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市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会讲话

市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会讲话

同志们:

这次市委全会的主题是,认真学习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分析我市当前形势,按照市第五次党代会和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的部署,研究如何做好今年下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下面,我受市委常委会委托,讲几点意见。

一、把握主题,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

5月21至25日,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十次代表大会在*召开,*同志在大会上作了题为《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的报告,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广东省委。省第十次党代会是我省在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对于我省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学习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5月28日,市委召开常委会,专题学习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全市各级各单位要按照省委的部署和要求,迅速掀起学习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热潮。

一要学习好。我们要全面理解、准确把握省第十次党代会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重点是学习好*同志所作的报告。报告高瞻远瞩、总揽全局,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和指导性,是全省党员干部群众智慧的结晶。在学习中,要深刻理解省第十次党代会的主题。党代会报告确定发展与和谐两大主题,体现了科学发展与构建和谐的统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丰富的发展内涵和突出的广东特色,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广东发展的基本纲领。要始终坚持五年来积累的基本经验。报告用“六个必须”科学总结了过去五年“办好广东的事情”的基本经验,这是今后工作中必须珍惜和创造性运用的宝贵财富。要正确认识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是,全省实现宽裕型小康,珠三角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实现这些目标,我省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河源是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市,我们必须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加倍努力、艰苦奋斗,在新一轮的发展中决不拖全省发展的后腿。要全面把握未来五年的主要任务。报告明确了今后五年全省发展的主要任务,涵盖了经济、社会、文化、环保、民生、政治、党建等方面,体现了执政为民的要求。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迎难而上,艰苦创业,全面发展,敢于承担责任,勇于挑起重担。为确保任务的完成,报告从九个方面对我省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进行了具体部署,尤其是明确了“山区要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和后发优势,加强工业园区建设,促进城镇集约发展,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努力建设成为我省新兴制造业基地、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旅游休闲基地,更好地发挥生态屏障功能”;从八个方面对开创社会和谐新局面进行了全面部署,贯穿了注重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的主旋律;从五个方面对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进行了部署,体现了依法执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原则。

二要宣传好。全市要紧密结合学习*和“*”重要思想,紧密结合学习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紧密结合贯彻市第五次党代会和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迅速掀起学习宣传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热潮。要营造浓厚的学习贯彻氛围。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宣传部门要把宣传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摆在工作的首位,全方位、多层次地迅速开展宣传活动。制定详细的宣传报道计划,集中时间和力量进行宣传报道,帮助全市党员干部群众更好地学习和领会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要大力宣传好做法、好典型。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各级各部门学习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和改进工作、推动发展的好做法、好典型。要抓好各个层面的学习宣传工作。重点抓好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学习,组织他们紧密结合分管工作深入思考研究贯彻落实意见。基层党组织要利用各种形式,组织好广大党员学习讨论,推动学习宣传不断深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抓好不同层面的群众宣传工作。

三要落实好。全市各级党组织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认真抓好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贯彻落实。要统一思想抓落实。把思想统一到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统一到市第五次党代会的栽好“六棵树”的要求上来,统一到做好本地、本部门工作上来,推动我市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要转变作风抓落实。各地各部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加查研究,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正确认识和把握市情县情,结合本地本部门的工作实际,总结经验,查找问题,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要创新思路抓落实。要对照省第十次党代会、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的部署,认真谋划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思路,既要抓好当前工作,更要着眼长远发展,把省、市党代会精神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工作动力,更好地推进各项工作。

二、把握机遇,振奋精神,切实增强科学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建市19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历届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中央、省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与河源实际紧密结合,确定了农业综合开发、建设工业走廊和“工业立市”等一系列符合不同发展阶段的环境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工作思路,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开拓进取、奋勇拼搏,艰苦创业、真抓实干,在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几年来,在梁伟发同志主持市委工作期间,市委坚持“工业立市”,坚定走“园区式、低污染、好效益”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和旅游产业化;了打造“四个河源”、创建“五个城市”、促进“五大发展”的奋斗目标,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几年排在全省前列,与全省发展水平差距逐步缩小,“三个文明”建设取得显著的成就。实践证明,市委确定的发展思路、目标措施是正确的,完全符合我市实际,我们要继续坚持好、贯彻好、落实好。建市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的发展进步,为河源今后的发展开好了头,起好了步,选准了前进的方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我们要倍加珍惜这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工作局面。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河源的发展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但经济基础仍然薄弱。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但人均生产总值仍比较低。县域经济发展步伐加快,但水平有待提高;工业主导地位不断强化,但工业企业规模小、主导产业尚未形成;工业园区开发加快,但接纳能力依然不足、设施和服务配套还不完善;招商引资势头良好,但规模大、效益好的项目不多;财税收入快速增长,但税源结构不够合理、财政自给率低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但规划建设管理仍滞后于经济发展需要。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公共投入不足,城市规划修编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三是资源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但发展的制约因素增加。资源的科学有序开发和管理有待加强,环境保护任重道远;人才匮乏,资金短缺,部分地区交通不便,仍是制约加快发展的“瓶颈”。四是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奔康致富任务仍然艰巨。水库移民、困难群众脱贫致富任重道远。五是领导干部作风有明显好转但整体素质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仍有差距。党内消极腐败现象时有发生。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实,抓发展、保稳定办法不多,存在松劲、自满、畏难、浮躁等思想。

