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民教育创业工作意见

农民教育创业工作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为进一步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现就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多元就业创业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多元就业创业的重要意义

就业、创业是涉及千家万户福祉的现实问题,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兴业之需,也是农民生存、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而农民就业创业能否顺利实现取决于农民素质的高低。我市位于豫西丘陵山区,农村人口比重较大,农村群众受教育程度低,特别是科技文化水平较低。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市农村劳动力102.53万人,其中,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25.2%,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5.2%,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19.6%。随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大量新技术、新机械、新农具被开发并广泛投入应用,对农村劳动力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对外出打工者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提高农民素质,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守法纪、会经营、懂创业的新型农民,对促进农民多元就业创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富民强市步伐、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核心目标,突出抓好农民文化知识、科学技术、思想道德、文明礼仪、法律法规等素质教育,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讲文明、守法纪、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积极拓宽农民就业创业的增收渠道,努力完善服务农民就业创业的体制机制,逐步形成农民多元就业创业、持续增加收入的良好局面。

(二)基本原则

1.就业为重,增收为本。把促进农民就业创业作为重点,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根本目的,创新工作思路,完善体制机制,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就业、成功创业,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2.为民利民,服务农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为民、利民、富民”作为第一要求,把农民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真正把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多元就业创业工作办成民心工程、富民工程。

3.分类指导,注重实效。加强分类指导,从农村、农民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不同的教育内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形式和方法,确保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多元就业创业工作取得实效。

4.各方参与,齐抓共管。各级、各部门要尽职尽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整合各类资源,加大工作力度,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三、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通过实施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多元就业创业系列工程,力争在“十二五”末,实现“三个基本”目标,即:基本形成农民学文化、懂科技、明礼仪、创实业、能致富的良好社会氛围,基本形成任务明确、措施得力、机制健全、运作规范、保障有力的农民就业创业推进体系,基本形成农民多元就业创业和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为全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二)具体目标

1.加强政策理论教育,提高农民政治素质。重点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内容进行教育,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农民、教育农民、富裕农民。农民接受政治教育比例达到100%。

2.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农民道德素质。重点围绕社会主义荣辱观、集体主义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内容开展教育,促使农民成为明礼诚信、和谐友善的群体。农民接受道德教育比例达到100%。

3.加强法律法规教育,提高农民法纪素质。重点围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经济法、村民自治法等内容进行教育,促使农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管理自身事务,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到2012年底,农民接受法律教育人数要达到50%以上,2015年底达到80%以上。

4.加强市场经济教育,提高农民经济素质。重点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关知识以及商品、价格、价值、税收、资源配置、宏观调控等内容进行教育。加强对农民合作社领办人、农民企业经理人、农民经纪人、农村产业工人的培训,把市场经济的先进理念输送到千家万户,不断增强农民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到2015年底,农民接受市场经济教育比例达到90%以上。

5.加强知识技能教育,提高农民科技素质。重点围绕当地产业发展、劳务输出特点,开展科学文化知识和实用适用技术培训,加快农民向产业工人和市民的跨越步伐。到2012年底,农民接受技术培训人数达到劳务输出总量的50%以上,到2015年底,农民接受技术培训人数达到劳务输出总量的80%以上。

6.加强劳务推介引导,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发展劳务经济,打造劳务输出品牌,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务输出城市、行业、岗位推介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办法,扩大劳务输出规模,使更多的农民外出打工,增加收入。鼓励农民联合创业,通过自主创业、返乡创业、外出创业,形成多元化的农民就业创业机制,尽可能使农村每个家庭都有1个稳定的劳务输出就业岗位。到2015年底,力争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四、方式方法

(一)集中教育。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分期分批对农民进行集中教育。各县(市、区)每年通过阳光运作,择优筛选部分农民到党校、职业中专、农广校、技工学校等教育机构进行集中培训。乡(镇)、村(社区)以农民夜校为平台,结合当地产业需求实行集中教育。

(二)订单培训。坚持以需定训,积极与用人单位开展供需合作,签订培训订单,进行定向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村企联姻的培训模式,切实抓好实训环节教育,着力培养农民的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三)远程教育。乡(镇)、村(社区)要定期组织农民群众参加远程教育,充分运用电视、互联网及VCD课件实施现代远程教育,扩大覆盖面,增强时效性。

(四)实地培训。结合农时季节,定期组织农业技术专家和农民技术员深入农村课堂、田间地头,为农民讲解和演练农业新知识、新技术。按照岗位要求,组织农民学员进入工厂车间,现场观摩动手操作,增强实践能力,提高就业创业本领。

(五)整合资源。各县(市、区)以党校、职业中专、农广校、技工学校及市内外基地学校为依托,以培训会、群众会、农民夜校等为载体,按照统筹规划、突出特色、注重实效的原则,建立完善“多层次、多渠道、多功能”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整合项目资源,选好主导产业,进行“公司+基地”、“协会+基地”、基地带农户的培训。整合师资力量,在县、乡两级组建门类齐全、业务熟悉、农民欢迎的师资队伍,组建农民教育讲师团。同时,切实加强教材体系建设,编写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农民适用的教育培训教材。

