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实行社区党员分类管理工作意见

实行社区党员分类管理工作意见

区办针对社区党员分布比较散、来源千差万别的实际,积极探索社区党员分类管理的“四种模式”,不断增强新形势下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对在册党员实施“目标管理”,提高社区党员战斗力。根据社区工作的实际和特点,制定“党员目标管理实施细则”,强化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推动社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对在职党员实施“双重管理”,发挥党员特长。结合党组织关系不在社区的在职党员职业特点和个人特长,组织他们在社区建设中发挥示范和引导作用,把党的工作渗透到社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达到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的目的。积极探索协调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工作的组织渠道,建立社区党员“联系卡、活动卡、反馈卡”,方便党员与社区党组织的联系。

对离退休党员实施“设岗管理”,发挥他们余热。根据离退休党员身体状况、年龄结构、专业特长等,深化离退休党员认领“一人一岗”活动,设置政策宣传岗、治安巡逻岗、文化传播岗、健身示范岗、绿化岗等16类岗位,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和科普活动,积极引导他们坚定理想信念,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对流动党员实施“温情管理”,提高社区亲和力。依托社区党员服务中心推进流动党员管理,确保落实流动党员“全接纳制度”。

对于愿意将关系转到党员工作地或居住地所在区域性党组织或其中的基层党组织的,实现全接纳,让36名流动党员找到了固定的“家”,使他们感觉到在家的温暖;

对于愿意参加党员服务中心组织开展的党组织活动的党员,无论其组织关系是否在党员服务中心,实现全接纳,确保流动党员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