省第十次党代会的召开,拉开了我省新一轮改革开放和发展的序幕,奋斗的目标已经确定,宏伟的蓝图已经绘就,全省向宽裕型小康迈进的号角已经吹响。河源与全省各地一样,站在新的起跑线上。省第十次党代会,在新一轮的发展中,要构建区域经济新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大力推动珠三角产业转移,加大对山区发展的扶持力度,支持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河源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我们一定要清醒坚定,奋发有为,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推进“三个文明”建设,以优异的成绩向省委和全市人民交出一份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满意答卷!省第十次党代会的精神,为河源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新的机遇,增添了新的动力。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握机遇,做到“四个求进”。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难中求进。1至4月份,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达不到“三个不低于”、“四个一百亿”和“三个翻半番”阶段性目标要求,差距比较大。对此,我们要振奋精神,迎难而上,坚定加快发展的决心;要坚持实事求是,注重协调发展,严管理增效益,调结构创品牌,提高发展质量。要坚持科学发展,好中求进。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正确处理好速度与效益、当前与长远、发展与环保的关系,注重效益,着眼长远,保护生态。要遵循客观规律,坚持科学决策,实现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要提高管理水平,序中求进。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依法加强对经济、社会各项事务的管理,依法加强对国土、矿产、城建、森林、水资源等方面的管理。要转变干部作风,实中求进。广大干部尤其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讲实话、鼓实劲、知实情、办实事、求实效,当好群众的贴心人,为群众排忧解难。加大工作力度,狠抓工作落实,扎扎实实地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我们要在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指引下,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牢记省委当好“栽树”人的厚望和重托,牢记河源人民加快脱贫奔康的期望,牢记社会各界对河源的关爱。正确认识自我,增强忧患意识,扬长避短走科学发展之路。运用和发挥自然生态、土地、人力、区位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励精图治、开拓进取,建设“四个河源”,创建“五个城市”,继续当好“栽树”人,精心栽好“六棵树”!

三、保持势头,增强后劲,实现经济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

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加快经济发展是河源最大的政治,是全市干部群众的共同愿望,也是实现省第十次党代会和市第五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的首要任务。全市各级各单位一把手要狠抓第一要务,紧紧抓住珠三角产业转移以及CEPA和泛珠区域合作的发展机遇,坚持“工业立市”战略,坚定走“园区式、低污染、好效益”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和旅游产业化,促进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发展质量,着力增强发展后劲,着力夯实发展基础,着力拓展发展空间,栽好“大榕树”。

(一)拓展发展空间,壮大县域经济。

郡县治,天下安。近年来,我市县域经济虽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基础仍较弱、水平仍较低。围绕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来谋篇布局,是今后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发展县域经济要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加快工业园区特别是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大力培育工业主导产业。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中心城区要着力创建“五个城市”,建设最适宜人居、旅游、创业的山水园林城市。坚持规划先行,引水修路通电,开发灯塔盆地,使之成为河源未来发展的“聚宝盆”。抓住广(州)河(源)、河(源)紫(金)高速公路开工建设的机遇,统一规划和加快整合源城区、东源县的仙塘、新港、紫金县的临江、古竹工业园区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综合开发、县区共享”的方针,形成中心城区景观带和经济发展产业带。规划建设高速公路沿线出口镇工业园,形成沿路工业走廊。要把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大力推进全民创业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全面落实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支持民营资本进入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加快管理、体制、技术创新,促进民营企业做特做优、做大做强。

(二)推进园区建设,提高引资水平。

“一区六园”是我市工业发展的主战场。各地要抢抓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的机遇,全力加快“一区六园”建设和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提高园区接纳能力,更好地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

