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思想要从什么样的思维定式中解放出来

思想要从什么样的思维定式中解放出来

解放思想,是指从某种思维定式中解放出来。革命战争年代,我们的思想要从走主要依靠工人阶级和中心城市武装起义道路夺取革命胜利的思维定式中解放出来;*年,我们的思想要从“两个凡是”等思维定式中解放出来。那么,2008年的解放思想,我们要从什么样的思维定式中解放出来呢?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地方领导的思想要从片面强调政府主导、重化工领先、大企业大项目带动来实现经济发展的惯性思维定式中解放出来。需要看到的是,一方面,这种模式的经济发展,短期GDP增速快、GDP规模容易增加,有利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另一方面,这种模式导致了高消耗能源和其他资源,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污染,就业机会萎缩,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第三产业发展艰难等问题。虽然,中央近几年来提出了科学发展的要求,然而,由于追求GDP的惯性,由于目前中央与地方的财政税收关系不合理,大企业、大项目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快,还没有建立起真实失业、生态环境、资源节约、民生等方面有效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考核程序和奖惩体制等诸方面的原因,导致许多地方党政主要领导一抓经济发展和经济建设,仍然习惯于发展的传统模式,其潜意识中,总还是陷于政府主导、重化工领先、大企业大项目带动的思维定式上。而且,一些同志还对这样的发展模式有依赖和满足感,没有忧患和危机意识。如果不从潜意识的这种发展的思维定式上解放出来,树立科学发展观,国民经济根本无法实现又好又快和可持续发展。

树立科学的管理观

国家立法机关和国务院各部门领导,要从立法和各部门的经济和社会管理单纯是规范、是管制的思维定式中解放出来。处理好放活与规范的关系,首先是激发社会的创新动力、创业动力,使发展有生机和活力。其次是规范和秩序。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们进行了大量的立法,政府出台了许多规定,政府各部门也制定了许多实施细则和规章制度,这对完善法制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我们需要看到的是,由于立法的部门主导,由于一些法律法规的不科学,由于目的单纯是为了强化权力、谋取利益和方便管理,城乡人民群众创业越来越难,企业家投资办事环节越来越多,经营过程中无端检查骚扰也越来越频繁,一项事情到多个部门重复办理,对农民养殖、居民创业、车辆运输、企业经营等等收费罚款越来越重。结果是,农民没有了种粮和养猪的积极性,城乡能人没有了创业的积极性,技术人员和企业没有了发明创造和新技术产业化的积极性,企业家没有了投资和经营的积极性,农民向城市的转移和新增劳动力就业越来越困难,劳动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和利用,整个社会让立法和政府各部门的各种文件管理得失去了创造和创业动力,没有了生机和活力。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中央各管理部门的思想,要从微观事务需要宏观审批管理,横向事务需要纵向管理,地方事务需要垂直管理的思维定式中解放出来;要从立法和制定规定怎样方便自己管理,而不是怎样才能方便人民群众和怎样有利于放活和发展经济的思维定式中解放出来。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一个社会没有了发展的活力,规范和集中得再好,又有什么意义呢?

树立为民服务的权力观

在实际领导和管理工作中,要从权力来自于上面,对下是行使权力,工作就是权力最大化等等“官本位”思维定式中解放出来。虽然,从我们党和国家的理论上讲,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的权力来自于人民,其工作主要是为人民服务,领导和其他国家工作人员是公仆,人民是主人。但是,实际工作中,政府、两院、政府各部门、行政性事业机构,包括在其中供职的公务员和事业人员,在实际的经济和社会管理中,其理念与其相去甚远。封建权力观、“官本位”观,在许多领导和工作人员的潜意识中根深蒂固。实践中,别说公仆与主人意识,就是自己是纳税人供养的,要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总体上都没有树立起来。1.权力不愿意受到约束。党政部门、官员和工作人员,在实际的生活中,并不情愿和并不自觉地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没有从制度上形成人民群众通过人民代表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监督和约束政府及两院的有效机制。2.部门权力通过立法强化和合法化。许多立法由部门主导,涉法的其他方没有参与立法的机会,其他方在法律中的地位和权力得不到尊重和确认;许多法律规定得过于原则,而部门的各种各样的权力往往被设置在部门所制定的法律实施细则中,并且其往往不经人大的讨论、审查和批准;部门之间,就管理权力在各自的法律和法规中相互争夺,导致重复、交叉、矛盾管理和执法,使被执法者苦不堪言。3.行政、执法、司法权力与居民、企业、社团权力之间不平等。将政府公务不看作是服务,将市场监督等工作,不看作是一种双方在法律上平等的社会管理,而看成是“法律”和“法规”授予的权力对有关方面进行的管制。4.一些部门、领导和公务员滥用权力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如有的部门和公务员随意解释法律和法规,向有利于加大自己权力的方面执行;如个别领导将公检法机构看成是自己行使权力的机构,对批评、检举自己的公民,随意行使司法权力等等。解决此类问题,必须在思想上树立公共权力观,即权力来源于人民,权力要受到约束,权力之间要形成制衡关系。

