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区级服务产业革新试点方案

区级服务产业革新试点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跨越发展的若干政策》精神,扎实推进我区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深入开展,根据《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推荐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的通知》(发改服务[]475号)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服务业发展的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赶超跨越、全面升级的工作基调,以打造千亿级服务业为目标,坚持传统服务业抓升级、高端服务业抓亮点、新兴服务业抓突破、特色产业抓聚集,加快构筑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城市经济新格局。

(二)总体目标

以打造千亿级服务业为目标,通过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努力打造部级社区服务示范区、全省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高地、华东地区重要的物流节点,全力推动全区服务业科学跨越发展。

到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95亿元,年均增幅高于GDP增幅3个百分点以上,占GDP的比重达到5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106亿元,年均增长16%以上;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75%;服务业税收占全部税收的比重提高到65%;社区服务、文化创意、现代物流三大产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5%以上。

到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50亿元,占GDP的比重超过58%;社区服务、文化创意、现代物流三大产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力争达到45%以上。在此基础上,再经过5年的努力,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65%。

二、基本原则和任务分工

(一)基本原则

1、坚持联动发展。积极争取省、市党委、政府支持,坚持市区联动、产业联动,统筹城乡转型和产业转型、统筹能级提升和服务业发展,增强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支持力度,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2、坚持高端发展。以高端、高质、高效为方向,对重点产业和基地进行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率管理,在优化提升传统服务业的基础上,着重发展高能级、强辐射的生产性服务业,全面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

3、坚持集约发展。优化区域功能布局,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城市综合体和产业基地建设,进一步提升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推进产业集中、促进产业集聚、打造产业集成。

4、坚持合作发展。积极参与国际国内经济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效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总部企业和服务产业,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国内区域经济合作与竞争。

(二)任务分工

1、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社区服务业准入制度,积极支持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兴办社区服务业,着力打造以家政服务网络中心为代表的家政服务业、以颐年园为代表的养老服务业,构建能够满足各类群体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的社区服务新格局。

(1)建设覆盖全市的综合性民生服务大厅,整合各类资源,分行业选择规范资质、信誉过硬的企业进入大厅,打造民生服务功能区、中小企业服务功能区、生活百事功能区、文化传媒功能区、维修服务功能区等六大服务区。

牵头单位:区民政局

参与单位:区商务局、区发改局、区中小企业办、区财政局、区国税局、地税分局、工商分局、各街道

(2)打造全国养老的“候鸟走廊”工程,以省华都颐年园(全国爱心护理工程示范基地)为基础,北连辽宁省丹东市马市岛休闲度假中心项目(全国科学养老基地),南连海南省海口市颐康中医保健疗养院(全国老年健康养生示范基地),开展全国乃至国内外旅游养老,打造全国旅游养老服务品牌。

牵头单位:区民政局

参与单位:区发改局、区旅游办

(3)建立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网络中心,加快“银龄居家乐”和“居家养老”专线服务系统工程建设,设置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公益岗位,打造老人帮困求助及家政服务、医疗服务和精神文化慰藉服务“三大网络”,对社区老年人特别是空巢老人提供方便、快捷的居家养老服务,构建起社区居家养老“十分钟”服务圈,争创全国居家养老服务示范区。

牵头单位:区民政局

参与单位:区发改局、区商务局、区人社局

(4)打造12343居家必需品直流配送服务体系,引进物联网应用技术,创建物流配送创业园区,建立“五大统一”特色配送队伍,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免费配送到家庭。

牵头单位:区民政局

参与单位:区商务局、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工商分局、区国税局、地税分局、质监分局

(5)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加大对各级老年机构和老年会所的补助力度,对民办养老机构和新建设机构分类给予补助。出台对高龄老人、失智失能老人等特殊群体的养老补贴政策,逐步扩大政府购买服务的范围,推进普惠型养老。