加强园区规划和管理。要按照“工业新城、产业新园”的要求,科学合理规划园区的土地、设施和服务。工业园区要配套建设生活区、商业服务区,积极推进园区土地、设施和服务的市场化经营开发,促进土地增值和服务增效,降低开发成本,提高园区效益。推进市高新区第三期规划建设。

完善园区配套设施和服务。加快申报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加大资金筹措力度,特别是要充分用好用活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的扶持政策和资金,集中力量加快完善园区水、电、路、通信、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和生活、文化、教育、金融、商贸、治安等配套服务。

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和质量。按照用地省、污染低、效益好的原则,逐步由招商引资转变为招商选资。围绕主导产业招商,促进产业集聚;围绕资源有序开发招商,引进技术先进的大型企业对资源进行深加工;围绕龙头企业招商,延伸产业链条;围绕培植税源招商,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较高、带动能力较强、内销比例较大、财税贡献较多的项目。力争引进或培育上市公司,积极发展总部经济。要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加强对县区招商引资工作的考核、督促和指导,提高引资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和竣工投产率。优化投资软环境,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提高办事效率和行政效能,健全和落实企业投诉机制和机关办事责任追究制度,杜绝“吃、拿、卡、要”等行为,提高我市招商引资吸引力。

(三)培育主导产业,增强竞争能力。

一个地区经济竞争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该地区产业集聚度的大小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弱。要通过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培育主导产业。推进技术创新,加大对重点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骨干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带动更多的上下游企业发展,形成产业集群,实现支柱产业的集群化和主导产品的配套化。要通过建设特色园区培育主导产业。各地要形成各具特色、规模和竞争力的工业园区,力争一个园区形成一个或若干个主导产业。市高新区要充分发挥“广东省手机生产基地”和“国家通讯终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效应,大力引进手机生产企业落户园区,打造“河源手机”区域品牌,加快培育手机产业;同时以龙记集团为龙头培育机械制造业,以农夫山泉为龙头培育食品饮料业。县区可以围绕市高新区手机产业发展手机配套产品,也可以根据各地实际,培育工业主导产业。如和平的钟表产业、紫金的眼镜光学产业等。

(四)提升文化品位,发展旅游产业。

充分发挥我市客家文化、历史文化、生态文化和恐龙文化等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强对各种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和利用,着力增加河源旅游的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加强对自然风光和农业观光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力发展自驾车游和休闲度假游;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加快完善各项配套设施和相关服务,加大“万绿河源”形象推介力度,着力把河源打造成为客家文化、恐龙文化生态保护基地和人们回归自然的旅游休闲度假基地。要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带动房地产、金融、信息服务、餐饮等第三产业各业的发展。

(五)继续夯实基础,增创环境优势。

努力增创比较优势,继续打造“赚钱多、麻烦少、身体好”的投资创业环境,继续发挥投资拉动和项目拉动作用,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栽好“梧桐树”和“生态树”。

以交通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力量打一场以交通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攻坚战。加快推进广河、河紫、广(州)赣(州)高速公路建设和力争昆(明)汕(头)高速公路立项建设,使河源各县区与周边经济重镇全部实现高速公路连接,构建粤东北陆路交通枢纽新格局,增创河源区位新优势。同时,加快国道、省道、县道、村道改造,使全市形成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加快东江航道整治和重点码头建设。全力推进河源电厂建设,加快输变电站工程建设。积极配合省有关部门,确保龙川、和平、紫金三个县的供电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如期顺利完成。加快东江干流梯级电站建设步伐,全力推进城乡防灾减灾工程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以流通为重点,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充分发挥河源越来越凸显的区位优势和越来越便利的交通条件,特别是要发挥京九和广梅汕铁路编组站优势,加快各类客运、货运站场、仓储建设,引进大型企业在河源设立区域性生产销售中心,培育和建设各类专业市场,构筑面向国内市场的商贸物流基地。

以水源为重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全民环保意识,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制定和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规划,严格生态功能分区控制和建设项目环保准入,努力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强化大气、水和土壤污染的综合治理,高度重视新丰江、枫树坝水库生态环境保护,严格保护饮用水源。坚持环保“一票否决”和“三同时”制度,把好项目准入关,编制引进工农业项目准入目录,污染大或污染难以控制处理的项目一律不得引进。落实党政领导环保责任制,加强环保执法,把好污染排放关,严格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填埋场和固体废弃物处理中心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企业排污在线监控,对污染排放不达标的企业要坚决整治,整治不达标的要坚决关停。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使用沼气,推进清洁生产,降低企业能耗。全面实施林业生态县建设规划,加快推进林业体制改革,加强森林资源培育、管护和林种结构调整,加强对种植速生丰产林的科学规划和严格管理,严厉打击乱砍滥伐和纵火烧山等违法行为。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巩固一类地区,提高二类地区,促进三类地区,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

