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实施意见

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实施意见

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是切实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提升村民生活质量的民生工程,是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根据省委、省政府《全省村庄环境整治行动计划》和市政府《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全区实际,现就全区加强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制定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六整治、六提升”和“三整治、一保障”为主要内容,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不断提升村庄环境质量,着力打造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特色鲜明的乡村面貌,让全区村民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使村庄环境长效管护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努力构建幸福、宜居。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教育优先的原则。村庄环境长效管理是一项造福于民的工作,在工作实施过程中,结合村庄实际、村民需求,转变理念、拓宽思路,建立具有操作性和约束力的管理制度,通过建章立制来规范环境卫生行为。加强全民素质教育,切实增强全区村民的文明卫生意识、法制意识,促进健康行为的养成,从源头上解决村庄环境卫生“反弹”问题。二是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村庄环境管理涉及范围广、管理部门多,必须坚持条块结合。各相关部门要充分履行工作职能,齐心协力,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不断推进村庄环境的整治、建设和管理。各镇街(园区)、村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不断提高长效管理的工作效率和水平。三是坚持长效管理、不断推进的原则。村庄环境长效管理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注重长效。既要打好解决问题的“歼灭战”,也要打好防止反弹的“持久战”,实现村庄环境整治的可持续发展。四是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原则。注重共建、共管、共创,努力构建和谐的长效管理环境。一方面,要强化对环境卫生、规划、国土等法律、法规、规章的组织实施,制止各类影响生态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另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注重引导,强化服务,进一步增强村民的责任意识、遵纪意识,逐步形成全民参与的村庄环境管理氛围。

三、长效管理范围及内容标准

(一)长效管理范围

全区所有列入村庄环境长效管理的集镇;各行政村(涉农社区)的村庄以及田园、河道;镇街(园区)主要道路及两侧;过境公路及城市干道两侧。

(二)长效管理内容标准

按照“六整治、六提升”和“三整治、一保障”的要求,做到村容村貌、违建防治、环境卫生、河道管理、绿化养护、公共设施维护长效管理的到位。一是村容村貌整洁。加强村容村貌的日常管理,维护村庄正常秩序,加大法制宣传教育的力度,推进依法管理。大力整治乱堆乱放、乱贴乱画、乱拉乱挂、乱设摊点、占道经营、残桓危房等影响村容村貌的问题。加强主干道两侧村容村貌管理,机动、非机动车辆停放有序,店牌店招及广告设置符合要求,农忙时节打谷晒场不影响交通安全和畅通。落实数字化城管相关问题的处置。城市干道及国道省道两侧建筑物定期出新,无缺损、破旧现象。重点保护和修缮好具有传统建筑风貌和历史文化价值的住宅,确保村容村貌整洁有序。二是违法建设稳控。按照“新生违建零增长,历史违建减存量”的目标定位,落实村居主要负责人违建防治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要加强日常巡查,确保违建早发现、早制止。要坚持“见违即拆,露头即打”的方针,坚决打击各种侵占公共区域、绿地、农田的违法建设行为。大力推进“零违建”村(居)创建活动,加大新生违建的拆除力度,逐步清理历史违建。各村居要积极配合城管、国土、规划等部门查违、控违、拆违工作,同时配合做好“放线”工作,督促村民按要求建设。认真做好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化解因违建而引发的各类矛盾,增强群众的守法意识。三是环境卫生清洁。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增强村民环境卫生意识,定期组织开展卫生清理活动,每季度不少于一次。按照“户三包、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管理的要求:住户负责自家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清扫,将自家产生的生活垃圾投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屋)。各组(自然村)保洁员负责公共部位和主次干道的保洁。各村负责收集各组(自然村)垃圾箱(屋)的垃圾,及时按规定集中运送到镇街中转站,由市环卫处负责处理。公厕、卫生保洁等环卫设施配备到位,明确专人打扫、管护,确保无蚊蝇滋生。落实改厕任务,无害化户厕管理到位,确保无露天粪坑。新建规模养殖场距离居住点、水源保护区、交通干线控制在500米以上。家禽家畜养殖按有关规定执行,畜禽粪便实行无害化处理,禁止直接排放污染环境。禁止焚烧秸秆和垃圾,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堆肥、培育食用菌、养畜、加工开发等适合当地的成熟技术,秸秆综合利用率在95%以上。禁止随意排放污水现象。四是河道水清流畅。健全河道保洁制度,定期对河面、河滩进行卫生保洁、清淤,保持河面清洁,无有害水生植物,无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污染水体,芦苇等季节性植物得到及时清理,无白色垃圾及漂浮物,无乱设网簖、围网养殖、外地船舶乱停放等阻水障碍,做到村庄内河道水系流畅,水质清澈无臭味。河坡完好平整,无暴露垃圾,无违章搭建,无乱堆乱放,无侵占河道等现象。督促沿河居民、企业排污口的整治。五是绿化养护到位。村内公共绿化由专人负责养护管理。村庄道路两侧、公共场所、家前屋后等具备绿化条件的地方做到应绿尽绿。正确处理硬化与绿化、种植草坪树木与蔬菜花果的关系,住户负责维护自家房前屋后的花草树木及环境卫生,不随便堆放杂物。公共场所、道路两侧绿化带、草坪内无垃圾杂物、无粪便、无枯株、缺株。定期修剪,及时治虫、浇水、清理杂草,加大增绿补绿幅度,提升村庄绿色生态环境水平。加强保护古树名木,建档挂牌。六是公共设施完好。加强道路的养护,确保无坑洼、积水。村庄道路要配套路灯照明、环卫、排水等设施,路灯设施完好率达95%以上。桥面干净、整洁,无损坏,无堆积物。推进村庄休闲、健身运动等公共活动场地建设,公共设施及休闲场所必须明确责任人,保持设施正常维护保养,确保设施完好配套和正常开放利用。