牵头单位:区民政局

参与单位:区发改局、区财政局

(6)出台养老行业地方服务标准。

牵头单位:区民政局

参与单位:质监分局、区发改局、区人社局

(7)加快建设颐年园养老社区,建成适宜老年人居住的、满足全方位养老需求的大型、多功能、人性化养老社区,争创全国养老示范社区。

牵头单位:区民政局

参与单位:区发改局、区住建局、望留街道

(8)建成集全国老年产品研发中心、老年用品配送中心、老年超市和全国养老产业发展信息平台于一体的老年产业集聚中心。

牵头单位:区民政局

参与单位:区商务局、区发改局

(9)组建养老管理公司,形成以管理规范化、服务标准化、队伍专业化和办公信息化为主要代表的现代养老企业,与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衔接,开展养老项目启动运作、代管经营、兼并合作等经营活动,输出养老服务,实行全国连锁,争创全国首家养老行业上市公司。

牵头单位:区民政局

参与单位:区商务局、区发改局、质监分局

(10)建设百处社区民生万事通服务站,为广大居民提供信息咨询、对接匹配、缴费及代办证件、再生资源回收等五项免费服务。

牵头单位:区民政局

参与单位:区商务局、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工商分局、区国税局、地税分局

(11)建设“12343民生一卡通”B卡便民服务工程,主要包括开发“一卡通”社区管理平台、居民存储信息功能软件,与多家银行协作开发居民自由交费软件等,可为居民出行、购物、各种生活费用的缴纳提供优惠便利。

牵头单位:区民政局

参与单位:区商务局、区发改局、区人社局、区金融办、区财政局、区国税局、地税分局、工商分局、各街道

(12)组建银发世纪大学,以全省首家养老服务职业培训学校-市华都养老服务职业培训学校为基础,组建全国首家老年专科大学,开展涉老行业专科教育,进行养老产业学术研究,为全国培养养老产业发展专业人才。

牵头单位:区民政局

参与单位:区教育局、区发改局、区人社局

(13)建设老年病康复疗养中心,以老年病护理院为基础,大力发展老年康复养老,开展老年病诊疗和科研,建成设施一流、技术一流、服务一流的老年病专科医院。

牵头单位:区民政局

参与单位:区卫生局、区发改局

2、大力实施“文化立区”战略,加快构建结构优化、特色鲜明、保障健全、效益显著的文化产业运行体系,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拥有知名品牌、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形成一批主导文化产业群,打造全省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高地。

(1)到年,全区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8%,成为全区重要支柱产业。

牵头单位:区文广新局

参与单位:区统计局、区财政局、区发改局

(2)以金星书业为龙头,创新出版发行模式,拉长图书策划、印刷、发行、物流链条,规划建设印刷产业基地、印刷物流基地,提升行业整体实力和产业竞争力,打造全国知名的图书出版发行基地。

牵头单位:区文广新局

参与单位:区教育局、区发改局、区经信局、区商务局、区科技局、规划分局、西关街道

(3)以文化产权交易所为依托,打造艺术品保真交易、质押融资平台,规划建设2万平方米的集功能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中仁艺术品综合产业园,形成集展览展示、评估鉴定、质押融资、典当拍卖、上市交易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牵头单位:区文广新局

参与单位:区教育局、区发改局、区金融办、规划分局、区住建局、区商务局、区招商局、城关街道

(4)以工艺美术研究所、汉金·铸就坊等为依托,加大仿古铜类工艺品深度开发,打响特色品牌;借助风筝会平台,依托火车站风筝批发商城,将建成区域性的风筝产品交易中心,形成一个由上游创意创作、中游生产制作和下游拓展销售组成的工艺产品发展链条。

牵头单位:区文广新局

参与单位:区发改局、区旅游办、区经信局、区商务局、北关街道、南关街道

(5)以“西街68”为龙头,以1500米“创意西街”为载体,加大动漫制作、研发设计、广告策划等创意企业的聚集发展。加快推进3.2万平方米的双子座创意中心的建设,引进新的创意业户,出台《创意产业园功能区规划》,搭建创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将园区打造成辐射全省的创意产业聚集区。

牵头单位:区发改局

参与单位:区文广新局、区招商局、区住建局、规划分局、区商务局

(6)抓好十笏园文化街区建设,配套搞好城隍庙、郭味蕖美术馆等古建筑的修复、开发和利用,规划建设一批品牌文化市场,配套发展古玩字画、民间工艺品等传统消费产品,打造百亿级文化消费聚集区。