以规划为先导,加强国土、矿产资源管理。要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发展的需要,按照“提升功能,完善配套,突出特色,留足空间”的要求,完善和修编城镇发展规划,认真做好市区、各县县城和中心镇的规划工作,推进建制镇规划建设。加快建设完善城市和乡镇特别是中心镇各项市政基础设施,优化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布局,拉开城市建设框架,为城市和中心镇可持续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加强土地利用规划,严格土地审批,依法征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继续全面清理闲置土地,政府掌握土地一级市场,促进土地有序开发。要加强对矿产特别是稀土、铁矿、石灰石、河砂、瓷土、温泉等资源开发的监管,建立审批责任制,严格矿产开采的审批发证;要大力整顿矿产资源开发秩序,防止乱开滥采;重视矿区环境保护,做到开发与环保同步进行。凡因监管不到位而导致严重后果的,要按规定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切实加强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

四、注重民生,共享成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始终牢记为民宗旨,坚持发展靠民、发展为民、发展惠民,维护社会稳定,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栽好“惠民树”和“平安树”。

(一)推进农村建设,加快脱贫致富。

实施农村“十大工程”。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生态良好、管理民主的要求,大力推进农村“五改五有”(改路、改房、改水、改厕、改灶,有卫生站、有文化室、有农村科技信息网、有民事纠纷调解员、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工程建设。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实施农村建设“十大工程”,重点加强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新村规划,坚持因村制宜、突出特色,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大力发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

解决好“一保五难”问题。要认真落实解决“一保五难”的各项工作方案,加大力度扶持农村弱势群体,切实保障贫困群众基本生活。积极争取省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确保今年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0%以上、通行政村公路硬底化达90%、退役士兵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达90%以上,积极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提高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切实解决好贫困家庭子女“读书难”问题。

(二)拓宽创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积极引导农民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要大力实施农村青年培训工程,大力开展贫困家庭、水库移民、被征地农民家庭子女培训,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强化公共就业服务,推动劳动就业服务网络延伸到乡镇,积极组织和引导外商投资企业招用当地农村劳动力。要优化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的政策环境,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到城镇置业落户,从事二、三产业。

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种养业。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土地资源、农产品资源和优良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和效益农业,推进农业区域化、基地化布局,专业化、标准化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认真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创建农产品品牌,打造有竞争力、有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注意节约用地,防止以农业开发为名圈占土地,防止污染环境。鼓励和引导农民挂靠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广“协会+农户”模式,带动农民发展特色种养,形成一镇一品、一村一品。

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农村服务业。鼓励和支持有条件、有能力的农民发展为“三农”服务的商贸流通等服务业,健全农村市场网络,活跃农村市场,拓宽农民收入渠道。

(三)发展社会事业,提高综合素质。

一个地区的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归根到底体现在人的综合素质上。必须大力发展教育、文化、社保和医疗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切实提高全市人民的综合素质。

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要挖掉我市贫困落后的根子,关键靠教育。一个地区如果教育落后,一切都将落后。因此,后发河源必须先发教育。切实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和水平。高度重视职业技术教育,认真抓好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和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建设,确保河职院今年通过国家教育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验收,加快市技工学校创建全国重点学校和市卫生学校创建国家级示范学校步伐,重视各类中等专业技术学校的建设。省第十次党代会全省今后五年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这对河源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尽快作出规划,争取省和各方面的支持,跟上全省的步伐。大力推行办学体制改革,积极鼓励、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学,努力把我市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积极优化人才环境,建设一支数量足、素质高、绩效优的人才队伍,并充分发挥人才队伍的作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建立健全依法经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提高文化市场管理水平;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分挖掘和宣传客家文化、生态文化、历史文化和恐龙文化,保护文化遗产。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社保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养老保险市级统筹,强化社保基金征管。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办好社会福利院,切实抓好困难群体的帮扶救济工作,安排好困难群众的生活,实现老有所养、难有所帮、弱有所扶、贫有所济。全面落实就业和再就业扶持政策,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帮助和鼓励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进一步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加强疫情信息网络、疾病预防控制、疾病医疗救治和卫生执法监督“四大体系”建设,提高重大疾病的预防控制能力和医疗救助能力,确保公共卫生安全。认真抓好市人民医院新院、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和乡镇卫生院、行政村卫生站等各项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农村公共卫生,扩大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加快农村药品供应和监管两网建设,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充分发挥我市中药材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