四、工作措施与组织保障

村庄环境长效管理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工作,事关广大村民的切身利益,必须加强组织领导,以制度建设和创新机制为保证,引导群众积极参与,落实工作措施,确保村庄环境长效管理有序推进。

1.完善组织领导。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做到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共同抓,通过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村庄环境管理落到实处。区成立以区长为组长,常务副区长、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村庄环境长效管理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城管分局;各镇街、园区要成立相应领导小组,明确村庄环境长效管理牵头部门和责任人,实行归口管理,责任到人。

2.健全管护机制。进一步健全组织网络,配强管理队伍,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职责分工。在人员落实上,各村按每人清扫80-100户的标准配备保洁员,并落实好违建防控人员和城管工作站的专(兼)职人员。各镇街要配强城市管理力量,建立不少于20人的城管协管队伍。加强经费保障,环境卫生、河道管护、绿化维护、公共设施维护的管理经费,由相关部门划转到长效管理牵头部门统一管理。区财政要逐年增加长效管理经费投入,逐步达到公共财政收入的1%,各镇街(园区)、行政村(涉农街道)也要同步增加投入。区结合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实际情况和月度考核得分,实行以奖代补,防违控违实施专门奖励。要建立健全区、镇、村三级村庄环境长效管理网络的网底,各行政村(涉农社区)建立城管社区工作站,工作站按照六个“一”(一块牌子、一个组织网络、一套运行机制、一个服务窗口或岗位、一个专(兼)职工作人员、一本台账)的要求建立,通过工作站加强日常检查、考核和管理,落实上级机构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接收群众意见,督促整改问题。

3.明确责任分工。各部门、各单位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合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抓好村庄环境整治长效管理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各镇街(园区)和村(涉农社区)要结合辖区实际,调优工作状态,努力提高村庄环境长效管理水平。区住建、财政、民政、农委(农工办)、卫生、公安、城管、水利、环保、国土、规划等部门要围绕各自工作职能,不断推进村庄环境的整治和建设,并切实加强对长效管理相关工作的督查、指导和服务。

4.创新工作举措。引入市场机制,积极探索环境卫生保洁服务市场化模式,各镇街(园区)可以招标选择专业公司承担卫生保洁任务。大力倡导采取志愿者、义工等形式开展村庄环境卫生的自我管理,有效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充分运用数字化城管等先进科技手段,推动村庄环境长效管理精细化,提高管理的效率、质量和水平。

5.强化宣传教育。村民是村庄环境整治的直接受益者,也是长效管理的主体。要通过多种形式强化宣传,广泛开展村庄环境长效管理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村民自身素质和卫生意识,珍惜村庄整治成果,深刻理解并自觉遵守长效管理制度,积极参与环境卫生管理,形成良好的文明生活习惯。同时,加强媒体和社会的监督力度,通过聘请义务监督员、设立举报投诉电话等渠道,定期或不定期曝光村庄环境卫生死角、脏乱差反弹及不文明现象和行为,广泛接受社会各界对村庄环境长效管理的监督,逐步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村庄环境管理的良好氛围。

6.加强考核督查。制定出台《村庄环境长效管理考核办法》,明确考核内容、分值和责任部门,落实工作要求。各镇街、园区也要全面制定考核办法,健全村庄环境考核督查机制,持续巩固村庄环境整治成果。同时,要实行责任追究制,将村庄环境长效管理作为对各级、各有关部门及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列入年度考核内容,确保村庄环境长效管理落到实处、取得明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