(六)政策引导。制定产业、财税、金融投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把促进农民就业创业作为稳增长、保民生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完善农民就业创业政策体系,发挥政策的领航、护航作用,引导就业、保障就业、推动就业,让更多农民享受到优惠政策。

五、组织领导

(一)健全组织机构。为确保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多元就业创业工作的健康顺利推进,市政府将成立市农民素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另行发文),负责全市农民素质教育培训和就业创业工作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在市委农办,具体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与综合协调。各县(市、区)政府也要建立相应组织,制定好培训规划,有效推进农民素质教育和就业创业工作。

(二)明确责任分工。各县(市、区)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要在市农民素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分级负责、分层管理、分类培训、明确责任、互相协作”的要求,强化责任,分工协作,形成合力。

1.县(市、区)政府:各县(市、区)政府要结合各自实际,把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多元就业创业工作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重点在农民教育和就业服务等方面下大力气,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2.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的能力和转岗就业创业能力。

3.农业部门:继续实施“阳光工程”。围绕农业农村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农产品加工和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等现代农业的要求开展科技培训。围绕各地特色产业发展实际,开展特色职业培训和引导性培训,提高农民创业就业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力争5年内培训农民15.8万人次,其中,农民学历教育培训6000人次,培训各类农村合作社带头人5000人次,培训新获得绿色证书的技术骨干农民1万人次,“阳光工程”培训农民4万人次。

4.扶贫部门:继续实施“雨露计划”。在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建设一批全免费培训试点基地和一批办学规模大、培训质量好、社会信誉度高的培训学校,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重点抓好对贫困家庭初、高中毕业后未升学的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到2015年底培训3万人次。

5.宣传部门:宣传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加强对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多元就业创业工作的宣传,要及时发现和树立先进典型,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6.文化新闻出版、体育部门:文化新闻出版和体育部门要加强农村文化大院和农村书屋建设,组建各类文艺团体和体育协会,结合农村实际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7.教育部门:落实好国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助学金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政策,吸引更多学生接受农业职业教育。积极开展以中等农业职业教育为主的农民学历教育,改善农业劳动者学历结构。结合地域特点,制定相应的鼓励和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调整中等职业学校布局。

8.司法部门:结合“六五”普法工作,认真开展法律进农村、进社区活动,大力开展各类法律、法规宣传活动,使农民群众能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六、工作机制

(一)统一认定全市农民素质教育培训基地。根据培训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由市农民素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按照“适度集中、规模培训、科学布点”的原则以及“基层申请、联合评审、社会公示”的程序,集中筛选一批教学设施好、实训场地优、师资力量强、培训积极性高、具有品牌专业的职业学校作为全市农民素质教育培训基地。没有认定为农民素质教育培训基地的学校不得担负农民培训任务。要制订培训基地管理办法,对培训基地统一授牌,实施动态管理,2年考核验收一次。建立奖惩机制,对教学管理不力,就业转移较差的培训基地取消其培训资格;对培训任务完成好的培训基地,以增加培训计划等形式予以表彰奖励。

(二)统筹农民素质教育年度培训任务。市农民素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以及有农民培训项目的部门和单位,年初上报年度培训计划,由市农民素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综合协调后,统一下达年度培训任务到各部门和培训基地,培训基地与部门签定培训合同。采取市农民素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培训信息,农民自主选择培训基地、培训时间和培训专业,培训基地自主招生、自主培训、自主安排就业相结合的办法开展培训。要不断加强教学监管,认真审查培训教材、教学计划和就业订单;要开展经常性监督检查,确保完成年度农民培训计划。

(三)规范农民素质教育培训补助报账程序。由市农民素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统一的财政报账清单,培训任务完成后,培训基地提出报账申请和培训学员名单,部门检查核实签署意见,市农民素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后,由财政部门拨付到培训基地。对社会力量的投入,同样规范报账程序。通过统一农民培训资金的报账程序,有效整合培训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防止出现挤占、挪用、贪占培训项目资金的现象,促进全市农民培训工作健康发展。

(四)建立促进农民就业创业的服务机制。顺应农村群众的就业需求,完善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就业信息对接等就业服务,使公共服务网络覆盖乡村社区,让农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拓宽农民到中小企业的就业渠道,引导和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借助产业集聚区、专业园区建设,帮助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实行城乡平等的就业政策,完善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城乡劳动者自由流动、平等就业。降低进城落户门槛,帮助农民实现在城镇有工作、有住所、有社保、子女有学上的愿望,推动进城务工人员市民化;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打击“黑职介”、“黑中介”,规范用工行为,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使其劳有所得、劳有所获。

(五)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各级财政部门要安排落实配套资金,相关部门要大力向上级多争取农民培训项目和经费,扩大农民培训面。同时,引入市场机制,倡导社会力量投入,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团体、个人参与农民培训,进一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和用人单位及农民个人共同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

(六)建立监督考核机制。加强对农民素质教育和促进就业创业工作的监督检查,推动工作落实。由市农民素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具体考核办法,重点考核相关部门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经费保障、培训实绩、综合管理等工作。对农民教育和就业创业工作成效显著的部门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给予通报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