树立合理和现代的利益观

从收钱由政府和部门单方面决定,实际在立法、行政、司法、执法等工作中千方百计谋取政府和部门收入和利益的思维定式上解放出来。虽然我们党提出了为人民服务和执政为民的理念和宗旨,但是,由于对个人物质生活和享受的追求,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利益被商品化和金钱化,由于个人的物质利益水平与所得的收入多少密切相关,而政府、部门和行政性事业单位,又是由具有追求这种利益的个人组成的,通过权力谋取部门利益,使小集团和个人利益最大化的问题,实际上普遍存在。比如,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政府有行政权力,是分配的强者;企业有资本权力,其分配的力量居于其次;而居民分配的权力最弱。这几年,国家财政预算内和预算外的收入高速增长,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远低于国家分配增长的比例,居民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持续下降。比如,政府各部门和行政性事业单位,想方设法设置收费罚款项目,而政府和财政也将一些行政、执法和司法的拨款义务推脱,于是这些政府部门和行政性事业单位大肆收费罚款,2007年保守估计高达16600亿元左右,成为创业者、经营者和居民的沉重负担。比如,地方政府低价征用农民土地,高价将土地卖给房地产商,既通过不平衡的征用制度取得了一部分农民应得的利益,又通过高地价和政府部门对商品住宅建设的各种收费,从买房居民手中获得了一部分利益。2007年地方政府仅土地出让收入就高达12000亿元。比如,在目前减轻创业、投资和经营负担,要改革一些工商等部门收支两条线、超收奖励、罚款分成体制等,形成行政、执法和司法由财政供养,而财政部门、一些地方的政府,留恋这些收费罚款给政府和财政带来的利益,不愿意支付改革的成本,使得这些鼓励创业、扩大就业的利民改革,遇到政府、财政部门和既得利益部门强烈的抵制。比如,政府各部门和行政性事业单位设置了许多审批、许可、注册登记、资格审查、监督检查等等寻租项目,许多公务员利用这些寻租设置,谋取隐性利益,获得灰色收入。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一些政府领导将财政增长超过居民和企业增长、将财政超收看作是一种政绩,而不看成是与民争利的行为,不看作是违背预算法的行为;有的财政和政府其他部门,在清理收费项目时,不愿意放弃一些不合理的收费利益,甚至变相增加和提高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强化这些利益。有的领导,就是愿意将钱先收上来,再由政府和部门发下去。殊不知,这样的过程中,通过收费和罚款的行政成本较高,政府和部门可能多留,多消耗资源;在下拨和各级分配及使用钱款过程中,腐败丛生,有的钱款真正使用到项目上,只占50%左右;政府的这种多收,导致创业、投资、经营的负担很重,抑制和打击了创业,导致就业非常困难;而居民不去创业,依赖政府,形成福利早熟,使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国民经济竞争力下降。

因此,需要改变现在的政府和部门利益的思维定式,树立执政为民谋利的观念,树立改革就是要通过减少政府及部门利益来增加人民群众利益的观念,树立为纳税人服务的观念,树立政府收钱要由人民同意和批准的观念,树立政府收入占GDP比例要合理的观念,树立党政公务开支占财政支出比例要合理的观念,树立部门和公务员利益要由人民群众和人民代表大会决定的观念,树立不同党政部门公务员利益一律公平的观念,树立权力与利益之间要进行隔离和制衡的观念,树立对利益要进行公开和监督的观念。

正确理解和树立和谐观

从重点考虑政府为主建设和谐社会、政府包揽建设和谐社会各个方面事务的思维定式中解放出来。中央提出建设和谐社会,重要的是要处理好共建和共享的关系。目前,在建设和谐社会方面,我觉得思维还有不清晰的方面:1.存在着形式上搞和谐社会、实际上还是只注重经济发展的现象,对社会事业建设,对形成公共服务型政府,对建设公共财政,对控制和缩小收入差距等等,感到不熟悉、不顺手,没有财力;2.只注重共享,企图将城镇居民的失业补贴、教育、卫生医疗、养老、住房等等福利,全部由政府包起来,并且城乡全部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等,这是不切合中国人口众多、城乡发展差距大、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财力非常有限等实际的想法;3.党政领导对由政府来全方位管理社会,搞运动式地维持治安,不计成本,扩张管理社会的机构和人员等,得心应手,但对发展行业协会,城乡自治,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通过完善社会治理结构建设和谐社会,不熟悉、不习惯,不愿下工夫,甚至对其进行排斥和限制。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虽然在一定时期内政府主导经济社会发展可能是必要的,但是,历史终究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发展终究是由人民群众推动的。然而,在我们改革开放的许多年中,是各地领导干部和政府创造历史、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思维实际上在起着作用。

结果是,政府推进发展的模式越来越强化,政府试图包揽一切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甚至在思维定式上连几亿农民转移和几亿新增就业人口这样的大事,也有由政府包下来的企图。于是城乡居民自我就业的领域越来越狭窄,人民群众中一些能创业的精英人物越来越少,“创业增加企业,增加企业来增加就业,创业和创新来增加中等收入者,减少失业来增加居民收入和减少贫困”这样的能解决就业、控制收入差距拉大、改善投资与消费比例的路却越走越窄。因此,我们要牢牢树立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的观念,在发挥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优越性的同时,要充分意识到并调动、发挥人民群众中巨大的创业和创新动力,改革和形成与之相适应的体制,使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来自人民群众中的蓬勃的生机和强劲的动力。

还有很重要的是,落实我们党的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建设人民民主政治等理念时,对党政干部和政府各部门的引导和约束,要从传统的政治思想教育为主的思路,转到以建立对权力和利益约束和制衡的制度和体制为主的思路上来;要从搞运动、人海战术形式为主的思路,转到建立起促使党政干部和政府各部门执政为民、受人民监督的稳定、长久、有效、低成本机制的思路上来。不在深化体制改革和建设有效机制上下工夫,我们党很多很好的理念,很可能成为流于形式的空话。

可以看出,2008年的解放思想,就是我们的思想,要从潜意识中不科学的但惯性起作用的发展观,要从政府就是经济社会的管制者的思维定式,要从潜意识中的“官本位”权力观,要从部门利益的思维定式,要从建设和谐注重共享但不求共建的思维定式等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