牵头单位:区文广新局

参与单位:区发改局、区招商局、区住建局、区商务局、区金融办、区统计局、规划分局、工商分局、城关街道

(7)加快文化(工艺品)商城项目建设,面向全国乃至海外招商,加快文化艺术品经营、鉴定拍卖,民间工艺品等业态的聚集,打造综合性文化产业基地。

牵头单位:区文广新局

参与单位:区发改局、区招商局、区住建局、区商务局、区金融办、区统计局、规划分局、工商分局、南关街道

(8)做好浮烟山开发文章,全面加快集学术交流、休闲娱乐等多功能的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努力推进麓台书院、放飞基地二期、中胜度假村等项目建设,打造依山傍水、底蕴丰厚,影响深远的文化交流平台。

牵头单位:区文广新局

参与单位:区发改局、区住建局、规划分局、区旅游办、望留街道

(9)培育一批优势文化企业。加快培育中仁文化、金星书业等大龙头企业(集团)和30家重点文化企业。

牵头单位:区文广新局

参与单位:区发改局、区教育局、区商务局、区统计局

(10)扶持一批文化会展活动。充分利用台会展中心等优势资源,扶持一批精品文化会展活动,进一步扩大文化产业的影响力。

牵头单位:区文广新局

参与单位:区发改局、区招商局、区商务局、区台办

(11)创新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组建文化集团。

牵头单位:区文广新局

参与单位: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工商分局

3、立足东物流中心,探索建设半岛海陆联运综合实验区,全力打造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信息服务和物流投融资“三大支撑平台”,构建覆盖半岛地区、辐射周边港口的物流服务网络,努力打造半岛及华东地区重要的物流节点。

(1)到年,现代物流业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由年6.8%提升到10%左右。

牵头单位:区商务局

参与单位:区发改局、区统计局、区交通运输局、区财政局

(2)探索建设半岛海陆联运综合实验区,加快发展多式联运。争取省口岸办支持和协调,市口岸办牵头海关、检验检疫、工商、税务等部门,积极主动地与港、青岛港、烟台港等周边港口对接,建设集报关、检疫、退税、船公司等综合性海陆联运服务中心和与之配套的查验平台、检疫隔离设施及处理场所、电子监管设施及工作区、保税及罚没仓库、堆场等,全面实施“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异地装箱,电子申报”制度,完善物流园区与周边港口联运机制,实现跨关区、跨检区口岸直通。

牵头单位:区商务局

参与单位:区发改局、区交通运输局、工商分局、区国税局、地税分局、经济开发区

(3)加快台经贸中心建设,依托台()经贸洽谈会,探索建立台贸易流通绿色通道,打造国内一流的对台展贸交流平台。

牵头单位:区商务局

参与单位:区发改局、区台办、区交通运输局、北关街道、经济开发区

(4)加快建设现代化物流支撑平台,推进钢材物流园、力威体育用品物流园、美通仓储物流等22个大项目建设。

牵头单位:区商务局

参与单位:区发改局、区交通运输局、区住建局、经济开发区

(5)培植壮大第三方物流,对佳乐家物流、银座物流、美通物流、力威物流等专业性物流企业进行整合,同步引进培育一批有一定规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牵头单位:区商务局

参与单位:区发改局、区交通运输局、区招商局、区住建局、规划分局、经济开发区

(6)争取铁道部门支持,增设4条铁路货运专线。

牵头单位:区商务局

参与单位:区交通运输局、区发改局、经济开发区

(7)规划建设东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牵头单位:区商务局

参与单位:区发改局、经济开发区

(8)探索建设现代物流产业投融资平台,出台并落实鼓励风险投资和私募基金创新发展扶持政策,规范运作小额贷款公司。

牵头单位:区商务局

参与单位:区金融办、区发改局、经济开发区

(9)探索建立会展-贸易-流通一体化发展体系。

牵头单位:区商务局

参与单位:区发改局、经济开发区、北关街道

三、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

1、区政府成立由区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推进小组,负责改革试点各项工作的统筹调度。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发改局牵头,商务、文广新、民政等相关部门组成,负责各试点任务的协调推进;由商务局、文广新局、民政局牵头分别成立社区服务、文化创意、现代物流三个工作小组,其他部门各司其职,合力推进;相关街道成立试点工作对口联系小组,确保试点工作快速推进。