加大工作力度,创建“五个城市”。创建“五个城市”是市第四次党代会的奋斗目标,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已经通过验收,现在开始要全力推进其余“四个城市”的创建工作。各级各部门必须按照既定方案要求,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统筹协调、密切配合,强化指导、加强督查,集中力量、加大投入,努力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四)加强综合治理,建设平安社会。

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平安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要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犯罪活动,为群众营造一个安定有序、安居乐业的良好社会环境。

大力推进依法治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深入开展普法工作,继续开展“法律六进”(进学校、进机关、进单位、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活动,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突出抓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积极推进依法行政,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保证行政机关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积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加强执法规范化、队伍专业化和管理科学化建设,做到文明执法、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严厉打击犯罪活动,维护社会平安稳定。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始终保持对各类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全力打击“两抢一盗”犯罪、严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活动,集中力量扫除黄赌毒、打击“六合彩”赌博、取缔非法传销,加大打黑除恶和对网吧、夜总会、电子游戏游艺室等特殊场所专项整治力度,净化社会风气。广泛开展平安社区、平安村镇、平安学校创建活动,加快乡镇综治工作中心的建设步伐,积极推进覆盖全市城乡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大力推进群防群治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突发性重大自然灾害的防范,确保公共安全。

切实强化信访工作,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继续完善和落实信访工作量化考核办法。大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尤其是要抓好21项民生信访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加强市、县区、乡镇(街道)、村(居)四级社会矛盾排查调处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大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和司法调解工作力度,及时妥善处理矛盾纠纷,尽量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内部、消除在萌芽状态,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和谐因素。严格按政策办事,认真落实好水库移民、退役士兵、国企改制、征地拆迁等相关政策。积极推进信访工作责任关口前移,落实“属地管理”和领导“一岗双责”制度,标本兼治,重在治本,认真探索从根本上、制度上、源头上减少信访问题发生的方法和途径。

五、加强党建,干净干事,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键要靠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栽好“常青树”。

(一)加强法制建设,保障民主权利。

坚持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支持政府依法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人大和政协的职能作用。加强各派和统战工作,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拓宽工商联和各界人士反映意见的渠道。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健全政务、厂务、村务公开制度。完善村民自治。支持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人民团体依法开展工作。

(二)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党内监督。

要认真学习、遵守、贯彻和维护党章,加强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制度体系建设,完善党的集体领导、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和党内监督等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制度。推进党务公开,完善和落实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拓宽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坚持制度面前所有党员一律平等,形成党内人人遵守制度、执行制度和维护制度的政治习惯。市委领导集体讨论确定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市几套班子领导和各级各部门领导要带头坚决贯彻执行,做到令行禁止。

(三)加强班子建设,提高执政水平。

要按照*同志对我们的当好“栽树”人的要求和“理想、责任、能力、形象”的标准,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坚持不懈地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各项工作的能力。切实加强作风建设,进一步转变各级领导干部的学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认真践行总书记倡导的“八个方面良好风气”,做到不贪、不懒、不虚,营造干事创业、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推动全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深入推进固本强基工程,扎实推进机关党的建设,推动机关融入基层、干部融入群众,认真组织好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加大镇、村干部教育培训力度,提高他们带领群众奔康致富和维护基层和谐稳定的能力。健全和完善各项科学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各级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四)加强廉政建设,做到风清气正。

要把反腐保廉工作融入全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之中。高度重视廉洁从政教育,做到警钟长鸣。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加强依法执政监督,认真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重点加强对各级各单位一把手的监督。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加大对腐败案件的查处力度,依法依纪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刹歪风,树正气。大力推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各项改革,加快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体系。要发扬艰苦奋斗、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同志们,*同志广东要继续艰苦创业,再干二十年方敢言富。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艰苦创业精神永远鼓舞和鞭策着我们在克服困难中阔步前进!河源加快发展任重道远,环境保护任重道远,加强党的建设任重道远。让我们高举*和“*”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紧紧围绕市第五次党代会和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奋斗目标,继续当好“栽树”人,同心同德,发愤图强,全力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胜利召开和建市2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