进一步落实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措施,抓好劳务输出基地建设,拓展新的劳务协作领域,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流动和转移。要进一步健全农民集中居住区就业促进长效机制,建立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失业登记制度,确保区内促进充分就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就业援助是就业工作的一条底线,必须坚决守住,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要不断完善就业援助体系,巩固和保持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的成果。就业援助110服务网络要尽快延伸到全市所有农民集中居住区和新型农村社区,新建农民集中居住区应同步规划建设就业援助110网络,这要形成制度,市劳动保障局要会同市规划局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

二、努力实现社会保险大统筹、可转移

社会保障是社会的“稳定器”、经济运行的“减震器”和实现社会公平的“调节器”。要坚持城乡统筹和“全域*”的理念,按照广覆盖、多层次、保基本、可转移、大统筹的思路,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进一步用大统筹理念完善社保政策体系。前一段,在国家统一建立的城镇职工保险、新农合基础上,我们结合*实际建立了征地农转非人员保险、非城镇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农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等一系列的社会保险制度,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社保制度的全覆盖。但从发展的眼光看,我们的社保制度还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受制度设计、保障水平不一致和基金管理的制约,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还未完全实现可转移,非城镇从业人员综合社会保险与农民养老保险、农民养老保险与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农民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之间还无法实现互转。其次,由于目前险种是根据人群进行设定的,因此种类繁多,每个险种缴费基数、费率和享受待遇不一致,计算起来十分复杂,老百姓往往不容易记住,造成诸多不便。市劳动保障局也在积极地想办法完善这些制度,最近,看了市劳动保障局给我的报告,仅近期需要修改、制定的市政府令和文件即达6个之多。看来,小修、小补已不能适应社保事业大发展的需要,要破解这一难题,迫切需要用大统筹的理念逐步完善社保政策体系,按照缴费、享受待遇基数、费率统一和政府补贴弱势群体参保的思路,尽快研究出台*市社会保障制度纲领性的规则,作为全市社会保障管总、管根本、管长远的办法。市劳动保障局要会同市政府法制办、市民政局等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学者按照这一思路制订统筹城乡保障制度改革方案。同时,要继续坚持运用政府补贴的杠杆,促进社会弱势群体参保,促进农民向城镇转移,这符合城市化和社会保障的发展规律,也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

二是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推进社保扩面征缴工作。提高参保率既是维护基金安全的重要手段,更是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方式。对强制险,要进一步加大稽征力度,该处罚的要坚决处罚,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对非强制险,要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多种手段,形成正向的政策效应,切实提高参保率。为妥善解决部分原城镇集体企业职工、返城下乡知识青年和知识分子农转非配偶等城镇个体劳动者未参加社会保险的问题,经过充分研究,上个月底,我们出台了《*市城镇个体劳动者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补充规定》,将这一人群纳入了社会保险,确保其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从今年起,我市将建立耕地保护基金,每年从基金中拿出一部分钱用于社保补贴,这也将充分调动农民参加保险的积极性。

三是强化基金监管。市财政、审计等部门要严格按照基金管理的各项规定,加强督促检查,防止资金跑冒滴漏,坚决杜绝违纪、违规、违法现象的发生。市劳动保障局要进一步健全基金的内控制度,强化内部监督,将监督贯穿于基金筹集、使用的全过程,做到万无一失。各区(市)县要严格按照基金管理的规定,筹集和使用基金。要建立健全全市统一的信息平台,真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信息共享,及时、动态监控基金,在确保基金安全的基础上,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三、有效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劳动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和城市文明的重要内容,既是就业、社保工作成果的具体体现,又是劳动保障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全力推进劳动保障制度化、法制化建设。去年国家先后出台了《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三部法律的出台,使我们有了一套比较完备的劳动法律制度体系,我市也先后出台了涉及劳动保障的一系列市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我们都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年内要实现城镇企业职工劳动合同全覆盖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筹建工作。社会保险法即将出台,我们要尽早安排,主动与劳动保障部、有关专家联系,对其中吃得准的工作,可以先干起来。要积极推进统筹城乡劳动保障的地方立法工作,力争用23年时间,基本形成内容完备、规范系统和适用性强的地方劳动保障法制体系。

二是深入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园区创建活动。近年来,我市通过加快推进“三个集中”,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园区已成为劳动者就业的主要场所,园区的和谐劳动关系抓好了,就抓住了和谐劳动关系的主流。去年,武侯科技园区被确定为全国劳动关系和谐园区,今年要在前期7个工业园区开展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抓好全市所有工业集中发展区的创建工作,推动我市劳动合同签订率和社保参加率明显提高。

三是扎实做好劳动者维权工作。劳动者维权问题,特别是非城镇从业人员维权问题还比较突出。据统计,他们人均年务工收入6770元,劳动合同签订率仅为68%,有55%的人员每天工作时间在8小时以上。要建立健全政府、企业、职工三方协调机制,形成三方的良性博弈,既促进产业发展,又帮助职工维权。要着手研究建立有利于劳动者维权的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减少侵权行为发生。要公正及时解决劳动争议,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要进一步加强劳动执法监督,完善和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坚决消除工资拖欠现象。要进一步规范企业行为,指导和监督企业认真实施工时、休息休假、最低工资、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劳动保护标准。

四、切实加强自身建设

劳动保障各项工作的有力推进,不仅有赖于正确的制度安排,而且有赖于高效的管理和优质的服务,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劳动保障工作的专业性和政策性很强,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而且有许多新领域有待开拓。要继续保持全国劳动保障战线排头兵的位置,就迫切需要我市劳动保障战线的同志们进一步加强学习,全面提升队伍的综合素质。要进一步加强经办能力建设,继续做好中欧社保经办能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试点城市工作,积极争取成为全国首批农民养老保险、扩大失业保险金使用范围试点城市。要抓好标准化建设工作,将ISO9000国际标准引入我们的机构和管理建设,建立健全机构上下贯通、功能定位准确、工作职责明确、运作程序规范、窗口服务优质、工作保障有力的基层劳动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和运行机制,力争年内完成ISO9000的达标工作,给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贴心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