3、创新服务业工作推进机制。建立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改革试点推进会议;各街道服务业安排专人负责试点工作,由街道和区试点工作推进小组办公室双重领导,形成区街两级合力推进的服务业改革试点协调机制。

4、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互助和桥梁纽带作用,完善行业自律机制。积极推动服务行业标准建设,完善服务承诺、服务规范和服务公约等行业自律制度,努力推动服务业有序规范健康快速发展。组建区服务业联合会,加强对各服务业行业协会的工作沟通和指导,支持各服务业行业协会开展行业自律、品牌提升、商务咨询、信息交流和人才培训等工作。

(二)规划引导

1、完善全区服务业发展规划体系。抓好区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及服务业重点行业专项规划的落实,着重完善社区服务、文化创意、现代物流专项规划,形成完备的服务业规划体系。

2、编制《区现代服务业业态布局发展指导意见》。发挥中心城市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聚优势,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资源和基础设施的配置利用效率,明确全区各区域产业发展导向,进一步巩固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推动全区经济转型升级。

3、制定《区现代服务业标准化发展规划》。加大重点领域服务标准的实施,率先在社区服务、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等领域开展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并逐步推广到其他现代服务业领域。

(三)政策支持

1、加强服务业新型领域政策研究。研究制订社区服务、文化创意、现代物流、服务业品牌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健全服务业标准体系,扩大服务标准覆盖范围,加快制定家政、养老服务等新兴行业地方服务标准。

2、提高服务业用地比例。通过与闲置土地处置、中心城区产业“退二进三”、旧城及城中村改造紧密结合的方式,将收回的闲置土地以及置换出来的土地优先用于发展本次试点的三类产业。探索土地利用新模式,积极支持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的单位,利用工业厂房、仓储用房、传统商业街等存量房产和土地资源兴办现代物流、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

3、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统筹安排好区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区里每年按照GDP的万分之二设立服务业引导资金并建立服务业引导资金随财力增长适度增加机制。从年起区里设立服务业改革基金,重点支持社区服务、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等服务业改革试点项目。

4、鼓励民营企业投资发展服务业。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服务业领域,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物流、金融、商贸、创意产业、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支持民营企业以独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服务业投资。拓宽民营服务企业融资渠道,鼓励成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基金和政策性担保机构,鼓励各类创业投资机构、信用担保机构面向民营服务企业开展业务。

(四)人才支撑

1、建立服务业人才数据库。根据未来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对全区现代服务业人才需求的数量、层次、结构等逐项进行专题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人才数据库。

2、加强服务业人才培训。多渠道、多层次培养服务业人才,有计划地在高等院校和中职学校增设服务业紧缺专业,充分利用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开展服务业技能型人才再培训、再教育。

3、加大力度引进服务业高端专业人才。定期开展高端服务业人才招聘会,改善用人留人环境,对高层次服务业人才给予一次性住房补贴、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等补助。

(五)统计考核

积极构建服务业大统计体系,整合服务业各部门和行业协会的统计资源,建立起互相衔接、互为补充、信息共享的服务业统计体系。不断创新服务业考核机制,在街道综合考核中,增大服务业考核权重系数,激发街道发展服务业主动性和积极性,突出对城关、北关、南关、西关、经济开发区服务业发展工作考核,以服务业发展促中心城区集聚力。在部门绩效考核中,增强区直部门产业发展的责任感,实行行政服务和产业发展双重考核。

(六)载体建设

研究出台并实施好区加快服务业载体建设的意见和相关政策,建立健全统计调查制度,按照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原则,实行动态管理,集中培育一批经济基础好、总量规模大、服务优势明显、发展特色鲜明的重点服务业园区、楼宇、特色街区、企业、项目。

(七)环境建设

着力优化社会环境,加强舆论引导,营造服务业优先发展、率先发展的良好氛围。强化行政审批中心建设,努力提高办事效率。职能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主动为试点工作开辟绿色通道,做好服务。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行业监管制度,规范市场秩序,营造公平守信的服务业发展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